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5 星期日 晴今天饭后有时间看电影,隐隐觉得有段时间没有开怀大笑过了,所以一连找了五部喜剧片,有动画片,有老港片,还有一部韩国电影,最后我选的是这部,2000年的台湾电影《运转手之恋》。
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年初看了那部《大佛普拉斯》,观感很好,所以让我对传承性很好的台式幽默有期待。
这部戏,不夸张的说,是我最近一两年看过的最好的喜剧片,真的能让人随时发笑的片子。
是的,现在好多市面上的喜剧片,看得只让人尴尬,一部片子下来,顶多有一两处地方能让人勉强的一笑。
直接点名去年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和星爷的《新喜剧之王》。
一部好的喜剧电影作品,应该是整体性的,应该从电影开始不到十分钟,就让观众进入这部戏的喜剧磁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部喜剧片成功与否,看前十分钟就够了。
回到这部《运转手之恋》,十分钟不到,我已经很喜欢上这部戏的节奏,往下的90分钟的观影过程(除了结局的五分钟),我一直是带着笑在看,等到导演埋藏的笑点一个个引爆之时,我会从浅笑变成大笑,实在是一部让人轻松愉悦的电影。
这部戏喜剧层面的亮点,我个人觉得是有两个,一是成功营造出一种几乎只有卡通片才有的简单浪漫主义。
从一开始开出租车的男主,被陌生乘客要枪指着,在危及他生命的紧要关头,男主不慌不忙的回忆他的家人。
他的爸爸,妈妈,小妹,每个人都有一条短的故事线,都是以喜剧的手法展现。
我觉得这种喜剧手法,就是我所谓的卡通化处理,每个人物都简单善良,可有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并被周围人包容着。
拿小妹举例,小妹从小喜欢做化学实验,大了后先是自制汽油失败,再往后给心情低落的伙伴配出了兴奋剂,还动不动做实验把家里搞爆炸,父母见怪不怪也不责备,小妹就自己拿灭火器灭火。
这一段我看着笑了好几次,同时很喜欢他们家的氛围,虽然看起来人物有点沙雕气质。
本片成功的第二点在于男主角屈中恒,我没有想到,在《国光帮帮忙》里那个人到中年有点俗的主持人屈哥,年轻的时候可以演绎一个那么浪漫至简的人物。
更不用说片中屈哥那些异常精彩的画外音台词,再配上屈哥很好听的声线,给这个人物都加分很多。
屈哥追女交警的那半个小时,是我在荧幕上看到的最浪漫的追女生的方式,虽然还是看起来那么沙雕。
现实生活里男生追女生,又有几个不是像屈哥似的笨拙,傻气。
这部电影,我笑了几乎九十分钟,最后五分钟让我心情很复杂,我对导演安排这样的结尾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一部喜剧片搞一个悲伤的结局。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我也试着去理解导演的意图,毕竟这样才算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
屈哥在全片里几乎就是运气好到爆,有和谐有爱的一家人,凭着一身的傻气最后抱得美人归。
这样一个故事,尤其在这部戏里故事都是很散的,看到八十分钟的时候,我就不禁在想这部戏要怎么结尾,我相信导演也考虑了这个问题。
如果不痛不痒的常规的喜剧收尾,缺乏力度。
另一方面,我再回想了全片,本片一开始,其实屈哥就遭遇了一场死亡威胁,总算有惊无险。
在中后段,屈哥又一次被之前那几个有过节的小混混盯上,虽然再一次运气爆棚逃出生天,可是这两次也可以看作把他的运气用尽了。
如果这么看,后来的结局也就没什么不可理解了,喜剧有时候很接近荒诞,荒诞跟无常又很接近。
本片结尾前一段戏我仍是没看懂,希望有喜欢这部戏的朋友一起探讨下。
屈哥出事后,似乎是回到了家里,每个人都很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难道这是导演安排的屈哥的灵魂回来跟大家一一告别吗。
这种描写闷骚的小人物的片子我最喜欢,尤其还有轻松的叙事方式和台湾式的幽默。
切换车上不同的人的样子,觉得跟《征婚启事》很像。
其实这样的方法在很多电影里都看过,比如《十七岁的单车》。
现在能轻轻松松的看一场电影,没有任何思想包袱,不会沉重,不会带来太多思考真的是太难了,因为我也同样拒绝去看商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那些味同嚼蜡的垃圾片,那味道同吃多了的垃圾食品无异。
还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虽然至今还是叫不出很多名字,但很亲切,这些可爱的台湾演员啊!
http://mysubi.com/movie/HTML/movie_182.htm
搜索宫泽里惠的电影时,偶然遇到的。
好看!
喜欢!
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比如售货员、比如服务生,比如这部片子里的运转手(计程车司机)。
一个普通的计程车司机,一年大约会跑上7万公里,跟上万个人打过交道。
正如我们在影片开头看到的,什么样的乘客都有。
有怀疑自己丈夫不忠的怨妇,撞见长辈奸情的小朋友,自以为是的歌星,到处踅摸春药的青男,勾引司机的中妇……自然,也有举刀拿枪欲抢车抢钱的大盗。
见得多了,自然也就见怪不怪,慢慢就形成了达观的处事态度,遇乱不惊,从容应对。
阿甘(《阿甘正传》)他妈曾经告诉他: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儿。
人生,有时候也像永远在路上的一部计程车,谁能想到下一个乘客会是谁?
谁能预知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事?
既可能遇上抢钱夺车的鸳鸯大盗,也可能无巧不巧地重新拿回自己的爱车,但是,下一秒,也许又会栽进水沟里……福兮祸兮,谁又能料得清楚呢?
料不得,参不透,又停不下,怎么办?
往前开便是!
对人对事如此,对人生亦如此。
主人公是个开计程车的,在父亲(老计程车司机、车行老板)开的计程车车行里做事,门前的岔路口是事故多发地段,几乎每天都有车祸发生,车行的人只用听觉就能把事故经过、责任复原个八九不离十。
再惨烈的场景看久了也会麻木,所以,再严重的车祸也不能让他们抬一下眼皮,所以捧起脑浆像捧起一块豆花儿那样随意。
母亲是个法医,解剖完尸体又能从容地去菜场买肉,而且还会以自己的专业眼光对肉的新鲜程度品评一番。
他们讨论着泡在药水里的人头标本是否新长了胡子,就像在讨论自家菜地的韭菜是否又长高了一样平静。
所以,死死生生的大事在他们眼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本来嘛,生命、生或死都是一种偶然,你把它看得比天还大,该来的一样会来,该走的一样会走,不如坦然面对。
影片结尾,主人公出了车祸等待救援的时候,想到了可能的后果。
也许,自己会带着一身重伤蹒跚着回到家,家里人自然也不会有过多的惊讶,多看几眼皱皱眉头也就是了,就像看到小妹一次次做试验出意外那样正常;也许,自己伤重而死,那么许多年后妻子孩子看到自己的照片时,也只有淡淡的惆怅而已。
无论发生什么,生活一样会继续。
勘透世间百态,参破人生大秘的人,是否就会颓废和玩世不恭呢?
不会的,强说愁的永远是雾中的少年。
主人公从小就看惯生生死死,可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一样会认真努力。
比如,自己喜欢开车,就要把车子开好,不能让人家笑话;比如,真遇到自己动心的女孩就不能放过,哪怕自己是司机对方是交警,死缠烂打也要追到手。
“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一只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生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
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
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
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林语堂这段话在说中国的哲学家,我以为也在说着普通的中国人。
这部2000年的电影挺好看的,enmm,那个时候我才1岁。
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真的是太小了。
2000年,电影里说的什么基因,什么化学,什么嘌呤啥的学科知识都和我在2016年读高中时候的没什么差别,看来啊,科学的基础知识就是那样,读书的笨蛋的我都没有掌握罢了。
人都是这样的,喜欢一个人是喜欢他、她样貌或者生活的特色。
男主的性格我好喜欢,随和,执着,大胆,自信。
我也好想成为男主这样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特长,可以让别人对我刮目相看。
男主的生活真的好自由自在,羡慕。
运转手在日语里意思是司机(運転手)。
电影的故事正是由一名司机娓娓道来。
每天司机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人会不由自主对自己讲心底最深的秘密,“人反而会向一面之缘的人透露出最深沉的秘密。
”司机不由感慨道。
开头打破第四面墙,角色面对观众讲话,还有时不时出现一些滑稽字幕制造笑点。
荒诞的喜剧形式拓宽了电影的表达内容和呈现方式,以至于被用枪指着头的司机的片段不断被后面各种片段打断,电影显得更自由,观众看得更轻松。
司机说话很幽默。
例如解释他爸开车的里程,“目前我爸正在他第六趟由月球返回地球的途中,如果没有碰到陨石的话,预计年底他就可以到达可以地球了。
”幽默的语言增加可见性。
司机的母亲是法医,电影常出现略微令人呕吐的画面,满足观众追求刺激观感的心理需求。
男主的父亲是司机,妹妹喜欢化学,不光他的家人还有朋友都是看惯灾难,生死的人。
家外是不间歇的车祸,家里还有车行里人们谈论着死的惨状,和抱怨又要重新安装玻璃,还有人靠捡尸体谋生,冷静的状态呈现一种浓浓的荒诞感。
除了大家在饭桌上分享自己见过的奇闻怪谈,惊悚的语言配上大家习以为常的语气和神态,具有黑色幽默感。
司机行里车技厉害的人开车画面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影片的镜头对准公路上的出租车,明明是变速箱坏了的危险画面,硬生生通过设置倒车开这样的情景,达到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最后以主观视角通过移动镜头拍摄每个人的正面表情,配上音乐,传达出注定发生意外的情绪,前面多以喜剧效果吸引观众注意力,悲剧的结局给人较大的冲击力。
生活的路数是多变的,没有绝对平坦的路。
沉浸在前面导演给的笑料,却殊不知栽进导演埋的坑。
其实,细细想想,从一开始他们的工作危险程度五颗星,司机遇到的状况层出不穷。
有时甚至得冒着违反交通规则,送孕妇去医院。
按照司机身边的经历,自己的经历,看见的经历,结局也不足为奇了。
最后司机的死亡也让观众对死亡有了更深的认识,人生难测啊。
其实结局除了有点含糊外,应该是导演留给我们的一个悬念。
但是,一部小小的喜剧用这样一个结尾来收场,总觉得很遗憾。
昨晚看了三个电影,是《德州巴黎》《运转手之恋》《钢琴别恋》。
《德州巴黎》是写剧本的时候看的,就是调节一下心情。
半看半不看,听音乐而已。
偶尔看一眼的时候,都为文德斯心惊。
《运转手之恋》是一个台湾电影。
说起来,我蛮喜欢台湾电影,但是近几年,除了大师,几乎都看不见了。
这部是旧电影了,挺有意思。
我尤其喜欢那个结尾,特别愕然,戛然而止。
整部电影的喜剧色彩,顿时变了调。
从头到尾,细节都那么出彩,每一个人物,即便和故事毫无关系,也都好玩得很……好玩,对电影其实很重要。
而且,就在这种好玩里面,也有当时台湾社会现实的成分。
有讽刺和变形,也都是温情脉脉的。
故事的主线,总是不断的被打断。
主线是一个晚上的奇遇。
其他的东西是一个司机的半生。
看的时候会一直注意,编剧是怎么是怎么把两条线弄到一起去的并且那么自然呢?
编剧不断使用小标题,岔开了话题。
(唉,职业病啊……)另外一点我挺吃惊的,就是这电影其实只是2000年的,但散发的陈旧气息,总让我觉得觉得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想想看,2000年也有《一一》,却感觉那么精确而现代……
本片搞笑中糅合死亡,还怪好看的,特别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我也是被小视频中的爱情吸引看完的。
屈中恒饰演的苏大全在电影中说不会喜欢任何人,也不会有任何人喜欢我,然后,就碰到了那一生一世的爱情。
刚好最近看巴尔扎克的小说,《奥纳丽诺》《亚尔培·萨伐龙》都在说一生一次的爱情,“我用专一的爱情爱着你。
”多么浪漫呀。
对比现实,可能是我年纪大了太想结束单身,觉得和哪个普通的女孩子在一起都差不多,真爱只能在我的幻想中出现,甚至没有真爱。
这或许是一种可悲吧,我不知道。
《运转手之恋》,中国台湾电影,屈中恒,扮演一家出租汽车行的少老板,也是一个出租汽车司机,也是一个爱开车的人。
通过第一人称的讲述,讲述了他的父母的爱情,爱调配化学制剂的小妹,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乘客,还有最有意思的桥段,他如何让一个他爱上的交通女警持续给他开罚单,从而他的追妻之路。
宫泽理惠扮演的交通女警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是小品和段落式的,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感,却有淡淡的生活喜剧感。
最近又看了一部台湾的老电影,挺有意思的。
推荐给大家:《运转手之恋》。
豆瓣8.1分,好于87%的喜剧片。
用台湾话来说,运转手是计程车司机的意思,电影就是计程车司机的爱恋故事。
有评价说:一个闷骚的台北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一部反高潮的文艺片。
由一个个小小的片段构成,充满冷幽默。
笔者认为故事很棒,以出租车司机的视野勾勒出台湾人世百态,茶米油盐中透着风趣,看完之后会觉得其实这个世界也挺美好的。
主人公阿全家是一个看似奇葩,实则再普通不过的的家庭。
开车行的老爸,验尸体的老妈,喝化学品的妹妹,开罚单的妻子和爱开车的阿全...一家人的共同爱好是看车祸、讨论车祸......
壹|妈妈的无奈阿全的妈妈有个美丽的名字游希子。
年轻时的游希子漂亮,招人喜欢,不乏追求者。
但因为不那么美丽的法医职业的缘故,每一个追她的男子,都多少对她有点心理排斥。
有的男人在她面前故作镇定,说的一口漂亮话。
【生生死死很正常的。
他们都这么不幸了,我们还怕他们,这样也不对,你放心我一点都不怕。
】却又会不自觉地直打哆嗦。
有的男人会在她背后悄悄擦擦下和她接触的身体部位。
这让妈妈很伤心又很无奈。
年轻又漂亮的妈妈,是如何看上普通的爸爸呢?
用游希子的话来说阿全他爸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看了她工作后,还吃得下饭的男人。
贰|小妹的痴迷小妹是个化学迷,在家里做实验,动不动地发生小型爆炸。
家里人见得多了也就不意外了,顶多多看二眼皱皱眉头也就过去了。
不安分的小妹,连朋友们也不放过,经常抓一群好友来试吃她的化学品......
小妹自己喜欢化学,就连找对象也要符合她的化学审美。
她看中的男友更是个化学奇葩博士。
第一次小妹他带回家吃饭时,他对着一家子说着桌上饭菜的各种化学成分以及吃多了的坏处,直把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小妹则一脸花痴,满意的很。
不久他们还真的就结婚了。
叁|阿全的恋爱阿全是个对开车痴迷的男人。
【我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太值得骄傲的东西,只要让我握着车的方向盘,我就会有一种不会输给任何人的感觉。
】人生第一次开车限速60开到120领到了罚单,是他开心的珍藏。
极速中,刹车,将车停在四个小纸片上,对他而言也只是成为高手的第一步。
阿全也像我们一样:多数时开心的过每一天,偶尔路上散步,思考一下人生。
虽然偶尔也会有小烦恼,但大抵还算满足的。
但终究是没有逃过被父母催婚的命运,像我们一样。
阿全则觉得自己没那么幸运会遇上要爱的真正对象,因此决定不结婚,还说了二个理由。
一,碰不到“喜欢我的”:因为我觉得世界上不可能会有人喜欢我,既然没人喜欢我,也就没人会跟我结婚啊。
”二,碰不到“我喜欢的”:因为我觉得我不可能碰到我喜欢的人。
就算碰到了,以后TA也会变成我不喜欢的人,我不可能跟我不喜欢的人结婚啊!
是不是听起来好有逻辑和道理啊!
阿全的爸妈崩溃了......
一次偶然,阿全遇到了一个真正让他喜欢的姑娘。
【发现自己得了一种见不到她就会死的病。
每天都渴望见到她】可是阿全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让她快乐,可她说每天给他开罚单,她自然很开心。
于是他每天变着花样违规。
阿全乐此不疲,每次都是这样充满干劲的违规,然后再一脸开心地看着她,什么都不说。
终于有一天,姑娘受不了。
先是打了他一顿,然后照例开罚单。
但突然问了阿全一句:为什么?
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很喜欢我啊?
是的话你就说啊。
阿全没有想到,没有说话。
只见,她语气温柔了点:现在如果说不出来,那改日再对我说好了。
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果真如阿全妈妈说的那样:只要女孩子开始对你有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事情真的比较容易了。
后来,阿全如愿结婚了。
后来,阿全死了,死于他最习以为常的车祸。
每天都要在家门口的三岔路发生的车祸,终于发生在了阿全身上。
一路喜剧却在结尾处峰回路转,真的有点苦涩诶。
阿全习惯了家门口的他人的意外事故,对他而言那是别人家的故事,这一次而他自己也成为了别人人生的一部分。
伤感有余,我们就会明白:生与死,是偶然,也是常态。
不如怀着达观的心态对待,正如阿全被一个陌生乘客骗去2000元钱,也只是微笑感慨一下:人生这种事总会发生的嘛。
死的随意,活的淋漓。
即便是从小就看惯了生生死死,可阿全还是会尽全力去做自己看来值得追求的每一件事。
在阿全看来开车,就要技术出众,获得同行的认可。
对于真正喜欢的女孩,就要努力地去追求,虽然阿全追女生的行为有点死缠烂打和误打误撞,但阿全对待感情的态度让人觉得温暖和尊敬。
我想当阿全全身心地去追庄小姐,他身上散发的那种“不输给任何人”的气质也是庄小姐心动的原因吧!
幸福或许是短暂的,但拥有过就值得啊。
所以,别去强说愁说那人间不值得,生活从来都是值得热爱的,每个用心活过的瞬间也都是值得被歌颂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来我的公众号【情绪稳定的东dong】找我玩
结局我有点不能接受,女主好看,男主要求很合理
在B站看了一段剪辑就慕名而来,类型混合的家庭喜剧,宫泽理惠过了大半才出现。
人生嘛,这种事总会发生的。结局很wtf,但是fine啦,整体还是诙谐有趣的。
开头还觉得作为2000年的作品蛮灵动的,从介绍家人开始,这种欣喜逐渐覆灭,甚至到情感戏的时候,开始觉得厌恶。每个人物的设计都透露着剧作者的喃喃自语:你看我聪明吧,你看我幽默吧。虽然一边劝服自己这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了,但又转念一想,《广播时间》还是97年的呢,巧妙的剧本结构不多,倒也不至于是稀缺。
有点晃荡起,又有点魔力,看过两遍却又从未相见
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可不可以穿上制服阿? 电影太流水账,观影感受就像他们一家人尬聊一样。
1目前我爸正在第六趟月球返回地球的当中砍柴苦情花2我也还没有结婚呢3从台中倒车开回台北4我不要做只有驾照不会开车的笨蛋5只要乘客一上车,我就会对他做价值判断,他会不会给我钱,会不会多给我钱,会不会不要找零钱。屈中恒有点钮承泽的味道,总之就是很台,往后传承就是大佛普拉斯。
七分。这是台湾新浪潮中以轻松幽默之风写实生活之作,也很有趣。由主角解构故事,讲述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工作生活脾气性格,组成了一个社会的时局面貌,特别是最后女朋友到家吃饭的一场戏,以糟糕的车祸话题开启新生活的幸福之门。
可看可不看,最后那歌不错,用摇一摇也没摇出来
小人物的故事。
难得看到蔡灿得,结果感觉又演了一个神经病。电影到了四十几分钟的时候,宫泽理惠才只有两场戏,挺让人崩溃的。这个节奏难想象是苏照彬写出来的,看得心好累。
实在对这种类型的片提不起兴趣..上星期《马路天使》倒是撑下来了,这部竟然想中途走人.....
“妈,你看着,这次我一定要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优秀的市井喜剧,以第一人称旁白的形式展开,以群像的形式交代了家庭/社会群体的生活,展现了我与阿弟,一个平凡台北市民励志/踏实/逐梦的一生,和宫泽理惠有没有在一起可能只是一个梦,我和阿弟也有可能很早就不在了,但是这也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
中学时看过预告片就去好多碟店找了个遍,今天突然想起来,在线就能看了~
节奏有趣,质感复古,可是片名、海报也太有欺骗性了吧,吊足了胃口,结果却从女主角真正登场到开始描绘爱恋加起来三十分钟都没有,怎么不叫《运转手日记》啊?虽然两个人木讷、执着、又直又钝像自相矛盾一样的恋爱追逐让我笑到嘴巴痛,但干嘛舍不得多给特写镜头啊,拜托那可是宫泽理惠诶!夜间驾驶,都市,公路,出租车,爵士乐,形形色色的人,这些元素出现在一起还没发生就能让人嗅到故事性的美感。可它们加在一起也远比不过——潇洒、认真、漂亮又呆萌——哇哦,那个叫庄静文的女警。
魔幻爱情故事
出乎我意料的好!那时候的台湾编剧真是人才!他们是怎么说服宫泽理惠来说一个恶趣味故事的?
台湾有些电影真的好古怪
8.8;soooo brilliant!
突然想起这是一个有《花样年华》、《枪火》、《卧虎藏龙》的年份,华语电影的风格化似乎已经达到了极致,于此本片的轻巧灵动感与之相称似乎的确差了一口气,但鲜活的职业生态视角和环境描摹实际上是更适合类型片发展的道路,主流接受度其实也更适合当今的市场,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的(仅限的还有艺术追求的)电影人更加执迷于更加艰难的风格化营造,却没能付诸更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