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移民,而是从这款版图上离开,其实没有边界,世界是个整体。
谁能帮保加利亚更换心脏?
医生只能治好病人,治不好死人。
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幸福的移民者。
保加利亚是一个满是乐观主义者的国度,因为所有的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都见不着了(移民了)。
由的哥枪杀银行家再饮弹自尽事件串起一个晚上发生在四辆出租车上有互文的几个故事,一展保加利亚社会众生相。
去医院手术的医生,去酒店偷情的男女,去大桥自杀的教师,下班回家的律师,去夜店纵情的学生,移民奥地利回来做生意的前党委领导,去心脏移植的失业面包师。
直白的剧情,直白的片名,可惜太直白,不过金句倍出。
每个故事几乎都一镜到底,有意思。
2017年的电影,距离现在也并不遥远,但是展现出保加利亚的社会现实像是还在上个世纪,腐败、堕落、权力、移民、暴力……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事情。
影片中的保加利亚萧条落后,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大多数场景都是在晚上,手持相机和长镜头,没有惊心动魄的商业片剧情,却神奇的扣人心弦,个人觉得是一部好的社会题材电影。
看完带电影后,上网去查保加利亚,更多的是旅游推荐和网络热门,从中很难找到电影中的社会的影子,让人怀疑什么才是真实的,当然,每个城市也有不同的侧面,每个人能看到的也不一样,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保加利亚。
六点,我结束一个下午毫无作为的学习,背着书包从图书馆走到打印店。
六点十五,我带着两份合同的扫描件走出29楼地下,根据我的今日开支、笔电剩余电量和找到位置的概率计算如何解决晚饭和自习。
这时票圈刷到了学姐转让学校欧盟电影展《方向》门票的信息,我抬抬头,左手边十米处就是百讲广场。
我拐了个弯,这个夜晚的消磨方式刹那间不一样了。
我是个看电影很少的人,对于电影评论也毫无心得。
所以这篇被我放在影评区的东西,会更像是一篇日记,不仅毫无层次乱用术语还夹带私货,但管那么多干什么。
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出租车里,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摄影师跪在副驾上,绕过座椅把相机镜头对着后座上的演员,或是自己坐在后座上,用镜头聆听着驾驶员和乘客的对话。
镜头不算太稳定,不过考虑到车里的逼仄空间,我也是很好奇那些稳定的出租车电影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很多让人眩晕的长镜头,从对话的一方移到另一方再移回来那种,跟着演员晃晃悠悠上楼梯在漫长的楼道里向前走那种。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特色还是一种深意还是单纯缺乏技术手段,但这一切真是加剧了电影的悲哀气息。
写到这里我终于点题了,是悲哀,摇晃的,粗糙的,琐碎的,没人在乎的。
电影的结构是很清楚了,以一开头作坊老板被银行家勒索,走投无路先他杀再自杀的案子为线索,讲了好几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失去唯一儿子的大叔,但没一个乘客在乎,去富人区跳舞的中年男女,到大学城把妹的三个年轻小伙子,狂笑着挥霍人生,死亡不再是一件大事,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最后大叔和路边的狗分享了自己的披萨,他说你是一个小男孩,我也有一个小男孩。
失手打死索要高额车费司机的律师,我始终在猜测他的包里装了什么,和他后来到底去了哪里。
那个司机,大概是移民过来的穆斯林吧,从墓地里扒下死者的皮鞋和西装倒卖,死亡意味着没用了,死亡被剥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载着心脏科医生的女司机按下电台按钮说道:“全国人都在往电台打电话,报告死者的情况,可是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慷慨激昂的,冷静自持的,荒谬可笑的,人们争先恐后发表意见,意见淹没了一切 ,我惊讶于保加利亚语的语速,如同开头那个去卖淫的中学女孩,谎称要去照顾生病的奶奶,在被出租车司机拒绝后像一挺M60向他发射越来越刻薄而肮脏的诅咒。
还有那个穿着运动服的司机,编造着和每一个乘客存在职业关系的身份,却从桥上救起了第五个想自杀的人。
还有还有,那个被剥夺出国深造机会,抑郁、吸毒、入狱,被毁掉一生的女司机,当她终于和当年的迫害者同处一室,当她终于稳稳地举起枪而他吓尿了裤子问道你还想要什么,她沉默举着枪直到两只眼里蓄满了泪水,她说我想要回我的生活,可是已经太迟了。
我眼泪早就流下来了。
很多天来的第一次眼泪,我期待已久甚至要为之欢欣鼓舞,随即我想到从屏幕的角度看观众席,黑暗里一张白惨惨的脸在哭一定非常傻,但我还是固执地流着眼泪。
生活是一张白纸没错,可把它揉皱了展开无论如何都抹不平的,用铅笔在上面涂写不管怎样都擦不净的,何况它已经被撕碎,被划破,被踩上了一万只脚。
最后女人用枪逼着迫害者去做引体向上,嘶吼着继续,我没感到一丝一毫的黑色幽默。
他早就做不了十五个引体向上了,他既恐惧死亡又被它强烈地吸引,做到第四个的时候女人收起枪上车开走了,他掉下来,蜷缩在郊区肮脏的泥地上,无声地哭泣。
最后属于出租车的场景呼应开头新闻里即将被移植心脏的退休面包师,而司机由神父兼职,于是最后的司机是上帝的代言人,如同人们在绝望尽头、一无所有时所会想到的上帝。
面包师愤怒地质问当每天有这么多人自杀,当我们的女儿去卖淫儿子去犯罪的时候,上帝在哪里。
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上帝则苍白无力地回答道上帝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上帝教会你不愤怒。
我想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上帝。
或许,有那么多的东西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上帝只是如同稀有气体般可怜的一种。
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保证,我们能有尊严地活着。
除了线索事件,所有的事件都发生在黑夜之中。
车流在光海中穿行,正如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城市的夜景。
而电影的结尾处,我们蓦然来到冬季,不曾出镜的驾驶员驾驶着这个城市随处可见的黄色出租车,驶过积雪覆盖的街道。
镜头到处,那个作坊老板的女儿背着书包,踏着雪,一拐弯,就进了学校。
开头激烈的冲突先声夺人但导演野心太大,想把保加利亚的社会问题说个遍:政府的官僚作风和腐败(银行职员以及电台听众的激烈反应)、共产党执政时期的影响(女司机的身世)、欧洲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有手段的人纷纷移民,外科医生、尿裤子的还有失业面包师的儿子)、宗教观(神父司机)、青年状态(17岁学生鸡和3个小混混)等等,然后用出租车联系起来,但几个故事编排有些生硬,多数台词流于说教(特别是贯穿全片的电台听众),倒是和《后会无期》很像,但前者演员的表演更胜一筹导演和编剧似乎也在为避免台词上的说教味儿而花了一点功夫,例如跳桥一段的对话就颇为精彩,这位喜欢吹牛扯皮的司机也是全片最出彩的角色。
丧子老头喂狗时的大段独白是一大败笔剪辑方面,已接近《撞车》和《通天塔》的水准,没有大的逻辑BUG结尾的悬念,大胆猜一个,开头的司机女儿被女司机收养了几个长的晃动镜头看的头晕P.S. 保加利亚,需不需要来一发社会主义的洗礼?
话痨式影片,几乎一个片段就是一个长镜。
惊叹演员在自由度如此之大的镜头里感情到位,收放自如。
每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看似随意,实则关联。
失去儿子的父亲,在客人冷漠地对待下,与流浪狗倾诉。
被欺骗伤害的女司机,在经历吸毒,入狱之后遇到曾经的人,选择放过。
杀了银行家的出租车司机的心脏进入了新的绝望的人的身体。
一个一个平淡的片段构成了这个社会整体的样子。
最近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 我投了一个索菲亚(保加利亚首都)的职位。
几天后, 一封hr邮件到了我邮箱。
他很感兴趣,也很高兴我也感兴趣于他们公司。
但首先他问了我一个问题: I looked at your profile and I see good potential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starting a recruitment process with you, but first I just want to confirm your interest in relocating to Bulgaria?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do you think of such idea? :)这是个挺自然的问题。
但可以解读出很多含义。
也许是担心移民倾向,也许是好奇为什么要从一个经济发展在放缓但至少还是世界第二GDP的国家跑去一个IT从业者月平均工资只有2600BGN (1BGN = 4 RMB)的欧洲第三世界,一个两次世界大战都站错队,一个东欧剧变后同样经历了混乱不堪的九十年代的前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来自欧洲菲律宾的HR,他的国家有二百七十万海外工作居住的人口,而本国七百五十万人口中只有二百二十万人在国内工作,不能够理解这样的自我放逐。
我在回信中,告诉了他我想要逃离的,我不能改变的,我不想见到的,我想要尝试的,我对生活改变的期望,以及我对保加利亚不到百分之三的GDP增长率的微弱信心。
之后过了三天,他又给我回信了。
除去工作信息和公司产品简介之外,他提了以下几点,包括十动然拒:Actually, I see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here is getting higher every year. There are a lot of improvements in terms of infrastructure, social policies, laws and more are planned. Working in IT sector here gives people really nice well-being as companies like ours offer people good social benefits and competitive C&B packages.The official language we use in ******* is English, so you have no problem with this. However, speaking Bulgarian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you to socialize 😊I really liked what you said so far and see you as a good fit for the company as we like open-minded and curious people. We actually have here a lot of foreigners, we have employees from Italy, Netherlands, India, Spain, Albania and more. However the position that you applied for is no more vacant, as yesterday one of candidates in the process accept the employment offer. BUT! Given the fact that is a long process of relocation and we might have soon open position for <职位名> as the workload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 would like to present you to our hiring managers and let them discuss a future move?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okay with such scenario! 很难说到底是谁疯了谁清醒。
一个人逃到另一个国家,一定会有问题的解决吗?
也许,但又会有新的问题。
而从一个困境到另一个困境,意义何在?
但如果讨论意义何在的话,讨论的意义何在?
什么有意义?
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
影片中移民维也纳的前保加利亚社会党党员说他到了索菲亚,看到机场挂着欧盟的牌子,除此之外,一切都像回到了九十年代。
没错,在中国也无处不在的赫鲁晓夫楼,那一切熟悉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
也许假设我去了,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其实即使是在波士顿,我也觉得回到了九十年代。
也许更早的感觉但我没有更早的记忆。
城市的外观老旧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人的内心是否还有希望,还有信仰?
那个要去医院做心脏移植手术的人在牧师开的出租车上打断了牧师多次,他十分厌倦牧师关于信仰和希望的劝导,因为如果上帝真的就在我们身边,从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角度看,为什么上帝什么都不做而一直对苦难的人民袖手旁观?
这难道是考验吗?
如果是考验,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神秘莫测的上帝的看不见摸不到的许诺,真的能够阻止年少的孩子成为妓女,或变成街头混混,只求感官刺激于终日?
失去希望的人只想享受今天,感受今天。
因为明天没有到来,也无法设想明天会是什么样。
并不是不想去拥抱希望,是因为即便是今天,希望也已远去。
至于方向,去哪里,当然很重要。
但在决定去哪里之前,站直了别趴下,更重要。
看完了影片,起初的感觉是社会制度的错,或者历史的错误。
但好像又不是。
毕竟历史都是人书写的。
又能怨谁呢。
如果你对今天的生活充满疑惑,请你看看这部片子,看看另一群曾和我们的国家有着相似历史的前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人,看看命运的相似,看看这世界的无聊。
也许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因为也许明天的生活会更糟。
保加利亚版的《Crash》。
一场因出租车司机被人索贿引发的命案成为全国头条,群情激昂的观众打爆了电台的热线。
入夜,在首都索菲亚街头穿梭的出租车都锁定了这条新闻。
就像击鼓传花,电影的摄影机顺着电波进六部出租车,跟随那些去偷情、去酗酒、去自杀、去卖淫、去换心的乘客,遭遇了另一些正在失独、失恋、失业、失心、失智的出租车司机,上演了一幕幕夜索菲亚的失魂落魄。
长达两小时对保加利亚的怨怼和吐槽,每个故事都是长镜头一镜到底,剧情饱满,戏剧的张力像批判力一样劲头十足。
最让人感到错愕和隐痛的是:偶然晃进镜头里的街景竟然与通州、望京、五道口,与郑州、常德、宜昌、海拉尔、平顶山的街市一模一样……
1、出租车,狭小的空间,陌生的人们相遇,互不相知的身份,互不了解的故事。
短暂的时间,要达成心与心的触碰实在艰难,于是欺骗、缄默、隐忍、乖戾成了污秽的帮凶;无畏的劝阻被看成多管闲事的鄙夷;仇恨激化、原罪忏悔,又因为人心的柔软而草草收场;人性的温暖因伤人恶语而转化为复杂的酝酿和堕落的悲哀。
2、小人物小故事,隐藏着大时代、大背景,隐隐约约中你看到社会的危机,人的异化,阶级的对立隔阂、民生的破败、青年的堕落、民族主义的强化、难民移民的冲突其实会思考,那些从广播中传来的或激愤抗议,或悲天悯人、或绝望自赎的声音,他们的确同样是被压迫者,但是真的完全站在被害者一边吗?
他们难道不是杀害者的帮凶吗?
这是乐观主义者生活的世界,悲观者和现实者都死去了“这些人自杀或纵身火海,很快就会被忘记”3、许多讽刺的瞬间比如“今天会是个好……好日子”——广播里难民冲突新闻反反复复、冷空气降临天气预报比如心脏移植说得如此简单,就像这个社会,一个活不下去,那就让另一个活4、人物的塑造确实强大一句话就能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灵魂、鲜明的角色。
眼神表情配合简单的一句话,所有的好奇都一清二楚。
比如——“你开心点嘛,这么悲伤干嘛”——“夫人,我儿子刚死不久”简单不失深刻,简单背后不是苍白,而是丰富每个人物都足够的丰富,不是扁平的。
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复杂的人性是阴暗中有一丝光,比如抚摸流浪狗的温暖的老人,也是不断劝慰年轻人爱惜身体的老人;比如毁弃人一生价值导致因仇恨而疯狂的女人,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抢;比如骂着“贱货"的司机本可以撂下援交女学生却一定要将其送回学校;比如地痞流氓般的社会青年强制拐弯,却还是会说一句”他很穷的, 把钱给他“;当然,还有那位救下轻生者的体育老师,回想起曾经的恋情而湿润了眼眶。
5、镜头的切换是很不错的,夜色下的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冬天,混乱破败凄冷。
亮黄色的出租车,让人想到一丝温暖。
有人的地方还是会有温暖的吧。
只是车外的世界,太寒冷了。
保加利亚优秀影片《方向》,类似于《天注定》和《出租车司机》。
影片通过六名出租车司机和他们顾客的遭遇,来反映保加利亚的社会现状,反映各个阶层的腐败和迷茫,也反映了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
第一个出租车司机是中年男司机,原来开了一个店,因资金紧张关闭,向银行贷款,被贷款顾问勒索,被威胁不给贿赂就不给他贷款,让他流落街头。
他选择开枪击毙货款顾问,并自杀。
第一个司机的顾客是女儿学校的女学生,谎称奶奶有病去医院,而实际是赶去酒店卖淫。
第一个司机得知真相后,不顾她反对,选择把她拉回学校。
第二个司机是中年女司机,30年前大学毕业打算移民意大利,因为官二代的从中作梗而泡汤。
30年后,当她再次见到官二代,她举起了枪,却并没有开枪。
第二个司机有两个顾客。
她的第一个顾客是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做完最后一个手术就要移民奥地利。
女司机问他,为什么不给这个国家换个心脏,他说这个国家无药可救。
这个国家只剩下乐观的人,因为悲观的人要么走了,要么死了。
她的第二个顾客就是当年的官二代。
这个官二代移民到了奥地利,可是还是要经常回来做生意挣祖国的钱。
在他眼里这个国家的穷人,之所以穷,全是因为懒。
当第二司机拿起枪质问他30年伤害自己的行为时,他吓尿了裤子。
第二个司机说不杀你也行,去单杠上做15个引力向上。
当年是运动员的官二代,如今,一个引力向上也做不了。
第二个司机没杀他,而选择开车离去。
第三个出租车司机是个老人。
上帝敲错了门,带走了他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
当他看到街上有条流浪狗时,他将自己的披萨分给了狗,并向它诉说自己的事。
第三个司机有两拨顾客。
第一拨是两个偷情的男女,没有礼貌也没道德。
第二拨顾客是三个寻欢作乐的男孩子,同样,没有礼貌也没有道德。
第四个司机是个中年男人。
本片最正能量的人。
他的第一个顾客,是个女演员,他调戏女演员,女演员下车前问多少钱,他说一个吻,看起来有点坏。
他的第二个顾客,是一个要自杀的老师,其实也不算他的顾客,这个老师并没叫车。
老师桥上要自杀,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却调转车头,选择去救下轻生的老师。
这个老师,巴黎大学博士毕业,会七国语言,只能在一个高中教哲学,交不起暖气费。
第五个司机,应该是个非法移民,不但偷调计价器,还向顾客推销死人衣服、鞋子。
他的顾客是一名律师,平常都是他勒索别人,却被这个司机勒索,情急之下,拿石头砸死了司机。
一个律师,不能用法律保护自己,却只能用暴力保护自己,蛮讽刺的。
第六个司机是个中年男司机,白天做神父,晚上做兼职出租车司机。
他的顾客是一个需要心脏移植的面包师,他的心脏来源是第一个出租车司机。
他看到神父说,我不信你,天天说上帝,当我们遭遇各种不幸时,上帝到底在哪呢?
影片在一片雪地的场景下结束,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当遭遇不公时,第一个司机选择开枪,第二个司机选择不开枪,不同的选择,能改变方向吗?
第一个司机开枪后,他的女儿将幼年丧父。
与第三个司机老年丧子一样,是不是都是悲剧?
第一个司机死后,他的女儿会不会像她同学一样沦为妓女?
第一个司机的心脏移植到第六个司机的客人身上,能不能改变那个客人的人生走向?
医生、官二代都是精英阶层,他们选择了移民,这个国家怎么办?
这片子是什么玩意,再一次向我政治正确的三观发起毫无意义的挑战。
1944年9月9日,结束于1990年11月15日。
在此期间,保加利亚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共产党长期执政。
再看看现在的你们被万恶的资本主义毒害成一个多么混乱的社会环境。
你们在抨击什么?
像我们这么和谐的社会存在的不公平?
不公正?
只能说那是是你们资本主义的毒瘤。
悲伤和滑稽的混乱交织在保加利亚生活凄凉的现实中,通过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看到城市里的生活,每个角色带来灼眼的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现实。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平衡倾向于后者,使它变得更难观察。
这是导演带给我从小在红旗下长大的正确政治意思的错误引导,哈哈,悲观主义就好像西方社会虽然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但依然惊讶的怀疑我们在电视里天天赞美着美好生活的乐观情绪从何而来,好吧,我也不知道。
悲观主义并不是说度日如年的痛苦生存,而是对未来的追求的探索,是增加生活信念的来源 ,而我们却是在养尊处优的逆来顺受。
一部展现普通人艰辛生活的故事,从而对你们现在的所谓历史独裁的叛逆观察,你们的片申部门可以让这样一部肮脏的影片上映,真是脑子被资本主义彻底瓦解了,这样的题材就应该不过,就应该多拍拍像我们动不动就几十亿票房的闲贫烂扯的“大制作”,你们那这些电影能赚到钱嘛,真是的。
电影里那个乘客把司机打了,还要带着去医院,那个被打的司机还要爬起来?
笑话,天朝的“碰瓷”应该值得你们好好学习一下。
影片开始就从政府的官僚作风和腐败说起,你们官员们的素质也比较差,不懂得委婉和玩阴谋嘛?
哎,都是资本主义的悲观主义和信仰太多的使然。
你们太脆弱了,小小的事情就要反抗,就要拍一部电影还讽刺社会,弄不弄就要上街,就要罢工,太过分了,不懂得国家利益大于一切嘛。
我无法好好的把这部电影看完,如何毁我三观,想去厕所都要憋着,没办法,我就想看看你们到底想表达什么,像极了廉价版《撞车》的编剧形式,几个陌生的司机,几位不同的乘客最后交织在一起,是这个令人遗憾的社会中。
这部电影名字叫《方向》,而最后的寓意表现了毫无方向的社会,社会没有方向,老百姓能有方向吗,算了,我一宿没睡,必须用新闻联播把我再变回吃瓜群众。
在出租车上展现社会百态,戏谑幽默深刻,每个乘客和司机都在寻找方向,这个国家也是。太喜欢群演小哥那一段了,一个戏这么多的人,生活中一定很快乐
你的苦难,没人在乎。
是我喜欢的风格,简单的形式里充满张力的故事,混乱之后仍有希望。
老司机岂是浪得虚名
几段小故事
我总是对勇气以及思想表达的自由,感到敬佩与欣羡。移民、难民、贫富、阶层、偏见、愚昧、道德、信仰等万般共通问题,戾气与苦闷逐渐蚀骨,幸有救赎与宽恕点亮一二。让找不到方向的出租车司机指代方向,让心脏更换来期盼并嘲讽某种信仰和希望,转个头,一路散珠串起。前路茫茫,各自珍重吧。
保加利亚现实主义佳作,不禁联想到《荒蛮故事》。出租车真是一个极佳的人性容器,小空间内急剧迸发戏剧冲突。赢在剧作,故事在司机的群体中接力,每一则都真实有力。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上帝行事神秘,只知设置考验。导演一定相当愤世嫉俗,但这一切都源于对国家的爱之深、责之切。
emmm……像是去当地旅游了一圈,毫无特色的社会问题活报剧。
共产主义的弊病@百美汇
“保加利亚需要换心脏,不,我们只为活人换,不为死尸换”,和看罗马尼亚电影一样,除了语言和演员,保加利亚片丫也是一股熟悉的画风扑面而来,给计价器动手脚,戾气重,愤世嫉俗的叨逼叨,又失望又无建设性意见,苦涩的幽默感(引体向上什么鬼啦),关键时刻还是心怀善意的;多数视角都在车内,局促胁迫压抑,松散倒也完整的结构,出租车司机是牧师,是心理学家,是哲学家,出租车司机历经酸甜苦辣,出租车司机见证所有的酸甜苦辣 @电博
3.5,活着
总觉得差点什么,太平了,三星半吧,看着看着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贾樟柯。晕车的朋友看之前记得喝晕车药…全程手持加长镜头而且还有一大半是在车上…真的有点晕车…ps跳桥那段,哲学博士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观感有点像蒙吉的电影,较为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用出租车去指代保加利亚,困境中失去方向,同时用几组司机和乘客去探讨保加利亚所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但觉得表现手法上单一了些,感觉有些重复,思辨过于依赖对话和广播。
10.28卢米埃芳草地。想多看到一些这样的电影。
第一次看保加利亚电影,却看到无数个熟悉的街景与故事。在夜晚奔驰的六辆出租车,串起众生群像。“这个地方还有希望吗?”“没有了。”“不能像心脏移植一样换个新的心脏吗?”“对于死尸来说这没用。”然而他们还能发声。
3.5。不同司机与乘客的群像,直刺国家心脏(多次提及的隐喻)。善意与恶的陌生人,颇有戾气。后半段有些乏力了,包括同质化故事设定和广播里不断重复的听众。
与伊朗电影《出租车》太像了,但深度就差了很多。这一般般的电影,中国却拍不出来。中国电影不缺少故事的素材,而是缺少讲故事的结构和形式。
保加利亚的哥故事锦集
3.5
过于简单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