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看完,但是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开头几集全是垃圾。
先说烂:首先,蒙古初恋是什么东西?
朱棣和徐皇后青梅竹马,而后夫妻情深,共同患难。
就这朱棣表现抗拒不想结婚,然后去蒙古找初恋?
再说,徐皇后的美名在历代皇后也是前五的存在。
朱棣九个子女7个是徐皇后的,徐皇后死后都没再立皇后,并且徐皇后生前朱棣都没册封妃子。
在永乐七年,徐皇后去世两年后朱棣才册封后宫。
这种夫妻关系不但在皇帝中绝无仅有,就算普通人也是寥寥无几。
编剧那猪脑子拍个幼年青梅竹马,青少年夫妻情深,中年患难扶持这不好吗?
其次,徐达历史评价是公忠谦逊,动静语默,怎么敢跟朱元璋拒绝连姻的?
并且还说朱棣的坏话?
接下来说坏:当时蒙元作为侵略者,进攻中原,屠杀百姓,四等公民压迫汉人。
蒙古公主到了北京还显得是汉人是侵略者?
蓝玉在那个时代就是屠了蒙古部落也是正义之举,为民族争光,结果蓝玉就被降职?
编剧怎么不回想一下蒙古南下杀了7000万汉人的时候,屠杀四川陕西山西等,导致汉人都快绝种的时候呢?
纯纯的坏,改编历史不是改变历史,也不是遗忘历史。
就算现在民族融合,仍然不能忘记以前的苦难。
昨晚,历史剧《山河月明》开播,可惜只更了一集,感觉不够看!
看陈宝国与张丰毅演对手戏,过瘾!
从叙事风格来看,该剧的确属于正剧,但剧情细节处亦庄亦谐,在严肃庄重的正剧氛围中,夹杂着轻松幽默的生活化气息,增添了追剧的趣味性。
例如,朱元璋要和徐达结儿女亲家这段戏,喜剧味道浓厚。
朱元璋想让自己的第四子朱棣,娶徐达的长女徐妙云为妻,徐达眼一瞪,我家大女儿如花似玉,你那个老四什么德性,整天调皮捣蛋的,哪里配得上我的女儿,这整个就是一朵鲜花插在那个什么上嘛!
要放在真正的历史中,徐达和朱元璋虽为少年伙伴,多年知己好友,但既然朱元璋已经做了皇帝,而徐达又是一个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开国功臣,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估计徐达是绝对不敢当面对朱元璋说的,更别提对皇上吹胡子瞪眼了。
不过电视剧嘛,总要加点料,让大家看得轻松一点,所以,这样来演绎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第一集开篇就展现的“洪武北征”历史大事件,却真有点不符合历史了。
虽说是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可这“洪武北征”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啊,生活细节可以变动,但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应该随意改编。
剧中,这次征讨漠北,以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为征北大将军,蓝玉另率一路人马征伐。
从时间线来看,这次北征应该是朱元璋组织的第二次北征。
虽然剧中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但朱棣这时已被称为“燕王”,而他被封王是在洪武三年,所以,这次北伐一定是在洪武三年之后的。
再加上,剧中朱元璋要和徐达结亲,朱棣和徐达长女(剧中名字叫徐妙云)成婚是在洪武九年,所以据这两点推断,第一集中出现的北征漠北,时间应该是在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期间。
但是历史上,第二次北伐,徐达是主帅,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冯胜是右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
这次战役中,徐达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扩廓帖木儿于土剌河(汉名“王保保”,剧中由张光北扮演)。
后来,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李文忠的东路军,也是由于轻装急进,与元将哈刺章激战数日,元军虽败退,但明军亦死伤严重。
此战中属于无功无过,得失相当。
而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
直到他战败,朱元璋召集众臣商议,太子朱标举荐徐达,李善长等众大臣附议,朱元璋这才决定让徐达领兵北征。
剧情这样安排,可能一是为了突出徐达的能干与功劳,二是引出朱棣与徐妙云的婚姻,三是为了展现朱元璋对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的忌惮。
因为剧中,朱元璋和马皇后说,这次北征故意不让徐达去的,因为怕他功劳太大了,引起文臣的不满和弹劾,是保护老哥们徐达的意思。
但是没想到李文忠不中用,还是得徐达去,那徐达要是战胜归来,不封王说不过去,封王,又怕李善长、刘伯温等一干文臣有意见。
于是马皇后提议和徐达结亲,这才引出了朱棣和徐妙云的姻缘。
但没想到,朱元璋请徐达吃饭,代儿子求亲,徐达竟然嫌弃朱棣,不愿答应这门亲事。
同时,朱棣也正在和各位兄弟一起谈论这件事情,朱棣态度坚决,不想娶徐妙云为妻。
这又完全不符合历史了。
历史记载,朱棣和徐氏属于少年伉俪,在未成亲前就比较熟悉了,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
因为徐达和朱元璋的好君臣关系,徐氏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这位天资聪颖、饱读诗书的“女诸生”,于是朱元璋找到徐达说,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结成了姻亲,你的大女儿那么好,我的第四子也气度不凡,不如让他们成亲吧。
徐达自然是马上叩头谢恩,而不是像剧中所演那样,徐达还敢公然表示不愿意。
朱棣和徐氏成婚后,伉俪情深,一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徐皇后一直是朱棣安稳的大后方和贤内助,而且不仅仅是贤内助,徐皇后还是一位有胆有识、机智过人的将门虎女,朱棣起兵举事,徐皇后也多方辅佐,出谋划策,堪称文武全才。
可是,《山河月明》第一集,朱棣一上来就表示不愿意娶徐妙云为妻。
理由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主。
这样的思维和言语,也太现代了吧?
据说,接下来的剧情是,他逃婚去了军中,认识了一位蒙古公主,很明显,就是第一集中出现的,王保保的女儿博雅伦海别,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位蒙古公主。
后来,虽然被迫和徐妙云成亲了,但是,海别一直都是他心中的“初恋白月光”。
天哪!
这样的剧情也太狗血了吧?
朱棣和徐氏明明是一对恩爱夫妻,为什么,非要给他们的关系里强加上一位第三者,就为了表现情节的曲折?
或是觉得这样才有看点,有争议?
既然是历史正剧,这样的狗血情节,大可不必有!
否则不就成了戏说了吗!
听说,《山河月明》原本拍了有80集,但现在被删减到了53集,删去的27集,听说有涉及到宫斗权谋的戏,也有涉及到朱棣和这位海别的情情爱爱的戏份。
要我说,删得好!
既然是照着正剧拍,就不要搞什么节外生枝的狗血三角恋!
历史剧的观众只想看历史剧情,不想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综合起来看,《山河月明》第一集的质感不错,演员演技都在线,陈宝国、张丰毅的对手戏更是精彩好看,生动自然。
少年朱棣的野心初显,军事才能有所展现;少年徐妙云将门虎女的风采也显露了一点点,教训弟弟肤浅没脑子;朱元璋这时候还没开始屠戮功臣,徐达和老朱还可以随意地聊聊家常;老朱去学堂上偷听先生训自己儿子,对四子朱棣的逃学不满,拿起金瓜不舍得打,让儿子背书,儿子轻松背下来后他又想反悔,展现出朱元璋在家庭中平和家常的一面。
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这时还年纪幼小,看起来,他和四哥感情很好,这也为以后建文帝削藩,朱柏被迫自焚以证清白,朱棣由此气愤起兵埋下了伏笔。
但是,北征漠北和朱棣娶亲这两件事,不符合史实,令人觉得遗憾。
尤其是朱棣,让他和徐皇后顺利成亲,婚后一起专心搞事业就好了嘛,非要给他另加一条感情线,这点令我难以接受。
不错,拍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朱棣娶徐妙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娶一个徐妙云,等于把徐达一家以及徐达麾下的势力,全都拉到了他的阵营,对他以后谋得皇位至关重要。
而且,人家历史上明明就是一对恩爱夫妻呀,为什么非要画蛇添足地乱改呢?
像这样的历史情节,根本不应该魔改好吧!
总之,看《山河月明》开篇第一集,有精彩也有遗憾,希望接下来的剧情能让我们满意。
希望戏说少一点,史实展现多一点。
明朝初期有许多大事件可拍,每个大事件抽出来都能拍一部三十集的剧了,所以,完全没必要在主角的狗血爱情上浪费宝贵的片长时间,也让咱们观众看得别扭难受。
(文/第一滴露珠)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第十集,额!
怎么说呢?
槽点还蛮多的,这就是现在的重大历史剧?
1.第一集,本来看得好好的,公主正在开心的玩耍,结果被俘虏了吧!
公主的母亲前一秒还在呢!
回过头来就剩地下的几点血迹。
2.公主鞋子里还放了火铳,这个。。
翻翻史书好吧!
不用点火的嘛?
3.徐达能够从朱元璋的手底下全身而退,低调 谦逊 识时务 睿智,当面嫌弃皇帝的儿子。
这个。。
4.朱元璋是个杀伐决断,连亲兄弟都能下手的人,身为帝王,多疑 狡诈 果断 深沉 狠辣,想想面对这么一个当权者,谁能不惊惧。
剧里就。。。。
比较亲和了。
5.还有那个蒙古公主本来就是个BUG好吗?
想想让卫青和霍去病去和匈奴公主谈恋爱,我就。。。。
那是血海深仇好吗?
作为一个皇子,一个亲王,去和仇人谈恋爱,那么那些为大明付出鲜血,抛头颅的将士是用来干嘛的?
为大男主和他的敌国公主相爱创造机会的炮灰,五次亲征蒙古难道是因为太过爱慕蒙古公主了?
人家有原配好吗?
娃娃亲,哪里来的蒙古公主?
6.人家10岁被封燕王,20岁就藩,刚成亲呢!
也就16岁左右吧,还没就藩,也就20岁没到,虽然没就藩,没到20岁,导演你说,编剧你说,你是怎么把一个不到20岁的少年人变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再过几年就是老年人了,此时,人家才不到20岁,你是拔苗助长的吗?
你家孩子这么显老,有个过渡好吗?
让四十多岁的男演员演个中年时期都不行?
哦,主要就是捧这个演员嘛!
对,此时才第九集,当我看到那个中年演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桥,此时,字幕在告诉我,这是成年的朱棣,令秦 晋 燕三王赴凤阳演武,以备就藩。
我。。。。
没到20岁都这么老了,等到朱棣四十岁的时候,老朱早就驾崩了好吗?
不知道的,还为父子是同辈呢!
还是太子比较符合人类生长的规律,长长脑子好吗?
十集看完,这么智商怎么还下降了呢!
总结一下,压了这么几年不是没道理的,这就叫做,重大历史剧?
是不是对重大历史剧有啥误解,老戏骨的演技那是没话说,年轻演员比较青涩,稚嫩,这无可厚非。
整个故事就是一团糟,再就是乱七八糟的东剪西剪。。
为啥八九十年代有那么多经典作品,文艺复兴还很远很远。。。。
连这种重大项目都是这种水平,影视创作的初心已经积了好几层灰了。。
谈何满足群众多种的文化需求,只要用心创作。。
精品总是会被人看见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期待了很久的剧,感觉这个剧评分可以到6.5-7,看完整部剧还是觉得蛮好看的,尤其到就藩后期,但看到网上有很多看了一两集就吐槽打低分的帖子,还是觉得为这些好演员可惜。
对这部剧的诟病主要包括:1)上线一两天就有大量说剧中蒙古白月光恋情的问题,就整部剧看下来,感情戏的比重可以说是占到0.1%,尤其是蒙古白月光,几乎为0,也有可能是被剪完了,所以担心这个问题的可以说现在是完全不影响观看;2)与史实不符,剧中可能包含了许多戏说和史实不符的部份,我对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明朝那些事,所以不敢评说,但这毕竟是电视剧,肯定有服务于受众的艺术成分,像之前的历史剧也大都有这些成分,那借这个机会让大家了解一部分明朝历史,并以此为契机去挖掘更专业的历史知识岂不是更好;3)剪辑稀碎,剧情不连贯,这个确实是非常影响观看,尤其在前半部份,如果不往后看,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度也想让我弃剧,但到后面就顺畅了起来。
4)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吐槽王妃,我觉得颖儿这次还是演出了燕王妃的气度的,多关注剧情,少上升演员总体来说,看老戏骨飙戏真的很爽,服化道也很精致,朱家父子间,兄弟间的感情也经常让我落泪,尤其皇太子朱标,令人扼腕叹息,多么好的儿子,多么好的大哥,多么好的储君,历史总是充满着悲剧。
总之,希望想要了解一些明朝故事的人不要错过这部剧,在最近的国剧中真的算很好的了
本人对明朝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排除本剧是不是和历史实际一致以外(已经准备了一本介绍明朝l历史的书,准备之后好好看看),这部剧给我了一些惊喜,踏踏实实的看完了全剧。
首先,几位老戏骨的演出真是好,把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不论在后世眼里,朱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但是以他受到的教育,他的经历,有些决定有他的局限也其实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也许他选择的不是后世看来最好的,但是当下,他也不知道呀。
即便再厉害的人物,其实也归根结底是一个普通人。
因而,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该剧把这些人物塑造的很实在;其次,这个故事终于不再出现一堆的后宫嫔妃了,不要后宫干政或者后宫内斗了,这样的题材太多了,都让人误以为皇帝一天到晚办公不积极,天天在各宫嫔妃那里调节家庭矛盾呢。
现实想想,那个时代,基本很多事情都要皇帝定夺,因此,皇帝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要好好工作,天天加班都是正常,还要操心别国进犯,官员贪污,水患,疾病,灾荒,想要当个好皇帝,要有事业心,哪有那麽多时间去管后宫嫔妃争锋吃醋,因此,这部剧至少也给大家洗洗眼睛,皇帝不是穿着高定,吃着满汉全席,看着妃嫔争风吃醋,他必须是个工作狂才能完成必须做的工作呀。
再有,本剧挺多打仗的环节,终于不是一个大将军飞起来,一下子所向披靡,毕竟不是武侠剧,还是讲究兵法,讲人心,讲攻城略地,虽然好的将领是需要的,但是团体合作,各种心理战术都是要有的,运筹帷幄也好,未雨绸缪也罢,其实都是要细细计划的,成功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呀。
朱皇帝和为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的爱恨情仇讲的也挺好,有的得以善终,有的被砍了头,其实都有其合理之处或者不得不为之,因为站在他后期的位置,如何给他的后人扫平障碍比顾念年轻时候打天下的情谊来的更重要了。
最后,高皇帝(朱重八)和其皇后的感情,燕王和王妃的感情,秦王和亲王妃的不离不弃,这些都让人真的感动,终于夫妻一体,不是什么小三上位,不是富贵之后抛弃糟糠之妻,总算有些正面和值得看的内容,夫妻两人一起经历困难,一起面对各种好与不好,这份情其实是很厚实的,虽然不排除那个时代有的纳妾习俗,但是人特别是真的成功的人,其实更珍惜和明白那些对自己最真的感情和人。
所以,这个剧里几个死别的场景,处理的都很好,伤心以外活着的人必须继续完成自己的责任,这其实很实际,因而,那样的人,内心的悲痛可能更深。
总之,这几年好像也有几部以明朝为题材的帝王剧,但是我印象都模糊了,但是这一部,我真的很推荐,当然,由于我对这部分的历史了解不够,仅从本剧想要表达的历史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剧很不错。
唯一吐槽一小点,人物慢慢变老,可是个别配角还是看着太年轻了,以至于有些时候回想“这位保养真好呀”,因此,不只是主要角色要老,配角也别显得太年轻了,有一秒秒跳戏。
总体,值得推荐,等我看完了相关明史的书,再回头看看这个剧那里美化了明朝皇帝。
宣传期间以为有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陈宝国、 张丰毅 、王劲松 、张光北 、杜源 、 郑晓加持,以为又是一部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结果失望透顶,槽点太多了,以下列举几个,仅供参考。
1:在父为子纲的年代,谁家子女敢直接摔父母的手上的饭碗?
如果是个纨绔子弟就算了,可这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啊?
2:在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皇帝给臣下赐婚,你就算是不满意,当时拒绝就已经很劲爆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个有个性的臣下),但是你居然说这是你的鲜花插在皇帝的牛粪上?
你是曹操还是董卓啊?
如果是个白痴,没心眼的弱智就算了,一个这么能打仗的将军,能活到建国的将军,说得出这样的话?
3:开始前半集,哪两位将军来着,名字忘了,单独审一个女犯人,前元余孽,直接走上去碰人家肩膀是怎么一回事,那一瞬间我以为这女犯人是这个将军派遣进敌方的卧底呢?
更夸张的来了!!!
这个将军被女犯从鞋子里抽出手枪打死,咱不讨论那个时候有没有不用点火的火铳这种事(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就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荆轲刺秦、鱼肠剑的故事吗?
审讯前不严密搜身,至少也得拿个麻绳捆了再送来吧?
莫非这是编剧的伏笔,军营里有前元内奸么?
4:记得毛泽东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然后在咱这部剧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天天挑灯夜读的朱棣以及会去抽背课文的朱元璋.........后面看不下去了,老演员们你们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
期待了三年,终于等来了这个删删减减的缝合怪一样德《山河月明》看完了第一集,团结成分太大。
第一:战争主镜头是蒙古不是大明。
感觉就是蒙古在抗击明军入侵。
明军如日军一般残暴不择手段,突出了蒙古是北伐受害者。
第二:口型和台词不对,不知道修改了多少不团结的配音和画面。
光一个“元人”就很出戏了,明明口型是“达子”。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团结大于天,删删减减31集,剩下的就是广电认可的主旋律。
毕竟元明一家亲嘛,也要考虑蒙古族同胞的观剧感受。
一句话总结:剧组拍的是真的《江山纪》,电视上播的是假的《山河月明》。
有人说,再怎么说,本剧比《大明风华》好,本剧基本尊重事实,不见得!!!
《大》观众都知道是玛丽苏的大女主剧,本身就是爽文改编的,朱家三代五子的改编却极其经典,插科打诨之间完美展现了五个人的性格特点。
《山》一开始就标榜是历史正剧,却处处不尊重历史。
这就好比一个说是翔,上面却有颗金珠子,另一个说是奶油蛋糕,却散发着浓浓的翔味儿,哪个好?
不明摆着吗!!!
为什么第一集就劝退呢?
因为仅仅第一集就是满满的槽点。
一,北伐战败,应该是洪武五年,大将军是徐达。
三路出击,主将分别是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是徐达先锋。
一路败,一路不胜不败,一路胜,魔改了。
二,俘虏或者没搜身,或者搜身不干净,竟然随身携带暗器,还是当时不存在的暗器,不可思议。
三,逼问军情,从一个妃子或者一个公主口中问好?
还是一个和前朝有关的男性口中问好?
就是为了表现白月光?
四,战争场景,还是一窝蜂的两方对冲,没有方阵,没有步骑兵的配合,是战争啊,还是古惑仔打架?
五,王保保眯着个眼,做着不说话,就提现出来他的运筹帷幄了?
李文忠皱个眉头,几句话就提现他差劲了?
王保保糊里糊涂的牛,糊里糊涂的胜,李文忠糊里糊涂的拉,糊里糊涂的败,观众整个一懵逼。
六,徐后,贞洁娴静,称为女诸生,意思就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
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女子,会直斥自己的父亲,闭嘴,别说是古代,现代也几乎没有吧,就算是现代,就算是长辈对晚辈,稍微有点文化的,也不会直斥闭嘴,何况古代,何况男权社会的女儿。
一位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贤后,一位女诸生,竟然直接把盘子给摔了,把鹅给扔了,这种人能成为贤后吗?
七,徐达一个老哥哥,一句鲜花插在牛粪上,把人雷得外焦里嫩的。
史书只记载徐达是太祖的同乡,太祖回乡招兵,徐达从之,并没有说他们就是发小,就算是发小,老哥哥应该也不是凤阳一带的称呼吧。
史书记载,徐达少语多思,为人谨慎,这一点从他是帅才就能看得出来。
在一个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的年代,如此说话,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呢,这要是换了开平王海稍稍靠点边。
八,朱棣逃学,站在南京的树上望漠北。
你咋不四十五度仰望星空呢?
韩寒郭敬明附体啊!
尴尬癌都犯了,你哪怕让他骑马练剑读兵书来提现朱棣征战漠北的壮志雄心也好啊,看看北边就能体现出朱棣的不一样,是不是四十五度仰望星空也能体现出朱棣征战宇宙的雄心呢?
就一集,这么多槽点,不退还等着干嘛?
而 明史·西域传 中的描述则更加让人自豪。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
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又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侏亻离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
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余威及于后嗣,宣德、正统朝犹多重译而至。
” 朱棣巅峰之时,也就是北京落成大典之上,来朝使团,东起日本,南抵爪哇,往西去,则有帖木儿帝国,印度南部诸邦,埃及马穆鲁克使团,和钦察汗国的附属国使团。
不论是数量还是贡使范围,都是古代中国之最。
其余“水旱朝告夕赈”,修大典,凿运河,西洋舰队贸易使沿海一带贫民多博承买卖而致富,本色钱粮纱钞三千余万,府库积粮至红腐不可食等等,文治之出彩,更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好片子一开始肯定就能用一些事件勾起观众紧张感,切入的视角让观众想跟着主创展现的故事时代去观看体验,山河月明倒好,明明大战之中,各种少年男女不符合心境的装X场景,合不合理不说,就非常突兀,剪辑的就很乱的感觉,几分钟大战,几分钟小年轻装,很割裂。
(战争场面特效非常假,尤其骑兵大规模冲锋,CG视觉很拉闸,不主要说)。
第一集演到最后几分钟了,陈宝国、张丰毅等老戏骨有分量能看演技的人才出来,老实说,第一集就让我完全兴奋不起来,后面二三集也是,竟是一些胡编乱造的桥段,搞得明军像侵略者,元军像抗战的,导演编剧真的牛(脑瘫)!
其实演绎皇帝一生的好剧有的啊,比如汉武大帝,就给人厚重的历史感和热血的民族感。
前期汉武帝小,戏份也就很少(本来就没什么好看的),焦晃等一众老演员,不是很好的把汉武帝成年前的十几集给演绎的超级棒嘛。
山河月明朱棣成年前,其实没必要非要突出他和女主,因为本来就没什么需要特别光环的,结果弄那么多装逼装老成的桥段,真的是减分操作。
陈宝国张丰毅那么多好演员,完全可以把朱棣成年前的剧情撑的满满当当,而且不会那么割裂,就感觉,为了演男女主光环,就要给他们多多的戏份和剧情,但又没啥好说的,就是感情,装X,三角白月光,无语了!!
搞不懂是现在观众变得给主创的印象是不会欣赏,不会看电视剧了吗?
年年都有爆款的剧,还有那么多百看不厌的老剧,不能学习下,抄作业也不会吗?
剧情不同,人家怎么抓住观众的,不能用心学学吗?
就一直把观众当猪,弄点偶像流量明星就想让观众买单?
多弄点脑残白月光爱情桥段就能吸引观众吗?
其实个人感觉,现在满屏幕偶像剧,瞎编乱造的宫斗剧,再不挑的观众都看腻了吧,真的有历史正剧,严谨好好用心拍,必然是爆款。
可惜了现在的导演编剧和投资方,竟是毁好的IP,历史题材。
唉,不说了,难受,看看后面几集能不能把观感提升上来把
强烈要求删除蒙古白月光的戏份 并且增加朱标李善长胡惟庸刘基的戏份
演员切换到冯绍峰,演技台词都流畅了起来,有救了我的耳朵!还不错,整部剧蛮流畅的
久旱逢甘露,久违的历史大剧!看完第一集,节奏是不错的,风格是介于正剧和偶像剧之间,某些台词和人设是很现代的,但由于陈宝国和张丰毅这些老戏骨的对戏火花又加持了历史正剧属性,配乐轻快,调色服装都还可以,所以是一部很聪明的制作,不至于太沉闷,也不至于太悬浮。第一集可以打7.5左右。成毅的演技小透明时期就还不错了,在90生里面算扎实的,不错。可以追。后面不行了,弃。
看着看着发现有三角恋的苗头就觉得不对,专门去搜了朱棣和徐妙云的关系,历史上人家俩青梅竹马,伉俪情深,结果这剧偏要给朱棣找个白月光,还是元人,太特么离谱了,身为一部历史正剧,搞咩啊,看到朱棣为了白月光要和徐妙云退婚,瞬间不想看了,果断弃。
所有人的演技都能get,全员都原声台词这点就很可。陈宝国、张丰毅、王姬这几位老戏骨演技没得说,何晟铭将太子朱标的沉稳内敛演绎的到位,成毅演的少年朱棣很惊喜,小妙云的台词力感觉一般,不过目前来说节奏和氛围都还不错,期待后面的剧情~
成毅被降维吊打。
这剧就制作和演员们来说,8分以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像它之前说的是讲永乐大帝的,那就只剩下5分水平了。这就好比高考作文一样,你写的词藻再华丽文笔再好,整个给整跑题了,可能得高分吗?五星全给冯棣,太意难平了!
不要较真史实,史实也没几个人看得懂阿。就是剪辑得太快了,好多镜头衔接不上,前言不搭后语,吃饭的时候凑合看吧。
我对老朱家的儿子们就一个要求,演员通通要帅,冯绍峰太丑了,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怎么面相越来越坏了,不行就去看看甲亢吧。之所以给三星,是因为朱允炆当了这么多年影视剧白莲花,终于有个剧给他又蠢又腹黑的本来面目一个清白了。
唉,静帧好美,用心了!故事全面垮台,没有主线,没有矛盾,没有蛰伏,没有雄起。前一秒在这活着,后一秒在别的景挂了,全靠听对话推剧情,这不是四六级考试,撑不起张力阿高导。
什么蒙古白月光,朱棣要爬起来打人了!
有生之年能看到两位戏骨,张丰毅,陈宝国再次合作,感恩啊
冯绍峰演得不错 可惜剧被剪得乱七八糟
就很宏大,但无法代入。
和《大明风华》一个套路,一众老戏骨撑起前十集,陈宝国的朱元璋,张丰毅的徐达,王劲松的刘伯温,张光北的扩廓帖睦尔…正剧既视感。后面就放飞自我变古偶了,所幸何晟铭、冯绍峰跟颖儿演技还行,人物立得住,尽管从扮相上还是看得出顾廷烨和罗元娘的影子。但朱棣的蒙古白月光什么鬼…蓝玉强奸蒙古王妃历史上真有其事么?我宁可看四十五集洪武朝故事(另外按照亲缘关系秦王妃应该是赵敏,次元壁破例了)更新p.s.1:其实论长相成毅和颖儿更有cp感,冯和雨婷儿更大气。总感觉徐妙云换演员后一下子干瘪了好多,不过台词肉眼可见地变好了;海别则完全没必要换,少年版无论是论演技还是纯天然都更胜一筹。p.s.2 秦王妃和太子妃、侧妃三个人长得都有点小家子气啊,感觉选角不太行
相当失望 剧情注水 服道失真 台词无意义 人物不立体 浪费老戏骨 这不是历史剧 这是架空剧谢谢 我还是重新把大明王朝1566找出来反复看吧
求求了不要瞎编剧情。这都什么啊,花钱找个历史学家问问吧。
篡改历史 胡编乱造 这些个名角也不看剧本就接戏吗?
哎,怎么说呢……删减是败笔,主线剧情不够连贯,副线人物莫名其妙像海别,帝后感情跳跃发展。但冯绍峰和成毅演的朱棣有点惊艳,老戏骨们统统看的舒服,可惜戏份不多,靖难后剧情渐入佳境。最后作为一个明史爱好者,情感上多给一星鼓励吧……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