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

The Kennedys

主演:杰克·比尔,克莉丝汀·布丝,蕾切尔·威尔森,巴里·佩珀,沙吉·豪德,克里斯·迪亚曼托普洛斯,克里斯丁·亚当斯,凯蒂·霍尔姆斯,汤姆·威尔金森,Diana Hardcast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肯尼迪家族》剧照

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2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3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4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5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6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3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4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5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6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7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8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19肯尼迪家族 剧照 NO.20

《肯尼迪家族》剧情介绍

肯尼迪家族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八集迷你剧《肯尼迪家族》(The Kennedys)描述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传奇人生,包括他的早期政坛生涯、兄弟矛盾、与黑帮组织的牵连、滥用毒品和与几个重要女性的关系。本剧还提到了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民权运动及至今仍无定论的肯尼迪遇刺案等重要历史事件。全剧投资3000万美元,演员阵容强大,制作精良,但因为题材太敏感,加上来自高层的压力,美国绝大多数电视网(台)都拒绝播出该剧。几经周折后,该剧被数字电视频道Reelz购得。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自虐之诗鸳鸯楼·惊魂我幸福的形式玉海棠离婚天涯追缉令失控快递萌学园之时空战役火山高校甘古拜·卡蒂娅瓦迪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王屋山下的传说浴血坚持玫瑰的棋局森冤我们的浩瀚宇宙恋爱喜剧守则自卑女与年下男龙城风云村官普发兴病毒花予野兽第二季低俗怪谈:天使之城基努猫听见你,看见我双时空男友影子写手请寻找我我们的生活迷醉青春爱的圣诞夜

《肯尼迪家族》长篇影评

 1 ) 肯尼迪诅咒

咒语魔力缠扰肯尼迪家族60多年,惹来美国民间不少说法。

  说法一:20世纪70年代流传于美国南部,指肯尼迪家第二代掌门人约瑟夫·肯尼迪为了换取家族握有的政治经济大权,曾把灵魂卖给魔鬼。

尽管这一说法纯属迷信,但至今有些人对此仍深信不疑。

  说法二:美国作家兼传媒人克因曾撰文说,约瑟夫·肯尼迪在20世纪30年代曾任驻英国大使,1937年,老肯尼迪在乘船回美国的途中,同船有一位从纳粹魔掌逃出来的犹太牧师,而约瑟夫向船长抱怨,要求船长禁止犹太牧师等人在船上祈祷,结果那位犹太牧师给肯尼迪家族的所有男人下了一个诅咒:他们将遭悲惨的命运。

  说法三:约瑟夫·肯尼迪1937年到1940年间作为美国驻英大使,在此期间为避免美国卷入“欧洲战争”,他曾拒绝为500名被送进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犹太人派发签证。

1940年他回到美国,“肯尼迪诅咒”开始了。

澳洲希伯莱协会主席古特尼克法师称:“这是犹太人的诅咒,这是报应。

”1.1941年,约瑟夫的残疾女儿死于失败的脑叶切除手术;  2.1944年,约瑟夫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战时死于飞机失事;  3.1948年,约瑟夫二女儿凯瑟琳死于飞机失事;   4.1963年,肯尼迪总统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两天后夭折;   5.1963年,约瑟夫二子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   6.1968年,约瑟夫三子罗伯特遇刺身亡;   7.1983年,罗伯特之子博比因吸毒被判刑;   8.1984年,罗伯特之子戴维因过量吸服海洛因死亡;   9.1997年,罗伯特之子迈克尔死于滑雪事故;   10.1999年,约翰之子小约翰·肯尼迪死于飞机失事;   11.2009年,约瑟夫四子爱德华死于脑癌;   12.2011年,爱德华·肯尼迪的女儿卡拉突然心脏病死亡;   13. 2012年,罗伯特的儿媳玛丽·理查森·肯尼迪被发现死在纽约州寓所内自缢;

 2 ) 看《肯尼迪家族》有感

当我着肯尼迪家的第三个儿子Bobby肯尼迪躺在枪声后的血泊中时,我的眼泪不受控制的往下落,内心的震撼牵扯着我,就好像是我自己中了一枪,瞬间忘记了什么叫疼痛,但是心在我的身体的角落里揪成了一团, 这样一个为政治而生的家族到底还能经历得起怎样的打击,难道这个家族真的被诅咒了?

看着Ethel(Bobby的妻子)抱着他虚弱的身体抽泣,心力交瘁,无助••••••我的眼泪也为她而流,肯尼迪家族又多了一个寡妇,或许作为肯尼迪家族的儿媳妇,她注定要如此。

那一刻的Ethel或许能够体会Jackie(第一夫人)当时面对自己的丈夫(肯尼迪总统)中弹身亡,而自己就仅仅的挨着他坐着却无能为力的那种仓惶,心痛。

作为女人,特别是第一夫人,Jackie的命运或许是注定,同时这也是她自己的选着。

在第一次选择是因为她爱着那个有才识,有魅力的肯尼迪,他们的相遇时天注定。

第二次选择是在面对肯尼迪无数次背叛,出轨之后决定要提出离婚时,她的公公帕特里克约瑟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劝他放弃这个决定时对她说了这样的话“如果你要和肯尼迪离婚,那么他这辈子就完了,但是如果你选着原谅,那么在你33岁时,我的儿子43岁时,你将会成为这个国家的第一夫人。

”就这样Jackie做了她人生的第二次选折。

当然,如愿以偿,她成为了美国民众心中美丽时尚的“第一夫人”,她的隐忍,她的包容和她背后的眼泪成就了她的万众瞩目。

她始终记得她的婆婆罗斯对她说的那就话“我们所嫁的男人,他们有伟大的天赋,也有致命的缺点,但是他是我们选择的男人。

”她似乎明白了她对Jack的爱也是她注定的人生,她要做的是帮助自己的丈夫照顾好那个完整的家,因为她选择的男人属于世界。

的确她做的很好,她很努力,她很坚强,赢得了众人的掌声,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很不容易,但也不乏味”,甚至是丈夫坚定地承诺“谢谢你,无论在哪里都陪我一起做我身边的人,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在肯尼迪的内心她最爱的始终是自己的妻子,只是他之前没有意识到爱和行动是要同步的,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这个女人所做的一切,只是时间有点晚,就在之后他就倒在了枪声中,但他不曾想到这竟然会是他对妻子最后的告白,或许就是这样的承诺给了Jackie这段婚姻一个永远无法忘怀的回忆,也给了Jackie这段婚姻一个美好的安慰,她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得到了对于她而言最大的回报。

女人或许真的是男人的附属,一荣即荣,肯尼迪的突然死亡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突然地打击,她不再是“第一夫人”,她每天被媒体包围,一次又一次被民众在伤口上撒,最后,她在和Bobby(当时美国安全部部长)的一次通话中说:这一生我再也不会像爱肯尼迪那样爱一个人了,我之所以嫁给他,那是因为我得保护我的孩子们,他(指的是船王)可以保护他们,他的岛没人能骚扰到她和肯尼迪孩子的生活,她要给他们一个纯粹的童年以及未来,肯尼迪的孩子们应该得到这个权利。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这是Jackie爱肯尼迪的方式。

说道肯尼迪总统就一定要说道肯尼迪家族,这个家族有一个长久怀有的梦想:总统之梦,这个家族中一定要有人成为美国的总统。

约瑟夫有一次在教堂里祈祷时就暗暗发誓:我已登上了财富的最高峰,我要让儿子登上权力的最高峰。

肯尼迪家族的总统之梦根植于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肯尼迪总统,其实在一开始老肯尼迪最看重的是长子乔,但不幸的是乔意外的死亡,这是以后多灾多难的肯尼迪家族所遇到的第一个灾难,于是这个重任落在了放荡不羁的约翰身上,按照约翰•肯尼迪后来的说法,“我的哥哥约瑟夫是一家中从政的当然人选。

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

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

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

”子承父业,弟承兄业,就像一幅前仆后继的从政序列图,约翰•肯尼迪政治上最大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父亲约瑟夫是实现总统梦的总策划、总导演,他拿出大量的金钱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他的儿子,他儿子终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而罗伯特得到了司法部长一职,这是肯尼迪家族政治上的巅峰时刻。

他的传奇故事屡屡背搬上银幕,肯尼迪普遍被美国民众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他同时位列“美国十大文化偶像”之首,他的遇刺身亡也一直是政坛上的一个谜。

总统约翰•肯尼迪任参议员时说:“就像我踏入政界是因为乔死了一样,如果明天我发生了意外,鲍勃会竞选我在参议院的位置。

如果鲍勃死了,我们的小弟弟泰德,会替代他的位置。

不幸的是,约翰•肯尼迪的话以一种预言的方式实现了。

1963年,时任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被枪杀。

五年以后,纽约州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鲍勃)以同样的方式在加州死于非命。

当时已任参议员的泰德,真的成为了肯尼迪家族政治抱负的唯一继承人。

后来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儿子)死在了空难事故中。

总之,从1941年开始到1999年,已有近10位“肯尼迪”死于非命,包括约瑟夫.肯尼迪也身在其中,他穷其一生的精力想把他儿子中的一个推上总统的权力宝座,正当他获得成功之时,他却由于中风变得不能说话。

对于这个家族的诅咒似乎真的不是巧合,泰德•肯尼迪是四兄弟中因病自然死亡的唯一男子,而现在泰德•肯尼迪和他标志性的一头银发既已离去,美国政坛的肯尼迪传奇恐怕真的将要人散曲终。

有人评价泰德•肯尼迪的一生荣耀和悲剧相互角力,而反观肯尼迪九兄妹中的其他人,恐怕也都是如此。

他们的人生是如此不可抗拒地充满戏剧性,以 至于当人们提起其中任何一人时,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只能是:“他(她)是一位肯尼迪。

”。

注:杰奎琳对孩子们安全的关注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她总是担心约翰和凯罗琳会出什么事故,丢掉性命。

这种忧虑对她来讲是顺理成章的,她已经失去了3个孩子(一个死胎,一个流产,另一个则是她两岁的儿子帕特里克),她也曾失去两个丈夫(约翰.肯尼迪和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一个继子(奥纳西斯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个妹夫(罗伯特.肯尼迪)。

杰奎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冥冥之中似乎她要为这些悲剧负责。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伤寒玛丽,”杰奎琳曾说,“如果我早知道杰克会被杀,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我们的儿子叫小约翰.肯尼迪。

”杰奎琳对某种灾难的预言深信不疑。

罗伯特.肯尼迪最先萌生了所谓“家族的诅咒”这样的念头。

在1963年杰克遭到暗杀以后,博比开始阅读古希腊悲剧以从中寻求安慰。

他的传记作家伊万.托马斯这样写道:“肯尼迪发现了傲慢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他开始怀疑肯尼迪家族是否在行为上有过激的方面,性格上是否过于无所畏惧。

他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下面作了标记。

话是这样说的:‘所有的傲慢自大终将收获饱含泪水的苦果。

神将因为人的过分傲慢让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3 ) 不如看书

阿汤嫂演的一般般啊,说一般般都是客气的咯,剧集太短了,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需要仔细刻画的,可剧集表达的很敷衍,也许是题材因素,不如去买本书看的过瘾。

 4 ) 剧集中的肯尼迪

发现这部剧纯属偶然,因其并非在美国主流电视频道播出。

相关信息见:2011年03月11日《东方早报》刊载 “8集美剧《肯尼迪家族》终于找到新东家”http://ent.sina.com.cn/v/u/2011-03-11/11133251396.shtml。

5.6凌晨无意在人人听力网美剧频道发现,随后在线观看至凌晨7点多,看了四集。

看下来,不得不说对这个名列美国政坛最引人注目“四大家族”———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之一的家族故事多些了解,尽管剧集被美国内历史学家证实有篡改历史嫌疑。

剧集的妙处之一在于:每集片头引用名人名句。

妙处二在于:贯穿每一集始终隐约有历史厚重的音乐以及片头那飘扬的美国国旗。

真实的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对其印象仅停留在若干事件上:比如美国历史上最年轻,也很帅的总统;从剧中就职典礼演讲确认了那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从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制作的5集节目《美苏太空争霸》中,看到其做的赶超苏联的太空计划演讲,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始自肯尼迪总统;再就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强硬立场以及被刺身亡。

剧中,其看到父亲疼爱兄长,就主动参加海军,甚至不惜作假。

其因为失事舰船救人成为英雄获得勋章后,剧中,兄长质疑事件如何发生?

沉船是否故意而为?

如果是,说明其心机很深。

不过,在第一集中对希特勒态度及战争爆发可能性问题上,其兄和父亲站在同一立场,而约翰提出了不同看法,觉得他还是有见识的。

其出道演讲被形容为“不像是在说英语”。

而一次阵亡将士母亲参加的拉票会上,其脱稿演讲赢得掌声。

尽管真实历史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剧中实多有体现约翰肯尼迪风流:大选投票当夜和助选女员工动作暧昧;而入主白宫后因“古巴猪湾事件”失败就把交际女请到白宫而被妻子打电话探知并被情报局长拍照。

每每看到这些情节,总会恶毒的想:活该被刺身亡。

虽然后面也有克林顿偷腥,但剧中像肯尼迪这样入主白宫三个月猪湾事件发生就敢如此明目张胆也太猖狂了。

其在剧中阁僚会议中的表现比之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差远,或没那么强势、决断和敏锐判断力。

剧中杰奎琳的扮演者为“汤嫂”——凯蒂•赫尔姆斯 (Katie Holmes) 。

以前看,因故没看完整她主演的被誉为“美国青少年成长教科书”的青春偶像剧《恋爱时代 / 道森家的小溪》(1998—2003)。

《肯尼迪家族》剧中其造型和真实的杰奎琳很相像。

不过,她的嗓音很不习惯。

(待续)

 5 ) 八卦不够,严肃不足

史实细节有不少道听和不准确的地方,这也无所谓了,没人把电视剧当历史书。

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物性格完全偏颇。

这不是那个以机智幽默的风度征服电视机时代的肯尼迪;不是那个忍着背伤带着同伴在南太平洋上游泳6公里逃生的二战英雄肯尼迪;不是那个振奋人心的喊出“我们选择登月”的肯尼迪;不是那在病床上弄出本获普利策奖的著作的肯尼迪;甚至也不是那个明目张胆的同英国首相讨论做爱问题的肯尼迪。

为政谨慎不代表性格温吞,他是一个乐观、风趣、意志坚定、性格复杂、鼓舞人心的领袖,这在历史上早有定论,否则何以获得美国人50年不变的怀念?

也许剧中心事重重的犹疑表现了他的某一个侧面,但侧面之所以叫侧面,就是因为不全面不主流。

如果要定位成八卦戏也就算了,可八卦起来也小心翼翼。

jfk传说中的泳池派对哪里去了?

小约瑟夫在英国前线还在和已婚少妇私通的大八卦哪里去了?

老肯尼迪夫人和丈夫的情妇格洛丽亚斯旺森结伴在巴黎逛街的大狗血八卦哪里去了?

于是这部戏既不够真也不够假,只有可爱的bobby可以看看了。

 6 ) 肯尼迪家族之梦

肯尼迪家族,属爱尔兰后裔,在美国稳扎稳打,站稳脚跟,成为显赫家族,后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表。

父,约瑟夫肯尼迪,早年做过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赚的盆钵满满,遂走向政界。

初,出使欧洲,正直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约瑟夫由于对希特勒一味的绥靖政策,导致声誉下降,后被美国总统撤职,总统梦想中断。

不得不转向他的几个孩子,而其中,尤以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无论气质志向都为最佳,成为肯尼迪家族金钱政治下的第一对象。

当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培养政治资本,约瑟夫安排小约瑟夫到欧洲参战,寄希望获得奖章,成为其走向政界的资本,奈何命途多舛,最终死在了欧洲。

而约瑟夫的二儿子,约翰肯尼迪,长期生活在哥哥小约瑟夫的阴影里,也想通过参加战争,获取人生的意义。

在通过不断与父亲约瑟夫交谈后,如愿以偿。

并在一次海上巡逻中,不幸被敌军击沉,但大难不死,获得美国紫心勋章一枚。

小约瑟夫死后,老约瑟夫安排约翰肯尼迪参加议员竞选,约翰起初不顺,后纵横捭阖,节节胜利,并最终赢得美国第35届总统任期,并任命其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作为司法部长。

约翰肯尼迪在竞选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其中,他说到,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一时成为人们相互传送的语句,直至今天。

(这告诉我们,命运并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出来的,但也不是想争取就可以争取的,有人为因素,也有因缘凑巧命注定的意思。

)当时正值苏联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冷战。

在苏联,赫鲁晓夫全盘推翻斯大林,搞军备竞赛。

在美国,古巴卡斯特罗开始掌权,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执政。

约翰肯尼迪执政之始,即遇到猪湾战争的惨败,声望支持率明显降低,然,其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诚恳地把全部责任推倒自己身上,并积极地处理战后事宜,支持率终于反弹,开始了肯尼迪的最好任期。

随后,他运用心细缜密的分析,以及对世态的把握,和对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推断,准确地化解了古巴导弹危机,军备竞赛等事宜,加上在国内,成功地解决黑人与白人同等上学的问题,以及对与黑恶势力的清除,人们渐渐把肯尼迪列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可与亚伯拉罕林肯比肩。

1963年,约翰肯尼迪在谋求连任的竞选中,到达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人们列队欢迎的途中,在行驶的敞篷车中遇刺,抢手连开三枪,不久,约翰肯尼迪逝世。

约翰肯尼迪育有一女,后曾有一男婴,出生后不久即因肺气肿夭折。

约翰肯尼迪去世后,其遗孀为保护儿女,另嫁他人。

然,对于约翰肯尼迪,一生纵情无数,常常惹的家庭纠纷不断,甚至成为玛丽莲梦露去世的一个间接原因。

(这告诉我们,万事都要考虑的周到,纵然有伟大抱负,如果不顾安全,一切将成为泡影,而且,美国总统遇刺是有惯例的。

)约翰肯尼迪遇刺时,老约瑟夫肯尼迪已经中风偏袒,不能言语。

一切重担压在了他们的三儿子,罗伯特肯定地肩上。

罗伯特肯尼迪,性格温和,然后在处理事物上,寸利不让。

初,作为约翰肯尼迪的竞选管家,负责了约翰肯尼迪的全部竞选安排,成为约翰肯尼迪成功竞选的主要帮手,并之后成为约翰肯尼迪认命的司法部长,为约翰肯尼迪的许多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罗伯特生性不喜勾心斗角,常希望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离开政界,到小城市过田园生活。

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经过一系列思考,下定决心延续肯尼迪家族参政的梦想,决定竞选总统。

从1963年到 1968年,击败了很多知名竞选人是,包括麦肯锡等。

1968年,在竞选最后几站,不幸遇刺身亡。

罗伯特肯尼迪育有十个孩子。

老约瑟夫夫妇,经历了一辈子,看到自己儿三个儿子都不幸夭折,晚景甚为荒凉。

不过,还有一个漏点,老约瑟夫还有一女,生后发现只有8岁智商,后被老约瑟夫强迫做了手术,以至于亲人不识,最终不知去向。

这就是肯尼迪家族。

 7 ) 谁敢不爱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这个庞大的政治精英集团,被认为从未离开过美国政坛,尽管目前已经没有肯尼迪家族的人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中,但这个家族仍旧以各种形式在操纵着媒体,试图删除一切有关他们的负面消息。

谁敢不爱肯尼迪?

2011年初,来自美国罗德岛州的议员帕特里克•肯尼迪离任众议院,这个小小的卸任却几乎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欢呼,因为他的离去,将使得美国联邦政府的任职人员名单中没有了肯尼迪这个姓氏,这还是63年的第一次。

然而,一直有传言认为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肯尼迪家族好友发现并提拔的,奥巴马在竞选中途也的确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力挺,凭借着这个家族在民主党内部重要的影响力,这个黑人青年才能够取代希拉里成为总统候选人。

一切都说明,肯尼迪家族尽管已不再露面,但他们对于美国政治的影响力始终存在,为了维护家族的颜面,他们也不惜动用各种手段来塑造形象,删除不良信息,但他们并不是总会成功。

总统父亲好似希特勒?

今年9月19日,演员巴里•拜伯凭借在电视剧《肯尼迪家族》中的演出而夺得了艾美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这部耗资2500万美元的8集历史剧也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它差一点就“胎死腹中”了。

这部片子的制片人正是出品过《24小时》、《尼基塔》等经典美剧的乔•苏尔诺,原本计划在历史频道(NBC环球、赫斯特、迪斯尼合资)播出,可就在播出之前,肯尼迪总统(约翰•肯尼迪)的顾问站出来说,这个剧本简直是对肯尼迪和他家族的“恶意、复仇”。

因为剧本把肯尼迪总统的父亲——老约瑟夫•肯尼迪,描写成了一个脾气很坏“暴君”,他野心勃勃、放荡不羁、贪污腐化,甚至是希特勒的同情者。

他有很多经典台词比如说告诉儿子说“你的名声并不取决于你是什么人,而是取决于人们如何想象你”、“钱能够让你为所欲为”,还有他搂着两个儿子说:“现在,这个国家就是我们肯尼迪的了。

”而约翰•肯尼迪总统在这部剧中的形象也并不好:情报人员送来的紧急国家安全机密需要他阅读,可他却在游泳池里不慌不忙地做爱。

他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忍受一夫一妻制:“如果过几天遇不到一个陌生的屁股,我就会偏头痛。

”而在这部剧预定播出之前,《纽约时报》几乎是用了一年的时间,长期刊登有关这部电视剧的恶评文章。

研究肯尼迪的学者觉得,历史频道本应播出符合历史事实的剧本,而这个剧本把肯尼迪写成了一个“性成瘾者”,这不符合历史。

而制片人苏尔诺一直和共和党人走得很近,这也成了被攻击的目标,有人认为这部剧是苏尔诺这个右翼好莱坞人士对在民主党中影响力很大的肯尼迪家族的恶毒攻击。

最终,历史频道被迫发表声明说这部剧“过于戏剧化,而不适于在历史频道播放”。

可是历史频道花了2500万的重金来打造这部剧集,若是因为批评而雪藏岂不血本无归?

只好忍痛割爱把这部历史剧卖给了美国一家非主流有线电视网络ReelzChannel。

当该频道于今年5月播出该剧时,平均收视人数190万,创下了该频道创立以来的最高点,美国人的“肯尼迪家族情结”再次被唤醒了。

这一次,肯尼迪家族阻止“负面形象”的行动似乎没成功,不过非主流频道的小规模覆盖率,已经将影响力降到了最低,这也是肯尼迪家族为数不多的“失手”。

谋杀案引发的“家族麻烦”在美国《时代》周刊开列的“美国十大家族”名单中,民主党的肯尼迪家族和共和党的布什家族是最为显眼的。

然而,与人丁兴旺的布什家族相比,肯尼迪家族却屡遭不幸,除了总统约翰•肯尼迪被暗杀之外,家族成员的死于非命几乎成了一个“魔咒”,这也引发了流行文化对于这个曾经的“第一家族”的种种揣测。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身亡,这个不幸带来的巨大问题就是:对于这桩谋杀案的好奇心,使得不停有人想要挖掘肯尼迪家族的内幕,一些负面消息也因此而曝光。

从此,肯尼迪家族就不得不频繁地动用各种手段,来维护家族形象。

1964年,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和弟弟罗伯特找到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请他写作肯尼迪被刺杀前前后后的故事,并做了采访录音。

可是当看到完成的手稿后,杰奎琳觉得很多内容是隐私,要求曼彻斯特删去。

其实所谓的“隐私”,不过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东西,比如说曼彻斯特披露杰奎琳抽烟,但在那个年月,她却觉得“名门之女”吸烟是不对的。

曼彻斯特毕竟是个历史学家,况且自己写的又不是凭空捏造,所以不肯就范。

杰奎琳就生气地威胁道:“所有跟我作对的人的下场就会像死老鼠一样。

”可曼彻斯特还是不肯听话,杰奎琳干脆说:“我要毁了你!

”她威胁禁止该书出版。

这起官司最终庭外和解,出版商做了少少的改动才得以出版,这本书轰动一时,被认为是“描写肯尼迪暗杀事件最好的书”,可肯尼迪家族还是不依不饶,因为该家族和出版商之间的协议,该书不得再印,好奇心重的读者只好去互联网上掏二手书看。

1975年,《华盛顿邮报》的执行主编本•布莱德利写了一本《肯尼迪谈话录》,他曾经是肯尼迪夫妇的朋友,所以在出版前,他拿书稿给杰奎琳看,结果老朋友也翻脸了。

她认为布莱德利写自己太多了,写肯尼迪太少了。

而且布莱德利写出了肯尼迪爱讲脏话,“杂种、狗娘养的、傻逼”等词语经常出现在受过良好教育的肯尼迪口中。

布莱德利同样不同意修改,因为和布莱德利谈话时肯尼迪曾表示,可以在自己离开白宫5年后发表这些谈话。

此事之后,老朋友变得形同陌路。

最夸张的是,有一次布莱德利和杰奎琳只距离将近2米远,她仍旧装作不认识他。

硬的不行来软的想必有人好奇,历史频道为何没有像历史学家那样顶住压力播出《肯尼迪家族》呢?

有些压力是很难顶住的。

2010年初,一个名叫罗伯特•戈林沃德的导演站了出来,他也是坚定的“肯尼迪家族支持者”,他建立了一个叫做“停止摸黑肯尼迪”的网站,对每一个登陆网站的用户说:去告诉历史频道,那是右翼的政治攻击,而非历史。

肯尼迪总统的贴身顾问泰德•索仁森在网站上说:“(肯尼迪)家族的人和当年的亲历者尚在人间,播出这样的东西是会遭天谴的。

”据说有5万余人在该网站上签名表示支持。

《纽约时报》也用头版来报道了这件事,戈林沃德觉得他们已经大获全胜了。

结局就是前文提到的,历史频道卖掉了它,不敢播出了。

有时候,除了围堵各种负面消息,树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也是十分必要的。

肯尼迪家族中也始终有人在努力把家族形象打造成一个时尚而健康的文化标志。

肯尼迪家族中也并非个个都是一脸黑线的人物,总统的儿子小肯尼迪就是个玩得起的家伙。

在他创立的时尚生活杂志《乔治》的封面上,他公开让演员模仿玛丽莲•梦露的样子拍照,公然不顾梦露曾经是他父亲肯尼迪情人的传闻,这个举动就是在告诉人们:别太当真。

但他于1999年因私人飞机坠毁而丧命。

他死后,与之共事多年的《乔治》杂志编辑理查•布拉德雷想写本关于小肯尼迪的书,结果就被传言说他是一个对小肯尼迪垂涎已久而未得逞的同性恋者。

这本名为《美国之子:小肯尼迪传》的书还没动笔,该书的出版商就被电话警告说,出版这本书会是“傻子的行为”,电话来自卡洛琳•肯尼迪的两个跟班。

《乔治》杂志的所有采编人员在离职时几乎都和小肯尼迪的律师加里•金斯堡签过协议,内容很简单:不许写小肯尼迪。

可是小肯尼迪身亡之后是否可以写?

协议里没有明确说,至今也无人知晓。

而肯尼迪的妹妹卡洛琳则推崇利用“软实力”来维护家族形象。

她总是善于发现这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名门中那些善良、温柔、诗情画意的故事,比如《名门望族的圣诞节》、《鼓励人的最佳故事》、《杰奎琳•肯尼迪最爱的诗篇》等。

而她所完成的这些书,几乎每一本都能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其中《杰奎琳•肯尼迪最爱的诗篇》一书在出版第一年就卖了50万册,卡洛琳的一番运作甚至被出版界称为“卡洛琳现象”。

有评论人士调侃说,这年头,在美国能够被出版商捧着出诗集还不是诗人,也就只有肯尼迪家的女人能做到了。

肯尼迪家还有自己的出版公司,以出版儿童和青年读物为主,比如《小肯尼迪的美国英雄》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斯瓦辛格的前妻凯瑟琳也是肯尼迪家族成员,她就负责这家出版公司的事务。

肯尼迪与默多克的“交换条件”随着媒体帝国时代的降临,肯尼迪家族也发现,只要说服了几个传媒大鳄,媒体上就不会再有肯尼迪家族的负面消息了,这种“事半功倍”的捷径他们怎会不走呢?

律师加里•金斯堡是小肯尼迪在布朗大学的好友,他曾经帮助肯尼迪家族去劝说默多克,让他旗下的小报《纽约邮报》不要刊登卡洛琳•肯尼迪女儿举止粗鲁的负面新闻,他也因此得到了肯尼迪图书馆的职位。

默多克也不是白帮忙,卡洛琳•肯尼迪亲自写推荐信给纽约曼哈顿的贵族名校——布里尔利私立女子学校,好让默多克的女儿格蕾丝可以顺利就读该校。

2008年,卡洛琳参选议员,默多克的《纽约邮报》再次力挺她,她颇受感动,作为回报,她安排了一个电话,让默多克与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相识。

肯尼迪家族与奥巴马关系不一般得传言,也再次得到了证实。

所以,有人总结肯尼迪家族的游戏规则就是:有钱有势的人为肯尼迪家族的人服务,作为回报,他们将成为名声显赫的肯尼迪家族的好朋友。

那可能会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一个上层社会人士的社交网络,“肯尼迪家族好友”也像是荣誉勋章一样让很多人艳羡,不停地加入到帮忙肯尼迪家族维护形象的大军中来。

肯尼迪家族还是利用媒体的好手。

2000年5月,描写小肯尼迪的《美国之子》仍旧没动笔,因为出版商不想出版这本书,“他们就这样杀了我的书”,作者理查•布拉德雷说。

他挂掉代理人的电话,15分钟之后,就接到了默多克的小报《纽约邮报》的记者的电话,问:“对于你的书被干掉了,你作何感想?

”布拉德雷感到一阵恶心,他想出门透透气,结果发现记者和相机已经等在他家门口了。

第二天早上的《纽约邮报》上,《美国之子》被干掉的消息刊登出来,出版商还向报纸大倒苦水说他们并非受到肯尼迪家族的压力才放弃,而是了解到布拉德雷与肯尼迪家族有保密协议在先,不想当被告所以才放弃。

肯尼迪家族再一次成了无辜的人,而布拉德雷却成了向出版商隐瞒保密协议的“说谎者”。

不但阻止了该书出版,还让作者成了“谎言家”,如此手腕可不是常人具备的。

出版商后来说:“不断有纽约的人打电话给我说不要出这本书,尽管每个纽约人都知道他们是肯尼迪家族的好朋友,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是肯尼迪让我打这个电话的’,他们只是说自己想要打给我。

”肯尼迪家族始终隐藏在暗处。

之后,布拉德雷的代理人又去找几个曾经对此书表示过兴趣的出版商,但回答是一致的:不要,谢谢。

没办法,失业在家的布拉德雷只好把这本没人要的书写完了。

之前的出版商曾答应花60万买这本书,可是在“人人喊打”之后,只有小出版社答应出30万,布拉德雷只好“贱卖”。

此书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火热一时。

2011年1月,《肯尼迪家族》就要播出了,历史频道又接到了肯尼迪家族成员的怒吼电话。

然后,肯尼迪家族的老友、NBC前主持人玛利亚•施维尔直接找到了历史频道的另一个股东NBC环球的老总,表达不满。

最为致命的一击是,2011年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50周年。

卡洛琳•肯尼迪就威胁说,如果历史频道播出《肯尼迪家族》,那么历史频道的大股东迪斯尼ABC就是肯尼迪家族的敌人,自己就不会帮助ABC搞到母亲的谈话录音或是父亲肯尼迪总统的任何资料。

很多人认为肯尼迪家族的势力在逐渐削弱,可以确定的是,打开肯尼迪家族的谱系,发现90后的家族成员很多,他们现在刚刚20出头,这个家族以后是否还会如此嚣张,要看他们如何表现了。

(杂志稿,勿转)

 8 ) 本剧不合史实之处

整理一下在短评中的回复。

我觉得这个剧来说史实上还是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物关系的刻画非常不准确,就拿对JFK和老约瑟夫这对父子关系的刻画来说,只说A不说B,只说老约瑟夫的野心、他对JFK的推动和扶植,不提JFK自己的动力和他对父亲的反抗。

事实上,JFK人生的许多重大时刻都是违背老约瑟夫的意愿自己做的选择。

比如二战时候上前线的决定,老约瑟夫是一直坚决反对的,JFK是通过走外祖父(John.Fitzgerald,曾任波士顿市长、联邦众议 员)的后门而不是父亲的后门才上的前线。

还有JFK1946年的第一次众议员选举,固然受到了老约瑟夫的资助,但整个选举主要是由他自己的二战战友、同学等年轻人组织的,他之所以找到这些”自己人“就是为了对抗和平衡他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势力。

再比如1954冒险作了背部手术,还有1956年参与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争夺,都是违背老约瑟夫意愿的。

更进一步说,肯尼迪家族在老约瑟夫时代政治上非常右倾和保守,正是从JFK开始逐渐向左转,后来居然成了左派自由主义的代表。

以上这些在剧中都没有展现,可以说正是编导对历史的选择性裁剪,使得人物定位非常不准确。

JFK自己并不缺乏政治上的兴趣和动力,他从1936年到1941年在哈佛和斯坦福学了5年的政治学相关学科,出版了一本关于英国绥靖政策的著作,并且1945年作为记者采访了旧金山大会、波茨坦会议和英国大选,可以说他的兴趣从来没离开过政治。

之所以最开始没有想到要参加竞选,一是由于有个同样要从政的哥哥,二是由于长期健康不佳(1947年被确诊Addisons'disease,当时医生只给了1年寿命)。

但即便他的哥哥没死,即便不从选举政治途径,我觉得他也会从政。

还有梦露啊这种从未证实的传闻,被当成真事儿来拍,居然在剧中还占那么大篇幅,怎么可能不被历史频道退货。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过程的描写,根本没有参考早已经公布的白宫会议录音,会议上的对话都是编的,在有确切历史记录的情况下还要搞这种发挥。

还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杰奎琳几乎一直陪在JFK身边,而不是像剧中描写的因为闹别扭快到危机结束了才回来。

危机结束后JFK送给参与危机处理的执委会成员每人一个在蒂凡尼订做的小银日历,以感谢他们的辅佐,也同样送给杰奎琳一个。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偏差,无论任何传记,对JFK本人是赞扬的还是批评的,从未否认一点“He loved being president”,他热爱他的工作。

这部戏里把他写的好像不幸生在帝王家,不情不愿的继承王位似的。

 9 ) 话说什么是家族

这部电影真不赖,让我对肯尼迪家族的历史有了比较立体的认识。

不知道怎么,觉得这部电影真励志。

这是个值得敬佩的家族。

如果中国没有计划生育和文革的话,这样的家族也能出几个。

(可能已经有了……)当然,不说什么竞选什么的“题外话”。

家族就应该是这样的,虽然这样对bobby貌似不怎么公平,还是得尊重个人意愿嘛。

看来看去,就觉得老大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是在劝说和妥协之间的来回,,,怎么说,舞蹈?

什么是家族,嗯,这就回答了。

别的问题不知道。

真喜欢Bobby。

 10 ) 怎样才算一个合格的Kennedys?

对JFK及其家族的了解,一直是间歇性的、循序渐进的。

见到纽约市的JFK机场、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看到关于小肯尼迪的文章;见到那张和赫鲁晓夫掰手腕的漫画……甚至安倍晋三被刺杀,这些小事都一次次地推动我去了解JFK。

有人说:看这个电视剧就是为了看最后两集。

说实话,前六集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但是因为怕最后两集看得伤心,还专门放了一段时间才看。

我想看他们是怎么活的,而不是怎么死的。

看完电视剧,John和Robert变成了Jack和Bobby。

①对于JFK的塑造,他背部的病是我挺好奇的一个点,没想到电视剧里还真做了大笔的刻画。

此外,真实的历史人物应该不是这种“唯唯诺诺”的样子,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都没有表现出JFK的野心和自信来。

②看剧的同时也在看Netflix出的Robert Kennedy的纪录片,看到了很多很多历史影像,剧里有些地方其实是挺真实的,比如Bobby中枪那天,演讲中的最后几句、还有Bobby的动作,几乎是1:1还原。

还有一个小细节,Bobby工作时喜欢挽起袖子,剧里也还原了。

只是演员和历史人物的气质不一样,很多认识Robert的人都说他很“忧郁”,真人是比较显老的,没有剧里的人物有活力。

③JFK在白宫有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亲弟弟,这种关系带来的亲切和踏实或许是很宝贵的吧。

④历史剧反映历史,且不考虑历史人物是怎样的,剧里两位主要人物接连被写死,这剧看得心里挺难受的。

最后一幕回忆了JFK刚刚入主白宫的那个晚上,可以说是物是人非,让人唏嘘不已。

⑤剧里多次提到“肯尼迪家族的人”,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Kennedys,我觉得必须要学会牺牲,为了家族牺牲自己,无条件地支持最能代表家族地位的人。

⑥最后,想说,每个人都可以再感性一点的。

杰奎琳好吝惜她的泪水。

《肯尼迪家族》短评

男人的权力欲,女人的血流史。为了陈全男人,女人只能大落牙齿和血吞吗?我看到了老肯尼迪夫人的报复。

4分钟前
  • 倪娜
  • 推荐

很失望,太不好看了。。。

5分钟前
  • Inesying
  • 较差

对关键事件完全忽略细节和背景描述,家长里短倒不惜油墨,有点丑裹脚的感觉

10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较差

评分有点虚高……是我不太适应历史迷你剧吗?感觉就是一部普通的docudrama。演员演绎再生动也无法掩饰剧情的赶急赶忙。另外玛丽莲梦露只有妩媚妖娆没有风情性感,还只有半集戏份,难受。

11分钟前
  • 钙钙钙
  • 还行

本来就没多大期望,但是对JFK塑造太弱了些吧?过分夸大joe爷的影响了。不知为何把所有“小把戏”都扔给了joe爷,弄得JFK一副天真无邪的学生样子?完全搞笑了。编剧是不是bobby控啊,jack黑啊。介绍说”题材敏感“,真没看出来,不说还以为专门来洗白的。从戏外延伸到戏内讨厌阿汤嫂。

16分钟前
  • V.M
  • 还行

总统和第一夫人演得不够好,拍摄和制作中规中矩,好在这家的故事本身精彩。

19分钟前
  • 吕莎
  • 推荐

有什么题材敏感的,该说的一点没说,演过的都是早就被翻烂的事情。情节流于表面,一点深度都没。

23分钟前
  • 塔拉夏水晶
  • 较差

不瘟不火

28分钟前
  • 银剑浪人
  • 还行

女猪脚不一般啊,烂的有风格。

31分钟前
  • yaoyao
  • 还行

不错不错 演梦露的真特么丑

33分钟前
  • 你真的很难吃
  • 推荐

总的来说就是一部政治背景的家庭片儿。刺杀JFK那集拍的太杂乱了,很不满意啊。要吐槽一下阿汤嫂的演技,实在是做作的一塌糊涂==。。

36分钟前
  • ___OnTheRoad
  • 还行

除了凯蒂霍尔姆斯的杰奎琳,其他都很好

40分钟前
  • Tisch
  • 力荐

看完一半,基本把JFK花心的谣言拍成了真相,无怪乎当年没电视台肯播。而阿汤哥ex的Jackie太娃娃音了,那口音和嘴形做作的。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sinatra描绘的像个傻蛋!!!

42分钟前
  • J.Barry
  • 还行

这把肯尼迪总统演的啥也不是,波比太出彩了

46分钟前
  • 钟笑乂
  • 还行

老爷子一如既往亢奋,阿炳肯尼迪和阿汤嫂没我想象那么不堪。不过最大收获是:太喜欢Bobby了!!!Big Brother's Wingman,Mommy's Boy,Family Man神马的好萌= = BL BG两相宜,为了Bobby加一星,爆!决定去复习一下电影RFK...

49分钟前
  • molatime
  • 力荐

不管是当作剧还是纪录片来看,都没法打动人。

52分钟前
  • 海边看仙人掌
  • 还行

时间是济世良药

54分钟前
  • 大姐心里没有爱
  • 还行

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57分钟前
  • jeff17
  • 力荐

看到后面剧本无论是结构情节还是台词都让人觉得很中等啊 动不动闪回交代前史你还希望观众感到唏嘘吗 一集一个事件但拼凑感太强了 白宫看上去怎么这么闲 我真的太讨厌杰奎琳不论是长相还是说话口音还是说的内容

58分钟前
  • McCutcheon
  • 还行

肯尼迪家族的女人都不简单

59分钟前
  • 三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