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艾米莉亚.佩雷斯》后,才原谅了奥斯卡为啥选了《阿诺拉》做最佳。
回过头来想,还真要感谢颁奖前爆了演员的黑料,要不然,势头正劲的《佩雷斯》拿下最佳,真是让那些年憾失最佳的无数经典愤恨生不逢时。
虽然奥斯卡最佳歌曲向来不以“好听”为标准,优秀的歌舞片也向来不以歌美舞美来衡量,只考量对影片主题的贴合度和表现力这一更专业的标准,但无论是随时随地随意开麦的尬唱,还是总是透着“怪!
怪!
怪!
”不适感的舞蹈,似乎都并不是为了表现电影主题、推动故事发展,而是为了用另类的方式吸引眼球,并强行让故事逻辑自洽。
除了筹款会上那段揭示在座嘉宾的道貌岸然的舞蹈编排有些冲击力外,其余很多场唱跳甚至是毫无必要。
作为歌舞片,如此扎眼的短板,感觉都达不到歌舞片的平均线。
而与到处都精确投机、踩准现世每一个热点话题而又难以自圆其说的剧本相比,视听方面竟然还是全片最大的优势,真是相当的讽刺。
奥斯卡入围影片已看大半,不知是我老了还是奥斯卡老了,总之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故事简介: 本片获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四黄蛋)和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电影。
故事讲述墨西哥毒枭Manitas Del Monte找律师Rita帮忙做性别转换手术成为Emilia Pérez。
后者协助其假死还照顾Emilia的家人。
后四年后Emilia回来想赎罪,她成立NGO帮助受害者家庭,还想修复与妻子Jessi及孩子的关系,影片融合犯罪与音乐元素展现其复杂经历。
观者吐槽中: 尽管影片包含了多种元素和复杂的情节,但整体节奏流畅,不会让观者感到突兀或拖沓。
从Manitas决定转变的初期,到Emilia回归后的一系列事件,导演都能够合理地安排情节的发展,使观者能够沉浸在故事之中。
与此同时,导演Audiard成功地将犯罪和音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风格。
犯罪元素为影片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氛围,而音乐则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推动剧情的重要手段。
在影片中,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能够很好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发展脉络。
例如,Emilia在某些关键场景中的歌唱,不仅展现了她的情感变化,也让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她的内心挣扎。
影片具有独特的视觉风格,尽管部分场景是在巴黎搭建的,但仍然营造出了墨西哥的氛围。
从街道的布置到人物的服饰,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墨西哥的文化特色。
同时,画面与音乐的配合也十分精妙,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些音乐场景中,画面的色彩和构图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变化而变化,给观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综上所述,电影为观者呈现了一个关于身份、救赎和音乐的独特有趣的故事。
好有趣,幾正,因為佢帶比我好多反思on點講故事我其實覺得個故事同情節好吸引,好catch到我想追落去睇會變成點,角色表現嘅轉變都好精彩,但好遺憾係1.我好唔中意佢嘅歌舞形式(但我又唔系唔中意歌舞片,因為我其實我最愛嘅電影裡面都有兩套係歌舞片),我諗或者係佢嘅歌舞Format太modern/唔好聽。
而且我覺得d歌舞令到可以好好用對白/其他形式deliver故事嘅時間少左。
於我個人而言就係因為太唔中意部份歌而令到我睇得抽離咗投入唔到2.d角色嘅動機唔夠有說服,我覺得可以唔洗點解釋,但個件事點解會咁發生,個角色點解會做d咁個抉擇,呢d位一定要說服到觀眾。
就好似emila點解想變性係無問題,因為本身說服到我,但有三個位好奇怪我會覺得無被說服。
第一,點解佢要翻去Mexico?
因為佢之前又好似無令我Feel到佢對Mexico有幾深感情第二,有乜觸動到佢要係Mexico呢個容易暴露佢身份兼地方,透過揾失蹤人口呢樣嘢嚟得到佢嘅救贖?
我諗最老土起碼都要有d過去事件/童年陰影去鋪墊?
而且好似佢系特別對揾失蹤人口呢樣野執著,而唔所用嘅錢係咪黑錢添(不過佢本身都好理所當然,好似變性嘅時候就覺得自己即刻從良咗變左個大好人😂)第三,點解佢愛上黎求助嘅女人,我完全睇唔到點解係果個女人會觸動佢到一見鍾情嘅地步,你話佢愛上嘅係律師主角起碼合理好多(雖然咁會令情節複雜一萬倍,而未必係故事本身嘅走向和想講嘅嘢)都係要有野令我信服,佢系個女人睇到身上嘅嘢,係好match嘅佢本身好著重嘅value(然後但系我又無見到佢有好似嘅女人咁比丈夫甘樣manlpulate,就算佢毒梟時期對人做果種manipulate都唔系咁)3.角色表現得太片面,唔夠human。
emilia太聖母(佢之前係毒梟窩,係呢方面無d struggle咖咩)老婆太戀愛腦,而我無乜感受到佢愛緊個馬夫d乜嘢🤡,如果系表面嘢的話,你好有錢咖喇窩😂律師好d,起碼個無意義/違背良心工作—>頂唔順,所以寧願去到極端為左做d唔同嘅野+拎好多錢,選擇個好可能再違背d良心嘅choice—>點知發展呢個choice令佢又有錢又幫到一個struggle嘅人—>相信果個人嘅善意,同佢建立咗感情,後期仲有埋幫助大眾,所以先繼續幫果個人結果感覺宜家最尾炒車就好似變左唔知點收科然後炒埋一碟一鑊熟咁。
我唔系反對死亡結局咖,甚至我會覺得死咗仲好,但可以死得更好睇咯😂in 老土way嘅話即系更有意義昇華咗佢成個轉變,或者其實走虛無路線,睇完發現佢做嘅所有野其實都系徒勞無功,然後覺得好空虛都得咖。
宜家就好似變左,唔知佢想點,想快快求其搞掂結局,費事處理後續咁😂最後變左好似係甘彈套戲添,但系認真我係覺得熱變左好可惜,因為個故事我真系好鍾意好有趣🤡anyway係反思到好多嘢嘅,但要諗下點擺落自己故事度。
好多謝關關記掛住我推薦一套咁match我故事題材嘅電影借鑒❤️p.s. 終於揾到屋住又揾到藥了,我終於可以過翻d正常生活了😭
如果把“跨性别”这个被导演当成玄幻/童话/猎奇元素的东西拿掉,把这片看成一个黑老大想金盆洗手改头换面的故事,就讲得好了吗?
这电影推进剧情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叙事以外什么都用上了。
台词脑控法——黑老大一键话疗,在没有任何前期铺垫的情况下黑老大说什么别人信什么,医生能因为被女主间接话疗两句就舍身闯黑社会龙潭。
你要说剧情里他说得多么感天动地,也考虑下观众的心情,观众凭什么全盘接受?
以及医生提到跨性别各种问题是为了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不要一拍脑门,但电影要把他置于无情不懂性别认知障碍之苦的对立面,所以医生只要被女主黑老大含泪诉苦就瞬间理解了,毕竟作为一个跨性别医生,他从来没了解过任何一个跨性别者的心里苦,这非常合理情绪跳楼机——黑老大老婆,同样前期没戏份没铺垫性格,表现得像个普通杂役,然后被接到变性黑老大那里,零帧起手开始叛逆歌舞多么痛恨当黑帮的女人不自由,关键是Selena Gomez演得像个叛逆teenager,观感极其割裂。
诸如此类,医生,律师,黑老大,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垂直狂跳耳膜爆破弹——歌真是难听得要死重头戏:人生切割术——请问黑老大为什么不需要任何前期铺垫,就能让观众接受他洗心革面了?
在电影开头,放一段黑老大童年被社会逼迫着强硬的片段,或是一个他在杀人时内心纠结的镜头,也能让观感稍微舒服一点,不然全程靠台词脑控观众?
想问——如果黑老大本性善良,那观众该怎么接受黑老大过去的暴行?
如果黑老大是被父权社会blabla规训的,为何不铺垫来表现这一点?
如果黑老大是心境改变了,为何不描述改变的过程?
如果黑老大是跨女后瞬间拥有了天生爱人的能力,那这部电影是拍给激女看的吗?
打个比方,假如有一部电影,开场无任何铺垫就讲述一个曾经家暴强奸卷钱跑路的前夫突然洗心革面了找律师说我要补偿前妻你帮我找到她,过一会律师没去找就直接掏刀威胁再不找我弄死你。
看到这你只会白眼狂翻,而不是泪目道:“天哪,这电影真是讲出了我们离婚男人的困境”so,这部电影有做任何努力让你理解前因后果再基于情节对黑老大这个角色共情吗?
no,这是一部乘着LGBT+东风搞诈骗,让本身对电影中各种元素有了解有兴趣的人对着一些符号化却没有上下文逻辑没有灵魂的情节惊呼“天呐这根本就是我”的短视频网剧型电影
像是街边摆着的三元一本小人书,故事怎么奇情怎么来。
如果单纯拍成犯罪片,老实正常地讲这名毒枭变性成圣母的一生,倒还能勉强看下去。
然而导演唐突地加入一堆歌舞直接拉垮全片节奏,所有人物的行为变得很诡异,路上走着走着,话说着说着,突然开始唱歌跳舞,随地大小K也是不太礼貌了。
其实关注跨性别群体的前后双生是个好题材,电影也的确拍出了部分,女性外表下的父权淫威还在,但这政治正确舔得略夸张了,又是黑人又是变性再来个同性,buff叠满了。
但根本在于剧情之离谱,想变性抓个律师帮忙找医生还能强解,想金盆洗手做慈善也理解,最终被前妻绑架反杀同归于尽是什么人类可以想出的情节?
看得我直接掉凳。
还有戛纳影后四黄蛋是认真的吗?
连一名客串都沾上光了,再者说另外三位也没有很高光的表演,不如给《阿诺拉》。
艾米莉亚·佩雷斯 (2024)6.32024 / 法国 比利时 墨西哥 / 惊悚 歌舞 犯罪 / 雅克·欧迪亚 / 佐伊·索尔达娜 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
我喜欢片中对跨性别人群的关注,用唱段揭示艾米莉亚的内心痛苦与坚定抉择,让我在奇情故事中触摸到真实的血泪与渴望;也喜欢结局类似“耶稣受难”的割下手指包裹上纱布,制作成类似“圣母”的圣像,一路高歌游行,巧妙化用了墨西哥亡灵节的传统。
不喜欢的是导演的投机,题材仿佛冲着得奖去的,叠加许多buff:大女主、LGBT、女性互助、第三世界、阶级鸿沟,宴会上律师飒爽的高歌和舞步构成对富人阶级虚伪面目的讽刺,像极了《方形》中的人形“大猩猩”跃上派对桌头,成为充满观赏性的仪式性攻击场面,明显是投戛纳评审所好。
片中还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爱财的拉丁裔女律师、墨西哥毒枭和帮派火并、到泰国咨询变性手术等等,导演的法国身份让他以一种刻奇的视角讲述故事,现出一种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简化策略。
此类符号的堆砌,也可以说是为了迎合戛纳对“第三世界奇观”的审美期待。
倘若没有歌舞形式,这部片估计是能是个充满奇情的b级片。
歌舞段落像是为观众造梦,虽然这个梦并不是那么美好,但也打消了观众深究剧情的念头。
歌舞形式像是导演和观众达成的协议,“我都上歌舞了,还管什么剧情,听就完事了。
”但是有些歌舞实在是谈不上好听,可以理解导演编排不是冲着好听去的,主要是为抒发人物内心情感、塑造人物性格,为人物量身打造。
但这种恶魔低语式的唱法,实在没有令我产生特别显著的生理享受,看罢也难有找原声带来听的冲动。
同是歌舞+犯罪(黑帮),《芝加哥》充满舞台感的歌舞就令我爱不释手,直接折服于感官的愉悦感;同是歌舞+少数群体,《魔法坏女巫》的唱段也会让我起鸡皮疙瘩。
歌舞品质的好坏还是会影响我对整部片的喜爱程度。
我觉得艾米莉亚是一个很丰满的人物,似乎有着双重人格,“毒枭”人格起到保护“圣母”人格的作用。
前半生,她生在“猪圈”,她不得不比周围的人更狠,带上社会性的人格面具,用坚强的一面保护柔软的真实自己;后半生,她决定为自己而活,瞒下所有人,秘密进行了变性手术,谋划了假死。
虽然去地狱走了一遭,但是她觉得一切都值得,手术成功后她才真正活在阳光里,脸上才真正有了笑意。
但是,她斩不断的情感是对亲骨肉的爱,于是委托律师将孩子接来与自己同住,可以说是一手诱发了与妻子的矛盾,最终导致命丧黄泉。
她通过创办“微光”NGO,表面说的是为人们送去希望,干的却是寻找尸体,让家属死心的事。
艾米莉亚真正帮助的其实只有她后来的同性伴侣,宣告了家暴男的死亡,让她不用终日活在提心吊胆里。
于是,她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甚至结尾成为唱赞歌的角色。
《狗神》也有酷儿色彩,男主在狗圈中长大,成为drag queen,结尾也是极富宗教意味的死。
也让我疑惑个体觉醒是否必然依附于毁灭?
“酷儿”是另类的身份认同,也是生活态度的抉择与坚守。
同性恋群体本身是少数,跨性别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但倘若总由“他者”来讲述,难免猎奇。
倘若LGBT群体能更多地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为自己代言和发声,展现出的生态也会更加自然和健康,而不是题材先行式的命题作文。
无疑,“被看见”是重要的,但是“被误读”也是需要避免的。
“男性气概”是杀伐果断,充满决断力的一面,而“女性气质”是坚韧包容,充满共情力的一面。
艾米莉亚没有追究妻子的出轨,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平和接受了这个真相;而当妻子说要带走孩子时,仿佛触及了她的逆鳞,她马上展现出凶狠的一面,甚至派人威胁妻子的皮条客,最终招致被绑架和杀生之祸。
性别气质是流动的,而不是固有的标签。
影片通过跨性别的主角设置,让观众看到性别气质的扮演性。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中间的灰色地带才是人性的复杂幽微之处。
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拥有“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只是各自的比例不同,在具体情境中占据上风者也不同,所以构成了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就像片中的女律师,同时拥有执行事务的高效与滴水不漏、爱财与不择手段、体贴互助;妻子的角色,也同时拥有追求性愉悦和幡然醒悟后的果决与勇敢。
在我看来,影片主题还是揭示父权制和资本对个体人性的荼毒,或规训或压抑,使千人一面,都戴着面具生活。
影片鼓励每个人活出真实的自己,像尼采所说的,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勇敢坚毅地抉择,执着地坚守,创造自我的意义。
编剧脑子是被河间神兽踢了吗?
硬生生为了蹭变性的醋,包了这么一锅不伦不类的饺子。
穿插一堆乱七八糟的歌舞,音乐难听又混乱,歌词押不上韵就强行改成念白,完全不挨着,别说跟La La Land,芝加哥比了,就连蹭“因果报应”的三哥弱智歌舞片Maharja都比不了。
评价只有四个字“什么玩意儿”!
儿化音是免费赠送的,不谢。
2024年最有争议的传记电影,却前后获得了22项国际大奖,其中在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电影中的四位女演员阿德里安娜·帕兹、佐伊·索尔达娜胡安·卡洛斯·加斯卡昂、赛琳娜·戈麦斯均获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这便是——《艾米莉亚·佩雷斯》
电影是从一位女律师的视角切入的,一次她被迫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需要帮助一位臭名昭著的毒枭变性……电影具体讲述的是什么,先看一段VCR。
《艾米莉亚·佩雷斯》电影解说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看过视频后,相信大家对整部电影的故事已经了如指掌。
看剧情的确颠,而且影片的内容也饱受争议。
比如毒枭变性,并且用了真正的跨性别演员,这是否在倡导这种“第三性别”的人存在?
再比如,毒枭因为变性逃脱了法律制裁,而后又换了一个身份做公益活动,是完成救赎?
还只是脱罪的手段?
所以有人不免质疑: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四个戛纳影后吗?
闲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
01性别认同马尼塔斯的是墨西哥的大毒枭,他为了逃脱法律制裁,选择了变性。
然而实际上,他并不是真正的跨性别者。
所谓的跨性别者是指他们的生理性别与他们的性别认同不匹配,比如一个生下来是男性的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女性,所以通过变性手术来达到相同的性别认同。
影片的争议也在于此,马尼塔斯变性成为了艾米莉亚,但实际上他并不是因为认为自己是女性才做了变性手术,而是为了逃跑。
所以他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一直是男性,反而变性之后,他的生理性别变成了女性,而心理性别还是男性,造成了他的困扰。
变性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再次找到丽塔,也就是之前帮助他进行变性的律师,让她找到自己曾经的妻儿,接过来与“她”同住。
艾米莉亚则谎称是马尼塔斯的表姐,用另一种身份陪伴着孩子们。
小孩子的嗅觉是敏锐的,她的女儿说她身上有爸爸的味道,殊不知艾米莉亚就是他们的爸爸。
而她对妻子杰西的情愫也没有减弱,再度见到杰西的时候已经情不自禁。
因此直到她发现杰西出轨的时候,她也没有办法立刻发怒,原因在于没有立场——因为在杰西的视角里,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了。
不过种种证据表明,杰西应该早就出轨了,因为杰西的出轨对象正是马尼塔斯的死对头。
直到杰西称自己要搬出去和情夫在一起,艾米莉亚才恼羞成怒,却被杰西嘲讽是“女同性恋”。
这是由于艾米莉亚也出轨了,对方是寡妇,两位生理女性在一起可不就是女同性恋吗?
所以成为女儿身的马尼塔斯最开始面临的就是这种性别认同的错位,她直到死前都没有完成从 “马尼塔斯” 到 “艾米莉亚” 的真正转变,因为她心甘情愿地死在了杰西的怀里。
但这个结局也成为了电影最大的槽点,因为艾米莉亚到底爱着谁并不清楚,她一方面爱着前妻,另一方面又和其他女人苟合。
虽然法国是一个在性上很开放的国家,但这样的剧情却是让很多国际受众难以接受。
更细节的是,电影里饰演艾米莉亚的女演员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本身就是跨性别者,他还有一个妻子,所以没准这个故事就是根据卡拉的真实事迹改编的,只不过套用了毒枭的故事。
02苍白的救赎炸裂的不是毒枭变性,而是毒枭变性后竟然和律师丽塔一同开了一家公益组织,专门帮助失去亲人的人寻找亲人。
其实当她和丽塔第一次收到别人发的寻人启事的时候,艾米莉亚应该就反应过来了,这些失踪人口都和自己有关系。
艾米莉亚成立 NGO 帮助受害者家属,是她试图对自己过去罪行的一种救赎。
这可能是这些年最好的禁毒片吧?
连毒枭都转性去做慈善了。
而且从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受害者都是被毒品侵害的,有些人被毒死了,有些人在躲避债主追杀,有些人是被毒枭害死的。
艾米莉亚在帮助这些人的同时大部分带去的是噩耗,而她还和其中一位受害者家属纠缠不清。
是真的在救赎吗?
毒枭出场的时候是非常冷酷无情的,他算是强迫了丽塔为自己寻找最好的变性医生。
然而当她化身艾米莉亚的时候,她对丽塔也显示出了温柔的一面。
后面的救赎实际上也阻碍重重,因为她仍然要面临那些受害家庭的偏见,在参加新闻采访的时候,记者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曾经的大毒枭,所以肆无忌惮地对其进行指责。
艾米莉亚在做公益的同时也要成熟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当她终于自食恶果之后,她反而轻松了不少。
03叙事与歌舞《艾米莉亚·佩雷斯》是一部歌舞片,含乐量80%。
该片获得了第82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原创歌曲的奖项,其中插曲《El Mal》还获得了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El Mal》是一首表现矛盾的歌曲,将马尼塔斯内心的挣扎和对自我认同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这首歌曲以其拉丁风情浓郁、旋律戏剧化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影片中主角的内心挣扎与身份转变,成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而这首歌也是这部电影最受欢迎的歌曲。
影片里的歌曲与叙事完美融合,宣叙调与咏叹调相结合。
一般歌舞片里的咏叹调比较多,但是其实最能展现功力的反而是宣叙调。
这部电影里的大部分音乐都属于宣叙调,将人物的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面临的困境交代得非常清楚。
还有《Mi Camino》这首歌表达了杰西失去丈夫以后的悲痛,瑟琳娜一边悲痛跳舞,一边演唱这首歌曲,在整个电影里非常燃,而这首歌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
此外,艾米莉亚和杰西吵架,丽塔夹在中间时演唱的歌曲里夹杂着一些rap的元素,也非常酷。
电影中一共有43首原创音乐,每一首都非常好听,就算只是听音乐也是一种享受。
可惜的是,电影的评分一降再降,豆瓣掉到了6.3分,烂番茄新鲜度也只有77%,但可能主要是故事和意识形态的锅。
毕竟这部电影在法国的票房成绩还是可以的,可是出了法国,在荷兰、葡萄牙和哥伦比亚的票房就很一般了。
看过之后,你们觉得这部电影值得4个戛纳影后吗?
《<艾米莉亚·佩雷斯>:人性与身份交织的细腻画卷》在电影的世界中,《艾米莉亚·佩雷斯》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别样的光彩,它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为观众呈上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视听盛宴。
剧情层面,这部电影构建起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故事框架。
围绕着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一核心人物展开,她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之中,身份的多重性成为了剧情推进的关键线索。
从表面的平静生活到背后隐藏的秘密逐渐被揭开,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其中,去探寻她内心的真实世界以及命运的走向,情节的起承转合虽谈不上大开大合,但那股子细腻劲儿却牢牢揪住人心。
角色塑造方面堪称一绝。
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个角色无疑是立体鲜活的,她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脸谱化人物,而是有着诸多无奈、挣扎与复杂情感的个体。
演员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将她在不同情境下的纠结、对所爱之人的守护以及面对自我身份时的迷茫等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她就是从那个真实的世界中走出来的一般。
而周边的配角们也并非只是简单的陪衬,各自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角相互映衬,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生动的人物群像。
从导演风格来讲,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沉稳且细腻的质感。
镜头语言犹如一位无声的讲述者,用恰到好处的运镜、构图去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环境氛围,长镜头的使用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场景之中,近距离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而特写镜头又将人物内心的波澜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节奏把控上,虽稍显缓慢,却契合了影片那种需要慢慢咂摸、细细品味的调性,让观众能跟着导演的步调,一步一步深入到故事的内核当中去。
在主题探讨上,《艾米莉亚·佩雷斯》可谓是相当深刻。
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借由其身份的特殊性,对人性、家庭、社会观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审视与思考。
关于爱与责任、自我认知与外界眼光的冲突等主题,都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剧情之中,促使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仍会不自觉地去回味、去思索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有着很强的余韵。
当然了,这部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缓慢的节奏或许会让部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些许不耐烦,觉得剧情推进不够干脆利落。
而且在叙事的某些节点上,稍显拖沓,没能用更精简的方式去传达核心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流畅性。
不过,瑕不掩瑜,《艾米莉亚·佩雷斯》依然凭借其扎实的剧情、出色的角色塑造以及深刻的主题,在电影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印记,值得那些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人性与身份交织碰撞的观众们好好欣赏一番。
一个渴望变性的大毒枭和一个善于帮助罪犯脱罪的律师携手合作,共同演绎了这部带有浪漫主义成人童话色彩的犯罪惊悚歌舞片,已经结婚生子的大毒枭在律师的帮助下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性别,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梦想,然后金盆洗手,弃恶从善,但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死于非命的结局(既可以说是因为自己对原来的妻儿的牵挂而死,也可以说是因为自己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而死),“毒王女人梦”这个译名可以很好地传达这部电影的精髓。
作为一部以跨性别者为主角并且涉及犯罪的电影,本片的题材看似有着比较大的尺度,但是具体的故事内容的尺度其实并不大,故事的核心主题则是对跨性别者的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身份的探讨。
不过,这种故事完全没有必要拍成歌舞片,歌舞元素反而成为了本片的累赘,本片中的舞蹈真的很难看,那几段半说半唱的台词也很出戏。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艾米莉亚·佩雷斯的女演员卡拉·索菲娅·加斯科恩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一位跨性别女性,就跨性别者的身份而言,艾米莉亚·佩雷斯这个角色几乎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她在本片中的表演也算是本色出演了。
可能是我第一部喜欢歌舞部分胜过对话部分的电影,这部中的歌舞风格特别有力量,有穿透性,情绪爆点做得特别好。Zoe 舞姿太好看,后半部分再多些歌舞就好了。但人物与情节上与大都会一样,后半部分都有些浮,从杀人如麻的毒贩到慈善机构组织者,这其中转变的赎罪感没拍出来,只拍出歌功颂德就很虚,那微光太缥缈。所以结局是回到现实。那些说歌舞不好看的,本质上是没有欣赏真正现代歌舞张力的审美,以及当然是不懂女人的美
圣罗兰的负责人是阿莫多瓦的影迷,所以第一部片就投了瓦,瓦交出了仿佛未完待续的《奇怪的生活方式》。然后今年戛纳圣罗兰一口气参投了三部:柯南伯格的《裹尸布》、索伦蒂诺的《帕特诺普》和欧迪亚的这部,总算是过足了奇情的瘾……衣服好看,歌舞乏味,满屏正确,狗血结局。
…不知道想干嘛,歌舞其实也不怎么好听
我的老天 作为一部歌舞片也太难听了
影片也就最后一幕滴血神相俯视众间出彩了点,喜欢投机讨喜的欧迪亚简直有点恶心了
买的brat大碟结果打开里面装的是回家的诱惑dvd
3.5欧迪亚拍摄了《预言者》那样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暴力直接且写实残酷的帮派电影,《艾米莉亚·佩雷斯》就更像是一个反面,它以女性的视角展开,在对暴力的反叛中以一种爱大于一切的情感力量展开叙事,歌舞更是极端浪漫化的表现,就连死亡的结局都感觉如同童话般的圆满落寞,因为她们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身份是欧迪亚喜欢的电影主题,从普通人到帮派头目变为了从毒枭到领导公益组织的女人,全新的生活中是否还残留着某些不变的东西呢?医生的话是预言也是警示,艾米莉亚对情感的执着似乎未曾改变过,他曾经双手沾满鲜血,现在为一个个消失在他制造的战争中的普通生命奔走着,欧迪亚的“奇情”剧本本意就是要呈现出这种极端的人性吧,他批判的男性代表的贪婪残暴也在这种现实感与剧情的反差对立中完成了,欧迪亚迎合了当下潮流,难免显得功利了些
这看得可是忒不得劲儿了,女主角费老鼻子劲儿金蝉脱壳结果有勇无谋,“她”的双商之前真的够当黑老大吗?真正负责又唱又跳的女律师怕不是才是真女主。这片子真的爱女主的怕不是也只有女律师。不知道有傻脸娜,角色并不讨喜。总而言之,是一个题材吸引人但是拍完了不如不拍的电影。
开始觉得像是带有女性互助意思的狗血文,看到后面感觉就是一篇狗血文。一看就直男导演拍的同类型的电影永远比不过阿莫多瓦,无论是从狗血离谱程度还是人性剖析深度。一个毒枭变性出票子行善就可以洗清过去罪孽被人歌颂了?对妻子发火本来以为剧情要有点意思了,结果还是还是被一场莫名其妙的枪战糊弄过去了。本来以为会在妻子身上对故事进行反讽,没想到妻子开始是婊子到死还是婊子而且有用歌舞片段替代叙事来推进情感之嫌直男伪装成圣母但其实就像开头医生说的,尽管生理上变性,灵魂深处he依然是he。他永远无法理解女人,没有作为一个女性的去思考。而且他甚至没意识到这一点,最后还被作为一个殉道者一样被人膜拜。要说这是女性主义的话那简直是对女性主义的双重侮辱。虽然感觉导演志不在表达女性主义,但我也不知道他志在何处😅
欧师傅玩这么大,应该更疯更彻底,还是太拘束了这样反而不伦不类。
3.5 正如开头所点题,这是男性/女性气质在生理、社会、心理层面上的相互动态作用,以及暴力如何与之关联的思考。一個站在暴力顶端的男人抛下一切重新开始成为圣女,又在男性的丈夫身分被唤醒的雄性本能下激起了一个毁灭的漩涡,可是女人身体的她也已无力回天。一切都能消失,只有母职被传承了下来。非常喜欢对这一话题的呈现,但歌舞几乎是用来掩盖难以处理那些最drama最混乱的矛盾(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情绪和转变)的遮羞布,因而在影像上有些过大于功。
喜欢前部分,从爽文节奏开始炮轰性别二元霸权,极尽渲染了顺直女和跨女的非刻板情节。但后面的洒狗血剧情太狗血了,感觉叙事套路还在五十年前……
直接给我干无语了,这年头,猎奇一点就可以入围最佳影片若干奖项……毫无清晰主线和行动逻辑,想到哪拍到哪,莫名其妙想要变性,莫名其妙毒枭投身NGO事业普度众生,莫名其妙妻子在身边却爱上别的女人,莫名其妙带着一队铁T救火,莫名其妙良心发现噼里啪啦轰隆团灭,不道啊,给啥看啥吧……
一股三大做题家的投机味儿太冲了。
这剧情到底是什么鬼,转折转得莫民奇妙,一个变了性的黑帮大佬突然去做慈善就算了,当她回馈上帝,突然又跑去谈恋爱,啪唧,又被绑架了~~~~本来觉得大佬变女皇是个有趣的设定,接着南美这天选的魔幻属性真的逃都逃不掉,以至于奇葩歌舞都不那么奇葩了。八一八,我也是很久没关心欧美娱乐圈了,selena gomez都成大姑娘了,不敢认。
非要死前才开口说我是他,在这么混乱的互殴时期,你说再多还有什么用,上头的枪击男子只想解决掉您这个负担。就这么一个大boss竟然就这么死了,实在是不太爽。贯穿全片的律师,甚至不知道何时是感动流泪,何时是恐惧不禁。真正爱过你的人,当你改头换面,也无法认出。但最亲昵无杂的宝贝,还是能闻出来你的独一无二。
很难受,速度差引发了一种强烈的观影反感,现在的好莱坞真的没有随机抽选一位幸运(非英语)片儿进行尬吹的指标吗?
一个渴望变性的大毒枭和一个善于帮助罪犯脱罪的律师携手合作,共同演绎了这部带有浪漫主义成人童话色彩的犯罪惊悚歌舞片,已经结婚生子的大毒枭在律师的帮助下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性别,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梦想,然后金盆洗手,弃恶从善,但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死于非命的结局(既可以说是因为自己对原来的妻儿的牵挂而死,也可以说是因为自己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而死),“毒王女人梦”这个译名可以很好地传达这部电影的精髓。作为一部以跨性别者为主角并且涉及犯罪的电影,本片的题材看似有着比较大的尺度,但是具体的故事内容的尺度其实并不大,故事的核心主题则是对跨性别者的生理性别、心理性别、社会身份的探讨。不过,这种故事完全没有必要拍成歌舞片,歌舞元素反而成为了本片的累赘,本片中的舞蹈真的很难看,那几段半说半唱的台词也很出戏。
当雅克欧迪亚天纵的“会拍”套上这么一个刻意且拙劣的迎合好莱坞的故事后,一切的灵光也都湮灭成了狗血。一再强调性别的变更并不是救赎的方式,还是有这种想当然的“身份性别都改变就能变成一个好人”的错误认知,好像性别女是什么罪恶的庇护所,一厢情愿的“赎罪”、围绕孩子的纠缠最后拔高成“圣母”,这是白男对女性和trans群体最伪善恶心的凝视之一。只有两点,一个是由Zoe表演的歌舞片段具有一种陡然拔起的凶猛力量,打破了戏剧的平顺,甚至在开篇给人一种力量的错觉,这也导致了歌舞与整部电影其实根本无法搭配;二是母职的探讨,性别转换之后父权自动被剥离,角色的掌控地位受到挑战,此时角色要维护到死的究竟是什么,母亲天然合法争取的又是什么,电影无意识带出的问题却没有深入,很遗憾,但人家本来也志不在此了。
【B+】啊?远超预期,我大受震撼。好复杂诡异又和谐统一的片子,歌舞编排完全不是问题啊,梦回《瑟堡的雨伞》的方法论,只看迷离的调度与激情就可以很享受。以及觉得批发影后的决定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