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次时间看完的,第一次因为太过愤怒暂停了,第二次在忍耐愤怒渴望结束中看完了。
当权威的设定给到一个人身上时,旁人真的难以想象它会如何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当你的顶头有个权威时,哪怕他们的行为规则多么非人,也终有人在恐惧中遵从。
被压迫者承受痛苦,旁观者感受痛苦,只有压迫者乐在其中。
反抗可以,但是如果权威过于权威过于腐烂,留给压迫者的选择似乎只有run或者再次屈从。
对于警长和博士的行为,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他们的行为合理吗?
过界吗?
犯法吗?
可是如果法律为权威服务呢?
他们怎么做都不会受限的。
我们认为需要独立于统治阶级的法律保护体系,要用正确的法律同时规训着权力加身的人和无权力的加身的人。
每每看到囚犯受到的各种屈辱时,我恨不得冲进屏幕问他们为什么不一起联合起来反抗,当所有被压迫者一起戮力同心地抗争时,我不相信博士还能安然的把他们囚禁于此。
可是我看到有人能在这种规则之下游刃有余,有人在继续试探忍耐的下限,有人已经接近崩溃,我知道就算我在里面当面质问他们在害怕什么反而会被反驳得哑口无言。
看完这部电影我能直观的给出的感受只有,痛苦。
我不知道如果设身处地我会如何,我不知道出离于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是否正在上演相似的事情。
我希望所有人都是遵从道德与法治,就算不是,也要有人去管束他,哪怕他是最权威的。
我知道人性复杂,也恨人性复杂让一些恶心的行为偏偏能存在。
早就听说了路西法效应,今天通过电影,确实受到了震撼。
这部电影循序渐进,跟着作者一步一步地观察实验的继续,甚至让观众有一种参与到实验中的感觉。
给五颗星的原因是电影给我展示了人性之恶以及权力的威力。
之前便听说了很多虐囚事件,刚开始不理解这些,觉得狱卒人员太过残忍,不人道,稍微有点人性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但是这个实验给出了答案,况且这只是个实验,仅仅持续了六天,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并且实验开始之前,这些人是知道自己只是饰演各自的角色,并且可以获得报酬,但是实验到了最后每个人都置身于设置的监狱中,它成了一个真实的监狱,每个人都成为了真实的角色,而且无法自拔。
可想而知那些传出丑闻监狱是多么的可怕。
一部让人看得毛骨悚然的电影。
1971年,津巴多教授将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大楼的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从报名参加实验的学生中,挑选出24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参与。
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模拟监狱里面生活。
原先的计划是观察“囚犯和看守”这两组人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
但是没想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发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原本定为两周的实验在第六天就被终止了。
电影就是取材于这个真实事件,即“斯坦福监狱实验”。
最开始的时候,参与者其实并没有特别当真,这时教授说了一句让我细思极恐的话。
心理暗示细思极恐我不明白做这个实验的教授的初衷是什么,心理学研究?
为了证明人性本恶?
意义何在?
目的达到了吗?
结论就是著名的“路西法效应”?
把人当成小白鼠一样的实验在我看来就是丧心病狂。
主人公77号无疑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
他不服从,会去反抗与挑战权威,但是得到的回应一次比一次恶劣。
尤其是关在黑箱子里面的那一段,看电影的时候我都能感觉自己的手在发抖。
虽然我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我真的是特别怕黑的人,在那个幽闭的空间里面,人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吧。
莫名地联想起小时候看鬼片的经历。
尽管是大白天,哥哥也就在旁边,但是自己还是被吓得不轻。
可能是因为我的代入感太强,每次看电影总是设想自己置身其中,演员就在我旁边对话。
代入感越强,越容易迷失。
就像里面的角色一样,两天而已,短短的48小时事情的走向已经不可控制。
最后那个女教授被羞辱的那一段格外讽刺,本身是实验的操控者,最后却被实验对象玩弄。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环境?
毋庸置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自由意志的剥夺和个人身份的缺失造成的。
很多时候,77号的反抗就是因为他准确的知道这是一场游戏,不是真实的世界。
但是大部分人都忘掉了这个事实,反而被屈服于权利之下,已经丧失掉了自己的人格,把衣服上的那个数字深以为真。
从头到尾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实验对象入戏这么深,直到我翻墙上youtube看到了对实验对象的采访。
警卫扮演者囚犯扮演者再来看看津巴多本人是怎么说的。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是否也是这样,从最开始的有棱有角慢慢地被环境同化得面目全非。
所以我们才会佩服喜欢那些与众不同的人吧。
社会研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不伤害被试。
我很好奇的一个点是,当年那些实验的对象后来怎么样了,这个实验对于他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然后查到了关于部分人的信息。
个人觉得略假,更多人应该是suffer的吧。
环境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人们的身份认知是如何在指导行为?
脑海中不禁浮现出more questions.跳出电影回归现实,如何去处理环境和自己的关系,认清自己的身份,更好的处理好身份设定的问题,才是对我而言具有指导意义的事情吧。
结尾,引用Tbag在越狱里面讲的一句话:Everything is not as it seems.We are captives of our own identity living in the prison of our own creation.PS:电影有三个版本:《死亡实验》2001年德国版,2009年美国版(布洛迪),2015年《斯坦福监狱实验》,15年的版本更加接近事实,津巴多本人参与指导拍摄。
「The only thing that separates those two was a coin flip.」「What'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your study? Have you introduced a variable that might influence your outcome? This is an experiment, right? Not just a simulation.」「It was an experiment, and I went along with it, but I really hate myself right now.↓You did nothing wrong. That was just protocol.↓Protocol? Back in that room, i became everything I've hated for so long, and I let it happen. And I enjoyed it. You can't possibly understand how it makes me feel.」「We have become part of this experiment,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and frankly, i don't even think that we can call this an experiment anymore.」「You... Of all people, I thought would understand what I have tapped into in my prison. ↓Your prison? Oh, my god. You are so in over your head. Those are not prisoners. Those are not subjects. They're not students. Those are boys, Phil. Those are boys,and you are harming them. You need to fix this.」「I said to myself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day, "this could be a very long, very boring experiment." Uh, it wasn't conceivable. There was just no strong sense of precedent for how far this thing could go.」「It's easy for you to say, "oh, I wouldn't have acted that way." But you don't know. That's the truth. You don't know. And now, I know what I'm capable of, and it hurts. That I don't know-l don't know how else to say it, but it does hurt me to know that.」「You know, and I knew right away it was wrong, and I was the only one that could see it. You know, anyone could see it except for these guys. You know, you give them the uniform with the glasses and the nightstick, and they simply can't be the same person as if they wore street clothes. Meanwhile, I'm just a number in a dress. That's the thing; I wasn't a prisoner in an experiment. I was their prisoner.」「I really felt that I was losing my identity, that this person that I call Tom was disappearing. and it was a prison to me. It still is a prison to me. You know, I don't look at it as an experiment or a simulation at all. It was a prison that was run by psychologists instead of by the state.」「This whole experience harms me, and I mean "harms" in the present tense. It harms me.」
首先我先声明,我是赞同实验结果的,极致的权利诱惑下,好人也会变成法西斯。
但就这个实验而言,我觉得仅限于虔诚的美帝。
不适用于机智的天朝人。
我推论的前提是:中国人不会对这种rpg游戏入戏太深,至少大部分不会我一直不理解怎么洗脑能洗成这样,哪怕抛弃上帝视角,让我站在看守、犯人、实验者角度,我依旧不理解。
这个实验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缺钱花的,而并非对这个实验感兴趣者,至少一半以上的人的想法应该是:“就随意混混,他说什么做什么,几天后就把钱赚到手了”的想法。
但这个“他说什么做什么”应该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我不知道外国人怎么想的。
你说他们笨吧,他们的思维相当有逻辑性,你说他们聪明吧,忽悠俩句就瘸了。
这个实验演变成最后的悲剧,起因是“看守的攻击性行为”。
他们忘了自己只是演员,真把自己当看守对方当犯人了。
而犯人不知道自己能反抗的尺度,所以一味忍让。
如果在中国,大家会想,都是打工的,不会互相为难。
日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会太过分。
都是糊弄一下,有人会说,中国人里也有很爱挑衅的,但他如果不蠢,他不会做的太过分,如果他蠢,做的实在太过分了,犯人会提醒他:你tm别太过分,都是打工的,你要趁此机会整老子,完了有你丫受的!
然后入戏深的看守会想起自己只是角色扮演,因此日后产生麻烦也不值得。
如果没有实验者干涉,整个实验会演变成平淡无奇的流水账。
就算实验者强制要求:你们必须半夜叫他们起来!
行,看守们照做,犯人很不爽,但执行了,多来几次?
犯人已经要崩溃了,看守为了避免责任甩锅:这都是实验者强制要求的,我们也没办法。
因此,如果继续下去,犯人只会将矛头指向实验者,而不是与看守产生矛盾。
这时如果产生法西斯,也只能是实验者,而不是执行的狗腿子。
但外国人,我就真心理解不了啊,你们为何那么爱挑衅,那么爱引发冲突,那么爱给自己制造麻烦,如果我是看守,我完成工作的最高指标不是监狱平淡无奇没人闹事吗?
你们真的不知道你们在作死,作死到一定程度对方会操吗?
路西法效应很早之前就在心理学相关读物中读到。
通过一个实验貌似想要说明人和恶魔的差距的。
其实如果是想说明人和恶魔到底之间有多远,那根本无需证明,心里学家早就说明,人是一种场景下的动物,人的行为、意识会随着环境变化,或者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失去自我。
这个实验之所以轰动,影响很大。
人是特别健忘的,穿时间长的西装或许就忘记几千年前穿过兽皮。
实验的结果不重要,而是这个实验之后带来的大家的对这个过程的重新认识。
天天的看到的新闻是劳模、岗位标兵、下乡慰问疾苦的民众。
听到、看到都是美丽的新世界。
在太阳下生活的我,已经不知道的黑色和灰色的世界。
在环境下我们可能因为环境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甚至是彻底失去自我,成为一种工具。
这个不是个人的错误,不是人的错误,顺从环境是人性的本能。
错误的是环境的,还有制造这种环境的人。
人性本身就是很薄时刻就提防人心叵测者。
如果可以就给自己找个舒服的环境,如果有能力就给自己创造一个环境,如果生在无奈之下,就保持觉知,不被环境吞噬,至少对权威要保持质疑。
类似的电影还看过《浪潮》,最深的感触是【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①我想我看本片的初衷是对心理学的兴趣,进而是对【斯坦福监狱实验】主题本身的兴趣,我想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应该是审慎的:实验结果对于研究者和大众来说都很有吸引力,都很重要,但是实验过程需要被很好地设计和设置,如果无法保证实验设置,那实验结果再有影响力,也终将被后人诟病。
②看实验内容,我觉得从犯人角度来说:赤身裸体只有一件囚服、隐去姓名只有数字代码——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的个性。
使得个体原本较为平衡的个性倾向与群性倾向失衡。
他们忍受着环境极大的束缚、狱卒极具侮辱性的言语甚至身体暴力,以及内心的强烈不适应——这是在我认知范围内对【个性】的极大挑战。
受到挑战的个性显然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有些实验人员根本无法承受住如此大的焦虑,中途退出实验。。
从狱卒角度来说,他们的个性似乎未遭到破坏,但是他们的群性倾向急剧上升。
统一配发的制服、墨镜、警棍,无一不在显示:他们就是这里的唯一权威,哪怕实验人员心里明确知道这仅是一次实验。
从整个实验来看,我觉得狱卒的表现是令人震惊的:只需创造出合适的【环境】,扮演狱卒的实验人员就能表现出极大的破坏力。
不禁反思,如果我是狱卒,该表现如何呢——这可能就是薛定谔的猫,只要我没有参加实验,这一部分就永远不得而知。
③跳出实验本身,我觉得人类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
当我们理解了人性中的各个切面在多大程度上会被人所处的环境激发出来,或许就能对过去的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现在的生活有更多的指导,对以后的生活有更多的警示🚦
看完心里好压抑好压抑,真的看完觉得世界都是黑暗的,看到中途我差点看不下去了,人性为什么一有使坏的权力就会有如此黑暗的一面,让我不禁的怀疑是不是人性本恶,只是不知道自己能成恶到什么程度。
十级压抑,不想再看第二遍。
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不同等级变态的恶魔,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释放了,在充分融入环境的时候看似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理所应当。
毕竟理性有度,再理智也有崩溃的时候。
环境影响人,人更影响人,或许那时候你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实验,而是实践。
斯坦福监狱实验权力,语气,不公平,为折磨人而找事,羞辱。
当8612控制不了别人的时候,他就崩溃了想退出。
同样想控制的狱警不会输,因为他代表的是体系,而8612只代表他自己。
——你做什么让自己出去呢?
——这不过是个实验。
——我不管什么实验,但你得掌控自己的生活。
强行用对别人的伤害来限制改变某人的想法,就因为你别人都不能睡觉。
让别人欺负别人,让不说脏话的人说脏话,让有节操的人变得没节操。
一切都变得很快,变得如此剧烈,快得不可思议。
环境改变人,往坏的方向,让你目瞪口呆。
我想看下人们受到多大的侮辱才会反抗,但是没有人说停止,没有人质疑我的权威,然后我就开始虐待他们,还是没有人反抗。
——这只是一个小狱警,对囚犯来说有权力的人。
你觉得你不会做那些事,但你想象不到你会变成什么样。
给他们制服警棍,给我们长裙,我们就变成了囚徒,失去了个性。
这个版本已是基于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的第4部剧情片,能在德美两版《死亡实验》、德版《浪潮》之后继续找出新的角度,且依然震撼,只能说实在因为题材本身取之不尽的深度。除去极权环境下人性的异化,更着重对实验情境的还原,也更聚焦于对实验设计方幕后操纵行为的伦理拷问及追责。
真的对不住题材和演员
这么好的题材,电影却仅仅是拍的一般,结果应该算是烂
能把这么有意思的故事拍这么无聊也是不容易
根据真实斯坦福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翻拍的电影,并没有演到“流血事件”。其实,非常,细思极恐。
这类实验应该永远禁止!
不会弯腰 所以折断;我是我,不是因为我本是我,而是因为我经历了那些让我成为我的事情。
表演痕迹太重了,想表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并没很好的反应出来。
权力的游戏
kind of remind me of the military trainning at school. it should be a good material,but it turned out to be a bad movie 跟浪潮比差了好多
片子拍得很平,对狱警与囚犯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刻画力度不够,倒是对于实验观察者涉入实验逐渐偏移客观立场也成为实验一部分的展示很到位,足以证明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挖掘是如何出人意料地轻易,令人背脊发凉
没有死亡实验精彩,又不够深入。
仅仅持续了六天的实验,内心的魔鬼都被释放出来了,也是入戏了。片尾字幕有点意思,说实验者均没有受到长期的心理创伤,这是让那些杞人忧天的观影侠们闭嘴吗?
人性本恶 所以才需要约束
换个导演(还是编剧?不知道究竟谁的锅)吧,人尽皆知的事件、大好的题材、那么多可以深挖的问题、结果拍成流水账,快进着看都嫌无聊,没有认真思考过就赶着哗众取宠不太好吧。一星给事件、一星给演员。
其实应该更有反抗性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15)
津巴多 is a fuckin psycho.
另一个版本的死亡实验。伪纪录片的形式更让人感觉不寒而栗。观看的过程全程在心里骂粗口,恨得我咬牙切齿……
样本太少 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 为了一天十五美金报名的人基本也谈不上decent 大多属于人群中质量中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