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8月31日

Oslo,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奥斯陆(台),奥斯陆,八月末尾,八月末的奥斯陆,奥斯陆,八月未央,Oslo, August 31st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玛琳·克雷平,Aksel Thanke,汉斯·奥拉夫·布雷内,英格丽德·奥拉瓦,Øystein Røger,贝特·莫斯特拉姆,Kjærsti Odden Skjeldal,Petter Width Kristianse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丹麦,瑞典语言:挪威语,英语年份:2011

《奥斯陆,8月31日》剧照

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3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4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5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6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7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8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19奥斯陆,8月31日 剧照 NO.20

《奥斯陆,8月31日》剧情介绍

奥斯陆,8月31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德斯(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即将从戒毒所完成自己的戒毒计划,戒毒所在乡下,所以安德斯已经被憋坏了。作为戒毒计划的一部分,安德斯可以从戒毒所里出来,来到城市里,为一份新工作面试。但是安德斯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工厂面试,而是呆在城市里游手好闲地到处乱逛。他贪婪地盯着大街上的人,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 人了。 时间渐渐地流逝,进入到了午夜,八月也即将过去。那些往昔如影随形的记忆再一次侵袭上安德斯的心头,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可能,伴随着黎明的到来,奥斯陆的八月的结束,新的生活也会随之前来。 本片入围2011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红蜘蛛1:十个女囚的临终告白闪亮到底擒狼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最后心愿梅·马丁:原汁原味瞒天过海:美人计幸福在路上星际迷航:发现号第四季出租家人蓝盐芝加哥烈焰第十季消音器杀手挽歌斗牌传说威洛比家的孩子们如何做爱夏日之恋慢行列车路德第五季木兰妈妈一路向暖魔法使的新娘无声火特殊协议狄仁杰之恢诡赤目玛琳娜的杀戮四段式黑衣女人嘿,孩子!炊事班的故事2

《奥斯陆,8月31日》长篇影评

 1 ) 一个空心人的一天

The second film of Joachim Trier’s loosely defined and a posteriori Olso trilogy. Far less personal (to moi at least) as 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and a tad more conventional, it does shares certain cinematographical similarities. The solo cafe scene and the bike chase are almost as quite exquisitely done as Julie’s timestop scene in Worst Person.The theme of the film is quite interesting but at its root depressing. Compared to the pessimistic optimism of the Worst Person, August 31 is optimistic pessimism. And it made a quite convincing argument for it:In life, the only question, if not the only philosophical question, was whether or not to commit suicide. We are nothing special—ugly and clumsy compared to cats and dolphins, on par with dung beetles and bumble bees but arguably less useful—it is the work of movies, books, music, dance, reality shows to make us feel special. Just as parents need to make their children feel special to help them bear and bear with — and hopefully enjoy— their insignificance in the larger scheme of things. What are we all still sticking around for? Our demise is inevitable, and according to both you and I, it's just nothing in or after the end. All of this, the first ray of sunshine toughing Coco’s tail, the gentle purring of Eulise when stoked, doesn't amount to anything. One day, on our death bed, when we grudgingly or peacefully exhale our last breath into this fucking painful and painfully beautiful world, like a star is distinguished at 热寂, maybe you will realize that Freud was right afterall after all these years: our survival is all about pleasure seeking, and the ONLY purpose of a life is to seek pleasure and to avoid pain. There is nothing more or higher to it. If you believe that or accept, then please run and live. Never look back.

 2 ) 再次向法国新浪潮致敬的心理分析剧

在处女作《重奏》大获成功的五年后,约阿希姆·提尔创作出第二部作品,从狂放不羁的青春骚动突然转到绝望感伤的氛围,同样是描写挪威年青人的故事,这部作品显然要比处女作更易让人共情,既要归功于男主角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的出色演绎,也要多得这个经典的改编剧本。

《奥斯陆,八月未央》改编自法国作家皮埃尔·德里厄·拉罗谢勒的小说《内心之火》,60年代曾被新浪潮导演路易·马勒拍成著名代表作《鬼火》。

提尔对法国电影的倾慕从处女作便开始流露,《重奏》悲喜交杂的爱情令人想起特吕弗的《祖与占》,各种大胆恣意的剪辑手法无疑在向戈达尔致敬。

这部不仅直接取材于新浪潮导演的剧本,而且主人公在 24 小时内寻找生命意义的情节遥相呼应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更不用说片名灵感来自法国导演阿萨亚斯的《我的爱情遗忘在秋天》(原名:八月末,九月初),8 月最后一天象征着夏天的终结,这个故事也象征着一段生命的终结。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饰演瘾君子影片讲述一名瘾君子戒毒后重投社会的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从开头男主角自杀未遂场景已烙下绝望悲伤的基调,不过导演提尔利用各种情节转折和人物关系描写来制造错觉,抛出乐观的希望。

因此,这并不像是那种一沉到底、格调沉郁的阴暗作品。

主人公准备好展开新生,却发现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都变了,他发现自己无法像过去那样轻松自信应对,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质疑就伤到他的自尊心,不得不选择嘲讽和蔑视的方式予以还击,甚至重蹈覆辙染上毒瘾。

这表面上看来是一部私人化的人物心理分析剧,情节完全依赖男主角的内心情绪演变展开,其核心却同时具有尖锐的现实意味:曾经的失足青年应该如何调整心态重投社会?

社会对洗心革面的瘾君子又该如何接纳?

这都是相当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发生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意识相当包容的挪威,这种刻画无异于撕破了这个北欧国家刻板完美的银幕形象。

▲安德斯·丹尼尔森·李演技出色男主角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的表情、动作和内心戏都相当出彩,轻易让人代入其身份的困境,埋怨、自我质疑、心存希望、脆弱和愤怒等情绪表现都在他与家人朋友交谈,或者在城市默默闲逛的情节之中。

导演提尔标签式的剪辑手法再次发挥用场,旁白与情节错位的剪辑,镜头偶尔瞄准了路上的陌生人,用优美的蒙太奇极速展示他/她的生活片段;甚至是在男主角陷入回忆沉思时,将他的身份代入到某个路人身上。

这种变换视点观察的叙事在《重奏》里有趣地将小说家笔下的虚构角色与现实生活里的随机路人结合,使两个层面迭合起来;而在这部作品里,这种手法凸显出主人公尝试摆脱/跳出自己的身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与重建人生,由此,他变成了自己生活的旁观者,而不是主角。

这种论述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女主角身上再次出现,她向男友提出分手时讲出类似的话,直接道出自己陷入了危机。

▲男主角陷入身份困境的危机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具有存在主义的思考,契合着这个三部曲中关于身份主题的阐述:踌躇于成名和爱情之间的天才作家,改邪归正的瘾君子,以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年轻女子,导演的三部曲都围绕着年轻人的身份危机展开耐人寻味的故事。

这部作品还有意识花笔墨去描绘这座城市,从一开头老旧的影像记录足以看出导演的野心,旁白配上不同人对奥斯陆的印象和话语,而在群众凝望中轰然倒下的大楼则勾起了伤感的昔日回忆,又巧妙地搭上了三部曲里“回忆”的话题。

主人公从戒毒所出来重新接触家人朋友的过程中,往事的回忆不断涌现。

这段情节与《重奏》中安德森饰演的男主角从医院出来后与伙伴相聚的情节有所相似,不过却不再依赖蒙太奇的画面叠合,而是采用空镜头的城市景观:高速公路、电车、游泳池、马路、公园。

这些主人公曾经去过或见证过的公共场所本身就是回忆的一部分,诗意地使之与这座城市联系起来。

由于叙事只发生在一天一夜之内,提尔减少使用打断时空线性的手段,相比起《重奏》里大量的朋克摇滚乐,这回更倾向于氛围乐和电子乐,这种配乐风格配合上叙事的舒缓节奏,提尔准确地将人物的心理变化展现观众眼前,在没有对白的空镜头里留下耐人寻味的印象。

 3 ) 活着是种无法无法解释的状态

人们总是带着那么多的向往和失望生存者,当看到荡漾的水纹填满了镜头,一种令人窒息的向往填满了心情。

水,上上下下的沉浮着的液体,晶亮亮的貌似透明的东西。

为什么要活着呢?

八月的天气,热热的,就要蜕变的夏天,人们或者幸福的笑着或者说着自己的苦难,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呢?

“幸福的人都是白痴”,因为幸福停滞了担忧,幸福凸显了不幸的苍白,幸福让生活变得充满向往却教会人绝望,总是那么多的小瑕疵,总是要离开的人和总要说再见的岁月。

当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心上留下个大大的黑洞的时候,曾经那么美丽的幸福,却失去了冲击力,不再晴朗。

那些嘈杂着的说着话的人们,没完没了的愿望让人听着有些反感,看到人生是钟摆,陷入无聊的空虚之中,满足了又能怎样。

曾经幸福的理由被剥夺,别人说过普通人的生活会让幸福来临,可一切看上去为什么还是那么平淡而不起眼。

当你对着那些已经过上了平淡生活甚至已经有些成功迹象的人们说“你已经很幸福了”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若有所思的点头微笑,这不是幸福的标志,很明显,那些细小却繁多的瑕疵令幸福褪色了。

所以,不如在平静还没选择你的时候就把自己枪毙掉吧。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不断地询问着为什么活着的话会得到无数个会随着时间变迁的答案,为了爱情,为了亲人,或者仅仅是因为惧怕死亡,对死亡的渴望还没有战胜对痛苦的排斥。

什么都给不了你答案,书本或者是电影,街上的行人,活的很快乐的人说不出答案,红灯绿酒也给不了你答案,那些匆忙的人走过匆忙的街道,他们匆忙地忘记了活着的原因。

后来你看到活着并不是一个结果,活着只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状态,人类完全有能力结束这种状态,在你被动地活着之后可以用自己的力量选择死去,屏蔽掉生命带来的一切,对幸福的向往,摆脱忙碌,摆脱必须承担的责任,摆脱那些说着他们需要你的人们。

只是在这之前又必须要摆脱渴望和恐惧。

 4 ) 《奥斯陆,8月31日》:向死而生

奥斯陆,8月31日,在温带,是夏之末,秋之前奏,在北欧,是一年中时日不多的白昼末尾,漫长黑夜的开始。

所以把故事安排在这一日,意味深长。

对北欧的情有独钟来自于高中,初次接触到这片净土,远离世界中心,清冷的空气,粗犷的自然风光,人烟稀少而长时间安静的环境。

这是令我迷恋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环境,与北欧相关的电影,有股相同的特质,静静地展开情节,深入内里,触及到的真相常包含一种紧绷的张力,似结冰的岩层将要爆裂,一切都在静谧中悄悄地完成。

如《白夜追凶》,又如这部电影。

影片的色调清凉而阴郁,以蓝绿色为主,人物服饰与周遭景象在颜色上非常融合。

开头便是北欧粗犷的自然风光,清冷的树林,高大笔直的树木,清冽的湖泊,没有人。

一个男子走过来,往兜里揣着石头,神色举止掩饰不住他的紧张和犹豫。

最终,他在没入水中后选择了生,也许在生命最后一刻,他还是抵抗不住求生的本能吧。

虽然他已那样痛苦。

这是一个戒毒即将完成的男子,他叫安德斯,即将开始崭新的生活,面对新的人生。

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问题来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自我价值如何实现?

我想所有好好想过这两个问题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痛苦和无望。

如果你觉得被社会主流认可的生活和一切规则便是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目标的话,那你应该还没有真正思考过,或者说,还不具备思考的能力。

安德斯之前过的应该是一种混沌的生活,也许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

他去拜访昔日的朋友,寻找爱过的女人,还试图与家人取得联系。

他看到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正常的,事业有成,结婚生子的生活,那种空闲时与朋友聚会,高谈阔论,谈天谈地,评论他人的生活。

他不知道那有什么意义,跟朋友谈起,朋友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朋友有了孩子,却不明白生孩子的意义,甚至,并不曾希望孩子出世。

说起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安德斯也不觉得自己吸毒需要被原谅,甚至家人朋友的离去反而令他更轻松。

这些想法听来刺耳,与社会主流相悖,与我们接受的灌输格格不入。

但,好过他朋友的不明就里吧。

幸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白痴,但看得太过透彻多半难以幸福。

我们或许能想明白自己人生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却并不一定能够做到。

事实上,很难做到。

存在太多困难,个人想要冲破社会的羁绊,是很难的,何况我们并不能放弃所有。

安德斯在求职时又一次验证了其无法融入这个社会,他沮丧地来到餐厅,坐在那儿,听周围人的谈论,一对男女似在谈论一件严肃的事,男的掷地有声,听着很有道理;几位妈妈抱着孩子在闲聊,话题琐碎,且封闭;只有一个女孩在读着网上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某个人的人生理想:“我想结婚生子,去环游世界,买一所房子,有一个浪漫的假日,每日只吃冰淇淋,在国外居住,达到并保持我理想的体重,写一本好的小说,与老朋友们保持联系,我想种一棵树,偶尔做一顿美味的晚餐......”理想如此之多,但,或许作者自己都知道这些理想难以达到,故而写在网上,作为自己的一个梦,看看,也能不觉微笑。

安德斯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他在影片开头的自杀失败,便知,自己对生仍有留恋,可惜一番挣扎寻找出路,依然无果。

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也感觉不到别人的需要,大家都好好活着,只有他一人无法活在这个社会,他想要的都不在这儿,想做的也无法在这里完成。

他不会觉得死亡是对他人的残忍,只是一种选择自由罢了。

其实也确实如此,不需要把死绑架在对他人的不道德之上,难道生只是为他人而活吗?

难道因为有病人渴望生而不得,世人就失去选择死的权利了吗?

总有人无法生活下去,总有人希望解脱,用道德绑架个体,实则侵犯人权。

对于死,我们的邻国日本更平和一点,他们甚至把死亡作为一种美的意象,这在很多日本文学作品里都能读到。

我想用“向死而生”来作为安德斯自杀的注解。

他不是死了,而是去另一个世界实现自己的生活。

 5 ) 观影日记

安德森对自己的定义就是失败者,它就像一个幽灵一样,穿梭在奥斯陆的街道上,虽然他起初成功戒毒,但他把自己定义为精神的矮子,对自己没有自信,这也是他成为瘾君子的原因,没有人需要他,只能和一些同样乏味的人们做些幼稚的事情。

他喜欢回音壁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才有活着的感觉,但他又没有死去的勇气。

慢镜头对着安德森复吸,清晨的奥斯陆阳光明媚、树木清新,与安德森的状态形成对比,对于奥斯陆只是新的一天,而对于安德森,这是他重回原点的标志,他并没有向前前行,并没有从生活的挣扎中获得启示。

中间还有一段镜头盲视中也用到了。

 6 ) 别干什么蠢事

奔三张的北欧哥们,自己已经毁了本该大好的青春。

快到中年--想死总死不成,想活又没力气活下去,更不愿自我欺骗地伪装出还有很令人兴奋的活头。

不合时宜的可怜虫,多余的人,挂起来被遗忘的人,无路可走的局外人。

”过去这些日子,我没有对任何事物有什么强烈感受。

”“如果结局是那样,那是我的选择。

”“会越来越好,会有用的,但是最终没有!

”“希望每天过着有用的日子,被人爱着。

”“别干什么蠢事,会让我很难过。

”“我答应。

”普鲁斯特“透过看裸女,尝试去了解欲望,就如同孩子想了解时间,而去拆时钟。

”“如果有人想毁了自己,社会应该让他去做。

”垃圾食品或妓女有罪化。

“我是个被宠坏的混蛋,除去感情因素,没人真的需要我,没有人。

”他们认为知性上的成就,要优于运动上的成功。

他们从没有告诉我友谊怎么消失的,直到朋友形同陌路,徒留姓名。

“是的,我在这里,但要干嘛呢?

试着想起原本应该要做的是吧?

”“我是个失败者,借酒浇愁。

但我真在是在寻求同情,希望有人为我难过。

”“我有比你更惨的朋友,但他们不会表现得像混蛋。

这跟你吸不吸毒也没关系。

”“你会有一千个这样的夜晚,你不会记得今晚的,一切都会被遗忘,一切!

很自然,那是自然法则。

”“那些幸福的人是愚蠢的。

 7 ) 过着有用的生活,被人爱着

之前在杂志上看到里面一段话,念念不忘,马着好久,终于把它看了。

本来是想写个短评的,但越写越多,字数不够,但是又不想删减,就变成长评了。

只是给自己看的,有感随发。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形容,北欧灰色的自由。

的确是。

不知道能不能说是父母的(溺)爱最终让男主变成如今这样。

影片中男主的父母多次出现,从身边朋友的谈论和男主自己的心理描写。

对男主的这大段话有奇妙的感觉,一个字一个字打下来了。

“他教我骑车,划船,如何超速20%而不疲累,50骑到60,90骑到108。

她用英语讲大人的事,她教我永远要用牙线,要把东西摆回原位。

”“他们讨厌保守主义,但过了很多年才买了录像机。

他们两个都是奥斯陆人,记得那些我们经过的地方。

”“他有点耳背,还要坚持听荒谬剧,‘你觉得哪个最好’,‘你绝对要吃生蚝’。

他们认为知性上的成就,要优于运动上的成功。

他们同情要保护个人隐私的名人。

”“他们让我成为挑剔的读者,修辞太弱的就报以轻视,但我带谁回家他们都热情招待。

”“他们从不错过晚间新闻,他做了个测验,骄傲地告诉我们,他有艺术家性格。

他说凡重视军旅经验的人都很笨。

”“她对吸毒持宽容的态度。

他希望禁止在公园里烤肉。

民主是最佳选项。

她觉得碧姬芭铎应该去帮助别人,而非动物。

”“他们尊重我的隐私,也许太尊重了。

他们教导我宗教是虚弱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同意。

他们从没教过我烹饪或建立一段感情,但他们看起来很快乐。

他们从没告诉我友谊是怎么消失的,直到朋友形同陌路,徒留名字。

他们容许我对食物挑剔。

”“她说我可以照我想做的,自己决定想当什么人,想爱谁,想住哪。

他们会永远帮助我。

他们对姊妹比对我严厉。

” 如果没有这放纵的自由,如果男主的父母不是卖掉房子而是多陪陪男主,结局会不会不同。

开头男主准备跳河却又回来穿衣服,我以为是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哪知只是为了多带几块石头好沉下去。

慢慢平息的气泡让人心悸,最后终于从水里钻出来的男主,我多希望他能如被打破平静的水面一般爆发,找赎自己。

然而男主的朋友,亲人,都不能给予他实质性的帮助。

他在面对着和前女友发生过关系的那个男人,面对那些话,我在想他什么时候会掀翻桌子打一架,哪知最后他也没有发火,还似乎很有礼貌地道了歉。

如果不是在这之前他就买了毒品的话,我会认为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了,他之前是发了火的,在应聘时说出自己吸毒的那段历史,亲自揭开伤疤,把不堪的一面暴露出来。

其实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故事走向差不多很明了。

最后的那个女生看着很温柔,可是男主也没有被她拯救。

女生骑着自行车,男主坐在后座,夜风温柔,很美好。

男主带着她去奥斯陆的景点,带她去游泳池,但都只是在旁边看着,格格不入,仿佛已经是超脱于肉体,用上帝视角在审视这世界了。

因为男主最后在游泳池边的表情变化,我愿意多加一颗星。

我宁愿相信他最后是死去了,如他开始时向朋友说的那样,吸毒过量,而不是自杀。

因为如果是吸毒过量而去世的话,他父母会相信的。

那是奥斯陆的8月31日,漫长,沉闷,没有希望,不见天日。

可是,他也是想如在餐厅遇见的那个女生一般,“每天过着有用的日子,被人爱着”的吧。

不知道为什么,看的时候想起了《海边的曼彻斯特》。

 8 ) 观感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要怎么写观感,脑子里的一些想法间没有关联的状态似乎很贴切这部电影呈现的主人公在8月30号这一天的生活。

我们试图确定一套秩序,一个中心,对于Anders来说是生活的目的。

8月30号这天从充满新生气息,到一无所有的失落,空虚再度涌上心头,到愤怒,到放纵,再到空虚,等到30号翻了个页,31号的朝阳又给生命一些新生的启示,然而没有目标的人,只要碰到一件不太顺心的事,空虚的想法便会上头。

我想说这是一种“空虚”上瘾。

这份空虚虽然不是带来快感,但它可以摧毁人的意志,否定所有事物的意义,然后它就成了人选择堕落最有力的理由。

最后那一剂*打进静脉,给我的就是这种暴风雨肆虐过后的寂静的感受。

--写写一些特别喜欢的镜头吧:1. 凌晨两组人骑着自行车给在无人的街道蛇行。

灭火器喷雾制造出迷离的氛围,像极人狂欢到凌晨的生理感受。

2. Andres在咖啡厅听见的人群的谈话。

最后那段“我想做。。。

”的朗诵一下将氛围感拉满。

那种感觉像是观看视觉博物馆里的后现代的影像作品,虽然没头没尾地就出现在你的眼前,但能牢牢把你吸引住驻足倾听或是凝视。

3. 开头的那段人们对于8月31号这天的记忆4. Anders抱着石头要下沉。

你明明知道他一定没有成功淹死自己,但你的心就是会在他埋在水底的拿几十秒里减速跳动。

5. Anders弹琴那段。

我觉得男演员弹得非常好,不过不是演奏得多么动听,而是他得弹奏透露出了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

从他弹到卡壳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了最后的注射,整个电影的情绪暗流仿佛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个隐藏的高峰。

 9 ) He lost it, and he knew it.

One day out of rehab - 31 Aug. Just like any other given day, plain and subtle. Maybe there's supposed to be a new level of revelation - or the time froze inside, and all the 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 started flying again. However in reality, life goes on. People walking past, without taking a second look. Friends got married, buried in diapers and gave up on libido. Platonic relationship might not be the worst thing, if either is philosopher. The number you dialled is still in use, still by the same person but never is to be picked up again. Life can be a roaring river but most of the times, it's frankly just tap water. Scandinavians have their unique taste in film languages. Lines are never heavy but camera will speak for itself. The glimmer of sunrise, the unnoticeable smile when he stares at the girl, the look she gave at the swimming pool, enough said.The story doesn’t really have much twist and the pace is far from exciting. It takes viewer quite some patience to follow, but gradually you will go with the flow and get drowned into the hero’s eyes. Deeply absorbed into his micro expressions. His smile is like the brisk of wind, that comes light and fades quickly afterwards. Has he dived into the pool like the rest? Maybe he should've, at least the invite comes from youth and beauty. But clearly that's not yet enough to fill the void underneath this charming flesh. He crawled back to drugs. Humanity succumbed to the lust, especially if you have nothing and no one by the side, but only endless frustration.He lost her, he knew. He lost control, he knew. He lost everything, and he knew it all, by the date 31 Aug.Note: A beautiful coincidence as I'm writing from Shanghai on 31 Aug.

 10 ) 夏日终曲(随便乱写的,极度阅读不友好)

——————“我想结婚,生小孩,旅行世界,买个房子,享受浪漫假期,整天只吃冰淇淋,在海外生活,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写一本很棒的小说,跟老友保持联系,我想种一棵树,从头开始准备一顿美味晚餐,感觉非常地成功,洗冰水浴,和海豚一起游泳,办一个很特别的生日派对,活到一百岁,维持婚姻到死,寄一封很棒的瓶中信,也得到同样有趣的回信,克服所有的害怕和恐惧,整天躺着看云,拥有一栋装满小东西的老房子,跑完全程马拉松,读一本很棒的书,一辈子都记得书里的话,画出惊人的画,表现出真实感受,墙壁挂满画和深的我心的字句,拥有我喜欢的节目的每一集,专注在某个重要议题,让大家愿意听我说话。

玩高空跳伞、裸泳、开直升机,有一份每天都很期待的工作,有一个浪漫独特的求婚,睡在广阔的天空下,去爬巴萨岩,演出一部电影,或在国家剧院演出,中乐透彩,每天过着有用的日子,被人爱”—只是看到这些就让人想哭泣。

——————又是一个忽而消逝的夏季,我照常什么也没干就过去了,甚至连一些让人深刻的记忆点也没留下,这让我不禁有些焦虑和哀愁。

夏天总是短暂的,虽然上海的夏天可能已经够长了。

八月三十一号的晚上十点多开始看《奥斯陆8月31日》,一个半小时的影片,看完已是秋季。

哦不,好像也没有,因为在这深夜,我仍听见蝉在外面翁翁作响。

我记得两年前的这一天,我刚好踏上去上海的飞机,开启了我的入职之旅。

那时候朋友推荐了这部片子给我,怀着痛苦而复杂的心情,在飞机只看了个开头,飞机就起飞了,后来我也一直没想起来,或者说是找到状态看完。

两年后的今天,也是我入职两周年的日子,我又重拾起了这部片子。

影片整体的感觉很北欧,就是那种很冷淡、凉飕飕的感觉。

影片中北欧的夏末已是要穿皮外套的季节,我的房间里也凉凉的,让我有一种秋意渐凉的错觉,但其实是因为开了空调(虽然这两天又有些降温了,但外面实际温度还是很高)。

临近12点的时候,主角独自坐在公园长椅边抽烟,于是我也点了根烟。

我一般不抽烟的,这包烟也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朋友说这里买的都是假烟,我看到了她之前说的牌子,想顺手买来验证一下才买的。

抽烟我也会规定自己一次只抽一根,然后不会连续抽两天,以免嘴里留下难以去除的烟臭,但这次我抽了两根。

自从我学会吐烟圈后每次抽烟我都要玩上几次,找到了一种类似童年吹泡泡一般的快乐。

但和吹泡泡不一样的是,这并不会每次都成功,那些失败的、不成形的烟雾就像冬天的水气般氤氲开,让人以为这是寒冷的季节。

我终于吹出一个无比成功的烟圈,它是那么完美,比我以往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要好,甚至它飞得很快、很高,在空中长久地停留着。

我凝望着它,透过电视机的光,我看到它的边缘快速转动着,缓缓上升。

在这转动中它的边缘不断扩大,也不断在变淡,变远,变扭曲,直到消失不见,融化在其他扩散开的失败烟里。

我想这夜晚也许是值得留念的,是可以在多年以后被记起的,但又觉得或许我也记不住什么,或许少些什么,也许有人一起分享这个感受会是更好的回忆,也许与人发生连接才是生命最直白的感受,但现在我仿佛在失去这种连接。

我感到有点难过,电视里男主新认识的派对朋友跳进了泳池,这个泳池的水明天随着秋天的到来就要被放掉了。

露水情缘的女孩对男主说,你不下去我也不要,男主没有跳。

但女孩还是跳下了泳池,和其他人一起嬉戏晚水,画面是有些暗淡的淡蓝色,仿佛是一首夏日终曲。

男主独自一人,失去了和人们的所有链接。

哦有时候除男主之外的身边人讲着那些琐碎的烦恼时我会溜号,看了才知道原来同一片天空下相同阶段的人们的困境是如此类似,大概是因为我无法完全共情,如果可以我希望永远不要,但也许这是无法避免的。

月亮已经飘到被妈妈贴得一条一条的窗户看不到的地方了,我的腰也隐隐作痛,我想我该睡了。

安德斯死在了夏天的最后一天,而我人生的夏天仿佛也离我远去了,我在这秋天的第一天里沉沉睡去。

《奥斯陆,8月31日》短评

从清醒的绝望走向必然的毁灭。迷茫的灰蓝成为主色调,剪辑与配乐俱佳,对声音的裁剪也相当出色,尤其以白天咖啡馆的戏份见长,大段琐碎的思考从四面涌入,不同的生活突然汇聚到一个短暂的交点,又很快随着镜头的移焦散开。当人同时兼具敏锐的观察与坍塌的生活时,悲伤便突破上限,麻木取代痛苦。男主对整体气质的把控非常到位,避开过度的情绪爆发,让一切从眼神与台词中流淌。我已经不再相信未来更好,我生活的动力来自绝望。

10分钟前
  • 理想的愚蠢主义
  • 力荐

ptsd体验派

14分钟前
  • Hveðrungr
  • 还行

真压抑!希望是自己给的。

19分钟前
  • Amy
  • 还行

一座城市,一天,一个青年,一番寻觅,一次又一次绝望,一种自我解决的方式。北欧地区据说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可是,这里同样滋生冰冷与孤独,当精神无家可归,肉体也就无处安放了。影片开头和结尾的空镜头不错,但这位青年的游走难以让我入戏。

24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没想到是这样阴郁的故事,被熟悉世界抛弃后强烈的无望感,在平静中走向灭亡

29分钟前
  • imagine
  • 还行

嗚……前半段像是個人囈語,所以看不出什麼東西,不過畫面很美、男主角也很帥,主角怎麼也跨不過去的鴻溝,世界已全然顛倒所以自我沉溺,光線很美但迷離,呈現吸毒的狀態,我想做什麼、被人愛著看似簡單,卻在裡頭失去自我,生命的意義難以理解,周遭世界過於簡單無法處理個人複雜的情感。

33分钟前
  • Sherylkim
  • 还行

真要講絕對的優雅,這部可以排到不知到哪裡去。

37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说这片是反戒毒的纯属没看懂,人生中让人感到绝望的时刻不要太多,毒品只是逃避的路径,而不是诱因。

40分钟前
  • 「把夢做舊」
  • 推荐

千万别吸毒。。。

42分钟前
  • 年糕
  • 较差

孤独寂寞自卑难堪绝望。

4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极弱的剧情感,极细腻的心理刻画。背景中无关的人的对话、主角安静的特写、大段大段表现情绪的对白,捕捉主角内心纠结繁复的情绪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三星半。

50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很喜欢《奥斯陆,八月未央》这个文艺范十足的译名。片如其名,典型的欧洲文艺片,松松散散地叙述着人生,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叙事的观众来说可能略显沉闷,但静下来心来细品还是颇多滋味,只是对于吃过太多“欧洲菜”的人来说,这滋味有些陈腔滥调了。

54分钟前
  • cinessy
  • 还行

没意思

55分钟前
  • 鳄鱼小顽皮
  • 较差

怎么这么好看,我看剧情片都没这么入戏,完全不是用死亡来压抑观众,而是细腻地刺痛人,要人知道究竟为何而活,究竟活在哪个level上,是不是真的在怀有希望地活着,为你爱的和被爱地活着。你做过什么,需要奉还偿还什么,究竟能否补救,究竟是否值得原谅。你藐视谁,轻视谁,伤害谁,攻击谁,错过谁,又安慰谁。清醒的空虚者,敏感的批判者,孤独厌倦的自我否定者。跟吸毒有关吗,有关又不大有关。关于奥斯陆是不是美却没有希望,我认为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影片要唯一价值导向的,它是要告诉我们,在奥斯陆,有很多人——孤独绝望/自以为明天美好/并不美好但他们不说或不介意,然而,除了奥斯陆,更多城市更多的人,都一样。

58分钟前
  • Natasha
  • 力荐

青春在夏天的尾巴结束。虽是瘾君子的故事,但远不止于此。按类型属于标准的中年危机,结尾利索,北欧气氛十足。

60分钟前
  • 你们人类
  • 推荐

讓我想到了《Aftersun》,帶有強烈的憂鬱情緒,沉浸於自溺,撲面而來的孤獨與窒息感籠罩整個世界。所有人都試圖幫助你、理解你,卻始終保持距離,任何人都進不去絕望的內心

1小时前
  • 🍸
  • 还行

开罐,听气泡逐一爆掉的声音,然后喝掉没气的可乐/没有配乐,只隔一扇地铁门的熟悉。冷,友好,克制,平淡是欧洲前调,sale no.1/试图回去的地方让你失眠,试图毁灭你的让你安睡

1小时前
  • 松针猪
  • 推荐

你会有一千个这样的夜晚 你不会记得今晚的

1小时前
  • auboutde
  • 还行

奥斯陆的一日梦游。从凌晨到凌晨;从自绝到自绝,Anders内敛的表演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生命力加速滑坡的过程

1小时前
  • Anima
  • 推荐

发达国家的人对海洛因上瘾,发展中国家的人对食品上瘾

1小时前
  • 某人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