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两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围着一个年轻男人发春,并不会引起什么美感。
但是这部电影却能将这样一个故事讲述得如此令人动容,实属不易。
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狭隘的观点,我只能说,只要是爱,就是美的。
另外,强烈推荐里面的音乐,尤其是Fantasy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非常棒!
感谢两位老戏骨奶奶丝丝入扣的演技。
这电影,真切传达出暮年生活的宁静,自然,欣喜。
又描摹出初恋青涩,颤动,惆怅,梦幻的情怀。
看似矛盾的两种心境,在影片中无比自然地结合。
有的人,要等那么久,才遇到一次真正的心动。
这样的命运安排,让人遗憾、神伤。
不过,深究起来,厄秀拉对年轻的安德烈的情愫,主要出于惊艳其容貌,钦慕其才华,喜爱其性格。
二人相处时间短,交流亦不多。
所以,并不是有深深灵魂契合、经过诸多磨合的,“真爱”。
近乎完人的安德烈,以及他带给厄秀拉的悸动,更多只是……一个符号。
一次青春火焰的重燃。
这部影片,大概是要告诉人们,“老年人”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德高望重,暮气沉沉,安宁祥和。
多次穿插的老头子们的形象,也在侧面烘托这一点。
老年的心境,依旧是鲜衣怒马,拔刀相助,依旧是懵懂心动,等待爱情。
——而与此同时,又无时不刻感受着光阴的残漏,日渐西斜。
那生命的热望,几时离去过?
尽管风烛残年。
那首歌曲,虽不是为描绘老年情怀,却如此贴切:“玫瑰在盛夏将会凋谢,我们的道路却还漫长,但有一朵玫瑰不在比卡第凋谢,那朵玫瑰开在我心上。
”
海上漂来了一个男孩。
独居的的老太太姐妹发现了他。
他还活着,他不像英国人啊,他可真年轻。
他有白皙的皮肤,金黄的头发,漂亮的娃娃脸。
妹妹第一眼看到他,就露出了不一样的神采。
头发花白的她轻咬着自己的手指。
男孩偷走了她的心。
男孩偷走了妹妹Ursula的心。
男孩何止是偷走了妹妹的心,他把姐妹两的心都偷走了。
本片的海报做了一个大大的剧透。
”They saved a stranger from the sea and in return he stole their hearts .”这两个孤单的过着平静日子的老太太,开始忙碌着为他请医生,给他做好吃的,试图和他交流,花积蓄给他做衣服穿。
姐姐Janet曾经结过婚,丈夫在一战中死去了。
妹妹Ursula问她,在她丈夫参战之前,她幸福吗?
那种欲言又止,羞涩的神态,像个纯真的少女。
从这里可以断定Ursula从来没有结过婚,也基本可以断定Ursula之前也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幸福。
Ursula也许从来没有爱过,那么她现在所感到的幸福,她自己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她问姐姐,是怎样的幸福呢?
什么感觉,与自己现在的一样吗?
如果说姐姐对男孩的爱更多的是爱怜,那么Ursula已经是彻彻底底的痴迷了。
Ursula没有结过婚,她一辈子都保持着童贞。
这个沿海的小镇人烟稀少,也许Ursula的一生中并没有见过多少男人,这些男人中更加没有能让她心动的男人。
但她没有把自己随便嫁了,要知道一辈子不结婚在世俗间是会显得多么奇怪,外表柔弱的Ursula内心一定是比较强大。
然而这个男人出现了,但他迟到了几十年。
Ursula在男孩的餐盘里放上一朵花,Ursula将男孩住的房间贴满字条教他英语,Ursula告诉男孩今天晚上吃烤鸡,却又傻傻地翻译成了小狗。
Ursula是一个带着傻气的女孩子,我理解她,因为我也是一个女孩。
男孩还是走了,Ursula扑到同样老迈的姐姐怀里哭泣。
这段暗恋不可能会有结果,可是对于女孩Ursula,幸福去的的太快,这是她第一次失去,痛彻心扉,刻骨铭心。
是不是女人更容易比男人动心呢?
我见过太多暗恋的例子。
那些姑娘总是因为某些小小的细节恋上某个男孩,然后偷偷地留意他,观察他,他对自己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也许都是让自己高兴一天的理由。
还有那些恋爱中的女人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你私人幸福都快让身边的同性朋友吃醋了。
女孩总是全身心的投入爱,有多少姑娘都是把每一次恋爱当成最后一次来珍惜啊?
女人的世界很小,通常你最重要。
而对男人来说,姑娘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吧,跟姑娘呆久了,他会想兄弟了,他的游戏也很重要,也许还有足球,这些事姑娘是不会理解的。
他需要往返两个世界,然后会厌倦吧。
Ursula是一个执着的人,她要等待爱情,所以她可以独身一辈子。
这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出现了,她却不能够再爱。
看到最后Ursula听着Andrea的演奏会时画面上的各种闪回,我忍不住哭了。
会不会,我是在设想会不会,我也要到花甲之年才能遇到这样一个男孩。
但是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能够像Ursula那般释怀地从他生命里离开。
不得不承认,女人真的更容易受伤的。
所以一方面来说,Ursula也是幸运的。
在她生命的前几十年,因为没有爱过,所以也没有伤害。
当然,我还年轻,而且,在现在这样的年纪,是还习惯过着自己买花自己戴,爱恨自在的生活。
随想而已,不是全关于电影。
很早就想看这个片子,虽然当时不知道剧情,两位资深演技派女主角和一个年轻演技派男主角,非常奇妙的组合就很吸引人了!
其实也就是一个关于忘年恋的故事,很纯洁很纯洁,而且不完整,但是有这种感觉就够了。
Judi Dench演技太惊人了,那种表现老妇人小鹿乱撞的表情,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可爱,一个没有完整爱过的人在时光中苍老了容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即使只是单方面地爱过一回,纵然明知没有结果却是让人非常赞叹~~
这是一部不太出名的电影。
我是很偶尔在一个作家的博客里发现的,看剧情和主演就很吸引我,主演是朱迪丹奇,和马吉史密斯。
她俩是非常资深的英国女演员,即使你并不熟悉英国电影,但只要看过007系列电影和热门剧《唐顿庄园》就会对她们有印象。
朱迪是007里邦德的上司,马吉是唐顿庄园里的老太太。
她们俩竟然联袂主演了一部这样的比较特别的电影。
她们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两人生活在海边的一座小房子里,每天生活都很规律,白天会去海边散步,晚上一起在客厅里看书,听广播,然后上二楼卧室关灯睡觉。
每天胖胖的家务助理会来帮他们做饭,八卦些镇上的大事小情,日子波澜不惊,平淡有秩序。
但平静的生活被一个因出事故从海上漂流到岸上的小伙子打破了。
那个小伙子被冲刷到岸边,被在海边散步的姐妹俩发现了。
那个小伙子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俊俏而苍白的面容。
两姐妹把他抬到了小屋,请来医生诊治。
小伙子醒来了,原来他是波兰人,不会说英语,他们勉强用德语交流。
小伙子腿摔断了,必须卧床休养。
姐妹俩尤其是妹妹厄休拉,悉心照顾着他。
厄休拉一辈子没有结过婚,她经常缠着姐姐讲她去世的丈夫,从那里面汲取爱情的滋味。
电影没有交代为什么厄休拉一直没有嫁人,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青春悄然逝去的。
从厄休拉眷恋柔情地整理自己已经斑白的长发可以看出,她并没有意识到年华已逝,她已不再是青春少女,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小姑娘,一个一直期待着爱情的充满梦想的小女孩。
面对这从天而降的英俊的需要人照顾的又会拉小提琴的小伙子带给厄休拉从未有过的感觉,她的心弦被拨动了,她关注着小伙子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她会在深夜忍不住来到小伙子的房间,爱恋地凝视着他熟睡的脸庞。
姐姐默默关注着妹妹的情动,她没有阻止没有激动,只是静悄悄地守护着妹妹。
姐妹俩守着小伙子,期待这种宁馨的时光一直继续下去。
但小伙子的夺目光彩,并没有沉寂太久,他一天天地康复,恢复了年轻人的活力。
他拿起小提琴在蓝天大海旁演奏。
这琴声吸引了来这个小镇度假的一位俄罗斯女画家,她颇有风情,她的哥哥是著名的小提起演奏家,她惊讶于小伙子的才华,热情地想要结识他。
姐妹俩很害怕这个有魅力的外来者抢走小伙子,把她邀请小伙子做客的邀请信截断了,还扔在火里烧掉了。
他们希望这样可以留住小伙子,但是小伙子还是命中注定地和那个女画家相遇了。
女画家给他作画,并热情地邀请他见自己的哥哥。
小伙子同意了,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伦敦为了见那个小提琴演奏家的哥哥,小伙子只来得及留下了一个口信,而那边厢姐妹俩还在等着小伙子回来吃鸡。
电影的结局是,小伙子凭着自己小提琴技艺,终于在伦敦站住了脚,而且马上要举办演奏会。
他给姐妹俩寄去了女画家当初给他画的肖像画。
妹妹爱若珍宝地把他挂在小伙子曾经住过的房间。
而且他们特意去了伦敦去看小伙子演出。
演出完毕,小伙子看到了姐妹俩,没说几句话就被别人叫走了。
姐妹俩没有等他回来,他们平静而欣然地离去了。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有些怅然。
不管小伙子最终如何,他给了姐妹俩带去一段非常美好的带着爱的况味的日子。
我想妹妹会永远记住这段时光的。
1.片中小伙子和朱迪丹奇饰演的人物相差有三十岁,但你不会觉得这段母子恋的猥琐,厄休拉只是以一颗少女之心默默地爱恋着青春少艾的美青年。
当他最终远走高飞,她也没有任何怨尤和未占有的愤恨,而是发自内心的祝福。
他只是迟来的开启了她心扉的爱的天使。
2.这个故事发生在1930年二战风暴尚未波袭到英国的一个宁静的乡村小镇。
没有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没有脸谱化的作奸犯科的坏人,一切都淡淡地流淌着,云淡风轻。。。。。。
醒来时,发现只是场梦,但那又如何,那份心意有过就是最好不过的,哪怕是支离破碎的梦。
当Ursula和Janet转身远离音乐大堂时,也并不那么糟糕。
住在海边小渔村的老姐妹俩,Ursulla( Judi Dench)和Janett(Maggie Smith)某天在海滩上救起了一位被潮水冲上岸的青年。
她们为他请医生,替他刮胡子,在他醒来之后,听着一口波兰腔的德语教他英文. 他说自己叫Andrea,Ursulla看着这个青年的目光越来越温柔,她骂自己愚蠢,一边却又请来村子里会拉小提琴的人来表演给他欢欣。
也就是这次,所有人发觉了这位波兰青年的小提琴天才。
Andrea记不起自己的过去,却记得他要到美国去,开展新生。
他对两位老妇充满感激,会摘野花回来一人一束的献上,会陪Ursulla去海边散步,把脑袋乖巧的靠在老人的膝盖上。
只是,Ursulla的眼神,分明不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
她梦到年轻的自己与Andrea拥抱,在草地上欢笑。
下午茶时间,Andrea在园子里为两位老妇演奏令仆人也动容的小提琴。
身后是无际大海,琴声扬起,他的微笑让所有人迷醉。
两位老人悄悄为他去镇上定做西服,差不多用光了两人的共用帐户上的一点钱,里里外外从背心到领带购置一新。
Andrea穿着一身英式风格的西服蹦蹦跳跳下楼,出门,看得两位老人满心欢喜。
然而谁都知道这个故事通向哪里。
镇上来了位年轻貌美通晓德语的女画家Olga,老姐妹对她充满敌意。
Olga写信过来提出要将Andrea带向伦敦,去著名的剧院和音乐家麾下学习表演。
两位老人将此信丢进了火炉。
然而,Andrea终于还是亲自从Olga嘴中得知,他激动的跑回去大发一顿脾气。
Ursulla掩面哭泣而去。
当两人在户外相遇,只能互道没有什么分量的sorry。
Andrea终于还是跟着Olga不辞而别,去了伦敦。
晚餐桌上还放着等他回来的烤鸡。
从电话里得知消息后,Ursulla痛哭失声。
生活回复了从前的平静规律,却又似乎哪里多了些不同。
一日邮差送来伦敦的包裹,Andrea诚挚的道歉,告诉她们自己首场音乐会的日期,同时寄上了Olga画的他的素描。
Ursulla 沉静的将画挂上当初收治他的那个房间的墙壁,悄然关上了房门。
演出那天,全村的人都穿上正式的衣服到姐妹家中收听无线电。
远在伦敦的Andrea则穿着笔挺的燕尾服,雪白的领结,从舞台后光芒四射的走出来,对着台下微笑鞠躬,开始了演奏。
而Ursulla和Janett,华服盛装,手握手的端坐席下,看这位年轻人的演奏。
Ursulla泪眼婆娑的在音乐声中回忆起了那曾经的点滴。
演出当然是大获成功。
Andrea最后挥扬琴弓之后那一个至在必得的潇洒笑容,证明了这一切。
姐妹俩去后台向Andrea道贺,小提琴家非常惊喜她们的到来。
但欲言又止的片刻,新星小提琴家已被那些高雅的音乐圈中人围住,谈笑,互相介绍。
Ursulla与Janett平静的悄然转身离开,消失在了剧院大门后。
这是部温馨刻画着奇怪爱情的小品。
满头白发却依然会爱上年轻男人的老处女,只有Judi Dench才能把握好角色的分寸。
她总是强势的,她的所有角色,所以我相信她本人也是这样的强势,比如在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那股“谁也不许抢我戏分”的霸王劲,所以她也可以在对镜梳白发时,任性的放纵自己不顾年龄的爱怜。
对于Judi Dench, 和她一个个流光异彩的角色,我总是敬畏多于喜欢。
或者可以说,她的霸王气和统治欲十足的出演令人难以接近。
Maggie Smith就不同。
她是那种让人满心满怀喜爱着的老太太,不愠不火恰到好处,精致而隽永,但表演带来的强烈冲击力却总在电影结束后长久的留在人们心中。
哪怕是高斯福庄园里那么一个爱慕虚荣冷酷无情的落魄老贵族,也能让人拍着手来喜欢赞叹。
所以这次的老姐姐,寡妇Janett要更为出彩。
床头摆着一战时阵亡的丈夫Peter的相框,妹妹的一腔情意,她都默默看在眼里。
是她勇敢的将海滩上的男人翻过身来检查,是她想到用积蓄的钱给Andrea做一身新衣,是她用德语努力的进行着沟通,是她将年轻女人的信果断扔进了火炉。
可是,面对妹妹无法抑制的感情,她默默的退到一旁,劝阻安慰开导都无用之后,她只能提供同样老去的肩膀供Ursulla绝望的痛哭一场。
Daniel 出演Andrea,实则是个很悲惨的决定。
在两位老戏骨之下,除了德国式明朗的美色,他几乎没有发挥空间。
传说专门为此片学习了小提亲,所以片中所有小提琴演奏的场面里,看到他面色总有些痛苦,大约总是真的。
然而,还是不能抗拒的,比如说是清脆的德语,比如日尔曼式干净的笑容,挺直的身体,比如波兰式空旷的沉默,天真的双眸。
原声的演奏,出自红色小提琴的演奏者,因此被各方高度赞扬。
自己也是先听了靠近一个月的小提琴原声才看到影像,确实很美。
跟故事一样悠扬淡泊。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平静的、无太多波澜的生活,被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所打破。
电影常见的情节。
最关键的在于,这个陌生人,带来的是什么。
这一次,是爱情和活力。
而特别的是,这是一次为年龄所限的单向爱情。
Ursula对Andrea可谓一见倾心,他们之间,大约是有缘分的。
毕竟,是她发现了他,及时发现,并救了他,照顾了他。
她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眼里满是亮晶晶的爱意,沉醉于他的颦笑,偷偷收藏他的头发,他的每一丝依赖和柔情对她而言都是上天的馈赠。
何其相似的心情。
多年前我暗恋男生时,也是对他的每一个眼神解读了无数遍,为他的每一次皱眉辗转了无数回。
在别人口中得知他喜欢我送的礼物时开心得从座位上蹦起来,他的寝室挂着我第一次折的千纸鹤时我觉得全世界的花儿都开了,而后来知道是别人帮他挂上去而且他又扯了下来时,像遇到了最深的地狱。
甚至无意中拿到一张挺稀罕的两元钱RMB,都想为他留着送给他。
当然,没送出去。
总之就是,一切我所觉得珍贵美好的东西,都想倾注给他。
Ursula就和无数个心思单纯,刚被挑起情思的女子一样。
可是她到底爱他什么呢?
清秀的眉目?
淋漓的才华?
学英语时可爱的模样?
恐怕要真说她爱他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就像我们初高中时期,爱的不也是那些有着干净味道和气质的男孩吗?
手指修长,身材颀长,笑起来绿色无公害。
那个时候哪里会在乎彼此的价值观和精神契合度呢?
说到底,Ursula和那个时候的我们一样,只是被吸引了。
只是,一种少女的情怀,而已。
从Ursula反复两次问及姐姐Janet和其亡夫Peter的感情来看就可知,Ursula应该是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的。
所以她才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倍加珍惜。
可惜,这次吸引,并没有在对的时候。
她已白发苍苍,他却意气风发。
且不提Andrea的才华总得显现,年轻女子总会出现,一颗年轻的心怎会囿于白发和皱纹?
最后,Andrea跟着那个女巫不辞而别,那么不礼貌的事,他即使有犹疑,也还是走了。
女巫无所谓地说:“到时候给她们写信就好了。
”是啊,他的前途和爱情都在那艘开往伦敦的船上,老太太们有救命、照顾之恩,但这些,一纸书信就应该可以弥补了。
我看到这里时,有些生气,叫那个女人为女巫也是和姐妹俩一样不喜欢她,呵呵,代入感有些强。
女巫的做法是不是故意难以定论。
但故事需要这个情节来给一个结束。
Andrea来的信里道了歉,并告知周五晚他的音乐会。
但他没有寄票给姐妹俩,只说在广播里听就好。
而全片最妙的镜头就是在那么多精心打扮、被Andrea的音乐感动着的听众里,游移了好一会才见到那两只紧握着的手,并缓缓揭示了手的主人。
两位和周围人群比起来并没有那么精致的老太太,在演出结束后,有些紧张地走向背对他们的、曾经共同生活的Andrea,得到了他的欢迎,却在短暂相聚过后,看着他走向更多的华贵。
Ursula心底的尊严让她选择离开。
于是,镜头里留下两个落寞的背影……那些午夜梦回里年轻美貌的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激情,以及他的发,都到了成为过去的时候。
影片的第一篇影评最后留下的问题: 所以,当你心爱的那个人,果真迟到了50年才出现在面前,怎么办?
叹一声过客匆匆,继续生活吧。
在影片中间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Ursula问Janet:“你想让他离开吗?
”Janet说:“不,但是……”我想她要说的是:但是他总有一天会离开。
生命中有些人,注定只是个过客。
安德烈,今夜我站在银色的海边。
月光下的海好安静,浪尖还闪烁着如鳞的微光。
我独自站着整夜,为了想你。
就是这里,是我第一次遇见,奄奄一息的你。
你倒伏在海浪边的沙滩上,好像没有了生命。
我和姐姐把你捡回家里,将你放在白色的床单上。
你紧闭双眼,金色的长睫毛如蝴蝶微微扑动。
那么年轻,紧实的手臂上一层绒绒的汗毛,会发光。
多么漂亮,我看着你,你是金色的。
你拥有阿基里斯那样脆弱的脚踝。
因为脚踝骨折了,所以这只折翼的天使才会落入凡间。
你那么美,这青春像支利剑准确无误的击中我,令我惊叹并深感卑微。
所以我知道,我爱上你了。
安德烈,今夜我站在银色的海边。
你只有20岁,而我已经70岁了。
当我看着你闪烁的眼睛,我想,你是个孩子,你有全世界。
我也是个孩子,我一生都保护着我的童贞,等待那个人的到来。
终于,你来了。
而我,却老了。
许多个下午,我坐在花园里,听着楼上你的房间,传来小提琴的旋律。
他们说的对,你是个天才。
你那么年轻却能把一首旋律拉的那么动人。
时而沉痛,时而轻快,时而淘气,时而温柔。
你真令我诧异,你的琴声里竟能有那么深的渴望。
我一生的暗涌都在你的琴弦中倾诉殆尽。
你是懂得的。
你懂得一切,懂得我。
那夜我不由自主的走到你床边,看着梦中的你。
不,根本你就是个梦,一个太不真实的美梦。
而你却对这一切浑然不知,睡的好无辜。
我只知呆呆站着,生怕动一下就惊醒了这个美梦。
竟被姐姐问我在做什么,我羞愧到无从解释,只能骂自己是个笨蛋。
可是,为什么我不能爱你?
难道就因为我老了,我不美,我就该在心如死灰中度过余生?
这一切太不公平,岁月不公平,眼睛不公平。
安德烈,今夜我站在银色的海边。
手心还握着你金色的发丝,像握住生命中最后一缕金色的阳光。
那夜得知你踏上开往伦敦的火车,不告而别,我像窒息了一样扑在姐姐怀中失声痛哭。
我早知留你不住,就算不是她,也会是别人来带走你。
有一种鸟的羽毛太绚烂,天生就不可能被锁在笼子里。
而我只自私的希望这一天来的晚些,再晚些直到我可以坦然的同你,同生命告别。
但是谁能和离别和死亡来讨价还价呢?
你走之后,我躺在你的床上,紧紧蜷缩成一团。
床单还有着你温暖的气味,空气中还盘旋着你如诉的琴声。
它们仿佛都在那一刻听到我的召唤,紧紧拥抱我。
我就知,你从来都没有走,你一直在我的身体里,谁也拿不去。
最后一次见你,在你的演奏会,你还是那么漂亮,简直耀眼。
见到我,你好惊奇,又歉疚。
你说,感谢我给了你生命,你会好好使用它。
你鲜花着锦的灿烂前程,从此再也与我无关。
转身离去,原来到最后,先走的那个人,是我。
安德烈,今夜我站在银色的海边。
打开手心,让那缕金色随风飞远。
真高兴因你灿烂过,根本你不欠我什么。
女主姐妹是英国文学中常见的老处女。
看到了著名的仰望星空派,英国人是雷打不动地要品茶。
玛吉史密斯演的姐姐珍妮特还是一如既往的干练锐利,倒是朱迪丹奇演的不再是以往的女王形象,反而是温柔羞涩的妹妹厄休拉,不过老妹妹遇上爱情以后变得激烈了很多。
都说男人至死少年,那凭什么女人不能至死是少女呢?
老妹妹对于少年的感情没有任何的亵渎,美好而纯洁,只是终究相遇在错误的时间,不会有任何开始。
姐姐似乎是刚结婚就守寡,丈夫死在前线,而妹妹是从来没有尝过爱的滋味,而且生活的小镇里全是一帮子老头子,来一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实在太稀罕,这两姐妹简直对这小伙子予取予求,让他白吃白喝,放到现在这小子也像是个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
老妹妹一开始的眼神就充满了怜爱,这个年轻男子既像她的孩子,也像她梦中的情人,或许她一开始就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只是为了满足一下多年来的幻想。
当年轻人休养后拉起小提琴的时候,吸引来了一位年轻貌美气质出众的女子,之前小镇里全是一帮老头和老太太,而这位年轻女子的出现,也预示着故事将急转直下。
其实除了这对寂寞老姐妹,其他人对这个年轻人态度不见得好到哪去,比如家里那个老女仆,年轻男主暗暗讽刺她是一麻袋土豆(不过镇上老男人们说40年前她是美女),其实这里已经看出男主已经不想再继续困在这个小天地里了。
他去参加了丰收晚会,晚会上有很多的年轻男女,包括那位美丽女子。
老妹妹拉着男主在海滩上漫步,看他被冲上海岸的地方,氛围宁静而美好,可是那个年轻女子奥尔加的出现在她们花园的时候,无论老姐妹还是老女仆都表现出了本能的敌意,那是衰老女子对于青春的妒忌和羡慕,尽管老妹妹还会为了男主送上的一捧鲜花而心动,但是她实际上已经知道了结局马上就要来临。
奥尔加不仅本身条件优越,她的哥哥更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她可以为男主提供一条青云之梯,无论是从浪漫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她都是男主的真命天女。
尽管厄休拉已经老了,但她依然有资格渴望爱情,她也一样会做春梦,梦里还是少女的她与男主安德里亚拥抱亲吻。
可是安德利亚显然已经不想再待在这里,到处问有没有人能送他去美国,他没有忘记过自己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与奥尔加在一起相处时,明显比和老姐妹相处时更加轻松,除了都能说德语之外,也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更能处得来。
一个夜晚,厄休拉难以压抑自己澎湃的感情,她想要触摸安德利亚,但被姐姐阻止,床上男主其实已经觉察到了。
厄休拉悲伤又羞愧,她不过只是个老女人,她根本留不住安德利亚。
在奥尔加的画室里,男主和奥尔加四目相对,这才是属于年轻人的爱恋。
男主与老姐妹的矛盾终于还是爆发了,老姐姐为了老妹妹的感情烧了那封邀请信,她又有多少错呢?
尽管我难过于厄休拉的伤心,可是安德利亚无论他品行究竟如何,他终究是个人,他有自己的追求,不可能一辈子困在这个闭塞的小镇里,困在一对老太太的怀抱中。
为了前程男主最终还是选择了不告而别,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分出谁对他是最重要的。
就像唐僧,一路艳遇不断,不管是出于善意的女儿国国王,还是出于恶意的蜘蛛精,对于唐僧都是必须挣脱的束缚,现在人是看着这些都是妖艳美女,觉得唐僧身在福中不知福,可如果碰上两个老太太非得困着你,那可不得赶紧逃之夭夭啊。
最终再见面的时候,已经确定他们再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安德里亚有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去追求,老姐妹又过回了悠闲散步的日子。
额,看来我真的不懂爱情,只是觉得lady们过得很有腔调。然而却学会了分辨曲子里的不同情愫。
就想看看俩英国国宝女星飙戏 中途睡着了
当一个老人爱上你,当她决定用最后的热量来燃烧这一次。那是对青春的渴慕,对生命的留恋。它将比别的爱更为安静,深沉,激烈,无望。所以你要额外珍惜。不必怜悯,只当尊重且敬畏,这份对于生的热爱。
我到这尘世来走一遭,原是为着和你相遇。但如何遇见你,在我最美的时刻?于是,我只能化身薰衣草,留下我这一生不求回报的爱,融入凉如水的小提琴声中
爱情,终究输给了时间。
朱迪丹奇和玛吉史密斯出现在同一张演员表里,还需要多说什么?
在飞机上看完的一部电影,海边带花园的别墅真美,老戏骨们情感表现超级细腻,我们永远都值得爱和被爱,哪怕80岁90岁100岁。
老太太爱上小鲜肉,这个题材难能可贵,更难能可贵的是央视敢播这种从传统封建角度来看“丢人”的题材,为央视的多元化点赞。常见老男人吃嫩草,老太太爱上小鲜肉也没问题。就是这个文青不劳动没礼貌,不懂老太太爱他哪一点。
CCTV6 下午播放译制片~
Smith向来走uptight路线,没啥惊喜;Dench的戏路更宽,这里演出了老处女的神经质,不知对小美男的神往更多出于肉欲还是母性。
还是要趁着年轻多谈恋爱啊,尽管爱情可以跨越一切,可老房子真着了火,那份压抑多年的激情也会令自己苦不堪言、羞于启齿,更别提旁观者是无论善意还是恶意的揣测和解读。这部电影如果没有这个小伙子是个天才小提琴家的设置,那就更不好收场了,更让人觉得是个笑话了。
《等爱的女人》迟暮姊妹住海边,碧涛推来美少年。疗伤看护学外语,琴声惊艳心起涟。昔年情史长抱憾,夕阳醉了忆初恋。欲留还走终难免,祝福前程含笑看。
人世间最求不得的爱情,莫过于你风华正茂,而我两鬓苍苍。如果可以选择爱情出现的时间,厄休拉一定不会选现在
没人觉得很恶心吗...特别是朱迪
我推荐过无数遍了。也是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之一。很多人对于爱情电影的经典是《泰坦尼克号》。而我是它。你也许很不习惯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女人在那里装嫩,少女怀春。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情感的美丽。也许就是在这年龄上的接近生命的末端。才使得她的选择越发闪烁出月光一般美好的光辉。
我什么都没有,我只有一颗真挚的爱着你的心。但也正因为我两手空空,我什么都没有,都使得我脸上的皱纹愈加触目惊心,就连我对你无法宣之于口的情意都像是一种罪恶,一种骚扰,一种令世人嘲笑的某种肮脏恶心的东西。真心缺少依托,连说出口都像是一种打扰
爱少年什么的。。。
三星半。风景很美 镜头很干净 全片都被一丝忧伤包围 没有激烈的迸发 爱在暮年来临时 却也有它的小心思小醋意 却不敢奢望更多却也带着侥幸渴望 让人心酸。 配乐很动人。只是感觉少了一些sth. 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就是少些。男主一般即使曲子那么悠扬 他对角色有点力不从心似的 或者是了解不够深
老人可以有青春,也可以有感情,中国电影中的老人也不应该是一副慈祥爷爷奶奶或者保守的封建家长形象,他们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活着,有年轻人一样你的心态,同年轻人一样享受真挚而热烈的感情。
老女孩也有春天。好久好久以前看的,到现在还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