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5:神秘国度

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碟中谍5,职业特工队:叛逆帝国(港),不可能的任务:失控国度(台),碟中谍:失控国度,Mission: Impossible 5,M:i 5

主演:汤姆·克鲁斯,杰瑞米·雷纳,丽贝卡·弗格森,西蒙·佩吉,文·瑞姆斯,西恩·哈里斯,西蒙·迈克伯尼,汤姆·霍兰德尔,延斯·赫尔腾,亚历克·鲍德温,张静初,马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中国大陆,奥地利,英国,摩洛哥语言:英语,瑞典语,德语年份:2015

《碟中谍5:神秘国度》剧照

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2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3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4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5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6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3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4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5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6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7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8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19碟中谍5:神秘国度 剧照 NO.20

《碟中谍5:神秘国度》剧情介绍

碟中谍5:神秘国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资深特工伊森·亨特(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饰)也有百密一疏时刻,他在接收最新任务时遭到神秘组织“辛迪加”的暗算落入对方手中。辛迪加是一支由全球各地前特工组成的秘密组织,此前一直被CIA视为空穴来风。在对方成员伊莎·福斯特(丽贝卡·弗格森 Rebecca Ferguson 饰)的帮助下,伊森逃出生天,并及时向威廉•布莱德(杰瑞米·雷纳 Jeremy Renner 饰)汇报了辛迪加确切存在的消息。然而此时布莱德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负责的IMF机构因俄罗斯核弹头等事件遭到CIA指控并责令解散。在得知该组织密谋刺杀奥地利总统时,伊森联系上了老搭档班吉·邓恩(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饰)展开行动,并于谜样女郎伊莎再度相会。 接下来的一连串事件中,辛迪加的真面目逐渐揭开,而他们也终于显露出真实的目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特种兵之深入敌后烈焰弯道长安诡事之血藤毒虫大赢家三生三世花之殇弹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合伙人真不错!光源君2钢琴之森大男当婚全明星超人天机算夏目漱石之妻自然密语:神农架儿女传奇之选美神秘博士60周年特别篇痛心疾首:泰拳真面目抢红娘道乒乓球王牌吕布与貂蝉千年虫翡翠明珠杀手之心第二季母亲节行动悄悄话

《碟中谍5:神秘国度》长篇影评

 1 ) 必须为阿汤哥喊一声赞

实话说看的时候并不知道扒飞机是真的飞着拍,当时已脑补出来了绿屏和大功率风扇之类设备,所以得知汤哥亲身上阵且在一千多米高空吊在飞机外面,还是很震撼的。

不过大片的气势就是,预告片你看到如此惊险特技以为是高潮,结果发现不过是开胃小菜而已。。。。。。

动作场面还是很多,个人最喜欢的是公路追击那一场,但要说猎奇和新意的话,其实也没有比扒飞机更稀罕的了。

有朋友评价在动作大片里面女主与南竹能站到同等高度是非常罕见。

我倒认为根据剧情女主的武力值跟气场应该是不输南竹,但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来说,女主一看就不是打星。。。。。。

反派这次气场还不错,但没有露身手,全靠打手出面,自己幕后操控。

情节按一贯风格是迷雾重重,错综复杂,但好歹看明白了,最后真相大白也合情合理。

无激情戏无吻戏无血腥。

阿汤哥看样子再拍个两三部不是问题,期待。

 2 ) 《碟中谍》:当代类型片教科书

其实,光冲着《碟中谍5》这么好的视觉效果居然只弄成2D不圈钱,这部虽非系列最佳的精彩类型片就可以五星好评了。

枪战、间谍、肉搏……各种该有的类型片元素已经被《碟中谍》系列玩得飞起,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在吸纳近年来其他成功类型片的叫座元素,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的飙车,略微涉及的心理战元素,幽默的技术宅还有十分流行的,给反派来点反社会的抗争思想。

但比起《速度与激情》这个与最初的草莽气概渐行渐远的“卖情怀”系列,《碟中谍》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保留了极强的特色:高科技,精英范,阿汤哥。

这个有模仿007系列嫌疑的电影已经自成一家,甚至在我眼里,成为了当代类型片的教科书。

而且,只要阿汤哥一天不死,整个《碟中谍》的运作模式是可以持续下去的,而且票房上的成功是有保障的;至于能不能超越系列最佳,能不能搞出一点“奥斯卡情怀”,这已经不是一部类型片想考虑的问题了。

称《碟中谍》是当代类型片的教科书,原因有三:一、在人物去个性化的过程中反而形成了演员与电影的捆绑。

类型片中的特工千千万,根据常识,总觉得非得这个特工有什么性格特点他才能被广大观众记住。

但是《碟中谍》就是一个反其道而行的作品:Agent Hunt既不多情,也不幽默,更不耍帅,甚至作为IMF的组长都鲜有一番激励人心的演讲。

这个人物,这个唯一的主角需要做的就是跳跳跳、跑跑跑、打打打、杀杀杀,连啪啪啪、基基基和逗逗逗都不需要他来做,但你说Agent Hunt这个人物平面吗?

一点都不。

原因在于Agent Hunt已经和阿汤哥融为一体了,而那些观众看不下去的主角光环,到了《碟中谍》里,都成了Hunt迷人的也是唯一的特点——赌徒气质——而且他总是最后的赢家。

这归功于编剧团队,这归功于制作团队,这归功于汤姆克鲁斯。

Ethan Hunt,这个只是用来完成任务的特工名字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已经很难记得起了,但是“阿汤哥”三个字与《碟中谍》完成了最完美的捆绑,甚至去看另一部备受好评的《明日边缘》时,我们也很难跳出《碟中谍》的影子。

这样的捆绑显然对类型片所定义的成功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也埋下了一个隐患:《碟中谍》离开了阿汤哥,就无法进行下去。

《碟中谍》能走多远,就看阿汤哥还能拼多久了。

二、类型片元素混搭但不泛滥不跟风。

自从诺兰的《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系列的第二部开始,一阵妖风就挂过了无数类型片:他们刻意地塑造一个十分强的反派角色,他声称“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stronger/smarter/stranger…”,然而为了屁大点事儿反社会、反人类,充满了人文主义光环手足情谊伟大爱情吊儿郎当幽默感,真真是“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最后他们的下场都是莫名其妙地输给了弱弱的却拥有开挂似的“主角光环”的猪脚;有的时候还时不时来点主角和反派缠绵悱恻的感情戏……可是要知道的是,诺兰哪里是在拍类型片哦!

他搞的是古典主义悲剧诶你一个纯为票房的类型片跟风这些个反派当道、甩包袱和基情以致泛滥程度的幺蛾子是为了什么哦!

不是说不能用,而是一部类型片只靠反派/包袱/基情等元素撑起来,这和《小时代》只靠撕逼撑起来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碟中谍》教科书的范本意义了,包袱分工明确但不刻意,基情略有但不组CP,美女香艳但不出格,反派有情怀但不脑残,飙车学习但不神姿无姿……观众喜欢看什么元素,行!

我加,但适度;而我的特色坚持不动摇,我的贵族气息、我的高科技、我的阿汤哥……《碟中谍》作为一个不卖情怀,实打实地挣票房的电影简直是业界良心!

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坦诚!

当然《碟中谍5:神秘国度》有一点值得诟病的地方就在于确实有对《幽灵协定》,也就是目前的系列最佳的模仿,尤其是佩吉和Brandon两个配角的捧哏和逗哏有一丝刻意了,但是比起二人在《复仇者联盟》和《星际迷航》的纯“说相声”的分配,已经是好太多了。

插一句,一开始《碟中谍5》不是说要请贝克汉姆演反派的吗?

不过想想对于整个品牌的建立还是不要这种太轰动的大明星,否则后面的6、7、8、9可真真是骑虎难下了。

三、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类型片模式只要阿汤哥还继续拍,《碟中谍》无疑是可以做到票房上屹立不倒的。

导演可以换,编剧可以换,配角演员阵容可以换,但是这个系列还是可以顺利地大发下去,因为《碟中谍》代表了非常成熟的商业片发展链条。

剧本团队不要太烂,创意且符合系列品牌的点子集思广益;导演只要不个人特色过于鲜明,把握节奏就行啊;演员的更换除了阿汤哥之外,观众根本就不在乎,大家还记得4里面的女探员吗?

另外影片中张静初还打了个酱油,以及影片的投资方还中美合作,你可以看出好莱坞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走向全球,同时也懂得了迎合中国市场的口味了。

之前说,如果我有了我自己的电影,我希望它是《碟中谍》。

这句话一方面有我对《碟中谍》这股子“酷”劲的无限喜爱和赞美,更是我对我国电影业界的期望:毕竟传世佳片太需要天分和老天爷的成全了,我并不觉得当代还有那样好的本子,那样有天赋的导演,那样好的市场环境,还有那样幸运的老天爷的成全;但是类型片的成功则更多的有注定的因素:制作是否精良、宣传是否到位、节奏是否把控……我觉得与其内地的影坛总想搞出个大新闻,总想直奔金熊、金狮、金人,倒不如好好地掂量掂量自个儿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好好规范整个行业的体系和运作的链条,好好拍拍我们国家酷炫的类型片,也未尝是件对不起观众的事,也未尝不对整个市场有着引导意义。

非常期待《碟中谍6》,因为4炸了克林姆林宫,5绑了英国首相,接下来的6应该就要直击我party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2015-9-11

 3 ) 无关年龄,无关演技,是情怀

阿汤哥老了??

不!

不老只是神话。

53岁的人,怎么还能和23岁时候完全一样。

阿汤哥的演技??

重要吗??

有或者没有,不能左右自己的心。

初相识,《凌云壮志》,那时候一起看电影的是初恋,情节场景不是重点,帅就够了,对吗?

陪伴的人决定看电影的心情!

再后来,《碟中谍1》,开场那让人透不过气的连环花样谋杀,那死而复生的女主,那神乎其神的易容术,那惊心动魄的音乐,那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有阿汤哥那深邃的眼神,挺直的鼻梁,像刻刀一样刻在心里。

于是,每一部的碟中谍系列,成了每一份期待。

多年过去,当初陪伴看阿汤哥的人已经分开,当初看阿汤哥的我已经成熟,当时看阿汤哥的那份悸动已经慢慢平复。

只是,那一份情怀,没有变!

年龄可以老去,容颜可以改变,但是随着那熟悉的主题曲,会激动的心,却一直没有变!

阿汤哥说:会拍动作片一直到90岁。

我说:好的,那一起吧,你拍,我看!

 4 ) 老汤无需加猛料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虽不比007系列的时间跨度,但距离《碟中谍1》已经过去了近20年,当年的靓汤,如今成了老汤。

无论化妆技术再先进,后期制作再发达,一旦来个表情大特写,谁都看得出,这位伊森· 亨特年纪不小了,面子上都拉不住了。

53岁,跟老爹连姆·尼森年纪相当,比大叔辈王牌特工科林·费尔斯老,比新007丹尼尔·克雷格、“伯恩”马特·达蒙、“鹰眼”杰瑞米·雷纳大了近两轮。

别人成家立业带徒弟不说,老汤还是铁血真汉子,哪里危险就冲着哪里上。

终《碟中谍5》全片,虽然没有《碟中谍4》里头迪拜塔的极峰体验,但还是亮点不少,尤其是发生在摩洛哥的水底密室和公路狂飙,有紧张压迫感,更能刺激肾上腺。

影片不用3D拍摄或者后期转3D,可谓基本的良心。

电影的武器道具设定,也还是打打枪,飙下车,扒飞机,就连重大机密,也是用一张小小的U盘存储,一二十年前大家可能觉得不以为然,但放在现在看,就让《碟中谍5》有了一种倒退往回走的感觉——其实它是一直停留在过去而已。

电影还是保留了传统特工片的众多套路,以人为本,以肉身为重。

比如强调IMF小组成员之间的友情,渲染两个幽灵特工的情感火花。

单就现实层面考量,这些行为不仅太过义气之举,也不符合特工的麻利作风。

就连戴面具头套的老梗,一旦用多了你不免也要纳闷,这高科技怎么跟蒙猪皮一般简单。

女主演丽贝卡·弗格森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弥补了老汤摸爬滚打的疲惫感。

不说她能跳能打还能剪刀脚,就冲那健康自然有生命力的审美取向。

大家只是看个爆米花片,也算是种享受了。

话说之前的《明日边缘》,跟老汤配对的艾米莉·布朗特也受到了广泛好评(女武神伏地挺身),一身结实肌肉。

这回的丽贝卡·弗格森,算是青出于蓝了。

除了神似英格丽·褒曼,她在电影里还去了一趟卡萨布兰卡(英格丽·褒曼的经典代表作《卡萨布兰卡》),大秀身材(并不是观众熟悉的那种前凸后翘魔鬼造型),有朋友也指出,她在《碟中谍5》的戏份,有跟希区柯克的《擒凶记》和《美人计》致敬的意味。

《碟中谍》系列的主题音乐,无时不刻地出现,成为一种魔性存在,它形同导火线引燃,极容易上脑。

所以往往刚一上来,电影就把主人公扔到一个凶险万分的处境当中,乐此不疲。

这部电影还把刺杀行动放进了歌剧《图兰朵》的演出现场,把刺杀的准备、运作和实施,搭上了艺术的拍子。

阴影里敌我不分,身份上扑朔迷离。

无论是镇定自若地组装枪械,还是等待最高音符的出手,《碟中谍5》还是展示了不太一样的影像追求。

众所周知,主流好莱坞商业大片已经被技术宅男喜爱的超级英雄所霸占。

仰仗电脑后期,依赖武器装备的升级,这本无可争议,但文过饰非,越华丽的装备,一旦没有解决真实感的问题,总会带来愈发虚假的体验。

结果就是,我根本不想关心他们的死活——反正他们也肯定不会死,是制片公司的摇钱树。

尽管《碟中谍5》也不会让老汤挂掉,但在歌剧院的现场,你便会觉得,刺杀行为不再是简单的红白刀子,子弹无情。

换言之,即便熟知了它们的发展套路,你也乐意欣赏,愿意接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非还是上天入地下水。

如何把这些重复了千百遍的行为,用艺术化的技巧手法去加以呈现,这就是考验《碟中谍》系列的关键所在。

噼里啪啦之余,电影打得再凶,肯定也不能打满两个小时。

剩余时间,就需要配角龙套们疯狂地抖机灵了,怒刷存在感。

CIA局长和英国首相就幸运地充当了这一类角色,频频制造笑点。

当然也有人感到遗憾,唱片店的小姑娘才露个脸,就被迅速做掉了。

死得利索也是《碟中谍5》的一大优点,包括反派大BOSS的结局,他终于不是因为话太多才倒霉。

这部电影没有彩蛋。

尽管张静初的名字被特别介绍,但出现她的画面还是充当了彩蛋一般的存在,稍纵即逝。

不过,也有比寻找张静初更麻烦的事情。

散场后,我的好朋友仁波切又出现了。

他很认真地问我:那个,艾伦·佩吉在哪里?

【刊发于 北青报】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

 5 ) 神秘的电影,不神秘的碟中谍

总体来说,这还是一个创意匮乏的时代,尤其是对电影而言。

就拿这部电影来说,这并不完全是贬义,从开头主题乐配合影片内容的快速剪辑,到影片各处对“不可能”意义的强化,到动作场景对前系列的致敬,到磁盘把戏等等……一切都在表明,这部新作,只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回到它的前作之中,或者照搬,或者加强,或者戏仿。

这很糟吗?

未必,因为某种程度上说,这却是回归到了系列的本质,或者它的生命力所在,放大点,这就是系列电影的奥秘,再大点,则是类型电影的奥秘。

诡异的悖论,因为这似乎也在表明,原创反而是粗制滥造的。

很遗憾,很多时候确实如此。

一个尴尬的情况是,这样的电影现在变得既有趣又无聊。

有趣是,它在向影迷示好,除了前面说的向前作致敬,还在更大范围里构建与经典电影互相指涉的文本结构,第三人,卡萨布兰卡,希区柯克,发现这些经典的影子很有趣(甚至还有007,但我想这是无意的,以前的亨特从没像这部电影里那样如此和邦德相像),抛开这些互文,再一想,电影还有什么?

噢,或许我说的不太对,电影里那场“图兰朵之战”实在是调度的精彩绝伦,堪比谍影重重3里那场伦敦车站的戏码,现在似乎很少看到有电影会如此精细的设置这样的场景了。

这场戏实在太棒,让我觉得电影其他部分可以忽略不计。

这也是创作时局部和整体的矛盾吧。

另外再扯点有的没的。

幽灵协议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杰瑞米·雷纳饰演的勃兰特,当时的猜测(或者真实用意),是让雷纳接汤姆·克鲁斯的班,电影里确实能看到这样的倾向,但是到了第5部,很有意思,勃兰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衬托亨特,让人不禁好奇是否电影台前幕后有没发生什么故事。

还有从第三部开始出现的亨特妻子朱丽亚,那部电影里她是亨特的情感核心,第四部短暂亮相则是用来升华。

她在这部里消失了,电影也没提,反而多了一个和亨特关系暧昧的女特工艾尔莎。

嗯,我想说,她们长的其实挺像,真的很像。

 6 ) 关于《碟中谍5》你应该知道的16件事

欢迎关注公众号“电影彩蛋堂”(movierush),专注分享电影彩蛋。

1. 拥有飞机驾驶员资格证的汤姆·克鲁斯,为了感受在机舱外飞行,主动请缨为片中的“徒手扒飞机”场景亲身上阵。

这个片段一共拍了八遍,拍摄过程中他和飞机之间仅仅只用了一条非常细的绳索相连,在1500米的高空中被悬挂了二十多分钟。

2. 汤姆·克鲁斯和西蒙·佩吉在追车戏中没有使用替身。

特技指导表示汤姆·克鲁斯亲自完成了所有驾驶戏份,理由是找不到比他更专业的驾驶员。

3.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汤姆·克鲁斯一共受伤了六次。

4. 本片剧情承接前作,在上一部《碟中谍4》结尾处,伊桑·亨特接受任务调查神秘组织“辛迪加”(Syndicate),它是1966年电视剧版《碟中谍》中的常驻反派组织。

5. 在本片中,IMF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在前作中出现过的“老脸孔”,其中只有汤姆·克鲁斯(左二)和文·瑞姆斯(右一)参与过《碟中谍》系列全五部作品。

6. 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的形象与同样来自瑞典的英格丽·褒曼十分相似。

她的角色名字Ilsa Faust,是对褒曼在《卡萨布兰卡》中的角色Ilsa Lund致敬。

7. 宝拉·巴顿(曾出演《碟中谍4》)和Maggie Q(曾出演《碟中谍3》)原定将回归本作,但由于档期冲突陆续退出。

8.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一开始是出演反派的第一人选。

9. 影片中所有好人开的车都是宝马,而反派则开奥迪或奔驰。

10 影片中,伊桑从录音唱片上获取了他的新任务,这是《碟中谍》电视剧中最早的获取任务的方式之一。

11. 影片中,伊桑·亨特的团队代号是"Bravo Echo 1-1"(BE11),这也是他在第一部《碟中谍》中使用过的代号。

BE11是1138的水平镜像,这个数字比较有名的来源是乔治·卢卡斯的早期短片《电子迷宫THX 1138:4EB》。

12. 伊森在水中需要打开编码为108的舱门。

这个数字曾在Bad Robot公司制作的多部影视剧中出现,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是美剧《迷失》里的108计数器,108是著名数列“鲁索基因镜象”(4, 8, 15, 16, 23, 42)的总和,该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双胞胎存在这个世界的某处。

从机率和自然定律推断,你永远也不会遇见这个人。

13. 为了拍摄潜水镜头,汤姆·克鲁斯需要训练在水下闭气长达6分钟之久。

14. 在影片里,一辆灰银色的阿斯顿马丁DB5出现在伦敦拍卖所的停车场中。

这是著名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座驾,曾出现在多部007系列电影中。

15. 这是目前为止第一部大反派没有死亡的《碟中谍》电影。

文 | 彩蛋君KL本文部分内容来自IMDB,图片来自网络及截图,侵权请联系。

拓展阅读:《碟中谍1》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碟中谍2》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碟中谍3》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碟中谍4》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了解更多关于电影不为人知的花絮与彩蛋,欢迎关注「电影彩蛋堂」(movierush)。

「电影彩蛋堂」 专注分享电影彩蛋

 7 ) 关于片中英国首相用作声音密码的那首诗

在读首诗再睡觉也曾推荐过。

如下:http://www.bedtimepoem.com/?p=2508如果如果当你周围的一切都失去理智,咒骂你的大脑,你仍然能够抬起头;如果你所有的人都在怀疑你,你仍然相信自己,但同时允许这种怀疑:如果你等待而不疲于等待,或者承受关于你的谎言,而不将错就错从中牟利,被憎恨却不被恨意侵蚀,如果你可以做到看起来不那么好,说话也不显得那么聪明;如果你可以做梦——而又不让梦成为你的主人;如果你可以思考——却又不把思考当作目标,如果你可以和胜利与灾难相遇,并且把它们看作完全相同的幻像:如果你可以忍受你说出的真相被流氓歪曲,做成欺骗傻子的陷阱,或者看到你毕生的事业破碎,然后再次躬身拾起那磨钝的工具,把它们重新建造,如果你能聚起所有的成功,把它当成孤注一掷的赌注,然后失败,又重头再来,而且对你的损失不报以一声鼻息:如果你可以强迫你的心脏,你的神经,你的筋肉服务于你的行动,即使它们已经衰微,如果你可以在身体中一无所有时,仅靠“坚持”这个信念坚持下去!

如果你可以和大众说话,同时保持你的美德,或者和国王散步——脚步如同往常,如果仇敌和挚友都不能伤害你,如果每个人都信赖你,但又不过份信赖:如果你可以把无情的一分钟,填满六十秒的奔跑,你就拥有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还有——更可贵的——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我的孩子!

作者 / [英国] 吉卜林翻译 / 光诸If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If you can dream—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If you can think—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And stoop and build’em up with worn-out tools;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And never breathe a word about your loss: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 “Hold on!”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Or walk with Kings—nor lose the common touch,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you,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And—which is more—you’ll be a Man, my son!Rudyard Kipling本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向不喜欢“一览无余”的诗。

上周被讨论得很多的“励志诗”我从小就不喜欢,那时觉得有模糊的意象和隐喻才是诗。

不过随着成长,我开始觉得一览无余有时也不错,可能是因为已经看到了人生“丑陋的真相”,觉得不用遮遮掩掩捉迷藏了吧。

今天这首诗就是一首“一览无余”的励志诗,看到它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打穿了。

这得是自我强迫多厉害的人写的啊!

一看诗的作者——吉卡林,我想:“果然”。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是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用英语写作的获奖者。

吉卜林出生在印度的孟买,父母是在印度生活的英国人,他的童年在印度和英国两地度过,中间充满了颠沛流离和养父母的虐待。

后来吉卜林自学成才,成为20世纪短篇小说的领路人之一,他也名列最有才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列,也是一个出色的诗人。

吉卜林也是英国最受争议的文学家之一,因为他经常被斥为“种族主义者”。

吉卜林认为白人比有色人种优越,不过这种优越感更多立足于文化,而非种族本身。

吉卜林写过一首诗叫《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其实我更愿意译作《白人的担当》)堪称“罪证”,这首诗和《如果》一个调调,诗中写道:“负起白人的担当,发挥出你们族群的最大力量/把你的儿子们流放,去为那些俘虏效力/在凄清的乡野,等待沉重的挽具/那些刚刚被你俘虏的愠怒的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孩子”。

这么一个喜欢以“优越与否”来判断事物的人,自然会对自己相当残酷。

这种残酷对有的人来说是纯粹的“中二症”,但是看看吉卜林的成就,我想他可能真的像诗中写得那么狠。

无论如何,今天这首诗把我吓到了,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这里要重提一下我经常说的“诗的定义”。

我认为,诗就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一篇励志短文,能把人吓到也是诗。

最后,祝大家“五四”青年节快乐(好像和今天的主题多少有点关系似的)。

荐诗 / 光诸2015/05/04

 8 ) 大片带劲

对于我个人来说,进电影院半个小时内我肯定要打瞌睡,然后会小憩半小时左右,醒来后会很有精神的看完电影,结局或感动,或悲伤,或引人深思...一般我觉得并不会影响我对电影的理解程度。

看碟中谍5时,我尽然难得的没有中途休息,bgm依旧的带感,剧情紧凑,演员动作潇洒华丽,各种场景都有大片既视感,不愧是好莱坞大片,从头到尾眼睛离不开屏幕,看完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只要让我看得爽的电影我认为就是好电影。

 9 ) 聚光灯下消失的角色:伊森•亨特这个人

严格来说这不是篇影评,更像是一个fangirl不吐不快二三事。

别吐槽我较真;就是觉得Ethan Hunt值得一篇关于他的影评。

======================================碟中谍系列电影走过将近二十年,整整五部电影,卡司成员换了一波又一波,导演换了一个又一个,只有一个角色从头到尾一直陪着我们:Ethan Hunt。

Ethan Hunt是谁?

他是有光环的主角,是开挂动作王、不死小强、魅力先生、不知疲倦的人类超级英雄。

五部碟中谍电影轰轰烈烈的围绕他展开,他是绝对的leading man,所有关键任务的中心和绝对完成者;说到电影,人们兴奋的谈论那些壮观的动作场面多么刺激、多么惊险,那些搏击充斥着多少暴力美学;从碟中谍4开始,说到角色们,人们又开始说原参谋长有着怎样令他悔恨过去,Benji技术宅得有多么可爱。

伊森呢?

人们热衷于谈论他是怎样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动作场面,打败一个又一个boss,每部电影里身边在换不同的妹子(和汉子们)。

其他呢?

嗯?

什么其他?

人们不关心这家伙的内心世界。

你会说,别傻了,这就是个商业电影,有什么角色可深刻挖掘的?

可是人们喜欢探索Benji技术宅从坐在办公室到外勤人员的心里转变,喜欢探讨他看似不靠谱的外表下实际上对友谊有着坚定的忠诚。

Benji和Ethan在他的船里那段谈话,当Ethan第一应对计划是让Benji离开、并且举报自己时,足以说明他是多么本能的拥有保护欲,多么本能的害怕自己会拖累别人,多么本能的想要做个独行侠(而我会不自觉的把它和第一部里的Ethan所经历的那些挂钩);当Benji愤怒且坚定的告诉他自己不会离开时,这家伙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多么强烈,我发誓我觉得他帅得掉渣。

我看到人们讨论这些情节,每个人都在赞扬Benji,赞扬他平时不靠谱得好像随时会插朋友两刀,但是总还是为他们两肋插刀,赞扬他实际上对IMF小组的贡献有多么大,他为Ethan做了多少。

不过……Ethan呢?

嗯?

什么Ethan?

Brandt告诉Ethan说IMF被解散时,Ethan没有要求更多,他第一句话是“当这场对话没有发生过”;他自己度过六个月时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请Benji帮忙,失败之后他匆忙让Benji离开,让他送上可能会害死自己的信息,害怕连累朋友。

然而这些没有人提。

人们夸赞他的朋友们在IMF为他打掩护,却不在乎Ethan一样在本能且努力地保护他身边的人。

似乎没有人记得Ethan Hunt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特技符号,或是万能特工的代名词。

所有好莱坞商业动作片的聚光灯都打在这个男人身上,人们惊叹于他每部电影带来的各种视觉和感官刺激,那些跳来跳去、跑来跑去的动作特技,那些高空、竞速、下水、搏击所有这些是多么过瘾和痛快,于是渐渐的,人们忘记了Ethan Hunt是个角色这回事。

对人们来说,碟中谍系列就是看他开挂打败boss,Ethan Hunt是碟中谍系列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他会负责给人们带来各种无与伦比的精彩场面,负责娱乐大众,负责长得好看,打得好看,挨揍得好看,仅此而已。

人们对Ethan Hunt做为一个角色的忽视让我觉得惊讶。

碟中谍4让很多人对Brandt产生了兴趣,5让人们更喜爱Benji,而Ethan似乎还是那个不知疲倦的万能特工主角。

除了荧幕上的耀眼,在人们的讨论中他好像并不存在,似乎也没有人在意这个角色。

碟中谍5到现在我只刷了两遍,然而我可以清晰明确的感受到编剧对他做为一个“人物”的刻画着了更多笔墨。

它们很微妙,或者只是人物的第一反应,或者是其他人的评论,或者是看似不经意的对话。

但是它们就在那儿。

碟5的Ethan是碟4的直接延续,他依然坚持信念、依然是简单愚蠢的正义使者,但是我们看到了他更人性化的一面;他可能还是无畏、无惧,但是在面临危险时他会先说句No Shit,和我们一样在操蛋情况出现时心里会想“真是日了狗了”。

他也会被抓,可怜兮兮的摔到车上,最后被人送到医院去。

5里的伊森遭遇了更多,他看起来更加不知疲倦但是又那么疲倦。

细节是很微妙然而是最能触动我的,扒飞机那场戏,Benji终于开对门时他像个布偶一样被冲击到另一侧,在歌剧院和敌人搏击时要趁机找机会喘口气(还自黑了一下身高);Benji说他摒住呼吸没问题的时候,他没有露出什么自信的笑容,还是和4被递手套时一样一副被队友卖了的表情;缺氧去追人的时候,想要跨过车去结果一脑袋栽在地上。

这些小挫折让他更让我喜爱;人们喜欢有点儿缺陷的角色,不管是这个角色遇到了挫折,或是他本身性格中的问题。

Ethan遇到的那些挫折,被观众们理所当然的作为电影剧情本身吸收,看完就看完了。

哦,他第一部被自己的导师和爱人背叛了,自己的队友被杀害了,诶他最后赢了耶!

于是人们就忘了前面的全部事情;第三部里自己带出来的徒弟被杀死,妻子被绑架,4之前不得不放手让她离开,不过,谁在乎这些啊?

快看那些酷炫的动作啊!

而且那些只是因为演员变动想出的蹩脚连理由啊!

于是角色的suffer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电影的可遗忘情节,当然就没有人去想这些事情对一个人的内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或许人们会说你太较真了,一个商业系列电影何必去挖掘什么角色呢?

不,不是这样;人们喜欢挖掘角色的内心,不管是写影评,写吐槽,甚至是写fanfic。

为什么Marvel的角色那么受人喜爱?

Tony Stark是一个内心有挣扎和冲突的角色,Captain America是,Winter Soldier是,Thor是,小蜘蛛是,其他还有很多人都守着自己的心理阴影面积。

再比如Star Trek(AOS),Kirk表面上的玩世不恭和Spock表面上的不通人情和他们内心所展现的不一致让人们为这些角色着迷,想要去探索,越探索就越发喜爱。

而Ethan,他一直以来站在如此强烈的聚光灯下,他的一切都太过耀眼(连身高都可以完全忽视),导致这个人,做为“角色”来说,已经被照耀到看不见了。

因此人们在Ethan和Benji对话时看到的是Benji对友谊的付出,在Ethan眼中喷火要求Lane放了Benji面对自己时,兴奋的把它当作是某种bromance素材。

拿同人圈举例,从碟中谍4开始,大部分的fanfic都以非Ethan角色为中心,虽然人们喜欢让他在其中扮演所谓“重要的另一半”,但是几乎没人在意他做为角色是什么样的。

所以,当我看到Ethan在无数文里沦为看到xxx就精虫上脑的痴汉、爱妻狂魔、男友力专业户的时候,做为fangirl的我感到愤怒又悲哀。

你可以说这只是fangirl们的表现而已,但是它从侧面说明了人们对Ethan做为一个角色有多么的不尊重、不在意。

让我们稍微来好好看一下Ethan Hunt这个人。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Ethan做为一个角色在不断的发展。

第一部里的Ethan实际上颇为内化,开头时以为自己的mentor和队友们死去之后,所有的情绪都被他压制起来;当他知道队中有人背叛了他,他不动声色;他打电话让对方来捉捕自己时浑身上下都是危险的气息。

第一部对Ethan的刻画是比较完整的;他有愤怒、受伤、悲痛所有这些压抑下的大情绪,而被导师和女友背叛,不可能不对他的内心造成冲击。

第二部的Ethan像是换了个人;他变得外向、魅力四射、充满引诱力。

当然你可以说“换了导演和编剧嘛,伙计!

别这么认真!

” 但是我愿意把它作为in-character来看。

为什么后来他执行任务时身边的小组成员一直在换?

“呃,因为演员去演别的戏了嘛。

”让我们认真对待角色来看。

Ethan不肯再靠近别人,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不愿意轻易和人熟悉,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就像是Tony或者Kirk或者Supernatural里的Dean,成为Mr. Charmer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所以第五部小组成员的延续,宣告着Ethan的再一次改变。

他再次选择相信别人,愿意接受友情,或许会let people in,这是他的第二个arc。

或许过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愿意稍微放下一些心里的围墙;或许只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传奇特工经历了太多,让他觉得有点儿疲倦。

我喜欢这种充满人情味的Ethan。

虽然我必须承认我爱碟1里嫩的能掐出水的小队长,爱2里意气风发的动作英雄,爱3里最后满脸血被虐的很美味的倒霉蛋(抱歉,Ethan),我更爱4和5里有挫折、有挣扎、有玩脱时刻的Ethan。

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蛮值得玩味,一个是Ethan在Brandt说自己是想要打败那个总是打败自己的人时一脸的不可置信和受伤(你觉得我就是这样吗?

你们就觉得我是这样吗?

),这让我忍不住想知道Ethan之所以成为Ethan更多的深层动机。

靠近最后的地方,Brandt说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回不来了怎么办?

这时候我一个自私的部分想让Ethan真的挂掉得了;人们总是把他的胜利看得太过理所当然,他总是会回来,他所有的付出也被一并无视了(做为电影消遣娱乐的主要元素,当然没有;作为角色塑造因素,是的)。

我还喜欢小组成员对Ethan强烈的保护欲。

Luther威胁Brandt的话让我想要抱住这家伙;不管是Brandt还是Benji,他们都不顾一切的帮助Ethan。

你在Ethan Hunt身边呆久了就不可能不整天为他提心吊胆(不管是何种形式;Brandt的争吵或者是Benji的话痨),不可能不喜欢他。

混到活生生的传奇这种地位还让身边的人如此protective,对他的性格不是说明了很多吗?

至少让我觉得想要去探索。

碟中谍5里我最爱的部分是溺水缺氧之后,万能特工Ethan脑部受损晕乎乎对着Benji傻笑;当他们去追Ilsa的时候,Benji试图阻止他开车,Ethan说你在瞎扯什么啊?

([哇哦等等,你确定你要开车吗?

一分钟之前你还是死的!

][你见鬼的在说什么啊?

])实际上自己才是脑子进水的那个;还有他们从翻了的车里出来之后,Ethan骑车追上去时,脸上还保持着那种水没放干净的表情。

我真的很爱这个虽然疲倦但依然凭着他不知疲倦的惯性在拯救世界的Ethan。

 10 ) 千万不要看枪版,一定要去电影院挑好影厅,音效太赞。微软大法好!

之前在台湾看的。

忍不住还是想写一点。

1.全戏的平板电脑都是微软的surface pro 3!

微软的surface pro 3!

微软的surface pro 3!

2.全戏的手机都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

windows phone!

windows phone!

而且给了特写是诺基亚!

片中有一幕是把手机往桌子上摔过去,记得当时看的时候大家都笑了,诺基亚你懂的。

3.全戏音乐全部是正统交响乐,没有电音,热血沸腾!

尤其是开头,重音啊,整个影厅听的超级爽,回去很久都意犹未尽。

求原声!!

求原声!!

求原声!!

4.硕大的“电影频道”“阿里影业”片头在台湾看到太有特别的感觉了。

剧情已经不太记得,只记得音乐和微软大法好了。

————————2015/9/13更回来在上海影城刷了一遍巨幕。

可是真的没有我在台北美丽华的IMAX音效和屏幕给力。

星美正大的买不到好位子才去上海影城看的,才知道原来上海最大的imax也比北京小了太多,实在是遗憾。。。

上海影城的天空音效,声音能开大一点吗,板桥秀泰小厅的ATMOS也比这个给力啊。

开头最震撼的重音主题曲我在上海影城感到超级遗憾,根本不是我上文描写的感觉。。。

怎么能这样。。。

沙发都不带震的。。。。

实在真的是非常失望的二刷。

《碟中谍5:神秘国度》短评

没意思,电影剧情太扯,无聊到只有各种高科技才能吸引我,和第四部相比差远了

5分钟前
  • Darth_Vader
  • 较差

每次一有大动作都担心阿汤哥会散架,要是里面还是壮志凌云时期的阿汤哥该多好啊~然而最燃点果然还是主旋律响起的那一刹那。ps,女主越看越古典~ @王府井横店

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阿汤哥扒飞机确实没有失望,可是中后段让我在IMAX厅里狠掐自己以防止瞌睡,故事反转缺乏新意,洋溢的都是浓浓的土豪风。图兰朵部分用歌剧和动作碰撞出奇异的火花,引吭高歌和暗杀之间节奏契合。《今夜无人入眠》随后被改编成慢板出现多次。剧情被女主牵着走,期待越高失望越大,沦为庸常的爆米花电影。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故事堪急再大的场面与特效及高科技也挽救不回核心老去的颓势,女角承担了不少吸睛的重量且这也能两小时,摸脉搏心跳都没过八十…………

14分钟前
  • 葵酱
  • 较差

一周看完六部 开始探讨生存意义和存在价值了 歌剧院追杀比飙车逃命更有戏

16分钟前
  • raiNysoul
  • 推荐

一开始就跳飞机,真是搏命。女主是亮点,又美又能打。不过比较起来不如4精彩。PS:片头那么大的名字,但实际上张静初的戏份真是多到感人。。。╮(╯▽╰)╭

17分钟前
  • 一贫
  • 推荐

一把年纪还扒飞机着实不易,然而我还是想说一句——mediocre. 碟4的机灵劲完全不见,只有模仿碟4的毫无新意的笑料、捉襟见肘的动作戏以及强行装哔无果反而像三流同人小说的剧情。连感情线都像上个世纪的。编剧已被我列入黑名单。

20分钟前
  • Alan Sleep
  • 还行

一部戏就爱上女主角

21分钟前
  • 熊仔面
  • 还行

无聊,

24分钟前
  • leolo
  • 较差

下一集要不阿汤哥大破山达基?

29分钟前
  • 粵語殘片
  • 还行

想说一声,阿汤哥真心不容易!故事还是满紧凑的。女主端枪的背影真心的帅!

32分钟前
  • 酸辣小星星
  • 推荐

4的时候他沧桑得显得无灵魂,而我很早前就看过,记不起来。3的话我很喜欢,因为他有了结婚的对象。2的时候还行哟,女主平安无事。1的时候敌人太让我悲愤,然后女主死了。5吧,他是真的英雄。感谢他有这么一个好的团队。

36分钟前
  • 白衣客
  • 力荐

有意致敬或者说模仿第一集+第四集,动作场面仍旧经典,但整体比较散,废话对白太多。

41分钟前
  • 啊酷呐,吗嗒嗒
  • 还行

三星半入;阿汤虽老,尚能十项全能,拯救世界的同时不忘周游列国;节奏非常不错,伴随近十年的main theme,几个高潮段落很是屏息,剧院大战尤其精彩,利用剧院空间大作文章,《图兰朵》作BGM极应景;水库取宝较当年红外线逊一筹,结尾巷战扳回;女主赞!另,腐国人真够了!

4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感觉跟碟4水平差不多:黑色幽默、高科技、各种致敬,外媒有点过誉了。至于万众瞩目的飞机戏真的只是个噱头,剧院追杀才是真亮点

46分钟前
  • 黑特-007
  • 推荐

看睡着了

49分钟前
  • ikebukuro
  • 较差

3.5

52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还行

无聊

57分钟前
  • yangyang
  • 较差

阿汤哥的脸已经崩了,全靠美女和simon pegg支撑完的全场无脑砰砰砰,反派那么牛b的自立门户之前就没想到资金周转吗?

60分钟前
  • ParasItE
  • 较差

全程尿点,讲话速度太快.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了

1小时前
  • Kaik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