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小资的《电影就是电影》,导演张勋立刻转战常人难驾驭的战争片,不仅场面要浩大,而且要将已经回炉好多次的朝鲜战争拍出新意,真是难为了他。
但是,看完此片,我还是要为他起立、鼓掌致意。
作为朝鲜族的我,也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去叙述那时的故事。
一、开场影片开头就是那著名的板门店谈判。
我们后人都有把历史归为几个简单事件的倾向,因为我们懒于思考。
但是,到了细节,何等复杂。
交战双方,就是为了怎样划分三八线而陷入僵局。
尤为谈到一高地(就是一座山峰),几次易主。
那座山峰是用血淋淋的普通士兵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各方军事团体所谓的尊严。
这也是朝鲜战争的缩影。
到了最后,交战士兵是忘却了为什么而战,只有上头的命令,让他们知难而上,明知道那是不归路,而且不一会儿,还要被打下来。
而这时候,申河均(申)演的韩国士兵接到上司的命令,让他去高地调查一件韩方内部间谍事件。
因为韩方怀疑自己的士兵有可能和朝鲜哪里有私通。
这样,镜头就切换到了影片的焦点,高地。
二、调查申来到高地,就看到了一群看起来很萎靡的韩国士兵。
其中,有着已精神分裂的士兵,有吸毒度日的高官,也有几个流浪孩儿。
导演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描写战争的代价到底是由谁来承担。
在欢迎申到来的晚宴上(也不知道算不算宴),这群士兵端着水,当做酒,喝得酣畅。
不知是为了忘却什么。
而在这里,申也相会了已失散多年的挚友高修(高)。
和高分别还是在被朝鲜士兵俘虏的几年前。
那时战争刚刚打响,高还是一乳臭未干的学生,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
当柳承龙(柳)演的朝鲜官兵问他们”知道你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吗?
“的时候,满是胆怯,无法作答。
这时,柳用他高傲的眼神注视着一帮韩国俘虏,骄傲地说出”因为,你们不知道为何而战。
“而现在的高已成了战争的机器。
这从之后的战争场面可见一斑。
几次巡逻伏击,高都是艺高人胆大,不知畏惧。
我想,那是因为,即使战争,很多人都有回家的盼望,而这种盼望却成了对死亡的恐惧。
而高已对回家不抱希望。
即使,之后有了片刻希望,但是上头的命令,又把他们拽回现实。
而且,我们要知道,高是在这样的怀抱希望与希望破灭当中反复折磨。
因为,从他们的台词当中可知,已不是一次说要停战了。
但是,停战消息是时刻弥漫着,却始终遥遥无期,而这种僵持在他们看来是持久,没有尽头。
三、水落石出随着进出前线,申发现这群萎靡的士兵并非如此,在战场他们却是勇往直前。
因为,没有盼望的人是不怕死的,或者他们盼望着一个终结,但是却用死亡的方式。
申最终发现,私通却有,而高也在其中。
而这种私通也是合乎常理。
打上去的韩国士兵在被打下来的时候,明知过几天还要打上来,所以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食物),放在木箱,埋在地上。
过几天,韩国士兵打上去之后,在他们打开箱子的时候,却发现留着臭味难闻的一堆屎,还留有一封信,那是朝鲜士兵几近调侃的语言留的,说那些食物我们消费完了,留了这一堆,让你们享用。
气不过的韩国士兵也是想报复,这样如此往复,慢慢有了一些信件,是朝鲜士兵托韩国士兵寄给韩国这一方的父母亲戚的。
之后就是韩国士兵也托朝鲜士兵捎信。
当然,托人办事,也要意思一下,他们就互赠了一些礼物,食品,烈酒。
虽然,彼此不曾谋面,通过这种捎信方式,在残酷的战场,却绽放出难能可贵的友谊奇葩。
但是,仗还是要打。
这就是战场畸形一幕的出现。
上头命令下来,还是要拼刺刀,你死我活,但是,打上去之后,读着敌方朋友留下的信件,却嘻嘻哈哈。
人们的友谊,彼此的爱是如此简单,但是她的破灭又是如此残酷。
四、死亡与结束战争终有死亡,在一次次交战中,你我双方也慢慢倒下去。
那留了豪言壮语的柳官兵,也在这高地上,丢却了战争的理由。
在这漫无天日相互残杀中,终于出现了一线曙光,要休战了。
朝韩士兵都是喜出望外,终于可以回家了。
但是,离休战还有24小时,24小时之后的领地,才是最终分界线。
朝韩双方的上头也就毫无悬念的发出了相同的命令,到休战那一刻之前,还是要打下去,寸土必争。
发出命令的人在桌子旁签几下烂名,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一个个的普通士兵却是重新被拽回现实。
原来回家不是那么简单。
最后的镜头,高地,硝烟弥漫,朝韩士兵短兵相接。
那些互相通信的人们,那些曾经用信件彼此问暖的弟兄,死在了彼此的刀枪下。
一场战争,谁是胜者,那就让历史来评判。
但是,对于这些一个个普通的青年来说,在他们看来,战争可能很难用胜败来定出结论。
战争残害了许多人。
一个很胆怯的士兵,最后却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杀人魔。
但是最后看到了那个女孩,便也心动了。
这是对战争的控诉,说明人性还是好的,只是因为很多不情愿的事情,改变了人许多。
知道最后只剩下主角一人,这并不是英雄主义,主角是带着许多种情绪离开的。
这个电影最后只是想说,前人土地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
这算是我看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反战的电影了。
因为在里面,我真的看不到战争的意义。
以及高地战两边的人都对战争的厌倦,像是工具人或者机器人一样,在例行自己的责任,不能有感情,也不能思考。
最离谱的是,在已经签订了停战协议的前提下,还有12小时生效,都不放过这个时间,从政权的角度能理解,能多划一块版图在自己的属地也是好事,单从电影里最前线的那些士兵的角度,却觉得尤其的残忍。
双方都以为要结束了,这麻木杀人的日子,不知道生存意义,战争为了什么的日子终于是要结束了。
可是,军人的天职,让他们最终,敌我双方都死在这那片土地上。
战争的胜利,只有一种,就是活下来。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这场战争里没有赢家。
唯一活下来的肉体,也不过就是好精神和灵魂已死去的傀儡,也会想剧中的那个人发出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他们都死了,我还活着。
”死了也是一种解脱,活着也不是一件幸事。
这个剧最终让我明白了这句话。
很好的意境和题材,故事几条主线也都不错,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摄影,剪辑,战斗场景等都可以算是比较认真的级别,只是演员方面还略有不足,倒不是演得多不好,实在是太过于为市场或者说粉丝考虑了,几位重要角色从外形上实在对战争的残酷和真实性有削弱之嫌。。。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词,感触颇多,虽然之前也有所闻,但2个多小时的精彩视觉冲击还是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
战争的确太残酷,作为普通人,能够活着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苏联和美国以38线为界限,共同解放了朝鲜半岛。
表面上看去正义之狮帮助朝鲜重获自由,脱离了日本的魔爪。
但随着苏联美国各自在北朝鲜和南韩扶持了政权,直接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割,北边社会主义,南面资本主义。
光是意识形态就封锁了南北交流。
南北本身属于一家,有家乡在南面去北面参军的,也有家乡在北面去南面参军的,在战场上,杀死的可能是自己的远房表哥,互相传递物品及信件的剧情,不排除真有其事。
但可能性极低,箱子内多半是炸弹。
但导演巧妙地运用了最危险的东西--可能是炸弹的箱子 ,把里面的炸弹换成了妹妹的照片,给家乡母亲的信,家乡的酒,和甜心巧克力。
给战争中增添一份温情,也体现了南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主角之一从瞄准镜中看到敌军狙击手是自己自诩的未来媳妇时,他下不了手。
宁愿被打死。
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个兵,他们只是双方利益集团的棋子,当听到已经签署停战协议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大家关心的不是输赢,而是再也不用打仗了。
当为了最后12小时占领高地的时候,美军轰炸机不管混战的人群,不管自己的盟友,毅然扔下炸弹,他们接到的任务是 “削了这座山”, 可见战争的残酷。
这部影片,并没有一味的贬低敌方阵营,敌军狙击手美丽动人,枪法神准,军官刚毅威武,军队纪律严明。
也没有一味的跪舔美帝,美军轰炸机不顾盟友扔下炸弹的时候,就是这部影片控诉美国是“一个为利益不顾盟友的小人”反观国内的抗日影片,一味丑化日军,日军不是脑残就是作死,5.6岁的小孩用弹弓能杀几个。
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用平底锅也能干掉几个。
这也许就是国产电影很难走出国门的原因。
亦或许是真实的抗战太血腥,太凄惨,所以只能让大家嘻嘻哈哈的看抗战片?
但是遗忘过去就是背叛,没有鲜血的洗礼,国人的血性如何激发?
天天轮播喜羊羊,国人最终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连看都不敢看,拍都不敢拍,国难当头谁扛枪?
影片美中不足的是1月的朝鲜,应该是大雪封山,山岗上晚上能冻死人,但是片内除了几个雪景以外,其他都是阳光明媚,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拍得跟夏天似的,这减少了拍摄的难度。
总体来说,是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是《高地战》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看过的战争片不计其数了,感觉唯有这一部是敢于剥离开各种民族情绪或是国家荣誉,以战争参与个体的视角来真实地描述战争的。
小女孩:叔叔,等我长大了这里能长出手臂吧?
(指左手断端)小男孩:唉,都说不会了,长不出来吧。
小女孩:会长出来吧,会重新长出手臂,玩游戏吧,好郁闷。
金秀赫:喂,你以为你是蜥蜴啊?
那里怎么可能长出手臂,你这一生都是残废了,臭表纸。
姜恩彪:浑蛋!
你踏马是人吗?
是人吗?
金秀赫:滚开,对,我不是人,是人早就死光了,三年的时间,是人的话会活下来吗?
姜恩彪:闭嘴,浑蛋。
金秀赫:你懂战争吗?
你懂什么?
姜恩彪:别自以为是,小子。
后方也一样,成植的父母,还有他们这些战争孤儿,都同样在这战争中煎熬着,都在经历着地狱,浑蛋!!
金秀赫:你知道真正的地狱吗?
南成植,那个南成植昨天死了,前天也死了,这样死去的南成植都几十万了,可是……这踏马的战争为什么还不结束?
你知道真正的地狱吗?
中、美、朝、韩,以及幕后的苏联。
每个人各自有着自己的版本,谁是正义谁是侵略?
只要那几十万战死的冤魂是真正无辜的,为了几个政治人物的利益,让几百万人赴死。
日俄为了争霸而在中国的东北混战,美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朝鲜半岛厮杀,这又有什么区别?
当韩朝统一的那一天,我相信他们会像我们曾经憎恨日俄一样憎恨中国人吧?
互相厮杀到底为的是什么?
通过战争又真的能达到目的吗?
但世界和平又是那么的幼稚,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相信的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唯一的道路就是加入统治阶级,对吧?
“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百度百科,词条:上甘岭“弟兄们,要是有一天上战场,我一定把大家活着带回来。
”在部队的时候,一次军人大会上,营长这样讲到。
那时,我根本不懂打仗究竟是什么,只知道在提出了“训练从实战出发”的口号之后,每一天的训练时间比以前更加难熬了。
我当兵所在的部队即目前的十二军特战旅,在朝鲜战场上,叫做十二军31师,作为上甘岭战役的后备部队,在十五军消耗得已无法再组织有效的战斗的时候,投入了战斗。
而我所在的连队叫做“羊山攻坚英雄连“,后来又叫做“西南剿匪模范连”,隔壁的连队叫”夜袭阳明堡英雄连“,营还有个连队叫做”坚守上甘岭钢铁英雄连“。
是的,我们的先辈曾经在和我们一样大小的年纪把自己的热血洒在了朝鲜战场上,而现在的我们承继着他们建立的荣耀和功勋每天艰苦地训练,保卫着这日渐强盛的国家。
《高地战》这部韩国的战争电影是我看过的第二部描写朝鲜战争的韩国片。
可以说,其对战争的理解与表现是远远超出目前我国的许多抗日剧的。
与另一部同样带给我巨大冲击的美国战争片《锅盖头》不同。
《锅盖头》中所表现的战争是虚无的,是没有伤亡与流血的战争。
而《高地战》中对高地的反复争夺战斗则是赤裸裸的绞肉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去了,然后就再也没有了。
不只是对于韩国军队,对于战争中的各方都是这样。
在不大的高地上堆积着数不清的尸体。
而这么多人在这个高地的牺牲也仅是为了在停战时多拥有一点土地。
朝鲜战争从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开始又回到三八线,而战争之中的炮火已爬犁过朝鲜半岛的每一寸土地。
战后的北朝鲜与南韩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们的分裂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然而这两个国家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时至今日,朝鲜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封闭僵化的国家,而韩国却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可是如果我们去回顾朝鲜战争之后的朝鲜半岛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事情并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这般分明。
战后的朝鲜得到了中国和苏联的大力帮助,取得了许多的工业成就。
而韩国长期都是军人集团独裁专政,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经济上才甩开朝鲜并逐渐实现民主化。
所以,如果仅以今天朝韩的对比来否定朝鲜战争的合理性的话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在《高地战》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被战争所裹挟而失去了人本来的模样。
倘若没有战争,也许二秒与金中尉可以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也许17岁的新兵还在承欢膝下。
然而,如果我们将人物的一切的不幸都仅仅指向战争本身,那么就太过于肤浅了。
朝鲜战争实质上是意识形态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不具有所谓的正义性,不是吗?
无论哪一方,他们所建立的政府都是独裁专政的政府。
可是每一方的政治集团都采用了战争这一最为惨烈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政治诉求。
就像哈耶克和凯恩斯所说,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是思想。
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是人类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各种思想,主义与方法论得到了刚刚消灭封建制度的各个国家的实践。
这些思想的极端性激发出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民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狂热。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浪潮在全世界的传播所带来的对旧体制的巨大冲击,至今仍没有消失。
因为某一群体接受了某一思想,并以之为自己一切行动的指南,所以就为自身行为中激进,反人性,反人道的一面寻找到了合理性,并且始终会标榜自身的正义。
就像战争中的双方大声咒骂着对方,并将己方的牺牲看作是无上的光荣一样。
在当前,意识形态观念逐渐淡化的时候,人们又走向了虚无的一面。
可是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人存在,便会有隔阂与相互的不理解。
包容这一词语虽然政治正确且好听。
但是人本身的傲慢与偏见是不会彻底消除的。
而极端思想的产生便总是根源于这种迎合大众心理的认识。
当前,战争似乎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并没有远去,它就像一个梦魇一般徘徊在每个人心底最为幽闭的地方。
我们歌颂战争的胜利就是歌颂这种集体的暴力,它带给每个人的不仅仅是恐惧,恐怕还有基于人动物性的杀戮的快感。
韩国人果然是擅长自我陶醉。
中共军队的人数比子弹还多这种台词都说得出口……整个朝鲜战争韩军的表现最差还有脸说什么志愿军人海战术?
有一个史实————美军是共军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成建制歼灭美军团级的战斗单位只有二次战役一个北极熊团,而且长津湖陆战一师这个瓮中之鳖还硬是成建制突围了(伤亡过半),志愿军九兵团战斗减员很大,因缺乏御寒物资造成的减员甚至是前者的两倍。
然而这样强大的对手事后充分肯定了志愿军的战斗力,连李奇微也高度评价中国军队,并认真总结朝鲜战争。
另一边志愿军指挥员自此对美军歼灭战的目标定为营连一级搞零敲牛皮糖,只有韩军还是大量出现营以上整个建制被歼灭的例子,之后志愿军往往喜欢从韩军所在结合部突入打开战局,刷战绩大多靠南棒,打赢韩军都不屑于提,网上一些人玩春秋笔法说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伤亡和美军比九比一,却是自动忽略美军编制中几十万韩国炮灰,还有李承晚所属韩军的不成器,很多一触即溃,把这些算上中朝方面伤亡其实低联合国军很多,更不要说中朝联军人数超过对手已经是后期在三八线的拉锯战,人海战术?
韩国人有资格提吗?!
人民军加个女人也太扯淡了
虽然硬件上比不上《太极旗飘扬》,但是故事要要好很多,可是煽情什么的比起《太》好不到哪里去,本片就像是《共同警备区》的前线版,只可惜本身的悬念点太弱,而且导演的叙事也相对冗长,再震撼的效果都被削弱了,真是受不了棒子一年又一年捣鼓南北战争的那些事儿,就和抗日片一样让人反感。
一次不错的尝试。这不仅是韩战。
两秒姑娘好漂亮嘛,求在硝烟中保持那么好皮肤的秘诀,这绝对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
没看进去。
棒子属实是天生的二皮脸啊
何必搞这么多用滥了的桥段
这么高的分从哪来的 你们没看过战争片是吧
他说战争一周就能结束,但是两年过后我们依然被捆束在这片血雨腥风的牢笼当中,曾经的恐惧之色化作麻木的神情遮住了笑容,曾经绿草如茵的土地堆满了数不清的冰冷尸骨,一次次的冲锋陷阵,让人早已忘记了战争的意义,对于幕后的操作者来说我们只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除了苟延残喘的活下去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说实话,这片子显得有些杂了,导演想要放的东西太多。战争电影想要寻找新的主题已经很难了,影片拍的还算不错。导演算是很好的借鉴了像《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等经典战争的一些元素,片子中的某些桥段很熟悉。
女猪脚死的时候,我心都碎了
很不错的反战电影,不是战争片,中国却从来没有反战电影。片子比较长,前半部分的铺垫有点冗长可以精剪一下,缩个半小时比较好,后半部分比较精彩。
我们的上甘岭
《太极旗飘扬》之后韩国终于又出了一部像样的战争片了。什么时候轮到中国也整一部……
很好。和战争本身为敌的战争,没有人胜利。
对这个地球上出产最优秀战争电影的国家来说,必须苛刻一点。题材很不错,双方做交易的地坑,屡次放过的对手……败笔正是没有对其中一点进行发掘,可惜了……
将战争归于每个人生的欲望,与战争战斗求生存,很不错的文本,只是很多戏份显得过于拖沓,摄影和画面在大量对话的戏份里有股肥皂剧的不和谐感,但这依旧是部对于人性刻画很成功的战争片。虽然技术方便差了点,好在故事很棒,算是【太极旗飘扬】之后最后的韩国战争片了。★★★★
★★★☆,还不错哦~故事循序渐进,很吸引人
《长津湖》不敢拍韩国人,《高地战》不敢拍中国人。台词差,废话多,十足的烂片
战争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