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向往家庭幸福的女孩,希望你看到这篇影评别生气别代入自己,如果是觉得女人就该结婚生子做贤内助的女孩,现在就点叉吧,看下去也会骂我。
这是看的第二部细田守的电影,上一部《穿越时空的少女》虽然很受观众欢迎,但个人实在不喜欢那种傻白甜的无脑女主,最后给了一个三星评价。
看《狼的孩子雨和雪》简介的时候是很期待的,没想到最后看了这么个东西。
这篇评价,是个三星差评,它的剧情和美术设计三星甚至四星是没问题的,但价值观令人作呕。
讴歌美好?
恶心。
女主角未婚先孕,生下狼的孩子,为了孩子放弃继续读大学,搬家到深山里生活,因为没钱得自己修房子自己犁地,又为了孩子去当自然观察员,最后儿子变成狼跑了,她就住在山脚下,但狼也没再来看看她,闺女倒是健康成长漂亮可爱,但因为始终背负着狼人的秘密,温顺的令人心疼。
看的时候心里一直很不舒服,想摁着女主角的头化身汪峰问她,你有梦想吗?
狼人犹豫要不要坦白的时候把她晾到晚上,她一个人蹲便利店旁边等到夜里一点脾气都没有。
明明大学还没读完,老公还是当搬运工的,这样也敢生孩子,还是生俩,最后老公凉了,一个人带俩孩子,没收入没学历没工作。
为了孩子狼孩的身份不被发现,她搬到深山里去学着怎么种地,继续苦唧唧的生活。
看的我可真是气死了。
养不养的起两个孩子心里没点逼数?
上着学呢你不会避孕?
她老公死了的时候一大堆弹幕刷,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看见这句话我就气的脑壳疼。
谁规定的女子本弱?
凭什么?
自己都觉得自己弱了,指望谁尊重你?
再次祭出我提到过N多次的渡边淳一写过的《男人这东西》,大概归纳一下,妓女伺候一夜换钱,妻子伺候一生换钱,没谁比谁高尚。
当然他这种观点还是太极端了,毕竟妻子多了份契约(没错多的是契约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所谓的爱,相爱一生的太少太少)。
所以一看见塑造这种为老公孩子付出一切的女人我就难受。
重复上边,你就没有梦想?
所谓的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人家名垂青史了谁记得你是老几。
把自己当个人看不行吗??
就非得当附属品?
在一篇影评里看到这段话,特别好――此片对母亲伟大的渲染已经过分到了违和的地步,对女性的要求过分苛刻。
根据片子所描述:“有些人就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
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 可不是有病么,张柏芝一样公开的恋人好几个,三个孩子两个爹,王菲两个孩子两个爹,比较知名的恋情就窦唯李亚鹏谢霆锋,但因为张柏芝自己带孩子,不管干点啥底下一溜评论,她是个好母亲就够了,咋啊,当爹的负责带孩子就得死?
曾经知乎有个帖子特别火我往空间分享了好几遍,一个楼主为了个人自由和前途发展决定丁克,最后在家庭的压力下要了一个孩子,但要孩子之前约法三章,孩子得老公和婆婆看,她照常工作升职加薪,没事儿逗逗孩子玩也挺开心的。
有个高赞评论,你很厉害,但你不是个好母亲。
EXM?????
大多数家庭爹不就是偶尔逗逗孩子玩么?
抱过几次?
哄过几次?
夜里喂过几次奶?
照这个标准天底下没好爹了?
还是这个标准只适用于女人?
凭什么?
奴不奴?
恶不恶心?
每次我家里跟我提这些我都特别有底气,我有爱好有工作不无聊不寂寞,为什么非得结婚生子?
甭提什么传承血脉,如果是为了姓天底下一个姓多的是,为了基因隔个几代基本没什么相似的了,养老更是瞎扯淡,我生个孩子就为了给我养老可真是太对不起她了。
大多数人还是为了有个寄托,晚景不凄凉,还有幸运的一批人,他们的孩子叫做“爱情的结晶”。
最可怜的就是女主角这样的吧(我终于拐回来了)。
没目标没追求,一辈子为了他人而存在。
🐮🍺:)无Fuck说。
三周前当我坐在电影院里徒手抹泪的时候,我想一定要写点什么关于细田监督的东西,为了从穿越时空的少女到夏日大作战再到狼孩雨雪所得到的各种感动,也为了记录一个可以预见的日本动画电影新世代的开启。
从哪里说起呢,首先我非常讨厌跨生物隔离的恋爱尤其还带点苦情色彩,影片的立意完全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外,其次不太喜欢小孩,完全不会对俩狼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兴趣,监督是细田桑是我唯一买票的理由。
雨是一条线索,雨在雨夜里诞生,他的父亲在雨夜里离开,最后雨在大雨中选择了自由。
我想监督想要表达的并非只是恋人的相性,坚韧的母性,更重要的是生为野兽的本性。
无论雨的外表有多么像个普通孩子,他体内始终流淌着狼的血脉,从他学会无惧的瞬间开始就注定了他和母亲分离的结局。
这种对山林的向往并不能因为对家人的爱或者豢养的环境就能有所改变。
正如他的父亲,片中姐姐雪有句猜测说父亲也许只是想逃避自己的生活所以选择了自杀。
(虽然日本有一匹狼君这种造成典型独狼印象的四字俗语实际上狼是群居动物)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生存方式,用一个女人的牺牲来成全。
于是在雨只留给母亲背影站在山岗上呼啸,而无法靠近孩子内心的母亲站在雨后的水洼中向他喊元气的,好好的活着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09年和夏日大作战一样让我深受感动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狐狸爸爸追求刺激,热爱偷窃,这是他身为狐狸的天性,但是当他经历了一系列同人类的斗争甚至险些失去家庭之后他选择了平稳的生活。
片尾山岗上也有一匹狼,狐狸爸爸说孩子们,跟他打个招呼,山岗上是狐狸爸爸向往的自由,而身边是他选择的责任。
和本片留下食物若干还有张驾照的狼爸爸对比起来有点微妙的喜感。
小说版本的狼孩雨雪最后一段写到,花微笑着,给男人的驾驶证面前添上了一碗饭,因为这句话我鸡皮疙瘩起了三层。
另外三个父亲角色的死亡贯穿了全片,花本人的父亲去世以后她来到东京读大学邂逅了狼男,狼男自杀以后花带着孩子搬去乡下,故事情节递进到下一个段落,接下来代理雨的父亲教养职责的狐狸老师死了促就了雨的成长和离家。
同行的朋友吐嘈说俱备了大河剧的一切元素,同样夏日大作战里面夏希奶奶的死是把整个片子推向高潮的关键,希望下次能有点改进,总是从死亡开始转折撑到第三回观众该腻了。
截至9月4日狼孩雨雪票房收入突破37.7亿日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去年吉卜力出品《从虞美人的高坡上》票房收入是44.6亿日元排行年度第四,但是因为前面三部都是引进片所以是日本本土电影第一。
而《虞美人》的放映馆数是457馆,相比《狼孩》的333馆多出1百多馆,两作票房初动相差无几。
虽然众所周知日本动画产业发达,实际动画电影一直吉卜力一家独大,宠物小精灵,柯南和多啦a梦各家剧场版垫后。
历代本土动画电影票房排行前10吉卜力占了8个位置。
再看看细田监督的履历,2000年准备在吉卜力以哈尔的移动城堡出道,结果因为做千寻人手不够搁浅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进入吉卜力的研修生考试里提交了150张测试绘画(要求两张),然后得到了宫老爷子的亲笔纸条“考虑到像你这种才华的人进吉卜力会折损你的才能,还是放弃吧。
”然后他给吉卜力打了电话说让我来打杂都行。
2006年穿越时空的少女最初只有21馆上映,因为评价很好所以做了紧急对策可惜只有14卷拷贝所以在日本全国轮回上映,最后2.7亿收官。
2009年夏日大作战127馆上映票房16亿,从这里开始便是细田监督的转折,在非剧场版动画也非吉卜力出品的层面上16亿收入的动画电影已经能够被称之为异例。
我想很多人还记得04年上映的蒸气男孩,大友克洋的最高杰作票房11亿已算出色(投资花了24亿没有回本)。
有趣的是关于细田监督的负面评论通常是作品散发着妄想和宅男气味,比如夏日大作战里面数学宅被漂亮的学姐看上,宅男拯救世界,狼孩雨雪的人兽禁断,还有因为他没有小孩所以被抨击对亲缘关系理解肤浅等等,但也因为如此他在2ch宅男中收获了很高人气,动画业内版里面他的个人专楼有50多栋八卦他生平八卦得事无巨细,无疑在年轻的一代看来细田监督的电影中出现的种种元素更贴近当下的生活,更有一种年轻新鲜跃动的气息。
在狼孩上映前我曾经在自己微博上说细田守是宫崎骏老了,今敏死了,大友克洋没劲儿了以后唯一值得期待的,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话说时穿少女上映的时候我觉得细田了不起能做大友克洋第二) 。
虽然我对今敏监督也有着顶着35度气温去看他展览的热爱,可不得不承认即使他还在,他也更适合做个展示才华的人,一个艺术家,他的才华没有人能够复制(我实在无法相信诺兰没有看过红辣椒虽然我也很爱他),但是不会被冠上老少咸宜的标签,而细田监督的受众广阔,调子轻松简单,生活细节刻画出色,这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动画导演的必备条件,用新闻联播的话来讲叫贴近人民群众,通俗的来说叫做接地气儿。
在对宫崎吾朗的《地海战记》 失望过后我一度质疑日本动画电影的传承问题,但是意料之外,新的门渐渐打开了。
最后要说一句,bgm是高木正勝做的,非常棒。
毫无准备然后看完哭得稀里哗啦的准备去睡T _ T霓虹人的认真,使得完全虚构里呈现出要命的真实,真实来自于大学时的课桌,下班后小男朋友在对面咖啡馆等待,男女轻声温柔的对话,单亲妈妈辛苦的生活,山里历经四季静寂宽阔的老房子,年轻妈妈拼了命种出的红薯,和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后选择起不同的人生,以及很多段的弦乐交替动人心魄,那一句“我还什么都没有为你做”,想起来这会又要飙泪了。。
有人会看到成长主题,母爱主题,我觉得也像优美地选取的人生片段,如果有经历过黑暗,对生活仍抱有美好梦想的人,格外会发现这些片段的亲切温暖之处等着收OST,绝赞啊。
(;_ ;)。
也到看完才意识到人设是贞本义行……
片子是很久之前看的了,当时好像是北京的一个电影节,当时还没有新冠,我们选了这部片坐在电影院里看。
过了这么久,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点:画面很美,故事令我出离愤怒。
画面美就不说了,说一说我为什么愤怒。
第一,故事真正的起始点是狼妈的意外怀孕,而无论是影片的叙述还是人物(狼妈)自身,都对意外怀孕背后的性道德问题视而不见只字不提。
说白了,意外怀孕这件事本身就是狼爸的自私不负责任和不尊重她人意愿。
(高赞的短评说遇到狼人一定做好避孕,我想说避孕不是你自己想做就能做到的,反而尊重你的意志自己做好避孕应该是男方的责任)好像是加拿大(?
)新出台的法律说,如果x行为双方一方要求另一方戴t而另一方没有戴t判处qj。
从这个角度看狼爸多少也算是个qj犯了,除非妈妈当时也准备好了怀孕,但那样就不属于意外怀孕了。
第二,为什么会有人歌颂怀孕退学这种事情呢?
是m国共和党给钱了吗?
就算退学是妈妈独立的个人决定,她也至少要挣扎一下吧,为自己放弃了的大好前程懊悔惋惜一下吧,不然还像个正常人吗?
更何况(我似乎隐约记得)退学生娃似乎不是她的独立决定,而是和孩子爸爸的共同决定,或者说,是(不戴t的)狼爸的决定。
她如果是个现实中的鲜活的人,难道不会有一瞬间恨这个男人毁了自己可能的一生吗?
难道不会有一瞬间考虑要不要把孩子堕掉重回校园吗?
我可以接受她贤妻良母的设定,但哪怕能展现出一两幕的,她的犹疑和懊悔,她对男人的愤怒和对自己命运的哀叹,我都会觉得这个人物是立得住的。
第三,整个故事完全围绕着狼妈做母亲养育子女展开的,而对她自己有什么生活,孩子们离开家之后她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全都一笔带过,或者说,只字不提。
如果纸牌屋或者绝命毒师里有一条支线开局之后就不讲了,观众会寄刀片的。
但在这个片子里,孩子离开之后母亲自己的生活连一条支线都算不上。
狼妈虽然是这部片的“女主角”,但她唯一的身份和功能只有妻子和母亲。
当然可以说在这个故事里,突破重重困难把孩子们抚养长大是角色的主线任务,可连侦探片都要展现侦探工作之外的私人生活的好吧!
连警匪片里的警察都会有一团乱麻的家庭矛盾,酗酒的毛病,身上的旧伤和面对危险一瞬间的犹豫,因为这样才像个人啊!!!
怎么换成女主角,换成一位母亲,就不需要像人了呢!!!
最后,我想起最近看的书《阁楼上的疯女人》里面讲的,女性自古以来或是被高捧于社会文化之上,或是被贬低于社会文化之下,但始终不在社会文化之内。
换言之,女性或者被塑造成天使(如这部电影中的狼妈)或者被塑造成恶魔,但永远不会被看做人。
女主角过于轻易地顺从了(由他人设定的)自己的命运,这已经足够让我愤怒了。
而比这还令我难以忍受的,是这一切被呈现得如此美好和谐甚至感人,以至于让观者差点就相信了,如果不是真的相信了,一个好女人就应该退学生孩子,即便做单亲妈妈她也应该感到幸福。
比剥削压迫更残忍也更邪恶的,是一面啖尽人脂一面粉饰太平。
它让我想起了我在巴斯的服装博物馆里看到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束腰胸衣。
它紧得惊人,我看着它仿佛能感受到肋骨被挤压的疼痛。
导览上说它周长只有50余公分,我难以想象它曾给它百年前的主人带来过多少疼痛,厌食,呕吐和眩晕。
可它的做工精致漂亮,光滑的缎面上是精美的刺绣,穿着时外面还要包裹层层叠叠的华美珠缎和蕾丝花边,让人在美的渲染中可以对活生生的痛苦视若无睹。
它就像三寸长的花盆底绣鞋,就像将耳朵拉扯到变形的黄金耳环,就像泰国长颈村(令我触目惊心的)一圈圈的铜环。
它美得让我恶心。
它越美,就越让我感到恶心。
是多么根深蒂固的权力,才可以把刑具都制作得如此优雅,让一代代的女人心甘情愿的,过于轻易的顺从的,自己套了进去。
所以,从昏暗中醒过来的人,请别再让美模糊了善恶。
一切对女性所承受的苦难的美化,都是优雅的刑具。
不,我还可以格局更大一点。
一切对人所承受的苦难的美化,都是优雅的刑具。
狼之子雨与雪是一部典型的日本动漫电影,讲一位狼人的遗孀花如何在乡间扶养小孩,按照编剧细田守的说法“塑造了一位理想的母亲”。
在说我自己的意见之前,先说个粗俗的笑话,当我还是个熊孩子的时候,以为电影女明星是不上厕所的。
对,她们这么美丽,楚楚可怜,怎么可能拉出大便呢?
等我明白真相的时候,我已经成了一个庸脂俗粉,或者更糟。
我知道再美的女人,再帅的男人,都有自然需求,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有自我,有欲望,有自恋。
所以再看见花这个完美女人,完美母亲,心里总有一种怪怪的感受——她没有自己的欲望与情感吗?
她没有狼狈的,无能的,有泪有气的时候吗?
画面很美,民风很淳朴,两个孩子雨与雪很可爱,花与狼的爱情很童话,就当成一部宫崎峻式文艺童话电影看看,我还有什么不满?
我几乎可以想象出有人不屑地对我说,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2B,没有文艺情怀吧?
你不能残忍地夺走人们的梦想吧?
当然,我不能。
想想,大概是听到编剧细田守的(塑造出理想中的母亲)说法引起了一种内心的反感吧。
再看此片,怎么看怎么像吊丝蒲松龄的狐狸精意淫。
一个普通女大学生,带着两个小孩,在荒山野岭生活,即使多数人是善意的,也总会有不怀好意的人性骚扰吧。
或者她这么美丽优雅,总会有不少追求者吧。
没钱没关系,孩子又闹腾,在各种压力之下,怎么能成天笑容满面,淡定优雅的?
我们可以假定她是超常人类,承压能力大过强人,头脑特别冷静,媲美某些有反社会人格的犯罪分子,但如果是这样的女人,通常是既没什么多愁善感的唯美情怀的。
从电影中的一个片断,邻居责怪,花唯唯诺诺地道歉可知,花不是这样的女人。
花是一个日本吊丝的幻想——特别柔弱,女孩子气,不强势,不擅长捍卫自己的利益,然而又吃苦耐劳,会照顾孩子与家人。
这是个互相矛盾的幻想。
假如女人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照顾孩子与家人,就得厉害成熟,如果厉害成熟,就不会这么楚楚可怜。
我还能看到更多的矛盾分裂。
并不是因为是童话或者是架空幻想小说,作者就可以天马行空,胡乱设想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
恰恰相反,你创造的世界仍然复制了现实世界中的逻辑与冲突。
安详的人产生于宁静有保障的社会关系中,浮躁的人产生于危险动乱的社会关系中,二者不可能完全割裂。
从很多细节中可以看到,花的世界并不完美,至少现代化的东京大都市并不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所以花离开都市,不仅是为了扶养孩子,还有一种对工业文明的不适应。
花具有典型的诗人性格,对于田园生活具有理想化的幻想。
遇到一些冲突,不擅长作出务实的应对,那么只有退让,回避,理想化,分裂,回到超唯美的田园生活中。
恶毒的我仍然有兴趣败坏编剧的胃口——现实的田园生活并不细腻唯美,仍然充满聒噪的冲突,蛮荒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有温情脉脉的一面,亦有着现实俗气的一面,与工业化大城市的区别并不大。
所以无论编剧怎样回避,仍然硬着头皮带出了草太母亲,这个似乎与花完全不一样的女人形象。
这个女人着墨不多,只出现一个镜头,但我们可知她是一个用力捍卫自己利益的女人。
这个女人让编剧害怕,也让草太害怕。
所以当她再婚后,儿子草太说,她有了新宝宝就不会再要自己了——这未必是事实,更多的是草太心里的担忧。
这个强势女人只是代表另一种生活作风,界限明确,高效,自我,直话直说。
她就像一个噪音,破坏了编剧细田守编织的诗一般唯美,含蓄,互相依赖的生活。
细田守的精神世界由此分裂了, 分裂成一个理想化,没有自我感受的好妈妈花,一个自私自利,线条冷硬的坏妈妈草太母亲,无法整合。
最后我不满的一点是,两个孩子长大了,离开家庭,花又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乡村里,守着已死老公的相片。
编剧,你敢不敢成熟点,为这女人安排下一春?
如果我是一个正常的,有同理心的男人,我希望我死之后,自己的女人还能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而不仅是为家庭操劳,守着一份逝去的爱,守着一个贞洁牌坊。
我希望除我之外,还有其他男人爱上她,真心对她好,我希望她还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事业,更广阔的人生,能够无拘无束地笑,而不要像一朵白莲花。
我不想要这样纯洁的幻梦,我不要爱上一个无条件奉献自我的女神或者男神。
回到狼之子雨与雪上面,本片体现了日本人的唯美情怀与消极遁世想法。
日本人似乎无论怎样发展,骨子里有种不太理性的唯美作风。
在精神上,始终有种小孩子气, 希望对方看到自己的可爱,柔弱或热血逞强而宠溺自己,或者是即使别人不感冒,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行。
从川端康成,到芥川龙之介,到太宰治,到村上春树,他们始终都盘旋在一种纤细伤感的气氛里,而不愿意面对现实问题:比如说,怎样让自己不被压抑,怎样解决复杂庸俗的现实问题,怎样从感性上升到概念,怎样摆脱自我感动,怎样完整成熟地看清事实真相。
我是不是太苛刻了,活着本来就是瞎折腾,瞎自恋嘛,不管怎样不成熟,只要尽力把画风做精美点,音乐弄精良点,情感更细腻点,认真的态度总是能感动一批人嘛魂淡。
虽然感人,但是细想剧情,我真的有点难以接受。
花终其一生都是为了自己两个的孩子,可是孩子最终都离开了自己。
可以说花这一生都是雨和雪的,但是雨和雪的人生只有十二年是属于花的。
到了现在这种时代,还在歌颂这种母爱,是不是太过头了。
PS:并非说不爱自己的孩子。
看来我是真的变了,搁以前,我肯定感动地一塌糊涂。
没有权力说花的做法是错的,也没权力说雨的做法就是白眼狼,她们都只是选择了自己认为对的路。
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世界赋予女性的责任太多,而女性能得到的却也有限。
电影介绍说是成长话题,那么我觉得这个标签不合适,我觉得只是单纯得长大了,而没有成长。
我想所有人看完之后都会觉得这是在讲一种“伟大”的母爱。
那你看到孩子的成长了么?
我没看到。
有人说,有啊,两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走的路。
我问,这就是成长了么?
我从不将这个当作成长,我所认为的成长是孩子终于能意识在自己父母的辛劳,能观察到父母的老去?
试问多少人最后都会在哀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年我17岁,我的父亲走了。
就在父亲离开的前几天,我突然变得特别心神不宁,我好像感知到了什么,我突然特别想我父亲(我在学校)。
当时我告诉自己,从这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父亲,我一定不再冲他乱发脾气。
真的很讽刺,上苍就是开了这么一个玩笑,几天以后,我就被告知我父亲住院了,我再也没能听他说过一句话。
那年之后,我觉得我突然变了。
之后的每一年放假回家,我都会发现,我的长辈们又老了一些,但是他们的子女却仍然一点也不知道。
他们从没注意到他们的父母又多了几丝皱纹,鬓角也由黑变白了。
我每次都会觉得特别心痛。
有没有人想过,花在这之后还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
电影没有再放下去。
好吧,还有就是雨,为了保护大山而回到森林么?
额,算了......不想说了。
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
等我以后再回头写吧,可能现在的我还是不能很好得思考。
我还是多看书吧。
2018.03.01:删除了段落的起始空格,强迫症,不能忍啊。
截至今日(2012.9.18),该作票房便已突破了40亿日元,远超《夏日大作战》的19亿,细田守自己也兴奋的表示出乎意料。
这部颇让人期待的细田守新作确实名副其实,是一部让我觉得十分感动、值得反复回味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两度观影后才觉满足。
这是部细腻而略带苦涩的作品,注定观众不能以《夏日大作战》那样轻松兴奋的心态去对待,而是要安静的去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真意。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从妈妈花与狼人爸爸相识、相恋,到他们的孩子雪和雨找到自己世界的13年间的故事。
不禁想起去年一部评价颇高的电影《第八日的蝉》,同样是讲逃避社会追查的单亲母亲,为寻求一处能与孩子安身立命的宁静之所而辗转奔波的故事,让人心酸感动。
而这部作品不单单是讲苦命母亲的故事,细田守想要凸显的是母子三人的成长经历。
整部片子看下来,百感交集。
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关于岁月的沧桑,有关于女性的坚毅,有关于生活的苦难,有关于成长的喜悦和伤痛,有关于家庭的温暖和束缚,有关于未来的不安和抉择,当然,也有花那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片结束、staff字幕出现,片尾曲非常安静非常温馨,但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息,一直等片尾曲完全结束后,才缓缓起身离开影院。
看完电影后的几天里反反复复的听着原声,一次次的被那清澈而温馨的音乐感动着、融化着,脑海里不时浮现出一家人美好的生活片段,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两个细田守的关键词春日午后阳光般柔和的弦乐和钢琴,喃喃的细语,低声的吟唱...伴着美妙的音乐,这个清新而温暖的故事,在校园中开始了。
没错,清新。
这是细田守的关键词。
不论是《超越时空的少女》那样青涩的清新还是《夏日大作战》那样欢快的清新,清新总是贯穿他的作品始终。
只要见到那熟悉的细田守式的画面和贞本义行的人设,清新就扑面而来。
这部作品,是温暖的清新,是治愈的清新。
人生,这是细田守作品的另一个关键字。
细田守非常擅长描绘画卷式的人生片段。
《超越时空的少女》讲述了人生最青涩的那段经历——高中生活的感情和点点滴滴,《夏日大作战》则描绘了一幅家族生活的画卷。
本以为,一个“狼人”相关题材的电影应该会多些魔幻色彩,也许会丢掉前作的风格、产生违和感吧?
而事实上这是多余的担心,作品除了“狼人”这一超现实的设定外,没有任何一点幻想成分,甚至可以说是出奇的现实,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与前作相比,这部作品虽然有着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深意,不同的感动,但仍是深深烙着细田守标签的作品,仍是细田守最钟爱、最擅长表现的——那些带着些许小科幻的关于人生片段的清新故事。
清新,日常,文艺...不论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细田守的作品都无所谓,因为细田守的魔力在于,观影后的兴奋喜爱感慨感动之余,你总是能或多或少把自己的经历和影片联系起来,会觉得很有共鸣,进而自己的经历和生活都变得清澈起来,泛着粼粼波光。
关于人物细田守影片的一大特点,是对人物形象生动的刻画、对人物动作细致的拿捏,所以我也想先从角色说起。
虽然影片的名字叫做《狼的孩子雪与雨》,但我相信留在观众心中印象最深刻的并非雪和雨两个小狼孩,而是那个坚毅乐观的妈妈花。
说道坚毅的女性形象,那是吉卜力宫崎骏的最爱;然而细田守打造出了不亚于宫崎骏的女性形象。
如果说宫崎骏笔下的女性更有英气、不平凡、敢与命运抗争,那么细田守笔下的女性则更加现实、更加有血有肉。
她们有着常人都有的缺点、也没有抗争命运的力量,但是她们都有可爱之处,她们虽然被命运摆布,但仍会乐观的生活下去。
花就是这样一个乐观的少女,即便遭遇了父亲早逝、爱人意外去世、要独自抚养两个婴儿还要躲避世人耳目的不幸,但仍然乐观坚强的生活着。
姐姐雪,是很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
影片的大部分似乎都是伴随着雪的开怀声音过来的。
从小便活泼开朗的雪,不但喜欢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大声欢笑、大吵大闹,还上跳下窜、十分淘气,给妈妈花带来不少麻烦,而花似乎拿雪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狼孩的可爱之处,也是从雪的生气撒娇开始表现的:时不时变成小狼大嚷大叫、在屋子里像只小狗一样狂奔,高兴了又突然变回女孩,想必观众看到这一幕时都会被萌到吧。
雪从小便像只小狼,活泼的她喜欢大自然、喜欢吓唬追逐动物、擅长猎捕小动物,不像弟弟雨几乎没有野性,像只家养小狗一样胆小怕生、需要保护。
也许正是因为雪的乐观开朗,她更想与人交往、融入人类社会,她说服花送她去小学读书,她与班里的女生打成一片,她逐渐发现普通女孩不像她一样敢玩蛇、喜欢收集小动物骨骸于是改变自己变得更像女孩。
但是,狼人毕竟是狼人,还是会不得已伤到别人尤其是喜欢的人,所以,出乎意料的,最终雪竟然是在跟自己狼性的一面作斗争,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
弟弟雨,是我很喜欢的角色。
雨生性孱弱,需要妈妈拍拍,不喜欢陌生的环境,害怕虫子,打不过小猫,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与人交往。
然而,雨却善良敏感,热爱自然,喜欢用心去感受世界。
幼年的雨不禁让我想起从前的自己,太像了。
也正因为雨对人类社会的疏远以及对自然的敏感细腻,当雨成长起来后,这个幼时最没狼性的孩子,反而融入自然和动物的生活圈,向一只年迈的狐狸学习自然法则,成为一只真正的狼。
成长,伴随着欢乐和痛苦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成长贯穿影片始终。
花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成长,雨和雪在妈妈的呵护下成长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成长,总是激动人心的。
当雪可以四处淘气、可以啃桌子磨牙时,多么让人激动!
当雪可以熟练的捕捉老鼠、蛇、山鸡时,是多么让人激动!
当柱子上雪和雨的身高刻线一年年变化时,是多么让人激动!
当雪后母子三人幸福快乐的狂奔在纯白的原野上时,是多么让人激动!
然而,游玩回去的路上,雨为捕捉一只大鸟而失足落水险些丧命,幸亏雪及时相救。
花伤心得撕心裂肺,而雪也呆在一旁。
成长,也伴随着担忧和困扰,也会有苦难的回忆。
而雨和雪因为做狼还是做人而大打出手的那一幕,正是成长所带来的最具破坏力的一面。
姐弟二人动真格的相互抓扑撕咬,从一个房间滚到另一个房间,把家里搅了底朝天。
成长会让人进一步认清自己是谁,但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未必会随之同来,所以矛盾、冲突、不安定都不时的蠢蠢欲动。
影片的后面,细田守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一个罕见的大雨天所发生的故事。
弟弟的名字雨,似乎冥冥中暗示着这样一个大雨天会成为一家人生命中重要的转折。
大雨中,妈妈、姐姐、弟弟三人各自痛苦、艰辛的追寻生活的意义,终于在雨过天晴后,各自收获了成长,开始新的生活。
雪收获了作为人类重要的爱和信任,雨最终选择了狼的道路,而花在追逐雨未果后终于理解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到了相信他们、放任他们的时候。
这时,花的笑容格外耀眼,闪烁着重获新生的快乐。
不得不说,虽然最后一段花对孩子的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段故事本身略显枯燥,尤其是与影片前半段快节奏的叙述相比而言,显得压抑而冗长。
当时觉得不好说细田守虎头蛇尾,但也确实觉得后面本应是高潮的一段并没有太多起伏和升华,只是在反复刻画着母亲对迈开步伐的孩子的挂念,最终母亲认可了孩子的成长而已。
然而,正片结束、staff字幕出现后,看着影片从头到尾一幕幕的片段,听着安静的片尾曲,最后那段故事的味道才一点点品味出来。
而第二天从网上找到OST来欣赏,连续几天只是反反复复听着这张专辑,品味着一曲曲柔和安详的歌,就更是觉得感动,仿佛心都融化了,想再看一遍电影的冲动就愈发强烈。
才发觉,整部电影尤其是最后的这段故事,就像一只橄榄,吃下的一刻并没有觉得非常美味,甚至还会苦涩,然而随着味觉的适应,越是细细咀嚼越是有味道。
其实,人生不也是一样吗?
人生中往往不乏平淡平常而痛苦的经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渐渐品味到那些经历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灿烂星空下,狼人爸爸的头发与沙沙作响的叶子一起在风中飘摆,英俊的脸庞一点点、一点点幻化成狼的那一幕,以及温暖清新的配乐,还深深刻在脑海里,迟迟无法褪去。
首先,我不怎么说话,先原谅我的低俗。
我早在13年1月的时候看过了。
后来心血来潮百度了这片子。
居然发现豆掰给了8.5分》!?!??
我想都想不明白。
这片子基本是没都没讲好不好,这片子有一直在沉闷沉闷。
各种不说话,装毛哔啊。
就一点点脸部表情,就把你们打动了?
是不是这不片子动都不怎么动,反而你们就觉得一点点脸部表情就意味多多了??
你们让那些大片子情何以堪?
他们就缺少细节描写了?
不多说了,综上,要说我大老粗就大老粗吧,反正我天天在家,虽然跟爸妈天天吵架,但是他们叫我做什么我都会去做。
所以我觉得,喜欢这片子的人都是人云亦云,看到别人说好,就以为真的好,误以为有哔格,
生小孩是为了什么?
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
为了有人相伴?
为了老了以后有人照顾?
如果是上述理由的话,当有一天孩子长大,找到自己的世界时,能不那么痛苦地放他/她走吗?
——“我还什么都没为你做,可你已经要离开。
”——“放心吧,他已经找到自己的世界。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你幸福吗?
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可你的幸福不一定是我所认为的你的幸福。
)“妈妈能对你做的,难道已经所剩无几了么?
当你有一天要踏上旅途时,妈妈一定会笑着目送你远行。
呜呜呜还是有些寂寞啊。
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
这个月的22号晚上,我如愿以偿地在MCL德福影院看到了《狼之子雨与雪》在香港上映的优先场。
似乎优先场是唯一一场满人的场次,次日我再两度观看的时候,影院明显都是留有较多空位的状态。
我并不在意自己看了多少场同样的电影,因为我真心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一开始,金色的花海中,主角阿花微笑着躺在花田之中,稍微侧头,看到了远处一只狼的身影正在渐渐走近。
看过漫画的我,自然觉得这一幕给予我第一次感动。
阿花和狼爸对话的戏份很少,在狼爸和阿花的日产琐碎小事,阿花怀孕以后,以及狼爸死去的桥段,都是采用了背景音乐的插入代替对白的手法,对白少之又少,可以忽略,却能打动震撼观众们。
关于狼爸的篇幅很少,基本是作为一个引子,甚至连因何原因死去都只是一笔带过。
由其是他死去的那一段,虽说连背景音乐也没有,只有嘈杂的雨声。
“一具狼的尸体躺在人工河道上。
从垃圾车下来的工作人员,把那只狼的尸体提起来,放到袋子里。
不顾带着两个孩子的女子,只是把这个装有尸体的袋子按照处理循序丢进了垃圾车中,并离开了现场。
” 虽然篇幅很少,但我们至少能从他生前的桥段知道,他是个好父亲,也是个好丈夫。
但是狼爸与阿花说过的话,成为了整个故事的主线——“孩子们会长成怎样的人呢?
” 阿花在剧中也是一个好母亲,生性乐观,专一,甚至看起来颇有些幼稚甚至是天然呆的感觉。
在冬夜静静守候在咖啡厅前,等到狼爸的到来,没有抱怨,只有点呆呆地微笑地对着狼爸说:“太好了,你来了。
” 在野外一阵风吹过,阿花眼前的男子变成了一只狼人。
阿花虽然惊讶,但是并没有被他吓到,那天晚上,狼爸问阿花:“你害怕吗?
”、“你在发抖呢”、“要不要不再见面了。
” 而阿花则是摇摇头轻轻地回答了一句:“不,因为那是你。
”肯定了自己是爱着狼爸的,不因为他是狼人而欺骗和拒绝自己爱他的感情,甘愿地被他推倒。
(这点无误) 在小雪误食除湿剂以后,为到底是送到医院还是兽医院而烦恼;为了不让外人发现两姐弟的身份,躲避着各种社会上的登记,最后被儿童咨询处斥责“不理会孩子的死活”和“你在虐待孩子”,而她只能委屈地哭着说出“请你回去”并关上大门,在一旁看着两个孩子睡得香甜,而自己只能忍耐着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两个孩子阿雪和阿雨都走上了自己的路,而真正踏上之前,都曾试过拒绝过自己的一半从小狼性占主体的小雪活泼好动,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在日常的生活的交往中才发觉自身和普通的小女孩不同,因此开始扼制自身的狼性;在误会之中,以狼人状态伤到草平以后,她终于拒绝了自身为狼的一半,欺骗自己。
而从小人性占主体的小雨内向而懦弱,各方面都比不上姐姐;从小时候就曾试过拒绝自己为狼的一面,后来因为阿花的开导才接受;到了学校因为其性格而交不到朋友,从而逐渐开始厌恶学校,萌发出了对自然的向往最终走向狼的道路。
我不禁思考,到底是社会改变了他们,还是自身性格改变了他们?
那场豪雨之中,阿雪坦诚接受自己为人亦为狼的身份和阿雨极度中二行为和最后在瀑布上的一声长嚎,给予了我最大的感动。
电影最后,阿雪上了初中,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自此少回到家中;阿雨继承了狐狸老师的工作,维护着山中的一切;而阿花独自坐在屋子里,满意地侧耳倾听着山中传来的一声声狼嚎。
我常常会想这一个情节,并且发出自己的疑问。
到底离家近的阿雨有没有时常回家看望一下独自一人生活的阿花呢?
阿雪也有没有时常联系一下阿花呢?
我想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但是对于阿花来说,她不在意。
因为阿花坚信着,无论哪条路,都是幸福的。
细田守监督贞本义行人设外带一串强力制作写了个大和扶子一姬二太郎的治愈故事,这就算是标准霓虹主旋律了吧.
一般般
愚蠢至极,稀里糊涂恋爱生子,放着好好的大学不读,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花痴脑残恋爱脑,我呸,鄙视这样的女性!
一部用无节制买萌堆砌成的伪清新片。唯一有点儿意思的是雨和雪人格狼格的调换,可惜一个直接变成了白眼狼。魂淡!猫都还知道报恩哪!
配乐完美。细田守说这部动画要刻画理想中的母亲,结果展现了一个远比现实温柔平和的世界,母亲始终不忘与狼人之间的感情,乐观努力的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并让他们自由的各自踏上自己的道路。故事前半段过于曲折,后段缺少波折,乡村养育孩子本因是重头,但都被理想化的描写一笔带过,稍微有些不平衡。
居然利用狼孩卖萌。。。
在三分四分之间徘徊良久给了四分,导演想要表达的还是完整表达了的,可惜我是分三段来看的。PS:看到有傻逼说不如宫崎骏不如新海诚不如今敏就想说去你妈了个逼,这种人就是宫崎骏放个P他也能写篇人生感悟的典型
一个失足少女的苦情戏
优美的音乐,加上导演扎实的基本功,三星巨作
对于剧情而言没有高潮起伏,很平很平很平。针对其他人的评论,我觉得母亲自由选择她的人生很好,并不同意一口一个白眼狼这种强制性的道德观,你自己养你自己的小孩需要他们给你报恩也就算了,不要把这种思维强加在别人身上,有些人对爱的理解包含有孝顺并不是所有爱都必须孝顺
女大爱上陌生男人后结婚生子,丈夫死后自己独自抚育俩孩子。这是什么恐怖故事,有毛病。
槽点不要太多,就算萌又怎样~~
他爸已经是狼了,还那么早领盒饭!从头到尾除了虐妈妈没有做其它的事儿。
[爱上狼人,女大学生意外怀孕。仓促产子,单身母亲困苦半生。本是同根,狼孩姐弟相煎何急?野性呼唤,小狼弃家远走山林。]狼爸怎么死的,为甚小雨忽然对家人漠然看着母亲几乎摔跤也冷眼旁观,10岁男孩怎么把妈妈抱下山,以及某家有个小孩永久失踪真的没人问?还是说只要是萌系催泪系就能忽略这些不管?
细田守近年来最低龄的一部吧?不及夏日和少女。
报恩、尽孝,这是人类的道德法则。大自然的法则是,让狼回归山野森林,好好做狼。所以片中这位母亲的伟大,不单在于凭一己之力养大一双儿女,过程中付出的隐忍辛劳,更在于她不强求儿女顺从人类的法则,非要在人类社会中寻找一个位置,而是给他们提供肆意舒展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我认同去生长生活。小狼不是什么“白眼狼”,他注定属于荒野,这是血脉的召唤,且刚刚长成青年就肩负起了山林里保护族群的责任,这是何等的勇气,人家的生命怎么就“注定是个悲剧了”?非得当人才不悲剧吗?这种评论也是够人类中心主义了。片子真正让人深思的地方,不正在于此吗?
人与狼,总得选一边。
看到那个男的突然走了我就已经想吐了。
剧情硬伤。
对爱情的绝佳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