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在豆瓣上发言,今晚刷了三集Electric Dreams,胸口闷了几句话,不抒不快。
作为PKD的死忠粉,我真的非常失望。
情节蹩脚、人物单薄、表演僵硬,从视觉上来说,整体的场景设计和呈现效果都只是捕捉到了皮毛、模仿出了样子,却并没有抓住PKD风格中灵性与厚重并存的质感,没有抓住Cyberpunk、抓住Dystopian的精髓。
对于架空世界观的Sci-Fi,特别是PKD充满省世感,社会评论,以及无与伦比的想象力的作品来说,让观众相信和理解不同故事中世界构建的肌理至关重要。
期盼看到这个剧集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这之间,Blade Runner 2049也在院线上映了,我也拖家带口去影院连刷数次。
从风格和形式上来说,我认为Blade Runner 2049很好地呈现出了PKD的反乌托邦灵魂。
视效的调性,人物与情节的塑造,无一不在为构筑整体宏观世界做贡献。
虽然我对故事的走向以及表演方面对于影片还是有一些质疑,但就创作者对于荧幕语言和影像艺术的把握来说,我充满敬佩和感动。
当然,电视剧本就与电影有着类别性的不同。
创作时长短、资金支持低等客观因素或许会让主创能够高质地交出延续性极强的作品显得更加困难。
但这并不能作为科幻剧集盈满硬伤的借口—Charlie Brooker的黑镜系列,同为成本并不夸张(至少前两季是如此)的剧集,却在三言两语间便搭建出引人入胜的别样世界。
对于细节的把控,着力点的平衡,以及人性的剖析让黑镜系列有口皆碑—作者和创作团队真的动了脑筋,结合精妙而相对简洁的视觉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惊人完整性的小宇宙。
相比之下,Electric Dreams这一次拿出的结果,显得仓促和幼稚。
我想我可能还是会继续看下去,希望后面的几集能够有所改善。
深夜发文,逻辑不甚清晰,还请见谅。
类黑镜,比黑镜差一点,主要是故事节奏什么的不如黑镜精彩,有几集有点意思。
e1 心灵感应人。
全部听见别人的真心到底好不好?
听见的是真实的,还是经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志后经过扭曲的真实?
故事本身一般,设定倒不错,个人蛮喜欢,有可挖掘之处。
剧情本身见仁见智,设定什么的个人感觉感觉是整季最有趣的一集。
e2,impossible planet,不喜欢。
没看过这一篇的原作,不知道原作是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么原作者真的很不擅长爱情故事。
这一集是想讲老太太和年轻男人的“灵魂真爱”?
还是对地球故乡的灵魂憧憬?
环保?
轮回转世?
可能想表达一种浪漫情怀,想表达的内核完全没展现出来,很失败,完全缺乏说服力,只让人感觉主角在“发癫”。
意图倒也不能说不好,可能想展现一个浪漫的不在乎外表的灵魂之爱的故事,但是水平不行,缺乏说服力,故事整体展现比较糟糕。
e3通勤者。
本季最佳之一?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的痛苦抑或虚幻的幸福,换你,你怎么选?
剧本不错,设定有点意思,感觉更偏向玄幻而非科幻,类似twilight Zone 那种。
男主演员表演很出色,一个生活造就的强撑的假笑就把一集故事整个撑起来了。
最终主角选择了有儿子的人生而非妻子,很现实的选择,男人真是不可靠啊不可靠。
“不幸者的人生往往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e4 疯狂的钻石。
乏善可陈。
不喜欢。
故事:男人都是大猪蹄子,自作自受。
唯一优点是结局爽。
e5 虚实人生。
还可以,虚实人生类科幻挺多,这篇剧情反转,结局有点新意,原来更悲惨的才是虚假世界。
人很难战胜自己心中的愧疚、罪恶感和不配得感。
e6 human is 为人还行,科幻外壳的婚姻故事。
无私、关爱和同理心真的是人类的专属吗?
还是说,某些冷酷无情的人类个体其实比“可怕的外星生物”冷漠可怕得多?
e7 kill all others,关于权力。
喜欢这一集。
政治寓言,故事设定很极端,很夸张,但更温和的KAO却每天都在现在的世界中越来越真实地上演。
每一场极端详细、恶毒的网络审判和网暴狂欢又何尝不是一次宣泄压力和情绪、霸凌他人KAO?
这种越来越频繁的网暴却也是由现实中经历的压抑、失权的人们给自己的合理化的宣泄出口,还可以从中获得居于“心理和道德高位”合理化审判他人的优越感。
ps,最惨的其实是男主老婆吧。
e8 Autofac 自动工厂 讽刺消费主义自动工厂不但制造商品,还制造人类。
没有需求就创造消费者?
哈哈。
故事前面都普通,结尾幸存者都是工厂为了消费制造出来的反转倒有些新意。
能理解想表达的内核,但拍得一般,女主角演员选角不太好,颜值和魅力太普,再加上制作本身比较粗糙,女主角的人物设定、爱情线和整个故事都有些缺乏说服力。
感觉一般。
e9 安然无恙 上一集是没有消费就制造消费者这一集是没有恐惧就制造恐袭分子,以加强民众的监视和控制。
还行吧,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感觉女儿就这样为了没见过的“朋友”出卖妈妈,多少有点说不通即使是中学生也应该有逻辑思考能力,和她妈一起生活那么多年没有基本的思辨能力吗,分辨不出那人的可疑之处吗?
挺牵强的,故事发展和逻辑缺乏说服力总得来说感觉一般e10 the father thing我的外星异形爸爸还可以,故事不算新鲜,拍得也有点无聊,但这种类型本身多少还是有点意思,小孩哥们最后居然赢了。
最后小孩哥的宣言看燃了,反抗精神永不落幕!
面罩制作者,普通人和读心者之间的冲突,全面监控的社会,帅哥靓女情感纠纷,四星。
不可能的星球,三百多岁老奶奶重返地球的梦,两位工作人员为了巨款随意挑选了一颗星球;老奶奶的机器管家发现了两人的小心思也不戳破;加上老奶奶和男主莫名其妙的梦和“前世情缘”,三星。
通勤人,“薛定谔的”城镇,遗忘痛苦让人无法自拔,但是男主在这里发现了此处生活和人只是在重复;没有自己恼人的儿子,男主最后逃离了虚妄的城市,五星。
疯狂钻石,点子很多,量子意识、人和猪基因结合,但是就是没有钻石,而且叙事混乱。
一星。
真是人生,拥有美满生活的女主想来个不一样的假期,使用梦境道具进行另一个人生,变成男主但是失去了妻子从而过着蝙蝠侠式的生活;在梦中做着梦,由于反复横条已经分不清楚到底那个世界才是自己的真是人生,到了最后主角必须做出选择留在真实人生里,男主却不相信幸福快乐的女主是真实的,选择留在了梦里。
五星。
何以为人,冷漠、无情趣的丈夫征战外星,最后死里逃生回到地球,变得温柔、激情;但是高层认定已经被外星智慧变形虫侵占,开庭审理,女主作保,反而被判卖国罪;外星丈夫发言只要取消女主的罪就承认自己是外星人,这样牺牲自己的行为感动女主,并再次发言说这样自我奉献切善良的丈夫不可能是残酷外星人;将自己丈夫保下来后就问他外星真名叫什么。
四星。
屠尽其他人,讽刺民主的终极形式只有一个总统候选人,工人在毫无意义的流水线上消磨时间,无处不在的入侵式立体影像广告,无孔不入的监控;当然这些都是小意思,这一集重点就在讲排他性,系统性排他,将人物化,所有人其实都是“其他人”、都是异类,但是划分什么是异类没有标准,只是出于系统排他的需要,你就会沦落为“其他人”。
四星。
自动工厂,没有消费者,我们就制造消费者,即使你是机器人也需要消费;顺道调侃工业只会无限索取资源生产产品。
五星。
安然无恙,学生之间的攀比,霸凌等等小小展现了一下;重点在于政府希望更加全面控制和检测民众,除了多功能手环以外,日复一日在报道恐怖袭击,让人感到不安,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恐怖袭击,政府就通过女主脆弱的心理来制造一个袭击,以此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三星。
父亲怪,外星生命降临地球,替换原本的人进行统治,小男主与另外的伙伴干掉外星附身的假父亲,并将森林里蛹中生长的替换躯壳烧掉;明明就是殖民星球的重大决策,外星生命怎么会将如此重要的蛹放在毫无安保条件的森林里,让小孩子毁坏自己的一个重要据点被毁坏,最后小男主还在网上发起坚决消灭外星人的抗争。
两星。
之前写在讨论区好像找不到了。
看到一半的时候发现Ed总是哼唱一首歌,就去搜了,发现是十六世纪的鲁特琴曲,John Dowland的Flow my tears (Lachrimae). 看到最后,发现导演特地给了船身两秒的停留 - John.D!
我太爱这种(可能是我硬要牵强附会的)小心思了。
以及Buscemi又比百年酒馆里老了一点,唉。
Flow, my tears, fall from your springs! Exiled for ever, let me mourn; Where night's black bird her sad infamy sings, There let me live forlorn. Down vain lights, shine you no more! No nights are dark enough for those That in despair their lost fortunes deplore. Light doth but shame disclose. Never may my woes be relieved, Since pity is fled; And tears and sighs and groans my weary days Of all joys have deprived. From the highest spire of contentment My fortune is thrown; And fear and grief and pain for my deserts Are my hopes, since hope is gone. Hark! you shadows that in darkness dwell, Learn to condemn light Happy, happy they that in hell Feel not the world's despite.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low,_my_tearsLines 8–10 are quoted in the 1974 Philip K. Dick novel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the title of which is also an allusion to the song.恩,不过那是个极权故事。
PKD好像很喜欢Dowland的诶。
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4411f7YF/人声+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clX2CJqzs
情况太复杂,我们不如从一个心机婊开始。
说这个Jill是心机婊一点也没夸张。
对于Ed这样中年事业有成的大叔,她的套路可谓纯熟: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好奇和敬畏。
再适当地表现柔弱激起他的保护欲,来满足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
注意这里用的是will,既暗示了现在不舒服的楚楚可怜,又有一种不愿意麻烦人的体贴。
而后她又表现得狂野火辣:她用刀当镜子涂大红色的口红。
但她并不看着镜子,而是用勾人的小眼神看着Ed。
同时她又善解人意。
Jill认真倾听Ed讲他的理想,仿佛真是一个崇拜情人的小女人。
Ed背叛她拉响了警报,再见到他,Jill却把有掌纹的手套还给了他,还说:我们是一起的。
看到这里,尽管我感觉不到这风韵犹存的老女人哪里美,但是我也得承认,她不止会撩,她对于经历中年危机、厌恶平淡乏味的婚姻和工作的Ed的感情,有很深入的了解。
待会儿再细说。
对于善良的Sally,Jill也抓住了她的心:假作正在做试管婴儿,成功引起了Sally的回忆和共鸣;推销保险,又勾起了Sally对丈夫的无限爱意和惆怅,再摔倒几次令她同情和自伤——当她睡在Ed家的沙发上时,Sally几乎将她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了。
有没有觉得这个QC婊哪里不对?没错,我就不相信她是一个简单的、生命快枯竭就为了拿到「浆果」续命的Jill。
如果真的有这么简单,她应该维持和Ed的地下情人关系,让他时不时偷一个给她,因为带着一箱子浆果出逃,总有用完的那一天。
而她更没道理去联系Sally。
她话里话外引起Sally对婚姻失败的无奈和感伤,Su尖锐的话更是加深了Sally的不安:他是个诚实的人吗?
他心里是吗?
她真正信任他吗?
所以Jill又懂Ed,又懂Sally,她做的其实是两处挑拨。
一边让Ed更厌烦Sally,一边让Sally更伤心无措。
她为什么这么做?
再跳出这段没有真正感情的出轨。
吸垃圾的工人有这样一句话:nothing is forever.
Jill声称自己售卖的保险,其实这是她撕开Ed夫妻关系的一道口子:当两个人都对彼此失望时,让对方死去,拿到一大笔钱去到所谓的黄金国、理想乡,岂不是既摆脱了失败的婚姻又获得了重生?最先背叛感情的是Ed,先下手的却是Sally,这还真是 nothing is forever。
所以Jill破坏他们的夫妻关系就是为了去远行?我有一个,啊不两个很大胆的猜想:①Jill可能不是Jill。
而是一个真正的人。
Jill的身份有了接近Ed的借口,Jill的可悲能骗取Ed夫妇的同情。
本集的设定并没有普通人得到浆果会怎么样,但是显然Jill对浆果很痴迷
这种痴迷简直可以归为和寻找黄金国同一种的狂热。
所以我想普通人Jill掌握着浆果对于普通人的效力,所以她要骗到浆果来延续自己的精神和智力,因为她要在海上航行很久,到达自己的理想乡。
②Jill的背后是政府或者某组织从Su可以看出,基因嫁接、杂交而来的人被看做没有人权的工具。
所以Jill也许是某组织的工具:因为他们知道,食物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大陆终会被吞没,派一个工具,冠以一个离奇的情杀案来隐藏去探索人类未来生存的领域的目的,最不引人注目。
不管怎么样,Jill的保险生意是(人类)保险生意,在终将消失的大陆上被海岸线追赶着活着不是她的意图,她的意图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真的是nothing is forever。
——我是福尔摩柴变身为沉思柴的分界线————在E04的世界中,不管是Ed家还是他们上班的小路,都有一种未来感。
未来感,或者说末世感。
那是什么,让科技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达到「掌控一切」的人类,越来越难以生存呢。
可能就是因为太发达了吧。
受到引诱的男人、为婚姻困惑的女人、得不到孩子的夫妻,这些在没有那么发达的今天也常见。
但是现在的人,还没有技术管理「灵魂」,也没有自认为是造物主的机会。
不承认自己普通,使人止步甚至激退。
他们开始管理人命和人性,其实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新的权力的气球变大了却有界,私欲却以为它无疆。
所以,Ed,嘭。
然而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吗?
我截到这样一张图:Jill走在海岸边,对着Sally种出来的小苗出神。
我想这是她难得的真诚时刻。
如果如我所想,她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和豌豆苗一样短暂。
那她这时候,可能在想通过寻找和探索,用这暂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甚至是不被承认的、人的身份,来负负得正。
也许这才是人类的forever。
在只有一个人选举,公民不能公然讨论政治的环境下,公民逐渐失去了自由的权利,国家也变成“独裁”国家。
“kill all other”这个话题少有人讨论,主持人也避而不谈,是因为不在意不关注吗?
不是,是因为很少人有反抗的勇气,缺乏敢于思考判断的能力。
选举人很聪明,对“the others”不下任何定义,这样就能给任何思想反抗的人套上标签,让其遭到其他人的打击唾弃,进而巩固思想,维护自身的选举。
唯一勇敢的人结局很明显,被吊在了公共展示牌上。
“我们不谈论政治”,每个人对政治都避而不谈,表面民主的国家实际上就成了“独裁国”。
而不参与讨论的公民,以为自己不谈论就很安全,殊不知迟早他们会成为下一个other。
没有剧透。
我只是觉得很多人对迪克有误解。
基本搜索的结论普遍都是嗑药嗑药我自己其实也喜欢找一些廉价的兴奋剂,因为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但其实我并没有多动症。
常见的红牛等等各种,还有维生素片,等等。
红茶,绿茶,各种咖啡。
一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维生素片也有兴奋作用,吃了之后有唠叨的习惯。
然后感觉也变强了。
但是后来,效果就很微弱。
我真没实验过大剂量服用,,绿茶也是,一开始特别提神。
后来也没感觉了。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我真的 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主观意念产生的。
我见过一些事情,前后大概不到一天,从想法到现实出现。
建议大家看看 一个小说‘致命接触“那是不是个梦呢,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个世界?
我无法给出答案。
但真的我发誓,如果你见过我见过的,经历过那一瞬间,你肯定也会对真实世界产生怀疑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准备了好久的旅行发现风景没有那么绚美,绚美也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个胡子拉碴的宅男调了调对比度;就好像你最爱吃的小龙虾也不过是肮脏的腐食动物,就好像其实你最喜欢的红木家具其实也不过一堆木质纤维。
男主和他的朋友需要钱,旅客需要看起来「足以改变信仰」的现象,没有人需要的是真相本身。
男主是一个在表相背后工作的人。
他了解宇宙旅行全部的真相,同时他又不需要真相——他的女友更爱大都市的生活,而不是他。
老太太追寻的不是真相而是她孩提时代的梦想。
是不是地球对她来说不重要。
重要的是蓝色和绿色的卡罗莱纳,麋鹿河瀑布,爷爷奶奶放在她童年的回忆,还有淡淡的叮——嗒 叮——嗒的少女梦 。
她那样执着,当讲到故乡眼里有着光。
如果对比男主和她,就会发现原来他从没有这样努力地为自己,做自己。
自己想要什么,也从来不是清楚的。
他是活在真相里的糊涂人,她却是难得的耳聋身残的聪明人。
就连机器人也要的不是真相,他忠心耿耿,帮助隐瞒,所希望的不过是老太太能死而无憾罢了。
没有人在乎真相。
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也很有意思。
巨大的年龄差距是表象,容貌是浮云。
开朗和稳重、活泼和踏实、奋力一搏和朝九晚五的互补让他们彼此吸引。
有时他有些恍惚:难道是爱上她了吗?
至于最后的死亡,我相信男主走出飞船之前没有想过去死,他只是想通过陪伴一个执着的人这样的行为,告诉自己:他也是有所坚持的。
他也找到了真正值得爱的人。
所以真相到底有什么所谓呢,最后到底是两人竭氧而死,还是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他从来没错爱过别人,他们在夏天的时候骑车去水潭里裸泳,她的手紧紧地扣在他腰上,他们两人以后会搬往里伽二号星,有一个活泼爽朗的孙女,她还是她活了279岁还是342岁,他们之间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也许在其他人眼里他们已经死在了孤独寒冷的星球,但是在他们心里,萝拉和比尔,他们回到了故乡。
前面几集略显老套 感觉经费也不够,特效镜头都比较敷衍,出场的几个机器人看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第八集真是惊艳,后面两集感觉很真实,都是身边事儿,第九集一开始看感觉剧情很夸张,但是仔细一想离我们也不远。
第八集最后的反转看的很是过瘾,如果有第二季的话希望剧组多点经费哈哈哈哈,多加点特效,特效再精致一些。
新剧《电子梦:菲利普·狄克世界》或许会成为科幻迷的又一剂春药,如同《黑镜》一般,每一集都为一个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均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说。
整个剧的片头似乎暗示了这部剧的风格走向:迷幻,赛博朋克,暗黑,颓废……这些元素的组合已经让人十分期待了。
第一集 《The Hood Maker》 面具制造者故事内容其实非常简单,有一群变种人,他们拥有着特殊的能力:读心术,被成为Teep,读心者,而政府则利用读心者的能力来了解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这引起了社会的恐慌。
在执法的过程中,读心者可分辨哪些人有危害哪些人安全,其中有一个头戴面具的人,读心者发现并不能读出他的思想,由此得知有人在制造面具来阻碍读心者读取人们的思想。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事实上读心者的地位非常低下,在特殊妓院里,读心者为上层官员提供特殊服务,她们将嫖客脑海内淫荡的幻想说出了,嫖客享受着这种扭曲的快感,而这种特殊服务让读心者精神饱受摧残。
最后读心者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烧毁了面具。
而女主角这时才发现他深爱的搭档已经进化有了反读心的能力,最终在她搭档的眼中看见了禅意。
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对于科幻的迷恋往往并非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故事,而是迷恋于科幻引发的思考。
“读心”这个概念几乎所有人都渴望得到,或许因为好奇,或许因为窥探欲,但最初或许只是想真正能与他人精神交流。
我们时常会感觉到语言的单薄无力,语言作为运输精神的载体,其运载量又是何等的小,如果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块大陆,我们的想法是大陆上的子民,语言不过是一叶扁舟,能通过扁舟去往另一块大陆的子民屈指可数,这便是语言的悲剧性,这也造就了人类的孤独感。
《PK》中PK说他们星球没有谎言,所有人都能看到对方的想法,那样交流起来效率极高。
但真的所有思想都毫无遮拦的公开在人类社会真是一件好事吗?
其实回归我们的成长就可以发现,我们很小就有保护自己隐私的行为 ,从小学时候的日记,初中时候的空间,到后来手机的短信、朋友圈、微博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轻易分享的私密部分,可是往往会出现各种身份的人来渴望了解你的想法,然后进入你最私密的空间,他们是父母,老师,恋人甚至普通人,思想的每次被窥探都让我们非常不爽,甚至会因此和别人发生争执。
假想一下我们的父母,恋人,朋友都是读心者,自己却是正常人,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我们将无法动任何邪念,无法做出任何欺骗,却得猜测他们是否同等的坦诚,不,连猜测的过程也会被赤裸裸的展示在他们脑海中。
这种不对等的读心着实让人恐慌,如果说裸体被窥探是一种蒙羞一种耻辱,那思想上的裸体则是一种绝望。
可是反过来,如此在意隐私的我们,何尝又不想去探索窥视别人的想法呢?
我们去关注暗恋对象的社交网络,打听同事的八卦,翻开情侣的手机,人类就是如此矛盾,我们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那再次假想,全民拥有读心能力的社会又是怎么的景象,小到片刻的走神,大到反人类的念头都一览无余,我们初次见面却已知根知底,我不再能表现的一表人才,也不再使用善意的谎言,不再有误解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直击心底的不堪。
《完美陌生人》的结局让所有人都维持了心底的秘密,继续隐瞒的生活,但这样真的不好吗?
读心源于我们想了解对方,但完全了解,我们的关系真的就美好了吗?
所以中国人常说人要过得糊涂,往往糊涂仙才是最清晰的人,糊涂不过是不点破罢了,是装糊涂,装糊涂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在隐私保护与窥探的过程中,让我后怕的是科技的介入,不难看出相比十年以前,现在的环境要了解一个人远容易得多,人也越来越轻易的将自己的思想片段的分享在社交网络上,我们的生活,爱好,装扮,想法就这些轻易的展现,可随着我们结交的人群日益混杂,我们开始屏蔽,分组可见,朋友圈三天可见,但我们是否又越来越有安全感,对此我是悲观的。
科技越发展人越需要的交流的出口,人类都是要寻求认同寻求同类的,在寻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将自己脑中的一些内容放到网络的深渊里等待回音,可怕的是这片深渊有记忆有分析能力,我们的种种都成为了数据。
或许现在的我们依然还能保护自己的思想,可想想在十几年前我们的日记最多也不过十几人能够翻阅,大多数也只会被父母看到;到了今天我们的朋友圈,微博,随时随地都在被熟人陌生人关注着,可能你五年前的一句话一餐饭,今天依然被人查看着。
那十年后呢?
目前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读取人的脑电波片段了,也有人声称很快人类的意识可以转化为数据下载,不禁脑补,若这些数据又能视觉化,我们的记忆就像放电影一般被人观看者,我们光鲜的阴暗的都公之于众,恩爱与偷腥交织出现,正直与犯罪同时上演。
如果人的意识能被读取和下载,会不会一种类型瑞士银行的机构,来保管人类最不愿公开的想法呢?
可同时如果读取想法成为普世的考核用于招聘,考试,甚至政治上,《1984》中老大哥的集权主义又是否会出现呢?
各种围绕思想读取的交易也会随之产生吧,毕竟现在人肉所搜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交易思想信息的初级版。
某些公众人物,一旦发生什么事,聊天记录的截图,语音,社交平台说过的话都会在私下里被翻出来。
这在信件交流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
随着思想的被交易,思想的被篡改有一天也如同ps一般的简单,那么太多的子虚乌有会把我们一一击垮,那时的我们有会建立起什么样的自我保护机制呢?
对思维进行分组可见,或者多层的思想建筑,反篡改的思想机制。
科技的发展便是人类好奇心与自我保护的映射,只是天平会朝向何方,我想还是好奇心吧剧中最后涉及到禅,这些也是菲利普·狄克小说中的特色,常常在科幻中涉及到禅,易经等东方哲学的内容。
这仿佛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与宗教的关系,扯远一些,我想更像一种科技与神秘内容的关系。
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解释神秘的过程,从日心说到地心说,从神到物种起源,人类的基因,磁场,电波过去不被理解的称之为神秘的现象都能被科技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还将进一步解释更多的神秘,但这解释的过程是否也需要一个度,也就是科技与神秘是否需要一个平衡,人类是否需要对神秘的敬畏,我想这些答案应该是要肯定的。
未来数年星座可能就只是你出生时气候,湿度,分子对你人格影响的关系;宿命论便是根据你出生时的大数据分析你的性格及你的生命轨迹;死后的世界或许也能被解释成一个观众席,生者在继续演出,死者在屏幕外观看;或许压根不再有死亡;通灵也不过是人脑发达后感知周围的分子运转并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
宗教或许是最后被揭开的神秘,当所有神秘都被科技合理的解释,我们还将敬畏何物?
那经不起考验的人性又要被什么来控制?
道德?
法律?
道德法律不过是多弱者的镣铐,但可怕的人往往是强者。
对于科技有着无限的悲观,其根源可能是对人的悲观吧,我还是喜欢有神秘的,有敬畏的世界,其实现在还挺好,天平还只微微的倾斜了一点,希望就此打住。
看过黑镜和爱死机器人再看这个,其实新意就不多了。虽然明明这才是祖宗。
五个故事都在执著地探讨真实。人心所照的真实居然与真实无关。可惜身而为人,注定永远跨不出这灵台方寸地了,世界也是。
嗯,想法很好,但是这个程度的科幻,不能让人惊讶。
特别喜欢第3话,虽然有动摇,但是仍然选择面对现实面对责任。这才是最深的父爱。第6话的老白好温柔啊。第7集相当好看啊,悬疑的氛围刚刚好,我以为孩子会误会了,但是结果确实很悲哀。Greg Kinnear演技也在线,从一开始的慈父到后来冷冰冰的外星人,转变还是有的。虽然喜欢他让我自动加滤镜。后几集编剧都很优秀,引人入胜。第8集真的不错,被生产的人类。第9集的妈妈,她的专横和对女儿的忽视,最后完成了难以挽回的结果。如果她多听女儿说一句话,结局会不同。但我觉得这些性格和她自由的天性也是密不可分的。最后一集,自己认为的the others,隐喻也很强,只要你敢说话,就会被杀鸡儆猴。
第一集… 这个很不好拍啊
故弄玄虚,花里胡哨。有的世界观过于空洞,节奏过快导致难以共情;有的直接用梦境糊弄一切,人物的情感转变并不具有说服性。没有“神”也就罢了,连“形”都没有。特效和调色透着一股劣质劲儿,片头还跟十年前的非主流似的,无论是黑镜里的简洁大方,还是碳变里的赛博朋克风格都能甩这剧一大截。
看不下去系列。
下半季 8(Autofac)、9(Safe and Sound)两个故事相当赞,上半季5、6。其他有些没啥意思或比较晦涩。第7个故事 Kill All Others,搜狐视频真敢播么口可口可?
科幻也要讲点道理好伐
本身 PKD 的东西就过时了,虽然也是因为之后的无数模仿和时代进步才失去了新意,但总之是显得陈词滥调了,这剧更是拍得又蠢又烂,浓浓的低成本 B 级电视片风格,勉强看了六集弃了,只有非科幻的第三集有点意思,父亲说出 then that should be my story as well 的时候很感动
水准参差不齐。
我觉得不行。反乌托邦的设定,故事性太弱。这种片子还是交给美国人拍吧,英剧擅长的温吞细腻的叙事来讲这种故事看得让人想快进。PS.推荐5/8/10。
返回地球那个,不如「她的回忆」精彩,但也别有风味。剪辑如果能压到二十分钟一集,可看性将会大大提高美国作家回望过去,历史里空无一物,幻想未来时更加自由。美国文艺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包袱,走起路来轻松。缺点也就在这了。
注水太严重了,显得拖沓,剧作本身在科幻片里也没有太大突破,就卡司还是不错
看了3集,想像空间太大,结局还特别快,似乎没有回过神就结束,需要在看剧时很多细节都要注意,真的看的有点压抑和费脑子。但愿后面的能更精彩一些,喜欢科幻的剧,但这种和以往的剧不太一样。第4集彻底看不懂了。
跟《黑镜》一个套路。未来黑科技
自动工厂最好。
胆小,没看完
最后三集败光。
E07看出了stranger things的感觉。小朋友们智商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