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詹姆斯·卡梅隆聊科幻小说的故事,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小说轶事,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主演: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卡帕尔迪,乔治·卢卡斯,吉尔莫·德尔·托罗,爱德华·诺麦尔,克里斯托弗·诺兰,基努·里维斯,保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剧照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2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4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5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4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5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7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8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9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20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剧情介绍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AMC宣布立项科幻小说历史纪录剧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小说轶事》(暂译)。剧中詹姆斯·卡梅隆将通过分析科幻小说从起初被人们崇拜到如今轰动影视界的成功演变,深度探究人类与科幻小说之间的历史关系及现实意义。詹姆斯·卡梅隆将担任执行制片人。该剧将于2018年上线AMC,共6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保姆的故事暗夜戒律末世长安东京大饭店特别篇佛州中部上帝养成史青春之旅第二季忠烈杨家将冤魂复仇无主之城女佣异形:契约忌日快乐明星少女养成记海云台恋人们圣诞老火车回归秀警眼模型姐妹漂亮朋友今天也很可爱的狗勇往直前超感猎杀第一季红粉霸气女销售巨轮2蜂蜜与四叶草2夫妻吵架狗都不理,而查理笑了横行霸盗性爱告急中猎鹰1949千博士驱魔研究所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长篇影评

 1 ) 这是卡梅隆写给科幻的一篇完美的综述文章

科幻界的美国众神,在世的神在镜头中,不在世的神在镜头中的镜头中。

科幻从来不是幻想,而确是深邃的思想。

如果没有深邃而广袤的思想,没有办法写出科幻作品,如果在思想中无法获得快感,也没有办法创造出科幻下的世界。

《降临》精彩到一共六集的对话记录片,我硬生生看了好几个月,每一集都有大量内容要截图留存记笔记。

里面一个个都是绝对的思想家,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有理论研究者,有工作人员,还有影评人。

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吉尔莫・德尔・托罗、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保罗・范霍文、吕克・贝松 ......

克里斯托弗・诺兰演员有: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乔什・哈切森、佐伊・索尔达娜、阿诺・施瓦辛格、米拉・乔沃维奇、西格妮・韦佛 ......作家有:刘宇昆、姜峯楠、维罗尼卡・罗斯 ......他告诉你了,科幻在表达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科幻的核心,什么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科幻电影。

片中出现的科幻作品,才是卡梅隆心中真正的科幻:从《弗兰肯斯坦》《第三类接触》《E.T.》到《2001太空漫游》《神秘博士》《哥斯拉》《我是传奇》《终结者》《银翼杀手》,再到《阿凡达》《星际穿越》《降临》《疯狂的麦克斯》与《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列举不过来了,谨记住这些。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如果拿北欧神话比喻科幻界,那么库布里克就是宙斯,实力与地位不用解释;卡梅隆就是冥王哈里斯,势力范围太大;诺兰是波塞冬,玩儿起时间呼风唤雨;阿瑟克拉克是赫拉,诞下大量科幻导演和科幻作家;十二主神还有:儒勒凡尔纳,维伦纽瓦,阿西莫夫,海因莱因,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乔治卢卡斯,最后塞一位刘慈欣。

库布里克拍摄《2001》卡梅隆一共探讨了科幻的六个内核:地外文明( Alien Life ),太空与宇宙( Outer Space ),怪物( Monsters ),未来( Dark Futures ),智能( Intelligent Machines ),还有时间( Time Travel )。

如果人类没有探讨清楚这其中所有问题,只要还留下一个未知,那么科幻都还有无限的生命力。

可以说比我看过过任何一本关于科幻的理论书籍都要优秀,比喻成科研就是卡梅隆写了一篇只有大牛才敢触碰的近乎完美的综述文章,因为写综述,要看的透彻。

Episode 1 Alien LifeIn a way, this isn't a movie so much about the aliens themselves. What it's really about is us. You know, how are we going to feel when we become aware of a life bigger than ours? What would we do? 这不是一部关注于外星人的电影,它真正关注的是我们。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比我们高级的生命时会怎么想?

我们会怎么做?

-- AMY NICHOLSON

Episode 2 Outer Space 《星河舰队》是特洛伊・多纳休和桑德拉・迪伊到外太空去,对抗巨型虫,然后成为纳粹,这就是一句话简介。

Episode 3 MonstersSpielberg made a point of designing E.T. to be as empathetic-looking as possible, to the point that he had his designer, Carlo Rambaldi, look at pictures of elderly people from the Depression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made these people look empathetic and wise and sad. 斯皮尔伯格强调说,ET 看上去要尽可能地让人产生共鸣。

为此,他和设计师卡洛・兰巴尔迪浏览了经历过大萧条时期的老年人照片,并试图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看起来睿智中带着伤感。

Episode 4 Dark Futures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值得幸存下去吗?

我们可以赢得幸存的权利吗?

剧中对话:要知道,当我们与塞隆人斗争时,我们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

作为一个种族,我们为什么值得被拯救?

Episode 5 Intelligent Machines “Robot” 这个词来源于捷克舞台剧《罗梭的万能工人》,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人。

它的贬义则意味着奴隶。

所以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概念,向来就直接联系到他们是比我们低一级的存在。

所有时光都将流逝在时间长河里,一如消失在雨中的泪水。

—— 《银翼杀手》

Episode 6 Time Travel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向我的孩子解释说,可以用望远镜实现时间旅行。

望远镜能从时间上回顾过去,它是时间机器,是空间角度之外的。

如果从更远处望向最小的那颗星,你看到的是更加遥远的过去。

—— 诺兰

The Time Traveller吕克贝松为了电影《第五元素》创造了一门简单的语言;卡梅隆为了电影《阿凡达》,为创造出的每一种植物赋予了名字。

看完了这些,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卡梅隆会对《复仇者联盟》如此不感冒了: 我希望大家早日厌倦《复仇者联盟》,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只是对男生来说,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而不是只有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花 2 小时拼死冒险斗殴、破坏城市的电影。

 2 ) 这场大神级别的对谈,听到就是赚到

不散作者 | 小天猴詹梅斯·卡梅隆,一位在好莱坞、美国乃至全宇宙如雷贯耳的导演,他是所有影迷心中的“世界之王”。

詹姆斯·卡梅隆,出生于1954年的加拿大,好莱坞著名导演1997年,他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取得了18.4亿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2009年12月,他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该片全球总票房超过27亿美元,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泰坦尼克号》,1997

《阿凡达》,2009沉寂九年,詹梅斯·卡梅隆却带着他的新作《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第一季(James Cameron's Story of Science Fiction)悄悄登上了美国AMC有线电视台,并获得各大电影网站的一致好评。

在科幻题材以成时髦文化标记的今天,《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题材是应时当令,却未必新鲜。

但詹姆斯·卡梅隆志不仅于此。

卡神邀请了科幻圈的一群大神级导演,如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吉尔莫·德尔·托罗、克里斯托弗·诺兰、保罗·范霍文、吕克·贝松······

还有科幻电影中那些我们明星大腕,如基努·里维斯、西格妮·韦佛、威尔·史密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乔什·哈切森、佐伊·索尔达娜、阿诺·施瓦辛格、米拉·乔沃维奇······

甚至还有科幻文学圈中的大神刘宇昆、特德·姜······

这些嘉宾,无论是哪一个被单独拎出来做一档科幻节目,都足以让科幻影迷双目放光,而当他们集合在同一部作品中,这部作品俨然已成科幻影迷的圣经。

用网友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场神与神探讨神的对话。

这并不是一部艰深的纪录片,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詹姆斯·卡梅隆似乎选取了一个更通俗的入手方式,因此当《银河护卫队》、《怪奇物语》、《行尸走肉》、《使女的故事》这些“软”科幻与《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降临》等以“冷硬”风格著称的科幻片并行不悖时,整部纪录片呈现出一种暧昧的气质。

《行尸走肉》,2010-2018

《2001太空漫游》,1968《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只有六集,选取了“外星人”、“空间”、“怪兽”、“黑暗未来”、“智能机器”、“时空穿越” 六个议题来进行讨论。

而六个话题的最终指向,就是科幻电影让诸多观众喜爱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科幻电影华丽的视觉效果、新奇不媚俗的情节,更是因为它所提出的宏大问题。

比如:“宇宙中有什么?

”“世界将会如何终结?

”“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得到什么?

《银翼杀手2049》,2017“外星人侵略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人类内心黑暗面的隐喻,是人类如何摧毁自己的星球。

“外星人”一方面让我们思考我们该如何应对自己的内心的黑暗,所谓的外星人是否比作为人类的我们更有人性?

另一方面,这些电影让我们思考,是否要与其他星球、其他文明产生联系,他们是如此遥远、如此陌生。

《异形:契约》,2017“外星怪兽电影”也离不开人类自身向内的探索。

在许多科幻电影汇总,我们理解和展现怪物的方式,是试图将它们用某种方式隐射在我们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

如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系列,异形的形体结构运用了死亡的意象和性心理学,将男性生殖器作为强暴的象征植入异形的外观,在整个系列横跨三十余年的漫长进化中,女性英雄、母体、性与冷战的内核、进化论与宗教的宏大主题得到表述,浑似生殖器的异形如此孤寂无情,反而透露出庄严的形色。

《使女的故事》,2017-2018科幻不是用来预测未来的,而是用来选择未来。

“末世黑暗科幻片”的走向正代表着人类对未来、对世界末日的焦虑。

在《饥饿游戏》的未来中,娱乐成为黑暗压迫的工具;在《使女的故事》的未来中,极权铺就了奴役女性的道路;在《行尸走肉》的未来中,失序成为了彼此残杀的理由。

对人性最深处黑暗面的想象,成了现实世界中我们竭力规避那些糟糕结局的办法。

《降临》,2016科幻电影给观众展示了各种可能性,就这一点而言,科幻电影已经超越了科幻本身,而成为了关于人性的宣言。

当然,哲学命题并不仅仅是《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唯一的关注点,除了传奇导演之间的对话,卡神给了科幻电影幕后工作者现身幕前的机会,如视觉效果设计师、特效化妆师、编剧、电影评论家,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导演心目中令人信服的科幻世界才得以被完整得呈现在观众眼前。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也绝非毫无槽点,它过多地关注近四十年的科幻电影,而忽略了科幻电影早期艰辛发展的历史,以及作为培育土壤、并促使科幻成为电影类型的科幻文学。

对于玛丽·雪莱、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菲利普·迪克等科幻小说家只是寥寥数语带过。

菲利普•迪克,美国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同时,过于鲜明的意识形态也使整部纪录片略显无趣,我们没有看到传奇导演之间的各持己见、唇枪舌剑,只有一群白人老头儿互相吹捧对方的作品精妙绝伦,并不忘给这些作品戴上政治正确的帽子,比如“《第五元素》中的外星人实际上代表着女性主义”,或是“《星球大战》象征着种族歧视的消亡”。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2015卡神出入科幻世界,不急不慢,不黏不滞,也许真的是参透一切。

他考察科幻电影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变量及对话关系,探讨科幻电影作为人类想象的载体,要如何应对这些不断变动的挑战。

但我也不免怀疑他努力夸耀科幻电影的光华,或许是为《阿凡达》系列后续作品所做的铺垫托词。

好在不管暧昧与否,电影史的新征程,从卡梅隆的一念之间开始,也应当在他的一念之间,走得更远。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46 期 文章,等不及了

 3 )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迷必上的课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科幻迷必上的课1984年《终结者》、1986年《异型2》、1994年《真实的谎言》、1997年《泰坦尼号》、2009年《阿凡达》,每一部都是惊世经典作品,还有他导演的其它一些电影都基本上都看过,可以说科幻迷没有不知道这老家伙的。

估计在电影界里按个人而言有史以来没有几个能有如何多的多的经典作品。

看了前面五集《外星生命》、《怪物》、《外太空》、《黑暗未来》、《苍穹浩瀚》,对于科幻迷来说这种访谈式记录片是出于一种情怀,勾起一起回忆或者可以脑补一下,普通观众对此应觉得是浪费时间,没有相对爱好没办法理解的,事情都是这样子的。

——————————————20180615

 4 ) 豆瓣9.4,给你一次与神对话的机会……

豆瓣9.4,一次与大神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沉寂多年的卡神,终于重出江湖了。

虽然那部拍了九年的《阿凡达》续集依旧在无限期跳票,但是卡神却带着他的另一部神剧登场了。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制片、詹姆斯·卡梅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主演的纪录片,豆瓣评分目前已经爆到了9.4,评论里也尽是对大神的各种膜拜。

剧中詹姆斯·卡梅隆作为嘉宾,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乔治·卢卡斯、吉尔莫·德尔·托罗、克里斯托弗·诺兰、阿诺德·施瓦辛格进行了面对面对谈。

谈科幻存在的意义和起源,聊人类与科幻作品之间的历史关系以及现实意义。

同时影片更邀请了业内诸多影星、作家、导演、设计者等等,帮助重塑一个新的“科幻”的设定。

威尔·史密斯、基努·里维斯、吕克·贝松、佐伊·萨尔达纳等均有出镜。

该剧目前已于2018年4月30日上线AMC,一共6集,目前中文资源出了4集。

“宇宙中有什么?

”“世界将会如何终结?

”“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影片一开场,就抛出了这三个史诗级的灭霸问题,震慑住了大脑门。

相对比其它类型的电影,科幻电影更专注于一种发问,它不断地探求着银幕之内的想象深度,通过银幕将自己的对人类的极限进行探索。

科幻片拍的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景象吗?

如果你还这样认为,就该让卡梅隆给你补补课了。

01 科幻电影的关注点从来都不是“科幻”在斯皮尔伯格的认知中,最好的科幻作品,它的作用不是创造多么宏大的世界观和想象力,而是通过镜头来传递一种价值观,善不会滋生恶,善会孕育更伟大的善。

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他关注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外星人,而是生命和人性。

《侏罗纪公园》是,《E.T.》是,《世界大战》是,《第三类接触》更是。

大概六、七岁时,小斯皮尔伯格第一次在父亲制作的简陋望远镜下,观看到了土星、冥王星……那时候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如果我有机会拍一部外星人电影,我希望那些家伙是为了和平而来。

”于是1977年《第三类接触》出来了。

最开始电影的名字叫做《仰望天空》,他的名字出处其实是1951年《怪人》。

“能听到我声音的人,告诉世人,把这些告诉所有人,无论他们在哪儿。

要记得‘仰望天空’。

”电影里,男主角弗朗索瓦·特吕弗作为一名失败的丈夫、父亲,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但他却敢于放弃一切只为探寻其他星球上存有生命。

这就引出来一个问题,我们会为了跟外星人交流沟通,做到哪种地步?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愿意听从并追寻他们内心的声音。

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是一个……在斯皮尔伯格对外星人的描绘中,从来不会将它们变成吸干人类的血或者变成吃人的怪兽。

电影所展现的永远都是宇宙中最美好的一面,人类永远是充满敬畏地远离它们。

所以,斯皮尔伯格也被笑称为“外星人入侵的先锋”。

因为几十年来,他一直在潜意识地告诉人们放松对外星人的警惕。

在《第三类接触》中,有一幕是小卡尔看到外星人到来的反应,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孩子眼里的惊讶、兴奋和喜欢。

那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当时让在场的电影人员全都穿上了各种玩偶服饰,有兔子服饰、有老鼠服饰……只有斯皮尔伯格懂得,如何让尊敬和喜爱同时出现在一张脸上。

《E.T》被作为是《第三类接触》延续。

斯皮尔伯格:当《第三类接触》里的小外星人走出母舰,向男主角作出“柯达伊”手势时,我突然在想,要是外星人没回飞船呢?

要是它留下来了?

或者单纯迷路了,孤零零地被困在了地球上呢?

所以,《E.T》又被拍出来了。

02 科幻的背后,是作者的愤怒外星侵略的灾难片之所以激动人心,是因为我们可以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间接体会着我们对灭绝的恐惧。

很多作者和导演都把科幻镜头里所构筑出来的“科幻世界”,当做是现实世纪的映射。

把现实世界无法痛诉出来的问题、自己的困惑、文明的困惑,附加在虚拟的世界里。

所以,在科幻世界里,它会面临与我们同样的问题。

“这类型的科幻片,它对准的是人性最黑暗一面的隐喻,外星人侵略地球,实际上是人类自己在摧毁自己的星球。

”——威尔史密斯

H.G.威尔斯,二十世纪初的一个英国作家。

他最擅长的就是用科幻小说去探险,他在作品中最常体现的就是人类与人类自己的对抗。

《世界大战》作为外星人侵略电影之父,它第一次在银幕上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如何被侵犯,被殖民。

当一个拥有更高级技术和文明的社会,决定要占领另一个文明时?

那会发生什么?

威尔斯第一次用一种换位思考,将这种发问抛向人类。

“当发生在你身上上,你是什么感觉?

”那个时候,英国正在对印度做着同样的事情,并且全世界都曾做过同样的事儿。

这种换位思考,之后也被他被用作纳粹主义和一触即发的一战当中。

20世纪50年代,外星人的原子武器被代表了一种核武器的使用。

然后就是《世界大战》,里面又营造出一种“911灾难事件”的恐怖感,在时刻提醒着人们。

同时,作为《世界大战》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在电影中加入了自己的“家庭”诉求。

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丝毫不关系自己孩子的单亲父亲,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世界大战》)让他必须去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自己。

”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角雷,在平时极其缺乏责任感,但在外星人军队大举侵犯之际,他拉着女儿拼命逃难,展现出一个父亲的本能。

它把一部灾难片,拍成了家庭题材,让所有人不得不团结起来,去对抗这种恐怖。

1956年《天外魔花》用一种更加隐秘、破坏的方式,讲述了一种隐形的恐惧。

地球上的人类逐渐被外星人悄无声息地所取代,他们在豆荚中复制人体,成为新版本。

但他们却不是完整的人类,他们身上缺乏人类所特有的人性闪光点。

这部电影当时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被理解为是共产主义的隐性威胁。

即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模一样的意识形态。

用当时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病态统一”。

2009年《第九区》采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外星人来到地球寻求庇护,却被地球人当做试验品、难民的故事。

男主角本身作为排斥外星人一族,大搞歧视主义。

但在一次意外之后他被迫成为了外星人,不仅被人们扔到了难民营,还成为了政府的试验品。

导演极尽所能地在电影中呈现出一种“文明被驱逐”的感觉。

在电影中,流落到地球上的外星人,他们的飞船被滞留在约翰内斯堡(南非)的上空,那里曾有种族隔离的历史。

拍摄地点都是约翰内斯堡当地居民的真实住所,那些南非居民都是被转移到的约翰内斯堡,和电影里的外星人一模一样。

在拍摄中,当地的仇外情绪达到顶峰,南非本地人将逃离出家乡的津巴布韦的难民套上轮胎,活活烧死,只因为他们抢了南非人自己的工作。

“我们笔下的这个世界,幻想出来的这个世界,正在真实发生。

在《阿凡达》当中,人类变成了入侵者、殖民者、奸淫者以及掠夺、毁灭的物种。

它映射的就是一种人类数百年来的一种行为。

在当前的政治或文化背景当中,人们因某事而产生愤怒,他们各自把失望的东西通过科幻展现出来。

科幻,成为谈论这些边缘事件的有力手段。

我们借助外星人来表达我们对未知的恐惧,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借助外星人来勾勒我们的梦想,希望与渴望,以及我们对自身的期待。

科幻电影,它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真实世界,但这个“真实”世界却让人细思极恐。

-FIN -今日互动你最爱的一部科幻片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将选择最走心的留言发6.6红包

查看往期内容我曾高考过,想到就……

穿着婚纱做映后交流,黄璐才是最独特的新娘

政治丑闻、同性恋情,BBC再献高分三集片▼看看其他哆啦A梦丨爱你西蒙男人要自爱丨麒麟之舌德黑兰的禁忌丨东方华尔街阿德尔曼夫妇丨负重前行|星球大战外传

 5 ) 用影像征服世界,永远在和电影技术赛跑的卡梅隆

作者/枫火|| 詹姆斯·卡梅隆,世界最伟大的20位导演之一,是一个被影迷称之为“卡神”的男人。

最近一部卡梅隆导演亲自采访、执导的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在影迷圈内火到不行,豆瓣评分高达9.4。

这是卡梅隆的第四部纪录片,上一部纪录片还是2005年,他和团队驾驶高压潜水装置,进入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潜记录,他在片中为影迷展示了深渊之下的海洋世界。

卡梅隆导演的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他每一次创作都非常令人着迷,《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也不例外。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化身采访者,和好莱坞著名的科幻电影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演员佐伊·索尔达纳、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以及科幻电影编剧、配乐师、电影评论人等等关注科幻电影的人畅聊,深谈科幻电影创作的各自经历,深度剖析了科幻创作者头脑中的瑰丽幻想。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卡梅隆是提问者,但众所周知,他同样也是一位科幻片大师级导演。

《阿凡达》《终结者》……提起他,这些必然是联想词汇。

卡梅隆的大多作品,往往一上映就引起巨大的轰动,多部电影都是影史上难得的经典。

迄今为止,他还保持着单个作品(《泰坦尼克号》)获奥斯卡获最多的记录,而他创作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迄今,依旧是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创造者(《泰坦尼克号》位居第二)。

他和科幻电影一直有解不开的渊源。

初级:未来科技的幻想卡梅隆和科幻题材真正的开始,正是《终结者》系列的第一部,这也是开启了卡梅隆对未来科技幻想的开始。

《终结者》系列的创作,是卡梅隆对未来科技的初级幻想。

整个《终结者》系列的故事时间跨度是45年,1984-2029这短短的45年,在他的设计中,人类社会已经处于机械科技和网络科技最发达的阶段。

《终结者》的世界中,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又绝望的地步:机器人将要完全占有和操控这个世界,人类即将灭绝。

卡梅隆也透露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担忧——技术的进化是否会成为是人类灭绝的原因。

电影中,在天网控制的机械生命诞生——这是卡梅隆对计算机技术的高端进化的幻想。

半机械人终结者T800就是他对未来生命形式的设计。

电影拍摄的当时,计算机庞大而笨重,根本没有现在的ipad、iwatch等等小巧的设计,而且网络科技还处于萌芽时期的新闻组阶段,但当时的卡梅隆已经脑洞大开的完成了,他对未来互联网科技进化版的构造设计。

至今这个电影系列已经完成了5部电影的产出,前后更换了4位导演,9位编剧参与故事开发,11位制片人参与项目的创作,依然吸引着无数的影迷为其着迷。

进阶:对生命形式的探索卡梅隆的科幻电影中,角色依然非常丰富,可以涵盖机械人、外星生物、非生物、异形(非人形生物)等等,应有尽有。

他的电影角色总免不了对生命的形式和意义的探索。

《终结者》里卡梅隆完成了未来机械科技的初级探索。

两年后,他加入了《异形2》的创作,卡梅隆的创作受到了《异形2》的不小影响,非人形生物的开始进入他的创作视野,这为随后完成《深渊》中创作打下了基础。

在《深渊》这一影片中,外星生命开始进入他的创作。

从半机械人、机械人到非人形外星生物,卡梅隆的对生命形式的探索也更进一步。

由于《深渊》的主角并非是外星生物,所以对外星生物的描述在电影中并不多。

电影只用了十几分钟,来描述外星生物的船和生物形体。

电影中的外星生物是蝴蝶、水母和传统三角头大眼睛形象的综合体,他们了解人类语言,但是还没有自己的语言。

而《深渊》创作的当下,正直美苏争霸的末期,政治因素也影响了卡梅隆的创作,美军中尉、苏联特工、核弹头等元素的出现,让《深渊》在某种意义上有了政治色彩。

电影情节也是整个美国社会对美苏冷战态度的缩影,而电影中出现的外星生命也有了社会现实的深层次映射。

不过,从这部电影里不难看出,卡梅隆对人类外的生命种族一直抱有好感。

也许这也是后来他给《阿凡达》做Na'vi族的概念设计所考虑的问题。

巅峰:创造独立于现实的文明体系詹姆斯·卡梅隆是少有的特技设计出身的导演之一,视效制作成为他极其重要的手段,而且他也利用各种崭新的电影拍摄、制作手段,完成了科幻片制作的“工业革命”。

而卡梅隆的所有作品里,他最完美的成果,就是电影《阿凡达》。

他对科幻世界的创作力,在电影《阿凡达》中达到了高峰。

在《阿凡达》中,卡梅隆的想象世界又向未来推进116年,2145年的人类已经可以走进太空,完成星际旅途,并开始外星殖民的进程。

同时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完成基因改造、客隆人培养、思维意识转移等多种生物技术。

电影中,退伍地球兵杰克·萨利正式接受了改造,前往潘多拉星球融入Na'vi族,经过一系列的危险、困难和考验,最终成为了Na'vi族的首领。

通过当时最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卡梅隆为影迷们展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星球——潘多拉,它已经进化出自己独有的生命和文明体系。

蓝色皮肤的Na'vi族有着独立的语言文字,有神圣信仰文化,部落图腾等等,这些设计都标志着,潘多拉上的Na'vi族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星际智慧种族(也独立于现实)。

而《阿凡达》中最迷人的是潘多拉的风景,各种不同形态的、发着光的植物,声势浩大的瀑布奔流而下,还有色彩艳丽的飞龙等动物,电影的3D效果也在当时堪称一流。

卡梅隆在电影中畅想人类未来科技的发展,创造中外星世界潘多拉,并完成了一个文化体系的构建。

他用让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把科幻片的创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现在,8年过去了,电影界依然无人能及卡梅隆的这一创造。

“卡神”正如同卡梅隆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说的“I am the king of world”这句话一样,他的电影都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细数卡梅隆执导的11部电影作品,其中有7部作品是科幻题材。

另外,他同时担任监制、制片人的科幻作品还有更多。

对于科幻题材的创作,他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一片中是,这样讲述的:“宇宙符合我们的一切幻想,它是巨大的位置空间,我们可以在上面投射,我们的幻想、理念、社会学,可以借此机会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我们一个把它视作一个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太空科幻电影一方面可以拍的很硬科幻,比如《2001太空漫游》。

另一方面,宇宙更像是一个完全无拘无束的唤醒。

”这也许就是《阿凡达》、《终结者》、《深渊》等等,卡梅隆幻想的科幻世界,被创造出来的原动力。

————END

 6 ) 科幻圣经

一、大导演的名利场老雷《异形》《普罗米修斯》:宗教、宇宙、哲学、暴力、性、侵略、黑色幽默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终结者》:斯皮尔伯格《E·T》《第三类接触》《头号玩家》《辛德勒名单》:同理心(共情共鸣)、童心(童话家)、温情卢卡斯《星球大战》:自嘲是外太空的肥皂剧,却是很多导演的引路人。

慢慢积累(模仿名家大咖)。

鼓励小盆友想象和创作(不要小瞧12岁小孩)《黑客帝国》:个人选择的高光时刻二、科幻的魅力:太空世界是未知的无限的,可以任意想象和创作。

(人类需要想象)1、从外太空、外星人、怪物、黑暗未来(反乌托邦、末日启示)、智能机器、时间旅行六个角度来剖析了科幻片内核。

2、科幻片都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3、未来是人工智能(AI)的世界,AI算法既优化了人类生活也弱化了人类的作用。

对于AI必须要有限制,千万不能赋予其感情(人性:同理心)。

电子产品只能当工具,太依赖电子产品反而成其奴隶。

4、时间旅行:极可能穿越到未来(近未来的宇宙世界:时间膨胀效应),不能回到过去。

时间旅行是有代价的。

5、只要保留人类文明就会灾后重建。

可是幸存的人将永远带着伤和疼痛,永远不可泯灭。

 7 ) 适合科幻迷的一种综述

如果中国自己要拍科幻,很多要从中学习。

“我发现其中一些有趣,其中一些是为Cameron的Avatar续集设置的。

他们专注于过去40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而很少关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是冰山一角,展示了年龄较小的一代无法拍摄的老电影,因为除了一些快速剪辑外,它“看起来很糟糕”。

与导演,作家和演员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哲学讨论”“我发现其中一些有趣,其中一些是为Cameron的Avatar续集设置的。

他们专注于过去40年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而很少关注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是冰山一角,展示了年龄较小的一代无法拍摄的老电影,因为除了一些快速剪辑外,它“看起来很糟糕”。

与导演,作家和演员进行了一些很好的哲学讨论”

 8 )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世界观

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幻片。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看遍了市面上所有封面印着宇宙飞船的书。

”詹姆斯·卡梅隆在他最新拍摄的纪录片中如是说。

他12岁开始写科幻小说,14岁受[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开始拍片,虽然那时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从事电影事业。

为了科幻,他怼过奥斯卡官方,曾发言认为学院奖对科幻电影偏见很大,觉得好莱坞只是把科幻当做摇钱树,没有正视科幻作品的内涵。

入门级别的科幻电影也就映射一下社会现状,进阶级的科幻电影反思人性、感悟未来。

但真正值得被载入史册的科幻电影,敢于直面“科技是否会毁灭人类”、“世界会如何终结”、“生而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困扰着我们的终极疑问。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神与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诺兰、乔治·卢卡斯等大导演,出演科幻电影的演员,参与科幻电影制作的幕后工作者不断对话。

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幻片。

地球是外星人的旅游胜地科幻电影中最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外星生命。

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我们要怎么与它们交流沟通。

外星人来地球干啥,是要用高等文明侵略人类还是友好交流。

心地善良如老斯,在[第三类接触]里设计的外星人,温柔可爱,和善友好。

史皇出演的[独立日]则用震惊影史的一幕“白宫爆炸”,展现了外星人侵略并摧毁地球。

卡神不美化外星人,也不拍它们入侵地球。

直接搞了一部[阿凡达]如果等待外星人入侵才能导致地球毁灭人类灭亡,那么人类绝对会让外星人空手而归。

毕竟,还没等这群高等文明的生物反应过来,人性本身的贪婪和堕落就足矣引领自己走向深渊。

卡神开玩笑说,很多人评价斯皮尔伯格有美化外星生物放松地球人的警惕之嫌。

老斯直言不讳:“我会躲开鲨鱼,但我并不想躲开UFO。

”是啊,谁小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每天等待被UFO接回母星的梦呢!

而人家外星人呢,卡神觉得“地球就是外星人的旅游胜地,结果它们看到人类拍了很多UFO的照片,就再也不来了。

怕了怕了,先告辞了

宇宙是想象力的释放空间为什么要去外太空旅行?

因为可以“遇见”美好的未来。

因为探索是人类的本能。

科幻是想象力的润滑剂。

于是,外太空就给了想象力驰骋的疆域,人类在此投射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理念和我们的社会学。

所以,卡神说“宇宙符合我们的幻想”。

“(宇宙)范围大的惊人,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一个我们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种’无中生有’,需要自圆其说。

”宇宙遥不可及,反而有了讨论现实议题,并演绎未来生存、生活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空间。

于是,乔治·卢卡斯开启了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虽然这被导演认为更多的是拍给12岁男孩看的太空肥皂剧(spaceopera)。

而不是科幻片([星球大战]剧照)但死星上的壕沟,快速移动的空间,还是为科幻流行化注入强心剂。

[星际迷航]更是在太空旅行之中加入对社会文化的映射和反思,比如种族融合和对外战略。

探索太空探寻生命意义经典之作,当属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该片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卡神也很推崇的史诗级别硬科幻在这部“看不懂”的电影里,宇宙是永恒而无限的,人类是伟大而无知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001太空漫游]剧照)“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看过了所有封面上印着宇宙飞船的书;我把[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看了很多很多遍,是它让我产生了要做电影的愿望。

虽然它的视效相当震撼,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提出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如何终结?

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生而为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科幻从来都是直面这些问题。

怪兽是唤醒恐惧的强心剂对于卡神来说,科幻怪兽片的就是唤起人心底的恐惧与幻想,以及带我们从一场安全的噩梦中逃离。

所以,他很多电影都是从梦境或者噩梦开始。

引出自己童年时期恐惧的同时顺利让别人感受到这份恐惧

老斯:我就笑笑不说话当科学家跳出来说,“我觉得这个外星虫子的样子并不科学”。

卡神给出了答案,我们看[异形]恶心,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进化为我们留下的对某种形态的厌恶。

人类内心深处有着对牙齿、爪牙的恐惧。

所以,79年当异形出现在荧幕上时,当很多观众扔掉爆米花、钻到椅子下面。

它的画面夹杂着很多闪光,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1982年[怪形],发明血液测试抓住了人类最根本的恐惧之一——我们无法区别善恶,和分辨不出我们本身和外星顶替者。

黑暗未来是迷人的存在在纪录片里讨论,黑暗未来有两种:一是人类濒临灭绝的世界末日;另一种则是残酷的反乌托邦社会。

人类每一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假想末日。

电影每一部都承载了人类预想末日的焦虑从人口过剩、气候变化、核战争到人工智能的发展……

让人类灭绝的理由不要太多[我是传奇],一人一枪一车一狗走天下。

活下来是一种负担而不是恩赐

这些关于未来的科幻放大我们的恐慌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

现实世界是否已经是“黑暗的未来”?

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无法分清《使女的故事》中,前一秒你还是优秀的职场女性,后一秒你就沦为行走的子宫。

“温水煮青蛙”的警告在这样的黑暗未来,我们需要一个英雄。

“只有英雄才是你的答案,你的救赎”他们去揭示真相,去对抗反乌托邦势力,他们也许惨烈悲壮的失败,但他们的存在就是希望。

哪怕最终还是走西避免不了的毁灭,但反过来想这也意味着新生的可能。

重建未来

这个过程很艰难,会暴露人性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黑暗未来,就是一场巨大的不可预知的人性实验。

智能机器是人类进化的好帮手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大抵就是两种,一种尊重机器人学三定律的“听话”机器,另一种就是失控觉醒的“不听话”机器。

在卡神看来这个失控的机器是科幻永恒的主题。

厉害的科技失控威胁到人类了早在1968年[2001太空漫游],没有个人“电脑”,只有柜式大型计算机时。

他们创造出了HAL-9000型电脑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智能机器便捷、美好,但是有危险。

当“智能机器可以拥有自我意识,它是另一种生物”。

这种前沿意识带来的思考和震撼,让卡神在电影院狂刷了18遍[2001太空漫游]。

于是,他在自己的[终结者]系列中,让“天网”成为了智能机器失控的代名词。

“终结者”源于一场噩梦最终人类意识到,正是人类亲手创造了自己的敌人。

真正的反派归根结底是人类自己所以,卡神觉得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共同进化的关系。

并没有很悲观反观,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他坚持AI要有所限制——“一只手随时准备拔掉电源”。

在这个,“科幻电影”被超级英雄们统治的当下。

卡神用六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与各路大佬侃大山。

无非就是想告诉我们,阿凡达2、3、4还没安排上呢……【误你们可以先补补纪录片里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

-小烨哥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破事儿”

 9 )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第一篇:外星生命 (含影单)

作为一位电影的爱好者,看到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诺兰等大牌坐在一起面对面聊聊科幻电影,兴奋不已。

AMC最近出了部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联合一圈大佬聊科幻。

比如斯皮尔伯格,等同一级别的大佬。

还有最近很火的刘宇昆。

通过分析科幻小说从起初被人们崇拜到如今轰动影视界的成功演变,深度探究人类与科幻小说之间的历史关系及现实意义。

詹姆斯·卡梅隆将担任执行制片人,共6集。

豆瓣截图 9.4分

官网截图 含链接我看了第一期的节目,和大家来分享下大概,具体的请看完整的节目。

节目中提到了很多经典科幻电影,我都有记录标记,感兴趣的可以一部部找来看。

第一期节目主题:外星生命斯皮尔伯格七八岁父亲半夜带他去看狮子座流星雨的经历,他看到流行划过天空的时候,说这些家伙一定是和平的。

后来这个场景被复刻到了电影《第三类接触》中。

电影最开始叫《仰望天空》,指向1951《怪人》。

如何表现演员的惊奇的反应,《第三类接触》中有一个场景。

有东西要降临,小演员卡里要打开门,然后看着那些神奇的东西。

斯蒂文就让一群人穿着巨大的玩偶服,然后他说:“卡里现在开门吧”然后卡里开了门,你可以从他眼中看到惊奇的表情。

科幻电影追问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要做出某种回答对外星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关注我们人类,就是当我们发现比我们更高级生命的时候会怎么办科幻作品更加专注于设问,比如一觉醒来后城市上空出现巨大的太空飞船怎么办?

斯:奇幻作品的电影创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持童心。

威尔史密斯说:

外星人侵略电影绝对是对人类内心黑暗面的隐喻,是人类摧毁自己的星球。

H. G.Wells是一位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最负盛名的早期科幻作家之一。

他想把《世界大战》(1953,他是外星人侵略电影之父)写成我们与自己的冲突。

如果一个拥有更高级技术和武器的文明社会,决定要占领另一个文明,而这个文明的技术又没有那么高级,那会发生什么。

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写作的时候,英国正在对印度做这样的事情。

全世界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了原子武器的威胁,这时候外星文明代表了发生和核毁灭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

然后快进到2005年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里面更有一种911发生后大灾难的感觉。

斯皮尔伯格说,拍摄《世界大战》和911有关,《世界大战》和911事件是类似的。

美国不是一个习惯被攻击的国家。

卡梅隆问诺兰,你认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还是一种观望的态度诺兰答,我认为任何的数据分析,那些数据会告诉你,有可能。

但个人来看,就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看,最难得问题我们是否想要同他们接触,他们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科幻电影最大的问题之一,而小说没有的问题,就是要呈现一个不存在的真实世界。

这一段是讨论外星人的具体形状,就是外星人应该长成什么样。

提到杰出的创作者:

我们理解理解怪物和他者的一种方式,是试图将它们用某种方式隐射在,我们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

异形是讲两种性别特征混在一起,对我们来说是不能理解和控制的

谈论更深的人性的时候提到了几部电影:2009《第九区》(外星人去主角更有代入感,第九区中的外星人成了难民。

他们滞留在南非上空,而那里就有种族隔离的历史。

而电影的风格是模仿纪录片)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人类?

那些所谓的外星人是否比我们更有人性?

(比如阿凡达中)《第三类接触》引出的1982《E.T》,这个故事斯皮尔伯格说本来就不是关于外星人电影,而是关于父母离婚的故事。

给外星人的形象安排些人的动作,引起人心中的共鸣1956《天外魔花》他讲述了一个阴谋,人类被外星人代替。

并在豆荚中复制人,产生新的版本。

体这部电影你不知道外星人是谁,谁不是。

在当时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威胁的影射

沟通一直都是科幻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关于沟通主题主好的一部: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来被翻拍成了2016《降临》。

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最后卡梅隆问斯皮尔伯格,你是否相信有外星人。

斯皮尔伯格: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存在的。

我觉得我有资格亲眼看到UFO.地球就像盛极一时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外星人,然后外星人发现他们地球人拍了很多UFO的照片,所以他们干脆不来地球了,电影单:1962《阴阳魔界》中的一章《为人类服务》有一天外星人来了,人类问你们来干嘛,外星人说,为人类服务。

人类潜进外星人飞船发现了一本书,将其翻译,发现是一本食谱1951《怪人》《独立日》《侏罗纪公园》1985《魔茧》19851996《独立日》:有一场白宫爆炸的戏,在911之前没有人想到有那么大的建筑会爆炸。

《来自外太空的它》(豆瓣译作宇宙访客 1953)《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人体异形》19781997《超时空接触》(沟通是科幻小说中重要的一个主题)1966-1969 《星际迷航》《阿凡达》《怪奇物语》(剧)《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大白鲨》2002《索拉里斯星》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2015《童年的终结》1984《异星兄弟》1988《异形帝国》

文章中链接易被吞掉。

大家可以在我的同名公众号(袁倔强)中,获取视频资源。

 10 ) 豆瓣9.2,所有和科幻电影有关的,全在这一部纪录片里了

最近随着几部科幻大片的上映,有关科幻的话题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科幻片这一独特的类型,总是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震撼的视觉特效吸引着大批影迷。

这种基于一定科学事实的想象,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性。

毕竟连爱因斯坦也承认: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说——我爱科幻的理由,是它不断提出宏大的问题:宇宙中有什么?

世界将会如何终结?

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詹姆斯·卡梅隆,堪称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1997年,他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取得了18.4亿美元的票房,打破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2009年12月,他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上映,该片全球总票房超过27亿美元,再次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全球影史票房纪录……

而之前卡梅隆“炮轰复联”的新闻引发了不少争议,他说——我希望我们能很快对《复仇者联盟》感到疲倦,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些电影。

只是,除了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们花两个小时拼死冒险顺便摧毁城市之外,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

这番话虽有不满但也还没到“炮轰”的程度,不过令人好奇的是,作为《阿凡达》和《终结者》导演的他,口中的“其他故事”是些什么故事呢?

或许这部堪称科幻神仙打架的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可以给出答案。

豆瓣评分9.2。

说大神云集绝对不夸张,几乎好莱坞所有参与过科幻大片创作的,幕前的幕后的,你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出现了……

卡梅隆在其中相当于主持人,而节目嘉宾阵容堪称史上最豪华——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

演员有威尔·史密斯、阿诺·施瓦辛格、基努·里维斯……

作家有《三体》英文版的译者刘宇昆、特德·姜、安迪·威尔……

信息量是不是有点大?

有人评价它为科幻界的「复仇者联盟3」 。

全剧6集,每集围绕一个主题: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反乌托邦、智能机械、时空旅行。

这部纪录片几乎涉及了科幻电影所有的可能。

如果你是科幻迷,那么这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科幻盛宴。

如果你对科幻不太了解,这部纪录片就是最好的科普。

在第一集跟卡梅隆对话的就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两位伟大导演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他俩面对面交谈是很多影迷期待已久的场面。

而斯皮尔伯格回忆了他和科幻的缘分,提到童年时父亲对他的影响。

老斯说——宇宙的概念是我爸爸灌输给我的,他用一个卷毯子的硬纸筒制造了一个直径5厘米的反射望远镜,然后我就看见了木星的卫星——那是他指给我看的第一个天体。

我还看到了土星环,那是我六七岁的时候。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还带他观看了狮子座流星雨,这让他萌生了拍摄外星人电影的想法,才有了后来的《第三类接触》。

对于人类来说,外星人无论是龙虾系(《第九区》)、触手系(《降临》)、还是小灰人系(《第三类接触》),我们最关心的是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的。

霍金就曾警告过:如果我们真实遇到高等外星文明,可能就像美洲土著居民遭遇哥伦布,境遇并不会很好。

我们应当谨慎回复外星人的问候。

斯皮尔伯格在《ET外星人》和《第三类接触》中塑造的外星人都是善良单纯的天外来客形象。

甚至在设计ET外星人的形象时还参考了爱因斯坦……

当然也有些电影将外星人塑造成邪恶甚至充满敌意的反派,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奋起抵抗,如《独立日》《第九区》等。

当卡梅隆开门见山地问《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否相信有外星人时,诺兰和很多人一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要在电影中构建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球的陌生文明,是一件庞大又琐碎的工作。

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一个我们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种“无中生有”,需要自圆其说。

在电影《阿凡达》中,这项工作已经具体到电影中的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电影《第五元素》的导演吕克·贝松甚至创造了一种简单的语言——神语。

当然能熟练运用的只有导演和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

而回到地球展望我们自己的未来。

有意思的是很多电影倾向表现未来黑暗的可能性——末日。

可能把我们干掉的是人口过量、气候变化、核战争、人工智能武器……

可能很多人都想象过一人、一车、一把枪的末世生活,本质上是对狩猎生活的幻想,《我是传奇》就是此类代表作。

当时施瓦希格也在竞争这个角色,威尔·史密斯”苦口婆心“终于把施瓦希格劝到退出。

他说:相信我,你是州长,你不会有时间拍的。

此外还有《1984》、《饥饿游戏》这类无人向往的未来——反乌托邦题材。

电影表现了一个充满监视和专制的世界,其实科幻的意义不是用来预测未来,而是选择未来。

而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很多人表示了对人工智能反噬的担忧。

科幻电影一早就注意到这个可能。

《终结者》、《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西部世界》都属于这类。

《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却认为,作为人类的我们不应该去害怕人工智能,因为未来一定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

《终结者》的主角施瓦辛格认为,这其实是一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进化比赛。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人类自身不够优秀,机器人一定会反过来让我们尝到苦头。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不仅能想象未来,甚至还可以摆脱时间的束缚。

穿越,是人类终极的梦想。

它意味着人类可以回到过去,甚至修改历史。

世上从此有了”后悔药“,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故事了。

斯皮尔伯格就是一个穿越爱好者,他监制过的《回到未来》系列电影就是穿越代表作。

当卡梅隆问到他对时间旅行的看法,老斯表示他真的咨询过霍金。

霍金的答案虽然令人有点失望,但科学是一直在发展的,没准哪天就出现新的理论证明回到过去是可行的。

而科幻电影的脑洞何止一种,不能回到过去就去未来吧。

电影《星际穿越》结尾,男主和白发苍苍的女儿四目相对,令人唏嘘。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处在高度紧张的生存竞争中。

科幻电影成为了新的精神放逐地,科幻创造的世界使得观众暂时脱离了现实,获得片刻的超脱。

正如玛丽·奥勃莱恩描述的科幻电影的诞生——一门新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种由它自己的巫师们在黑屋子里表演的部落的仪式,它引导观众进入松弛、半睡眠的状态,如同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里描述的那种梦境:睡眠有时会使哀伤的眼睛闭上,把我从自己周围人们那里暂隔开 。

中国电影进入科幻领域的时间尚短,但科幻小说《三体》的成功预示了中国科幻的崛起。

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有大批优秀的国产科幻片进入我们的视野。

未来可期。

*本文作者:RAMA< END >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短评

外星人、外太空、怪兽、未来世界、人工智能、时间穿越,包罗万象了,请来的也全是货真价实不注水的大咖,都摆了一个莫测高深的pose然后侃侃而谈,看得很过瘾,且对自己有一点小小满意,原来这么多经典的科幻影视,我都看过了嘛!

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作为综述科幻片的纪录片,制作算是相当不走心了。剪辑混乱无序,内容空洞乏味,充斥着各种陈词滥调,对谈更是矫情、肉麻。

11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聊了很多,但又什么也没聊~

14分钟前
  • 小鹏的书影札
  • 还行

吧啦吧啦,真的是浪费时间。只看了第一集,单纯的把关于外星生命的科幻电影堆叠在一起,然后请影片的相关人士来说两句客套话。既没有看到某种真知灼见,也没有完整的成体系的认识。

15分钟前
  • rabbit
  • 较差

简直比吃肥宅快乐餐幸福感还要高

16分钟前
  • 苏娃
  • 力荐

好莱坞精英的现身说法

21分钟前
  • Prank Ocean
  • 还行

B站。很难得的纪录片。卡梅隆是作为采访者直接采访各位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耶!所以全程很有思考深度和碰撞的火花。内幕是一手的。建议不要错过。

26分钟前
  • CC学心理
  • 力荐

适合影迷作为入门刊物。严谨意义来说,这里出现的很多人很多作品都是没有科幻观的,顶个外套,搭建奇观,外星人只是类型元素,内里还是平时那些东西。

27分钟前
  • 吉髙
  • 还行

像一场大型的头脑风暴,每个话题都浅尝辄止地谈论一下,回顾英美流行文化中的科幻元素发展史,图个乐呵。

31分钟前
  • ByteBit
  • 还行

电影片段剪辑+卡梅隆找的圈内人来一通冠冕堂皇嘴炮,如此循环N次,凑满一集。没什么雷点,不过作为纪录片来说,真是模范级别的乏味。

34分钟前
  • 希夷子
  • 较差

比较无聊,观点散乱,干货太少

37分钟前
  • _
  • 较差

补标

41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推荐

终于补完了。最后诺兰说了一个好诗意的想法,其实望远镜,甚至你环顾四周,就是时间旅行,因为你看到到的永远是一段时间之前的。。

45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爽爆了

46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说实在,除了看几位大导唠嗑的场面,内容上并没有太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有广度没深度。

51分钟前
  • 9527
  • 还行

请改名为:世界科幻众神录

53分钟前
  • 大白汐
  • 力荐

讨论范围仅限于好莱坞科幻,了解一下那些看过的科幻片的幕后还行。比如异形的皮套演员本身就骨骼惊奇身高二米三,ET参考了爱因斯坦和大萧条时的老年人,《星球大战》的开场滚动字幕借鉴了《飞侠哥顿》。没什么深度,但是你要是连这里面的片子都没看完,说明得补补课了。

54分钟前
  • 还行

好散,还没书好看,大牌到挺多。

57分钟前
  • 良辰与美酒
  • 较差

科幻迷的终极狂欢!!!(反正我是见到这么多大神激动的跳楼的心都有了)

59分钟前
  • 24 K Pyre Hands
  • 力荐

只是一次笼统的回顾

1小时前
  • xjxiongji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