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 赞一下这种叙事手法将国产电影推向了国际范 这位年轻的导演我有点看好你,其实这部影片你刚看起来可能不是很懂,从第二章往事开始从毒品交易,然后撸走小女孩,就很清晰的开始叙事了。
孙红雷演技一直都很欣赏 在这个故事里,作为大毒枭你身不由己,社会的腐败你身不由己,为了爱你的女人和不看好你的岳父你身不由己,我看到你的是我只想做好人,时间转顺而失,人活着最总要的是活着的过程,对于往事我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在《边境风云》中,毒贩扮演者孙红雷和人质挟持着王珞丹之间的感情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但细细分析后,会发展这样的感情在现实中也不是不可能。
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机会碰到的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毒贩孙红雷,意外挟持到了缅甸,在缅甸又遇到其他毒贩的威胁,没有死是一种万幸。
而孙红雷扮演的大毒贩尽管坏事干尽,但对小王珞丹却下不了手,这表明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善的存在,关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体现,看到学生因学校建筑不合格而受伤,他将学校建筑贪污的人给枪杀了,后来还说不做生意(毒品)了。
这十几年中,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一种叫“善”的东西相互吸引着,才维系着这种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为感情。
这样的爱情在常人眼中是难以理解,甚至是难以容忍的,但确实存在,也许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对她爸爸所言:“试着理解我,我试着让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没有对错,只有存在与否。
艺术品!!!!
完美,没有多余的废话交代和对白,前面的杨坤被剪的像科恩兄弟《老无所依》里的男主变态杀手,整部电影每一个分镜人物和背景的预设精细,以及对于故事的推进一气呵成,相当考究,镜头的表现力在国内是顶尖的,哪怕王珞丹和孙红雷侧坐着你都能非常明显体会到人物的心情和心事,导演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人,结局来临前最后三人的晚餐,张默出差前对女的说,你就是个瓜娃子,男主最后机场举枪求死。。。。。
这个片子最牛逼的应该就是导演了,没有刻意煽情而让观众对人物非常动情,没有过分说明而剧情衔接紧凑深入人心,人物没有过分铺垫和表现用画面和摄影在生动描绘,剧情的叙述方式利用分镜的倒插平顺应以及段落编排有尽有。。。。。
应该是被片名毁了,得不到关注,真的屌!!!!
程耳是大腿!
本文有剧透,请慎重。
*********************************************************************************************************************************************************************************************************************************************************************************************************************************************************************************************************************最后一段交易时的情节,一把枪一发子弹,是孙红雷给了剧中人物三次活命机会。
第一次,是数完钱以后,孙红雷按住放毒品的箱子,请求张默放过他,其实是给张默一次活命的机会。
因为他在放毒品的箱子里放的枪,其实就是张默的夺命枪。
第二次,是杨坤拿到那一把枪之后,其实是拿到了自己活命的机会。
因为孙红雷在枪里只放了一颗子弹。
如果杨坤没有贪念,就那样放孙红雷离去,那么大家各取所需分手。
可惜杨坤扣下了扳机,其实是冲着自己开了枪。
第三次,是孙红雷借前两次给自己留一个活命的机会,如果前面两次都如他愿,没有这些变故,大家相安无事,孙红雷也可以过上自己平静的生活。
可惜事与愿违,其实孙红雷此时已经知道失去了生的机会。
这片整体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导演把音乐用泛滥了。
大量与剧情脱节的音乐冲散了情节。
首先我要说当下的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创造力和新感觉。
至少在中国这样的叙事和镜头运用还是比较少见。
故事本身有些港片的味道。
全篇内容以导演的审美意趣和思维走向归纳成篇章的结构,特殊的叙事把一个极其普通的故事讲的回环曲折生动跌宕。
(顺着拍这剧情评分至少跌破三吧)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暗暗被导演的统筹全局的能力所折服,一直在琢磨这个局要怎么收场。
看到最终毒枭留的那三手不禁感叹:大咖就是大咖。
影片直到落幕重心是投在情感上,这是个避重就轻的选择,但也合情合理。
总体上来说这不是一部具有轰轰烈烈,警追匪走,枪火四起的动作片,而是一部个人风格极其独特的新颖之作。
那么它的瑕疵在哪呢。
剧情上,情感线索上逻辑性薄弱。
但是并没有非常影响全片的效果。
当然了,在挑毛病的眼里,讲的实在是错,说的浮夸也是错;迎难而上是错,避重就轻也是错。
……我自赞叹,君且随意。
我看电影,水平线上的都不会过于苛责,何况在暑期档的竞争之中它又是那么鹤立鸡群呢?
杨坤很亮,木有让我失望。
从中国好声音到进军电影界,成果都是褒大于贬。
他的成功在于出人意料,像他自己说的,演得不好我还是一唱歌的,演得好就赚了。
以我对他的了解,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四号人呐,活在感性里的人,天生是个好演员。
看的是大钟寺见面会的场次,但给三星半推荐与程耳跟孙红雷到现场卖力吆喝无关。
电影的整个结构没有创新的地方,时间回溯式的蒙太奇手法与分章节的讲述方式都有很多先例,用导演自己的话说,这是电影本身的魅力。
虽然只是顺应了这种魅力的展示,但也必须要承认,影片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成全了最后成片的效果,这个影片的故事,不是很适合平铺直叙。
可这种方式虽然留足了悬念,但是由于前二三十分钟过于为后面服务,导致了这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因悬念过多后的不知所云。
影片具有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阴郁的色调,极少的台词,大量的音乐,靠表情与行动完成事件的陈述,尊重了电影本身讲故事的能力。
但是单就故事本身,有些地方稍显断层,比如片中孙红雷扮演的角色在绑架回倪大红的女儿时,他当时的年龄是可以做她的爸爸的,但是在孙红雷的保护下长大后的她(王珞丹),竟然怀上了他的孩子。
程耳也说了这个断层,强调这是把空白留给观众。
但是我想应该不是这样,这是妥协后的不得已而为之,孙红雷跟王珞丹之间的故事是没法放到国产电影里讲述的,是审查制度导致了这种断裂,而这种断裂直接导致孙红雷饰演的毒枭留王珞丹活口之理由的不充足。
在国产电影和谐之困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影片的小心翼翼与不放弃挣扎的意图。
比如偷工减料的学校教室倒塌、比如后来警察反思道当初应该让倪大红去换回女儿。
导演自己在说前者的时候,稍带无奈地说,其实这场戏是可有可无的,当时拍戏途中,国内出事儿了,于是他作为一个导演,别的事做不了,就只能这样聊以慰藉了,况且,教室是在缅甸倒塌,教室的包工头也是缅甸人,最后孙红雷对包工头开了四枪,后来剪辑时,导演觉得可以开到八枪,全场掌声;而至于后者,警察的反省是不多见的,虽稍有浅显,却是大环境下的突破。
包括最后,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毒枭会被和谐,但是结局(不是结尾),也稍有意外。
毋庸置疑,《边境风云》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近些年的国产电影,包括香港北上拍的“玩意儿”和杨德昌之后的台湾,能称得上电影的东西,太少了。
被称为或自称为国师的张艺谋,转型征战类型商业电影后,基本属于好莱坞不入流水准,国师之称,基本侮辱了中国。
之前的实在不耻提及,例如《山楂树之恋》、《三枪拍案惊奇》之流,最后的一部《金陵十三钗》,抛却主题故事等方面的超级幼稚不谈,单从商业角度来看,好莱坞一个九流导演做出的十万美金的商业电影,也比这部号称大投资的东东强之甚多。
张艺谋尚且如此,诸如陈凯歌、香港北上导演等,就更不用提了,商业类型片简直弄得一塌糊涂,不堪忍睹。
而台湾,杨德昌之后,侯孝贤基本没拍过片,后继导演,《赛德克。
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都属于被台湾影人自我吹捧的东西,虽然口气很大,但从电影本质来谈,根本不值得一提。
《边境风云》作为一部警匪类商业类型片来看,并不成功,而作为文艺片来看,也不成功。
她很尴尬,处于一个尴尬人的境地,因为,完全没做到,也不可能做到诺兰的《蝙蝠侠前传。
黑暗骑士》的商业艺术兼容的水准。
但,毋庸置疑,《边》是一部电影,真正有诚意、努力的电影,是一部从故事、主题、人物、画面、节奏、演员表演等任何方面都对自己苛刻要求的严谨的电影。
《边》的故事,从警匪片来看,并不新颖,但从国产警匪片来看,却大胆的很,打破了很多国产警匪片广电老大审核的禁忌,如警察不准犯错、不准当街开枪、不准有人性只能是符号等等,此片故事上能拿到大金龙,无疑是一个突破。
《让子弹飞》是因为老大们没看懂,等看懂了悔之晚矣,《边》能公映,还没明白为什么,只能说是一个突破,虽然《边》明显的为了过审在故事上做了很大妥协。
另一方面,《边》的故事结构,更借鉴了不朽的《低俗小说》章回体和圆型叙述结构,此片的监制是宁浩,宁浩应该是国内对黑色幽默类型极有研究的一个导演,仅次于姜文,区别在于,一个是借鉴,一个是创新。
可惜,宁导负气做出了《黄金大劫案》这样水准的东西,不知以后会怎么样。
很遗憾,此片的导演,不是宁导!
《边》的人物,虽然多少有一些流于表面和造作的嫌疑,但演员很出众,充分弥补了不足。
孙红雷、倪大红这两个绝对实力派演员就不用说了,让人惊喜的是杨坤,很难得一个唱歌的,居然能做到马龙白兰度无表情式表演,而且做得很优秀,只能叹出道晚了,杨坤的歌没觉得怎么样,但此片的演技,比他的歌要好。
《边》的主题,同样也是借鉴了《通俗小说》的一个副主题,即人性善的一面,可惜,仍是流于表面,但对于国产来说,已经极不容易了,比之故作高深的《金陵十三钗》、《赛德克。
巴莱》、《杀生》等,要有意义得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边》的画面和节奏。
文艺片一贯的缓慢节奏,却不沉闷,每一个画面极其精致,蒙太奇使用不能说有特点,但绝对可圈可点,整片几乎无不和谐节奏,这对国产电影来说,极其难得。
最后说一下配乐,让人极其意外的是,此片竟然使用了左小祖咒左大老板的《忧伤的老板》,而且是以女声合唱的形式,作为左老板第一张专辑开始就迷恋的骨灰级粉丝,做梦也不会想到左老板的歌会以合唱形式出现,其创新程度,应该高于此片。
“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一个麻烦”,这大概也是此片的主题之一。
《边》是一部电影,后边这句话对国产电影,我很久没说了,《边境风云》是一部值得花钱进电影院的电影。
——有一种幸运叫做命运使然,有一种不幸叫做最后一次镜头中的中缅边境,演绎了这样一段跨越十年的恩怨情仇。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故事中甚至没有确切给出一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我只好用演员的名字来代替。
孙红雷:毒贩,贩毒为生,十年前一次交易失败为求生绑架了牙医倪大红的女儿王珞丹。
十年后看破一切决意为了王珞丹离开这条道路。
王珞丹:牙医倪大红的女儿,被绑架后渐渐习惯了与孙红雷在一起的生活。
张默:缉毒警察,因为妹妹的关系偶然参与到缉捕孙红雷的案件中。
杨坤:毒品买家,一直是孙红雷的生意伙伴,时刻在躲避警察的追捕。
倪大红:牙医,王珞丹的父亲,十年前为救女儿不慎入狱,出狱后仍希望救回女儿并不懈地努力着。
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复杂,寥寥数语就可以概括清楚。
重点是在电影本身,不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对每段情节节奏的掌握,都值得人们去细细推敲。
电影的段落分明,是少见的分章节形式,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插叙,倒叙的镜头,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风格特异的动作大片《杀死比尔》。
然而,《杀死比尔》中快节奏的动作场面在《边境风云》中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长镜头,以及场景、人物细节的特写。
大量长镜头的运用难免会使人产生压抑,紧张的情绪,这在章节一《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杨坤由于买卖毒品,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活,家门口的破旧灯罩里是他装的隐蔽摄像头,低调着装的杨坤在影片中从头至尾都没有露出过一个哪怕是伪装的微笑。
导演成功营造出了他这类人的生活氛围,低调、压抑、神经敏感,在刀口上过活的日子。
片中另一大亮点,是大量的细节捕捉,往往每一个镜头都有它独到的含义:破碎的灯泡、上面满是尘土的开关、习惯脱掉鞋子走路的兄妹、看似不合时宜的一句台词。
我们作为观察者,却无时无刻都在消耗着自己的脑细胞,想要推敲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画面究竟是导演想向我们表达些什么。
影片中没有给出角色的具体名字,连对于他们背景的介绍也寥寥无几,只能从故事里为数不多的人物对白中推理出一个大致的方向。
例如缉毒警察张默,应该是父母双亡,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因为在他的妹妹因为打架被拘留,张默把她领出来后,在张默的车上,张默对于妹妹的指责大声斥骂她,“我不管你谁管你?
”又例如孙红雷,不明原因地认了一个缅甸黑道大哥为干爹,通过影片所表现的细节,可以推测他必定有一个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惨痛的童年。
王珞丹与父亲的那层隔阂显然是整个故事中最纠结,也最让观者难以理解的部分了。
王珞丹小时候被绑架出境,长大后当他有机会回到父亲身边时,她竟然选择了不去对生活做任何改变,而她的回答仅仅是“习惯了。
”由于这里很难让人去理解她的内心情感变化,就更加让人忍不住去猜测其中的缘由:是因为爱情放弃了亲情?
亦或是她本就对于父亲怀恨在心?
而想要有一个答案,又不得不去关注导演给你安排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这就构成了片子对我们吸引力的一个架构,不管它展现给你看的是什么,都要你自己去用脑袋想。
在我看来,对于王珞丹内心情感变化的路线有三个大点可抓:一是王珞丹测孕后知道自己怀上了孩子;二是第二章《往事》中倪大红在工作时对着门外焦急等待的小女儿王珞丹发出一声不像是为人父的大喝“马上就好!
”;三是重逢后的王珞丹对父亲说,“现在的母亲也是他(孙红雷)在照顾。
”由此可见,王珞丹对于绑架自己的孙红雷的爱,必然是原因之一,但说她怀孕的镜头只此一个,所以应当不是主要原因。
通过她与父亲的言谈,不难推测王珞丹的父母早在十年前就离婚了,而王珞丹跟着父亲住,或许是父亲对于小时候的她并不是那么关爱。
因为当时在玻璃门外看着父亲工作的王珞丹一言不发,完全没有那个年龄的小女孩儿应有的活泼。
所以王珞丹难免对自己的父亲有抵触的情绪。
这当然都是我结合故事本身的一些推测,说不得就一定是对的。
《边境风云》的宣传海报上打上了“中国版《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标签,显然是想借这部成名的法国电影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边境风云》不论是不是以我的眼光看,都无疑是一部出色的电影,但一打上这样的标签,就难免会让人拿它和《这个杀手不太冷》作比较,反而容易让人忽略了电影中独树一帜的部分。
立意上,我倾向于这是一部关于抉择与人性的电影。
故事由于叙事手法的关系,给观者的惊喜不断。
冗长低沉的钢琴伴奏时不时就跳出来随风飞舞一段,但这风究竟把剧中人的人性吹向了哪一边,却又很难一个一个抽丝剥茧的分析。
其中前后反差最大的莫过于孙红雷了,他完全是一个正邪位置的对调。
几乎是从他出现开始,就不停在自己人性的边境来回抉择。
从最开始绑架王珞丹,他的内心就在挣扎,杀,还是不杀?
在自己搭建的教学楼因工头偷工减料而倒塌,造成八个学生丧生后,他在思考,继续贩毒,还是金盆洗手?
在他联系了杨坤决定进行最后一次交易,洗手不干时,面对王珞丹劝阻,他又何尝没有纠结,去,还是不去?
在最后,孙红雷被警察击毙在机场,临死前,他偷偷地把藏着现金地方的钥匙,偷偷交给了王珞丹的父亲倪大红,他又何尝不知道,他的这个下场,是倪大红和警方联手的结果,但最后,他放下了芥蒂,放下了仇恨,只为完成一次蜕变。
为了王珞丹,也为了他自己。
缉毒警察张默,无疑为故事的结尾更添悲剧色彩。
他之前来到倪大红的家中告诉他,当年他孤身前往缅甸营救女儿时,鞋上窃听器的接听员听出了那是放鞋的声音,推测出他并没有被孙红雷杀掉。
后来那个接听员也很后悔当时把这件事告诉警察,致使倪大红运毒被抓,没能救出自己的女儿。
张默随杨坤来到交易现场,孙红雷一眼便看穿了他的身份,他古井无波地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我最后一次,以后就洗手不干了,放条生路,行么?
”我当时几乎就听到了来自于张默内心深处的强烈挣扎。
但是作为警察,张默无奈之下拔枪相向,就如同《无间道》中梁朝伟在天台用枪指着刘德华的脑袋,无奈吐出了一句,“我是个警察。
”不同的是,张默一句话都没说,但他内心的强烈波动都被观者看在眼里。
杨坤是个杀手,心思缜密,冷血无情。
最后他拿出孙红雷藏在毒品箱子里的手枪,一枪击倒了张默,转而把枪口指向了孙红雷,“你可以走,钱留下。
”孙红雷给了他机会,就像他给了张默机会一样,可悲剧终究是发生了。
在道义与贪婪间的抉择,杨坤心中的天平,还是偏向了后者。
杨坤,扣动了扳机,却惊讶地发现枪里已经没了子弹,唯一的一颗子弹,他用来击倒了张默。
一切,都在孙红雷的掌控之中……有一种幸运叫做命运使然,有一种不幸叫做最后一次。
这三个人,终究没有逃出悲惨的命运,孙红雷的这最后一次,也因为死亡而画上了句点,他被警察击毙于机场大厅。
抛开这三个主要人物。
故事中有太多的场景都值得观者去深入思索:当张默的妹妹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与合唱团的另一个人扭打在一起,合唱团的其他人竟然依旧低头唱歌,甚至没有抬头看她们一眼,视两人如空气一般。
这镜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发人深省。
还有在孙红雷决定洗手不干,派手下去找杨坤进行最后一次交易的时候,手下告诉杨坤下个月不用来了。
正是杨坤最后那一句“为什么?
”成了孙红雷的手下决定干掉孙红雷,自立门户的导火索。
故事发生在中缅边境,其实也发生在每个人人性抉择的边境。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自身安全、仇恨,甚至是金钱面前,有些东西似乎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面对命运,千万不要放弃挣扎,纵使面对不幸,也要挣扎着活着。
1.影片令人惊奇的是 里面所有的演员在戏里都是没有名字的。
2.插叙、倒叙的手法往往配合静的、慢的、压抑的气氛会产生很不错的效果和悬疑色彩。
《百年孤独》貌似是鼻祖级的了。
《空之境界》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都是挖了个大坑,然观众慢慢去填。
3。
影片没有强烈的打斗,但是在这样的节奏下更能感觉都人物的内心感受。
PS:《边境风云》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吧,和内容不是层次上的。
现在大陆的电影好看的越来越多了。
画面感很强是这部电影的特点,对白少。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过于依赖对其眼神的特写。
刚开始的时候蹦出个第一章,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狗镇》和《无耻混蛋》还真确实有点无耻混蛋的风格。
创新从此开始。
倒叙的手法让电影多了一种趣味,同时也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曲折感,让观众对故事更加嘘唏不已。
有点遗憾的是感情戏刻画不深入,不丰富。
这是一部风格非常硬朗和冷峻的电影。
杨坤和孙红雷的表演让支撑了电影的灵魂。
他没走商业路线,周六下午,看的人寥寥无几。
《边境风云》在故事结构、镜头和对人物刻画方面均有许多创新。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很喜欢这种细节拉满的电影,可惜被低估了,应该上8分的。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叙事风格,如果是国外电影,可能就是8.7分而不是7.8分了。
无感
装逼未遂的四不像电影,浪费生命浪费金钱。
可以的
7分 摄影、音乐、表演以及结构都挺稳扎的风格类型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恋情养成记,丰富性可以秒杀很多港产警匪片。 篇章结构里部分的节外戏或许也可以算人物立体化尝试,鞍山书记+忧伤的老板+政治不正确的枭雄结局当然都是值得欣喜的。另外还有大理国的孟秀车站。
亲情友情爱情毒品暴力结构该有的都有,就是感觉差点什么。
墨墨迹迹的 台词全加一块也没几十句 困死我了
强烈推荐的超有风格的国产片! 冷酷型犯罪片~台词有点少, 配乐有点多; 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片了呀! 豆瓣6.7分真心低了...虽然轻微有些bug, 虽然有些借鉴, 但是瑕不掩瑜~ 除了王珞丹其他演员都特别好! (俺就是真心不待见王珞丹! 干巴瘦小黑老太太哼~
就不能老老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吗,故弄玄虚,拍的半文艺不文艺,个人觉得毫无亮点相当难看。
这个牙医有点背,这个毒贩不太冷;结构学昆汀,风格仿古龙。小有惊喜。
如果成本再高一点点来润色。绝对超五星。
和匹夫类似,相同缺陷梦游型叙事。科恩兄弟就在前面做参考哈内克等作者导演更多,怎么还会拍出这些既不作者也不商业的电影?像王小帅那样较清醒知道自己拍什么的导演在大陆是少数?故事和戏剧张力都被剪辑消灭,更别谈节奏了
出乎意料的很精彩。32演的让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导演用艺术片的表现手法瑕不掩瑜的诠释了新犯罪片,这种创新无论是谁都会觉得眼前一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警察都是党的好公仆,加油干。ps.这部相较之前一部第三个人,导演经过了涅槃?
被忽视的惊艳好片,很有风格。
就那样吧
hdtv
太文艺了。。。
真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好看
节奏慢,台词少,镜头长,眼神多,章节式故事交代主角各自身世,却又不失整体感,算是很文艺的警匪片了。相信如果不在内地上映,结局应该还有更多变数,不过现在的也不错了,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