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Africa,BBC地球系列:非洲,影像非洲

主演:大卫·爱登堡,Simon Blakeney,Bill Rudolph,Mark Deeble,Martyn Colbeck,Kevin Flay,马修·怀特,Justine Evans,Hugh Miller,Kate Broome,Mike Fox,James Aldred,Hugh Pearson,Justin Maguire,Mark MacEwen,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非洲》剧照

非洲 剧照 NO.1非洲 剧照 NO.2非洲 剧照 NO.3非洲 剧照 NO.4非洲 剧照 NO.5非洲 剧照 NO.6非洲 剧照 NO.13非洲 剧照 NO.14非洲 剧照 NO.15非洲 剧照 NO.16非洲 剧照 NO.17非洲 剧照 NO.18非洲 剧照 NO.19非洲 剧照 NO.20

《非洲》长篇影评

 1 ) 纪录片《非洲》观后感

躺在床上把之前下载的bbc纪录片非洲看完了。

虽然断断续续的看的,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摄制组高超的拍摄技巧,为了一个画面而坚持等候几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克服了野外的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为观众呈现出了如此精彩的纪录片,他们是为爱好而工作,为使命而斗,这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

说到使命,也就谈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意图,通俗点说就是中心思想。

首先是展现非洲大陆的辽阔无际,自然环境的多变复杂,地形地貌的丰富多彩,动植物的生机勃勃。

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 工,感悟生命的顽强和脆弱,体味生存的艰辛和苦楚。

撒哈拉沙漠中有不畏酷暑顽强生存的银蚁,乞立马扎罗山上有喜爱严寒的杰拉达狒狒,死亡一样的喀拉哈里沙 漠下方却是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世外桃源,金灿灿的金鲶鱼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与世隔绝。

正如解说员david所说,这里的神奇,远超人们的想象。

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更能引发人类思考的,却是纪录片中所传达的对非洲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当看到一个物种因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导致食物短缺,领地缩小最终不得不面临灭绝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被隐隐的刺痛。

正是人类所谓的文明导致气候变暖,也正是所谓文明正一步步侵占原本属于它们的领地。

失去 的不仅仅是动物的领地,还有人类的道德和尊严。

不懂得尊重其他物种迟早会让人类被大自然抛弃。

好在我欣慰的看到纪录片中出现很多动物保护组织,他们在尽自 己最大努力保护着地球上可爱的精灵,地球需要它们,人类更需要它们。

在我看来,这些动物保护者们的工作比坐在办公室里盯着股票看的白领们有意义的多,也高尚的多。

将来有一天,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列中,为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反过来想想非洲的人民,在那样严峻的环境中顽强的生存,粮食严重不足,也正是全球粮食危机的缩影。

反过来想想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正是要为解决这个跨世纪的难题而进行的一些探索吗?

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自豪,为自己能参与到这样一项意义重大的全球工程中而骄傲!

2014.5.15

 2 ) Africa

From the roof Africa, to the deepest jungle. Rarely seen places, and untold stories. There's nowhere in the world where wildlife puts on a greater show. This is the last place on Earth where you can come eye to eye with the greatest animals that walk our planet. This is Africa.

Roof of AfricaEP01: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Kalahari means "Land of great thirst".1、卷尾燕 | Drongo

2、狐獴

生存家族

食物被抢你是这个表情啊?

3、猎豹 | Leopard猎豹出场时的BGM太带感了吧...

没抓到吃的摇一摇尾巴

委屈...

震惊.JPG 4、石羚 | Steenbok

大耳朵,大眼睛 5、鸵鸟 | Ostriches

嗯?

出场可不要太萌了!

王之蔑视 6、黑犀牛 | Black Rhinocerosthe Kalahari's most cantankerous resident.

以屁示人

斯皮卡帕山 Spitzkoppe 7、红嘴奎利亚雀 | Red-billed quelea截屏的时候电脑震动了一下??

8、披甲蟋蟀 | Armoured ground crickets

龙息洞 | Dragon's Breath Cave9、金鲶鱼 | Golden CatfishA blind fish living in perpetual darkness deep beneath one of the most arid regions of Africa.

纳米比沙漠 | Namib

维持生命的水滴 10、蛛蜂 | Pompilid

和不知名的蜘蛛...

滚为上计

何安尼布河 | Hoanib 11、沙漠长颈鹿 | Desert Giraffe

好好吃鸭!

真的很好吃啊!

略略略

龇牙咧嘴乱入手动分割线————————

E01小结:1 | 卷尾燕真的好聪明,还可以模仿狐獴的声音;狐獴看起来呆呆萌萌的;2 | 长颈鹿的舌头有半米长...两只雄性长颈鹿打架争地盘的场面真的很壮观,长颈鹿吃东西真的很可爱;3 | 猎豹真的是太倒霉啦,食物没有抓到,树枝断了,半吊在树上,没有了王的尊严哈哈哈;4 | 羚羊的眼睛好大好好看,耳朵也很可爱;5 | 小蜘蛛逃跑的方式很有意思:滚...6 | 金鲶鱼是最孤独的存在...草原、山脊、河流、洞穴、生命、沙漠...能够发生生命的地方都是奇迹且值得尊重,一往无前地为生命奔跑理应狂欢!

 3 ) 镜头记录

第一集 卡拉哈利沙漠1.卷尾燕学狐獴叫声发出天空有飞鹰来袭的警告2.鸵鸟带着小鸵鸟寻找水源3.黑犀牛在月光下聚会4.红嘴奎利亚雀与披甲蟋蟀5.龙息洞(地下湖)里的盲鱼6.蛛蜂与蜘蛛7.长颈鹿之间的战斗第二集 非洲大草原1.尼拉贡戈火山2.牛羚迁徙与蜥蜴在狮子身上捕捉苍蝇3.月亮山“造雨师”形成河流,沿途形成森林,是黑猩猩最后的生活区域4.鲸头鸛捕捉鲶鱼,只抚养一直鲸头鸛长大5.河马在旱季的泥巴里6.草原火灾中,卷尾燕、食蜂鸟和金丝雀捕捉昆虫7.干旱迫使大象迁移,小象死亡,干旱结束之后,大象重回家园8.小红鹤在腐蚀性的水中觅食9.冠鹰等待果蝠的到来第三集 刚果1.猩猩吃蜂蜜2.岩蟒暖身产卵3.晚上发光的真菌4.青蛙寻偶5.岩鹛筑穴与哺育下一代6.剪嘴鸥学飞7.大象聚会社交8.森林动物到海滩休闲第四集 好望角1.刚出生的绿海龟拼命跑向海洋2.蝴蝶从森林飞上最高的地方3.Gorongosa国家公园各种动物捕鱼4.无鰾石首鱼聚集进入内陆水域逆流而上,然后不知为何绕圈5.大白鲨按体型轮流进食6.南非企鹅在高温下孵卵7.雾气带来了鲜艳的花朵8.跳羚奇怪的跳跃9.海豚群和蓝鲸捕捉沙丁鱼群第五集 沙哈拉沙漠1.巴巴利猕猴在雪松中颤抖2.沙尘暴3.斑马与雌斑马群4.地底的裸鼹鼠5.海市蜃楼6.复活草7.蜣螂滚粪球8.绿洲中的鱼类罗非鱼与鳄鱼9.家燕迁徙飞跃沙哈拉经过有毒的乌姆海吃苍蝇取水10.沙丘的变化11.银蚁寻找食物第六集 未来1.保护臭脾气的黑犀牛2.马沙伊人保护狮子3.黑猩猩栖息地被农田包围4.拯救被困大象,高速路下建通道5.杰拉达狒狒因为气候变暖往高处迁移,栖息地越来越小6.横跨11个国家的防护林7.绿海龟的保护,气候变暖的影响8.Gorongosa国家公园繁荣的旧景与重建的可能性

 4 ) 《非(去不可之)洲》全剧透

好嘛,其实就只是做笔记划重点搞习惯了……E1——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西南怪圈,假警报诈狐獴的卷尾燕,笨手笨脚的猎豹,找水源的雏鸵鸟,星光摄像机下的发情黑犀牛群,十亿密集的红嘴奎利亚雀,臭血嗜肉的披甲蟋蟀,龙息洞地下湖中的金鲶鱼,逃过蛛蜂体内产卵的黄金车轮蛛,撞脖打斗的沙漠长颈鹿。

E2——稀树大草原·SAVANNA:东非大裂谷,跑酷的牛铃群,蹭吃睡狮身上苍蝇的飞龙蜥蜴,赤道冰川月亮山,森林孤岛中的山地大猩猩,沼泽里养大弃小的鲸头鹳,和稀泥的河马,火灾里的碳烤蝗虫,饿死在干旱平原的小象,靠五光十色碱湖水藻为食的小红鹤,为享蝙蝠盛宴而筑巢的冠鹰,大战三天打得牙碎的公象。

E3——刚果雨林·CONGO:用树枝捣无刺蜂巢的黑猩猩,连续三月吸收太阳能孵卵的岩蟒,长途蹭吃掉地果子的红河猪,酶能发光的真菌“黑猩猩之火”,踹情敌争顶端优势的大叶皱蛙,弹出水面逃难的蝴蝶鱼,在巨岩悬侧壁筑泥巢的白颈岩鹛夫妻,金刚瀑布,下喙越练越长的剪嘴鸥,在乍噶盐湖“大象村”挖盐和交配的象群,在卢安果海滩休假的森林水牛和河马。

E4——好望角·CAPE:沙蟹爪下死里逃生的小绿海龟,从蝴蝶森林飞到麻布山顶交配的蝶, 团体吐气泡网捕鱼的长须鲶鱼,食鱼不成反被鳄鱼食的戈龙戈萨沼泽鹈鹕,海底沙尘暴,逆流而上围个圈的巨型无鳔石首鱼,德拉肯斯山脉高空盘旋的秃鹰,按序进食鲸尸的大白鲨群,保卵防晒的非洲企鹅,纳马夸纳雏菊里打架交配的金龟子,欢快雀跃的跳羚,厄加勒斯暖流和本格拉寒流的交汇,合作捕食沙丁鱼群的布氏鲸和海豚。

E5——撒哈拉沙漠SAHARA:逃难到雪中的巴巴利猕猴,以一敌众争一夜情的格氏斑马,从公主成长到鼠后的裸鼹鼠,飞越海市蜃楼回欧洲的家燕,遇水复活散播种子的滚动植物,在白沙漠中执着倒推粪球的蜣螂,火山温泉中吞子过夜躲鳄鱼的罗非鱼,靠吃苍蝇过滤绿洲盐水的鹡鸰,流沙鸣丘的年变迁,在正午骄阳下争分夺秒的棘趾蜥和银蚁。

E6——未来·FUTURE:因中越取犀角入药而偷猎至濒危的黑犀牛,与马萨伊土著互相冠名、和谐共处的非洲狮,把孤立的耕种区农田圈成保护区的山地大猩猩,三姐妹熟识监控数十年、救出泥潭、建造地下通道的非洲象,迁到高地逃离气候变暖的杰拉达狒狒,义务种树建防护林的11国原住民,由渔民救助到海龟康复中心的绿海龟,戈龙戈萨国家公园消失又复苏的大型动物和小小蚂蚁。

PS.每集十分钟的幕后零距离·EYE TO EYE,让人太想咆哮了:摄影组大哥大姐你们都好帅啊!!!!

热泪盈眶行注目礼。

"On whichever part of the planet we live, we all have a part to play in what sort of future this wild continent has."——David Attenborough"We're both teachers and we're both students."——Stephanie Dolrenry

 5 ) 《非洲》的背后

一部《非洲》几多心血2013年08月23日 08:15:39    让一群全球顶尖的纪录片人——比如拍过2010年囊括6项创意艾美奖提名并获非虚构类纪录片最佳摄影奖的《生命》(Life)那伙人,去拍拍非洲这块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需要给他们多少时间、多少钱、多少人、多少台摄像机?最后又能得到什么?  英国广播公司(BBC)自然历史部高级总监迈克·冈顿(Mike Gunton)的答案是:4年,800万英镑,近百人团队,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顺便一提,完成拍摄任务的只有542台,罢工的8台中,一台毁于狮口,一台毁于象口(为拍夜间行动的森林象,藏身树上的摄影师度过了最漫长的一夜,大象撞了4个多小时树,试图除了摄影机再弄点别的下来),一台烧毁,两台跟迷你直升机一同坠毁,两台沉入水底。

此外,拍摄团队合计吞掉了6500片抗疟疾药。

  在27个国家,跨越16万公里路程后,他们拍下了2000小时素材,制作出了6个小时的纪录片剧集《非洲》。

8月19日至23日,这部纪录片于央视一套首度与中国观众见面。

  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如上周三为《非洲》在华首播接受采访时迈克所称,片中有人们从未见过的奇观。

摄制组试图以动物的眼睛看世界,拍到了不少颠覆人们观念的镜头。

黄沙漫漫中,两只长颈鹿甩面条般甩着长脖子战斗;星空下,犀牛被首度揭秘的夜生活,它们的温柔情感;为吃飞虫,敢在狮子鼻子底下、甚至冒险跳上狮背出击的长尾蜥蜴;每天在世界上最热的正午窜出洞穴,在被烫死前,用7分钟火速觅食的银蚂蚁;刚诞生的小绿海龟们上演的史诗大片……  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

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非洲这片广袤土地上,这样的题材应有尽有。

撒哈拉沙漠、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大草原、刚果雨林……面对最严峻的生存环境,所有动物都犹如超级英雄般为生存而战,创造传奇。

  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是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对野性呼唤的感受,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对足下星球的爱意。

此外,我们也能看到榜样与差距。

  以同样多的钱、同样多的人、同样多的时间、同样好的器材,我们是否也能拍出同样棒的作品?不久前播过的非洲题材纪录片《发现肯尼亚》是央视纪录频道首次全程在境外拍摄的作品,片中的水下摄影由参与BBC纪录片《人类星球》拍摄的业界最好团队之一完成,导演李侠因这次合作深受触动。

他们在拍摄中绞尽脑汁提了种种要求,觉得自己简直是最苛刻的雇主,工作结束后,对方却在闲谈中笑着说,这是他们接的活儿里最轻松的一回——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纪录片人还有不少路要赶。

  迈克自称他们从拍摄预算的800万英镑里省出了50英镑,BBC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国礼随后笑指这是吹牛——“据我所知,他们超支了”。

要支持这样庞大的拍摄项目显然需要合作伙伴,《非洲》一片便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BBC、美国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摄制。

  与国际伙伴一道,出品最棒的纪录片,这样的合作令人愉快,而我们希望,中方在合作中的角色能不止于出资。

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希望有一天,中国纪录片人也能在这样的国际合作中扮演主角,拍摄世界一流水准的纪录片——伙计,无论要等多久,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8/23/c_132656316.htm

 6 ) 人类和动物通用的底层法则

看了BBC这部《非洲》纪录片,我感到万分沮丧,同时也被这些顽强生存拼搏的动物激励到。

感到沮丧是因为有了一些社会经历以后,再去看动物的世界,不会感觉到太多新奇,更多的是悲从中来,感到我们人类世界其实和动物世界有很多通用的规律,感觉我们其实也是动物世界的一员。

规律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我会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到底自己是其中的强者还是弱者。

我是打架输了的还是赢了的那个?

胜者为王,赢得食物和交配权,人类世界也是一样,慕强,弱肉强食。

这个规律,是人类和动物都没法逃脱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为了赢得水,食物和交配权,那么优雅的长颈鹿还是要用脖子把对方甩跌在地,大象要用坚硬的象牙互相壮击,一决胜负。

但是你又会被激励到,因为那些动物,真的是用生命去争取,它们进化出神奇的机能和习性,与自然的恶劣条件做抗争。

我们永远会为这些顽强奋斗的生命而感动,它们强大生命的力量,让我叹服和敬佩。

规律二:生老病死,无法抗拒。

动物的生老病死,跟人类的悲喜没有区别。

因为干旱没有水没有食物,小象无法活着走出那片一望无垠的旱地去寻找水源,就倒在了大象的脚下。

生命如此坚强,也如此脆弱。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在生老病死面前,我们和动物都是一样的,如此渺小,无力反抗,只能接受。

这只大象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只能用鼻子和小象最后吻别,然后离开,继续行走一望无际的荒野上。

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

幸好,在干旱结束后,象群迎来了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出生率,它们的族群又兴旺了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经受挫折和考验,然后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真的美到让人落泪,在心底深处,感到敬佩。

 7 ) 我们应该保留一些作为动物的天性

《非洲》应该说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完整的自然景观纪录片,可能以前也看过类似的,但是印象不是很深刻。

这一次,利用去考科目二的机会,我看完了除了第六集之外的全部的内容。

看完之后,特别震撼。

关于自然景观,尤其是非洲这么神奇的地方的纪录片,已经有很多很多了,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会有一点点疲累的感觉,就像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亲临其境的享受。

纪录片里面的美景随处都是,每一帧都可以存下来作为壁纸来使用。

而更为难得的是,是与此同时,关于非洲动物的故事,诉说的有血有肉,荡气回肠。

之前有看过一些《地球脉动》,但是,相比较而言,地球脉动更倾向于描述物种整体的境况,而非洲则更关注于某一个物种里面某些个体的特写。

这样的描述方式,让动物显得更加活泼,并且从一个一个个体的角度去看待与人类不同的物种,在我看来,是对该物种的一种尊重,因为我们将它们当做是我们的同类来看待。

正是这样的描述方法,拍摄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又一幅美妙的画面:长颈鹿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相互争斗,最终运用策略和胆识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炎热的土地上,银蚁们只能在太阳底下呆停留不超过十分钟,为了寻找食物,他们团结合作,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由于极度的干旱,象群饥肠辘辘,一只 小象体力不支,象妈妈在跟随象群和陪伴小象之间,选择了后者;一场草原大火,生灵涂炭,却有些极为勇敢的动物在烈火中寻找食物;非洲企鹅在烈日下保护自己的蛋不被太阳晒死,而有的企鹅妈妈无法承受烈日的炎热,只得放弃宝宝的生命;白日里孤独行走的犀牛,在夜间社交频繁,让人大吃一惊……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非洲》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又一场扑所迷离而又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的生活。

有时候我在想,这样的纪录片真的应该再多一些,再多一些那些动物们,离我们渐渐远去,无数无数的来自动物世界的故事,将永远停留在某些人的记忆中。

如果动物不断灭绝的趋势我们无法阻挡,那么将它们的一切记录下来,也让我们子子孙孙的余生有所敬畏。

当然,我不应该这么悲观,这样的纪录片既然能够唤起我对动物的喜爱和关怀,自然,也能够唤醒更多人的爱意,我们对这些动物们更温柔些,世界也将让它们更安全的生活下去。

每一片旷野,在人类足迹不那么多的时候,保留着完完全全的野性和放纵,这是一种动物的天性,或者说自然的本质。

如今,在社会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中,人类越来越多,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却越来越不开心。

这段时间,又在看《人类简史》,仍然忍不住去想:到底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才是最好的,才能让自己的心最安稳,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

“体验”两个字,再一次跳进了我的脑海!

是呀,不断地去体验不同的世界,本身就是对这个高度集中化和科技化的社会的一种无声的挑战。

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社会为我们设定的那一两个角色中,我们的生活将失去来自动物世界的野性,而变成了完完全全脱离动物这个角色,走向机器人这个角色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

保持动物的天性,我想这是让我们不断的发掘幸福的一条通道,或者说一个准则。

动物的天性,其实也就是人的天性,比如感情、好奇心、放纵……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这个社会常常强迫我们去忘记。

所以有的时候,不要为自己释放了天性与别人不同而愧疚,因为这不是我的错,而是身边人的错。

 8 ) BBC非洲:描述与讲述

讲述是抽象的,会让读者快速的产生概念;描述是具象的,会让读者脑海中产生相应的图像,然后读者会从这些图像中自己得出概念或者结论。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些纪录片食之无味,乏善可陈——一般纪录片只是在讲述,而《非洲》是在描述。

用画面、音效、用文字讲述非洲大陆上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故事。

首先这部纪录片在画面上就赢了,每一帧截下来都是电脑壁纸,镜头转换与光影色调完美结合。

开篇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足以吸引着人继续看下去,很难想象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景象。

看到了这片广袤的非洲大地,顿时觉得西湖的山山水水充满了小家子气,就像是未出过远门装扮精致的闺阁姑娘。

而非洲是饱经沧桑又淳朴自然的老者,野生动物们在这个老者身边奔腾跳跃,让这片大地焕发出青春的色彩。

沙丘

瀑布

盐地

喀拉哈里干涸河道

星光摄像机下的夜空

寻找水源的野生动物 更加难得的是这部纪录片是讲故事。

运用镜头之间的剪接转换,把故事讲得精彩非凡。

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披甲蟋蟀捕食红嘴奎利亚幼雀最后被反杀,惨被同类啃食。

野生动物的现实世界比人类想象残酷得多,弱肉强食,每一天都在为生命战斗。

红嘴奎利亚幼雀

披甲蟋蟀 纪录片运动慢动作和音效,加强了观众的感官感受。

长颈鹿搏斗时特意用慢镜头记录下双雄争雌的画面,加重相互缠斗搏击的音效,配合悲壮凄然的背景音乐。

开始长颈鹿优雅的走姿就像是欧洲贵族小姐,没有想到这沉默寡言动作悠游的“小姐”也会暴躁动怒,前后画面的反差颠覆了以往的想象。

长颈鹿

缠斗中的长颈鹿 这部纪录片是有温度的。

非洲草原的干季饿死了还在哺乳期的小象,象妈妈脱离群体陪伴着她的孩子,命运就是这么无奈,任凭她怎么叫唤,这只小象都再也醒不过来了,生死场上的博弈,是用生命做代价的。

镜头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只剩下母象在荒芜的草原上孤独地走着……走着……

死亡小象

 9 ) 世界之大

绝对美妙 绝对震撼的生态场景动物生存尚且如此不易 人类没有理由躺平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高超的摄影技术 这些对动物如此深入的描绘和场景根本无法展现 我们也只能囿于身边的小小世界 无法了解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应该敬畏自然 尊重其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更应该自立自强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现如今的内卷何尝不是动物界的优胜劣汰呢 其实引领人类进步的 永远是一小拨精英 多数人注定无法成为那一小拨精英 既然如此 那就做好追随者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 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纪录片看的越多 越感叹个人的渺小 世界之大 每个生物 每种文化 每个种族 世界每个角落 之于每个个体 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那么多的美妙风景 那么棒的人生体会 我还没有尝试 怎能选择安逸 加油 每个人

 10 ) 是非洲,也是世界

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

介绍到这我回想起,认为动物之伟大而人类之渺小的镜头出生一天的7厘米长的小海龟,独自,为了千分之一的成年存活率,面对白颈鸦和鹰和螃蟹的威胁,开始史诗般的征途,穿越软沙滩穿越硬沙滩,迎接大海成年长颈鹿为了维护自己的地盘尊严,誓死去年轻长颈鹿进行战斗,在年轻长颈鹿以为自己要赢了的时候,倒地的脖子抬起给年轻长颈鹿致命一击,用策略维护了自己的战地。

非洲大草原,由于尼拉贡戈火山干旱,迫使大象迁移,小象🐘没有坚持住,在最后的时刻,象妈妈陷入两难,如果留下配小象最后一程,自己将会脱离象群,而大象是群居动物。

如果跟着象群离开,小象就将独自面对死亡。

作为妈妈,她选择了留下,像人类母亲一样选择守护自己的孩子。

她轻轻地推动小象,希望它站立起来,一起逃离这干旱之地,但小象的头慢慢倒在了地上,看得到它鼻孔的起伏,但慢慢的,也没有了气息。

小象饿死了。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一只蜥蜴🦎跑到狮子旁边,为了吃到几口围绕狮子的苍蝇,以自身安全为代价来觅食,虽看着有些可笑,可这是它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填饱肚子的办法了。

蟒蛇🐍力量比蜥蜴大的多,甚至相提并论都有些可笑,岩蟒暖身产卵,就算蟒蛇生活在丛林里也一样充满了风险,小蛇顺利长大的概率只有1%。

在大白鲨群里中有它们自己的潜规则,按体型轮流进食,只有大体型白鲨吃饱离开,小体积才能排队进食,这不就和人类的生存规则一致嘛,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森林,沙漠,平原,雨林。

非洲大地孕育了生之不易和活之艰辛,地球上唯一能欣赏到所有大自然壮丽景观的地方。

《非洲》短评

太美了!呕心沥血啊!太赞!

5分钟前
  • alexwillows
  • 力荐

完美

10分钟前
  • 人出没注意
  • 力荐

下午六点的晚餐时光

15分钟前
  • Waterlily
  • 力荐

我们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世界就会怎样回敬我们

18分钟前
  • 浮生无由
  • 力荐

感觉挂一漏万。

22分钟前
  • 紫奴
  • 还行

动物的部分太厉害了,有些镜头真的感觉能拍到那就是奇迹,再加上非洲本身就是野生动物的奇迹之地,是世界目前已知环境最接近原生态的大陆,震撼感太强了。这一部给动物行为赋予的故事也并没有强拗的尴尬感,还是比较自然真实的。【9.7】

25分钟前
  • 奶油小方
  • 力荐

BBC的纪录片拍的真是壮观、壮观加壮观啊!

28分钟前
  • 私房歌
  • 推荐

Hats off to the BBC Nature team. So much dedication, bravery and love for our planet.

29分钟前
  • YuRAY
  • 力荐

主题,交配😂

33分钟前
  • Babow
  • 还行

广泛的通识概貌,就很难深入和细致了。

35分钟前
  • 冰山船角
  • 还行

每一帧都是一幅画。真美。

39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生生不息,美轮美奂。

40分钟前
  • [x]
  • 力荐

非洲真是人类的一块宝地,有大草原,有雪山,有热带雨林,还有好多珍稀动物,真想有一天亲身去探险!

42分钟前
  • Delphinus
  • 力荐

没有《狩猎》拍的好

47分钟前
  • 安颜
  • 还行

BBC这种媒体这么喜欢带节奏 。。

49分钟前
  • 醚伐
  • 很差

画面太美

50分钟前
  • 朱朱小当家
  • 力荐

央视也是能出精品的~

54分钟前
  • Ricky
  • 力荐

一个下午六集连播,CCAV9太给力。第六集讲述拍摄过程,真是令人肃然起敬!

59分钟前
  • Ejour
  • 力荐

非常好看

1小时前
  • Sherry
  • 力荐

小犀牛圆圆矮矮的角好可爱

1小时前
  • 小鸭之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