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一半的理由是为了看李光洙,结果他的正脸以非常奇特的方式仅仅出现两次。
这部电影还是很深刻的,如果在中国,这样的批判性题材一定不会播出。
韩国和中国一样,科技都在不断地发展(发展程度当然不同),动不动就搞举国体制,为了发展保证政绩或者科研成果,不知道背后有多少牺牲,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永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更严重。
抛开科技研究的角度,这部电影还影射了很多,比如社会对青年人的期望,一方面希望你变得优秀,一方面不希望你“与众不同”,年轻人在矛盾中寻找自己的出路,到底怎样才能符合父母的期望?
到底怎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而这所谓的认可真的重要吗?
也许可以明白主角在有选择权的时候,依旧选择做一条鱼吧。
大多时候,新事物的出现会引起一个对立面:一面喜爱一面咒骂。
总是被教导不要标新立异,公众在对待‘前所未有’的朴久时,不知怎么办,集体追捧或者集体恐慌?
还是干脆同化别人,给自己心里安慰?
哪怕做下所有的决定的前提是:朴久单纯善良没有伤害性。
电影讽刺媒体对舆论导向的控制,新兴网络时代,营销与幕后操作大多时候都可以控制舆论走向 。
在这一点上,从我爱豆前一阵儿经历的事情上 深有体会。
朴久在检查身体时的镜头错位也变成猥琐,事实被语言篡改。
故存偏见的媒体该被称为霉体,只管得到自己想要的,对事实不理不睬,互相包庇的行为太让人反感,这些说瞎话的人应该被抓起来啊,可是没有。
BGM总是在该伤心的时候欢快的响起来,荒诞却意料之中。
朴久说“孩子们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但半鱼体救了他一命,看到这里觉得好伤心,除了不停的道歉,好像能做的事只有喝水了呢。
下载的时候,标题是喜剧,可是从头到尾都让人笑不出来。
希望没有素质的路人和粉丝,不要用弹幕,很影响看电影,总让人觉得智商不够。
写于2016.05.27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男主久的愿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却做不到。
刚开始奢望能变回人,到后来看清了一切后,可以选择变回人,却宁愿做一条鱼活下去。
这是对这个社会有多绝望,他明白了就算身体能够变回人,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回"人"的生活。
记者刚开始是想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弱者,把事实的真相让所有人知道。
刚开始也是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利用久,到后来慢慢发现记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人们知道的"真相"不过是媒体编的谎言而已,媒体操纵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知情权。
最后是社会的舆论和媒体扼杀了久最后重新成为"人"的机会。
故事梗概,光洙出演的年轻人参与了一次有偿医学实验,结果突然变异,成了一半鱼一半人的生命体(不是美人鱼那种人鱼额)。
然后在社会上引起关注而发生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
观影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1.新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这个世界的恐慌。
因为什么?因为前所未有,史无前例,不知道该怎么办。
剧中,起初大众态度是很自然的两面性,有追捧,因为喜新厌旧好奇心无限大;有咒骂声,因为这样稀有的存在和人类文明有悖,俨然是个妖怪我们应该打压他。
正所谓一个硬币的两面。
投放于现实,可以应用到同性的问题。
是不是我们的文化教会我们,当新锐观点出现时候我们要努力去说服对方,不允许对立面存在?
然后努力去同化所谓的异类实现天下大同?
对于后一种态度,忍不住多说几句。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打妖怪?
给出的一种解释谈到,出于自尊心虚荣心“人类特别喜欢征服自然。
征服自然不够劲,得把自然拟人化的妖怪给干了,才叫爽脆…于是人类打他们就是征服自然,是一种政治正确,是一个虚构的沙袋。
说难听点:人类需要把妖怪编得坏坏的,然后才好去光明正大的揍。
”2.舆论导向。
电影里,受媒体影响,公众出现了几次态度的迂回变化。
例如:Byun教授支支吾吾的答非所问混合记者们曲解信息的强大能力,硬是把一项试验说成了应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
这也不得不谈及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
曾在著名学者Innis Harold教授的《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一书中读到过一段话,他提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介质,本身其实带有非中立性,故存在“偏见”。
另外在新兴传媒时代,营销手段和幕后操作完整控制着舆论走向。
换句话说新闻传媒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我们是戴着有色眼镜去试图得出一个结论。
然而真相则被悄无声息地覆盖起来。
比如,电影当中有一情节颇为离谱,因为一个照片借位,在完成制作后被用来控诉鱼人先生对护士小姐有过精神猥亵。
导致鱼人先生凭空又多了一项罪名,遭受到比原先更加残酷的迫害。
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作品《搜索》实则与该电影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
在一篇名为《杀人诛心,残酷未满》的影评中,作者曾写到“那些你在网上骂过的,被妖魔化的人,你在骂的那一刻可曾想过自己看到的也许只是局部真相,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相。
很少,因为这样我们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享受这种道德优越感,享受惩恶扬善,居高临下的快感,自得于自己唇枪舌战的智慧,宣泄长久压制的情感。
屌丝们要逆袭,真相什么的统统不重要。
” 补充一点,该文后半部分谈到的利己主义,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尤其是王国维评论《红楼梦》时提到的第三种悲剧观点。
3.所谓羞耻。
鱼人先生有过这样的对白:“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儿。
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片空白。
孩子们也会打我,可是他们好像也没有错…我只想活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后来他想到了轻生,对,上吊自杀。
可是他忘了自己一半是鱼,鱼鳃反而救了他一命。
此处情节有种以乐写哀的意味,凸显出绝望和悲剧色彩。
分析整个事件,不难看出鱼人先生作为受害的一方没办法好好活下去。
他的台词里最多的就是低眉顺眼地给所有人道歉,反倒做错事的一方变成了国民英雄般的人物。
类似的,比方说一桩女孩子被玷污的案子,受害者除了最初收获的一点点同情最后还是过得很艰难或者被抛弃;然后强奸犯反倒不会受到多少惩罚依旧平静活着。
那么何为羞耻?
究竟是谁感到耻辱?
总体说来,剧情一波三折,非常有意思的剧本。
近年来韩国电影事业的实力不容小觑!
每个角色最终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
鱼人先生多舛的命运到最后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
你以为上演的是“尘归于尘,土归于土,而半鱼半人的他则被放逐于沙滩?
”并非如此。
个人而言,欣赏这样的故事结局,不是单纯的悲剧也不是单一的喜剧。
悬念留在这里,给观影后的你们去评定。
关于键盘党,网络暴力一系列的话题有机会还能讨论更多。
最后,关于电影配乐,给个好评。
有反复出现过的,略显荒诞的背景音,运用手风琴为影片增添不少戏剧性。
《突然变异》的的确确是一部典型的韩国佳片。
请别以看科幻片的眼光来省视这部电影,因为它不是科幻片OK?这是一部对人性的自私利己的浅层次揭露的电影,男主变成鱼却始终虑及他人,而女友,父亲,律师,博士,吃瓜群众等人,却太容易被利益是诱惑,为着一己私利不断的伤害着鱼人,但是他们也不是一昧的伤害,偶尔也会可怜一下鱼人,也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想电影大概就是想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吧!
看介绍是李光洙主演,没看内容就点开来看,看到最后,90多分钟的电影,光洙的面容只出现了两次,一次陷害他的录像中,一次结尾的遗照。
很难说内心的感受,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角的电影啊ಠ_ರೃ关于电影中所称的鱼人,我的理解,鱼变人,变的是人头鱼身,所以是人鱼,比如人鱼公主;而人变鱼,朴久是鱼头人身,所以叫鱼人吧(^○^)。
而关于朴久被注射的金枪鱼变异蛋白,为何却是鲫鱼模样,他到底是河鱼还是海鱼的争论,倒没有仔细研究!
(◎_◎;)抛却主演的问题,其实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还是有一定的深度。
朴久是一个大龄但是事业仍无起色的普通人,普通到初中同学都不记得有这样一位同窗,他追求的也是这样一种平淡而普通日子。
为了生活,他可以去剧组扮演一匹马;为了生活,为了30万他参加了人体实验,不成想1000人的实验者中只有他发生了突然变异。
从此他不仅尝到了生活比他想象中更加残酷和无情,而且更尝到了生活变的不再普通,再也回不去了的痛苦滋味。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欲望充斥着每一个人,功名,利益,自私,没有人为了追求真正的真相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那位制药公司的会长说的对,价格不是商人决定的,是市场。
而决定市场的是人的所需。
还是欲望。
媒体人关注焦点的转变影响到了大众,人们从同情朴久到支持制造公司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自此,朴久失败的人体实验没有人再去关注,朴久所受到的伤害更没有人去同情,他被社会彻底抛弃了。
所以到最后,他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变回人,宁愿以人不人,鱼不鱼的样子,即鱼人生存,在浩瀚无边的大海,独自孤独流浪。
那个记者,有着媒体人最后良知的人,最初也是想利用朴久事件成为真正记者的人,到最后终于彻底醒悟,像朴久希望的那样,去追求真相……
鱼人同音愚人,到底我们是被玩弄的那个,还是被伤害的人是被玩弄的那个,我们靠着自己各种巴结讨好为自己铺石子路,走得硌脚,却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虽然鱼人,一穷二白,现在,连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也没有,他却坦坦荡荡,不用像这个无力的世界妥协着什么;最终,他回归大海,仍是自由来去,活得像一条真正的鱼,像我们祖先期待得那样,要不像一条北方鲲,要不就是那只大鹏鸟,它们没有相似的地方,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能够不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可以来一场像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从原始文明以来最向往的那一点;船舶,飞机,哪个的发明不是让我们能接近我们的原始向往更近一步。
他,是一条鱼,一条孤独的来去匆匆自由的鱼。
这部电影是《突然变异》,采用倒叙的方式,先把一个变异鱼人引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对于鱼人的刻画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以实习记者为主视角,穿插鱼人的“女朋友”、鱼人爸爸和律师金泰坤的故事,讲述了从鱼人开始变异到被女朋友曝光,一审胜诉,成为社会明星,二审被污蔑而失败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放弃做为人而逃到大海。
整个电影中,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特别是讽刺社会现实的细节很多。
鱼人事件曝光后,主导该实验的卞博士对举行发布会上,表达对鱼人的歉意,但是公众媒体却完全忽视了鱼男,而是对博士的药大加关注,甚至以讹传讹说会得到诺贝尔奖,然后所有新闻媒体就疯了似的关注诺贝尔奖。
后面二审时为了获胜,不惜弄虚作假捏造事实污蔑鱼人在实验时打飞机来转移视线而取胜,这在现实中,不也存在吗在本片中,似乎每个人都带有一种罪过,鱼人是为了钱去参加实验,女主为了钱而出卖鱼人,连男主也是为了成为记者接近鱼人,爸爸更是为了获得赔偿而来找鱼人,金律师到后面作为原告律师为了钱也与原告而接触。
但是导演也没有对这些人全部否定,女主最后真心关系男主,爸爸也明白了鱼人儿子的重要性,男主也一直在做关于鱼人的纪录片。
这些原罪似乎是因为金钱的引起的,这就回到那个问题“金钱是万恶之源”吗?
个人认为不是,金钱是中性的。
那么是资本主义制度吗?
本片是个大团圆结局,女主最终妥协现实考上公务员,男主解开心结不再纠结于鱼人事件,博士也因为鱼人的原谅而放松,即使被判坐牢,爸爸也终于过上了开心的退休生活,而本片的主角,鱼人也没有死亡,而是回归大海。
但是在这些看似美好的结局中,其实最大的悲剧就在于鱼人的选择,鱼人最终选择了去大海,而不是选择做人。
当博士和他说可以让他变回人类时,他选择拒绝,选择去梦想中的大海,选择成为鱼类而不是人类。
这无疑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否认,否认自己作为人是值得的,认为自己作为鱼类会比人类活的更好。
鱼人开始是想生活的,他选择去寻找女主,为什么是女主呢?
因为他们睡过一晚上,因为一夜情,哈哈哈。
但是女主因为钱出卖了他,想出名而把他的事发布在网上。
男主为了成为记者而接近他,最终他们也发现了男主的真面目。
爸爸也是因为赔偿金而来找他,律师到了最后也出卖了鱼人。
而这一切的一切就鱼人都看在眼中,他失望了,他心寒了,他选择作为一条鱼而不是人。
那么作为鱼就真的比人好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即使生活会有种种磨难和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否认这些消极的东西,就是否认积极存在的可能性。
积极并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对消极的超越,是出于消极而胜于消极。
我们应该积极的面种种磨难,不去想会有一个天神从天而降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是独自去面对、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去超越。
没看之前一直以为会是那种青春偶像剧情,看惯了光洙在rm里面呆呆的样子,本来觉得这次可以来个咸鱼翻身,演个帅气的角色,没想到一部电影正脸就出演了两次,真的是蛮心疼的。
一开始就是鱼人的样子,前面的剧情实在是有些乱。
搞笑的批判的部分也拎不清,好好的题材拍成前半部分那个样子的确是有点可惜了。
演员演得还是蛮好的,可惜剧情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而且鱼人实在是太让人心疼了。
女主把他卖了,爸爸似乎也不在意他,男主也只是想用他做新闻。
原意只是想赚点钱,无辜的多了这个鱼人的身体,还要被社会上的人指责。
可能导演是想反映一些社会现象,批判一些不公的事实,然而拍出来实在是四不像。
后半段的节奏稍微好一点,鱼人给最爱的女主留下了他唯一能给与的钱,还是决定配合实验。
说实话那个实验实在是太残忍,明明是活人,却被非人类的对待。
人性的冷漠,同类的残忍,才是最后鱼人选择不变回来的原因吧。
宁愿变成一条鱼,也不想在这骇人的社会上。
比起人类社会的喧闹和对人性的失望,朴久或许更向往海洋能给他的安宁,最后科学家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社会一直如此,舆论风向跟着上层人的意愿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绝对清醒反而是错的,控制人性的往往是欲望,而不是所谓的正义,当世人都荒唐糊涂时,又有几个人能明白理解真相呢?
整个社会偏激式的冷漠,愚昧的荒唐,但是无论变成什么样,依旧有人会一直爱你。
主角是鱼而不是李光洙,冲着他来的,他的帅脸却只在遗像上露了一下(ㅇㅅㅇ)
野心太大靠科幻的外衣没能完全驾驭
心疼长颈鹿!
说句心里话,确实没看到光洙的露脸比较遗憾。但影片所隐含的种种寓意令人心酸,尤其最后化为一条鱼,融于大海的那一刻,一切的不开心,一切的过往不如相忘于江湖,,,
很棒的创意,立意也异常有现实意义,而且我对海鲜类毫无抵抗力qwq
讨论在人鱼身上看到的青年人逃避现实的生活压力十分有创意,也有现实意义,但为什么后面就跑到了记者的自我追求以及资本和政治斗争呢?突然想写“演员李光洙”的文章。
情感转变生硬…毫无剧情可言…
2016.3.5 于阿姆斯特丹。午夜场,实在太困,看睡着了……
用荒诞的事故讽刺现实,人不是人,鱼不是鱼,律师不是律师,记者不是记者,而大众都是被戏弄的对象。
说啥都没说到位,还弄个鱼头吓唬人,根本不科学,傻电影一个!
跟韩剧《匹诺曹》类似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片子。虽然鱼头无任何表情,但是从他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可了解他的情绪变化。他看过太多丑恶嘴脸,他对这个世界太绝望了,于是当博士说有办法把他变成人的时候,他拒绝了,他决定当一条鱼。结尾录像里,他自由自在的游着,看起来很惬意很幸福,至少比在陆地幸福。
光洙也挺不容易的,就不给两星了。。
韩国电影在讽刺社会的道路上真是一条路走到底!不过,黑的漂亮!
还行
有点没有想好就拍了,也可能是控制不好,但猎奇的拓展着实难以自己和观众兼顾。
虽然有点硬 但是个好片
类似于变形记的利益,但整体过于平淡了。李光洙演技还不错,第一次电影男主结果全程带个鱼头,也是心疼......
黑色幽默,社会讽刺
什么都想说,却又什么都没说,创意挺好,执行太差,可惜
这么有新意的题材却拍的这么闷。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