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甜蜜小谎言,很真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弗洛伊德说,人的意识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结婚之后,是超我一直在维持着婚姻。
也许我的比喻有点老,但是,从一个精神病专家的眼光看来,或许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不正常的。
而事实又岂非如此。
一对有较高修养的夫妇可以和谐地维持一段成功的婚姻,但是,自我和本我的矛盾还是一直存在,存在的现实生活中……
貌似拍若隐若现的爱意的电影总脱不开这种调调,想想也是,爱情这种物质本身就不是诉诸赤裸裸的视觉和波澜起伏的听觉的。
电影要想拍好爱情的感觉大多数导演和编剧都欠缺这层功力。
不过还好,日本这里早已经被杰出的电影大师埋下了幽情四溢的种子,再借着中谷美纪苍白清透的脸,不想有淡淡的哀愁都难。
好,故事氛围已经有了,四五个在爱情里挣扎的男女便怡然自得的在这里徜徉。
你爱了,她散了,让人不得不承认这貌似一场游戏,这局你赢不一定下局你不会输。
导演是想告诉我们柏拉图式靠不住的吗?
这个早已经被证实了吧,连爱侣都会分道扬镳,更别说夫妻了。
这点上这对夫妇的结合让我很纳闷。
我不是一个好莱坞俗套主义者,但是结局原本期待了琉璃子的回归也是我的一厢情愿。
她该多少有些转变吧,脱下圣洁的外衣,回归妻子的常态。
谁都看得出,丈夫不是不爱你,而是不再爱这种纠结的距离。
导演没有安排,难道是想继续塑造一个女神?
那不如离婚,让琉璃子一个人寂寞的流眼泪,然后镜头缓缓从中近景拉成全景,定格。
爱情不能承受超越柏拉图之重……
看过这部电影后,最初是这么想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离婚?
这样一段冷冰冰感情,说得好听的是“柏拉图”,也没看到有多少精神恋爱的成分,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寥寥,男人成天躲在房间里打游戏,同居一室交流工具还是电话。
这样完全脱离肉体的婚姻,令人不解。
如果某一方的身体有隐情,那又另当别论,可是明明,双方不是没有欲望,却都在外遇身上实现。
看完电影许久之后,慢慢去尝试理解这部影片,是因为一个朋友同我讲起她的无性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后来还是没有,已经有了七年之久。
说是丝毫不能和对方亲密接触,觉得害怕,根本进行不下去。
便要反问:那,当时为什么还要结婚。
但随即想起结婚的社会属性,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看到周围的同龄人都陆续结婚生子,父母又在唠叨,正好这么个时候,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工作安定的,脾性良好的男人向她求婚,便也顺利成章的结婚了。
只是在结婚之后发现,结婚虽然有其社会属性,也有其法律定义,却改变不了人的肉体的本能,有些身体之间确实丝毫不能产生激情。
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很难理解吧。
现在的我,也只是尝试着去理解,因为我尝试着去接受,人的生存方式确实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性这码子事,也许就和人对食物的感觉有些类似,大部分人还是挑食的。
理解是一回事,放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朋友的角度来看又是另外一回事。
譬如,她想要孩子,怎么办。
每个月伴随着生理周期的来临,荷尔蒙的波动,总会有欲望膨胀的时候,怎么办。
在婚外碰上自己喜欢的人,怎么办。
这就和影片中那些发生的故事联系起来,怎么办,到最后应该都是在别人那里办。
也有另外一个经历无性婚姻的朋友,是在生完小孩之后,被老公彻底冷落的女子,说起来是另外一个悲哀的故事。
问了她怎么办,说是为了孩子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
替她着急,她还回我一句:你也是女人,还是单身,应该明白有时候身体的愉悦不是最重要的。
我想想,有时候确实也是,便无言以对。
会从这些朋友处,看到婚姻极其冷淡的一面,说没有受一点影响,没有一点失望也是不可能的。
冷淡下来的不仅仅是性,还有由此而来的漠不关心。
在中国的道德背景下,首先离婚是件丑事,就算夫妻感情不和,身体不和,你争我吵,双方不情不愿过一辈子的也很常见。
而且,就算一方想离,为了面子、地位、财产、孩子等等,另一方拖着不肯答应的也是屡见不鲜。
只要是有了婚姻的藩篱,道德的帽子盖着所有可能出墙的杏子,一旦墙边有所动静,也会受到诸多道德准绳的鞭笞。
觉得受了侮辱的那一方,大多绝不肯忍气吞声,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
要不了你的心,就要你的人,要不了你的人,就要你身败名裂。。。
闹到最后,原来的家是不复为家,大多是鸡飞蛋打,反目成仇。
日本的环境到底不一样些,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
在婚内的身体里找不到感觉,也不争吵,还挺淡然。
一方面,身体悄悄往婚外发展,似乎道德谴责也不那么厉害。
撒个小小谎言,偷偷摸摸一阵子,过去了,该是一家人还是一家人。
到最后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同姓一个姓,老公老婆的年金放在一起养老,也还是一个家族,真正的少年夫妻老来伴。
他们也说,婚姻也不是完全为了性,也不为了生孩子,为了有个家,还有双方在一起的安全感。
这样的婚姻即便是极端,倒也不能说少见。
虽然不完全理解,也是尝试着去理解。
1小时56分钟。
看电影时总喜欢计算着时间。
想着什么时候会有高潮,什么时候会有奇迹出现。
什么时候主人公开始抛弃一切过往重新开始美好向上的生活。
可是我猜不到。
那一只狗。
那两朵花。
那一堆熊。
琉璃子无聊、寂寞、狗都知道,后来狗死了。
琉璃子于是陪他一起睡在为他掘的墓里。
睡得很安详。
很放心。
岩本很安静的站着,看着妻子的睡样。
又是吃惊又是内疚。
又是不舍又是心疼。
婆婆于是拿来一盆花。
我想,盛开的,一定是红玫瑰吧。
比树还要挺直的红玫瑰。
可是。
这种因出轨而觉悟的事情。
是不是应该到此为止了。
为什么一定要先伤害那个爱你的人。
然后才觉得对不起。
为什么明明爱着,却不能正常的拥抱和亲吻。
为什么看清了错误,却不去指出不去改正,坚持那些有的没的柏拉图。
那两只可怜的熊。
一直以为拥有泰迪的小朋友很幸福。
因为泰迪真的很可爱。
与设计师无关的可爱。
可是周边的人都不了解。
这算什么。
这对夫妻的纠结。
爱吃煎蛋为什么不直说。
要叫他出来为什么要打电话。
为什么要装睡假死。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是寂寞的。
这句话之后。
绑着熊的红线解开了。
自由了。
送人了。
不知道四个人的命运。
继续纠结疑惑终于放手。
只是最后画面定格,在那两朵盛开的玫瑰上。
好奇怪的不言而喻。
我于是在想,这两朵花,无论现在多么美丽,最终都会枯萎的吧,就像爱情一样。
夫妻的三年。
终于抵挡不住外界的甜言蜜语。
在外遇场上冲锋陷阵。
生怕别人不知自己有多强大。
会离婚吗?
不会吧。
幸福吗?
幸福吧。
一个吧字。
代表祝福代表不解。
太奇怪了。
今天想记述的,是部电影,《甜蜜小谎言》。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婚姻的宿命。
反思是重要的事情,但有些事情,不能太过深想,婚姻生活,如果沉湎于洗衣做饭对话家常,生活过得浮云流水些,日子好像很快就会过去。
年轻时候,未婚的时候,该恋爱的时候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没有按部就班,马上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匆匆把自己归到”剩女“队伍里,带着惶恐和期待,其实我想很多女生都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按部就班实际上不过是父母和社会环境要求我们这样,年轻的时候心态总是这样,不恋爱不结婚,就像没赶上火车一样,赶上了,才松口气,才开始反省自己。
我想,真正活得比较自我的人生,应该是心里明白清楚的,恋爱,是因为爱这个人,不是因为背景、收入、有无房子,可是,我们很多人的婚姻恋爱,无可奈何的和这些外部因素牵扯上关系。。。
我总认为,女生大概要到35岁左右,才能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可是,这样,又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和中国男人喜欢娶年轻女子的习性。。。
内心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这代做父母的时候,不再这样的去”赶“自己的孩子。。。
心里觉得父母赶着你结婚生孩子,实际上是完成他们的传承任务,他们自己也就是这么糊里糊涂的过来的。
这部电影,展述的是婚姻的平淡无味,和出轨的问题。。。。
年轻恋爱时的失恋、不年轻时候面对对方的出轨,这都是人生需修炼修行的课程之一,我是这样认为的。
出轨几乎破坏了所有的婚姻,无论离婚没离婚,都把原本的情感,给摧毁的摧枯拉朽。
书本里讲,通过经历这件事情,去修复,去相互再理解,感情会比以前更好。。。
狗屁。。
婚姻这玩意,平淡和庸俗已经无需复述,,有人批评你,你不用心经营婚姻,婚姻是要经营的,,说实话挺烦这话的,什么叫用心经营,无数女子把老公吃喝拉撒睡照顾的服服帖帖,多少辛苦劳作,不抵一句”她不理解我“。
做错事情的大摇大摆,没错的急急反思自己,已经看太多。。
良家妇女是比较好勾搭的,男人们不会拒绝自己贴上来的女子的。。。
觉得这两条,放在真实生活里,也是四海皆准。。。
最后想说的是,别对婚姻抱着太多希望,实话说,一家子看上去不错的,都有个你不知道的人在默默的付出无数的心力维护浇灌。。
如果遇到让自己不爽的事情,在自认倒霉的时候,别太自责,有些事情不是你怎样怎样就不发生,,我想,,保持自己平静,别做出格事,保护好自己,有知己倾诉,,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这是因这部片子想说的,也是对某人说的。
有的电影是治愈系的,有的却会加重病情。
本片属于后者。
电影改编自日本女作家江国香织的同名小说。
描述了一对在外人眼里恩爱幸福的夫妻,各自出轨后又回归家庭的故事。
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很奇怪:睡在一张床上却有两年多谁也不碰谁;男的回家后把自己锁在房里听音乐打游戏,女的做完饭打电话让他出来吃饭。
两人从来不吵架不拌嘴,互相客气礼貌得很。
有时会问:我可以拉你手吗?
要我抱抱你吗?
一一这样“相敬如宾”的一天天,看着令人胸口闷得发慌。
突然感冒的我,只觉得身上一阵阵发冷,头昏脑胀。
周末,他们一同去附近的玫瑰花公园散步。
女的突然想起近期看的一部电影里的台词:“夫妻需要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代表热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若拥有这两样东西,夫妻就可以很好地相处”。
一一这个确定不是剽窃张阿姨的创意?
然后,这对夫妻分别遇到了“野花”。
一边采野花一边困惑迷茫。
说实在的,各自找的情人确实都不怎么样。
所以两人纠结了半天,都认为对方才是真正离不开的人。
既然家花更香,那就回家吧。
ただいま(我回来了)。
虽然剧本实在乏善可陈,但是演员们的表演还是值得一看的。
尤其是中谷美纪,用一贯优雅的姿态,成功扮演了一个孤独寂寞又充满矛盾的女人。
她本人也如同一朵玫瑰,当时正在盛开,现在几年越来越憔悴不堪⋯⋯“玫瑰花盛开于枝头,世间神秘之景莫过于此。
待到三春花谢时,枝头花瓣零落,一如电光火石。
”片中女主微笑着看着窗外吟着。
哎呀呀,我也要枯萎了,赶紧喝水去。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孤单单(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441293/本是夫妻出轨的道德问题,被演绎得很轻松,很小资,犹如题目甜蜜的小谎言一样,夫妻之间只是一个甜蜜的谎言。
小清新的味道让人对出轨有了诸多的理解和向往……没有激情,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爱好,男主回家就回到自己的小屋打游戏,女主制作着孤独的小熊,世间这样的夫妻将何去何从?
虽然害怕,但仍然向往;虽然愧疚对方,但仍然约会;虽然心系配偶,但仍然无法拒绝三者……每个人内心深处是怎样的孤单怎样的体验?
饮食男女吗?
上善若水 《甜蜜小谎言》,这部电影,一周内我看了两次。
虽然,也许我的思考,和小说作者或大多数观众的思考截然不同,甚至相反。
故事从温馨的早晨开始,琉璃子轻擦窗户,微笑着向丈夫聪问候早上好。
贤惠的妻子做完早餐,送丈夫出门。
礼貌,客气而又温和。
似乎,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然而,一个老朋友的到来,琉璃子那发芽的土豆,那说出来的话,震惊了我,也和温馨的早晨格格不入。
她引着聪一起看玫瑰,给他讲好的婚姻应有的模样,那儿应有红玫瑰和白玫瑰,红玫瑰代表激情,白玫瑰代表真实。
聪未置可否。
聪的妹妹发现了些怪异,家里就两个人,琉璃子喊聪,居然需要用电话。
这一点,琉璃子和聪倒也习惯了。
许是琉璃子觉得应该改变一下,一次拿着水果敲聪的门,聪的房间还是游戏声巨大,完全听不见。
等电话通了,琉璃子进了房间,问可以和他一起坐一会吗。
聪表现紧张,局促不安,琉璃子温柔地给她剥了水果后,就知趣地出去了。
聪一个人在房间,也玩不下去,顺势躺在地板上。

此时,夫妻二人既没有红玫瑰,也没有白玫瑰,好似一潭死水,让人窒息。
故事开始出现转折,两个人的生命中都出现了玫瑰。
下文我简称男二,女二。
男二执着而疯狂,他对“自己女朋友的爱”打动了琉璃子,他的真实和敢于表达又赢得了琉璃子的心。
琉璃子没有挣扎就陷入了。

女二单纯又真实,和聪有着共同的爱好,有着小狡黠,但又让人厌恶不起来。
给聪每周三带饭盒,约聪去潜水,唤醒了聪沉睡多年的爱好和激情。
在他们面前,琉璃子和聪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爱人的呢?
琉璃子眼中的聪,可能是个拒妻子于千里之外的奇怪的男人,要么不爱自己,要么出轨了;而聪眼中的琉璃子, 可能是个艺术疯子,怪人,成天就是做熊,要不就思考一些漫无边际的小说里的话。
琉璃子心中防范着聪出轨,如果出轨会杀了他;而聪呢,读不到妻子的内心,只认为这日子了无生趣。
夫妻二人成功地把对方认识成和实际相反的人。
而且他们虽遇到玫瑰,可是那是假玫瑰。
男二一心想永远占有琉璃子,醋意满满,他和琉璃子出现越来越多的窒息和不和。
女二倒是也想追随聪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可是聪倒是被女二调教出来,开始反思检讨,会给妻子温暖了。
对啊,正如琉璃子告诉男二的,我要的,只是温暖。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琉璃子和聪都能轻松地回归家庭,因为他们内心装着对方。
只不过,聪既没读懂妻子爱自己,也不善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而琉璃子太“顺从”丈夫,没有像女二那样找到并安抚激发聪隐藏在深处的激情。

那么这就能解释,琉璃子告诉男二的,对想保护的人和关系才撒谎。
其实,真正的谎言,并非她爱男二,而是她爱聪。
她说,聪是她的窗户,还有她对聪的办公桌和老板都妒忌。
这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得不说,出轨题材中,这部电影比香港的xx三部曲深刻得多。
香港的那三部片子,简直可以让人怀疑人生。

开始绑着的泰迪,悲伤的泰迪,到后来全新张开怀抱的泰迪,琉璃子和聪从误解、苦闷,到后来走向水乳交融。
电影开头,远流走的红玫瑰白玫瑰,和结尾在浴缸里,从天而降的红白玫瑰,就寓意着重新认识和爱的新生。
无疑,这是美好的结局。
反观另外几对,就没那么幸运了。
老奶奶,她是否误解了或者因为妒忌老公而杀了自己的爱人,从而由两个人孤单,最后变成一个人还是孤单呢?
而男二的女朋友,被分手,分手前也是孤单,分手后除了孤单,内心还充满了愤怒。
其实孤单不孤单,是完全和婚姻无关的啊。
只会和你的内心有关。
对人生和对爱人的误解,是最大的悲哀。
一念生,一念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同名小说还没有看,电影让我有意外。。。
中谷美纪是个让人第一眼有邪恶的女人,但是时间长了,知道,那眼神竟然真的是清澈。。。
讲的虽然是一对夫妻,却让人感觉只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而两人的关联并不密切。。。
每个人都在寂寞中,作为个体而言,只是在寻找哪一种寂寞才是能让自己安心的寂寞。。。
俩人都开始游离,开始寻觅,而且毫无保留。。。
我喜欢琉璃子,她是那么坦诚的对自己,说是谎言,但我觉得她没有。。。
女人很愿意让自己赤裸的站在感情面前,而男人却怯懦的不断回避、隐藏,女人想找到自己要的,而男人只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最后俩人回到了一起,并不是因为所谓的道德和婚姻,是她真觉得这样是自己要的,结局让人有希望,对于自己,迷茫的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逃离之后能清楚的意识到,然而其实你最想要的是你本来就有的,不旋转一次,不会看的这么清晰。。。
然而有的人圈子绕的太大,转的太久,就迷失了。。。
婚姻是完满的吗?
出轨是对婚姻完满性的破坏吗?
如果从一个德里达主义者来看,婚姻和出轨这个对子意味着伦理的内在困境正如片中所指的那样遗憾的是婚姻并不是一个完满的能指,亦或者说婚姻本就是一次出轨一次对恋爱的出轨红白玫瑰的枯萎,“真诚”与“热情”的永久丧失,从而只能以物的形式象征在场,试图填补婚姻的空虚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原谅了观众的阴暗想法,与谎言堆积的婚姻相比,热诚的出轨仿佛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片子隐喻性还是很强的,意涵的抵达则取决于观者对婚姻和出轨的的理解,即——婚姻和出轨是互补的,两者互相维持着对方的稳态
性冷淡的一部电影。没有任何一点儿的热情,生活里也没有任何一点儿的激情。
20120217 iPod
太淡了,太刻意的水就不好了
惹人嫌的松子的另一种生活
中谷美纪很棒!
中谷美紀老了啊,反而有老了的韵味。夫妻又是什么呢,婚姻成了他们的理想国。
ARTHOUSE…… 细腻饱满 不可方物
一看就具江国香织作品的风格,这种在清淡中沉浮可是她拿手的,非常接近《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气味“。
符号和结构过于显摆和对称,没有流动。和影片内容无关,只是想起来就再次感慨一下:我真的不想有创作性别认知偏见,但是能让我猜不出创作者“社会性别”的电影真的是少之又少。要模糊这种感知、打通全人类的情感真不容易。
不论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还是孤独啊。还有里面突然提到“拭夫”的情节若干次,这很日本。(中谷这部的造型好像大冢宁宁+深津绘里哈哈)
红玫瑰白玫瑰的故事题材不算新鲜,但矢崎仁司可以说拍得细致入微,视听依旧吸引人。妻子说丈夫是窗户,大概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哈口气擦着玻璃对着里面的人说句おはよう这样平静心安的生活,而婚外恋是短暂的欢愉和不安。和家人在一起时镜头透过落地玻璃对着屋内,而和情人在一起时镜头往往投向室外。那些生活中重复着的事,擦玻璃打鸡蛋饭间闲聊,甚至是和妻子去情人介绍的高级餐厅吃饭说着情人说过的话,两位情人在做爱后都大口喝着矿泉水。还出现了导演电影中常见的躺地板,旋转楼梯,鸟叫声,生与死,和老人的对话。
非常安静的影片,让我有一种在看台湾电影的错觉。爱情和婚姻,果然是两码事呢。我回来了,你呢。又是矢崎仁司和狗饲恭子啊,是说要看看《草莓松饼》了么。
长镜头啊。。。无剧情啊。。。
肉体的出离,精神的执念。到底怎样相相守才是相爱。
最为简单的一档矢崎仁司,虽已脱离独立导演轨道接近主流,但他的创作依然十分自我,把泰迪熊化作意象,用两个不同的房间制造影像谎言,悖逆婚姻的爱情,回归婚姻时,一方是顿悟,一方是割舍,爱情没有了,有一座屋檐,家的屋檐,一句"欢迎回家"结束了影片,而矢崎仁司也完成了他在通俗剧中的静态捕捉,力度适中的,便维持正常的频率,力度过大的,就鲜有抽象,这也是《记忆的静物》不被主流接受的原因
全程看室内设计哈哈哈😄
起初是很清冷的感觉,最后总算找回一点温存。夫妻间的牵绊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似有若无。依然大爱美纪小姐~
结婚真可怕;就算是有美纪姐和大森南朋也睡着了好几次
无耻的一对夫妻,各自浪过之后回归家庭,呸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