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之路

Road to Perdition,末路骄阳(港),非法正义(台),地狱之路

主演:汤姆·汉克斯,保罗·纽曼,裘德·洛,丹尼尔·克雷格,泰勒·霍奇林,詹妮弗·杰森·李,连姆·艾肯,斯坦利·图齐,迪伦·贝克,克里斯蒂安·斯托特,凯文·张伯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毁灭之路》剧照

毁灭之路 剧照 NO.1毁灭之路 剧照 NO.2毁灭之路 剧照 NO.3毁灭之路 剧照 NO.4毁灭之路 剧照 NO.5毁灭之路 剧照 NO.6毁灭之路 剧照 NO.13毁灭之路 剧照 NO.14毁灭之路 剧照 NO.15毁灭之路 剧照 NO.16毁灭之路 剧照 NO.17毁灭之路 剧照 NO.18毁灭之路 剧照 NO.19毁灭之路 剧照 NO.20

《毁灭之路》剧情介绍

毁灭之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克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是美国芝加哥一个黑帮老大鲁尼的养子,他一直是鲁尼得力的左右手――帮派中令人恐惧的杀手“死亡天使”。迈克尔虽然杀人不眨眼,但现实中却是一个温文尔雅,烟酒不沾的好丈夫、好父亲。他的两个儿子一直都不知道父亲的职业,直到大儿子小迈克尔12岁了。一天他偷溜进父亲的汽车决定探知父亲的职业。 小迈克尔目睹了一起杀人案,他的行为也被帮会知悉了。帮会怕他走漏风声,然而迈克尔却以“他是我的儿子”为由保证他一定不会走漏消息。然而,迈克尔的妻子和他的小儿子却遭帮会误杀了,他们本来的目标是他和小迈克尔。父子两开始了亡命天涯和复仇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靠近你温暖我大群第二季午夜0时的吻青少年蠼螋工作细胞BLACK尽情游戏身为魔王的我娶了奴隶精灵为妻,该如何表白我的爱?大叔,乖乖宠我无尘之地晒尸体起爆犯罪心理第二季女士杀手致命密室一年之痒人类星球神探日落家园第三季一拳超人:英雄之路键的嘉年华第二季复仇杀神告密者谁可以这样爱我恋爱时代家和万事兴之抬头见喜巨人有爱第一季海底小纵队:洞穴大冒险魔幻车神W

《毁灭之路》长篇影评

 1 ) 纽曼不是王莽

“儿子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给老子找麻烦”。

看懂了这句话,就找到了破译这部电影的核心。

不过好像少了后半句,“一旦有了麻烦,老子就得负责到底”。

片中一切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都从这句话开始。

片中核心人物有四个,汉克斯父子,和保罗纽曼父子。

两个父亲,都是高山仰止的人物,一是一呼百应的潇洒枭首,一是神出鬼没的杀人专家。

纽曼将汉克斯视如己出,但,毕竟不是亲生父子。

还记得那段“二手联弹”的钢琴合奏吧?

美妙吧?

正是非父子还要搞得像亲生父子那么暧昧,把所有人送上了“毁灭之路”。

两位演员都是美国的偶像。

有了这两座巍峨的山,便可点缀数座奇峰峻岭其中,比如裘德洛,比如克雷格(克雷格那几个007加到一块儿也赶不上这部片里的力度),不一而足(就连地下酒吧那个被崩了的小老板都是演技了得)。

纽曼,不是王莽。

他明知道儿子是个混蛋,是个废物,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逆子,但他明知道仔是错的,也“必须”去维护。

因为,我是爹。

这一点,在他和儿子那场边打边哭的戏中已经一览无余。

留意一下那场戏的背景,耐人寻味。

纽曼知道,自己很可能因为儿子陷入万劫不复,但是,不能退让。

他与汉克斯的最后一场对话,说得明明白白。

他在雨中,死得从容典雅。

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一天迟早到来。

开枪的是自己视如己出的干儿子,欣慰,是自己培养的。

可惜,是干的。

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哪里不完美,那就是,还可以再隐晦一些。

汉克斯的这个角色,对于他至关重要。

他终于找到了一次展示黑暗面的机会。

这个人物厚重,立体。

他其实是很可怕的,如果你以前不认识汉克斯。

从那些黑白老大们护着他,纽曼拿他没辙,只能让儿子躲开。

就知道这个人物有多么不好惹。

还记得汉克斯进那个地下酒吧前的报名吗,那个胖子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个人物,看起来没那么可怕,“汉克斯"多朴素厚道啊,但这恰恰印证了他有多么可怕。

汉克斯知道后果是什么,但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我入地狱不足惜,儿子不行,他要上天堂。

对此,纽曼也表示了友好的祝福。

“毁灭之路”的诅咒就像一个怪圈,让上道的人身处漩涡,无法自拔。

如果最后大儿子向裘德洛扣动了扳机,他也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所以,儿子一定不能开枪,一定是老爸开的,老爸死了,这个诅咒才能破除。

有点“死神来了”的味道。

裘德洛的杀手出场,是世界级的,放到影史上,这个“开脸”也毫不逊色。

大家回忆一下他掏出手帕捂死第一个被拍的“死者”,三个镜头连切,真令人不寒而栗。

这部电影里,裘德洛也找到了展示自己阴暗面的绝佳机会。

那个公路旁小吃店的对话,又是一出“影史”级的好看段落。

这个人物至关重要,没有他,汉克斯就不会死,就不能完成“牺牲自己也要让儿子上天堂”的闭环。

裘德洛让这部电影上升到“可以传世”的境界。

故事通篇讲的就是父子,父亲舍身护子的牺牲精神。

这与舍身饲虎的精神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结尾你落泪了,说明你已经感受到了这股情感的力量。

托马斯纽曼的配乐和康拉德大师级的摄影,都狠狠的参与了叙事,将此片彻底送上影史经典的不归路。

这是我第八次看,不同的,是在大银幕。

过瘾。

整个影片的节奏,导演都牢牢的控制在一种”深藏不露“的状态之下。

对了,如果还有人纠结为什么那么大的黑帮势力愣是拿这对父子没办法,我只能送一句话:”高手的事情,你不要管。

 2 ) 谁动了我的老婆孩子,我也会跟他拼命的!

看完电影,忽然想起曾经在下班的公交上,遇到过一个老外带着两个6、7岁的儿子和一个4、5岁的小女儿的事。

男孩们很淘气,小女孩很文静,外国小孩特有的那种长长的睫毛,深邃的眼睛,真是可爱。

公交上人很多,爸爸拿了几本书,几个人都挤在前门上车的那块,男孩子们不停的说着什么,爸爸偶尔应几句。

显然他们对中国已经很适应了,对挤的要死的公交车见怪不怪。

坐了几站,他们就从前门直接下车了,两个男孩子跑在前面,爸爸走了几步,回头等落在后面的小女儿,小女孩赶上去,拉上爸爸的手,一家人朝一个小区方向走去。

我挤在下班的公交上,看着此情此景,羡慕异常。

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的中国,这种情景不多见。

我暗暗想,将来等我成家了,要跟老婆商量一下,管它超不超生,至少打麻将的话要够上一桌吧。

另外,说回电影,谁动了我的老婆孩子,我也会跟他拼命的!

 3 ) 冷静

其实最开始只是注意到导演萨姆-门德斯才决定看的,后面才发现还有汤姆-汉克斯,那我是不得不看了。

看后有些失望,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实在一般般。

不过穿大衣,提着汤姆逊冲锋枪的样子很帅。

冲锋枪对手机,完全是大人打小孩儿啊。

他每次用枪对着别人的时候我总感觉他最后不会开枪,结果我每次都错了,这是他性格中让我最佩服的部分:仁慈,却依然冷静果断。

裘德·洛的表演到是让我眼前一亮,总是对这种怪人有莫名的好感。

尤其是眼神,怪异中透着痴迷。

“教父”是里面最有味道的一个人,他的确有当教父的潜质。

007丹尼尔-克雷格穿西装依然那么帅。

我一直觉得逃亡是一件极其让人兴奋的事。

当只有逃亡一个选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没有曾经想象的那么难。

我一直特别喜欢冷静的人,尤其是在极端的环境下依然冷静的人。

冷静的人才适合逃亡。

总感觉导演隐约想表达一些其他的东西,但一直感觉不出来。

虽然叫做逃亡,但一开始就得做好亡的准备。

 4 ) 向死而生

有tom hanks的片子我不会不买。

看了导演就知道大概风格了。

通片看下来觉得导演就是这样,总是很难跳出自己的风格。

只是在自己搭的楼里上着楼梯。

这种进步意义不大。

其实剧情没有什么出奇,不及同类的一些片子的情节曲折波澜壮阔,也不会看了手心出汗或者掉眼泪。

大概是看得同路数的片子多了,自己也能接接台词了。

人生的精彩在于未知,电影同样。

不过演员的演技还是重头戏,值得一提。

配乐也帮忙表现了人物内心。

多处清冷的下雨场景和无垠的田地让人在绝望与希望中徘徊,痛苦之后还是要活下去。

进攻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一无所有者无畏。

其实这个片子的主角是儿子。

如果没有他,父亲的复仇之路大概是另一番景象。

而孩子的性格就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因为他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父亲。

片中无处可逃后父子俩反倒轻松而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开始相互保护相互支撑。

教儿子学车那段是浓重之中少有的轻。

让人微笑。

他们能够活下去因为在意识清醒的片刻依然可以拥抱彼此。

同样,paul newman那个角色深知儿子的种种罪孽和无可救药的本性,却依旧义无反顾地保护着他。

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每一个父亲都是儿子心目中的英雄。

比较出彩的其实是Jude Law的那个角色。

就懒得说了。

其实tom hanks除了老到可以做为一个儿子的父亲外,mike这个角色其实有更好的人选。

tom hanks更适合那些软中有硬的角色,比如the green mile之类的。

或是直抵人心柔软部分的角色,比如forrest gump。

如果不是他参演了这部片子,我大概不会买,更不会看。

不过他弹钢琴的手实在业余。

 5 ) 《毁灭之路》——关于父与子的史诗

“这是自然法则,儿子天生是给父亲找麻烦的。

”《毁灭之路》,这名字起的有些欲盖弥彰,整部片子,从第一个镜头开始,讲述的,完完全全都是关于父与子的故事。

每一个成长的儿子心中,都渴望着一个父亲。

那不只是血缘上的联系,那是心灵的关联,父与子,命运的锁链,儿子渴望着父亲,最终成长为一个男人,而留给父亲的,却是衰亡,这是自然法则,新陈代谢。

毁灭之路,是对于父亲来说的。

故事开始在30年代一个带着深蓝色调的小城,阴霾的氛围一如我们躁动而迷茫的青春。

男孩子麦克安静而忧郁的,穿行在茫茫白雪上,单调的日常情景,却偏偏配上如此宏阔壮大的配乐:空灵的吉他珠玉泻地,自说自话着内心的那份少年情怀;风笛略带嘶哑的嗓音如潜伏的危机如影随形;管弦乐队恢弘如颂歌般的手法,如同天地间的自然之音,颤动着世间永恒循环的旋律,神圣、崇高、庄严;钢琴如流水在间隙淌过。

四者交替,往复穿行,丰沛的情绪结合简单镜头的反差令人应接不暇。

一开篇就是宏大叙事的架势,因为这讲的是世间一切父子的故事,没有之一。

雪地里儿子摔倒了两次,显示了少年的脆弱与不成熟,嘴里冒气的烟斗此时更显得不协调和可笑。

这是少年的渴望,渴望成熟,渴望力量,如同一个男人。

父亲的汽车开过,麦克像士兵一般肃立在侧,表情由孩子的没心没肺转变为若有所思的凝望。

这一段的配乐澎湃而激昂,是新鲜生命的颂歌,是人生征途开端的号角。

毋庸赘述片中表现儿子对父亲向往的场景,总是父亲显得淡漠而疏离,一旁的儿子竭力掩饰着无缘无故的激动和紧张。

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体会吧?

父亲的爱永远不动声色,对儿子来说更是如此,不像母亲那样的亲昵和直白,父亲永远只是远远的注视,难免显得充满距离感。

在片中这种距离感被具体化为:父亲有着不可告人的职业,儿子被蒙在鼓中。

因此,随着儿子渐渐成长渐渐增强的对父亲的向往,自然而然的,他渴望更加接近父亲,了解父亲,至少,了解他是干什么的。

由于儿子莽撞的跟踪,灭顶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平静的生活。

或许这该是令人伤心的,但小麦克的脸上并没有惶恐的泪水,他只是安静的上车,随父亲踏上亡命之途。

灾祸对于他或许是一次机会,满足他躁动青春的渴望,让他能够接近父亲,并且,深入他,理解他他的一切。

随着冒险的深入他慢慢的达到目的了,父亲让他帮忙,教他驾车,配合他的行动,很容易看出麦克沉稳的眼神中那份满足和快乐,他想要的不只是父亲不停地命令他躲起来、一言不发地把他像婴儿一样保护起来,然后自顾自的做事,他想成为的是可以与父亲分享快乐与痛苦的人。

依旧是,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片中不只一对父子,沙利文和鲁尼的关系,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葬礼上二人连弹了主题配乐的钢琴部分,那是我才感受到,整个主题交响曲中隐隐流淌的钢琴声的含义。

其他乐器是儿子的情感,而钢琴,代表的是父亲。

虽然这两人有义父子的情分,但是,他们其实仍然代表父亲的角色,二人的合奏是两个父亲的相互理解,同时应该注意远两人的儿子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亲。

片中不只一对父子,沙利文和鲁尼的关系,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葬礼上二人连弹了主题配乐的钢琴部分,那是我才感受到,整个主题交响曲中隐隐流淌的钢琴声的含义,其他乐器是儿子的情感,而钢琴,代表的是父亲。

虽然这两人有义父子的情分,但是,他们其实仍然代表父亲的角色,二人的合奏是两个父亲的相互理解,同时应该注意远处两人的儿子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亲。

两个父亲表现爱的唯一形式,就是保护自己的儿子。

或许男人天生就不善于表达感情,尤其是面对另一个男人。

儿子发觉父亲的身份,大受刺激,然而鲁尼向沙利文谈及此事时说:“你已经熬过来了。

”侧面交代了父亲心中对此事的挣扎。

鲁尼接着说“不可能永远保护着他”,更是一语中的。

片中这个沉默的父亲,对儿子唯一上心的事就是他的安危。

然而事实如鲁尼所说,“不可能永远保护他”,儿子要成长为父亲般的男人,就必须离开父亲的保护,独立。

但是身为父亲的他们是不可能割舍这份羁绊的,即使老谋深算鲁尼,最终也为了保护他那个并不欣赏的儿子而死,鲁尼和沙利文最终为各自的儿子由情同父子走向了不共戴天。

父亲对儿子的保护,同父亲对儿子的爱一样,至死方休。

而作为儿子的小麦克和康诺·鲁尼,渴望着父亲但却不断地把父亲引向死亡。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的死,才能给儿子带来他渴望的成长,这也是父亲之爱的最终归宿。

儿子对父亲的爱,是走向成长;父亲对儿子的爱,是走向毁灭。

沙利文保护儿子,唯一的心愿就是不要让儿子走上自己的路,因此,他几乎是以拒绝的态度面对儿子了解他的渴望。

父子间真正的交流其实很少,但也有一两次令人印象深刻。

沙利文教麦克开车时,麦克故意玩危险动作,父亲中计后他那一串小孩子似的欢笑,似乎是一种含蓄的撒娇,渴望父亲像幼时一般单纯的宠爱。

还有一次是较少的敞开心扉的麦克说自己喜欢圣经历史,其实这有铺垫,开头麦克打着电筒看的就是圣经故事。

圣经最重要的一组意向就是父与子,天父与耶稣,牺牲与救赎,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就是影片的一个注脚,最终引向那个看似有些出人意料和残酷的结局。

后面的部分节凑紧凑,几乎完全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当画面切换到父子二人走在天水间的诗意田园中时,我竟然有些无所适从。

影片的色调一直是幽蓝的,而这里却泛着纯白的日光。

浅黄的沙滩,浓郁的灌木,雪白的浪花,明媚的天,加上干净的钢琴在远处低吟浅唱,那是大自然的天籁对这父子之情的礼赞,一切,宛如美好圣洁的天堂。

“只有一项保证:我们永远上不了天堂”,鲁尼对沙利文如是说。

对于这两个父亲,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没有天堂,因为“没有一个不是杀人凶手”。

结局前的这短短两分钟,美好的令人心碎,就像是生命中那些最快乐的时刻,往往令人渴望凝固时光。

这是一场幻影,是父子俩不可能的幸福,沙利文走进那洁白的屋子,站在窗前,凝望这儿子的笑容,海浪映在玻璃上,沉静的琴声仿佛安抚了他的生命。

和最重要的儿子相守,是他不敢渴望的幸福,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得到了,哪怕只是幻象,也足够慰藉此生。

虽然我已预料的那两颗子弹,这是毁灭之路,死亡是唯一的救赎,但它的到来还是使我震颤,或许是那鲜血太过刺眼。

沙利文在最后一刻,替儿子解决了最后的仇敌,因为他明白儿子开不了枪。

那一刻我才明白其实父亲从来都关心儿子的,了解他的一切,也许只是因为用情太深,表现出来反而背道而驰。

父亲死了,沉静的琴声却一直没有停止,曲调沉着而低回,甚至包含这喜悦和激昂。

这是自然法则,我明白,这是生命的史诗。

新陈代谢,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影片中父子二人的名字都是麦克,似乎西方的传统当是长子与祖父同名,而次子与父亲同名,片子里的例外,也是一个隐喻吧。

儿子最终成长为了父亲一般的男子汉,他会重新走上父亲的路,保护自己的儿子,引领他们成长,最终离去。

小麦克说,他逃亡的那六个月经历了别人一生所经历的一切。

我想这指的并不是冒险与危难,而是一个儿子,要用一生才能走完的,理解并深入自己父亲的心路。

ps:重新研究了一下片中的基督教符号实在不少:父子二人驶过布满十字架的墓地,前往小教堂哀悼家人,这里儿子看到了一筐免费发放的圣母像(囧又不是小广告),此时响起的配乐是《Virgin Mary》,即圣母玛利亚,后来父亲在儿子桌上看见了一小个圣母像。

此时小麦克方丧母,如果圣母指代的是母亲,那么无疑这对父子就是天父和耶稣的隐喻。

还有鲁尼和沙利文重逢在教堂,修女们齐唱颂歌,这里二人在地下室进行了有关父与子讨论的对话,而此时颂歌一直可以听到。

另外沙利文去杀鲁尼前在房里装配枪支,此时墙上挂的是圣父子像!

 6 ) 老爸的汤姆生

木匠家的抽屉通常打不开,屠夫更爱吃青菜,拳击手看到孩子被人揍得鼻子流血会格外揪心——把这个定律推广到这部电影里,杀手通常不会让他的孩子杀人,因为他知道把活人当工件的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凄凉。

剧情平庸,对白简单,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东西,演员里新老搭配会给你一些惊喜——《罗马》里的凯撒,《兵临城下》的瓦西里,你看你看那个黑帮老大的脑残儿子,后来丫演了007……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引起关注,我只能说汉克斯真有型。

这个有型无法用“帅”、“酷”、“成熟”、“魅力”这样的语汇概括。

我想说的是,那是每个男孩共有的记忆——在父亲背后仰望他坚实的高大的身影。

于是我就会经常掏出碟子来看,每次看这个片都会罕见的流几滴泪,每次看到唏嘘的时候,都会想起我爸,想起我只有踮着脚才能够到他的衣袖的时候,想起目送着他一次一次孤身前往远方,想起地平线处潇洒的挥手,想起他风衣礼帽地踏上征程。

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英雄,大多数人也无非是平凡的终老一生,但在每个孩的心里老爸总是无可替代的——他辉煌,他创造,他拼搏,他庇护着我们,我们躲在他们身后的安全角落,我们看着漆黑的夜幕中漆黑的雨,我们躲在他们背后的安全角落,看着他们端平冲锋枪,将快意的子弹射向那充满敌意的世界。

 7 ) 一种本能的父爱

有人说这部电影毫无新意,从故事本身来看的确如此,情节平淡无奇不够曲折复杂,也没有血腥的杀戮、激烈的枪战和精彩的打斗,画面处理的太过干净,以至于我不得不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黑帮片划清界线,但这些不妨碍我喜欢此片。

这是部好片子,老套却不庸俗,感人却不滥情,很多善恶的东西被模糊掉了,留给我们的是更为真挚的一种感情,或者说,是一种本能的父爱。

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精悍的后期制作,使整部电影充满了闪光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视听效果和体验,这就是此片最大的优点

 8 ) 《毁灭之路》:Natural Law

这是一部非常文艺的黑帮片,没有激烈的对战、血腥的屠杀,而是在一个杀手壮烈的命运悲歌中汩汩流露出温情与悲哀。

杀手麦克尔是一个专业而冷酷的杀手,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绅士。

他可以杀人不眨眼,但是面对妻儿的爱、包容与责任心,面对苦难的人民痛彻心扉的怜悯勾画出生动的人物弧光。

似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莱昂,他的心底是柔软而温暖的。

小迈克尔第一次目睹父亲杀人被发现时害怕地缩在门边,尽管迈克儿看见儿子的第一眼是愤怒的埋怨的,但是到了嘴边的责怪随即便转化成了关心与包容,“Are you hurt?

(你受伤了吗)”是父亲对儿子说的第一句话。

小迈克尔问爸爸是不是更喜欢弟弟,爸爸说彼得像妈妈,而迈克尔更像自己。

他厌恶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厌恶自己不善于表达情感、说话直接,厌恶自己无论什么事都死磕到底。

小彼得确实更可爱更天真,但同样围绕主题,“自然法则”:越是温顺的动物越容易被淘汰。

影片中在小迈克尔,第一次目睹父亲杀人的场景中镜头通过胯下拍摄呈现儿童视角,开枪的升格镜头更外化了小迈克尔惊讶的心情。

摄影师在使第一个被害者窒息的时候,火车经过,暗示着凶手已经出现并且上路。

采用三个切镜头,逐个展示同一画面三个景别,使画面更具戏剧张力,暗示一场好戏即将开演,也使人物更加阴森恐怖,体现人物内心残酷扭曲。

在最后迈克尔的雨中杀戮,采用升格镜头,并且消去了枪声,放大雨声,是情节高潮的呈现,将情绪推向极点,也是人物命运的巅峰。

在残酷的杀戮中充满克制和悲哀,大雨中的剪影让观众并不感觉这是一个非常血腥的画面,反而在寂静的雨声中,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孤独与无奈。

影片父亲与儿子的故事在一场雨夜中开始在一场雨夜中结束。

在车上,小迈克尔和父亲之间用车框隔成两个空间,体现从那时起小迈克尔的心开始抵制和远离父亲。

但是在父亲完成复仇后,镜头呈现了一个大空间中的两个小空间,一个是走廊一个是房间。

父亲缓缓从走廊走进房间,而小迈克儿就坐在床上,体现父亲开始走进儿子的心。

最后父子俩紧紧相拥,达成父亲与儿子的和解。

父亲在故事最开始维护儿子的话是:“他是我的儿子。

”儿子在故事最后致敬父亲的话是:“他是我爸爸。

”令人可喜的是父子情深,令人悲哀的是父子越来越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小迈克尔会变成大迈克尔。

在结局中,父亲终于完成了他的复仇准备放下屠刀回归平静的生活的时候,却被摄影师谋杀。

残酷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不伤害人,但是不能放下武器。

最后儿子举起了枪对准摄影师,但终究还是没有按下扳机,父亲从背后打死摄影师,像极了一环扣一环的食物链。

“I thought that my father's only fear is that his son followed the same road(我看见父亲唯一一次恐惧,就是看见他儿子步上他的后尘)”父亲不想让孩子重复他的人生,那种充满阴险、狡诈、暴力生活,即使小迈克尔有勇气扣下扳机,他的父亲也会抢在他之前先把摄影师杀死。

影片最后小迈克尔的独白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拿枪。

”但真的是最后一次吗?

在适者生存的社会里,若不拿起枪,要么成为消费者,要么成为别人的猎物。

 9 ) 接近完美的门德斯

刚刚看完《毁灭之路》,我想,不是门德斯的话,旁人真的绝难拍出如此反动,却如此伟大的黑帮片。

故事很简单:有史以来面目最为可憎的007脑壳少根筋干掉了汉克斯的老婆和幼子汉克斯找007的老豆黑帮教父纽曼要个说法却遭遇纽曼护犊子心切盛怒之下汉克斯带上侥幸逃生的长子麦克亡命天涯找007复仇纽曼也请来帅哥杀手裘德洛反制汉克斯父子最终汉克斯得偿所愿报仇成功却与裘德洛同归于尽留下麦克平平安安长大从此再未踏入黑帮走父亲老路结束时麦克说这就是我的父亲潜台词是我爱我的爸爸。

在这样俗套的故事里,我能想象得出,导演会安排多少枪战、追车、爆破、1挑n、绝地反击、阴谋与反阴谋这些俗套的戏。

然而我错了,门德斯把男人间的快意恩仇以一种根本不加修饰的面目呈现,居然还那么淋漓尽致。

一边是落叶狂舞白鸽乱飞两把枪互指对方脑门却打死也不开枪反而后空翻接转体360度落地很稳,一边是看不到枪听不到枪声唯有漫天音乐缓缓而下生死边缘如同二人合作的钢琴曲奏到尾声,意境之高下立判。

门德斯是反对暴力的,片中多处暴力的场面都被他处理得温情脉脉,尤其是代表着血腥杀戮的裘德洛最后出场时,一张俊俏的脸上布满缝针后留下的疤痕,丑陋怪异得无以复加,这也许正说明了门德斯对“暴力美学”的态度。

某种意义上,《毁灭之路》和《疤面煞星》刚好是黑帮片两个极端的集大成者,同样无法错过。

最后感谢狂马大葛格曾在博客推荐此片。

 10 ) 父与子

父子之间的感觉刻画很细腻,其他方面有点温吞水。

很多内容好似蜻蜓点水,其实鲁尼与他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多表现一点,与麦克父子可以有个呼应或对照。

麦克父子逃亡、复仇的内容可以多一些,感觉剧情没有一个高潮。

因为大儿子更像自己,所以这个父亲更愿意向小儿子表达喜爱,对大儿子相对严肃。

因为大儿子像自己,所以不希望他走自己的路。

看到片子父亲对儿子吐露心声,不由想起自己,平常训斥孩子时,心里却发现他被训斥的毛病或犯的错误,正是我自己曾经乃至现在也有的,生气是因为他有与我一样的问题,其实还是因为恨自己。

最后,金毛废物,主人被杀,它还能与小麦克开心的玩耍,导致父子二人放松警惕。

《毁灭之路》短评

冤冤相报何时了风格类似杜琪峰

3分钟前
  • ken_zhang
  • 推荐

从一开始就渲染了崩坏的氛围, sons are put in the earth to trouble their fathers, 此语中的. 老头的父爱跟汉克斯的父爱交错. 手刃凶手之后整个画面的色彩明显的鲜亮起来, 音乐依旧缓慢而轻柔, 最终乳白色的房间是perfect place to sleep.

6分钟前
  • 人二土X2
  • 推荐

迈克尔,睁开眼看清楚!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我们就得接受,只有一项对我们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谁都进不了天堂。一部极其精湛和成熟的电影佳作。

7分钟前
  • 天天把豆豆来豆
  • 推荐

镜头节奏无懈可击,弱在汉克斯,气质不对,或者说父亲一面很成功,杀手一面很失败。

10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汉克斯的阿甘形象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了,所以他来演这样的角色实在是让观众难以入戏啊,而且他手里那把神器也太厉害了吧。保罗纽曼老了也很帅,《骗中骗》里的蓝眼睛。好吧,我是第一次知道裘德洛到底是谁,他竟然是《兵临城下》的男主角,完全没认出来啊。

15分钟前
  • 四两白干
  • 还行

Sam Mendes不是Wim Wenders。

16分钟前
  • 次非
  • 还行

打伤裘德洛后,作为杀手一般都会上去补两枪的啊?假,假,假,比身中20枪也不倒还假。

21分钟前
  • 七叶明
  • 还行

很不错的电影啊,宽银幕,美画面,故事完整——电影资料馆

22分钟前
  • 豆友1835877
  • 力荐

如同「美国丽人」对传统家庭观的解构,本片则是对黑帮「浪漫化」的拆解,却通过另一种理想化的「家庭观」(父子情深)来回归传统。「带子雄狼」模式的反复运用,代表着人类价值观中另一种「原始的动物性」。

27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A】门德斯真的是个非常精明的导演,尤其体现在他拍片的类型手法上。处女作《美国丽人》尚且可以配合奇情的剧本,但在《毁灭之路》中基本全靠复杂精巧而不嚣张的炫技。各种设计更加刻意,所以也需要更加庄重的仪式感来让观众相信。门德斯的目的极其纯粹——好看,技巧的堆叠绝不乏味,光影魔术带来感官愉悦,绝对实诚的show off。康拉德·霍尔的摄影更是无与伦比,自然光、剪影以及镜像反射,每一个镜头都能带来视觉欢愉,哪怕是狄金斯都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2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影片的摄影大赞,剧本倒是一般,导演一直想营造一种酷酷的气氛,可惜总是差一口气,汤姆·汉克斯演杀手是败笔。

33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刚看完只是觉得很老套`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被批判得一无是处`首先就有一个巨大的bug`他没有解决掉裘德洛`这是怎么也解释不通的`还有那个解决掉所有保镖唯独留下义父的场面`原本可以做成经典场面的`不是有一帮出名的男影星和两个商业的题材(黑帮,父爱)就可以拿出来忽悠观众的``

37分钟前
  • `DO DO`
  • 较差

重看,相互重叠又错位的父子关系是核心,场面戏极为杀人,康拉德·霍尔对雨雪、玻璃和镜子的光影运用出神入化;不过到最后还是显得缺乏些许惊喜。

4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就 Newman好一点 汉克斯凝视007有那效果

46分钟前
  • Lepabloboco
  • 很差

70文艺导演拍黑帮片,就像李安拍《绿巨人》, 两边不着好。精雕细琢的影像,不添质感,反显得导演在露怯。商业趣味上本应被放大的段落,导演却用在了挖掘角色内心上。故事逻辑、人物台词都太“艺术”,放到商业化的语境中明显格格不入。对导演的007很抱怀疑,太放不开。但不可否认,雨中决战场面很好看

50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还行

其实我真的不怎么喜欢这个片,太沉闷了。。。历时8年,看了不下次5次才看完的片子。。。

55分钟前
  • annie妖
  • 还行

@2024-05-31 14:12:26

60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黑帮+父子情,节奏拖沓,汉克斯同学的杀手气场太弱,复仇的重头戏被压缩得毫无痕迹,另外配乐实在是多得过分了……只有裘德洛让人眼前一亮。新007童鞋的这种大佬二代演得实在不如Vincent Cassel在Eastern Promises里面的出彩。

1小时前
  • 烏滌非
  • 还行

当人们问起我,麦克苏利文是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混蛋时,我只会有一个答案,he is my father…………当看完最后这句话后,你就会明白这部片子要讲什么了。

1小时前
  • wonderful_days
  • 推荐

看到一个小时左右杀手父亲带着儿子亡命天涯的路上抢了黑帮仇家存在各家银行的钱的时候,不想看下去了。电影看多了之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很多电影都有这个通病,大多数我已经看不下去了,其实这种现象在“斯皮尔伯格”电影这里更为严重,不是斯皮尔伯格不好看了,而是整个世界都变成斯皮尔伯格了。

1小时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