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The Other Boleyn Girl,鸠占鹊巢,美人心机,华丽孽缘,王室双姝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艾瑞克·巴纳,吉姆·斯特吉斯,马克·里朗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大卫·莫瑞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埃迪·雷德梅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照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3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4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5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6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7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8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19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剧照 NO.20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剧情介绍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玛丽•波琳(斯嘉丽•约翰逊 饰)与姐姐安妮(娜塔丽•波特曼 饰)美丽动人,如此优点却遭到了父亲与叔叔加以利用。为了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与权利,玛丽的父亲要把玛丽送进皇宫当中,成为了当时国王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纳 饰)的情妇。 玛丽后来怀上了国王的孩子,但她的姐姐安妮也在这个时候进入皇宫,她要勾引国王以得到宠爱。原来安妮早已对进入皇宫密谋已久,为的是得到国王的宠爱以得到皇后的位置,全然不顾自己妹妹玛丽早已对国王产生了真感情。 于是,同是波琳家族的一对姐妹为了各自的爱情与利益在皇宫中明争暗斗。姐妹俩争斗过后得到的结果到底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十八年后的终极告白极地先锋马布里街头小霸王天亮·分手我的爱在我身边超新星致命学园爱丽丝震荡涉外保姆代课老师#解放雷肖恩提姆·狄龙:这是你的国家重装机甲米老鼠的捕鼠夹永乐英雄儿女火遮眼致我们渴望的人生第一季假日暖洋洋逆风女车神帅哥不可以家在树德坊绝望主妇第六季手机换换爱声优广播的台前幕后小魔女DoReMi♯她爱隐入尘烟狗尾巴草也是花金发梦露骗子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长篇影评

 1 ) 记录一下而已

好标准的心机恶毒反派姐姐,好标准的清纯善良圣母妹妹。

要是妹妹的三个男人——国王、原配和备胎好看点,就妥妥的玛丽苏偶像剧了。

一句“我知道在家当老二的不好受”就直接对一个始乱终弃的出轨烂交男死心塌地,成为所谓的真爱了。

您的爱和感情也太随便、太轻贱了。

你姐说得没错,你就是太轻易把自己给别人了,然后对方穿上衣服就喜欢另一个了。

喜欢这种男的只会成为你的人生案底,以及恋爱脑晚期病例书上的症状描述。

而且妹妹还是有原配老公的,原配就和牛头人一样。

妹妹这人设就崩得不行了,根本站不住脚。

对国王这种男人真的只有谋求某些利益的价值,姐姐就显得正常人多了。

但编剧老想把姐姐往纯坏人上写,聪明到这里居然成了心机。

而且电影一开头就通过父亲的台词灌输这种观点,有种被喂使的感觉。

到后面姐姐的聪明人设也崩得不行。

明明一个这么会玩点到为止、欲擒故纵的人,会在当王后这件事上对国王咄咄逼人,导致他发疯?

然后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强报戏,恶毒女配的标配下场来了。

好一出正义审判,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赤石。

然后姐姐持续降智,想借种好歹找别人啊,非要乱轮吗?

而且还不关门,咋不去大街上干这种事。

还是卧室其实就是菜市场,怎么啥人都有啊。

剧情编得太不合理了,编剧让姐姐边发癫边说“我不能思考了”也不能让人物如此撒叉的行为逻辑和人设前后矛盾合理化。

而我们的圣母妹妹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愿圣父原谅你们。

这都啥跟啥啊,不是父母健在吗?

去告诉爸妈啊。

然后就自己跑了,眼不见为净是吧?

而且她妈从头到尾也和隐身一样,只会在旁边很凶地嘴一两句,但从来都不做些什么。

这样就很怪,一方面又很批判这些,一方面又很不作为,人物性格就很割裂。

而且还有最套路的吹弹可破的姐妹情,反正肯定是要撕的。

这个嘴永远都不会去解释,只会在一旁委屈巴巴的。

这只会显得人物自己都不重视这份姐妹情。

明明是宫斗王者的姐姐居然有如此悲催的下场,妹妹却能全身而退,还收获一备胎。

看上去是在宣传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实际上是编了套现代版三从四德,不裹小脚,裹大脑,不立坊,立规训。

感觉是在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标标准准玛丽苏烂片模板,好多剧情设置都太典型了。

英国在拍这种类型烂片上也是不遑多让于大陆。

这样居然都能有7.1分,也给高太多了。

还有,究竟是哪个小可爱翻译成鸠占鹊巢的,有什么关联吗?

浪费了我三个小时。

 2 ) 因为她是我的妹妹。

我一直觉得这部电影是随着《都铎王朝》这部美剧热播才搬上大银幕的。

不过显然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的主角不是臭名昭著的安妮博林,而是她的姐姐玛丽博林。

对历史不了解的观众可能会对这部影片哈欠连连,但如果看过《亨利八世》以及《都铎王朝》,就会对几个导演不同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比较。

玛丽的纯真善良和安妮的工于心计对比强烈,亨利八世的感性多情又同他在政治上的冷酷铁血相生相伴。

正所谓在一个男人的王朝下,两种性格决定了两种命运——女人虽然仍旧是弱者,但最终是那最善良的一个,感动了国王的心。

玛丽最终没有救回断头台上的安妮,她同自己的平民丈夫过上了虽非荣耀但却风平浪静的生活。

这就是所谓的:有所失必有所得。

如果安妮博林泉下有知,自己的女儿有一天会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国王——伊丽莎白一世,她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死是值得的?

又或者她更希望自己能同善良的姐姐玛丽无惊无险走过平凡的人生旅程?

于是,镜头定格在玛丽哀求亨利八世赦免安妮的那个画面。

国王说:“你为什么要替那个女人求情?

”玛丽回答:“因为,她是我的妹妹。

 3 ) 这都是啥…………

这片不仅无视历史,连同名原著也无视啊!!

简直是另外一个故事!!

Mary和Carey结婚时才13啊啊!!

为啥斯嘉丽约翰逊就直接上阵了!

而且结婚戏演那么长是要怎样!

再说Carey的死根本没表,然后Stafford就跳出来求婚要干啥!!

Mary和Anne都是法国宫廷长大的为毛Mary成了村姑Anne老大不小了才被送到法国,还待了不一会就脱胎换骨了……开始20分钟内各种黑云压城的风景是要吓唬谁!!

两姐妹之间的争斗其实是其次,为家族牺牲才是重点,为毛在这里完全变成争风吃醋!

Wolsey家的宴会上那出戏完全没了……成了Boleyn家门口列队欢迎……Mary太苦逼Anne太幼稚……George和她们两个在卧室里的戏在书里是我最爱看的,在电影里只有一次!!

还是Anne和George欲行苟且之事那一幕!!!

我看准了这导演绝对是啥阴暗拍啥……还有,她们的爹Thomas和舅Norfolk那都是啥!!!!

尤其是她舅!

想表现威严结果好像那种专门会丢人的大哥样!

还不如美剧里的演得好本来我还以为最后一幕回放他们3个小时候以表达悲伤,没想到是下一代3个孩子,这种轮回的感觉直接从悲伤上升到悲剧,导演你要有多cult。。。

 4 ) 姐妹

这本是一对完美的姐妹,结合在一起就是最强的组合。

mary隐忍,善良,逆来顺受。

ann倔强,冷酷,敢于挑战。

如果你喜欢田园牧歌的生活,你会喜欢mary,她总是退让,希望所有人幸福,但是甚至无力保护自己。

她以她仅有的力量,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温暖大家。

国王最后想保护她,最后心里依然尊敬她,因为她善良,因为她是唯一爱他的女人。

看到mary会让大家在冰冷的世界感受到温暖。

你永远也无法拒绝田园牧歌的生活,实在是因为它可以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但是大家也无法不喜欢ann,她试图改变她的生活,她勇敢,因为冷酷的世界,使她的心里满是伤痕。

她依然没有退缩,她最终取得了皇后的宝座。

世界不可以缺少这样的人,否则人类永远都不会进步。

社会永远都不会发展。

mary 的软弱和逆来顺受ann可以弥补。

ann的冷酷和焦躁不安mary可以弥补。

如果不是当时的社会,我想她们会是最好的姐妹我希望人都能像mary一样永远不停止爱人,同时也可以像ann一样勇敢的为自己争取。

 5 ) 宦海浮沉,英国的政治斗争、宫廷争斗,真的是非常残酷和血腥

对都铎王朝的认知是从纪录片“亨利八世和他的6位妻子”开始的,纪录片有两个版本:Lucy Worsley的《亨利八世的六位王后》Secrets of the Six Wives with Lucy Worsley,和BBC的《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妻子》Henry VIII and His Six Wives。

前者更生动有趣,Lucy Worsley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学家。

如果要理解本影片的历史正史,可以看一下这两部纪录片的其中一部。

在正史中,Mary Boleyn只是一个背景的存在,说她成为亨利八世的情妇,生下私生子后,被抛弃。

她的姐姐Anne Boleyn,吸取了她的教训,坚持成为王后,生下合法的子女。

亨利八世为了能够和第一位妻子Katherine离婚,不惜脱离罗马教廷,确立新教在英国的地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一位妻子Katherine的女儿玛丽女王,后来残酷镇压新教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

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新教,并非为了反抗罗马教廷的贪婪和残暴,不过是出于一个国王的私欲。

影片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Mary Boleyn并不是影片中所描述的傻白甜;Anne Boleyn 并未和Mary争宠,Anne在成为亨利八世的情妇之前,Mary已经被抛弃。

另外一个小细节是:Anne Boleyn被砍头,应该是把脖子放在行刑台上,并不像电影中,跪在那里,直接一刀下去。

亨利八世的6位妻子中,有两位被砍头。

除了 Anne Boleyn,还有他的第5任妻子 Catherine Howard。

Anne的舅舅是Catherine的伯伯,第三代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

她俩是表姐妹,都嫁给了亨利八世,都以通奸的罪名被砍头。

影片最后提到,第三代诺福克公爵Thomas Howard 的儿子、孙子以及曾孙子都以叛国罪被处决。

其实,第三代诺福克公爵和儿子是同时被判叛国罪的,他儿子被处决,在他计划被处决的前一天,亨利八世死了,内阁认为新王即位时处决犯人不是好兆头,他才免于一死,后来被玛丽女王释放。

他的孙子继承爵位,成为第四代诺福克公爵,后因参于策划反对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以叛国罪被处决。

至于他的曾孙子是怎么被处决的,没有查到。

宦海浮沉,英国的政治斗争、宫廷争斗,真的是非常残酷和血腥。

关于都铎王朝,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部纪录片(算是正史),相关的影视剧的顺序是《日月精忠》,《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本片),《九日女王》,《伊丽莎白》1和2,电视剧《都铎王朝》。

本片剧情一般,但服饰华美、演员阵容强大。

两大美女,Scarlett Johansson 明艳动人,相比之下,Natalie Portman有点黯然失色。

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和小雀斑Eddie Redmayne居然在里面跑龙套。

 6 ) 不是正史,不是正史,不是正史

历史上,关于The Other Boleyn Girl只是一句话带过,所以对于这部本非正史的娱乐片,犯不着去强调它情节的不合理,看着两个美女高兴就好了。

对于Henry VIII,我是厌恶多于鄙视,鄙视多于可怜,可怜多于同情。

无论是BBC的“亨利八世”还是showtime的新剧“都铎王朝”似乎都在暗示这位历史上以暴戾好色著称的英格兰国王内心隐藏的矛盾与痛苦,个人认为那不过是他恐惧的托辞而已(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恐惧),很少有从他那六位悲剧性的妻子的角度来看的。

(以前曾搜集并写过她们的故事,现在转录于此)第一位王后,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她本是亨利八世哥哥的未婚妻,青春年华的凯瑟琳有着金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和白皙红润的皮肤,18岁的亨利迎娶了这位大自己6岁的新娘,婚后20年中,王后的政治上的才能、贤良的品德无可挑剔,除了一直未有皇子(四个男孩均夭折)和逝去的容颜,而此时的亨利早已私生子遍布,并且疯狂的迷恋上安妮.博林,于是一纸离婚协议递到凯瑟琳手中,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婚姻被说成“不合法”,并承认自己唯一的女儿是私生女,她开始奋理力争,这场漫长的离婚诉讼案闹到了罗马教皇,慑于凯瑟琳的外甥-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威势, 教皇驳回亨利的申请,早已对教会看不顺眼的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彻底来了个政教合一。

可怜的王后被流放,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后来她和亨利唯一的女儿玛丽登位,她没有忘记母亲和自己所受的屈辱,极力镇压新教运动、迫害改革派,并恢复天主教,历史上称她为“血腥玛丽”,估计就是阴暗的童年造就的问题儿童。

千日王后,安妮博琳要算得上是六位王后中最富于戏剧色彩的,从法国学习回来的她接受了新教的思想,天资聪颖且富于心计,很快便凭机智的谈吐吸引了国王的注意,一方面她以高超的手腕对亨利欲擒故纵,另一方面拉拢改教派、占星师,最终戴上了王后的桂冠,依仗国王对自己的宠爱排除异己,然而女儿伊丽莎白的出生让盼子心切的亨利大失所望,加上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安妮发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纵使再聪明的她也开始乱了分寸,不恰当的表现加快了亨利对她的厌倦,又看上了前妻的侍女(简·西莫)。

亨利决定除去安妮,反正他已经凌驾教会之上自封老大了,其手下几个幕僚察觉到风向,立刻捏造若干罪名,包括“与亲兄弟通奸”(这条连国王自己都觉得太不靠谱),联合安妮的政敌定了她的死罪。

被关入伦敦塔的安妮歇斯底里,待到出庭时却异常平静,以王后的尊严拒绝了对她的指证“我根本没指望你们放过我”;刑前的话也让起哄的人群异常平静(或许是历史的煽情)“良善的基督的人民,我来到这里接受死亡……不是为了论断任何人,也不是为了评说我为何会来到这里的这件事,我只是要向神祈求保佑我们的国王……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和你们所有人了,我衷心的希望你们为我祷告。

主啊,求你怜悯我,求你接受我的灵魂……”. 再补充一点题外话,当时英国对贵族死刑的执行方式是用斧子砍(经常一斧子无法解决问题),而多少有些愧疚的亨利八世给了她一个“优惠待遇” – 请最好的剑客用剑来执刑 -- 这样痛苦和羞辱都会少很多。

但据说现在伦敦塔内还飘荡着安妮的鬼魂。

再再后来,安妮的女儿,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丽莎白一世,总算拨乱反正扬眉吐气了,但同样也是问题儿童出生的她登上女王宝座却终身未嫁,史称“童贞女皇。

更正:伊丽莎白监禁并除掉的是来投奔她的表外甥女玛丽·斯图尔特(苏格兰女王,遭新教徒叛变)Jane Seymour(简·西莫),她并非容姿出色但据说温柔贤淑,对于当时疲于应付国内叛军和国外压力的亨利,无疑她成功地对症下药,成为了第三位王后。

有了前车之鉴,简 处心积虑地温顺、拉人缘,在时刻担心中产下了男孩,然后便永远地松了口气(较之被放逐甚至处死这也是种幸运)。

终于有了标准继承人的亨利八世自然毫不吝啬地追称她为自己此生最爱。

后来年幼的爱德华六世当了几年傀儡也因“孱弱的体质”死去,最终统治英国的仍然是女性,对亨利来讲实在是个讽刺。

汉普顿宫关于亨利八世鬼魂出现,估计就是他死不瞑目。

接下来的这位德国公主Anne of Cleves,被当时急于在国王面前求功的Thomas Cromwell夸得美若天仙,加上皇室御用画家Holbein的亲笔操刀(估计他当时也是进退两难的处境,画得比真人理想了一点点)。

当亨利见到准新娘时,称她为“肥胖的弗兰德斯母马”并宣告自己绝不看她第二眼,其实他也不...照照自己(肥胖臃肿、步履蹒跚);然后的退婚事件除了导致英国损失一大笔费用外,就是先前的大红人Cromwell掉了脑袋(亨利没轻饶了他,专门找了个小学徒拿把钝斧在他脖子上操练了几次)。

好在喜怒无常的亨利面子上还是作足了功夫,给克里夫斯公主赐了封号、赏了地(一边呆着)。

相比其他几位妻子,安老终年的她似乎是最幸运的。

Catherine Howard,这个可怜的女孩死时只有21岁,她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一直哭泣求救,连围观的人都于心不忍。

凯瑟琳·霍华德被其亲戚们献宝亨利(看起来可以当她祖父了)时还是个孩子,19岁成为皇后的她美艳而又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亨利对她宠若至宝,然而活泼任性的Catherine怎么可能爱上猥琐大叔,自然便有了英俊的情人(也许早就有了)。

她亲戚的政敌立刻向国王告发了其不忠的行为,本来就已经自信心极度脆弱的亨利八世狂怒下将她投入伦敦塔并砍头,连同其众多保举人和亲戚也没能逃过此劫。

实在是一人得诛、鸡犬入狱。

接下来的long-long-time里,亨利八世一直闷闷的。

直到凯瑟琳·帕尔的出现,她的机智和博学使其即便没有过人的美貌(并且曾两次守寡),仍旧在宫廷中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对待前任留下的孩子,特别是沦为私生女的两个公主,她竭力恢复她们的身份并给予良好的教育。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这种时刻提心吊胆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直到亨利八世去世后她才得以嫁给早就互有婚约的海军大臣托马斯,开始自己的生活,后来却不幸死于难产。

上面这六位女性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个别甚至举足轻重),但在一个男人的统治下,她们的角色始终都摆脱不了受支配的地位,成为血腥中绽开的花朵。

嗯,随便说说而已,不见得都是真的。

电影拍得不错,服装、场景都挺漂亮,几位主角也很养眼。

 7 ) 女人

You think you are smart, You think you are the centre of attentions. You think you are beautiful, And you think you are in charge What a pitty for a beautiful life like you had To end with a beheaded body Vanishing with the cold wind And with the curse of the public Lonely must be you, Desparate for the power and position, Forgetful must be you, Ignore the true love you may have been entitled to Bewitched man like the Majesty Will not be bewitched forever When the glory subsides, He can see the demon behind your beautiful torso. But can all decent men see through the physical beauty, To cherish their true love, not the just vanity? 女人如果为权利而做到这种地步,真是可怜至极.

 8 ) 二元情人

后宫文化都很相似,欧洲中世纪的宫廷同样诡谲华丽,同样有勾心斗角。

然而这到底还是我们东方人的长项,起码在<美人心机>里那个后宫,就显得幽深不足而淫乱太甚。

中国的后宫,哪个妃子不安于室了,惩罚一定要在暗处进行的,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幽闭或枯井,都是些不见天日的场所。

而在18世纪的英国,Anne为了生出“龙种”和亲弟弟私通,事情暴露后接受教会公开的审判,之后上了断头台,国王除了骂一句“witch”外,好象也没有震怒,可能是因为类似的事情在宫里并不少,而且他也不具备私下解决掉Anne的权力。

Anne的行为要放在中国……恐怕只有在公元前的王朝才有可能。

游牧民族在这点上比我们要可怕,处处标榜文明,骨子里却永远听从本能的使唤,他们在不压抑自己的同时,酿造出的悲剧也更多。

Anne看似智商好高,其实也就是会在感情上“施虐”,不过还是女人的本能。

妹妹Mary就懂得隐忍,但偏偏不会运筹,开始以为她只是不露锋芒,最后才发现原来真的是没有锋芒。

性格决定命运,生来就向往宫廷的Anne死了,却留下一个叫Elizabeth的女儿,日后的英女王。

有小家碧玉气质的Mary回到了民间,立即找到了幸福。

剧情很合理,只是电影对两个人物的刻画太过二元对立了,因而看起来很符号化。

Mary和Anne姐妹两个,是圣母、天使与巫婆、浪女形象的对立,无疑是“男性中心”视野下女性的全部形象;而一切混乱的根源,是一个即将没落的贵族家族为保住荣耀作出的最后一点挣扎。

也许每个男人的心目中都期待这样两个情人,纯真的Mary和诡丽的Anne,当他有了Mary,时间久了,她便成了壁橱上那尊惨白的石膏像,而Anne还是山野林泽间飘摇的绿袖仙子;当他有了Anne,时间久了,她便成了铜灯边缘那抹邪恶的冷光,而Mary还是教堂云端天使的清歌缭绕。

整个电影空荡荡的,只剩下这样的两个情人。

 9 ) Ambition kills cat.

英格兰永恒的阴霾天空。

冰冷陈旧的四方型城堡。

笨拙的实木衣橱。

黯淡的绞刑台。

男人的欲望永不停歇。

为了短暂的激悦用版图冒险。

出生就蒙上羞耻的The Virgin Queen.The tower of London 里漫长的岁月,与母亲临审前如出一辙。

我们的恨与爱一样猛烈。

尽管从未预料它的来临。

 10 ) 一部比想象中厚重的电影

自从看了黑天鹅,走近这位新奥斯卡女主角,我更强烈的关注娜塔莉波特曼。

不知因为电影而喜欢她,还是因为奥斯卡。

总之,对这个魅力非凡的女人,我是爱的媚俗,爱的虚荣。

但无论如何,看了她的电影后,便无法再模糊对她的记忆。

美丽的大眼睛,坚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还有一颗标志性的痣。

她抚媚和诱人,同时又高傲和霸气。

黑天鹅中,她淋漓尽致的诠释了正义和邪恶,保守和放纵,压抑和宣泄。

她矜持又纵情,清澈又神秘,演绎了全然不同的姐妹同体。

而在这部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中,她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勃勃的女人,是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自己欲望的女人,她现实的一览无余。

最后,她的野心和残酷都遭遇到了冷暴力,未能如愿以偿地享受这些显赫的光环,但最终却成就后世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女王。

波林家的三个孩子成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他们没有选择爱的权利,只有为角逐权力而献身的权利。

在父亲和舅舅的一手安排下,姐妹两人都为诱惑国王而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并由原本的亲密无间产生了残酷的争斗。

妹妹无欲无求,原本已婚准备在乡间度过安然自乐的生活。

然而,无意间被国王看中,她在父亲的劝说和丈夫的妥协中无奈进入王宫,开始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接触这个全然不同的男人。

丈夫为权力和势力的妥协,令她心碎,伤痛那种背弃婚姻誓言和爱情理想的转变。

她是个善良而温柔的女人,在诱惑国王中她轻易地被国王的爱所俘虏,全身心的去爱。

而姐姐野心勃勃,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惜牺牲妹妹的幸福,残酷至极地把国王从妹妹身边夺走。

国王为了得到姐姐,对刚刚给他生下儿子并怀抱儿子轻轻呼唤他到身边去的妹妹只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便无情的走开了。

那一瞬间,国王是那样的傲慢和无情,又是那样的卑微和无奈,只为得到一段他想要的新感情。

令人悲愤而又无法指责地喜新厌旧,因为他是王。

姐姐野心勃勃的一切努力,铲除了她所有的对手,除掉了她完全征服国王并能真正得到一切的重重障碍。

然而,却也消磨掉了国王对她的爱和温存,最终她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却也只得到了皇上粗鲁的对待和发泄。

国王已然爱她,但在付出太多之后,又分明感觉一切已然不值。

他付出了太多代价,他对她只剩下了厌恶和报复。

冰冷之中,她一步步地走上绝境,最终被处以极刑。

她幸福的地方在于,伴随她最后日子的,是与妹妹和弟弟之间,最终未曾玷污的手足之情,是她在皇后的位置上,虽然自己一无所获,悔恨不已,但却留下了替她实现一切的后世——一代女王伊丽莎白。

那必然是一种性格和基因的继续。

最后,妹妹也回归乡间,过上了最初向往的生活。

可怜的是弟弟,无辜的被牵连和姐姐同样被处死,背叛他去揭发他的正是他为权力而妥协所娶到的妻子,他们之间也一直没有爱。

这是一个赤裸裸的残酷权力斗争的故事,是一个讲述因果报应、各得其命的故事。

但我想,这孰是孰非,还是说不清楚的。

生命以不同方式绽放,以不同方式凋谢,又最终以不同方式得以延续。

《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短评

西方皇室的明争暗斗真的是比咱们差远了。。。。倒也算是荡气回肠。

3分钟前
  • ☀edison™
  • 推荐

非常考究的剧情选角摄影化妆服饰+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一部让人强忍着烦躁看完的虚有其表的流水账式平庸之作,两颗星给两位美女

7分钟前
  • sintree
  • 较差

逻辑不通。。。那皇帝有斯嘉丽约翰逊的儿子了还不要。。。

8分钟前
  • 阿牛
  • 还行

Natalie Portman!!! 无与伦比的美丽!

10分钟前
  • chelwhy
  • 推荐

不是历史片,虽然在历史上有迹可寻,只能把它当成是娱乐片来看,喜欢这两个女演员,尤其是我最爱的ScarlettJohansson,不过这部片子她展现的魅力有限。

11分钟前
  • 随心随性
  • 还行

我去,我简直服了这编剧。聪明睿智的anne居然主动要求和自己的亲弟弟乱伦?!难道是想告诉给位观众,历史上anne通奸罪和叛国罪的罪名是可以有的??这片子太扯淡了,绝对的野史啊。演员倒是养眼

14分钟前
  • Joey
  • 较差

只是证明了这实在是浪费时间

19分钟前
  • 乌鸫
  • 较差

「Only God knows how anything will end. → God? He turned his back on all this a long time ago.」「These gifts, this favor will go as swiftly as it came.」「Why are you here for her? You have put youself at great risk. → Because she&amp;#39;s my sister and therefore one half of me. → And I would do nothing to hurt any part of you.」

24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这部电影很像一锅煮着各不相同馅料的美味饺子,每种馅料都别有一番风味,但是混在一起煮,馅全破了,于是汤就很难喝了。。。

27分钟前
  • 苏觅言
  • 还行

画面挺不错的,无论色调还是质感还是构图以及运动。但是故事就单薄做作了点,没什么意思。就当看俩美女的热闹了。

32分钟前
  • skysunny
  • 还行

综上所述,想要当王后,就得第一乖巧善解人意可以迷惑那个花心大萝卜国王,第二要心中腹黑而不能被自己身边的人所蒙蔽,即使笑颜如花.历史片.portaman演的很不错,表情好纠结.

34分钟前
  • Katje
  • 推荐

英国版的金枝欲孽?lol

37分钟前
  • Virgohi21
  • 较差

即便有我最爱的女神Scarlett ,我也要说拍的太烂了。原著的精华全部没有,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太枉费心机了。被拆的七零八落超级不爽到也被人头落地算了!

40分钟前
  • 挖鼻屎的年轻人
  • 较差

我最爱的两个女人以及最爱的众多男人演我最爱的一段历史。

45分钟前
  • Castiel.
  • 推荐

跟伊丽莎白二一样低级趣味。对于历史,为迎合观众而胡乱意淫罪同践踏。

49分钟前
  • 闻人林
  • 较差

其实这部片只能算还行,但是因为bana叔的颜,服装道具场景bulabulabula多给了一颗星,he&amp;#39;s gorgeous,只能这么说,完全看不到如同背景的波特曼和斯嘉丽了,没见过穿毛皮和大灯笼袖那么好看的男人,活脱脱从油画里走出来的,果然得身高超过一米九才hold住这样的衣服啊,我们亨胖总有美人来演他,挖卡卡

50分钟前
  • UknowWho
  • 推荐

该片最成功之处在于找来了natalie和scarlett..

54分钟前
  • ME2
  • 还行

三年下了三次最终在第三次完整的看完了,配乐服装用光剧情挑不出一点不喜欢,可以多加星么,初婚分别得约翰逊和康伯巴奇看得揪心,波曼遭暴痛哭一下又看到了小Mathilda,立后霸气,斩首剑的回音

58分钟前
  • 马克兔温
  • 力荐

8错啦,斯嘉丽控表示无论她出现在哪里都是偶的心头好~主要最近看娜塔莉拿了奥斯卡有点不平衡所以上这儿来怀念斯嘉丽了

1小时前
  • 张脑三
  • 推荐

作为宫斗剧,情节也太小把戏了点儿。

1小时前
  • Seyu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