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BoJack Horseman Season 5

主演:威尔·阿奈特,艾米·塞德丽丝,爱丽森·布里,亚伦·保尔,保罗·F·汤普金斯,斯蒂芬妮·比翠丝,周洪,吉恩·维尔皮克,拉米·马雷克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剧照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2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3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4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5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6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3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4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5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6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7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8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19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剧照 NO.20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长篇影评

 1 ) Diane & Bojack,是怎样的朋友?

第五季第二集 突然就想到Diane &Bojack的关系。

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但两个人是哪种朋友呢?

是那种我懂你,你也懂我的朋友。

是那种我在你面前全然表达真实感受不用伪装的朋友。

是可以展现脆弱的朋友。

因为真实就是破碎。

而这种懂得,是对生活无奈的懂得,是对丧的懂得。

是知道人间不值得,但还在挣扎的时候,相视一笑的“IGetIt”。

是外在体面,但一起喝酒就酩酊大醉,但醒来后还是尴尬的离场。

不然怎么办呢。

人间真实吗?

两个很丧的人,两个都很明白的人,但却活不明白,只能在各自的生活中奋力挣扎,期待出现一颗救命稻草,但终了或无所得。

他们好像是愿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因为清醒,所以反而又用喝醉来伪装。

经常看到弹幕有人在刷,希望两个人在一起。

我说,两个人不能在一起,那么像的两个人,如果在一起,岂不是都要落到黑洞里,那里有深渊,并且即使低到尘埃也无法开出花来。

 2 ) 【西方心理咨询视角 第一弹】提炼每集的关键词

我主要从西方心理咨询这个视角,对每集的关键要点作了如下分集提炼。

按每三集一组,分了四组。

其中,大爱第五、六集。

第六集爆炸的IMBD评分(史上最高?

)了解一下:https://m.imdb.com/title/tt8266826/?ref_=m_ttep_ep_ep6以下为四组提炼。

第一组ep1 【生活方向】♦ Todd五季以来对明确的【生活方向】的持续追求。

ep2 【孤独/无归属感、无意义感】♦ 戴安的咨询师首次出场。

♦ 离婚激发了戴安的【孤独/无归属感、无意义感】ep3 【真实的自我】【不期待】♦ Gina被现实【压抑】的梦想(霍妮谈“真我”) 。

我们内心的冲突8.8卡伦霍妮 / 2015 / 译林出版社♦ 零期待以自保(@叔本华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

人生的智慧9.3[德] 叔本华 / 2014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了下《the wire》(隐含了编剧认可该老剧的深度)。

火线 第五季 (2008)9.72008 /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犯罪 / 乔·施佩尔 厄内斯特·R·迪克森 乔伊·凯肯 斯科特凯肯 丹尼尔·艾提奥斯 阿格涅丝卡·霍兰 塞斯·曼恩 多米尼克·韦斯特 安东尼·海明威 克拉克·约翰森 / 多米尼克·韦斯特 雷格·E·凯蒂第二组ep4 暂无暂无ep5 【亲子代关系】♦ 卡洛琳的母子关系 @圆桌派-母子关系这期,萨特谈身体痛苦甚于精神痛苦。

阅后感:看到卡洛琳的UCLA录取函时 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回忆;结尾卡洛琳毅然离乡时 继续泪奔。

ep6 【亲子代关系】【亲代冲突】【死亡恐惧】【孤独】♦ 父母间的严重冲突状况、父母把马男作为无反抗能力的情绪垃圾桶,对马男的成年状况的根本性的显著影响。

原生家庭8.3(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美)克雷格·巴克 [美国] 苏珊·福沃德 / 2018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令和首日 一日看完 力荐)

儿童精神分析8.3[英]梅兰妮•克莱茵 / 2016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01个心理治疗难题8.6Jerome S. Blackman / 2016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精神分析诊断9.6]美] N. McWilliams / 2015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9.6[美] 海因茨·科胡特 / 2016 / 重庆大学出版社

思想等待思想者8.5[澳] Joan Symington [澳] Neville Symington / 2015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被亲代教育【不能依靠任何人】 。

♦ 为母亲致悼词:回忆母亲讲了大道理后归罪于儿子、一生不愿示亲密于儿子等状况,展现对父母两人的极度愤怒。

♦ 呈现了父母之死带来的【死亡恐惧】。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8.7欧文·亚隆 / 2015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死亡哲学7.8[美] 谢利·卡根 / 2016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结尾神升华:“ICU”谐音梗提示了每人都need “to be seen”,且暗示了马男母亲也没有从其亲代处得到“to be seen”的关爱。

♦ 剧末点睛:【to be seen: 对于被关注的期待】。

第三组ep7 【求助】【孤独】♦ 大量调侃咨询业 ♦ "it's just good to have someone to talk to"ep8 【焦虑】【亲密模式】【自我呈现】♦ 狗男的亲密关系模式 ♦ 凯瑟琳的年龄焦虑 ♦ Todd对承担责任的焦虑 ♦ 新炮友谈波杰克的自我呈现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8.6(美)欧文·戈夫曼 / 2008 / 北京大学出版社ep9 【孤独】【亲密关系】♦ 通过全新领域的app(这个我反复设想过5年以上的手段),来【寻找同类】(以建立更高质量亲密关系)的todd第四组ep10 【人际冲突】♦ 欲海中,未化解旧仇的2个老段子手:

意愿的冲撞8.4[美] 罗杰·古尔德 / 2017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ep11 职场【暴力】 ♦ #metoo运动 的发酵过程。

ep12 【自我保护与成长】【高压】♦ 【对自己好一点:像对待自己希望保护的人一样 宽容、体谅自己】@芒格与乔丹·皮特森的提醒

12 Rules for Life7.9Jordan B. Peterson / 2018 / Random House Canada♦ 高强度工作(以凯瑟琳PR工作为例)易导致亲子关系问题。

♦ 女演员为了事业/资本所付出的巨大的【心理/情绪代价】。

♦ 戒药物成瘾:突破过去的舒适区、对专业人士求助,求得成长。

♦ 狗男一会儿向前妻求复合,被拒绝后转头又向新女友求婚。

编剧想凸显其乐观个性?!

♦ 被朋友“朋友”背叛、在关系中重伤的戴安。

结尾,普锐斯中的戴安独自启程。

我们 又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过下去。

裸辞后, 18-09-16 听着伴我来沪的YUI《Tokyo》写下这个短记,for me。

181110的新发现(于喜马拉雅与微信均可搜到):《马男波杰克》的存在主义哲学:个体挣扎、社会现实、文化观念 (by小声喧哗 林三土)190811 快看完《曾奇峰精神分析视频50讲》后的新发现:B站【假蚁出品】ScreenPrism | 光影棱镜 | 马男波杰克 v.s. 广告狂人 | 第一季 · 第一集191111 双十一发福利:马男s6影评【西方心理咨询视角 第二弹】Get a WHY to live for(每周更新)

 3 ) 致马男波杰克

依着我对这剧的喜欢,其实是没法客观的去说的。

他们已经远不是角色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登堂入室》里吉尔曼老师说:“文学会教给我们生命的一切。

”而吉尔曼老师的妻子对他说:“你知道这都是瞎扯淡,文学什么也不能教给我们。

”文学当然不能教给我们生命的一切,电影也不能。

电影终究是电影,故事也只是故事,阿尔弗雷多对多多说:“生活比电影苦多了。

”艺术能带给我们的只有对生命认知的启迪,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思考。

我们终于可以用另一种眼光去感受世界,去探索自我。

很高兴在这几年里认识了他们。

戴安就是我最喜欢的那类女孩,敢于追求自我,无论是否被人们看作异类,愤世嫉俗,永不妥协。

花生酱先生是我羡慕着又讨厌着的人,他注定人人都爱,收获着快乐又单纯的一生。

波杰克是最复杂,最让我有同感,也最不愿意去接触的人,不幸的家庭让波杰克终将孤独,没有人会真的爱他,没有人在了解他后会真的喜欢他,说到底他是一个混蛋但也好像不止于此。

卡洛琳公主是最值得被爱的女强人,不依靠任何人,自己守护着自己。

他们是我的朋友,他们早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早已经是我的一部分。

因为戴安,我不去在乎很多事又去坚守着另一些事。

因为波杰克,我去认真思考我的人生。

这些人没有教给我生活的一切,但是他们就在那里,告诉你一切都不算太糟一切也都太糟了,他们相爱,好像生活就注定像焦糖玛奇朵,他们憎恨,就像生活只是一杯苦涩的让人头晕的啤酒。

不过…戴安还有波杰克,凯洛琳公主也领养了小baby,波杰克走入戒毒所……And as you know life is…just life…

 4 ) 崩坏的Bojack Horseman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E02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讲述Diane寻找身份认同之旅。

是个小标题变幻不同的发饰,体现时空的不同,最终引导出生活并不会因为在哪里而改变,除非自己扛过去,接受生活。

我的观感是混乱的。

这种交叉叙述没有加强身份寻找的意义与深度,反而显得很无所谓,很混乱。

这份剪辑上的混乱倒是体现了Diane在身份认同上的迷茫。

在出了E08 Mr.Peanutbutter 万圣节party交叉叙事那一集,完全可以说E02是试水之作,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分离的太开。

Todd与性爱机器人间的关系并没有展现很深的父子羁绊。

性爱机器人是Todd的一次构想,是错误领会满足他人需求的构想。

和其他Todd项目是偶然的产物。

这个设定没问题,但是展开就很奇怪了。

Todd带机器人去公司,是出于Todd自身的人物缺陷——错误领会别人的需求。

接下来性爱机器人展开的故事更多是讽刺精英与资本运营制度。

Todd在采访中露了一面,像皇帝新衣里的小孩指出这一切都是谎言,性爱机器人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性爱机器人。

(我好奇的是Todd把机器人拉出垃圾桶时并没有想到机器人的语言只是提前录好的字面意义上的录好的语言。

)然后在女权的兴起下,公司关门了。

这时导演还不忘讽刺一把资本运营,让一串大公司组合的名字的老总给性爱机器人一张名片。

在性爱机器人贯穿的几个剧集里完全没有聚焦Todd与性爱机器人父子关系的事件啊!

那么结尾让性爱机器人仓促地喊出“爸爸我爱你”,实在没什么感动的地方,相反矫情的很。

这种矫情的不舒服还来自Todd和Yolanda分手的“百年”约定。

我想说的是,剧集是生活的提炼,不是生活的再现。

一百年后再结婚的分手话跟现实渣男也太像了吧!!!

我们先不讨论Yolanda是什么物种,作为Todd的人类真的能活到一百岁吗?

这不就是渣男分手时说的那种等怎么怎么样,我会来找你。

等朝鲜半岛统一,我再来找你。

等美国实现共产主义,我再来找你。

等太阳打西边出来,我再来找你。

Fuck!

许一个扯淡的诺言,然后拜拜,这绝对是导演经历过的人生再现。

越是深情款款说着不着四六的话,越是虚伪。

哪怕说五年之后,在第十季重新出现这个角色都可以。

一百年?

恐怕这部剧马上撑不住了,所以许下个虚无缥缈的诺言。

最最最最最最最让我失望的角色—— Mr.Peanutbutter .几乎喊出:FUUUUUUUUUUUUUUUUUUCCCCCCCCKKKKKK!!!!!的这种失望。

片头曲我最喜欢的一幕是马男掉进泳池往上看,一个是 Diane另一个就是Mr.Peanutbutter。

Diane是马男的镜面, Mr.Peanutbutter 完完全全是马男的反面。

Mr.Peanutbutter 是什么的存在?

永远的开心果,永远的孩子。

所以他才是一个忠狗的形象,一高兴就吐舌头竖耳朵,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喜好,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小孩子的形象。

在一部丧句里,我是说,马男、Diane都是悲观现实的人物形象,需要Todd和 Mr.Peanutbutter 这样的人物补充一下,调解口味。

首先,我承认E08这集在叙事上拍的确实好,交待了人物关系缘起,加深了人物羁绊,循环往复的插叙突出了问题,拍出了前三季的丧味儿。

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是Mr.Peanutbutter,人物形象发生转变的也是 Mr.Peanutbutter 。

之前说了, Mr.Peanutbutter 是小孩子形象,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陷,所有的笑料都来自于他永远乐观的精神。

现在他乐观的精神转向马男悲观的模样,理想的小孩长大了,这是背叛!

背叛观众的情感!

剧集是生活的提炼,不是再现。

马男提炼出我们丧的一面, Mr.Peanutbutter 展现出我们向往的乐观精神,永远活力,永远玩闹。

看到 Mr.Peanutbutter 我们就想起小时候的那些时光,简单、快乐、富有趣味,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没有那么多的争名夺利,即便 Mr.Peanutbutter 严肃起来,也不用担心,他只是虚张声势,下一刻马上会吐出舌头笑哈哈。

现在剧集让 Mr.Peanutbutter 长大了。

卧槽,难道我们生活中经历的背叛还不少吗?

曾经趴在土里一起弹弹子球的伙伴,现在西服革履,一年也见不上一回;曾经在闷热的网吧里衣衫劲头还大呼小叫打CS的同学,不知何时变得低眉顺眼,一说话总是和声细语;曾经一起拉手去厕所的小姐妹,现在约出来喝奶茶都没空,要在家奶孩子;是不是该结婚了?

是不是该生孩子了?

二胎要了吗?

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但是永远快乐的 Mr.Peanutbutter 仿佛曾经的玩伴,带着天真又充满活力的笑容出现,热爱party,热爱与人为善,是我们曾经拥有又现在羡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结果呢?

他开始长大了?

变得跟我们有什么区别?!

他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思考了,艹!

这些思考留给我们成年人就好了啊,不用你 Mr.Peanutbutter 来思考啊!

保持你的单纯和乐观啊!

但是 Mr.Peanutbutter 并没有,他开始觉得party吵闹了,他出轨了,他撒谎了,他的人设转变了,他的人设崩了,这部剧崩了。

 5 ) 漫谈《马男波杰克》背后的真实世界

我打开第五季的网盘,本来想放纵自己颓废一整天,刷完却不知怎么备受鼓舞。

我一直以为流行文化和思想是矛盾的两极,但是马男第五季是如此地前所未有的深刻,使人唯有严肃对待,反思自己的世界。

这里,我并不是要覆盖到编剧所有的构想,只是举出一些引发我思考的点。

1 凝视理论和性别平权在第一集中,吉娜批评菲尔伯特中的女性裸体戏和萨茜无脑人设为“男性凝视”(male-gazing),于是马男用学会的新词,用来跟编剧叫板,却适得其反,也被拍了裸戏。

此处字幕将male gaze(y) 译成“物化女性”

let's give women something to gaze那么,什么是男性凝视?

男性凝视的概念最初是由女权主义电影评论家劳拉·马尔维(Laura Mulvey)在文章“视觉快乐和叙事电影”(1975)中提出的,其中她提出性别之间的权力不对称是电影中的控制力量;男性凝视是为了男性观众的快乐而构建的,这种观点深深植根于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中。

在相机将观察者置于异性恋男人的视角中时,他的视线徘徊在女人身体的曲线上,女性成为为电影故事中角色或电影的男性观众的色情对象。

通过在男性凝视中,男性成为电影幻想中的主导力量,其中女性是男性观众主动凝视的被动对象。

男性凝视优先于女性凝视反映了两性之间社会和政治权力的潜在不对称。

而与男性凝视对立的是女性凝视。

在此类电影中女性成为一个叙事故事讲述者,而不是一个对象。

这些电影旨在代表女性主角的欲望,因此,代表女性电影观众的欲望。

但是女性凝视是不正常的,只要想象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里面的绘画中女性换成男性就能明白。

自行脑补三秒……然而这个正常的正是男性凝视不正常之处:无论是男性个体还是由这些个体创造的机构,都有能力决定什么是“自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构建的信念开始显得“自然”或“正常”,因为它们是流行的并且没有受到挑战。

那么,当波杰克拍裸戏时,就是对性别的“正常”一种挑战与抗争。

果真如此吗?

戴安不这么想。

即使影视作品将女性作为欲望主体,究竟能改变什么?

为什么必须是女性来对抗这一切?

抗争是否一种精力的浪费?

女性凝视的电影给了女性自己是主体的幻像,而当幕布落下,她依然必须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

(戴安新发型好评)波杰克并不理解女权,但是在第四集中,他却成了人人喜爱的女权主义者。

让戴安不能理解的是,当她为女权发声时,没有人会听,而当马男说出同样的话,所有人都称赞他的勇敢。

当名人说自己不反对女权主义时,又多少是出于政治正确,而不是真正的共情和理解?

这种双重标准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内对“田园女权”的指责:不知多少男性指责者真的就比所谓田园女权了解更多女权理论呢?

“谁在乎你怎么想,我说我是女权主义者那我TM就是!

”性别平权运动本质上是极其复杂的。

性侵或家暴受害者即使发声,也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比如,吉娜就是这样。

当马男发现自己对吉娜施暴后,他本来想坦白一切,说出自己做了什么,但是吉娜阻止了他。

“人们终于通过我的表演认识了我,我不想成为那个被波杰克掐过脖子的女孩。

我不想让你成为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广为人知的事情。

我不想让你成为人们在采访我时所有问题的焦点。

我想让这事快快结束。

”她恨极了波杰克,但是她不想在公众眼中永远做一个受害者,而非一个演员,一个独立的人。

于是她选择了沉默。

编剧曾被问及:很多在温斯坦之后发声的人并不一定那么有名,现在所有人关注的就是她们的被虐待经历,吉娜这个角色是否与这类事情有关?

他的回答是:这非常可怕。

我厌恶那些人,他们以为这些女性讲述关于虐待的故事是为了能够成名。

没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那是可行的。

我不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这样做的原因。

事实上,完全相反,这是她们不这样做的原因。

我明白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想要对她的故事保持沉默,这是非常悲伤的。

”的确是悲伤的。

她们生活在要么隐忍着痛苦,要么职业受挫还被人误解污蔑的困境中。

而从性侵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作为一个马男波杰克的万年粉,我是喜欢他的,虽然他做过让人讨厌的事情,但是他毕竟是一匹丧得可爱的马。

这并不能掩盖他是一个施暴者的事实。

在第五季中,戴安对费尔伯特的批评也是我一直以来对马男波杰克这部剧的疑问:难道施暴者的内心痛苦就能减轻他的罪行吗?

用这一点为自己的糟糕行为辩护是否正当呢?

他们应该成为我们同情的对象吗(比如杀人的滴滴司机)?

戴安的回答是:看看受害者。

看看萨拉琳,看看那个杭州女孩,她们已经死了。

这句话是残忍的,无论是对戴安还是观众。

但是这是看马男时不能忘记的一点。

相比之下,陶德的支线故事就轻松愉快多了。

但是他作为无性恋人群的故事,也提出了很严肃的问题:社会倾向于把少数群体无差别地带着刻板印象去看待,忽略了TA们也是立体的有个性的人。

陶德和尤兰达虽然同样是无性恋者,却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共同点:一个充满不切实际的梦想,一个理性而实际,最后两人和平分手。

陶德提出分手这就引出了交互性(intersectionality)的问题。

社会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每一个边缘人的处境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综合地考虑这些因素,毕竟少数群体也是普通人。

说句题外话,我也认识一位无性恋者。

我们在一个纽约州的小镇散步,偶然看到一户门上挂着彩虹旗的人家。

她说:“看,gay flag!

” 我随口说:“也说不定是女同呢。

”于是她问我:“这个问题可能有些私人,但是你是直女吗?

”“应该是吧,不过我还在questioning……” 我很惊讶,一是发现自己从来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二是好奇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不过两年后的今天,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不是。

)“唔,我是无性恋。

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产生过性欲。

” 她平静地说。

我们从此之后不再那么频繁地见面了,尽管我非常喜欢她:她是我见过最喜欢猫和狗的人,管狗叫pupper,她还喜欢玩电子游戏和画画。

她母亲是杭州人,父亲是德国人。

她很可爱。

想到这些,我总是觉得很可惜:如果我放下那点可悲的矜持,如果我能更了解全部的她,那该多好。

2 美国的鸦片类药物危机(opioid cricis)

注意床头柜上的药瓶波杰克此次的药物成瘾与此前纯粹的娱乐不同。

第五集中PC在老家无法照顾片场,导致波杰克发生了事故,从楼顶摔下,摔伤背部。

从在医院接受治疗时起,他才开始服用一种棕色小瓶里的止痛片。

疑似波杰克服用的止痛片oxycodone如果不是参加过一次关于止痛片滥用的辩论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当时的辩题是:是否应该像对待毒贩一样严罚开过量阿片类药物处方的医生),如果不是在夏校时宿舍楼里有人吸毒昏迷被送去医院,我也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

在我们指责波杰克的种种不堪时,也不要忽略了这个(在美国)由来已久的严重社会问题:鸦片类药物泛滥(opioid epidemic)。

合成类鸦片类药物如芬太尼(fentanyl)和羟二氢可待因酮(oxycodone)属于针对慢性疼痛的合法药物,比如波杰克的背痛。

这些药的成瘾率相当于海洛因,高于吗啡,但是却被广泛地通过正规渠道贩卖给病人。

“正规药物”早在1996年,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声称OxyContin虽然比其他止痛药强大得多,但由于其缓释化学配方而不那么容易上瘾。

许多医生相信了OxyContin神话并受到制药公司提供的津贴的鼓舞(这些制药公司在2000年花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40.4亿美元的直接营销。

)在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中,百分之二十七误用药物,百分之八到十二产生了神经紊乱。

药物滥用的症状包括:将阿片类药物与酒精或某些其他药物相结合,每日服用高剂量的阿片类药物,服用非法的阿片类药物,如海洛因或非法制造的芬太尼。

这些症状波杰克都有了。

合理用量大约在三小时一粒,波杰克是整瓶往嘴里倒……受害的不只波杰克一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去年美国毒品过量导致超过72,000人死亡 - 这是由致命的阿片类药物流行引起的新记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2017年有72,287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比前一年增加了约10%。

根据新数据,大部分死亡人数 - 近49,000人 - 是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

最大的驱动因素是合成阿片类芬太尼,它杀死了超过29,000人,其次是海洛因和其他毒品。

越来越多的过量药物使得这种药物大流行比枪支暴力,汽车碰撞或艾滋病更致命,这些暴力事件在一年内从未杀死过多少人。

2017年,每天有近200人因过量服用而死亡。

波杰克已经在尝试着戒酒,他却深陷于这些药丸中,如果没有那个事故,他本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真的吗?

自然,有他自己的问题。

他需要麻醉自己,这样内心才能稍微好受一些,但是无论是靠酒精,海洛因还是止痛片,他永远逃不脱的唯有自己。

"It's you."他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于是在全剧结尾,他去戒毒所寻求帮助。

他终于做到了这件几十年都没有完成的事。

虽然他自己也担心也许一切依然不会好起来,但是这小小的努力意味着他至少有可能恢复。

因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至少也要直面。

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瘾君子。

3 荒诞/符号学想必大多数观众都对第六集中波杰的独白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马男平静地讲述自己在汉堡店的日常经历时,没人能猜到他此时是在母亲的葬礼上致悼词。

他这种平静,不禁让人马上想起《局外人》的开头:“母亲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同样与加缪的《局外人》暗合的,还有这一集中数不清的让人心碎的荒诞:母亲死了,波杰克的生活却一如既往,唯一不同的是他有理由对陌生人的客套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还有汉堡店送的一份免费油条。

更讽刺的是,棺材里甚至都不是碧翠丝真正的身体,波杰克走错了葬礼厅。

一切都如梦一般荒谬,连葬礼是一场闹剧。

而在马男充满闹剧的生命终点,又有谁会缅怀真正的他呢?

死者已逝,生者也终有一死。

母亲的死提醒了波杰克:人都是要死的,你是下一个。

死亡就是生命无意义的最好的证明。

马男在讲台上对棺材说话:“妈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你为我骄傲,请敲一下棺材板。

”他习惯了母亲的喋喋不休,仍然等待着回答——即使现在,他还在等待,等待着迟来的哪怕一点点母爱。

意识到这一点,他愤怒对母亲喊道:我是你儿子啊,我只有你了!

然而所有这些痛苦与期待随着妈妈的死戛然而止,一切都突如其来,毫无道理。

这一刻的寂静是可怕的。

如加缪所说:世界逃脱了我们,再次显现出自己的本色。

那些惯于蒙面的背景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远离我们而去。

”面对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马男想给每件微小的细节赋予意义。

他的悼词围绕对母亲遗言的阐释展开:“有那么一刻,当一切突然陷入诡异的平静,她望向我说:我看见你了(I see you)。

没有批评,没有失望,只有接受。

”这话既可能是对波杰克的认可,也可能是对空中马男父亲幻影所说的,更有可能的,是她在读重症监护室里ICU三个字母。

但最绝望的是,她已经死了,没有人会知道她到底说的是什么。

索绪尔的符号学提出,语言与由所指和能指组成。

声音是能指(signifier),而其代表的事物则是所指(signified)。

词语可以映射物体,就像当你说到苹果这个词语,我们自然就能想到苹果这一事物,因此一切都存在普遍的映射关系。

索绪尔理论伊丽莎白一世在临终之时摸了摸自己的头,她这是在表达什么意思呢?

她希望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

这到底意味着她在指定詹姆斯一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还是说这仅仅只是代表她死前正在头疼?

在这里,伊丽莎白一世的手势,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空洞的能指。

它意味着某种东西,它生成了某种意义,我们认为,它应该在对应一个所指,它一定是有其内在的深刻含义的。

但是,伊丽莎白已经死了,我们要怎么询问她呢?

这个能指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呢?

意义,总是要经由能指链条的运动而得到的,或者简单来说,我们对意义的感觉,总是通过“解释”而生产的,因此当你提到一个能指,它其实并不会真正对应所指,它只会让你解释它自己,这个过程中你不断召唤出更多的能指,并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能指链条。

是能指链条带给我们意义的感受。

不过,能指链条也会存在扭曲和断裂的时候,比如那个死掉的伊丽莎白,在我们看来,死亡导致了她一生能指链条的断裂,让我们不能了解到她摸头的动作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每个人的死亡都是一个能指链条的断裂。

”碧翠丝的遗言也像伊丽莎白的手势一般,是这样一个所指链断裂。

她的存在产生了缺口,她不再能解释自己的话,于是没有人能知道她在生命的结束时的所思所想。

她是真的在读ICU的牌子吗?

在这个荒凉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唯一的联系——语言,本质上也如此脆弱,如此不可靠,如此不堪一击。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注定孤独。

即使母亲没有死,马男也是无依无靠的。

费尔伯特编剧的办公室(E4),注意上图中红圈中的英文“尼采”和左侧白板上对尼采的引用:“你若长久地看着深渊,深渊也会凝视你。

”以及下面的恶搞:“你若趁深渊心不在焉时足够快地瞟一眼,你就能将其尽收眼底。

”Credit:1《谈谈女权和自由等问题》,来自公众号“后现代主义哲学”,作者阿月2 维基词条”male gaze”(http://en.wikipedia.org/wiki/Male_gaze#cite_ref-mulvey1975_8-0)3 编剧访谈http://variety.com/2018/tv/news/bojack-horseman-season-5-interview-metoo-netflix-1202941206/3 4 卫报关于opioid crisis 的报道:http://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8/aug/19/dopesick-dealers-doctors-drug-company-addicted-america-by-beth-macy-reviewhttp://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8/aug/16/us-drug-overdose-deaths-opioids-fentanyl-cdc5 美国毒品监管中心官网:http://www.drugabuse.gov/drugs-abuse/opioids/opioid-overdose-crisis6 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

 6 ) You don't know what life did to us

伴随着BoJack的这5年,遇到了很多剧,但BoJack仍是我心中的NO.1。

重新刷这部剧,我意识到不管看多少遍,这部作品都不能带给你安慰,它会让浮躁的心安静,让虚假的生活揭开面纱露出残酷的一面,而且它会让你抑郁,即使生活一帆风顺。

第四季的最后,Diane和Mr Peanutbutter搬进新公寓,当她再次被所谓的“惊喜”狠狠戳了一下,她崩溃了。

那一瞬间,我懂。

心想,碰到这样一个丈夫——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帮助别人,为自我感觉良好而去实现他人梦想——着实应该离婚。

离婚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呢?

生活还未走到这一步,我还不能想象。

但是这部剧给了我答案。

当Diane趴在方向盘上大哭的时候,Mr Peanutbutter这个她生活中唯一的温暖离她而去——Mr Peanutbutter是个天生的乐观者,他会继续他快乐的生活;然而独自生活的Diane会变得更加cynical并且孤独。

浪漫的关系是如此的虚妄。

Diane离婚的时候,她看到Mr Peanutbutter以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新女友,像是一切未曾改变。

这种情景已经让人心碎——但是更大的真实是:没有人不可替代。

每个人对待别人的方式都是相对固定的,不管是对待新交的女友还是刚出生的孩子。

所谓“独一无二“——只有记忆和执念让我们以为如此,只有离别和不可复归的生活本身让我们这么以为。

创意评论:第五季的艺术创意迸发出无以伦比的新观感。

最明显的是片尾曲的曲风每次都会根据主题而改变——Diane在越南时结尾是阮等弦乐,BoJack有Hollyhock来访这一集是摇滚曲风。

其次,分镜头的切换更具有电影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万圣节那一集,当Mr Peanutbutter和四任老婆/女友一起前往BoJack家开Halloween party的时候,反复使用了时间背景的切换和倒叙。

最后四个场景拼在一起,主角大声喊出:“This is gonna be the best Halloween!” 瞬间体会到艺术作品带来的情感冲撞和独特的魅力。

创作人员在不断的积累中表现手法更加炉火纯青,整部剧的走向也越来越深——从探索社会prevalent的愚昧盲从,到探求内心最隐秘的情感;从为社会公正发声到究底人生的意义——整部剧让我感觉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人生的多彩有着强烈的相关关系。

当你刚开始创作这部剧时,观众还不熟悉剧中的人物——不了解他们的背景和性格,所以故事首先伴随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社会的批判展开。

随着观众对角色的熟悉和喜爱的增加,我们逐渐了解到每个主角背后的故事,先是BoJack(第一季为他写书),然后是Diane(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其中穿插着Todd(讲述他的黑帮背景和小时候的蠢事),接下来是Mr Peanutbutter(带Diane回拉布拉多半岛),最后是Princess Carolyn(从女仆的女儿差点到公子哥的太太)。

这种布局似乎是伴随着人内心深处的broken的程度。

BoJack有着最shitty的家庭,所以着墨最多去讲述他的故事,以及尝试理解为什么他会变成今天的模样。

到第五季的时候,这些人内心的故事都被剖析完全,于是情节的发展走向了更深的层次。

剧集开始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BoJack,一点Diane,有时会像Todd那样碰碰运气,有时会成为Mr Peanutbutter盲目乐观,最后都会抹掉眼泪,做坚强的Princess Carolyn。

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作品,它看似在讲述好莱坞的has-been和他的朋友们的荒诞故事,其实它给我们每个人强烈的共鸣,让我们被理解、被安慰。

 7 ) 馬男波傑克

如果2021年要推薦一部影集,個人非常喜歡《馬男波傑克》,雖然是難以消化的卡通,劇中台詞卻字字刺中內心,男主角波傑克是過氣的影集演員,一直沈浸在以前的光榮中,他想變好,想變得再次有名,想得到所有人的愛,最後卻沒人喜歡他。

在自甘墮落的循環裡,不斷需要他人的救贖。

劇中沒有明確定義好與壞,在生活上,我們總是或多或少做錯一些事情,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是個壞人,我們只能努力多做些好事,來修正自己,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犧牲,換取他人的信任。

人意識到悲傷需要一段時間,但,明瞭無需如此則要更久的時間,唯有放棄一切,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所有的關卡,都是跟自己過意不去罷了!

劇中討論很多有關人性面的哀傷,每個人都想要快樂,希望每天都能開開心心,本質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想要的太多,太多的比較,導致失去純粹的快樂。

讓我們認清快樂的存在不在於外在的給與,都是來自內心的滿足。

遺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太多抱歉是無法傳達的,就算讓對方知道,也不一定能理解,因為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懺悔都來不及了,而這個遺憾會跟著你一輩子。

《馬男波傑克》,絕對不只是一部負能量的影集,在劇中每個人都能尋找自己的身影,產生些許共鳴,它不是要告訴你怎麼做比較好,因為【好】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能了解到這些難過都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也許就能放過自己,也寬恕別人。

 8 ) 新的一季新的丧

昨天看完了第五季,没敢再继续往下看这部剧中曾经总出现在社交媒体截图中的金句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倒是一些黑白颠倒不知所云的包袱让我哈哈大笑。

开始我最喜欢Mr. Peanutbutter,出生在拉布拉多岛,无论给恋人还是朋友都能带来满满的爱,每次Diane神经质的时候都鼓励她包容她,每次Todd乱七八糟的点子被群嘲之后他都是唯一一个不吝赞美并且一起合伙的人。

这样的Mr.Peanubutter也让我觉得戴安是个很幸运的人,尽管在恋爱关系中她总是表现出逃避,刻薄,没有安全感,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PC是我看到后面才喜欢上的。

剧里她几乎没有哭过,无论是面对所有人推过来的烂摊子还是自己被男人被家人伤害,PC都是只深深地叹一声气,然后就大包大揽像女超人一样Handle所有的事情,被Bojack赶走车上放着“just driving girl dont turn around”她还是一个油门杀回餐厅去救场。

深夜一个人站在窗前谢谢手机说的生日快乐,只有这时候她才显得有点寂寞,她每次深深地叹气都让我心疼。

第五季花了更多的时间讲过去的故事,花生酱如何和每一任妻子在一起然后离婚,PC是如何从帮做女佣的妈妈干活开始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无法克制地帮所有人擦屁股的角色,BJ的父母如何陷入错误婚姻的泥沼BJ如何在这羞辱和争吵中长大成人。

离婚之后花生酱又飞快热烈地爱上了小自己二十岁的Pickle,戴安一个人去了越南仍没有像期望的那样“逃离生活并与自己和解”;而Bojack当了那么久的混蛋,这次那么小心翼翼想要珍惜的人,他还是搞砸了一如既往地伤害了别人,不仅仅是因为毒瘾。

刚开始看第一季我第一次听到那句“You are born broken”只觉得做作,大家不过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有闪光点也有黑暗面的人(或者动物)而已,有三两朋友,甚至剧里很多人都事业有成,所谓的broken不过是一时堕落的借口庸人自扰。

看到最后一集戴安陪Bojack去戒毒所之后一边抽烟一边开车离开,我才明白最令人难过的是,每个人可能都走不出自己的那个怪圈,可能是因为性格,可能是命运的安排,不自知,或者自知却无能为力。

 9 ) 酗酒、嗑药、滥交,但我们爱这个贱人!!!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作者:大表姐转载请注明出处从第一季开始,马男系列的评分就没掉下来9分过。

第五季更是以9.3分强势回归。

有人或许奇怪了。

就这么一匹马,丑啦吧唧,低眉搭眼的,凭什么这么招人喜欢?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对表姐来说,马男就像一剂精神鸦片。

贼!

上!

瘾!

你看看它的基调。

播到第五季了还是那一个字:丧作为一个中年过气明星,马男对抗焦虑的方式竟然是——逃避。

找工作?

why? 是酒不好喝,还是烟不好抽?

还是勾搭来的妹子不够靓呢?

40来岁,依然没有相爱的人。

So? 随便跟谁约一炮就好了。

哦,这个“随便”,是真的很随便。

前女友兼经纪人?

可以。

片场合作的女主角?

可以。

甚至当年电视剧里扮演自己女儿的童星?

可以啊没问题。

交心的朋友?

在他家沙发上赖了6年的Todd算一个。

可马男那个态度...日常不耐烦,经常性打击,永远毒舌。

最后天使如Todd,也因为伤害彻底离开。

还有永远给他擦屁股,偶尔也上床的前女友兼经纪人Princess Caroline.根本不爱他。

在一起,也只是因为惧怕孤独,互相取暖。

就连唯一懂他的女人Diane,也选择嫁给了更阳光的Mr. PeanutButter。

说实话,每次表姐看着马男的生活,就像看着一个巨大的黑洞。

他唯一擅长的事,就是伤害对他好的人,就是把一切都搞砸。

这样的人,不是人渣又是什么?

可我们偏偏又那么爱这个贱人。

甚至有点...心疼他。

因为丧,并不是他的锅。

作为一次意外怀孕的结果,身为中产阶级的妈妈,不得不因为他,下嫁给了穷困的老爸。

从小,他就被当成是个累赘。

听到最多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都是你,毁了我的生活。

每天看着爸妈争吵,互相指责,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

老妈更是坦言,“你不会幸福的”。

因为你天生破碎。

试问这样一个从未被爱过的人,又该如何去爱别人?

所以除了丧,他还“毒”。

“毒”,是因为被伤到之后,就能一眼看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才是谎言。

他换无数女友,孑然一人,不过是看透了恋爱的本质,无非是互相伤害。

也知道人间不值得,假装开心,自欺欺人。

虽然嘴巴一直在得罪人,但心里其实知道大家最想听的是什么。

也早就比其他人参破了人生的意义。

其实从头到尾,马男都是个底色悲凉的、孤独的清醒者。

就像《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那番话: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Without exception, I kno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It was too damn hard.一直以来,马男都知道哪条是对的路。

可他也从来不走,因为太他妈的难了。

所以他一边胡作,一边愧疚,直到第三季结束,所有人都离开了他。

大厦崩塌。

第四季的开头,马男消失了一年。

他远离LA,来到母亲小时候的家里。

在那里,他了解到,原来妈妈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当年她的哥哥战死,母亲患了抑郁症,父亲态度冷淡...她也没有学会怎么去爱人。

之后回到LA的家里,有一个姑娘来找他认亲。

DNA测试后,发现是自己的“女儿”。

“女儿”要马男一起,帮她寻找生母。

就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这是一个大乌龙:自己其实是姑娘的哥哥。

而当年,正是自己的母亲,帮着姑娘的母亲,也就是插足者,生下了孩子。

“她或许,也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刻薄吧...”

故事进行到这里,所有人都以为马男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跟母亲和解,做个有爱的哥哥,和家人团聚。

然而第五季一开头,马男的母亲就去世了。

葬礼上,马男一如既往地开着那些刻薄的玩笑。

可这一幕,却让表姐真实地掉泪了。

致辞时,他提到母亲弥留之际,曾经对他说过最后一句话:I SEE YOU我看见你了

尽管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马男还是忍不住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她的意思是终于看到我了吗?

54年,妈妈我终于被你看到了。

原来你知道我要什么?

我要的就是你的关注啊。

可你却在最后一刻才满足我吗?

那一刻,这个浪荡丧气的中年大叔,委屈地像个孩子。

爱就算迟到,可终究也是爱啊。

所以,马男终于被治愈了?

没有,这部剧没这么善良。

下一秒,马男说到母亲住在ICU病房时,才突然醒悟:什么I SEE YOU,母亲只是读出了病房牌子上的ICU(同音)。

一切,都只是他的自作多情。

原来母亲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看过他一眼。

这才是人生啊。

人生没这么善良。

只是这一刻,马男脸上的苦涩,让人不忍心再看一眼。

那是他唯一一次在人前表达在乎,那是他唯一一次流露出脆弱。

我们总是期待着有大团圆。

可生活从来不是电视剧,不会在某个幸福的高潮点戛然而止。

我们能做的,或许就像马男一样,假装微笑并信以为真,放浪形骸来掩饰孤独。

并且死不承认脆弱。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意味着一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影探”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影探(ID :ttyingtan) ,后台回复 马男,获取资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10 ) 关于自我救赎,马男一直在路上

1⃣️波杰克被 PEPPA PIGC语言说动一回,也不再任着性子,做一些很马男的事情2⃣️戴安离婚后去越南的十条理由,共鸣感又来了,每次失落落魄的时候,都会跳脱出常规的生活,去做一些自己平常从来不会去做的事情,想找乐子,想发现新的东西,想在不常规的事情中找到灵魂的归属地,最后发现还是那么孤独,还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戴安和波杰克能够惺惺相惜,因为都是两个低落的人啊3⃣️淫荡家庭里诞生的无性别主义者,两个无性别主义者的百岁相约很浪漫 波杰克又开始散发自己的魅力,这次难得没有搞砸, 花生酱先生的话我很赞同,恋爱关系最后很难有好结果,所以,享受当下吧4⃣️女权主义的讽刺,太真实了,这个社会很多人利用女权在谋取利益,达到自己的手段,网络上却还有很多人在无脑的支持,被冲昏了头脑,2018年的剧集,放在2022年的今天来看太讽刺了,特别是唐山打人事件出来之后5⃣️PC的回忆和现实交织的一集,也是这部剧最爱用的手法,各种转场无缝衔接,人们在经历过更多之后,仿佛总会回到原点,去做一些事情来弥补当年的遗憾 独立而强大,永远为别人解决问题的PC语言,看上去总是那么的累,结尾的主题曲换了个伴奏版,淡淡的忧伤仿佛从屏幕溢出6⃣️马男的独秀时光,回顾母亲的一生,始终是丧,关于游泳那个比喻很很妙,这是属于波杰克个人的独丧时光,原生家庭的影响真大,父亲和母亲说话简直如出一辙 看马男一个人说了一大串,最后发现走错殡仪馆,编剧真的会玩7⃣️焦虑的斑马,片头都换了,通过调解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回忆,从她们的角度叙说了一个故事,有意思的方式8⃣️长不大的花生酱先生,经过一个又一个的party,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女友,自己还是没有改变,曾经犯过的错误还在上演,就像PC说的那句话一样,就算还可以重来,她知道自己也不会改变,很赞同这句话 人总是本性难移的,多坚定的誓言都会在潜移默化、岁月流逝中被自己忘的一干二净9⃣️荒诞的找药故事、PC领养计划的又一次失败,马男无法被人理解的痛苦,这才是真的痛苦1⃣️0⃣️马男的背痛是心理障碍引起的,他在逃避现实,一遍又一遍的做一些暂时能够让自己忘掉痛苦的事情来回避,也许会伤害更多人,但就如他所说,这其中最大的受伤者其实是他自己,即使是戴安也不能理解1⃣️1⃣️马男入戏太深,又开始了现实幻想拍戏分不清的状态,各种迷迷糊糊,混混沌沌,不清醒才是这剧的灵魂所在1⃣️2⃣️性爱机器人荒谬又高光的一生,真讽刺 马男和戴安终归是同一种人啊,会惺惺相惜的

《马男波杰克第五季》短评

I need help

8分钟前
  • 管紫翔
  • 还行

我在黛安的每一帧里看到自己

9分钟前
  • 🥥
  • 推荐

第四集结尾,黑屏了,波杰克的声音说:“当你已经大错特错,无法回头的时候,该怎么弥补呢?”这时候本季第一次响起了熟悉的Back in the 90s i was in a very famous TV show的片尾曲,我也想起了“一团乱麻”才是《马男波杰克》

11分钟前
  • 李秋天
  • 力荐

竟然有点厌倦了,因为所有角色仍然在原地重蹈覆辙,仍然在哪里爬起来又在哪里摔倒,看得心累,但这就是生活啊。第六集编剧借马男就表示过情景剧永远不会有一个完美结局,因为有了happy ending,意味着剧要结束了,所以只能不断出现问题,这也才是情景剧最现实的地方,一切都不会突然变好。想起《小森林》里那段话:在某个地方摔倒时,每次回头看之前的自己,发现每次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却总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很让人失落。但是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不再是原点。那么,不应该叫“圆圈”,而应该是“螺旋”。从某一个角度看,也许很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可其实,多少会偏离上一点或下一点,如果是那样也还好。

13分钟前
  • 秋里
  • 推荐

水平下降

16分钟前
  • 日了了
  • 还行

Bojack和Diane互相拥有彼此是幸运的,可以在残破的生活中抓住最后的那点希望,不论自己过得多么烂,还有一个朋友可以倾诉,哪怕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就是能聊出来也是好的。马男每一季都有神集出现,太强了。

17分钟前
  • touya
  • 力荐

这季能明显感觉到水平下滑了,没有那么锋利了。EP6的葬礼stand-up胜在形式,总觉得写得还是不够有力度。

20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推荐

这一季看着就开始走神了。。以至于都没记得看没看完。。。

25分钟前
  • JuJube
  • 还行

第六集确实很出色;整体来说,形式上的探索固然可贵,但究其根本还是老一套,过于依赖直白浅显的对白

27分钟前
  • max
  • 较差

一颗星都不想看恶心看见有人用这个头像我直接拉黑

28分钟前
  • 1999.4.12
  • 很差

I've spent so much time feeling bad. You said you still believed I could be a better person.

32分钟前
  • Callvados
  • 力荐

这一季到底在讲些神马 故事的新意和脑洞完全比不上前几季啊…bojack终于去戒毒了 算是迈出拯救自我的第一步了吧…狗狗这套路我真看不懂 预感还是会离婚 只不过这次是反过来他outgrow他老婆了//神烦pickles 这五季看下来最讨厌的一个角色 看到就想快进 又蠢又作又爱刺激人

34分钟前
  • OliviA__透明控
  • 还行

对剧集本身的解构,如同辩护,而一直以来困扰我的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顺利原谅了自己。

35分钟前
  • Confirmed
  • 还行

我好希望波杰克能和戴安在一起啊!(论我是怎样第101次站错cp的)

40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心理医生俩口子讲故事还有万圣节这两集的叙事还是维持了水准,其他相比较之前来说太平淡了。

43分钟前
  • 托卡苏
  • 推荐

偏后段有些平淡了,但是前几集一直非常厉害,Dianne那集达到了比较新的高度,到了第六集则充分把整个剧拉高了N个档次

48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力荐

第六集绝对是神作

49分钟前
  • 艾拉也是Isla
  • 还行

。。。。。

51分钟前
  • 公正评委员
  • 很差

ICU.I See U.Poor Diane.

52分钟前
  • 壁鹿
  • 力荐

第二集戴安在越南重新认识自己,第六集波杰克独角戏演绎丧逼一生,第十一集现实与戏剧难分,在迷幻中堕落。第十集波杰克:“我才是马男波杰克混蛋行为的最深受害者。”结尾还是我最爱的戴安独自开车远去,“生活就是生活,万分可悲。”

55分钟前
  • 小天猴大眼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