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十分钟普通80片很有代入感,后面的剧情简直像为了鲨人拿KPI一样每个人都哐哐升级,《死神来了》系列电影。。。
导演摄影特别特别美,我本来就是因为红白配色。
好美好美的画面,好喜欢女主忍住哭泣把嘴唇咬破然后两个人接吻的画面,让我来弥补你的破碎吧,我喜欢你的鲜血,但我没想过我的玻璃也会扎伤你。
我们再也走不到春天了。
画面真的很美,飞溅的血液、雪中的尸体、刺向人体的尖刀,一切都很好地演绎了暴力美学,剧情的话没什么特别大的感触,只是觉得所有人都很癫狂。
妙子最后还活着让我有点意外,我以为她走到窗边之后会跳下去绽出一朵血色的花.......虽然她没有对女主造成过什么实际性伤害但罪过也很大,毕竟可以说是借刀杀人了。
不太想让女主ko来着,从头到尾她都是最无辜最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她的一切伤痛受到的一切伤害都来源于身边的人对她的扭曲的感情。
很喜欢看她复仇的片段,脸上手上身上都溅满了鲜血,锐利的刀锋划过对方的脸,捅进对方的胃,割烂对方的脚踝,棍子一下又一下地抡在对方身上,直到对方彻底死在漫天飞雪中为止。
她亲手杀死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的样子是最美的。
男主真的让我无语啊!
怎么会在把女主搞得一团烂泥的时候又去拍野花,真的是纯纯bt,,,这时候不应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do吗。。。
当然这样不管不顾让人更无法理解了
野咲,东京来。
家庭幸福,漂亮温柔。
给死气沉沉的乡下带来生气,几乎所有人都羡慕她,爱慕她,一片死寂白雪里永远的三角草。
小妙,渴望走出这片雪,染了头发,为雪染上颜色,走出无边无际的大雪。
因为她的特立独行,大家亲近她然后远离她,她羡慕野咲,想像她一样,但野咲也离她而去。
最终爱变为恨。
流美,爱慕着特立独行,永远盛气凌人的小妙,即使被小团伙欺负也归咎于野咲,压抑爆发后为了向小妙证明自己,策划并杀死野咲一家。
老师,中学时被霸凌者,她之后就永远活在了这个时候,在中学工作也是为了弥补过去。
她受霸凌的原因可能是在全班人面前呕吐,之后在被自己的学生及其家长语言辱骂后也当中呕吐,最后在铲雪车前露出笑容解脱了自己。
不管是老师还是流美,她们遇到霸凌后,把所有的错归结于自己,她们不觉得是霸凌者的错,老师活在过去想修复过去,所以把自己的学生也就是霸凌者小妙当作朋友,想要和霸凌者成为朋友。
流美爱慕着小妙的强大。
上一辈的行为不管有意无意总是无形影响着下一辈,小团伙的父母在质问老师时那一个场景让我觉得,他们当年可能也是霸凌者。
他们在家里打骂自己的孩子,孩子压抑后在学校欺负其他人以此来平衡心理。
尽管我们讨厌着父母的一些行为,但在遇到相同情形下我们还是不自觉的做出与父母相同的行为。
这不是理智的,是潜意识的,我们被迫学会并在无意识下运用。
像狗皮膏药一样,就算撕下来皮肤上也还留有印记。
在那些父母的影响下,我们不懂得爱人,只是占有,占有自己羡慕的嫉妒的,得不到就毁灭它,毁灭所有与之相关的。
我们自认为这是爱。
在一片死寂无聊毫无生气的雪上,最终所有人用自己的血把它染上了鲜活的颜色,包括那朵三角草。
还是一贯的日本风,用很恶心很极端的行为揭露了社会上某些黑暗的东西。
主要是说了校园暴力对小孩子的伤害,剧情一步步铺开,最后才知道来龙去脉,大家都是单纯的,有着纯粹的爱,可是他们却经历了让他们扭曲的故事,以爱开始以残暴结尾。
很沉重,令人思考,校园暴力像毒药一样,毒害着少年们。
一开始以为男主是唯一的温暖的存在,没想到最后对女主下手,很诧异,伤害了自己的奶奶,那个温暖的大男孩瞬间变成了魔鬼
这部电影真是绝了😂😂一群初三学生杀人像儿戏一样,女主角总是能从地上摸到武器把仇人杀死,男主就是个神经病,女主不跟他走就要杀人家爷爷,不过他连自己爸爸妈妈都杀死了,奶奶也不放过,做出这样的事情好像也不出奇。
女二也是奇怪,喜欢女主看不得女主跟男主好上了就要孤立她任别人欺负她。
其他配角也是脑子有毒,不知道女主究竟干了什么要烧死人全家。
真是无力吐槽了[微笑][微笑]
雪地上你的血迹,从马德里到巴黎——啊跑题了,是蜿蜒在冬季的树林里。
四年前看过押切莲介的原作漫画,怎么也没想过这漫画居然能真人化,还能拍得那么唯美。
虽然这个电影的评分不高,但是出于种种私心,我真的觉得挺好的。
虽然剧情有点崩坏,但是画面、配乐和演员的表演都近乎完美。
鲜血与冰雪的刺目的对比,小镇上旷日持久的暴雪和肆虐的风。
我真的很喜欢……我从没写过影评,但是看完之后我真的有很多话想说,300字的短评不够我写。
所以就人生中第一次写一篇长评吧。
(预警:是个人的情感表达和回忆,废话很多,不想看废话的不要看,何必看完之后再点个“没用”呢……)我会喜欢它,很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代入感吧。
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在故乡受到过创伤、留下过伤痛回忆的人,都和我一样,会在换一个视角审视当年发生过的事情时更加释怀、感到一点释然。
当然,释然也没什么用,反正我已经破破烂烂地长大了,就这样,缺陷重重千疮百孔地长成糟糕的成年人了。
在北方小城长大,电影里的场景很好地还原了我的童年记忆:偏远,闭塞,漫长的冬天,夹杂雪花的呼啸的北风。
齐膝的积雪能盖住一切,直到来年春天才会复现。
满眼望去,四野没几个人。
阴霾的天空,有积雪落在光秃秃的黑色枝杈上,唯一的亮色来自那些色彩鲜亮的衣物。
寒冷和缺乏阳光使人们的性格变得阴郁、偏执、扭曲、暴躁。
娱乐匮乏,时髦的脾气不好的女同学受着大家的拥簇,粗鲁蛮横愚蠢的男同学内心十分单纯。
从外面世界来的新鲜面孔能被大家谈论好久好久。
电影里的人,妙子,春花,晄,霸凌的同学,那些家长,南老师,我都能体会到他们,我完全能理解他们。
即使他们的行为在我们这些观众看起来再不合理,事实上都是当你身处其中时顺理成章地会做的。
说不上蠢或者坏,主要是,因为真的闭塞,因为真的寂寞。
北方工业城市,每年最热闹的大概就是过年,准确来说热闹的是准备过年的那段时间。
真正的过年有种末世生存的感觉:过年前半个月,街上的人和车就开始渐渐变少,小年过后商铺渐渐歇业,景象萧条;过年前两三天,就已经不容易找到一家营业的饭店了,而且里面的菜还没得选,要啥啥没有。
有人拖家带口带着大包小裹的年货在路边打车,但是一直被拒载。
新鲜水果很珍贵,尤其是甜嫩多汁的草莓和车厘子,都是南方运来的,金贵得不得了。
路边有地摊卖冰冻的草莓,帮人唤起对和平岁月——遥远的去年春天——的追思。
过年期间是绝对不会有商店开业的,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囤好足够的食物,不然就会挨饿,撑不过这饥荒的七八天。
外面是绝对买不到食物的,而且危机四伏:四野无人,风雪呼啸,有刀割般的寒风,有能把电子产品冻关机的极低气温,还有乒乒乓乓的鞭炮声,偶尔一个二踢脚炸响,仿佛连窗玻璃都在震动,带得全小区的车的警报连片响起。
仿佛末世的枪炮声。
除夕夜,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以抵御外部世界的风险。
用提前囤好的食物做出丰盛的菜肴,像关心实时播报的战况一样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上的联欢晚会,还会和亲友打电话发短信互相确认存活。
然后春节假期过后一周左右,生活才能像战后重建般渐渐恢复秩序,货架空荡的超市和面包店渐渐开始营业,主要是卖之前剩的东西,像保质期短的巴氏杀菌奶和包装面包类等等暂时还不会恢复供应。
街上的人也渐渐变多,商铺和饭店渐渐开业,但东西也还不太充足。
新年新气象,人们喜气洋洋,欢庆自己活过了七天的饥荒。
小时候我一度怀疑春节就是一场人造饥荒,人们太无聊了,就一年一度自己制造一些紧缺,把生活过出备战感。
接着说这部作品。
看漫画时,黑白的画面更多地传达的是情感和氛围,很压抑,很致郁,一瞬间又重新体会了小时候那个被欺负的自己的感觉。
事实上看原作漫画时我一度只看了第一卷就弃了,我以为只是单纯地讲述“小孩子天生的恶”“小孩子能有多坏”这种主题的血腥猎奇复仇故事。
押切莲介的奇特画风,那些人物的短宽脸和巨大的眼睛也让人看着不适。
后来看了后面剧情的剧透,卧槽女主被欺凌是因为百合因爱生恨?
卧槽看似拯救女主的男主也是病娇?
卧槽最后全死了?
和我想象的大圆满结局不一样啊!
才接着看了下去。
而看电影时,那片白茫茫的空旷一下就把我带回了童年记忆——对,空旷——电影里大多数镜头都有大片的留白,没有群众演员,没有人群,没有街上的行人,唯一一次出现的公交车也空空荡荡。
就算是学校,也只有十几个学生。
这正是我小时候冬天的感觉啊。
在看漫画时的致郁,反而在这里,在这个和故乡十分相似的异国小镇,被化解了。
我也曾经是春花啊。
我该从何说起呢?
从人们观念落后的北方小城开始?
人们虽然淳朴,但是一旦心眼坏起来也坏得十分专注。
小孩子们虽然土土的,敦厚老实,但是欺负起人来也十分敦厚,打人时下狠手。
从被欺负的原因开始?
人们观念的落后,封闭群体的共同体意识,莫名其妙的排外,对异己的排斥,党同伐异的人性。
我被周围的小孩子欺负,大概是因为和他们不一样吧。
他们都是东北一带的人,而我家来自他们听都没怎么听说过的“四川”;他们的爸爸或者妈妈是现役军人,而我是因为已退休的姥爷才住在这个家属院里的;他们的妈妈嫁给爸爸,而我的爸爸跟我妈妈结婚后住到我家来,和我的姥姥姥爷住在一起。
我是短头发,和别的女孩子不一样;因为用过激素药,我胖得像个外星异种;我不能剧烈运动,不能和他们玩跑来跑去的“抓人”游戏,别的动作也很笨拙……我一度不敢上学,哭着求家人给我转学,起码不要坐部队班车和那群孩子一起上学。
然而那所九年一贯的学校很好啊,没人会转出去,他们说。
的确,每年九月份大人们就喜欢谈论,xxx家交了多少钱没都上了——嚯,xx实验,一般人想给钱都找不到门路!
离题万里了,具体如何被欺负的回忆起来有些眩晕,不写了。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那种旷日持久的绝望,但是如果拣一两件最为过分的事来详细描写,像什么言语侮辱、被打、被陷害、东西被扔、男生把手伸进我胸前的衣服里之类的,那些事一件又一件单独看又好像都没什么,都不足以让人绝望啊。
可就是每天日常里一次又一次不可预测、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引起了他们兴趣的霸凌,构成了我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的被欺凌的日子。
我曾经差点是春花啊。
八岁时,在一次那群欺负我的孩子从欺负我升级到破坏我姥姥的东西之后,我的报复念头爆发了,我最先做的是,在百度知道上提了一个问:“8岁,想杀人怎么办”(现在看来好好笑!
别笑,那时的我刚发现百度知道,很沉迷的,每天能花好久在上面提问奇奇怪怪的问题和乱回答问题,还在上面问那种需要脑洞大开的语文作业,觉得百度知道是同学父母老师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的终极法宝。
我小时候可喜欢玩了……比现在这些成天刷知乎的人还沉迷)。
得到了很多嘲讽的回答,因为觉得我杀不掉。
我大概也真的杀不掉。
我也就没有杀。
我就这么长大了……哦,虽然没有杀人,我当然也是做过一些什么的。
比如我自制了一盒“毒药粉”,我把我找到的一些香料,还有家里的奇奇怪怪药片捣碎,这些就是当时的我心中能弄到的最毒的东西了。
我把它们装在一个小盒里——当时很流行一种彩虹香味橡皮,一盒七个装在长方形的粉色透明小塑料盒里。
我至今还记得——幻想着在风里在那群孩子面前打开它哗啦啦地一抖,他们就会死掉。
后来怎么样了,我也忘记了。
大概在和同学玩耍中开玩笑地扬掉了吧。
我每天都带着一把裁纸刀。
我还很有心机:不能直接无缘无故地捅别人,必须要别人先动手,我先不还手,我制止几次之后对方不听,这样我才是师出有名正当防卫。
哦,还得要我威胁之后对方不怕,这样才爽,没想到吧,我真捅了。
我最终动手是在五年级下学期。
我的小学是五年制的,然后,我就这样结束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生涯。
固然以暴制暴不可取,为了欺凌者赔上性命不值当。
但是处在受害者当时的处境,是没有办法的,当你被欺凌到无所适从、怀疑自己能否活下去时,你看不到未来的高中,大学,另一群伙伴,未来的人生的无数可能性。
所以,春花做了当年的我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我也幻想过血腥暴力地虐待那些“仇人”的方法(我至今还想着如果我得了绝症治不好了首先要找到我的小学老师还有那些人然后杀了他们……),那些方法的血腥程度随着渐渐长大接触的血腥作品越来越多而逐渐升级,恶念渐渐膨胀,直至释然的那一刻又归于虚无。
我看得最爽的一场戏不是春花第一次杀人,铁钉插爆同学眼珠,而是大雪停课那天, 她杀久贺的那一幕。
久贺是当年欺负我的那种傻逼男生的典型:暴躁,莽,头脑单纯,没什么坏心眼,事实上也没什么善恶观,就,无知无觉地做着残忍的事……对自己做的事没有什么认知,欺负别人纯为了高兴。
喜欢骄傲漂亮的女同学,听她的话,但女同学不喜欢她。
那副有点细的眼睛,愚蠢的眼神,傻逼的长相。
在两边齐胸深的积雪中间的道路上,春花充满仇恨盯着他不说话,他死到临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虚张声势地摆出那副混混的架势——这是他熟悉的架势,仿佛这样就能给他壮胆,带给他力量——粗暴地攘了她一下,直到被刀刺中才如梦初醒,跌跌撞撞地逃命。
我圆满了。
唉,春花的死,是世界上另一个我的死。
有种文艺的说法是一个人要杀死无数个自己才能成为现在的自己。
春花的身上体现的就是世界上无数个和当年的我一样的小小的、苦苦的、孤独的、被欺凌的、想要报复的小孩子的另一种人生可能性。
她的死,就是当年那个小小的想要报复的我的“死去”啊。
只不过,那个小孩死后我继续长成了糟糕的大人。
但是总之那种成为少年犯、或者十几岁身中数刀身亡的人生可能性,已经对我关上了。
我们最终都没有对加害者挥刀相向,但我们也这样活过来了。
有时候看校园暴力主题的动画或者影视,会有点嫉妒,那些被孤立被欺凌的奇怪孤僻的主角,也许因为他们长得好看吧(x),很快就能遇到一个和他们相似的青梅竹马小伙伴,发现他们的无辜,发现他们内心的美好,发现他们的孤独;理解他们,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最终救赎了他们,其间两人还滋生一些情愫;到最后误会解开,大家和和美美大团圆,两个主角都成长成更好的人……可我一直到就这么长成一个成年人了都没有遇到那个救赎我的人 我只是在自救……真是太不公平了!
那些动画和影视中的主角是幸运的。
而现实中,当一个人遭到欺负,自信就会变差,性格也会变差,会变得自卑、阴暗、孤僻、攻击性强、浑身带刺;然而这样就更会被欺负,和更多人为敌,然后在对抗那些欺负中,性格变得更差,更加又臭又硬……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因此,一旦开始被霸凌,就会越来越被霸凌了。
哪怕受害者起初受到的欺负是不讲理的,但是自从你开始反击, 那些加害者不仅不会害怕,还会因为有了话柄而变本加厉。
(啊,而那些被喜欢着的人,则会越来越和善,越来越可爱,从而被更多的人喜欢。
这是人类的爱里的马太效应。
)虽然开头说我释然了,但是其实童年被欺凌这件事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我的影响持续至今。
要不然,我怎么会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深夜不睡觉而忍不住打这么多字呢?
真正不被影响的人,不是像我这样口口声声宣称“啊我已经走出了阴影我现在完全不受它影响了我释然了”的人,我现在还在纠结着这个事,说服自己“你已经走出来了”,就说明我根本还没有走出来。
我很羡慕觉得这部电影不合逻辑,奇怪为什么被欺凌者不反抗,觉得这些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人,如果觉得这些事难以理解,你们真的够幸运。
事实上,事到如今我还恨他们,恨我经历的那些校园暴力。
虽然我时隔多年现在活得还算行,但是我浪费在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他妈甚至现在还在吃抗抑郁药,我的性格这么容易抑郁,不能说和这些经历没有一点关系。
我小学前其实挺开朗活泼好动的,从那以后,就变成了沉默自卑畏畏缩缩的人。
被害者就算能侥幸长大,又能长成什么样的人呢?
大概要像我一样,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
凭什么,许多加害者能轻松地正常长大,而被害者却要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反复审视当年的事情,甚至时常怀疑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误,用尽方法来治愈当年的心结,不停地全方位各角度剖析自己,在自我疗愈的路上一骑绝尘?
即使成为了成年人之后,如今我还是会忍不住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回看当年的事情,试图藉由视角的转换来摆脱它自己的影响。
这不公平!
如果这么多年这些精力用在别的什么领域上,我是不是早就成为那方面的大师了?
加害者也有可怜之处,小孩子可以被原谅,不成熟的成年人也是可以被原谅的,被害者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都讲得通,都有道理,但是被害者受到的伤害,我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痛苦呢,到底怎么办,到底谁来弥补呢?
一切都顺理成章,所以我到底要怎么被弥补?
校园霸凌这件事它很可恶的一个地方就是它多数时候留不下证据。
并且除了你,没人在意。
长大后当你哭到无法完整说话地勉力用正常的语调跟咨询师说出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事情时,旁边你的家人很惊讶,仿佛第一次听到;而远在天边的加害者,已经不记得了。
我看过他们最狰狞的样子,我还记得他们当时的反应,甚至还能重复他们说过的话,可是他们自己已经一点也不记得了。
这是全世界只剩下你自己一个人还紧抓着不放的事。
不过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创伤吧,没有人能补偿,甚至没有当事人还记得,你只能自己等它消解。
在远离家人的地方上学,每次离开家一段时间后再回家,都有看待过去的新的视角,都对发生过的事情更加释怀。
嘛,虽然说释怀了又有什么用,我已经长成这样了。
我恨。
虽然我嘴上说着不在意了,但是真正不在意的人根本不会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激愤地打这一大篇字,因此我恨。
如果我真的已经走出去了,我就不会在这个夜晚痛苦地为自己感到不公平!
我才不会写长长的不知所云的文字来抒发无法言说的内心苦痛!
我会在意,说明我根本还没有走出去啊!
意识到自己居然还没有放下,更加重了我的恨。
十二三年了啊!
它耽误我这么多年了啊!
我想要放下,我以为已经放下了,然而,没有没有。
所以我想任性地说,全都死掉,是最好的结局。
加害者和被害者都不要长大,有关罪恶的一切,白的雪,红的血,都随着春天的到来一起消逝吧。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悲惨、 疯狂且哀怨的故事。
这个电影既有它的社会教育的意义, 又有它的独特的情感刻画。
社会教育的意义从整部电影看来, 主题是关于校园暴力的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三个女生帮凶、 一个女生“主谋老大”、 一个轻浮的男生、 两个喜爱幻想但是不尊重生命的男生、 一个先是被欺凌后又转变为“帮凶”的女生、 一个时而善良时而凶残的男主角、 一个以前被欺凌现在想重新树立信心的老师。
他们当中既有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也有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但是相同的一点是, 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都并不是很好, 哪怕是加害者。
只有女主的生活环境比较好。
三个女生之一的父亲爱家暴, 另外两个看不出来; “主谋老大”的家里母亲和自己没有话语权; 男主角的家里有家暴; 轻浮的男生看上去缺乏家里人的关心; 两个装刁男生看样子是家里有钱给他们买玩具但是没心给他们灌输教养。
因此, 这部电影像教科书一样, 告诉我们, 校园暴力的加害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被培养出扭曲的心理的。
更重要的是, 它展示了一个受害者是如何成为帮凶的(被虐待后反而对加害者有了合伙和扭曲的同理心)。
同时, 在没有外力正义力量的干预下, 校园暴力受害者迎来了悲惨的结局, 无论反抗还是同流合污。
加害者也会被无情地清算。
这些是这个电影的社会教育意义。
独特的情感刻画但是, 这个电影的一个特殊的点, 在于它把一些不是那么坦率单纯、 阳春白雪的情感给刻画了出来。
这些情感在电影进程中时不时跳出来一个, 而且细想便会发现每一个都是如此的真实和细腻, 有几个极其耐人寻味: 1. 两个喜欢幻想的男生在雪中森林追逐野咲时, 他们对于狩猎的渴望在没人的雪景中便释放了出来, 即便把人当做猎物杀死也好像没有任何心理波澜。
这时他们更像两头食肉动物, 而不是人。
2. 当眼睛胖男生把野咲按倒在地上的时候, 他突然不暴虐了, 开始边感慨自己终于和野咲有了身体上的接触, 边慢慢地、 温柔地想亲野咲。
野咲这时并没有去拿镊子反抗, 而只是慢慢等待他的脸凑上来。
此时她应该在恍惚, 在思考要不要接受男生的亲吻。
然后她在5秒后拒绝了, 头侧向一边。
之后男生暴怒, 准备拿刀刺她时, 她才用镊子反击。
这里其实有一丝温情在里面, 女生面对自己不喜欢但是喜欢自己的男生时, 心中仍然是保留着一丝温情、 感激和爱意在里面的, 即便这个人她不一定(那么)喜欢。
所以后面眼睛胖男生都不是被野咲杀死的, 在伦理和感情上野咲不愿意杀他。
3. 流美在和“主谋老大”雪地对杀时, 流美拿刀扎了很多次“主谋老大”的手, 边扎边吼“痛不痛!
痛不痛!
” 。
“主谋老大” 这时都快痛死了, 她还这么问。
流美这个吼其实是发泄着自己心中的各种情感: 一, 她喜欢的“主谋老大”背叛了自己, 还一直不喜欢自己而喜欢野咲, 自己出于愤怒, 非要扎她的手; 二, 自己被“主谋老大”欺负时, 虽然是被自己喜欢的人欺负, 但是最后被欺负的没有结果(她想让“主谋老大”欺负自己后渐渐熟悉自己并和自己有情感上的羁绊), 自己出于失落, 非要扎她的手; 三, 自己喜欢的“主谋老大”不喜欢自己而喜欢野咲, 于是想给“主谋老大”一个深刻的影响, 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留下些什么(刀伤), 自己出于占有欲, 非要扎她的手。
她扎“主谋老大”的手时的心情极为复杂, 应该有以上三种情感甚至更多, 这些都在流美的丧心病狂的吼声中被释放了出来。
4. “主谋老大”不一定是指使他人欺负野咲的主谋。
她很可能只是在别人欺负野咲时自己什么也不说。
但无论如何, 沉默也让她成为帮凶之一。
不过, 她在野咲被欺负时, 心里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得不到”的人就要欺负吗?
不单纯是这样, 她在野咲被诱入泥坑、 被砸东西、 被刻桌子的人嘲讽时, 她看到野咲以前和自己一起聊天时没有的落魄的形象, 这让她有一种得到了补偿的感受: 原来野咲也能落魄成这个样子, 没有我的保护她就会过得很辛苦, 我就是要看她(这个善良的女生, 这个纯洁的花朵)遭到摧残。
这是一种消极的愉悦方式, 是个人都会有, 但是不能用这个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必要时一定要克服。
以上四段就是这个电影里的情感刻画的一些例子。
也还有更多情感蕴含其中, 但是我理解能力有限, 还看不出来。
这个电影其实有许多独到之处: 对坏的未成年人不加修饰的批判和清算、 对公权力正义力量干涉的忽略、 夸张放大了人的疯狂程度。
整个电影的叙事方式和情感状态非常贴合未成年人的生活, 我感觉编剧在用未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写了这个故事。
不过电影里面的坏角色的疯狂程度太极端了。
连对生命的尊重都没有, 剥夺无辜的人的生命还一点愧疚都没有。
这还有道德吗?!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还有天理吗?!
刘志鸿2018年11月1日
妙子和春花的感情很微妙,看似妙子是带头霸凌的那个,但妙子却是最软弱的,她怕这份感情被别人察觉,于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纵容跟班们欺负春花,纵容他们放火烧死春花的家人。
“我想你眼中只有我”妙子就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的心理,但没想到后来春花竟然放过了妙子,让她以后挺起胸膛活下去,可见春花自始至终没有恨过妙子,也验证了他们两个之间确实存在微妙的感情,最后一幕妙子在窗边向外看了许久,也许是在惋惜两人之间怎么就得到了这么个结局,事情发展成这样,也许是在后悔当初的纵容酿成的悲剧。
不是啊这部电影搞什么唯美爱情血腥女同啊他就应该叫无人生还 整个片子完全对不上逻辑 雪地里是什么藏宝图吗 永远能抽卡到最方便的武器是吧 女主这都有光环的吗 还是这是什么漂亮女人最长命啊我真是醉了啊 是怎么雪地里不把血稀里哗啦涂一地不能叫cult片啊哈哈我真气死了怎么还会有人能写出这么多煽情文字来赞美这惨烈的爱情 讲真送你这样的男主你要不要啊 咱们都已经到了能打字的年纪 思考一下先啊喂 什么样的弓箭第一次就能准准从草地摸出来然后甩到男主镜头加眼睛 然后箭还可以自己退出来一点跟相机一起掉下来啊 是为什么啊这个村庄在法律之外吗 那个警车过来难道是拔草的吗喂 再说一遍我真服啦!
tag给加上 纯爱 青春 校园 霸凌 复仇 女同 三角恋 疯批
(5月13日):记录一下,小黑妙子能活下来,虽然有些难受。
但是如果通过审判角度来看,似乎是能够理解。
妙子几乎可以说是与相成拥有同样的目的,但她(好像)尚有一丝人性,被欺凌的老师认定她是她的朋友,知道向春花忏悔。
让她无法拿起剪刀从事向往的职业,可能就是对她欺凌流美,不阻止同伙去烧房子的审判吧。
5月14日记:不对啊,如果不是因为妙子无法接受野咲无法属于她一个人,从而开始孤立霸凌野咲的话,那么这个没有娱乐偏僻小镇孩子的疯狂是不会宣泄在野咲身上的,野咲的生命结尾,也不会是如此悲惨的。
ps:女主永远能随手摸到工具扣大分,一而再再而三的,太出戏了,搞的我一直在想。
【完全没有看过原形小说或漫画,所以对于角色的分析若有误请谅解】 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复仇,一个小镇,只有十几名学生,即将废除的学校,以为是因为和班里的被仰慕的男生交往而被欺凌。
总是有的这样一个小团体,打着年少无辜懵懂无知的旗号,在校园大肆杀虐,到头来一句只是觉得过瘾,好奇心太重而已。
而接下来让我惊讶的是,这样的背景叙述完毕,便开始了女主的复仇。
从四十分钟打后,小镇开始下雪,很快就堆成方圆十里白雪皑皑。
但噩耗就此开始,先是女主家燃起熊熊烈火,父母均被烧死,而男主则在第一时间跑进去救出了已烧得办不成人形的妹妹。
女主因伤心过度,逗留在家。
这时,另一边那群少年便开始推卸责任,其中的两位女生开始害怕,后来几个画面可以体现出她们睡不好的恐惧。
而还有一位,突出了她所受父亲的家庭暴力,在人面前如此跋扈的少女其实也是受害者。
接下来的一幕幕血战,相信也是表现得淋漓精致。
从大雪落下开始掏出小刀,三位女生砍的被砍,捅的被捅,女主只要躺在雪地里,在手边就总能掏出武器来戳瞎对方。
少女们或许只是在不满,或许只是在疑惑为何这就是青春,但错误的人生好像毫不留情就应该得到惩罚。
再说三位男生,也让我想起了中学时的一群人,虽然不是无恶不作,但总能找打理由来嘲笑你,而里面一定有一个人是喜欢三位女生中的其中一个的,或者是女主,这大概是通常的套路。
果然,在那个胖子被弓箭射中脑袋的时候,说出的“我喜欢野咲!
”大概就能猜出,男孩们的青春叛逆心理如此鬼魅。
(果然那个连肠子都刮出来了的······) 就在其中,出现了两段优柔寡断的百合情。
留香在里面像极了一个大boss,甚至早已猜到这一切她都是主使,恰恰这样干大事的人,在一开始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在女主生病在家休息时,被威胁去看望她。
跪在女主的房间说到“你不回去上学受欺负的就是我了!
”她总表现得有点刻意融入,或许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双重人格就是如此。
在家里是非常乖巧和妈妈有说有笑,但其实为了得到爱非常万不得已。
一直以来她的内心是在仰慕着妙子的,她满本子画的都是他,在得知三位女生死后第一时间打给了她。
在妙子面前,她也同样自卑低下,我也一度想到她根本就是想妙子欺负她,她只是觉得女主阻碍她了,到最后也是。
而妙子对女主,一开始也是喜欢的。
但因为男主的介入,让她们之间有了隔阂(少男少女真的很奇怪啊,喜欢的人都要狠狠伤害,毕竟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要得到好)但这样似乎更加深了男主对女主的同情心和喜爱,每次妙子都是在一边看着,像是在证明自己也仍然在喜欢着你,只不过这就是你丢弃我的结果吧。
于是在那天,妙子穿着一身白(这着装一看就知道会被捅),带着那饼带子。
身边朋友的相继离去好像并没有影响到她,她在家也只是连自己喜欢做什么也决定不了的人。
她与女主道歉,明明当初就是喜欢你的啊,只不过是你有了别人···的感觉。
女主说“妙子,请一定要努力坚强地活下去”,这一句话,让妙子瞬间跪下,雪白的衣服,金黄的头发。
所以在这之后,留香与妙子的互相残杀,只不过也是缺少爱罢了,缺少对方的爱,缺少世界的爱。
到最后,也的确只有妙子活下来了,在毕业典礼上,再回忆起与女主的时光。
这是看到后来才发现的一个细节,妙子给留香剪头发,其实留香很高兴吧;再到后来妙子给女主剪头发,女主也说想让妙子一直给她剪头发。
这样两个强烈的对比,是少女情结的体现吧。
再略说男主,前面是真的没有看出有多大问题,对女主倍怀关心也有正义感,但到后来他一边打电话给女主确认是否毕业之后就去东京时,说是尽力去说服奶奶,我就可以预料到,他肯定把奶奶杀了吧。
结果后来与在墙角被刺伤的奶奶说,刺伤爸爸是因为他打妈妈啊,打妈妈是因为她想被人打,这才道出这位青年也是遭受着家庭暴力而性格突变,甚至最后一杀是女主亲手射死的,是因为在他的包里,找到了一张那时爸爸在大火中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妹妹的照片,可以想到如此残忍,他却只是为了美,觉得这样美,在打倒女主后,拿起相机说这个样子最美了。
看到最后,野咲在雪地里绝望地走着,她其实一早就知,等大雪停下来,这场战争也会结束,自己也会结束吧。
那时候,三角草在隔壁,如她,等待春天的来临。
“没有卡拉OK、游乐场、影带出租店,这里一点娱乐都没有,大家怎么都不生病呢?”好的其实本片大家都挺疯的……看完之后脑海里响起了有耳非文的歌《三明治之三角恋》,真的怪应景的。雪中画面都很唯美,但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以暴制暴的故事(外加本应成为女主依靠的男主也是个癫子),不过拍摄手法有引起我的共鸣。这样偏僻的城镇就是滋长霸凌的苔藓地,我目睹过的,日本电影也拍出来了。
暴力美学还得看小日本啊……想当年大逃杀系列多么经典。每个人心底都有黑暗,全部释放出来就变成了这个小山村里的群像了吧。某种程度我还是可以理解导演想说的内容的
不知道是不是雪景太美,画面还挺美。电影里面每个孩子都这么阴暗又暴力,反而大人全部都无能又脆弱,女主只要躺在雪地里随时随地就能摸出一堆无人能敌的武器,之力大无穷,之精准,太奇幻了吧。看到最后原来是个百合纯爱剧。
从小到大不相信人可以看着自己在意的人被各种欺凌还能高高挂起,所以妙子这个角色让我究极理解不能,剩下就是“这帮女初中生手劲真大啊”以及“女主她怎么又随手摸到钉子\刀\石弓了”……有一星打给摄影吧……
就是一部纯Cult片,估计漫画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女主角算是我看过最惨的主角之一了。豆瓣上的评分是太低了,大概很多人开始觉得是一部社会系的电影,然后反差太大,最后有点不能接受吧。如果这部电影人物塑造方面能再下些功夫的话,其实也不错看,山田杏奈的演技虽还是稍显违和,但还是可以看出有很多提升空间,希望能多接其它角色,不要把戏路固定。总体6.5分
把阳痿当压抑,把面瘫当冷酷。假雪的演技都好过主演。剧情不忍卒睹,好像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杀人。合着你们日本初中生杀人这么容易的吗,手劲可比小智,异次元取物,以及186初中生……别太逗。
好像把故事场景设置在乡村,人物就可以变得为所欲为,大开杀戒洒血浆可以理解,但是起码的逻辑还是需要的吧?半大不小的小屁孩没啥理由就去放火杀人,动机是什么?为了要去东京照顾女友,就必须把乡下的奶奶杀了?太说不过去了吧?女主复仇动机,前面也是做足了伏笔,但复仇毫无计划性,每次都是随手拿起一把凶器大反转,漏洞太多啦。
后半段一直在想爷爷是怎样的人
血腥的噱头也掩盖不了如此脑残中二的剧情~
一群神经病加变态!慎看。
啊,这么疯癫的剧情啊??
特别假,不够血腥
这个副本怎么地上这么多装备的……(厉害的还是女主哪种武器都能用得得心应手!
没给5星是因为那帮家长没被干死
………………………………………
对付霸凌,就得这样干!
全员疯B,下雪了,可以掩埋一切罪恶!不过还是很爽!动漫怕是更为夸张!
可以从半小时处开始看。还是很过瘾的。异次元取物笑尿。
导演处理死亡的方式还是很喜欢的,很轻、很薄、血色的美感呼之欲出,但是女主角这种躺地上就能摸到知名武器的技能未免也太值得吐槽了吧。不过整体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漫改片,对于校园暴力的挖掘非常深入,人物行为有理有据,剧作相比以往同类型电影更加扎实有力。
血腥暴力,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