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印度惊悚片《痛击》,改编自2002美国电影《狙击电话亭》,豆瓣评分7.9。
一部超级大胆的改编之作,印度电影的脑洞之作,将美版的小格局框架拓展成了一个超大格局,美版80分钟扩展到了印度版的近两个小时。
美版更像是印度版中的一个桥段。
印度版堪称影史对原版改编最大的改编电影了。
印度版和美版的差别太大了,美版是一个惊悚悬疑故事,而印度版则是庞大到无边无际的主旋律反腐故事。
美版的男主是绝对主角,几乎是独角戏,而印度版则杀手是主角,戏份和亮点大于男主。
美版是独角戏,印度版是双主角戏。
美版除了狙击开枪以外没有动作戏,而印度版则扩充了动作戏,又是街头枪战,又是近身搏击。
不过动作戏拍得非常水,很难看,演员缺乏动作戏功夫,全靠快速剪辑来制造速度感。
美版中的男主只是个没啥能量的婚外情出轨渣男,而印度版的男主不仅婚外情,还沾花惹草,而且是个给政府高层洗钱的角色。
美版是救赎的主题,而印度版则是反腐主题,故事触到了政治高层的天花板,很佩服印度电影取材的大胆和广泛。
美版突出了男主从崩溃到忏悔到救赎的全过程,而印度版在男主忏悔上诠释得不好,男主的转变和过渡缺乏可信度,男主最后竟然成为救世主更是非常狗血的设定。
美版在演员上的表演全在男主上,男主将压迫感和崩溃感演得很好,但印度版的男主演得一般,流于表面,没演绎出来如此困境中的崩溃感。
印度版增加了电视台主持人这个新角色,并且给予了足够的戏份,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角色。
这个角色在美版中是完全没有的。
美版中的杀手是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含角色,直到最后才模糊闪现,并没给予明确交代,杀手角色增强了影片的悬疑感。
而印度版则杀手一开始就以真面目出现,并且是贯穿始终的第一主角,印度版的悬疑感主要体现在杀手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是什么。
由于印度版的脑洞实在太大,所以剧情上的硬伤无法避免,特别是结尾男主竟然能独自一个人将成千上百亿卢比的巨款随便转账,这完全不符合金融逻辑,如此巨额转账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网银可以只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
还有,政府高层拍的杀手在高楼大厦顶上竟然拿着手枪向地面射击,这是把观众当傻子吗,弄几把狙击枪的道具来演不行吗?
剧情设定上还有一个槽点,公用电话亭的下部分竟然是防弹玻璃,试问全世界有这么奢侈的公用电话亭吗,下部分是防弹玻璃的设计目的究竟何在?
剧情如此设定的唯一目的就是让男主在重重追杀中还能够躲在电话亭中安然无恙,为了这个设定竟然构思出公用电话亭的下部分是用防弹玻璃打造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完全没有印度电影必不可少的歌舞,连插曲都没有,是印度电影中非常罕见的完全无音乐无歌舞电影。
虽然本片的豆瓣评分和美版都是7.9,但观感明显不如美版,脑洞过大的剧情降低了真实感,过于主旋律的主题将影片变得假大空,杀手的台词上纲上线,简直一副拯救印度的救世主的模样,角色脸谱化,角色刻画毫无鲜活丰满可言。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 看到这段话,再联想到我国现在反腐败的辉煌成果,人总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虽然印度总是被国人蔑为印度阿三,但是印度电影也总是少不了歌曲舞蹈,但是有些东西印度真的敢于表现,敢于面对,比如说反腐败。
说实话,中国现在的反腐败电影太少了,就算有也是正义凛然,少了许多味道。
因为,腐败也算是我国的敏感词吧。
电影里,职业杀手说:在250年里,英国才从印度掠夺了10万亿卢比;但是在短短的60年里,印度政府的政务人员就从人民手里剥削了700万亿卢比。
印度政府,你也太黑了吧!
印度,你还是回到英国女王的皇冠上去吧!
值得一看的好片,在针砭时弊,踩当局痛脚这方面,印度电影做的相当出色。
片子一开始导入动作片紧张的氛围,但当观众以为一部普通的追击动作片即将开始的时候,事情有了不一样的进展。
全片一个半小时,主要表述政治贩子巴普的跟班巴赫在送黑钱途中被不明身份狙击手胁迫,并在其要求下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狙击手身份一波三折,每当观众几乎真的要相信时,狙击手会以新的表现打破之前的想法,而电影最后狙击手身份的点破,也是本片的一个亮点。
剧情紧凑、情节紧张,不会让人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尽管难免有宝莱坞的固定元素,一个人挽救历史,最后关键时刻良心发现,英雄总是像小强一个打呀打呀也打不死等缺点,但是本片印度美女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明眸大眼还是让人觉得欢乐。
结尾大团圆结局不够圆满,又不够合理。
推荐程度四颗星。
剧情当然有夸张和意淫的部分,但是对于贪腐官员的贪婪和凶残,应该没有夸张。
“还有比政治更好的生意吗?
”,确实,窃国者才是真正的大盗,搞政治的人才有可能窃国。
剧情真是紧凑,这么短时间里挖掘出那么多猛料!
主演选得好,高大强壮的联邦调查局首席调查官,风流而机智诡辩的马赫,幕后的**中央部长,政团领袖,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马赫终于被感动,决定孤注一掷反叛的时候,当所有人都被爱国热情围绕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感动,这种理想主义的情绪我们有多久没有重温了?
最后重温一下片尾的字幕,回顾一下那个惊人的数字:1人民币 ≈ 11.55111印度卢比 700万亿卢比 ≈ 61万亿人民币!
想想吧,我们国家腐败官员带走了多少。
祖国,你需要这样的一部电影,尽管它永远也不会上映。
贪腐只是个人行为!
有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这句话很有趣。
我们活在一个非常奇特的社会里,这个社会里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却无法言说。
这个社会里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在做梦,却都无法醒来。
这个社会里,若我们喧哗,他们就让我们闭嘴;若我们闭嘴,他们又让我们歌功颂德。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唯一值得欣慰而又讽刺的是,我们永远没有那样一座电话亭,也永远没有那样一个狙击手,我们却又无数的围观人群。
有些钱,福布斯是无法衡量的。
与鸦片战争不同的是,当时,人家先来抢,我们才会送;如今,人家没来抢,我们已经双手奉上。
同时,代表我们的人摊摊双手,豁达的说:我泱泱大国,要有姿态。
向外给予时,眼都不眨,向内索取时,毫无怜悯。
大笔一挥,名字签的龙飞凤舞,民生,却碎得七零八落。
所有人笑语盈盈的欢迎着新生的婴儿,对着啼哭的他们大声地说着:你好,欢迎来到我的祖国,哦,也是你的祖国。
有些时候,未达成善果不得不用恶的手段,正如狙击手。
他先是威逼,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他是代表人民的代表,而不仅仅是人民代表,有时候,有名无实的东西看得太多了,人生观世界观会变的虚幻,而狙击手,让那个腐朽的世界真实了起来。
他不再是上帝,他也流血,他也挫败,但他挣扎,但他抗争,但他敢于向那个腐朽的世界宣战。
而你我呢?
沉默了?
然后爆发了?
还是灭亡了?
鲁迅先生说,不愿看到人民再读自己的作品。
我们确实也不再读了,不是因为觉醒,而是因为麻木。
人会臣服于什么?
美色?
金钱?
地位?
权力?
这些统统都是欲望。
巴赫就是如此。
看他的行为吧。
首先,他四处勾搭良家少妇,惹下无数情债,欺骗妻子女儿,在电话亭里耳闻狙击手的斥责,他一边道歉,一边企图收买,一边小心翼翼的喊着:我也不想这样,这个社会逼我的,我不得不这样。
正所谓身在其位,身不由己啊,由此不得不体会个别贪官的苦衷。
然后,他开始跳舞。
是啊,大众需要娱乐,大众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拿上一包薯片,缩到沙发里,于是精神就舒缓了,人生的苦难便消失了,社会的不公平也荡然无存。
所有人,看着那舞蹈,破涕为笑,好一片歌舞升平,太平盛世!
然后,他忏悔了。
他声泪俱下,一开始他的忏悔,不得已而为之,是形式上的忏悔。
而这类忏悔,相信在一个多难的邦国里,你我已见过不少。
然后,他竟真的忏悔了!
何其怪异!
这简直就是铁树开花,母猪上树,百年大妓毁于一蛋啊!
不得不说,这是影片牵强的地方之一,人都想要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正所谓即使恶贯满盈,也要心安理得,人求生存,要活得好,好过别人,要骑在他人头上。
而这等信念,竟然会在一瞬间崩塌,这简直就是耶稣再临,有生之年,目睹此景,不枉此生。
但是他不愿改变,直到妻儿受到威胁,有时候,人的抉择需要很久,有时候只需要一瞬,因为讽刺的事情就在这里,谆谆善诱,就像是微风吹过湖面,而面朝枪口,则是狂风掀起惊涛。
想想那个在火车上扔鞋子的圣雄甘地吧,有时候你会替他不值,因为后继者,早已忘记了他,他的不朽丰碑,只留在了历史书上,而现实中,早已被风化成粉末。
最后,巴赫终于不畏生死了。
万亿的金钱回归国内,人民欢欣鼓舞!
然而讽刺的是,人民真的是历史的主人吗?
看那高楼上挺立的机关枪吧,千名群众、良知的记者,成为了无差别杀伤对象,这一幕,似曾相识否?
我的朋友。
至此,曾经的罪人成为英雄,幕后的英雄,淡出视线。
狙击手说得好:我是谁?
看看这无数的笑脸吧,我是他们每一个人。
而我却想说,看看巴赫吧,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他。
民智的觉醒,不是面对枪口,然后成为英雄,而是在压迫中寻找出路。
若狙击手让你觉得不真实,那么请想起一位伟人的名字:曼德拉。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起初,我们获得机会,于是我们臣服了,然后我们在道德的拷问下开始自我规劝,然后我们麻木了,我们沉溺于娱乐,不问世事,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但终究,我们会觉得真实已经背离心灵良久,开始在行恶的同时忏悔。
最后,要么我们成为英雄,要么我们成为了历史的踏脚石,后人会这么告诫后人的后人:别学那个傻帽!
吃饱了撑的。
这是一个事实,我们真的太饿了,仿佛永远不会吃撑。
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梦,我们却需要从这个梦里醒来。
醒来不是为了继续逃避,而是为了努力抗争。
牺牲的警员说得好:对于改变世界的人,一分钟足矣。
然后他就死了。
所以,或许一分钟不够,但十几亿人的一分钟的总和,浩如云烟。
我希望看到的,并不是那个狙击手独自一人扮演上帝,也不是巴赫发自内心的忏悔。
两个人的戏,撑不起一个民族。
撑起这个民族的,不是代表你我的人,而正是你我。
电影开篇的那句话说出了历史的真相: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
这个道理,古老的贤者马基雅维利已经言说的足够多,而身处和平年代,似乎这手段又显得无力而且虚幻。
但我仅愿看到,我的国民,包括我,不再只是高挂起“莫谈国事”的牌匾,不再沉醉于个人主义的理想国度,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个污秽的世界,不断扪心自问。
请抛却狭隘的情结吧,我们有时候是这部电影所在的那个国度的敌人,但是,敌人,却说出了我们压抑在心底已久的话。
天佑我中华,愿这个国度里,没有人能代表一切,我可以代表你,你也可以代表我,我们首先要代表我们自己,尽管这也许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但梦做得久了,我相信我们定将醒来!
祖国,你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它终将上映!
全文完。
和我们有点像不是么 有一点对媒体、娱乐的反思。
当这成为申张正义的方式,是不是就同梁山是一个概念了?
不同者,盖人与科技之异。
印度就敢播这样的电影,直面丑恶,媒体真的起着监督的作用,这不也在进步发展么。
中国拍出来的电影,也是记录社会,内地上映和海外上映就会有不同结局...关于到底是否应该归还人们的对真实消息的知晓权..靠心思考而非脑子。
不过最近的微博反腐倒是有值得肯定之处。
结局欢乐,是否还是想说本片纯属虚构,是电影而非真实有的结局..
被豆瓣“中国拍了50年电影没有一部超越《痛击》”的评论惊到了。
我就不信印度版《狙击电话亭》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不过坦白讲,狙击电话亭的剧情基本忘光了,只记得形式上是单一场景大叙事,由于太特别,所以印象极其深刻。
痛击前半段的内容和狙击差不多,就是西装革履的男主角在电话亭接到一个神秘人的电话,那个人仿佛知道他所有的秘密,并且用摄像器材监视着他,狙击枪瞄准着他,让他被误会成杀人犯,又逼他在民众面前坦白自己的种种恶行……之后走向就不一样了,痛击在人性拷问之上,跟反腐和政治紧密相连,由一起犯罪事件引出政治丑闻,把男主角的个人命运升华到了印度的国家命运,他的身份也一层层剖开、转变、升华,从中产阶级到犯罪嫌疑人到疯子到恶劣渣男……直至最后成了国家英雄……确实是超级带感,紧张刺激激动人心,有些台词还有点戳泪,必须承认,国内确实拍不出来,不是故事、演技的问题,是国内环境的问题,没有人敢拍这么大尺度的,有人敢拍也百分百被禁播。
希望电影分级制度早点出来。
《痛击》英文名《KNOCK OUT》是一部来自印度的动作电影,该影片是以真实时间叙述的一段事件,整部影片的情节安排十分紧凑,先以政府官员巴普吉进行不正当交易谋财做铺垫随后进入主题。
正式故事的开端是由一个身怀绝技,藏在暗处控制着事态发展的不知名男子(在影片的最后解谜为联邦调查局的首席执行官威尔·伟杰·辛)在电话亭胁迫另外一个重要的男性角色——托尼·卡索拉做一系列的事情开始。
在与神秘男子不断的交谈中,巴赫渐渐褪下了他的外衣。
影片在剧情上的设计十分不错,一上来神秘男子几乎要把巴赫杀掉,然后巴赫被神秘男子陷害杀害一个瘾君子,一步步的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也让人们开始思考神秘男子的真正意图,这也是巴赫在电话亭中一直猜测的。
巴赫是一个伪善的投资银行家,起初他试图用金钱来买通神秘男子,想尽办法逃脱,但都被子弹挡住了脚步。
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是神秘男子联通了巴赫与他情人及妻子的电话,几近崩溃的巴赫还是用他娴熟的谎言瞒住了二人,充分展示了巴赫的作风,把女人当成玩物。
随后出现的女记者为影片增添了色彩,女记者纳迪的出场使得剧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善于捕捉细节她很快发现了这起事件的非同寻常并瞧瞧告诉了男警探,于是乎他们开始了对神秘男子的搜捕。
搜捕当然没有得逞,随后便迎来了本剧的高潮,巴赫的忏悔,在神秘男子的要挟下,巴赫跳起了舞,一个非常有趣的场景随之出现了,人们纷纷开始关注。
在舞跳之后,巴赫静静的坐下,关掉了手机的音乐,说起了他的忏悔词,令人印象深刻,他告诉女儿不要为她的父亲感到难过,并且告诉他的妻子有一封信。
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他表现了出了那份最初的良知,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爱。
在之后的时间里,神秘男子继续让巴赫按他的话做事,一步步的最后将3000亿卢比归还到印度国库。
在此期间有很多感人的画面,巴赫躲在电话亭下差点送命,神秘男子与巴普吉的手下交战受伤,女记者原本想去收集证据作为新闻,但被神秘男子的一段话所改变。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神秘男子的这段话也让我微微的被触动了一下,”你的祖国和你的事业,你会怎么选择?
“…听完这句话后,纳迪默默的离开并删除了DV中的影像。
本片的亮点在于虽然貌似一部“动作荆棘片”,实则是一部“爱国教育片”,在故事的一步步发展中,影片所想表现的正义,爱国,善良这些主题才一点点显现。
本片的后半部分,当群众听到银行来的人员说出有多少亿卢比回归到国库的时候发出的由衷的欢呼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非常有感染力的画面。
痛苦交织着忏悔后的喜悦,巴赫完成了他的转变,妻子和女儿最后的出现让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在所有爱国的人们的欢呼声中,享受着这份感动。
本片虽然在动作效果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片中所出现的新式武器也仅仅是一把高性能的狙击枪,但是剧情上的巧妙设计,确实起到了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的效果。
“63年后的今天,印度再次苏醒过来,我希望你们所有人把这3000亿看做是我们走的第一步,让我们一起拿回那些属于我们国家的一分一毫,那些藏在瑞士银行的属于我们的财产。
”这只是第一步,确实如此,不只是说说而已,爱国不是写在纸上或是挂在嘴边,如今现实中,我们应该如何唤起这份被雪藏的爱国情怀?
可能现在的人们已经对一些爱国主题的影片不太感冒了,但是当你看到《痛击》这部电影,我想你也会有所感触,因为,这就是不一样的爱国情,是真正的爱国情,是把爱国付诸行动。
“我就是我,一个不想坐在五星级大酒店的咖啡馆里只是谈论着他那境况恶劣的祖国而无动于衷的印度人,一个不想只是坐在卧室里,一边品着威士忌酒一边控诉政府腐败的印度人,一个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印度人,一个不仅仅只会牢骚满腹的印度人……”被这句话打动而写下了这篇影评……原作者 By zthskyhao2011.12.11豆瓣很和谐
这部电影在网上的评价似乎都不错。
但是这尾部的爱国情实在太扯淡。
巴赫在那个瘾君子死了之后,是凭借什么阻挡那些警察逮捕他的?
他当时还没有亮出炸弹,为什么那些警察没有本事上前逮捕他,既然都已认定巴赫便是那凶手?
FBI会在海外办案吗?
从来没听说过。
如果是CIA的或者还情有可原,CIA负责海外事务,而FBI是典型的负责国内事务的机构。
杀手胸部中枪了吧,为什么后面居然能够安然无恙?
打不死的小强?
几万亿的转账很爽是吧?
YY到了极点!
部长派出来的杀手也太嚣张了吧,当着那么多媒体的面,竟然敢杀巴赫?
杀了巴赫就能解决问题?
那几个追踪巴赫妻女的杀手也太蠢了吧,眼皮底下都能让两个弱小女子溜掉?
把钱从瑞士账户转到印度财政部账户就算是爱国了?
难道财政部账户的钱官员就拿不掉了?
就属于印度全体国民了?
这些官员是怎么拿走这些钱的?
难道在财政部账户当中他们反倒没有能力取走?
那个被杀的警官,也太蠢了吧,就这么乖乖的把枪交出去?
难道那么聪明的他竟然不能从他们对待巴赫的态度上判断出,他其实也可以被杀呢?
在此之前他已经交代过,那些人在杀巴赫的同时,已经要杀他了。
所幸匿名杀手把那些人杀了,才保住他的命。
……我怎么也无法把这部片子列为“好看”,或者“优秀”之类的标签,比起那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片子只剩下扯淡的爱国情。
逻辑混乱不堪!
虽然这部影片抄袭《狙击电话亭》的构思,连服装鞋帽情人那段都基本照搬,起初觉得印度人真无耻,把别人的电影拍成印度版很牛吗?
不过还是在最后结局时候爆发了,真正痛击啊,谈钱真是伤感情,腐败也是一种情愫嘛。
虽然属于抄袭类作品,只是一点也不影响我对这部影片的爱,虽然编剧把人想的太善良了,虽然看着所有人都那么愤世嫉俗,虽然结局是这么的大义凌然到让人觉得别扭,但是腐败才是我的大爱,直接上四星,另外一星给国内的导演,虽然我们国家没有腐败,我们也可以意淫一部这样的电影嘛。
好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腐败,官员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我们的世界正如新闻联播一样的和谐,新闻联播才是我们每天看着的痛击。
美式英雄
???万亿数额跨境转账实时完成,而且还是带进度条的一块块转的,而且tmd这么大额还是现金储备???全印度在直播这个事 结果反派觉得杀光现场所有人就可以了???楼顶几个狙击手就能杀光下面几千人…?女记者看一眼车后备箱就能报出具体钱数?警察通过各种手段找出狙击手位置,女记者随便就找到了??槽点太多了…更不用说那些乱七八糟打乱节奏的配乐了
很幼稚,很假,但是很有勇气
笑尿了…看了评价之后更尿了…
比狙击电话亭差远了。
形式稍显荒诞,主题极为尖锐。
反腐印度版狙击电话亭
也是一个关于狙击电话亭的故事,这几年发现印度电影真是越拍越有意思了。
看这个之前特意重看了狙击电话亭,后者开头好结局干瘪,前者开头一般,后面拔太高。印度电影动作戏都这么搞笑的吗?对了,最喜欢那句台词,你知道为什么100块卢比是粉红色的吗?那是无辜者的鲜血和眼泪的颜色
我居然是在电影频道看的。没看完,但这足以让我体会到这部电影的牛逼。前半程的紧张扣人心弦戏剧冲突强烈,后半程的出人意料,主题鲜明爱国主义,套用下面人的话,“让我起鸡皮疙瘩”
热血力荐
故事是个很好的故事,紧张,刺激。但导演很明显没有处理好,留下了太多的印度电影的毛病。
事实上只有三星半。鼓励下。片子的最大缺陷是在于仅仅关注执政党对于财富的贪污和占用并不能反映到更深刻的层面上,到底是什么赋予他们这样的权利和胆量?——是集权专制制度上的绝对权力。片子还显得过于主旋律不过看在是印度片上只要歌舞片段不超过2/3就值得加一颗星了。另,102分钟左右才是中国写照
翻拍电话亭,关于印度政治,官员受贿等问题,加入一些动作元素和主旋律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还是想说,中国敢不敢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貌似我大天朝已经积攒了可以拍出一百部这样电影的素材了
抄袭了狙击电话亭
阿三特色的狙击电话亭 立意不错 可是汇给国库 拜托 怎么产生的这种思路?忙活半天就为了把脏款从一个黑窝转到另一个黑窝 阿三果然还是阿三 PS:中国打到德里只用了多久来着?阿三不记得了吧
没想到是翻拍,歌舞也删了,但是居然听到了王力宏…什么是国际歌手啊(战术后仰)
前半段看得昏昏欲睡,后半段居然是主旋律高潮,哈哈哈,神奇的改编。天朝不知道有多少钱,想想也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