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区司令、一分区司令、三营长、文书,难得的好!顺溜还是那个三多,没有突破,也不像个狙击手。
其他演员、剧情、尤其是逻辑,难得得差!
高希希还导过啥,貌似还挺有名,怎么就么弱啊!
无穷无尽的Bug,挑不过来
都知道李欢和“中国兄弟连”里的林副官是同一个人演的,是吧?
还有他演过新三国里的吕蒙,是吧?
巧合的事极多,于是忍不住技术控恶搞。
=============================庆功访谈庆功是因为师座李欢在片尾收了淮阴城,大功一件。
国民革命军花花日报社特地来采访。
记者:师座好,最近在忙什么?
李欢:收编,抢地盘,打顺溜。
(新四军司令陈大雷:抢我的台词?
我才是收编,抢地盘,打顺溜呢!
)(记者:两边都在打谁?
)(顺溜:我!
我是顺溜….)记者(星星眼):师座气色不错啊。
当初师座第一次出现在新四军司令部时,遍山红叶给您做背景,笑得真是温暖坦诚….很多女观众当场倒戈投向我国民zheng府….(录音师干咳一声)记(正色):听说师座早在抗战第一年就与新四军合作?
李:怎么会?
记:当时您在一支叫做中国兄弟连的队伍里跟日本人打过游击,忘了么?
李:没有的事。
记:您对林云副官这个名字难道没有任何印象?
李:没有。
记:奇怪。
您跟他长得非常象。
而且年龄也符合:37年26岁,到现在就是34岁,正好啊。
李(突然很尴尬):你怎么知道我的年纪?
我还担心自己长得太嫩,担待不起少将的军衔呢。
记:哪里。
欧洲那边少将梅耶41年上尉,44年就成了34岁的少将师长呢。
您37年就挂少校衔,一点不夸张。
记:而且当年的林副官也是警卫连出身。
您说过,您手下的55师一直是委座的卫戍部队?
李:是。
但是林副官后来做了情报参谋吧。
记:另外有传说,说您的原名是李仲辛,黄埔军校6期毕业,和林副官是同学?
李:军校毕业的学生太多了,想不起来了。
记:看李仲辛的材料,您在总司令部也作过参谋?李:必经之路么。
记:甚至作战地区都是淞沪战场?
李:战场很大呀,保不齐有几个来历相似的。
记:这么相似的履历,您还不承认吗?
李:流言。
记:那么当时的兄弟连的国军和你的55师怎么都是德式装备?
委座手下只有3个地道德械师!
李(投降):那是道具太懒了….记:好吧。
我们听说除了道具以外,您周围的人似乎也挺熊包的。
李:这从何说起?
记:您的参谋长在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中,说‘师座,这南阳镇是在西北方向,而炮声是从正南方向传来的。
”他说西北的时候,指他的正左边。
谁都知道,看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如果正南方在他的正前面,那么他的左边应该是东面,怎么可能是西北呢?
李:别管他。
那个参谋长是顾长官的小舅子,我不会当真用他,顶多叫他陪吃饭而已。
记:那么新四军司令陈大雷来的时候,你就派参谋长去陪吃咯?
李:那倒没有。
我亲自作陪的。
记:师座似乎不胜酒力?
李:很少喝。
那瓶红酒都是陈大雷干掉的。
记:果然。
喝了一点儿的师座的脸上见喜色,很可爱啊....(又被录音师干咳)….师座不近烟酒,真是偶们年轻人的榜样。
李:我不是在抽烟么?
记:抽烟的人都是通过肺,从鼻孔喷烟。
师座陪陈大雷的时候,一直是从嘴里喷,难道您在装样子?
李(尴尬):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记:您知道陈大雷来吃饭之前,说了句很穿越的话么?
李:他说什么?
记:他说,关羽还赴鸿门宴还只带了个周仓呢...李:他若是关羽,我就是吕蒙。
记(突然很兴奋):那么这是您为什么NG了好几次和刘强对话的原因咯?
李:刘强?
记:就是那个新四军的一战区司令,以前又叫做鲁肃的那个。
李:啊,想起来了,他很面熟。
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他来找我吵架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叫他大都督。
记:不过对方好像认不出你来了。
李:我也不确认是否以前见过他。
那家伙土得掉渣...记:大概他长得像葛优吧。
记:言归正传,听说师座是淞沪战场这一带数一数二的颜?
李:什么意思?
记:就是帅哥―――新四军里面有一个三营长,但一嘴怪异湖北腔,连个名字都没有。
日军里倒是有两个长得顺眼的,但其中一个还是个混血?
李:你怎么看得这么仔细?
记:本职工作。
那个混血帅哥来历不明,一不打高官,二不打兵,一共才打死了二个老百姓,一个三营长,一个打酱油的排长,一个陈大雷的老婆(数手指头)...他曾经用狙击步枪瞄准过您,您知道吗?
李:不知道(好险)记:但他看了半天没开枪,这是为什么呢?
李:你说呢?
记:我猜是帅哥惺惺相惜...李:什么乱七八糟的。
我很忙,不奉陪了。
记: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李:讲。
记:最后日本人上船的时候,您说:鬼子上船了,就算淹死在太平洋也不管我们什么事?
请问从连云港坐船到日本要经过太平洋吗?
李:当然不。
记:那么为何说这话呢?
李:我把参谋长那份印颠倒的地图给他们了。
记(黑线)...
若不是因为喜欢三营长,根本都不会继续看!
要不是因为看到最后,浪费了时间和心情,根本连骂都懒得骂!
剧情太弱智太变态了!
为了救一个小司令员的老婆,连大司令都出动了!
关键害死了我们优秀的三营长!
而且变态导演把三营长的死设计的那么惨,那么傻,临死还说半天。
最后还站起来中一枪!
气死人了!
后来把我哭的稀里哗啦!
不是煽情删的好,只是因为对三营长有感情而已!
三营长牺牲后,这剧就该结束的!我认为后面全是多余!
这么垃圾的片子是不该看的。
只是它仅仅有那么一点点好看的地方,被拆的零零散散。
和一堆垃圾变态剧情一起。
断断续续拖拉看的最后,越觉得是个烂片!
这部剧刚播出时评分相当之低,近两年有所上升。
之所以一开始评分较低,主要是因为最后一集顺溜的台词,大意是他们杀了我们这么多人,现在拍拍屁股就走了,凭什么,我不能原谅。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句非常正常的台词刺痛了部分类人群体,他们认为顺溜这种思想是反人类的、不文明的,因而更加文明的类人群体决定疯狂给该局刷低分。
近两年类人群体数量减少,评分开始回归正常。
把肖申克的救赎灌了水就是越狱第一部,万人捧臭脚;把兵临城下灌了水,外加点团长的边角余料,就是顺溜。
顺溜顺溜,真是沾了三点水的福,就是个水王。
本来是10集就能搞定的剧情,就这样被淹没在汪洋口水中,陈大雷和三营长这类的搞笑人物说两句也就算了,偏偏王宝强还没事翻着大白眼仁,露出满嘴锋利的大白牙出来呱噪。
其中还夹杂着各种仿佛是讯飞出来的日普,真是折磨人啊。
说说问题吧:1.编剧朱苏进完全没了《醉太平》中的肆意和张扬,只剩了点让人无法理解的高傲,连王宝强这么木讷忠厚的孩子也玩起高傲,谁也瞧不上了,我还能说什么?
另外,此剧的大量桥段都承袭了兵临城下和团长,毫无新意。
2.陈大雷的指挥才能很值得怀疑。
他当司令员之前,六分区尚有一个还算齐整的营。
第一次在小黄庄,本来人就没有多少,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按照我军一贯的打法,就应该打个伏击,大部队转移就完了。
陈大雷非得迎头痛击,被围了也不组织突围、派人出去寻找援兵,自己挺着硬抗,真把新四军当远征军用了?
3.陈大雷和国军联合作战,自己明明没什么家底,非跟人吹牛自己有五个团。
深入敌后200多里作战,不做预案,不向大司令请示让别的军分区援助,就领着那么几号人冲过去。
别说国军不可靠,就是可靠,您那百八十人够鬼子一个联队啃么?
恐怕国军救援没来,自己就先挂了。
4.日军一个联队4000多人,敢追着国军一个师的屁股猛打,你陈大雷两个连,满员了才200多人,除了守住阵地还能发起反冲锋,跟鬼子磕了一昼夜。
我们的战士真是强啊,比美军还强,光靠三八大盖手榴弹,外加几挺捷克式一挺马克沁,就敢跟一个联队的叫板,凭这个打法,抗战估计打个两三年就完事大吉了。
5.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不是以上的问题,毕竟我们的抗战片一直以来就不把鬼子的战斗力当回事,随便挑个八路战士就是抄着大刀横扫一片的主,已经见怪不怪了。
最主要的问题是,编剧把现在某些军人的习气带到了电视剧中。
我们的指挥官痞一点没什么,但是三营长那种见了司令就拍马的嘴脸很让我作呕。
另外顺溜春风得意混了个小排长,就开始指使战士又是擦枪又是洗衣服铺床的,还因为一双干部鞋洋洋得意。
很难想像如果我军都是这种干部,是怎么打败腐败的国军,没等打国军,搞不好自己就先烂了。
其他若干弱智的细节,请大家挖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
最后,顺溜红了眼。
被顺溜捆起来的翰林如是劝他:顺溜你不能去啊,你去了司令员要受处分的。
十几年前,克拉玛依剧场大火,几百小学生被困在内。
混乱中一声嘶喊震颤心扉:都别动,让领导先走。
这些喊声是表里不一还是发自肺腑,不得而知。
但在这些时候,诚实比虚伪更令人心寒。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国版本的兵临城下。
战争电影硝烟里传达而出的不仅是历史再现与重塑,更是意识形态压倒性的说服。
顺溜的技惊四座、横空出世、兵戎生活、屡立战功、情感历程、死里逃生,整个故事的发展都一如传统的单纯正面,直到顺溜去执行点杀石原的任务,故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丁字路口。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组织纪律和个人情感。
两条路,一条是争议不断地灰色小径,真实情感直白诉求;一条的思想正确的康庄大道,组织纪律义正词严。
最终,电视剧里顺溜在一系列的关键时刻都做出了类似标准答案的正确选择。
当顺溜的尸体被长长的新四军部队抬走厚葬,个人英雄主义转化成为死亡崇拜,流寇残余与政治纪律在生死之间成功交接,矛盾杀戮压迫追求的命运结束。
顺溜的实体不再,留下任人解构的事迹,变成单纯的谈资、复杂的观念。
电视的开篇虽然没有提及本故事纯属虚构等声明,但是二十六集下来,很容易分辨在电视剧里,除了历史背景,顺溜的创作性比许三多不差多少。
于是在电视剧的后半段假想似的出现了顺溜狙杀石原,这令阿部规秀的亡灵汗颜的片段。
顺溜伏击石原,伏击点距离其姐姐家只有百余米,当顺溜姐姐在他们父母的坟前讲述顺溜的光荣事迹时,顺溜隐蔽在伏击点里默默看着姐姐。
背景里顺溜质朴真情的旁白:姐姐顺溜在给你站岗呢。
一天后,情况出现了,日本军官坂田发现了顺溜姐姐,贪色残暴的坂田强暴了顺溜姐姐,砍杀了顺溜的姐夫,而这一切,发生在顺溜的眼皮底下,发生在这个声情并茂的自言为姐姐站岗的弟弟眼皮底下,发生在这个狙击能力超强的新四军战斗英雄眼皮底下。
顺溜在这一刹那进行了激励的思想挣扎,眼前真真的唯一亲人被蹂躏残杀,脑海里司令员陈大雷上纲上线的谆谆教诲。
抉择后,顺溜放弃了亲人,服从了纪律。
电视剧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婉约却强大的赞美了顺溜如此选择。
幸运的是,顺溜最后点杀了石原,按照纪律顺溜本应开枪就走,但是顺溜破坏了纪律,愤怒的他冲出伏击点,追杀慌忙避退的日本鬼子。
此时,由于任务完成,纪律具有了灵活性。
然而顺溜的亲人已经被残害完毕。
写故事的人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慰藉,让顺溜不顾纪律的爆发。
以至于最后顺溜展现出了尽管落后敌人若干分钟,还能徒步追赶机动车狙杀日本兵的超人本领。
最后一集,为实现善有善报的审美倾向,又为了保证价值取向的正确,诸多客观事实外的导向力量决定了坂田必死,且不能是顺溜击毙坂田的结局。
于是在最后,顺溜在完全可以杀掉仇人的情况下,又一次巧妙地服从了命令。
他射落了日本国旗,射穿了石原的骨灰盒,间接的逼死坂田。
这翻借刀杀人令人瞠目。
顺溜被发现后,尽管国民党军队枪林弹雨,顺溜仍可以几乎不做隐蔽的狙击。
存活概率匪夷所思;国军枪法叹为观止。
因为要被歌颂,于是顺溜的政治性必然高于人性,思想觉悟非俗人等闲所能比肩。
于是顺溜不攻击放下武器的敌军,而是攻击放下武器的敌军的骨灰。
炮台被炸毁的一刻,顺溜英雄的使命终于结束。
从始至终的重大抉择,他都在文字上得遵守规矩,剧终的刹那,不知道审查者是否满意。
回头想想,编剧何必要虚构顺溜狙杀石原的诸多情节。
结果,顺溜没做成长人肉人心的血性汉子,反倒成了嗲嗲正气的太监们意淫中的榜样。
题外话:很奇怪的是我喜欢《天下无贼》,也喜欢这部电视剧,但是不喜欢王宝强。
王宝强很厉害!
这是一部挺好的电视剧,兄弟顺溜枪法一流,性情天然淳朴,像一匹小狼,充满了个人意识。
这就是所谓的“山沟沟里的坏毛病”。
或许现在朝九晚五、喝着咖啡、拿着报纸、领着薪水的城市人已经不习惯山沟沟里的天然纯朴与执拗独行的风格了。
因为这也是社会大家庭所不允许的。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呢!
”这个战士不是传统意义的好战士,而是一个为自己而战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个体的人。
一个不服从组织、不顺溜的人。
顺溜死了,是为自己死的。
很多人说他那一仗不值得,如果留着性命,留着那条枪,还可以立很多战功,成为将军。
但我觉得值得。
他坚持自己的生命,怎么算不值得?
记得故事开头是这样的“我的兄弟叫顺溜。
他只当了十个月的兵,立了很多战功。
但是现在,我没办法把他写进英雄史册里,只能在这里纪念一下。
”如果顺溜活着,他会说:“我叫顺溜,不叫陈二黑。
我的枪很准。
瞄准的不是谁为我指定的靶标,而是我心中的敌人。
死后,不必谁来标榜。
死后,或许有人纪念。
”
太离谱了,我这看了一段情节就不看了——顺溜忍受着姐姐被日军奸污,姐夫被杀的怒火,终于击毙日军军官,居然跳了出来,徒步追赶日军军车!!!!
以他的消音技术,趴在那里不动照样可以造成日军很大的伤亡,对于狙击手来说暴露就意味着死亡。
PS:这篇影评是很久以前在风行写的最近不怎么用风行了因为不怎么好用了所以就把风行里的一些东西转过来上午休息 连拖带拽的把《我的兄弟叫顺溜》给看完了尽管大陆的电影拍得不咋的 但电视剧还是值得看的先且撇开张国强的个人魅力不谈毫不客气地说 《我的兄弟》是部十足的烂剧集首先怀疑编剧是否有脑残 就算和平年代没经历过战争但中国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不下于千部没吃过猪肉也总看过猪跑吧 可剧情上的漏洞千出百漏随便挑几个说说吧 松井联队在厚冈和新四军交战了大半天才发现一直把对手误当成了国民党55师实在是不可思议 就算日本人真的笨的像猪 但不至于在望远镜下分不清楚新四军和国民党军吧就算你望远镜看不清楚 冲锋了四次都撤退下来的普通日本兵也该发现了对手是谁了吧不至于非得等到快天黑那个日本狙击手回来报告 才发现打了一天的仗却把对手搞错了还有刘强率领一军区攻打淮阴城 就算是佯攻 可至少要等到把松井联队打回淮阴城再撤退吧可剧情里松井联队刚从厚冈撤退一会刘强就来了就算鬼子笨的要死不懂得声东击西的道理可相互往对方的所在地赶 而且都是大批的队伍竟然可以神奇的不相互遭遇 实在是佩服编剧的智商还有在三道湾战场顺溜以一敌十余鬼子的桥段真是假的太要命 编剧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太重了 且不说十余个鬼子在几十米的后方追击顺溜却一直没将其打中是多么的不靠谱那么顺溜躲在山岗底下把那个准备登车的普通日本兵打死的剧情真是再一次验证了编剧的神奇还有编剧为了宣扬顺溜打伏击的艰苦 竟然给顺溜安排了几天几夜不吃不喝真不知道是为了突出顺溜的坚韧品质 还是想告诉大家顺溜是个不知道变通的傻子类似的脑残剧情还有很多 懒得在此一一指正 批评完编剧的弱智 接下来批评导演的无知导演您大人拍得是战争片 那至少要对武器有点初步了解吧既然导演想把本片拍成一个狙击手的成长史那么对于狙击枪的特写镜头是避免不了的可问题就在于 这支狙击步枪究竟是半自动的还是全自动的呢为什么顺溜在敌人少的时候枪是半自动的可敌人一多就成了不用手动退弹上膛的全自动步枪了那么这支狙击步枪也太神奇了还有 麻烦导演有点基本的战争知识狙击步枪的重要性是近二十年才真正被现代战争所重视可以说狙击步枪是一种战术武器适用于远距离精确目标打击狙击手在远距离射击时 往往要考虑风速等因素做一定的射击角度修正如果像顺溜这样瞄中就打而且枪枪击中目标 那我只能是说导演在拍童话故事另外狙击步是不用作近距离作战的 可导演几乎把狙击步当作万能武器了那我只能嘲笑导演的无知 而且选择演员的眼光实在是太臭最后实在是觉得王宝强演得狙击枪手实在是 实在是看着就矬先不谈导演所想塑造的狙击枪手应该有多么神勇光王宝强一脸傻笑的抱着狙击步的样子就让人提不起精神我倒觉得那个日本狙击手挺帅的而且冷静挺符合我对狙击手的定义说了这么多 最后再次重复我的观点《我的兄弟》是部烂的不能再烂的剧集编剧弱智 导演无知 演员傻样每次我看战争片的时候看到炮火纷飞烟雾弥漫总担心一部片子下来会造成多少环境破坏和污染那么麻烦一下那些傻编剧傻导演傻演员不会编的题材别瞎编不会导的剧情别乱导不会演得角色别错演
因为一些原因,空闲阶段比较多,所以我也抽空看了看一些当年错过的高分剧,比方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
然后看到这部《我的兄弟叫顺溜》的09年收视冠军剧。
说实话,因为前两部剧的珠玉在前,《顺溜》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差距靠演员演技的弥补是完全不能来满足的。
特别是太多的前后矛盾。
这部剧截止到我看到的第七集,我没有去深抠剧情的情况下,已经在相当多地方让我无比迷惑了。
第一,糟糕的剧情分配。
六分区刚刚建立,根据老六在总部开会时候说的,他手下其实最多就有一个加强连的正规军(实际上肯定没有,这是一个只有三营,三营下只有一个三连的司令,八个班的司令),他手下的人满打满算可能也就百十来号人,这可能还得算上民兵游击队。
然后,大司令让这么一个队伍去和国民党的一个师合作。。。
一个师,一个抗战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正规军的师跟一个加强连合作。。。
我和科比合砍81分的感觉。
第二,编剧导演数学极差。
如果说上面的这个问题算是剧情安排漏洞,下面的这些问题简直就是侮辱智商。
小黄庄战役前,六司令问手下的战士,当时战士们背的都是拉栓步枪,一个人三到八发子弹不等。
为了顺溜这个神枪手,特地给了他凑了50发子弹。
这里这么设计我能理解,根据地艰苦,弹药枪支紧缺。
然后进入战斗,冲锋枪哒哒哒,轻机枪突突突????
大哥,您说好的子弹紧缺呢?
就那么几口子人,那么几发子弹还那么用,楞打了几个小时的局部战争?
鬼子还吃了顿饭?
吃饭完了冲击的时候共军还有子弹?
还有那个一分区司令,几里地的距离打了那么久楞跑到了鬼子吃饭前,还摸不清具体方位。
我这么说吧,一个普通人,一小时溜达着走十里路,您这可是急行军。
还有顺溜的那个枪,打一枪换一把,大哥您这是栓动步枪,拉一下大栓还能再打,吃饱了撑的啊,找俩人一个传递枪,一个上一次子弹就上一发?
后来终于没子弹了,我一瞅,哦为了增加悲壮气氛,钢笔小哥死了。。。
再到最后,类似狼牙山五壮士似的男模排队,往多说十几个人,结果鬼子听到枪声回头了……大哥,前面就是您的伪军部队,冲破这十几个人不比回头打一分区的包夹部队强?
然后清点战场,日军损伤近百人,六分区死了十七个人……战损比接近一比六?!
这是一场近距离遭遇战,面对实力人数都占优的日军“精锐”部队,那边死了近百人,您这十七个人?
包括俩班长?
行吧,六司令治下英勇善战。
然后,后面的台词六分区刚满月,战士们主要是新兵……这都不是英勇善战,这特么就叫天赋异禀。
结果后面的剧情,什么上山鬼子打头下山鬼子打脚。
这玩意像是一个老兵能说出来的话吗?
要是新兵,好家伙,就这个作战素质居然战损比一比六?
这就不仅仅是超人六分区了,这特么就是不识数超人六分区。
第三,让人无语的主角设定。
顺溜出现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个天赋异禀的新兵。
所以会乱开枪打自己领导。
然后,因为这个兵天赋异禀,六司令赐名陈二雷。
因为这个兵天赋异禀,六司令赏赐了一把解放战争时期才有的超时空枪。
因为这个兵天赋异禀,这个兵三番五次的部队集结训练不出席,最后不得不营长亲自出来处罚。
因为这个兵天赋异禀,结果我看完这个兵训练结果:跑动优秀,射击优秀。
战术素养极差,近身拼刺刀极差,堑壕战单兵素质极差。
感觉上就像是一个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学生因为作文写得好,语文课不上,数学英语课翘了,逼得教务主任亲自出来处罚?!
要知道,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共军部队一直以军纪优良文明。
世纪初出了个李云龙,好家伙,抗战片共军领导层算是放了羊了,基层干部就没一个听指挥的。
这也就忍了,起码那些都是老干部,有经验有判断。
顺溜一个新兵不训练天天砍人家柱子炖竹子搞科研也让我忍?
士兵无组织无纪律,结果怎么着,到第七集天天这货出去打野?!
您这么安排是生怕顺溜有组织有纪律了是吧?
把主角设置成一个除了有射击天赋外无法无天口无遮拦无组织无纪律一嘴片汤话还又轴又拧的没见过世面的野孩子?
所有人还得宠着他,哄着他?
许三多虽然也这样又轴又拧,但起码许三多是每一件事都在努力把上级安排的事情做好,哪怕他做不好,哪怕他特别费班长,起码我们能看到许三多人物弧光的一面。
顺溜?
你无组织无纪律-我枪法好;你暴露队伍行踪-我枪法好;你训练科目表现糟糕-我枪法好;你破坏群众财物-我给他磕99个头,他还欠我32根竹子!?
这样的主角?
七集了,除了枪法好顺溜就只剩下许三多似的执着能被拿出来表扬一下。
问题是这俩为数不多的有点还跟当兵和部队培养无关,换句话说,这部26集电视剧走到了四分之一的位置作为头号主角的顺溜零成长……第四,糟糕的镜头设置。
战争镜头一直是我很喜欢的内容,顺溜成功让我戒了。
镜头晃来晃去就算了,表现战斗的镜头剪得七零八落。
六司令叭叭感慨半天,日军吃了饭拍了照,镜头一转,嘿,您猜怎么着,一司令刚刚冲进镜头跟自己的属下说枪声怎么停了……我明白这是蒙太奇,但这么设置镜头完全没有意义,难不成你在嘲讽一司令听力也有延迟?
这就算了,只是我个人看得难受,硬解释也能说得过去。
那说一个明显的,部队要转移了,顺溜找消音器不归队。
没找到消音器跟着部队走了。
然后这个在黄庄丢失的消音器在转移后的新地方被一个老头在地里捡了起来。
可能编剧也发现这个问题没法解释,借顺溜的嘴说,这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咋的,就不能多给几个镜头把这破玩意合理化了?
反正已经水了这么多时间,又是炖竹子又是炸膛还能击中目标的,捡个消声器就这么难?
这也不说了,前面六司令吃饭的时候吹牛逼:我也有老兵,也练枪法,没有顺溜准。
然后一场黄庄战斗后,训练射击的顺口溜是上山打头下山打脚……您老兵都去哪了?
非得逼着顺溜这么一个天赋异禀的家伙传授经验?
天才的教育模式普通人学起来不比直接学普通人的东西难吗?
问题是天才的模式最后就出了个这?
这些东西都是我没有死抠细节,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的结果……如果我死抠细节估计这样的毛病我还能找出不少。
我并不是说不接受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团长也好,士兵突击也罢,各种细节各种剧情漏洞也不少,问题是这些漏洞并不会影响人对于剧情的理解。
不会让我有死啦死啦是超人,不会让我有袁朗是天才战术家,不会让我有老七不识数的疑虑。
但这部剧到我看到的部分,我只能说我感觉六分区的士兵数是随机变化的,子弹数是随需要变化的,各项军纪军规是弹性变化的。。。
这样的感觉非常破坏观感。
必须要说明,子弹数这个随需要变化是很多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通病,但顺溜这里玩命用反差进行台词和现实对不上的强烈对比给我造成的影响极差。
当然,顺溜这些硬伤是和《团长》《士兵》对比下产生的。
在一种降智的抗日神剧里比的话,《顺溜》算是客观严谨那一拨的。
起码《顺溜》里的人数不确定是剧情需要,其他神剧里直接正面人物超人化了,剧情什么的可以没有。
而《顺溜》最大的“优点”(我真的想不到这居然是优点),就是伪军是垃圾,日军是傻子,但相应的六分区和总部大司令也不咋聪明。
换句话说,截止到第七集,这个日伪和共军打的有来有回是因为双方智商都不在家,菜鸡互啄了属于是。
而其他的神剧是,正面人物开挂牛逼神挡杀神,日伪军智商堪忧,战斗力挂零。
然后就这还能两边打的有来有回裤裆藏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种玩意。
所以,我不确定能不能看下去这个剧,但想想其他对不起观众的神剧,就是我的标题吧《朱砂没有红土为贵》(小声逼逼:七点五分真的给高了)
没办法,习惯
为了张国强给三星~王宝强你能再傻点儿吗?
天了这个三营长可爱(
漏洞百出...
枪法好的侮辱智商。
故事好 编导好 演员好
前面一段感觉还行吧,后面怎么觉得那么乱了,特别是最后两集,穿帮那么多,逻辑也很不严谨,应该在杀掉石原的地方就结束的
司令 三营长都挺好玩。 顺溜有点太执拗了,成功因为这一点,死也因为这一点。 劝人放下仇恨容易,然而当仇恨发生在至亲身上 发生在眼前,你能放下? 最后的结局更多的是无奈和惋惜吧。
死球了!
最后几集太废了
就一小孩子过家家片儿,没必要那么严肃认真的挑错嘛,啊哈哈哈
只能凑凑活活当喜剧看,三营长给1星,张国强给半星。导演和编剧,充分证明了什么叫智商无下限……
这个还真看完了
肚包鸡至今还没找到
比较搞笑,但细节不行
虽然很烂,但是它陪我度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岁月。
其实不咋样
这个消音器是很深很深的阔血-__,-
纯粹看张国强来的
啰哩八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