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

Le quattro volte,灵魂的四段旅程(台),四时之乐: 人.羊.树.煤 (港),第四次,The Four Times

主演:Giuseppe Fuda,Bruno Timpano,Nazareno Timpano,Artemio Vallone,Domenico Cavallo,Santo Cavallo,Peppe Cavallo,Isidoro Chiera,Iolanda Manno,Cesare Ritorit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德国,瑞士语言:无对白年份:2010

《四次》剧照

四次 剧照 NO.1四次 剧照 NO.2四次 剧照 NO.3四次 剧照 NO.4四次 剧照 NO.5四次 剧照 NO.6四次 剧照 NO.13四次 剧照 NO.14四次 剧照 NO.15四次 剧照 NO.16四次 剧照 NO.17四次 剧照 NO.18四次 剧照 NO.19四次 剧照 NO.20

《四次》剧情介绍

四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卡拉布里亚岛的小村子,依山傍海,从山麓间,你可以看到远处的伊奥尼亚海。这是一个好似时间停止的地方,这里的石头有权改变事件的发生,而山羊们则会停下来思考天空的由来。 这里住着一个已经时日不多的老牧羊人,他病了,他坚信他找到了续命的良药,他从教堂的地板上收集灰尘,每晚就水喝下。 在一个羊圈里的一小片黑土地上,一只山羊生下了一只小白山羊,生命最初的不适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它的眼睛立刻便睁开了,它的蹄子已经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整个村子的生活都被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而充满了希望。小羊在逐渐成长,它变得强壮起来,开始玩耍。 一次疏忽,它独自离开了在休息的羊群抛开,它在厚厚的植被中迷失了方向,直到精疲力尽,在一株雄伟的杉树下歇脚。 这棵巨大的树随着山间的微风摇摆。时间流逝,季节快速地更替,这棵巨大的杉树失去了枝叶摇摆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轰鸣。 杉树倒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漫长的告白乱世危情封锁航海王:红发歌姬神探罗蒙3解忧之父子除魔大爱永无言捉迷藏现在拨打的电话不朽的樱花十大奇冤魔法少女伊莉雅第一季特典孤儿怨不败雄心建群囧事一拳超人OVA2峠最后的武士爱情手册2完美结局犯罪现场调查第十五季怪客每天夜晚大地保卫人祖山柏林,我爱你伯利恒之旅我们的小秘密保持距离MH370:消失的航班A计划

《四次》长篇影评

 1 ) 生命的力量,灵魂的轮回,命运的循环

村子里的石堆在冒烟,牧羊的老人在干咳,他去教堂里收集灰尘每天喝下想让自己恢复生命力。

可老人还是逃不过衰老,没起来的老人最后看到的是模糊中羊群占领了他的房间。

老人离去时一只小羊仔诞生了。

他长大,玩耍,然后在一次出游时掉了队迷了路,最终走到了一棵树下,冻死了。

那棵树茁壮成长,冬去春来,树被砍倒成了村民庆祝节日的道具,狂欢过后,高耸的树被运到了工厂分解成木条,然后,成为了那冒烟的石堆成为了炭火,炭回到了老人的房子,一切成了一圈。

几个月前看了这个导演的新片《洞》,当时的评论那部妙片说的就是只靠视觉也能讲好一个故事。

今天再次打开十几年前的导演的作品,依然感叹这句话的同时也能看到很多变化与不同。

【无台词无配乐固定机位】依然是该导演的特点,但《四次》要讲述的是飘渺的灵魂经历的四次游荡,从人到羊(动物)到树再到碳(矿物),这在哲学中意味着灵魂不朽不断循环。

也因此相比起新作品,镜头的变化要多得多,依然在每一个对象的表述上有重复镜头,但整个故事的讲述上变化多了,要比《洞》好接受很多,也有趣很多。

特别是老人离开后的一切都让人激动,仿佛透过镜头我真的触碰到了那个虚无缥缈的灵魂,我看到了它在不同的生命体中的表达和感受,这是这部片子的影响所带给我的最妙的体验。

我特别喜欢这种灵魂不灭的观点,让我想起莫言老师的作品《生死疲劳》。

当灵魂附着在不同的生命中去观察和看待相同的世界和环境的时候所看到的事情和感受会是不同的,也因此能更加直观的去体会自然宇宙甚至灵魂的广阔与深度。

而这些都通过纯粹的影像和导演的镜头语言传递给了观众。

特别是我看到结尾的碳的时候,我很难描述我那一刻的心潮澎湃。

就故事开头的冒着浓烟的土堆一下子有了答案,电影用一个半小时在我的心头画了一个圆,在这里连接上了。

那种命运感和释然都让我长叹一声,然后大呼妙哇!

不管别人喜不喜欢,我要推荐这一部!

特别是相信命运的人一定要看!

 2 ) 观照自己

地球上万事万物,不外乎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循环,亿万年来如是。

电影简单朴实的故事,没有对话,用人,羊,树木,木材,所谓的四次,或者灵魂的四次旅行,来反映生物的生死。

哲学的层面,看待万物,看待生死,从而观照自己。

所谓的宗教,古老的巫术,也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永恒的话题,也是理不清的。

庄子“箕踞鼓盆而歌”。

死亡是终极的哲学主题。

 3 ) 添加标题

slow cinema 还是要在影院或者映室看🥵不然真的会持续不断被催眠,然后暂停。。。

这部是睡过去3次之后看完的。

是我的问题,太令人惊艳了,最令人惊艳的是爷爷死了之后的一个俯拍establishing shot 的长镜头,因为导的是一只狗狗,导的是狗狗的调度,狗狗真聪明🥺狗狗朝着迎来的孩子怒哄,孩子终于逃脱后岔路开来了一辆货车直往被拦着的羊窝,镜头却 pan right 跟着逃脱的孩子还有跟着孩子的狗,随着off screen voice 车尾冲破脆弱的围栏声,羊群可能是惊恐的哄叫声,镜头又 pan left 跟着返回去的狗狗揭示了令人难过的场面。

被放进爷爷棺材的洞被关了起来,image变得一片黑暗,接着切到了羊羔从妈妈黑暗的阴道间拉了出来,场面实着震撼,好像是不由言说的隐喻的match cut,令人深感震撼。

接着是这只羔羊的生命,令人担心和心酸,最后因为还小没有从沟上跳上来的能力,所以落伍,走上沟的时候羊群已经消失了,只剩下它一个人了,它的嘴巴和头被绑上了绳结,它就这么绝望地叫着,呼喊着;establishing shots 适配地展现了它的害怕,绝望。

这一个sequence导演基本上一直在导动物,真的好厉害,而且这部片子还是用胶片拍的,可见难度和工程量之巨大。

最后一个sequence是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

历史感的大树被砍伐用作了人类娱乐的工具。

木头被堆成山丘燃烧变成了木炭,木炭又被人类燃烧化成了灰烬飘渺在空中……Cinema contains indefinite powers.

 4 ) 灵魂不朽,轮回不止

无对白,全片采用自然音效和固定机位,成就了这部用长镜头堆砌起来的电影,一切浑然天成。

这是一部让我觉得震撼而又有点害怕的电影。

看完全片以后才能理解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四次》。

这两个字是再明显不过的提示,绝对有“关键情节透漏”之嫌。

如果题目在结尾才出现,那样的顿悟未免来得太慢,唯有在片头出现,才让让观者带着一种逐渐脱离了困顿的释然走向结局,逐渐体会到宿命的压迫感。

很难不对这部貌似有着“上帝视角”的电影肃然起敬。

要我说,这绝对是关于轮回的电影。

牧羊老人日复一日过着最平凡最平静的生活,如果不是羊跑出了羊圈并有几只聚集在老人床榻前,村民不会发现老人已经死在自己的家中。

老人生前悉心照料着羊群,死后他投胎成为一只小羊羔。

小羊羔从母羊腹中一下子就来到了地上,它挣扎着去适应(或者说重新适应)地面上的生活。

此后的某天,小羊羔在树林里迷了路,最后死在一棵树下,尸体被大雪掩埋。

接下来,冬去春来,人们砍伐了一棵树放到村中央作为某种节日的庆祝仪式。

庆典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欢乐,节日过后,人们把树砍倒,之后把树运到村外,和其他的树一并烧制成乌黑的木炭。

影片的最后,卡车拉着木炭回到村内,车上的男人把木炭分给各家各户。

电影里所呈现的四段不同的生命经历,正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的生命形态中的四段故事。

我个人特别喜欢电影里面的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出现了两次的蚂蚁。

电影里的蚂蚁似乎相当于某种信号,或者说是使者,两次出现均给两种生命形态之间的转换带来了相当大的转折。

蚂蚁第一次出现是在老人的面部,由额头爬到老人鼻头,再爬到老人眉头。

随后老人起身离去,镜头对准一群正在准备搬走老人的“药”的蚂蚁。

这时老人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坐在那片他熟悉的草地上牧羊。

当天晚上,老人的生命终结,第一次轮回即将到来。

蚂蚁第二次出现是在死去的小羊羔所依偎的那棵树的树干上,蚂蚁由上而下爬着。

这一次,生命由运动走向静止,由最开始的依附在人和动物上的生命,变为依附在植物上的生命。

第二个细节是焚烧。

老人死后,村民们用火葬的方式处理老人的尸体,由此第一次轮回真正开始。

第三段故事中树木即将转变为木炭,也是通过用火焚烧的方式才能完成转变。

而第一次火葬有一个镜头是从老人所躺的内部向外看去,门被重重关上,画面由明亮干脆地变为黑暗。

第二次焚烧也有一个镜头是由堆放的木材向外看去,能看到眼前逐渐被刚刚搭上来的木材所遮挡,画面再次由明亮变为黑暗。

从前后两次焚烧也能看出两个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细节是轮回。

这里所提到的轮回不仅仅是四次生命的轮回,也是电影开头和结尾相接所形成的环状结构。

两次焚烧也是情节的关键点,第一次焚烧象征轮回开始,但第二次焚烧并不是象征轮回的终结,相反,轮回似乎永无终结。

由第二次焚烧开始,随着卡车运回村庄,也使那一个灵魂回到故土,故事重新开始,也可以看做是回到开头。

无论是哪种观点,整个电影的头和尾都正式相接起来,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圆环。

有意思的是导演对待宗教的态度似乎模糊不明。

老人一开始对教堂里的香灰可以治病这一点坚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病情并没有好转,想去教堂寻求答案,然而教堂的门却没有向他敞开。

之后一包香灰被老人遗弃在草地上,随即香灰被蚂蚁搬走,而老人也在当天晚上悄无声息地死去。

这似乎暗示着信仰的土崩瓦解。

而老人的尸体之所以被发现是由于一位扮成虔诚的教徒的男子无意中把车拉动、车冲向羊圈、羊逃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然而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同时,街上正有列队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

老人尸体被发现后,神父为其主持了简单的葬礼。

这一些事件,是否是导演的刻意安排?

(对宗教了解太少,如有理解错误请谅解。

)电影结尾最后一个镜头几乎和老人第一次从教堂回家所用的镜头一模一样,或许导演在暗示着,他所认为的轮回只不过是不断重新出发,最终都会得到回归。

业余水平 见笑见笑

 5 ) 四季流转,万物静默

我们玩一个游戏,一个幻化游戏,一个轮回游戏,你将不止是人类,你也会不懂语言,你会在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岛的一个村子待上一年,不过没关系,你用心看,用心听就好了,保管让你有熟悉感。

春:一个老人的春天你是一个老牧羊人。

你在树下靠着,但一声咳嗽突然从肺里爆出,“咳咳咳——”都快要把整个身体掏空了。

原野上,风吹草的沙沙声,羊身上铃铛的叮当声,狗的汪汪声才刚从坡上由远及近地传来,却被你的咳嗽声打得破碎。

仰头间,树上正在阳光下吐绿叶呢。

希望我的春天也能来啊,只是这个希望还未吐出来就又被涌上来的咳嗽压下去了。

还是这样在暮色里归家,羊什么时候在羊肠小道里跑得那么快了,一溜烟就穿没了,你还要被中途喷出来的咳嗽逼到路旁缓口气,天旋地转间瞥见狗还蹲着等你呢。

日出而作,日落而出,就这样子一直过下去就是你最大的心愿了。

最不安的一刻还是来了,从教堂取来的药丢了。

你在深夜死命地敲着教堂的门,那扇门依然那么严密。

第二天,羊等了你一早上都跳到房子来了。

你“哼哼”地喘息着,从丟药的那一刻你已感到征兆了。

春天树上抽出新芽来,那就会有旧叶要落下的。

昨天是你少有的着急,现在你已无法动弹了。

原来这就是死亡到来的那一刻啊,你眼前看见的是——羊啊!夏:一只迷途的羔羊你从血泊中降生,“嗷嗷——”是你挣扎站起来的呼号。

你不知道,你的这“嗷嗷”声在旁边年长的羊听来宛如天籁,像是从刍草中吸取鲜美的汁,他们是好久没感受到充沛的生命了。

你终于站立起来了,世界从此就摊在你眼前了。

不过,你还小,只能和其他小羊在圈子里乖乖等妈妈和主人回来。

白天还可以和小羊闹,傍晚小羊们都玩累了趴在地上了,你踮起脚翘首,未长好的角伸得高高的,好想快快长大。

哦,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吗?

这绑在脸上的线让你难受,但你终于可以和妈妈一起出去到郊外了。

然而你没想到的是这次将你困住的不是那小羊圈了,而是更广阔的世界。

你一声声的“咩咩”呼叫被淹没在沟里了。

你不相信,你急你恼,一有风吹草动你就觉得是同伴来找你了。

嗓子哑了,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你一个了。

你终于累到叫不出声了,夜来了,你在那棵绝然独立的树下蜷起自己。

你是被世界困住了吗?

秋:一棵树的孤立你原本是那棵绝然独立于自然的树,现在的你依然独立,但却是孤立无援。

你立在一堆矮房子中,忍受着底下的人的喧闹狂欢。

这也是他们要把你带到这里的原因吗?

你不甘,你挣扎着身子。

你是成功地倒下了,只是你被大卸八块捆绑在拖拉机上,此刻,熟悉的山林、原野正在后退、消失。

最后,你被送到了煤炭场,你揪着自己的心,怎奈热火不是在你的心上,是燃在你的身上,怎么扑也扑不掉。

你想起了刚被送到这里看见的黑黑的家伙。

从高耸入云到低至尘埃原来也只是一瞬间。

冬:化为一团气的木炭你醒来了,是被类似杆子敲被子的声音吵醒的,他们就是那么在你身上打着的,要把你打的又松又软才是合格的煤炭。

你被包在袋子里装在拖拉机上,周围一团黑看不见,哦,反正你也是一团黑。

当听见狗“汪汪”叫,你知道到达村庄了,当听见“铿铿”敲门声,你就知道你的目的地到了。

你期待这一刻的到来吗?

很快就可以玩升天游戏了,穿过烟囱,你飞啦!

你化为一股气,飘在山的怀抱里,升腾在云间。

恭喜你,人间才过了88min,你却觉得像一年那么长,你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完成了人—羊—树—煤四个角色的转换。

你知道了,这不是什么轮回游戏,这是一次美妙的生命体验。

阳光投下的影子告诉你时辰,山川树木的色彩告诉你四季的变化,万物之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你见证大自然中一个个生命的终结与萌动,它们躁动地生,静谧地死,完成了一个个轮回。

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地生发,你也无需讶异原始中的信仰,死亡的荒诞,生命的野性。

在日复一日中亦有奇特的瞬间,哲理藏在朴素间,感动埋在生命里,我们唯有热爱生命,敬畏自然。

《四次》这个标题来自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卡拉布里亚地区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

他认为灵魂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不过你还会是一粒灰尘,一条狗,一块砖头,一只蚂蚁,你要再来一次循环吗?

最近刚好看了梭罗的日记,觉得两者是相通的,梭罗日记的信息量很少,减少了人事,自然是那么可爱,这颗心那么真诚。

也想起了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于是打算读老子的道德经。

其实对自然生命的思考永远没有界线不是吗?

这里在下了快1个月的雨后,今天天晴了。

自然是不会停下运动的脚步的。

哦,今天刚好是感恩节, 这部片子会让你感谢生命,在静默如迷之中感受万物有灵原文来自个人公众号 ——哇片

 6 ) 万物皆灵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岛的一座村庄。

电影的四个故事分别围绕不同的主角:一位病危的老牧羊人,一只刚出生的山羊,一颗巨大的杉树和一堆木炭,用诗意的影像描绘了生活和自然的联系。

电影完全没有用到任何配乐,对话和视觉特效。

自然景观,环境音和非专业演员的运用让这部电影在形式上趋近于纪录片,但是独特的镜头语言让它在现实主义的形式框架下独具一番魔幻的色彩。

影片中四个不同种类,不同阶段的灵魂相互叠加,转述了一个哲学式的现实寓言。

毕达哥拉斯 ‘灵魂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灵魂不朽和转世轮回的思想。

他认为灵魂死后摆脱躯体还可以继续存在并达到完全的和谐与自由。

经过一定的周期,灵魂会再次投生到新的躯体(人或其他生物),继续另一个轮回的生命。

《四次》的主题基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论”。

灵魂在四种生命形态-人类,动物,植物和矿物之间反复循环,经历死亡和重生。

“灵魂论“的思想贯穿了电影的主线,将看似无关的四个故事链接在一起:老牧羊人的死承接了小山羊的出生,小山羊走失羊群后死在杉树下,将灵魂传递给了杉树,杉树被人类砍伐后其灵魂化作煤炭。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村庄烧煤升起炊烟,暗示灵魂经过四次传递又回到了人类的躯体。

除此之外,毕达哥拉斯还主张灵魂的平等,即万物的灵魂在自然中承载着相同的分量。

他的主张与人类中心主义论对立。

在《四次》中,这种主张通过灵魂所附着的四个躯体在影片中所承担的相等的主体性表现了出来。

导演通过视点的切换,让动物,植物和矿物担任了不同故事中的主角,颠覆了传统现实主义电影中以人类为中心的叙事方式,给自然的元素赋予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让动植物和非生命之物有着与人类相同的尊严。

镜头语言与叙事方式《四次》是一部不依赖传统剧情片叙事和好莱坞式视听技巧的电影。

它通过不同景别,镜头移动,主客的镜头视点切换,让非人为的元素参与到叙事当中。

*镜头的重复*“同样是拍一架飞机,好莱坞会让这架飞机飞过,扔下炸弹并被击落,但是在意大利电影中,这架飞机在同一片天空飞过一次,两次,三次。

” 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探究的是生活在重复中浮现出的真理,而摈弃了对生活“意外性”的具体描述。

现实主义对真理的探究方法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传承。

这个镜头在第一个故事中重复出现了八九次,以此来反应人物生活的重复性但是电影在重复的记录中隐含了寓言式的叙事。

在这个村口的镜头出现的第七次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牧羊犬拨开石头让卡车冲破羊圈这个非常规事件打破了现实的常规,暗示了牧羊人生命的终结,标志了山羊成为牧羊人灵魂继承者的转折点。

* 象征性元素的重复*这部影片非语言化的叙事关键,不仅在于利用重复的镜头,还在于利用重复的象征性元素。

相同的元素在不同故事中重复出现,被赋予表意之外的指涉意义。

故事1和故事3中的牧羊犬

牧羊人脸上和杉树干上的蚂蚁

故事1和故事4中 同一户人家在购买煤炭与自然和生活相关的种种元素看似偶然地出现在不同的故事中,实则被作者赋予了指意,暗示了万物灵魂的相互纠葛,使四个看似绝望的故事暗藏轮回的希望。

巧合被制造,平淡而重复的现实被赋予意外性和荒诞感,这是对现实主义的改良,也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精神向真理跨进的方式。

*非人物的主观视点*主观视点的运用让非人物的角色“说话”,通过镜头给生物,甚至无生命之物赋予了意志,呼应了“万物有灵”这一电影的核心概念。

杉树干做前景 眼看着自己走向毁灭

小山羊的主观视角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曾在文章中表述 “景观也可以成为影片主要角色”。

《四次》印证了安东尼奥尼的主张,让自然成为其本身的叙述者,并通过摄影机完美地呈现了这一意图。

波河上的人 (1947)7.51947 / 意大利 / 纪录片 短片 /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安东尼奥尼1947年影片Gente del Po - 以自然景观(river Po)作为电影主角现实与宗教许多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都融入了宗教的元素,并由此提出“宗教信仰能否救赎现实的苦难”这一哲学性的开放式问题。

经典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主角和儿子闯入正在礼拜的教堂,儿子误将神父认成贩脏者,掀开了忏悔室的幕帘。

极为讽刺的一幕暗示了作者对宗教消极的审视在电影中,老牧羊人将教堂的灰尘当作药材,但最终未能被信仰治愈。

他没有遇见神迹,被基督救赎,但是在电影营造出的“灵魂论”现实中,他的灵魂得到转世,并在动物的躯体上获得重生。

在新现实主义时期,以探究自然真理为核心的电影避不开对宗教和现实问题的权衡。

宗教,作为意大利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在新现实主义电影中被重新考察,不同作者的态度影响了宗教在现实中的权重。

《四次》作为新现实主义的沿袭,也切入了对宗教的思考,但其导向不是天主教-灵与肉一同诞生和死亡-的观念,而是灵魂与肉体分离并实现自主的循环和重生。

 7 ) 灵魂的四次旅程

带着恐惧和矛盾的心看完的一部电影。

它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一种表达和告诉,因为没有表达和告诉。

生命有四次的旅程,平静的,平凡的,平静的,平凡的。

故事是隐喻,平静和平凡是本质。

活着就是一种方式的活着,生命没有意义,生命就是一种意义。

灵魂真实地存在,在宇宙中,在自然界中,在生命中。

时间的流逝,季节的变换,高空上白云的飘浮,大树和万物生灵一样静默。

 8 ) 灵魂的四次

《四次》这个标题来自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卡拉布里亚地区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

毕氏认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也就是说,所有生灵之间有内在灵魂上的平等。

42岁的前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用这个灵魂循环的理论来描述当今卡拉布里亚地区一个山村里的生活。

电影前四分之一的重心在衰老的牧羊人:他日复一日照顾羊群、送羊奶、用教堂扫地聚集起来的灰尘泡水治咳嗽……直到有一天悄无声息的死去。

全片最戏剧性的段落是在老人生命垂危的时候,牧羊犬把用来稳定斜坡上停放汽车的塞子衔开,于是汽车缓缓滑进羊圈,冲坏栅栏。

山羊纷纷出逃,却没有走远,大多聚集在牧羊人家门口,有的走进房间里关切探望卧病在床的老人。

镜头视角再次在老人和山羊间转换,表明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羊群默默看着村人为老人料理后事,人类走向后景,羊群成为主角并旁观着一切人类行为。

老人故去不久,羊群里有一只小羊出生,它在一次放牧时脱离羊群,误入歧途,冻死在一棵高大的杉树下。

而在不久之后的冬日节庆里,那棵杉树被砍下、为村里的宗教仪式之用。

仪式结束后,烧炭工人将树拖到河北,用原始的方法把树做成木炭。

电影也就由此结束。

如果不知就里的观众没有耐心看完第一个牧羊人段落,以为这是平淡无奇的自然主义纪录片,就会错过下面的精彩。

全片没有对白也没有音乐,但精心设计的环境音、镜头语言、非专业人类演员与动物的联合表演让人惊叹。

关于灵魂循环、生命形式转换和生灵平等的概念是完全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出来的。

在宗教集会的段落中,牧羊犬对路人吠叫、纠缠,羊是静默的观众,但等路人全部离开画框、人群喧嚣远去,镜头依旧跟着狗来回无目的奔跑。

在这个长段落中影片的“主角”牧羊人却长时间缺席,也许焦躁的观众会以为影片失去了控制。

直到老人去世,叙事重心转移才解答了之前摄影机对观众的“玩弄”。

观赏这部电影的最大乐趣在于放弃叙事电影或者论述式纪录片训练出的观影经验,如果观众能放弃叙事期待和掌握“故事主线”的主动权、任凭摄影机镜头带领深入并无倚重的宇宙,才能体会到观影经验和常规不断被打破的惊喜。

这部电影的主角有四个:牧羊人、小山羊、杉树、木炭,没有任何一个占主要地位,但四者都是平等而有情的存在。

难能可贵的是担任演员的动物并非电脑特效,真实演出保持了所要表达的关于生命存在的哲学议题。

片中反复出现教堂、十字架、宗教仪式,甚至还有教堂内部真人大小的圣经故事人偶等。

但这些宗教痕迹都应视为提醒灵性存在的符合标志,而不是具体宗教权威的代表。

这个意大利小山村里运行的时间似乎不是人类社会的时间,而是宇宙自然的时间,充满空间的是平等而和谐相处的灵魂,人仅仅是其中无奇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曾在2010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欧洲电影标签奖。

虽在此盛名之下,如果观众不能把心态放谦卑,不能勇于推翻自己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欣赏世界的角度,必不能领略这部电影的美好。

当我在电影院观看此片时,旁边的男子一边喝着红酒,一边用iphone发着短信,睡着、和着电影里的雷声打鼾,醒来后继续品酒、发短信,终于在影片三分之一处退场,重回影院外灯红酒绿的世界。

 9 ) 生命,就是一次次的輪迴。

如果你能忍受1小時28分,去看一部,沒有對白,沒有美女,沒有场面……云淡风轻電影。

你大概率,也就能忍受,平淡,孤獨,蒼白……人生。

细细品味,一個人的生活,不也就是如此:——周而復始,日復一日,平凡過完。

#輪迴“不要哭,我最親愛的人,我最好的玩伴。

時空是個圓圈,執行或是轉彎。

我們最終,都會相見。

”————趙雷《我記得》生命,就是一次次的輪迴,一次次的起死回生。

#《Le Quattro Volte》2010年意大利電影《Le Quattro Volte》,由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諾执导。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无对白的叙述方式,探索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四个阶段。

《Le Quattro Volte》意为“四次”,电影通过四个相互联系的章节,展示了意大利南部分一个小山村的生命循环:——老人的生命、山羊的生命、树的生命,以及炭的生命。

每个阶段都象征着,生命的不同形态和转换:人类:影片开始于,一个老牧羊人的生活,他每天进行着,简单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和最终的消逝。

动物:老牧羊人的,一只小山羊的诞生和成长,象征着新的生命,和继续的自然循环。

植物:一棵树的成长,和最终被砍倒,暗示了生命的,再次转变和轮回。

矿物:树木被制成木炭,完成了生命循环,最终阶段,展示了物质形态的转变和再生。

通过这些章节,电影表现了人类、动物、植物和矿物的循环过程,传达了关于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电影以其静谧和冥想的方式,邀请观众去思考生命的连续性,和相互关联性,强调了所有生命形式,内在联系和共存关系。

影片没有使用对话或旁白,完全依靠视觉,自然音效来叙述故事,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体验,激发观众对生命,自然的深层反思。

四次 (2010)8.22010 / 意大利 德国 瑞士 / 剧情 /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 / Giuseppe Fuda Bruno Timpano

 10 ) 《四次》

从遗传学角度讲,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与自然有莫名的结合感,也是为什么看这样一部影片冥冥中感动得无地自容的原因。

从矿物→植物→动物→人,这可能是地球、自然形成的过程;抑或按照影片顺序:人→动物→植物→矿物,是否是人自我修行、自我价值的过程。

《四次》短评

关于生命形态与轮回的电影,安静内敛,很多细节出彩。看完顿增对生命的敬畏。

4分钟前
  • freeup
  • 力荐

真正“隐入尘烟”的故事。同样是现代默片的形式,留给观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当作是意大利南方小镇的四段记录短片来看也许乏味了些,不过有一股贯穿人、动物和植物内在的生命延续感,难免令人赞叹。四种形态的轮回变化,不仅轻易打破了自然界生物的固定界限,还悄然勾起些许哲学沉思的意味。

7分钟前
  • 罗宾汉
  • 推荐

生命。

8分钟前
  • Kay
  • 还行

不停的看着景别的变化,始终入不了戏,被这么好看的海报给骗了……

11分钟前
  • Hom
  • 较差

叫电影没故事性,叫纪录片没主题。时长八十八分零五秒,我真无聊。

14分钟前
  • 掌 灯
  • 很差

我觉得这片子真是诸多笑点啊!(我错了应该严肃认真对待艺术品的……)

19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五星的,真的看明白啦?加一星是给牧羊老人的,演的真好,电影只有一星啦

23分钟前
  • 爱吃饺子的猫
  • 较差

开头极其让我想到《阿仆大的守候》,不过导演没有无节制地滥用长镜头就是了,其实这个片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电影的范本的,一看就会是各类影评人的菜啊!!

28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较差

很缓慢的一部电影。

29分钟前
  • 今天不吃五花肉
  • 推荐

不做评价

34分钟前
  • 广人
  • 还行

e6g9aqro# aqolv8bx# 无字幕 无對白,用来讲轮回挺合适

36分钟前
  • 高压电
  • 推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对白,全片采用自然音效和固定机位,成就了这部用长镜头堆砌起来的电影,一切浑然天成。这是一部让我觉得震撼而又有点害怕的电影。 看完全片以后才能理解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四次》。这两个字是再明显不过的提示,绝对有“关键情节透漏”之嫌

41分钟前
  • 听曲
  • 较差

无聊 我们村庄稼水草生生不息 绵羊耕牛扎堆成群 榆树槐树高过屋顶 男童女娃窜来跑去 可谓是到处生机 建议来给我们干农活 比装着被电影憋出诗意更高级

44分钟前
  • 柴可夫活基
  • 较差

我用88分钟看了一场4×100的接力,起点即终点,而生命则是那根接力棒。声音很棒

45分钟前
  • 好多绿
  • 还行

静。

47分钟前
  • Cracker
  • 还行

似懂非懂

50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推荐

①小虫在老人沟壑般的皱纹上窜行②夜幕下,老人独自叩门教堂,画面由小变大,黑暗下的村庄,微光③罗马士兵逐狗④狗用卡车撞破栅栏,羊群四散⑤老人过世,棺入,暗,亮,小羊新生⑥迷失的幼羊,栖息于大树⑦众人拾木,耸,倒⑧木头树枝包,燃烧,烟⑨焦木,炊烟。意义非凡的一部佳作!

51分钟前
  • Chicology
  • 力荐

绝作!21世纪最佳电影备选。真正有创造力的电影。心目中最完美的体验式电影:不着一语,又无一处闲笔,仅以画面叙事,通过前后呼应就将生老病死、日夜交替、四季更迭,生死轮回等自然万象交代得清清楚楚。最末,一切的一切均幻化成缕缕白烟。90分钟,宇宙万象,弗兰马汀诺做到了。

5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13804 - ㈠.电影就像是生活的写实记录,而作为观众的我则像是个平凡生活的观察者。㈡.全片最让我感到新奇的应该是电影始末的烧炭过程了。㈢.把教堂里扫地的尘土当“药”,生活中也见过类似的情况。㈣.能发现并观看还喜欢上这部《四次》算是一种缘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死和重生,生命的旅程是没有尽头的

1小时前
  • 泽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