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幻觉

Donnie Darko,怵目惊魂28天(台),唐尼・达克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霍尔姆斯·奥斯本,玛吉·吉伦哈尔,黛维·切斯,玛丽·麦克唐纳,詹姆斯·杜瓦尔,亚瑟·塔谢尔,帕特里克·斯威兹,Mark Hoffman,大卫·圣.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死亡幻觉》剧照

死亡幻觉 剧照 NO.1死亡幻觉 剧照 NO.2死亡幻觉 剧照 NO.3死亡幻觉 剧照 NO.4死亡幻觉 剧照 NO.5死亡幻觉 剧照 NO.6死亡幻觉 剧照 NO.13死亡幻觉 剧照 NO.14死亡幻觉 剧照 NO.15死亡幻觉 剧照 NO.16死亡幻觉 剧照 NO.17死亡幻觉 剧照 NO.18死亡幻觉 剧照 NO.19死亡幻觉 剧照 NO.20

《死亡幻觉》剧情介绍

死亡幻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达可(杰克•盖伦霍尔 饰)患有精神疾病,某天晚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唤,梦游,也因此逃避了一架飞机坠落在他房间天花板上,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故。 自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频频出现幻觉,他时常看见一个兔人弗兰克,后者告诉他世界将在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毁灭; 他得到了一本书,《时空旅行奥义书》,对书中提到的时空旅行、离线宇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随着世界末日的临近,杰克的生活越来越诡异,他新认识的女朋友和家人也被卷了进去。看来,杰克想实现拯救世界的愿望,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爸爸的便当世界第一午后乐事鬼影实录:血亲顽皮后卡比L沉默的证明黛比·麦康伯的快乐奇迹夫人帕洛玛之旅再造战士4:清算之日神枪海边的曼彻斯特找个僵尸谈恋爱帕拉迪姆大巴富江无限制漂流少年胜负未决的战斗中国式亲情再见甜心辛巴达与牛头怪简单的婚礼我的简·格雷凯恩的愤怒孟菲斯蓝调第一季走路上学好时光剧场版炎神战队轰音者vs激气连者万物三生水中仙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死亡幻觉》长篇影评

 1 ) 解构

奥逊·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

有时候只能说,天才生来就是注定被憎恨和嫉妒的。

理查德·凯利自己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

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

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利摩尔的手里。

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利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

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

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诞斯电影节上首映。

《死亡幻觉》这个中文译名容易让人误解,仿佛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虚晃而去,佛说,一切皆虚妄。

但是这部电影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却是它的诗意。

“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

一个高中生,单纯善良,与世无争,但是却在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

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世界如常。

《幽灵世界》里的主人公都是古里古怪的,没有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都是“问题少年”,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人,开始了一段爱情;《美国丽人》中,一个中产阶级小镇里,男生总是不说话,拿着DV拍来拍去,晚上还用望远镜偷窥。

有一天他对女孩说:“让你看看我拍过的最美的东西”,然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在风中飘来荡去的塑料袋;《死亡幻觉》里,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

”Donnie说:“哦,对不起。

”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

”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这是命定的相遇,《暗恋桃花源》里的江滨流说,他们一定要相遇,如果在昆明不能相遇,在上海也要相遇,在上海不能相遇,在海外也一定会相遇。

他们要是不能相遇那是不可思议的。

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他们的相遇而准备好了似的。

然而,Gretchen在那个命定的世界里死掉了,为了让她在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继续活着,Donnie也只好死掉了。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世界在哪一秒发生差错,谁都不知道,只不过在第二个一秒,有个女孩还恍惚记得一桩爱情的发生,这就足够了。

《幽灵世界》里有个老头,每天都坐在街头的同一把椅子上,从早到晚,日复一日。

有一天女孩对他说:“你在等什么?

”老头说:“我等车。

”女孩说:“别等了,班车早就改线了。

”然而在故事结尾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一辆班车出现了,而且就停在老头身旁。

老头沉默着上了车,离开了小镇。

《死亡幻觉》里有个老太太,人们都说她已经101岁了,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

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

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

直到有一天,Donnie给她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 时间不重要,等待才重要。

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出现。

似乎只有老人懂得这个道理。

《死亡幻觉》里德鲁·巴利摩尔演的那个文学老师在上课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

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

Donnie说:“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

《死亡幻觉》还有一个道貌岸然的“精神牧师”Jim,他就像《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不断的在电视里和讲台上蹦蹦跳跳,为他那一整套雄辩的价值体系布道,一大批追随者视他为净化灵魂的精神领袖。

这些信徒如同《梦之安魂曲》里爱上电视的老妈妈,无可拯救,无所依托,绝对虔诚,疯狂信教,直到一把火烧出一个儿童色情工厂。

就像杨德昌说的,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你去告诉他要什么。

80年代美国重提所谓“家庭价值”,因为信仰崩溃。

其实放到今天,哪都一样。

再说,为什么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80年代?

理查德·凯利说一是因为他那是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

人类经过了九十年代的信息爆炸之后,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纷纷等待Neo来摧毁电脑帝国。

只有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

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

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

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的特效造型。

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

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

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

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能让人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

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在《基督》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

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

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

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Harvey》致敬。

但理查德·凯利本人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电影故事的情节: 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原发宇宙中。

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原发宇宙会偶尔偏离正常的时间轨道,走向注定毁灭的歧路--离线宇宙。

离线宇宙出现的第一个信号是“圣物”的降临。

为免于整个世界的覆灭,某个被“神之手”选中的“活体接受者”必须在离线宇宙的大限到来之前,将“圣物”送还原发宇宙。

他周围的“被控体”将竭尽所能诱使他完成这一天降大任--“神圣调停”。

在这之后,离线宇宙将准时关闭,原发宇宙则返回“歧路”的起点,继续沿原有方向运行。

而包括“活体接受者”在内的一切“被控体”,都将不复记忆。

心中只留些许残片,仿佛大梦刚觉。

本片故事(除最后一段之外)均发生在离线宇宙之内,一切事件都沿着宿命的轨迹引向唯一的结局:Donnie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

“圣物”为喷气发动机,“活体接受者”是主人公Donnie Darko,“被控体”是其余所有人物。

(即时空涡流产生地Middlesex的小镇居民。

其中弗兰克和女主角Gretchen均是“死控体”,但只有弗兰克使用了异次元通道与Donnie沟通;他们在离线世界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设置“引导陷阱”,保证Donnie在可接受的心理范围内到达命运终点) 离线宇宙的大限是:28天6小42分12秒。

那一刻到来之时,也就是黑洞吞噬一切的世界末日。

------------------------《时空旅行奥义书》《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 前言 此书为天行无常时之简易指南;我希望它纯属虚构;否则我只好为你祈祷;如若书中预言之事在我有生之年发生,请万务在为时太晚之前找到我。

1944年10月 罗伯塔·安·斯派罗 第一章 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 原发宇宙(Primary Universe)充满危机。

战争,瘟疫,饥馑,自然灾害。

人人难逃死亡。

第四维时间相对稳定,但并非无法穿透。

使其织体崩坏的意外很少发生 。

而一旦离线宇宙出现,其本身将极不稳定,只能维持几星期。

如果离线宇宙坍塌,其在原发宇宙内的遗骸--黑洞将摧毁一切存在。

第二章 圣物(Artifact)与活体(Living) 当离线宇宙出现,时空涡流附近的人们将处于这个危险新世界的震中。

离线宇宙发生的第一个征兆是“圣物”的出现。

当“圣物”出现,“活体”将出于好奇将其收回。

“圣物”通常为铁器,如来自古玛雅文明的箭镞,或中世纪欧洲的铁剑。

被送回原发宇宙的“圣物”经常被视为宗教图腾,因为它们在地球上的出现完全违背因果逻辑。

第三章 水(Water)和铁(Iron) 水和铁是时空旅行的关键元素。

在离线宇宙中,水是用来构造时空之门的屏障元素。

铁是构造圣物容器的传递元素。

第四章 梦(Dream) 当“被控体”((Manipulated)从离线宇宙苏醒时,他们仍会被梦魇缠绕。

但大多数不会记起先前的经历。

那些保留些微记忆的人会为其在梦中的不良行为深感懊悔; “圣物”本身是它存在的唯一物理证据,其他一切均已在离线宇宙中灰飞烟灭。

据远古神话记载,一个马雅战士被箭镞射中而跌落悬崖,但附近却没有军队,没有敌人; 一个中世纪骑士被一柄尚未锻造的剑神秘刺穿; 主说,一切皆有原因。

第五章 活体接受者(Living Receiver) 活体接受者是选中的向导,负责把圣物置于返回原发宇宙的位置。

没人知道他是怎样或为什么被选中。

他将被赋予第四次元的神力。

强大的力量,念动,精神控制,召唤水与火的魔法。

他将被噩梦纠缠,幻视,幻听。

那些在他周围的人,称作“被控体”,将畏惧他,试图毁灭他。

第六章 死控体(Manipulated Dead) 死控体比活体接受者更加强大。

如果一个人在离线宇宙内死去,他将通过第四次元通道(Fourth Dimensional Construct)与活体接受者接触。

第四次元通道由水构成。

死控体据此控制活体接受者。

他会设置“引导陷阱”(Ensurance Trap)以保证活体接受者把圣物安全送还原发宇宙。

如陷阱运作成功,活体接受者将别无选择,只能在黑洞坍塌之前使用他的四次元神力将圣物及时送还原发宇宙。

第七章 活控体(Manipulated Living) 活控体通常是活体接受者周围的朋友/邻人。

不幸的是,出于返还圣物的任务要求,他们会经常表现出无理性的暴力倾向。

在此条件下,他们会不惜一切免于自己在离线宇宙的湮没。

 2 ) 炫技太过,过犹不及

说实话,没看懂,看完之后觉得云里雾里,直到看了一些评论和介绍才理出点儿头绪。

主人公Donnie Darko被一个神秘人物Frank夜半时分引出房间,躲过从天而降的飞机引擎,逃过一劫,但又被告知世界将在28天之后毁灭,他有拯救世界的义务。

之后的28天里,他通过亲身经历和阅读一本奇书,知道了毁灭的缘由是“离线宇宙”,那架莫名其妙的飞机引擎来自未来,正是28天之后他母亲和妹妹乘坐的失事飞机。

他运用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将“离线宇宙”恢复到“原发宇宙”,用自己的死换来世界的恢复正轨。

这样的故事在科幻电影和小说里并不算新颖,更不算复杂,可是居然让我这个看过不少电影的人没看懂。

而且还有疑问:最后主人公还是死于来自未来的飞机引擎,这不还是时空的紊乱么?

世界怎么就得到拯救了?

还是说未来的发展从这一种可能变成了那一种可能?

可能是我还是没看懂。

一种原因是我智商不够(我当然不甘心承认这一点,并且可以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不是),另一种原因就是编剧和导演(同一个人)在装13。

这部片子的评价不低,IMDb评分8.3,排名127,跻身TOP250之列。

豆瓣上的评分也相当不俗。

不过从评论来看,很多人也是在来自电影之外的信息的帮助下看懂的,因为电影里有太多的隐喻和指涉。

也许有人觉得一部电影承载了这么多的信息量很牛逼,特别地这还是导演Richard Kelly的处女作,更是牛逼的平方,于是给出了高分。

而我恰恰是为此才压低了分数。

并不是我刻意与众不同,而是我不认同这种方式。

一部电影所应承载的信息量,下限是让观众足以看懂故事,上限是不要给观众造成困惑,这个“度”往往是由影片的故事决定的。

一个新导演,很喜欢往自己的处女作里塞入很多东西,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想表达的都放进去,这样一方面会使影片承受不起,另一方面也会使观众看着很累。

还喜欢玩些花样,用一些技巧把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非要给弄复杂了,这是一种水平,但更是故弄玄虚。

再加上一个总摆出一副表情迷离阴郁、说法阴阳怪气的死样子的男主人公,那就除了装13之外没什么好评价的了。

其实影片里那种80年代的感觉还是挺迷人的,每每适时而起的歌声也配得不错,拍摄手法上也颇有些闪光之处。

只是导演过于炫技了,过犹不及。

 3 ) 关于Donnie Darko

这部片子我看了两年——05年1最后一天的晚上10点到06年第一天的凌晨12点多,看得我浑身发冷+神经错乱。

那晚躺在床上想这部电影想了很长时间,结果过了很久才睡着。

这部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可能正是在此:它不是那类看完就看完了的片子,它会在你脑海里停留很旧,让人回味不已。

这也许是因为它的情景比较复杂怪异,电影中涉及到了不少与物理、心理相关的内容,让人不得不去查大量的资料。

而且影片有太多的留白供人讨论,在imdb为该片设立的论坛上,时不时有人会提出一大堆问题。

对于不同的观众而言,对电影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现在怀疑自己是否也有点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看完电影后我查了很多资料来寻求解答。

它的官网很值得一看,在里面会你也许会找到一些答案。

(http://www.donniedarko.com/)另一个喜欢Donnie Darko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诗意。

这使它完全有别于那些傻不拉叽的心理悬疑片、科幻惊悚片什么的。

无论是场景还是音乐都处理得非常优美,甚至有那么一些感伤。

有一点像缓缓逝去的青春,看似单纯却又复杂,喧闹之中又有太多无奈。

 4 ) 将故弄玄虚进行到底

冲着罩在此片头上“烧脑神片”、“神一般的处女作”、“IMDB Top 250”等诸多光环,特意顶礼膜拜一番。

看完完全傻眼,智商被虐之感强烈(上一次如此这般观影感受还是初中时拜安东尼奥尼大师的神作《放大》所赐)!

急电Kathy求援,惨遭鄙视。

我去,完了,难道自己真得得了早发性老年痴呆不成?

赶紧找豆瓣、度娘求科普。

在一连恶补多篇解析/解密热帖后,我终于淡定了:这就是一个所谓科班出身,读了半天四书五经,没练出一点真本事,却对基础技艺嗤之以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装B文艺小青年倒腾出来的贪心不足蛇吞象的脑残之作。

野心勃勃的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生Richard Kelly为本片特意倒腾了个貌似向爱因斯坦与霍金致敬的伪著作《时间旅行的哲学》,以此作为本片的所谓“理论基础”——其用意和《女巫布莱尔计划》的创作者编派的灵异传说故事有点神似。

倘若当真破书万卷、学识渊博且又用心良苦,果真成书一本,那倒也可敬可佩,结果就整了那么似是而非的廖廖几页,还各自称章,反倒暴露了他的肚中无物。

Kelly依托虫洞与时间旅行假说而自创的所谓离线宇宙概念,加上本片的一众拥趸追随他的思路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多次循环,本来可以构成一个不错的故事概念,但Kelly完全没有那个能力去驾驭这样的概念,来自圆其说,装神弄鬼一番后便草草收场。

看了那么多解析,试问有谁能够解释,历经多次循环或者“轮回”后,在最后这次离线宇宙中,终于醒悟自己被“神之手”选中的“活体接收者”的Donnie Darko,到底是如何将“圣体”送还原生宇宙中的?

换成人话来说,就是Donnie在影片90%的时间里干得那些个破事儿,什么梦游、意淫、泡妞、开趴、辱骂老师、水淹学校、杀人放火,都跟他完成那个狗屁什么送还“圣体”引擎的使命,到底有毛关系啊?

他又是怎么坐在山坡上坏笑两声,就把他老妈小妹所乘飞机的引擎拆下来扔到自家屋顶上了?

为毛非得拆他妈他妹坐的飞机,拆个别的航班的成不成?

说什么Donnie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如果说原发宇宙突然程序bug,不知道从哪儿多出来个引擎,于是砸出了个死循环的离线宇宙子程序,那为什么能在子程序中里debug,然后母程序就可以自动正常运行了呢?

为毛非得把自己玩死,才能让原生宇宙得救呢,这两者到底有啥关系?

别说我吹毛求疵,非要跟虚构故事讲逻辑,你丫整那么一又臭又长的片子,讲得就是这点儿逻辑,你还不给讲清楚、讲明白了,那你这干得叫什么活?

主题都经不起推敲,更别提其他那些莫名其妙的旁枝末节了。

但这恰恰是Kelly的毛病和缺陷。

他把讲好故事这个基本工作弃之一旁,舍本逐末地把故弄玄虚作为自己的唯一主旨。

他没有像其他同类的时空奇幻片那样,把赖以撑起整个故事卖点的基本概念、假说作为主干交代清楚,再在上面添加各种细节。

他盲目地模仿David Lynch式的诡异风格。

然而他终究不是Lynch,骗得一时,骗不得一世。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亮,而只会靠喊“狼来了”蒙事儿的熊孩子最后只能让狼叼了。

Gyllenhaal姐弟没有因为拍了这样票房惨淡的烂片而被埋没,日后各自扬名立万;而Kelly后来无论是干编剧还是干导演,倒腾出来的无一例外皆是烂片,这便是明证。

至于Drew Barrymore小姐,也没能凭她投拍此片的“独到眼光”而在制片行当上搞出什么名堂来,至今还得老老实实地靠在爱情喜剧片里演甜心傻大姐混饭吃。

说起装B烂片这东西,不能不想起国产烂片新标杆《富春山居图》。

还得说咱中国人老实实在,人家孙建军导一烂片,那就得有个烂片的样子,从头到脚透着股子烂味儿,光凭预告片就彻底直接抹杀我的观看欲望,绝不浪费老子我多一分钟。

不像这洋鬼子,整一冒牌货儿,还能把那么多文艺青年唬得一愣一愣的,害得我也跟着上当。

奉劝其他看官,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千万别再浪费时间给这片子了。

 5 ) “邪”的不是电影,是看电影的人

你有听过“邪典电影”之说么?

老实说,我本来是没听过的,在听说传说中的《死亡幻觉》之前。

关于《死亡幻觉》,据说是这样的:那一年,理查德•凯利同学刚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构思了一剧本,想找人投资,可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却到处碰壁,没人愿意投资,一半是因为不信任剧本,另一半则是不信任他本人。

山穷水尽之后的某一天,剧本流落到了一向出格的“霹雳娇娃”德鲁•巴里摩尔手里,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霹雳娇娃”拍板担任制片并出演其中一个角色,于是电影得以开拍。

2001年电影拍完后,仅限在58家影院上映,票房惨淡,观众大呼“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神奇的是,不久之后20世纪福克斯发行了DVD,又弄了个神奇的网站让大家去为电影寻找注脚和证据,就突然火了、热门话题了。

固然仍有人指责其故弄玄虚、逻辑混乱、经不起推敲,但更多人则对解读电影里乱花迷眼的诸多元素乐此不疲,什么时空旅行啦精神分析啦,老电影致敬啦道德批判啦,家庭价值颠覆啦青春期性行为啦,对虚伪布道者的厌恶啦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控诉啦,对当代文化的解释啦,等等等等。

就这样,电影成了传说中的“邪典”。

电影外的事儿,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电影里的事儿,貌似更加邪乎。

有人是这么说的,看不懂《死亡幻觉》,看尽IMDB“TOP250”也枉然。

可是,要“看懂”还真没那么容易,光是那一堆诸如“离线宇宙”、“原发宇宙”、“活体接受者”、“虫洞”、“上帝”、“末日”之类的名词,就足以让人如堕五里雾中,至少,个人是被绕得蛮晕的。

似乎也正是因了这些名词,电影得了“邪典”之名。

不过,个人对这样的事情其实多少有些疑虑。

因为个人对所有“阐释”向来心存警惕,而在反对阐释的前提下,这部所谓“邪典电影”,说到底也就一多少有些粗糙且节奏把控有问题的“穿越片”而已,至于其中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莫如说是己本昏昏人更昏,从而显得高深莫测而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物事。

说起来,从票房惨淡到粉丝无数,《死亡幻觉》戏外这事儿,倒是跟《大话西游》在国中的遭遇颇有相似之处:上映之初乏人问津,之后意外走红,经过无数的诠释、解读,电影成了“经典”,“无厘头演员”星仔也就成了“后现代主义解构大师”星爷。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星爷配不上“大师”的称号,搁在从前那个只有章太炎之辈才可以称为“大师”的年代,诚然是不配的,但搁在如今这个余秋雨之流被钦定为“大师”的年头,“大师”之称,说是配不上星爷或者也不为过。

我想说的是,《死亡幻觉》从穿越片摇身变成“邪典”,跟《大话西游》从无厘头喜剧上升到“后现代主义解构”,其实是一样一样的,电影本身未见得有多“邪”,“邪”的是看电影的人。

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你自己的事,电影如此,世间万物亦不外如此。

倒是电影配乐相当好听,尤其中意片尾曲,“Mad World”,够动人够销魂够断肠,谓予不信,不妨一听。

 6 ) 双重世界的双重结局

看了一遍,电影本身的节奏有点拖沓,内容也不是那么好理解,怕自己没能完全看懂,还去找了个电影解说看了下,又细细地将很多情节都品了品,最后不由得感慨,这部电影核心的东西还是不错的,故事后面玩的那个梗很有意思,虽然前期的叙事有点拖节奏,但是后面确实很高能,忍过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一定不会让人失望,在这把看的电影解说链接也顺手附上:https://b23.tv/ba2IMt(警长说电影)。

整部电影说白了就是在阐述双重世界的双重结局,男主一开始躲过了飞机引擎坠落的砸击,保住性命,所以就有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男主用放火烧房子的方式揭开了学校一个老的女老师所崇拜的一位四处招摇撞骗的“大师”家中藏着很多淫秽读物的事实,老的老师为了去给“大师”洗脱罪名,就不能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舞蹈比赛了,在走之前请求男主的母亲代替她去,然后又去看了心理医生,跟心理医生说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比如放水淹学校房子,放火烧了“大师”的家,还说自己可以在兔子怪物的指导下做出时光机,然后心理医生就告诉男主,你不用吃药了,你只是个无神论者,距离兔子怪物说的世界毁灭的时间只剩一天了,姐姐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男主建议姐姐在家里搞个派对,就在这个时候,男主在学校认识的女生(女主)来找他寻求安慰,女主的祖母刚刚过世,男主安慰安慰着女主,两个人就在一起做起了羞羞的事情,然后男主陷入了幻觉状态,从幻觉中恢复过来后,带着女主跑向给那个一直站在路中间邮箱旁边等信、还写出了《时空旅行奥义书》那部作品的白发老妇那儿,结果原来跟男主有过节的几个不良少年准备伺机报复,他们绑了男主和女主,而远处驶来的一辆汽车,为了躲避路中间的老妞,将女主给撞死,男主一气之下用枪打死了司机,结果这个司机就是男主姐姐的男朋友,老妇告诉男主“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然后离开,男主将女主的尸体抱回了家中,亲吻了熟睡的姐姐一口,开车离开,男主的母亲在带领学校孩子们参加舞蹈比赛的旅途中遭遇空难身亡。

在男主的眼中,天空中已经布满了末日毁灭前的恐怖气象,男主明白自己是被赋予了特殊能力的人,他想要拯救这一切,于是,男主陷入了幻觉,时间开始飞快地倒退,他回到了第一天认识兔子怪物的那个晚上,在那个晚上,之前的他被兔子怪物引诱了出去,所以飞机引擎没有砸死他,但是这一次,男主并没有理会兔子怪物的引诱,而是翻了个身继续睡觉,嘴角还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飞机引擎坠落,砸死了男主,一家人都没事了,他们都在为男主的死悲伤欲绝,而女主因为没有遇到过男主,所以也不会记得男主了,只是隐隐地对这个男生还有点感觉、两个人似乎发生过一点什么,电影就在女主的挥手中结束。

按照白发老妇所写的《时空旅行奥义书》,男主就相当于是上帝在这个世界上的代言人,他的目的是拯救主线的世界,一旦支线世界出现,支线世界就会出现一个圣物,而这个圣物就是那个飞机引擎,支线世界存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毁灭主线世界,只有将圣物归还,支线世界便会不复存在,主线世界也可以得到拯救,在支线的世界中,男主没有被飞机引擎砸死,他的母亲、女友、甚至是姐夫都死了,而姐姐也必然会和他反目成仇,所以男主选择用自己的死拯救自己的家人,因为男主两个不同的选择而造就了两个世界,双重的世界有双重的结局,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最让人感觉震撼之处。

(未完待续)

 7 ) 以为“看懂了”的,才是SB

其实我真正想给3星,但太多“以为自己看懂了”的人打了太多高分,减1星平衡一下。

首先,我觉得好的电影,应该在电影的时长里就表现出【完整】的东西,而不是另外在网站什么的地方再加以大量补充企图补完。

因为——超出答卷范围答题,无效。

(我只针对【完整】,而真正【Extra】的内容,例如丰富世界观之类我并不反对)然后,本片以一个看似有逻辑的伪(?

)科学方式去讲述不合逻辑的故事,按它要表达的“离线宇宙”去理解根本一头雾水。

(有些人以为让人搞不懂就是很牛B,实则不然)看完电影,再把那些“觉得自己看懂”的影评看了,也更加证实了故事的逻辑经不起推敲。

1.有影评说,Donnie 需要把“圣物”送回去。

怎么送?

影片有他做出“把圣物送回去”的举动?

Donnie 前后的区别就是:A.当晚被Frank引导出屋子,没死;B.留在房间里,死了。

什么时候把“圣物”送回去了?

2.兔子人Frank的作用是引导Donnie 毁灭“离线宇宙”。

这就很矛盾了。

看完电影就知道,Donnie行动的区别只是:A.不在房间,没死;B.留在房间,死了。

如果B是 毁灭“离线宇宙” 的正确方式,那兔子人Frank不引导Donnie走出屋子就行了,兔子人的出现引导了个寂寞?

3.一切分歧在于10月30日那个飞机引擎在10月2日出现。

整个时空悖论产生的原因就是10月2日出现了本应发生在10月30日的空难。

要根本解决悖论,就只有让10月30日的事情发生在10月30日才对。

但影片的最后并没有改变这件事,那怎么可以当作解决“离线宇宙”?

4.对比Donnie在10月2日死或不死而产生的影响,就是Donnie不死的话,后面会有Frank、女朋友死了。

如果影片要表现Donnie为了别人或者而牺牲自己的话,那就简单而且容易得多。

(不过,并没有证据表明如果Donnie死了,Frank、女朋友就会活下去)最后,对于那些“看懂了”而给高分的朋友,虽然你真的有去了解导演提供的额外信息,但有没认真推敲过?

用不合逻辑的前提去把影片包装成合逻辑,本身就已经不合逻辑了。

另外,这篇影评才比较对劲——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707467/

 8 ) 这是部屎

我从来不登豆瓣,今天之所以登陆,是因为这部电影曾经放在《看电影》上得到与返老还童,记忆碎片,迷雾等高评价电影一样的位子做过推荐,我一直就不想看这部电影,因为总感觉这部电影应该很平淡,今天看了,我只想说,这部电影像一坨史,我没见过这么差的片子,我看过很多小众片,而且基本上能得到过肯定的片子我觉得都挺好的,至少不会很排斥,但是这部电影,我想说,浪费了2个小时,难怪电影院票房这么低,这就是部差距的垃圾,完全不知所云,伪科学搞了半天,青春气息乌龙其中格格不入,很没有意义的剧情却描绘得像生死攸关的场景一样,配乐更是奇葩,你特麽是在拍悬疑片吗,吓唬人半天,劳资都已经疲惫了,你还不能给劳资带来一点快感,就是想折磨人是吧,好好学学人家昆丁,里奇,芬奇是怎么讲故事的,同样是很平淡的东西,你不能觉得自以为是地卖弄一些很平淡的东西就可以博得人们的刮目相看,肚子里没有货就别出来害人,结尾没有任何亮点,如果你想浪费观众两个小时的神经来反射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尾那就错了,因为观众已经没有那个精力把电影看完了,就好比这个电影一上来就是空白,空白2个小时后,给你一个结尾,这个结尾就是地球毁灭,宇宙崩塌,XXOO观众也不会喜欢。

这是我看过的最垃圾的片子之一··

 9 ) Donnie Darko奥义书

1Every living creature on this earth dies alone. 2Donnie Darko,十六岁高中生,选中的向导,活体接受者,二十八天里,怨憎会,爱别离,通通经过,于是释然微笑,在床上独自等待飞机引擎掉落,以一死拯救宇宙。

导演Richard Kelly同学当为e时代的吟游诗人,时空旅行老调重弹,却被他讲得如此光怪陆离,仿佛梦一场,亦真亦幻,弥漫着初醒的惆怅。

3离线宇宙或原发宇宙,梦或醒,一镜之内外。

以为镜中只映出真实,却不知倒影亦自成世界,与吾等只隔薄薄一镜。

4奥义书的作者名叫罗伯塔·安·斯派罗,被镇上的孩子称为Grandma Death。

死老太婆。

一夜之间,脱掉修女服,远离上帝,做起高中物理教师,写成时空旅行奥义书。

101岁时,等来那封信,来自旅行者,肉身的世界救主,Donnie Darko。

5远古时候,做梦是唯一可以进入镜中的方法。

后来,亦可使用语言。

再后来,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

然,此等入镜之法皆需借力于镜外之物,愈倚重,愈无力。

6入镜之法人人皆知。

但大部分人选择忘记或不信。

更多的人为镜外之物所累,愈牵挂,愈无力。

7执著于寻找此法是否荒谬?

如果所有生灵注定孤独的死去,那么,是的。

 10 ) 失去自由的英雄——Donnie Darko的解脱与蒸腾之路

《死亡幻觉》(原名Donnie Darko)算不上的一个很好的译名,因为该片描述之事绝非临终前的妄想。

而与令人迷惑的片名相反,这一故事展现出了极强的个性、令人着迷的科幻元素以及一个别开生面的视角——失去自由的英雄形象。

主角Donnie毫无疑问是一个英雄模板的人物:大难不死成为天选之人,得知世界末日将到来的噩耗,而自己成为了有能力拯救世界的唯一人物。

似乎这会是一个好莱坞角色的翻版——年轻不成熟的白人男性被迫加入冒险,在不断成长中解开心结,解决问题,在和女主角的拥吻中结束全片。

但Donnie不是这样的人物,他和一般的英雄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区别:他没有自主权,或者说,没有事实上的自由选择。

如果说正统的英雄多多少少有自我抉择、自我成长、自我救赎的高光时刻,那么Donnie拯救世界的行动都在某种不可名状之力量的操纵之下。

而更可悲的是,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正在被操纵,却无法改变,更为整部作品增加了一丝荒谬与悲凉的氛围,也使得Donnie比起英雄,多一层祭品的意味,其生命在宇宙的宏伟命运前如露水般蒸腾殆尽,不留声息。

但此片为什么要塑造一位失去自主权的英雄?

这个云山雾绕的复杂故事背后,究竟有什么寓意?

这要从此片的设定说起。

1和传统的英雄故事一样,Donnie Darko的核心故事同样是“问题解决”。

一位英雄借助某种手段解决一道难题,可能是寻找传说中的金羊毛,或者斩杀一只恶龙,救回一位公主。

而在此片中,英雄Donnie的任务是拯救濒临破碎的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

跟据片中设定,离线宇宙是人类所生活原始宇宙(Primary Universe)运行错误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圣物——一个本不该出现于某时某地的金属物品,片中为从未来穿越而来的飞机引擎。

Donnie身为英雄的任务就是利用自己作为接受者(Living Receiver)的权限,将圣物送回原始宇宙中,否则自己所处的离线宇宙将会毁灭。

而为了促使了Donnie完成任务,其周围的角色则会成为被控者(Manipulated),在某种终极智慧的指引下行动。

被控者将设置一个引导陷阱(Ensurance Trap),使得接收者别无选择,只能完成圣物的回收,即使这可能意味着接收者的死亡。

最重要的被控者有两位:生为死控者的兔人Frank,和身为活控者的Ross。

死控者顾名思义是在离线宇宙中死去的人。

他们有着强大的权限,可以通过幻觉、梦境等方式同接收者沟通。

我们可以发现Frank以兔人的样貌让Donnie躲过被引擎压死的厄运,并不断引导他认识自己的身份,传递时空旅行的知识,甚至让Donnie杀死未来的自己,使其得以成为控者引导其觉醒之路。

在Frank的引导下,Donnie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波动,不仅是堆积的压力、恐惧和紧张感,更有对周遭世界强烈的愤怒与反叛情绪。

Frank暗示Donnie水淹学校、破坏雕像、火烧演讲者的房屋,不仅是为其最终结局铺垫,也意味着Donnie作为英雄与救世主,其内心能量的觉醒与释放。

但Frank与Donnie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在影片前半部分,Donnie更多处于被压制的一方: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心理咨询师处呜咽着Frank威胁自己屈从于他。

如果剧情始终如此发展,Donnie将成为Frank操纵下的工具而被迫完成使命,但可能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前就已经精神崩溃。

但事情没有如此发展,在于另一位关键人物——身为活控者的女友Ross。

Frank的功能完全在死后发挥,其生前和Donnie交集极小。

而与之相反,Ross的功能则在她生存之时。

如果说Frank的作用是唤醒Donnie神性与非人的一面,让他具备操纵神力送走圣物的知识、能力与气魄,那么Ross的功能就是成为他与世俗世界的联结,为他的行为赋予人性的动机。

换言之,Frank引发的一系列事件让Donnie拥有了救世的能力,但Ross则是推动救世的理由本身。

她和Donnie的相爱相恋,给了愤世嫉俗的英雄安慰与眷恋,成为了他不愿放弃这个世界的原因。

在影片的末尾,当Ross死去之时,Donnie才发现自己置身于怎样的境地:他面临一个二重选择——要么和世界一起毁灭,要么牺牲自己,让自己的爱人活下来。

在这里,Ross的死亡成了操纵Donnie手段的一部分——如果拒绝送回圣物,将再也无法改变爱人死亡的命运,更无法拯救自己在飞机上的亲人。

这与先前的一切共同交织成了最终的引导陷阱,使得Donnie陷入了别无选择的境地。

换一个角度看,似乎是Donnie与Ross间的爱情改变了宇宙的命运。

这种情节很类似日系作品中的世界系:青少年的爱情与世界命运等重大议题相联结,如《你的名字》男女主的爱情改变了陨石落下时村庄的命运,《命运石之门》中对爱情与世界未来的抉择等。

但事实上,Donnie Darko一片中的设定远更为残酷:如其设定书《时间旅行的奥义书》所言,所有被控者都会为了自身不被消灭不惜一切代价行动。

这意味着即使是爱情与亲情,也可能仅仅是活控者为保全自我,推动圣器回归的渠道,是将Donnie逼向最终陷阱的一步棋。

较真地说,这种爱情是否真实存在,可能也是一个谜题。

这也使得最终的结局充满了幻灭与悲凉感:Donnie是一个叛逆者,在为掌握自己的命运,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斗争。

但他的叛逆本身却也是某个“宏伟计划”的一部分,乃至他的爱情、他的愤怒、他的恐惧,一切都在这个终极计划的操纵中,一切都在为他最终放弃自身生命拯救世界的那个瞬间服务。

在最终的结局中,送走圣物的Donnie被落下的引擎砸死。

其死前的狂笑意味深长,或许有对自身荒谬命运的嘲讽,对所爱之人终获拯救的欣慰,以及对不可改变的宿命以及不被理解的世界之强烈厌倦,与最终从中解脱的快慰。

2所以Donnie Darko作为英雄人物,最为独特的特质是什么?

是被步步操纵的人生,以及对命运的无力与幻灭感。

传统英雄形象中积极有为,挑战命运的精神难以在此片中落地生根——Donnie聪明、犀利而富有激情,但他越是观察与探索,就是越是发现自己无法摆脱宿命的控制,即使能观测到未来,也反而会被未来操纵,人类在无垠宇宙前的渺小一览无余。

甚至与希腊古典悲剧相比,本片的基调也更为悲观:古典悲剧中的英雄就算以不幸告终,也常常能以另一种方式获得升华,即所获得的社会认同、声誉、追思与怜悯,得以以各种方式被人铭记。

而Donnie身为英雄自我牺牲,却未能得到社会的接受与认可——他在离线宇宙中的一切功绩都被抹去,成为一个被引擎压死的不幸之路人,仅仅存留在少数人的记忆残骸中。

伴随着满溢厌世之情的Mad World,这个故事被画上句号,Donnie的丰功伟绩消失于世,仿佛从未存在一样。

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叛逆、强烈的不可知论主义元素与笼罩全片的虚无主义价值观,使得本片更像一部现代主义的作品,充斥着对现代文明乃至人生本质的怀疑与矛盾之情。

英雄不再对信念笃信不疑,而想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自行探索真相,尽管如此,一切依旧是徒劳。

但这个消极的故事却完美展现了一种令人着迷的虚无主义美学,自从先锋派衰落以来,这种风格的成功故事是越发少见了。

3此外,从科幻角度,此片的科幻构思简洁精巧,而又充满留白与神秘感。

其科幻内涵的竞争力体现在其可迁移性。

当我看到《时间旅行奥义书》时,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也是一本虚构类作品的写作指南:就像英雄被安排拯救宇宙,小说和剧本也要求人物完成任务;离线宇宙中,受冥冥之力操纵的被控者以或好或坏的各种方式推动着英雄的行动,我们也会在小说里如此这般的操纵配角以影响主角:例如让反派将主角推下悬崖让他获得武林秘籍,抑或杀掉主角全家迫使其走上复仇与流浪的旅途;各类死与活之被控者会设置引导陷阱强迫英雄抉择,我们也会封死各种退路,把自己的角色推到悬崖边上,然后对他说:好了,伏笔已经埋好,情绪已经酝酿,动机非常完善,现在该由你对仅存的两样珍贵之物进行取舍了。

一如Donnie要从自己的生命和世界与爱人的命运间抉择,我们也最喜欢看角色失去最重要的东西,一如《麦琪的礼物》中两名爱人的自我奉献,因为这样的抉择才能震撼人心。

在经受折磨的角色看来,作者无疑是残忍的,但与身处更高次元的作者相比,笔下的角色根本没有人权。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事实时,面对更决定的人生,会不会发出Donnie那样的狂笑呢?

而在更高纬度的生物,或者被称为命运与神的宇宙法则看来,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否与书中的人物无异呢?

对于这个问题,普罗泰格拉的回答可能颇为合适: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

而孔子的回答也非常类似: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 焉知死?

换言之,我们之所以不去探索高维生命与神的存在,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手段。

为何不把资源投之于可知可控的世俗社会呢?

怀着这样的务实精神,活在能掌握自身命运的人类社会,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而Donnie的悲剧恰恰在于他被赋予了超越人类之外的知识,在一步步洞悉命运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最终迎来了无可回避的终局。

在与宏大命运的碰撞下,个体的独立性如雾水般蒸腾丧失,有限留白中残存的难以名状之恐怖——或许,这才是本片最令人毛骨悚然之处。

首发于B站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651843

《死亡幻觉》短评

科幻部分就足够出色,因为导演完全架构出了一套理论体系,也就是电影里的那本《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ling》。同时,故事本身又是一部出色的青春成长片,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孤独叛逆的孩子,又有80年代的怀旧味道。片尾曲Mad World画龙点睛!

7分钟前
  • 孤树傲海
  • 力荐

刚看完我觉得我没看懂,但想了想我又觉得我懂了,然后仔细再想想我又觉得我没懂…这感觉真是让人难受…我觉得是他看到了未来,然后在未来未到来的时候改变了现在,然后接下来就没有了自己所看到的未来,就跟他和那老师讨论的一样…你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那你会怎么做?想了又想,我还是再想想吧…

8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推荐

匪夷所思的烂片。

10分钟前
  • 爱学习的大魔王
  • 很差

还好过了那么久来看,这片子可以用来当高考题了,==!,不信你可以尝试下。看片子第一次这样费脑子。演员阵容强大,看到那么多熟悉面孔的青春,感慨。还有最后那首经典的Mad World,太让人悲催了,与情节严丝合缝,这个原版放在这里比亚当的好,adam那个太喜庆,还是原版更加悲凉。

14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是不是我智商太低了,这种片子完全看不懂。。。什么时空什么四次元什么原发宇宙什么离线宇宙什么虫洞。。。what the hell?!

16分钟前
  • 乙小囧
  • 推荐

mad world 很好听

21分钟前
  • 卖柚子の大猫
  • 较差

无非就是修bug,不过其中包含了一些青春的孤独与自毁的意味。

22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还行

对里面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印象深刻

24分钟前
  • Dr.Moth
  • 还行

太难懂了。看了两遍都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26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还行

IMDb Top 250之一的片子,挑战智商和集中力的片子,看完后似懂非懂,说不明白,似乎又有点明白,可是说出个所以然来又说不出来。结尾的歌很好听,原来阿桑翻唱的原版在这里,英文版本的更好听一些。

31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推荐

没看出来主角是jake囧一记。其实关注的还是青少年中二孤独的心理嘛,何必弄啥物理学的设定呢= =~这不是在装逼是啥呀。画面啥的还可以,因为我把这片当成精神病人历险记看的所以没啥太不懂的(凡是看不懂的地方都是导演的设定没意思啊!)。

33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一部制作精良,演员也很棒的电影肯定不是烂片,但对于一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电影也不好意思说它好,只能说就我的智商而言,就我那平淡而幸福的青春而言,它不是我的莱PS:片尾曲很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36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较差

重看DC版,刚好也是十月临近万圣节的日子。Richard Kelly大概真的是那种坚守着美国自由精神的人,Donnie房间天花板上挂着美国国旗,捍卫着“言论自由”的Karen老师在离职退场时也带走了她的美国国旗。离线宇宙就是导演眼中想要反抗的当下,一个失去了真正自由与民主、充斥着洗脑降智文化消费品的国度。在一切结束之后,在《Mad World》也唱完之后,我们迎来了真正的收尾曲《The Star-Spangled Banner》:O say, does that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40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一个人的世界末日

44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所谓的高智商超现实主义影片,玩弄时空穿越挑战逻辑极限并将其藏入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场景中!强大的IMDB TOP250成员之一,25岁年轻导演处女作!你看看这牛逼的光环...好吧,但是我承认大神的片子一丁点都没看懂...给25岁的天才一个赞。

45分钟前
  • tikey
  • 还行

导演是不是就想让人费尽心思搞清相关背景后大呼原来这么回事太牛逼了!实际全是故弄玄虚的设定强加于观众。

48分钟前
  • 王二的Wilde
  • 较差

又一部堪比穆赫兰道的消耗脑细胞片子 每当涉及到某某物理名词以及一大推理论...脑浆都要被榨干.fuck me~

49分钟前
  • 生きる
  • 还行

導演設計了一個既定的規則此片需要在規則下才能make sense,有牽強但線索明確配樂和剪輯以及場景切換有條不紊循序漸進。此片無inspiring主題不喜歡但年輕的jake演技就很讚!

50分钟前
  • Swtinnnn
  • 较差

对我而言 电影表现力较差~~ 虽然评价有好好坏 还是觉得跟《蝴蝶效应1》差得较多 蝴蝶3都比幻觉有表现力一些

54分钟前
  • hysoka
  • 较差

很难相信这片子是个25岁导演拍出来的,一个穿越的故事,看到最后才回想起来Darko在第一次与女友相遇时提及名字时的那句“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一个超级英雄”,影片的结尾他改变了命运,拯救了他爱的人,他的大笑一扫阴霾,他是个英雄。PS:这片的配乐真是非常非常好

59分钟前
  • X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