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地在看犯罪悬疑剧时真笑了,这个剧一点都不喜剧,但是有一个点,无法忍住不笑。
理论上说,《毒蛇》里男主查尔斯·索布拉吉指染至少有十几条人命,横跨泰国,尼泊尔,印度,香港,老挝,东南亚多国,被害者背景不同,来自欧洲,美洲的年轻人,名震泰国各领事馆,是大案要案缔造者。
诈骗,诱拐,非法拘禁,加谋杀,应该是智商超高,手段不凡的犯罪分子,仔细一看剧里的作案手段,这不是几百年前在我们历史上,至少是古装宫廷剧里妃子们相互陷害最常出现的——泻药。
没错,男主和女主在泰国他们小房间里勾兑的正是泻药和一些有迷晕效果的水,然后十几条人命就这样终结。
可以说是20世纪末最残忍又低智的犯罪,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传奇男主查尔斯·索布拉吉是PUA王,与其说那些来泰国旅行的年轻人是被他毒害,不如说是PUA致死。
必须承认他一定很有个人魅力。
第一个也是被他PUA最深的就是他最亲密的伴侣和犯罪伙伴——女主玛丽-安德烈·雷克拉克,这个加拿大籍法国人和查尔斯结识于一次旅行,她爱上男主以后,就一直被洗脑,配合查尔斯假扮夫妻,欺骗,诱拐无辜旅行者,她也曾犹豫,怀疑,想放弃,但是每每和男主对峙,都被轻松拿捏。
查尔斯有时是温柔,有时是霸道,总之是自信,给女主画饼。
最终,直到女主被抓,他们在监狱相遇有一场戏,那时玛丽已经知道自己患有癌症,查尔斯依然还是很强势,根本没有把这个他害了一辈子的人当回事,玛丽真的是一生被这个男人拿捏住,因为这最后的一面,她也没有控诉什么,好像还提到了原谅,放下了恨意,其实有些人真的不值得原谅。
第二个被PUA的是他们的印度籍跟班,因为很多生意洋装,谋杀过程需要其他人配合。
查尔斯·索布拉吉在泰国雇佣了这位同谋,可以说忠心耿耿的和他一起干坏事,虽然最后拍摄的查尔斯放了这位同犯,给了他生路。
但是在庭审中再也找不到这位关键的印度证人,他消失的无影无踪,给查尔斯的审判, 定罪增加了很多难度。
其实这位印度籍伙伴何尝不是被动参与,他根本没有男主那么无情和冷血,如果说玛丽对查尔斯不离不弃有情感的成分,印度小伙是真被PUA控制,更说明男主让人信任和依赖的能力之高。
第三人是泰国当地的女性,查尔斯·索布拉吉的珠宝生意伙伴,查尔斯通过情感控制,不仅给自己找了泰国这位女性亲戚高管后台,还让这个女性深以为要和她结婚,婚宴都办了,还替他保管最重要的财务,结果就在宴席,查尔斯·索布拉吉一边PUA她,一边拿着东西,从后门顺势开溜。
第四人是一个法国受害者,他最后幸运脱身回法国,当然有邻居——本案的关键助推者,可以说除了本片真正主角那位值得尊敬的荷兰外交官之外,最大胆的揭露者,他们的女邻居所救。
这位从法国过来准备去当船员的毛头小子,也不知怎么被查尔斯·索布拉吉看上,强制拘禁扣押住给他们当佣人,PUA他到不敢逃跑,被灌药,控制的生不如死,从他的被害经历可以推测,查尔斯犯罪不是图财,虽然他做着珠宝生意,一个在当年不仅泰国,整个东南亚黑市盛行的地方,他心思没有放在真正发财的路,反而目光都是一些其实并不是非常有钱,都是从各国来泰国旅行的背包客。
这就要说查尔斯·索布拉吉的犯罪动机,来源于身份认同。
二战以后究竟几代人是非战场的受波及者,可以说他本人的悲剧是时代的烙印,他的母亲是越南人,后来也到了法国,是和他关系最复杂也是最了解他的人。
在玛丽和查尔斯在法国结婚,得知他有过一段婚姻,自己去找他母亲谈话时表露无遗。
他的母亲这样评价儿子:“最好远离他,一个危机人物,谁和他在一起谁倒霉。
”查尔斯的父亲是法籍军官,把他从越南带回法国,他一直没有取得国籍,可以说小时候在法国受到的排挤和歧视造成了他一生扭曲的心理,查尔斯在泰国的目标人群,恰恰是来自西方的白人, 欺诈,抢窃这些根本不富裕的年轻人,他更多的是出于某种仇恨。
事实证明作为混血,在那个年代,查尔斯一直找不到某种归属,他在法国似乎无法安定,他第一任妻子外貌出众,结婚有孩子也无法改变他,查尔斯对东南亚有某种痴迷,现实中,他经历牢狱,越狱,获释回法国,还是回到尼泊尔,再次被捕,还有了第三任妻子,对,他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哪里都搞破坏,还都有人爱。
这部剧主要聚焦的是他在泰国犯罪的过程,本人的真实经历确实更传奇。
但是《毒蛇》已经将其最戏剧性的过程还原到位,比如甚是能伪装的两个人查尔斯和玛丽,开始来到泰国,其实只是在某院租了间档房,那行头和气场,非常盖茨比,给人的感觉是整栋楼的拥有者。
另外贯穿整部剧的荷兰外交官,一位历史应该留名的人物。
正是他的锱铢必较,换得十几条人命陈案昭雪。
为此,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仕途破碎,大使在开会时明确告知他,不需要他参与记录,有新的秘书代替,那个会议大门徐徐关闭在有才华有责任心的年轻外交官赫曼·克尼彭博面前。
他的婚姻结束了,一直陪伴他调查的妻子离开泰国,独留他一人。
在现实里太缺乏赫曼·克尼彭博这样的人,从一个荷兰籍公民寻找亲人给大使馆的信开始,调查失踪人员,这是外交官的职责,对于大多数他们同僚而言,每年有那么多来泰国寻欢作乐的年轻人,失踪怎么了,没有人在意,赫曼·克尼彭博出了书,出了名,至今还在搜寻有关资料。
只要你较真,一定会有回馈,致敬孤勇者——赫曼·克尼彭博。
不得不佩服BBC的编剧,能把一个罪犯拍得那么引人入胜,虽然故事线不断的回放,但是我看懂了,当电视剧结尾打出字幕,献给带着伟大梦想出发却没能回家的年轻勇士的时候,泪目了。
七十年代嬉皮士流行,西方人喜欢去尼迫尔泰国印度寻找精神世界,而本片主人公查尔斯,专门喜欢杀这些傻乎乎的白人,然后冒用他们的护照,掠夺他们的财物。
查尔斯,这是一个不该出生的孩子,生父印度人,继父法国人,生母越南人,他出生在西贡,与他相关的国家都拒绝给他身份,所以他没有护照,在歧视中长大。
在有幸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法国中产妻子生了女儿之后,在印度为了生存抢劫了珠宝被抓,然后就开始了他周期性的越狱,骗人,下药,杀人越货的营生,手段比较拙劣,但效果不错,估计这货遗传了越南母亲的美色,迷惑性太大,不管是各国美女,还是监狱看守,一网打尽通杀为他所用,亚洲奇葩之王当之无愧。
本片也可以取个别名,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确实,旅途一旦开启,到了景区,智商急剧下降,以为世界大同好人遍地,否则出门干嘛呀?
不如在家窝着。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寂寞是你我都有的固疾,所以总是会被旅途中那些貌似亲切的陌生人打动,查尔斯大哥就频频下手,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找个印度人帮手,加拿大魁北克美女当妻子作为招牌,冲淡他的亚洲脸的特征,以此获得白人的亲和。
这个加拿大美女的扮演者珍娜科尔曼必须赞一个,之前看过她出演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本片中,她的矛盾心理,以及因爱而生的帮凶心态,偶尔暴露的一点善良和纠结,以及最后与查尔斯的诀别,都拿捏到位,心已死,身可弃,终究错付一生。
至于半辈子追踪查尔斯的荷兰外交官赫尔曼,值得尊敬,外国版的无悔追踪,执着而正义,堪称人性的光芒,他的妻子是本片最靓的妞。
本片男主查尔斯至今被囚禁在尼迫尔的监狱里,老了,估计越狱也逃不动了。
监狱里,也不再需要各色护照了。
编剧和节奏太好了,特别是前面五集,看完气到晚上做梦都在帮赫尔曼抓坏人的地步。
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电视剧。
关于这部剧我关注的几个角度可能有点奇怪。
这部剧中有很多西方对东方文化的俯视,虽然这次受到伤害的是白人。
几年前一次偶尔的聊天让我对西方白人的异域情结觉得反感,当时有一位孩子同学的家长,特别喜欢中国文化,曾经在中国教过一年多的英语,那天聊到在东北过春节,她用了非常非常多次的amazing,我突然觉得很可悲,原来我眼中的陈规陋习在异国人眼里是一种神秘的好玩的存在,他们并不想理解也不在意这背后的文化叙事可能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不友好,他们所追求的就是have fun。
然后前两年看了一部电影叫《巴克劳》,写白人组队到巴西的偏僻村庄猎人为乐,故事一开头仪式感浓烈的葬礼也为后面白人对这个小村庄的屠杀进行了铺垫,对待落后文明的“异域风情”多是猎奇鲜有平等。
这些甚至影响到我上次去巴厘岛的旅行感受,虽然我不是白人,但是显而易见巴厘岛的旅游区是一个按照西方人视角打造的楚门的世界,就像阿兰给莫妮卡洗脑时说的:“这些白人只是来寻欢作乐,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根本不在意真正的我们。
”寻欢作乐四个字真是很好的概括了我在巴厘岛旅游的感受。
剧里的演员都有原型所以我不甚清楚比利豪尔略显神经质的表演是不是基于赫尔曼本身的特点,一开始有点点不习惯,后来越看越觉得其实演得好。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气到发抖”,又形容他犹如困兽,这些情绪比利豪尔都演出来了,就是一个人面对一整个系统被碾压又想抗拒的无力和愤恨。
看剧的时候你能深刻感受到“人权”两个字的份量,这份量不是来自人的珍贵,恰恰是来自人的渺小和他者包括权力系统对个体特别是弱势个体的不在乎,所以赫尔曼嘶喊出“如果我们都不在意人的死活,作为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人权的珍贵可能就在于是那么多代人殚精力竭争取的希望人在同类眼中不再渺小的权利。
查尔斯会被抓住全靠赫尔曼的坚持,在剧中以狂热的姿态表现出来,我觉得是因为那时候他刚好非常年轻。
人慢慢长大会更多的接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会越来越多的以外界要求我们的视角去看问题,但是年轻人很自我,就是他的世界其实是以他为中心的,很多人的自我经常表现在自私上,比如失恋了就觉得天塌了,但是赫尔曼的自我在他坚信自己的理想,他有正义就会认为全世界都应该有,就会想方设法去证明,所以他看起来不惜代价、神经兮兮,其实是非常可爱的。
不要把自己的弱点和脆弱暴露给别人从小缺爱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他们天生不会爱,只是只想掌控一切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爱只是其他人的一种感受罢了,他们通过观察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来模仿爱,但这永远只是诱人的甜品罢了。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骗别人可以骗自己不行 不要每天自我欺骗放弃很容易 坚持很难不要轻信陌生人,对太热情的人要保持戒心,世界虽然好人很多,但别有用心的人也不少骗子的最大特点,给你散布种种诱惑,让你按他的方式,能获得很大利益。
其中一再分嘱咐,不能告诉第二个人。
骗子知道一旦第二个,第三人知道了,骗术很可能被揭穿。
这个世上之所以有骗子和谎言,就是因为我们有不切实际的需求,而骗子和谎言不过是这些需求的供给而已。
水流不息,金钱不眠,人性不变,骗子永存。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不怪骗子,就怪自己的贪欲、需求过度。
当你独自一人在漆黑中摸索时,往往只需要有人点一把火,就能让你满怀希望地走向深渊。
人性充满了弱点:焦急,贪婪,恐惧,诱惑,屈从,自负,懒惰;人性极易被利用,面对老奸巨猾的骗子,我们防不胜防。
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别人你会拒绝来自这个世界的所有善意不结婚能走得更远不要做个可悲的人 人要自救才会有人帮你记住 没来由的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上掉馅饼 不是阴谋就是陷阱只有灾难困苦的人类才信神 幸福的人信钱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当男人向你借钱问你要钱的时候,女人请火速离开他女人恋爱的时候要注意,爱你的男人不会让你证明你爱他
这是一个骗子团伙,在全球的杀人之旅。
他们根扎泰国,奇异迷人的风情中,他们是匍匐隐藏的蛇。
手段残暴,人命只是个东西,嘶嘶蛇语是他们的手段。
阿兰是里面的犯罪头头,他不仅将蛇语用在受害者身上,他还用蛇语蛊惑了莫妮卡。
我惊讶于坏蛋阿兰,他穿着大翻领衬衫,喇叭裤,带着眼镜,鬓角修得整齐,他是曼谷的珠宝商人,是工程师,是战地摄影师,没人知道他是谁,他游走于多个身份之间,宛如蛇蜕一般,过段时间,就剥下外面的皮。
他心思缜密,又用之于蜜语,善于操控,他显得如鱼得水。
莫妮卡,初看她我还带有不忍,但是Satan诱惑她,她极力于做阿兰心中的女神,她变得邪恶,邪恶滋养了她,她迷人至极,放弃良善。
她彻彻底底成为了条新的母蛇。
赫尔曼是唯一一个坚持寻找罪犯,并最终将阿兰关进了监狱。
他多次保持愤怒,他的善良和正义感支持他走下去他显得冒冒失失,常被情绪控制,但是他是那女的走遍所有曼谷大使馆,唯一站出来的人。
这么好的剧本,又有真实案件做背景,有接近一半的内容跟法国🇫🇷有关,法国人🇫🇷不拿来拍成法🇫🇷剧在干吗(爱法语的也是心累,国内观众对法国🇫🇷作品受众度一直提不起来)?
被BBC和网飞抢来拍成英🇬🇧剧了。
上世纪60-70年代,在东南亚,这里在打一场冷战中的“热战”,毗邻越南的国家受到的波及可想而知。
在这种特定的悲剧属性的动荡年代,有些罪恶伴随生之。
根据剧中交代“毒蛇”的背景,可以看出早年受到过越南战争的影响,让他体内某种罪恶属性爆发了,他最早犯案甚至可以追究到他的原生家庭,教唆兄弟犯罪,自己却成功脱逃,此后来到70年代,也就是本剧的核心故事内容,他横跨各国犯案,针对西方国家的人进行猎杀,到最后他到底杀死了多少人,波及伤害到了多少人,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不过物极必反,毒蛇再强大也会遭到反噬。
这是基本法则,一物降一物。
当接触到失踪案件的荷兰外交大使夫妇,他们敏锐的察觉到案件背后另有隐情,由此展开了调查。
终于在1976年,关于“毒蛇”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由于“毒蛇”是跨国作案,虽然取证难,各国警方办案方式又不一致,而且又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但即便如此,根据荷兰大使夫妇和及其周边的朋友搜查的信息,各国警方和国际刑警对罪犯发出了通缉令(这里真的要感谢他们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荷兰外交大使夫妇),从这时起,“毒蛇”不再是猎杀者,他变成了各国警方猎杀的对象。
剧中虽然让人替被害者惋惜,但是荷兰外交大使夫妇更让人遗憾,几十年后的他们,有没有想过,因为“毒蛇”的案子导致他们分开,甚至影响了他们半辈子生活,他们接下案子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这些人,这些案子会影响他们半辈子生活。
拍此类作品在我看来警示意义非常大,希望能有更多人读懂。
C'est bon,clear,BBC和网飞联合拍摄英🇬🇧剧全剧终,观剧的观众们会感受到英法德等多国语言的冲击。
剧情/犯罪/罪案/年代,80分作品,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分级警告)!
第一集一对情侣失踪了 感觉很紧张吸引,脱衣舞女和蟒蛇。
70年代泰国就有了。。
震惊。。
单身女性在外要提高警惕,路人谁管谁,不要喝那些看着友好的人给的东西。
保护自己真的太难了。
阿兰太可怕了。
第一集就要杀特丽莎么。
还有那对情侣,吃了💊非常不舒服。
被烧死了。
这对男女太残忍。。
感觉睡觉也睡不好了。。
第二集找到了报警的法国夫第三集是多明尼克 还给父母打了电话。
第三集 多明尼克能不能走啊 心里好难过 飞机起飞 都不能确定逃离魔爪。
逃掉了心里也是悲哀。
收到信很开心要哭 可是恶魔又出现了 。
娜汀不要出事啊 一口气看到第七集 女性的勇敢正义,荷兰小哥的执着神经质 真希望可以尽快抓到坏人 第八集的结尾,是真实的人物的交代,安吉拉太棒了,最后是联合国副秘书长退休。
娜汀是我佩服的人,说是罪有应得,联合国 人权委员会还bb半天。
在泰国杀那么多人最终还是没有获罪,感谢尼泊尔那位警察和荷兰外交官。
案件一跨国,就变得很复杂。
这样就显得泰国当地警察多么傻逼,全是贪污犯。
苏打比较美。
一个戒指,送给苏打,让她心安,再借口要修理,拿走,送给莫尼克,让她心安,陪着自己犯罪,有天没钱了就也让把戒指退让,戒指送出去给人家戴,还是他查尔斯的。
女人们倒是一个个死心塌地的。
法国老婆朱丽叶最后还是和他在一起,如果他2003年不回尼泊尔就还在逍遥法外,大概也是对东南也有种感情,是他发家的地方,给他自由,可以无法无天,重新再来。
即便他是这样满手沾满鲜血的人,还是有两个女人深深爱着他,当然也会恨他吧。
吸引力就是这么浓,女人都是挺傻的。
可惜了那些来东方寻找和平安宁的背包客,因为他乡遇同样皮肤说同样话就放松警惕,我们也是如此,以后大概还是要各种小心。
总以为一个人不安全,两个人还行,面对下药,谁能躲过去?整部剧非常紧凑,各种时间闪回,最好仔细观影,不然会漏掉重要信息。
罪案片还是挺好看的,特别是这种真实改编的,不需要太波澜起伏,因为现实已经够让人瞠目结舌了。
1975 和 1976 年,泰国、尼泊尔和印度各地发生了一系列犯罪事件,年轻的西方旅行者接二连三地被杀害,伪装成宝石商人在这条亚洲“嬉皮之路”上游荡的查尔斯·索布拉吉和其女友玛丽-安德烈·雷克拉克(珍娜·科尔曼饰)成为主要嫌疑人。
无意中卷入这一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后,荷兰驻泰国大使馆的初级外交官赫尔曼·克尼彭伯(比利·豪尔饰)接触到其他证人,他们目睹过索布拉吉如何操纵人心,并和赫曼的配偶安吉拉(艾丽·巴姆博饰)及各国警察一起帮助赫曼发起了特别连锁行动,将索布拉吉列为国际刑警组织的头号通缉犯,并在多个大洲发出逮捕令。
这部八集限定剧由塔哈·拉希姆饰演查尔斯·索布莱,珍娜·科尔曼饰演玛丽-安德莉·勒克莱尔,比利·豪尔饰演赫曼·克尼彭博;艾丽·巴姆博饰演安吉拉·克尼彭博,阿梅什·爱迪威拉饰演阿杰·乔杜里,以及蒂姆·麦克纳尼饰演保罗·西蒙斯等。
《蛇惑》由 ITV Studios 的 Mammoth Scree 出品,由 BBC One 和 Netflix 联合制作。
本剧的编剧为理查德·瓦洛和托比·芬雷,导演为汤姆·森兰和汉斯·贺伯斯,制作人为史蒂芬·斯莫伍德,监制为理查德·瓦洛、汤姆·森兰以及 Mammoth Screen 的普雷蒂·马瓦哈利和达米安·蒂默。
《蛇惑》在泰国和英国拍摄,并改编自真人真事,但所有对话纯属虚构。
看了第一集,除了反映阿兰心狠手黑唯利是图,大使官僚主义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论男女,出门在外,对陌生人的搭讪,没理由的示好或赠予,陌生人的饮料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饮料下药太常见的手法了。
在国外根本没人关心你的生死,给坏人留了可乘之机。
看到第3.4集时,觉得情节设计很无聊了。
阿兰莫妮卡阿夹三个人无论看中谁,男女无所谓,都能诱骗到酒店或野外,下药毒死或者烧死,个别人逃脱了也抓不住,然后路人对类似醉酒绑架也很麻木,就像在一个没有法律的野蛮世界。
确实泰国尼泊尔香港的警察简直形同虚设。
于是后续快进只看赫尔曼如何根据蛛丝马迹顶着大使压力,和老婆保罗纳西夫妇,也就是这些平民如果想尽办法借着微弱的警力抓捕。
第四集纳兰返回后强迫喝酒保罗救助那段看的心蹦蹦跳。
逃跑的多米西卡为啥不来作证,不想办法去联系呢。
看到第6集,纳西发现房东出租,莫妮卡居然忏悔和留日记,看来做坏事真不能跟爱写日记的人在一起。
阿兰那么仔细,居然不知道莫妮卡有记日记的习惯?
最起码前面得有所交代一点啊。
然后平民六人组终于发现了犯罪大本营。
当去抓陌生人时,我们只能依据名字抓捕,但罪犯做了那么多假护照,名字一直换来换去,该怎么寻找呢?
过去没有生物识别信息,如dna,指纹等,护照又那么容易作假,警察再不负责任,70年代简直就是犯罪的天堂。
当看到最后一集,果然出现了这个只靠护照姓名无法定罪的情节,本人名字从未入镜。
幸好有女同伙的作证。
影片最后把每个人的结局都交代了下,让人倍感真实。
同时那句致远行探索的人们,希望能够平安回家也让人感动。
还有人权委员会说罪犯没受到公正审判,让人对这个组织和程序正义有一定的误解。
幸亏有了国际刑警介入,否则这个平凡5人组也只眼睁睁看罪犯在世界各地杀人而不断自责。
所以如果警察,外交公职人员,每个人都淡漠推诿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人与人之间没有联系而只是以个体和原子状态存在,面临罪犯和侵犯时,只能束手无策。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互助友爱维护正义的社会,显然目前还太理想化。
8分,很少很少看电视剧了,国内的,美国的都觉得节奏不在我的点上,没法耐心看下去,这部有些不一样了,两天看完,一天四集,一集一个小时,我硬是一秒都没有快进,也没有分心去玩手机什么的,真的全神贯注。
故事讲得稳重,不顾做玄虚,不过分渲染,扎扎实实有章法,原来我喜欢这样节拍。
里面让人思考的点也不少,没想到76年的嬉皮士这样傻白甜,旅游支票随便放在包里让人看到,给刚认识的人说身上有不菲红宝石,嬉皮士的心中真的是大爱啊,用爱包容一切?
60,70年代都是狂热的年代,西方的嬉皮士,东方的hwb,都是被不切实际,有些疯狂的信念支配的一代人,嬉皮士作自己,hwb作别人,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一股做就对了的劲头,没有自我检视和反省,那是怎样的年代啊,历史不是直线向前的,那些年代的风貌人伦会不会重现?
英国人的毒舌不会放过嬉皮士的,到处给人说要去尼泊尔当尼姑净化心灵,其实是拿钱买的尼姑当,还在前一晚找男人喝酒打炮,更巧的事,这个嬉皮士是个美国人,一次说俩,英国人这本事。
作案的人一个法国人,一个加拿大魁北克人,作案地点在泰国印度尼泊尔,受害人有法国人美国人荷兰人,为破案操碎了心的是荷兰人法国人,逮人的是印度人,看来看去这事同大不列颠没多大关系啊,为啥BBC要去揽这活啊,凶手过两年要出狱了拍一个给大家提个醒还有这号人,这理由我接受,到为啥不能是法国荷兰来拍呢,当事人都还在呢,大不列颠真是个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热心同学呢。
印度泰国尼泊尔在殖民时代就是大不列颠的心头肉吧,直到现在还没能完全忘怀?
女人啊,太容易被爱迷惑了,查尔斯妈妈总结的好,是个不能被爱的人,他只是精确地学习如何表现爱,莫妮卡被诱惑,在第一次知道杀人后是真的爱他才继续跟他在一起,后来却利用爱这个理由麻痹自己,要战胜体内的玛丽,彻底变成他的莫妮卡,黑化的路不那么好走,一个死去的母亲,一句触动心弦的话,一个杂志报道,一群讨厌的人,一点点细微的东西都会阻挡黑化的路,玛丽没能走下去,她无法在欺骗自己,而一直以来,玛丽都在用爱来为自己开脱,爱是美的好的,也是纤细的被利用的,因为爱是相互的,没有真诚没有信任就没有爱。
男人可以学会表现爱的样子,女人也要学会分辨爱。
普
两星给原型 出彩。剧情顺序混乱,男主演员不合适,看一半理解不了剧情里男主角被歧视的细节,找了原型照片一看就有印度血统,片里一个欧洲演员硬说是亚洲人。很烦片里大叫的躁郁症白男
乱。
全员美女啊!大美女!!!看的满心欢喜!主角演技太在线了,男主看一眼就觉得毛骨悚然。最后,正道的光!
日吹替 细谷佳正 非主役 mark之
斯塔西马汀好美,其余的没了
时空转换非常生硬,罪犯这边反反复复就是同一个手法骗人杀人,后面看得我都不耐烦了直接快进,正义联盟这边讲得还行步步推进。总之,不配上7。
连环杀手报复社会,在白种人身上发泄怒火,在混乱的东南亚为非作歹
一代蛊王坐拥珍娜和汀妹,魅力似毒,手段似蛇
时间线混乱,珠宝商,荷兰情侣,美国尼姑,大使馆愣头青。看着晕乎乎的,香港曼谷一个棚子里搭出来的吗?
不喜欢这部剧的造型,去隔壁Fx的白粉飞取点经吧,感觉一分钟都看不下去
我一个不抽烟不喝酒的看着太难受了,隔几分钟不是烟就是酒要么就是一起,然后西方人全是嬉皮吸毒,你说是反西方跟烟草商合拍的我都信,信息不畅通的年代在国外是真的危险..
整体一般吧,但要恭喜Tahar终于演到自己梦想中的角色,多给几星。赞美表演,
节奏很缓慢,人物表演生硬。主线是揭露杀人魔的前世今生,如何走上这条路,但是杀人越货的动机不过是打劫最贫穷的背包客,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正比,这个大前提下,让人完全提不起兴趣来。
确实很水浒传
时间线反复横跳 跳得太频繁了
作为一个因喜欢连环杀手而专门修了一个心理学学士学位的连环杀手迷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部剧真的很值得,太值得了!嬉皮士的年代,燥热的东南亚,复古的背景服饰和妆容,紧凑的情节推进,在史上连环杀手系列片单中,也是精品。这个查尔斯所处的年代和社交模式,跟那个大名鼎鼎的查尔斯(曼森)是很像的,但个人觉得其实他比曼森酷太多了。剧终所有原型亮相,正义得到伸张,非常满足了。
什么究极缝合怪……到底是要拍人物传记还是追凶的故事,是致敬嬉皮士还是质疑他们上路的意义,是向西方中心主义发难还是依然带着他们凝视的目光,反正片尾最后一句“献给所有带着伟大梦想出发却没能回家的勇士”是把我弄懵了,不如致敬让他们的遗骸和故事得以回家的勇士们。
看到最后真的百感交集,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个电影,叫谜一样的双眼。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人的坚持和痴迷都是人的本性。电影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特别棒,音乐插入也好,有很多悬念和认知上的反转
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让我对南亚裔有着邪乎的刻板印象,前几天在reddit上也是看见一个帖子讲述自己在尼泊尔就遭受陷害的故事,南亚和东南亚很危险,云南传销都没这么是恶,这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