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M请吃饭,和他聊起《孤独的生还者》,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拍摄的电影(有兴趣是可以看我朋友圈里前面发过的介绍),其实那时自己还没从看完电影后的热血沸腾中走出来,M的冷静自然出乎我的意料,他说像他一样的很多海豹突击队员都读过这本书,但他对电影没有兴趣,我问是因为里面的情节会勾起不愉快的回忆吗?
他说不是,因为书和电影都太假,电影中讲到几名海豹突击队员对抗250名塔利班,但实际上是多少塔利班呢?
连25都不到!
然后他教了我一个词:propaganda-宣传工具,这部好莱坞电影只是美国政府宣传工具的一部分,他推荐我看jarhead——另一部关于战争的好莱坞电影,很多美国人不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它很真实,这是M实际经历的战争的样子所以夸大、美化、神话英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但是毕竟美国观众智商都很正常,所以他们的战争影视作品里还不至于有朝天空扔手榴弹炸下敌人飞机的情节看完电影最后才发现导演是山姆门德斯,顺便推荐他的公路电影《德州巴黎》
如何即没有真正的交火和冲突,又依然把军队生活好好陈述?
这个问题我自己也从2019年开始反复问自己,此刻2022年将过一半,我依然没有答案。
就像很多已经写了些东西的人那样,他们也都不知道,他们也试图表达但又并不会,并因此胡编乱造了些东西出来。
这部分我们看看就好。
在军中生活过的人都知道那些大众想象里的cliche偏离现实太多,可也并不能就此说“其实一切都没什么”。
毕竟军队的世界依然与平民的世界相差太远。
两个轨道两种mentalite,平民世界的一切规则几乎都在这里失效,可又并不全都要赖到死亡与受苦上去。
那到底该说些什么?
该展现什么,又如何展现呢?
总不能只是沉默地坐在吧台后面,嘟囔些“懂的人自然会懂”,然后看跳梁小丑们和平民胡吹些nimport quoi吧.....甚至是Restrepo那样的故事,偶尔也会有,但那对于亲历者甚至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人,最终,该走的流程都没少走,却并没有经历过任何真正值得铭记的事情。
就像2018年在TBU,我们都觉得遗憾:我们没有那个机会,因此也最终无法知道在真正的工作中,我们又会不会是自己自以为的那样的人。
... ... ... PS:曾在看过电影以后,专门去看过原书:you know what? 原书无聊透顶 没有新意,没有任何深度,甚至有些杂乱无章,不过是普通的大头兵的某些平淡的碎念。
但,这部由此改编的电影,却把那些零散的素材结合在了一起,用镜头和对白,和演员本身的功力(大部分演员或者来自军人家庭,或者已经扮演过许多次军人角色),重新塑造出一个真正的鲜活的,更重要的是,有深度的故事。
前半截,精准又生动展现了军中处处体现出rien a branler的貌似瞎jb胡搞氛围;后半截,则刻画了平白无意义的suffering,和最终全然一无所获的遗憾。
是心中永远的五星电影了。
一部自然,客观,细致的巨片。
影片虽然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为背景,但是揭示的是任何一次战争中都必须有的-士兵所共同的故事。
因此它可以发生在俄罗斯士兵身上,可以发生在英国士兵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伊拉克士兵身上。
这是一部自然的影片,因为片中没有孤单英雄,没有英明的上校,没有勇敢的中尉,没有爱情故事。
有的只是普通士兵的七情六欲,有的是兴奋、孤独、恐惧、和失落。
这甚至称不上战争片,自始至终没有战斗场面,甚至没有见到一个伊拉克士兵,死去的只有被误杀的美国士兵。
你看到的只是一群接受战争洗礼的美国男孩。
这是一部客观的影片。
我本想用公正来形容,但是又发现公正本身需要一个准绳,因此公正是自相矛盾的。
客观在于,本片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没有刻意的爱国精神,没有刻意的反战情绪,没有丑化萨达姆或伊拉克人。
它描写的是人面对战争的反应。
这是一部细致的影片。
影片有相当多的壮观的场景,但是导演并没有沉迷于大场面。
很多场景就是士兵生活的琐碎故事,细腻的感情流露。
影片的音效也是一流的,一定要在宽银幕,效果好的影院观赏。
影片的男主演Jake Gyllenhaal是美国正在走红的一颗新星,在片中表现不俗。
近期还会看到它在另一部影片中出现。
我的电影发烧历程是从租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的VCD开始的,若干年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对文艺片感兴趣,便离老美的片子越来越远了,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影片。
可是尽管如此,我感觉在老美那炉火纯青的娱乐片生产链条之上或之外,总会有一些让自己感觉很美、很爽、很痛快的影片存在。
想到自打从欧洲手中夺过电影制作大国的旗帜之后,老美的地位至今屹立不倒,不得不承认其确有过人之处。
1991年海湾战争,在57万联军开战的第一天,“我们预计会有三万人伤亡”,它将堪比二战中海军陆战队所参加的任何一场惨烈战斗,世界规模第四的伊拉克陆军也将成为锅盖头们遇到过的最强有力的敌人。
这是开战前121天驻守科威特边境的士兵的结论,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这是一场“一枪不发”的战争,伤亡来自友军误击,繁琐的官僚体制,老婆女友的出轨,内心的自我怀疑,看出这像什么了吗?没错,生活。
For fuck's sake,我这辈子走过最棒的路,就是萨姆门德斯的套路。
以以海湾战争象征生活的战争,处处是戏谑,戏谑之后是痛苦的嚎叫,杰克吉伦哈尔的演技爆发之作。
那些年轻人,那些本该在超市打工,贩卖毒品,留杀马特发型,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勇自杀的人们,被抹去了个性,成为了杀戮机器“锅盖头”,即海军陆战队。
他们本想体验另一种战争,人活这一辈子总要打一场仗,但他们想要激情澎湃,死得其所的那种,而不是表面平庸,实则暗流汹涌那种,然后他们来到了伊拉克,做着和原来差不多的体力活,还看到自己的老婆出轨,被上司意气指使,情绪失控,心里明白只有开一枪,杀个人才能缓解压抑与痛苦,嚎叫和裸奔早已试过,没用。
这是最近第一部让我看完愤怒的电影,就像结尾男主狠狠地拍了一下搭档的棺材板,我感到面对这场战争,无能为力,无处发泄。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这辈子总要打一场仗,杀一个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你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时,你会有一种把镜子砸碎的冲动,不管有多痛,鲜血四溅,你咬着牙拔出那些该死的碎片,就可以安然入眠。
所以男主说,每一场战争都一样,每一场战争都不一样所以男主说,我们仍在沙漠。
我觉得现在正处于这场战争中,我没心情关心你们那些破事儿,我不在乎你们怎么打赢自己的仗,我甚至想狠狠地给你们来上几拳这样我会好受点。
我只知道,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I got long long way to goBut I will be fine.
沒當過兵的恐怕很難體會本片的妙處本片精準捕捉了當兵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無意義的小事上或者為了一些無意義的小事而受罪各種生活習慣、感情與意義多多少少會遭到壓抑或扭曲但也說不上什麼大悲大喜因為當你卷進一個龐大的科層制的規訓機器裡一切都是零敲細打出來的所謂的勝利英雄或壯烈失敗都是書生的幼稚想像書中主角渴望真正作戰一方面反映了戰爭機器灌輸給他們的崇高信念但更多是來自於對平庸生活的無意識反叛衝動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規訓機器潛在的暴力本質這種衝動最後得不到發洩正宣告了這些信念與衝動不過都是一種浪漫幼稚由此觀之本片可說是悄悄顛覆了歷來戰爭片的主流傳統
估计闷得死受到了诺兰逼的影响,或者是诺兰逼受到了闷得死的影响。
某些大场面无声,小场面喧闹,大场面剪影,小场面特别描述的套路二者像极了。
但是锅盖头的冗长硬拖2小时却没有表达出宁人深刻的东西,尽管他在此片里极力想表达深刻……………比较失败…………………比较失败……………………
剧中从吉伦哈尔饰演的 斯沃福德 在部队报到开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海湾战争普通士兵的心理变化。
影片展现了美国大兵军营的生活场景,充满着有关性的言语,无处不显着粗鄙的真实。
斯沃福德 家中历代为军,他也想要品尝一番军人的荣耀,经过刻苦的训练,他成为了海军陆战队的一员,他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就这样,踏上去往战场的运输机,前往气候恶劣的沙漠。
但美国强大的物资供给,让可以说,电影演绎的随着战争的进行,几乎每个人的精神状况都出现了问题。
主角的女友和别人搞上,有人的妻子出轨,还拍下现场的性爱录像带,寄给远在战场的丈夫,丈夫当众播放录像带,最后在众目睽睽下大哭,精神崩溃。
在媒体前来采访时,中士要求士兵不许透露自己的消极的想法,要多说好话,少做呻吟。
到了采访时大家还能强撑一会,表演一下,到了记者要演示可以插管喝水的防毒面具时,他要求大家穿着沉重的防毒装备进行一场沙地橄榄球比赛,这下大家再也装不下去了,在沙漠里开始表演“战地性爱”。
最后,就连最沉着冷静的主角的僚机,也因为自己的犯罪经历,本来打算为军队奉献一生,却只能在战争结束被军队遣退的消息后,濒临崩溃。
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与敌人交锋,可是实际上来到战场的几百天了,只有训练,巡逻,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竟没有机会开过一枪。
巡逻时遭遇到可疑的骆驼的旅人,也只是普通的本地人。
列队行进时,还遭遇到了友军战斗机的误伤,在最接近死亡的一次炮火连天中,主角豁出性命拿电池,拿到的却是一块没电的电池。
在最后,主角和僚机终于有机会去狙击一个目标,在就要开枪时,却被突然来的长官叫停,他说,如果能轰炸,干嘛还要开无意义的枪呢,僚机愤怒的想夺走组织长官的轰炸电报,最终失声大哭。
另人最深刻的一幕是伊拉克溃败,弃地而逃,油田燃烧的场面。
主角的小队在远处望着数片滚滚浓烟,黑压压的使白天也变成了黑夜,甚至天空也下起了“石油雨”,主角小队的身上很快就沾染满了石油,使得士兵精神崩溃更加崩溃,有一名士兵发疯似的与烧焦的干尸做起了朋友,"stay sharp”,主角的僚机说道,精神状态不太好的士兵这才缓过神了。
远处,主角遭遇到一匹沾满石油的马,内心大为震撼。
在沙漠旁,中士对斯沃福德说,我知道战场很摧残人心,但是你看看那远方熊熊燃烧的油田烈火,你告诉我,在家里,你能看到这如此壮观的常面吗。
中士向斯沃福德讲起,自己本可以在兄弟家的公司每天坐办公室,吹着空调,赚大笔钞票,可是他却选择了来到这个如同人间地狱的战场,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
影片最后,离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很久,主角过着平淡的生活,使用着那个年代正在兴起的电脑,中士依然在战场上行动,僚机却意外离世,在僚机的葬礼上,主角愤怒的锤向僚机的棺材,影片结束。
两个多小时的确嫌长了一点,导演想说是太多了,小有思维混乱的感觉。
剧情倒是并不拖沓,毕竟有够消磨耐心艾。
黑色幽默十分出彩呢!
特别是圣诞PARTY的那一幕。
很多地方导演完全可以大把煽情但没有选择这么做,这种克制反而令影片更发人深思呢!
还有JAKE的演技是在是太赞了!
比后天和BBM里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另我一下子对他的潜力升值预测无限上升。
為何叫平頭?皆因每個兵哥都要變平頭, 顧名思義這是一套關當兵男兒的日記, 。
電影改篇自一個真實美軍在1990年參與波斯灣戰士的真人真事。
戰爭向來都是一個為了自己利益而發生的事, 大家都是為了利益而戰。
今次故事說的不是戰爭的禍害, 我認為有諷刺戰爭或布殊或石油商? 士兵們苦練成為了殺人機器, 但也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
因為現代的戰爭, 科技才是真正的主角或真正的必殺技, 任你在軍校如何苦練, 其實到頭來作用真的不大, 連上真正的戰場機會也可能沒有, 只能當戰爭的陪襯品。
睡觉片
只看到军纪差,无意义的仗,没了。没什么美感。
类似《全金属外壳》,依旧很牛X,牛X的音乐牛X的人
朝天开枪的段落让人记忆犹深
无聊
有两处不明,是什么武器把尸体凝固成焦黑?那场黑雨是什么?
Every war is different, every war is the same. 没有血腥搏击大场面,甚至没有伤亡,这样从另一个角度平静又讽刺的描述一场战争更加显露了它的残酷。Anyway, welcome to the suck。
开头笑点挺多
剧情很一般
战争的意义?当然有,要看对谁来说。真正的发动者们可能转眼称兄道弟,而毫无利益纠葛的人们却是真正的执行者
只能说闷得思的音乐品味很独特
觉得本质是部小清新。。。。。
电影有没有好到五星另说,但它却是战争电影里最独特的一个,要讲的远不止是战争,远不止是无意义战争对士兵对人类的异化。另一面又是讲最普世的生活状况,只是把生活搬进了战争的语境中,荷尔蒙喷薄了两小时,没有畅快淋漓,没有英雄凯旋,没有属于个人的胜利,最后几分钟离开战场回到城市散落各地的锅盖头重新塑造生活简直虚无到了不得不自杀才能踩灭生命里巨大的幻觉,残酷极了。(罗杰狄金斯和托马斯纽曼后来在《1917》里再次完美配合。
表示对山姆门德斯很失望
鄙视一下美国大兵……
挺写实的,现实就是这么压抑。
看断臂山的时候都没觉得哥们身材那么好
考试前看的 只几个镜头有点印象
操!
3星半吧,文化不同,理解不同啊,就像当初美国人不理解硫磺岛到最后一个日本人也不会投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