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那个家伙装着个猪头居然说自己是猪八戒!
”“哇!
大哥,你化这个妆就说自己是孙悟空喽?
”“给点儿专业精神好不好?
你看,那些毛通通都开叉了,头上象戴了两块年糕似的,出来混饭吃得花点本钱嘛!
”就是这样,我被这个孙悟空的造型吓到了。
我是说《月光宝盒》。
之前我的高中同学说:那片子很搞笑。
那是1996年。
选择不是很多的年代,“很搞笑”三个字足以打动一个傻不啦叽少年的心。
然后我去租碟,然后我就被吓到了。
孙悟空怎么可以长得这么丑。
西游记的故事怎么可以改得这么乱七八糟。
台词怎么可以这么莫名其妙。
我不理解。
尽管我一直在傻笑,但我觉得这片子让人不快,下意识的抵触。
就像自家的毛巾被不相干的外人摸脏了,我表面上装作大方,心底很不爽。
直到朱茵出来,我被雷到了。
一个女人的风情和一个女孩的清纯可爱,居然可以结合得这么完美。
因为这个惊艳我硬着头皮看了下部《仙履奇缘》。
估计是第一部的洗脑,让我渐渐适应了这莫名其妙的风格,我开始看得津津有味。
坐在沙发里的姿势越来越放松,忽然觉得这样的天马行空,也未尝不可。
这当然不是我看的第一部周星驰的片子,但绝对是让我对周星星这个人、对这个人的风格立碑铭记的电影。
几年后我知道了这种风格叫“无厘头”。
而同一时刻,最纯粹的无厘头电影正走向没落。
你看我又提到了往事,又在缅怀过去。
这是现在看香港电影,或者说看曾经的香港电影人跨不过的一道坎儿。
我们都有太多的回忆落在里面。
从一个满脸严肃的时代潜移到一个嬉皮笑脸的时代,鱼龙混杂的“香港片儿”教给我们低俗的趣味。
原来搞笑可以仅仅是为了搞笑。
从小就被训练总结意义、总结中心思想的我们,学会放轻松,学会松弛面部。
高雅和意义都滚蛋吧,现在我们需要一点儿简单纯粹的乐趣。
我们都被这个神经兮兮的家伙逗乐了。
当我们走出录像厅和碟店,一个人被我们记住,一个词汇被写入我们的词典。
然后网络出现,信息流窜。
全民大话热潮在大江南北汹涌。
新世纪的周星星同学被大伙儿兴高采烈地热爱。
那时候我们刚学会网上聊天,刚学会在聊天室和OICQ上泡MM,刚学会用这样的句式作为开头:“曾经有一份XXX摆在我面前……”每个人都好像抱着一本周氏名言集锦,在没完没了的扯淡中幻想某个ID后面真实的脸。
新世纪的周星星同学被大伙儿兴高采烈地捧上神坛。
星爷,星爷,大伙儿开始这么称呼。
一个扔掉端庄开始集体狂欢的时代,由这样一个总是没个正形儿的人扯开大幕热热闹闹地上演。
这样一个总没正形儿的人他成了王,喜剧之王。
但我拒绝叫他星爷。
就像我始终坚持《喜剧之王》是周星星作品的巅峰,我始终坚持把他称为星仔而不是星爷。
星爷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而星仔活在我们身边。
那些由星仔一一化身的小人物里面,有我们无尽的欢笑,也有我们的疼痛泪水。
《破坏之王》里他在讥笑中抬不起头,让打小自卑敏感、感情受挫的我们不停地揉眼睛;《国产凌凌漆》里他穿过子弹去摘一朵花,让我们大笑后又凝重;《喜剧之王》里他大喊一声“我养你啊”,让我们终于再也抑制不住眼圈一红。
在变化应接不暇什么都无法把握的新时代,这些低级趣味和小感动,让我们得以忘却生活中的烦心劳累,得到短暂的慰藉。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会笑着面对生活,相信最卑微的咸鱼也会有翻身的一天。
那时候我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样的低级趣味会带来那么深远的影响。
多年后我们再看那些韩国的喜剧电影,不由嗤之以鼻——这样的插科打诨,这样的包袱笑料,早很多年前我们的无厘头电影就已经玩腻了。
虽然随着香港电影的没落,我们越来越难看到纯粹的无厘头,越来越难看到有新意的喜剧,但无厘头的种子已经四处播下。
多年后我们反观自身,发现随着无厘头成长起来的一代,举手投足开口说话都带着周星星的影子。
所以像我这样生在改革后长在彩旗下的人,就这样被不可救药地毒害。
就这样我成为一个形而下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虚无感的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
像我们热爱的周星星同学一样总是没个正形儿,总是在该严肃的时候严肃不起来,又在不该笑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大笑。
就这样再也无法一本正经道貌岸然,面对假大空装作无动于衷。
周星星授予了我们,三把虚无之刀,一把用来斩断形而上的思考,一把用来将那些假模假样的东西解构得支离破碎,一把用来痛痛快快地朝那些装逼遭雷劈的人捅上一刀。
周星星给了我们刀,但是我们都没有回报。
我忘了是什么时候和在哪里看到这种说法:我们都欠周星驰三刀。
很形象的说法,事实也是如此。
录像厅和盗版碟时代,我们都是抢劫周星星的帮凶。
在碟机前,在电脑前,我们赤裸裸地抢劫了一个人应得的利益。
一个我们喜欢得着迷的人,一个给予我们数不清的欢乐的人。
现实中对忘恩负义这个成语最好的注解。
许多年后我们才意识到对这个人的伤害,伤害已经无法弥补。
我们只能希望这三刀有机会可以还。
于是我们第一次花钱买票走进电影院,坐下来看《少林足球》。
然后我们又举着棒棒糖被《功夫》砍了第二刀。
今天当我们终于挨了第三刀,《长江七号》,它结结实实地割痛了我。
太痛了。
在最纯正的无厘头电影伴随着背后的香港电影一同没落的年代,我们多么渴望周星星能让我们的欢愉得以延续,多么渴望他像曾经那样,驾着七色的云彩到来,把我们从乏味无趣之中带走、从卑微无望之中拯救。
我们渴望在黑暗中笑得没心没肺,把刚喝下的水一口喷在前排的脑袋上;渴望把漫长平庸的一生中的两个小时,抽出来点燃发光。
我们已经不奢求改变人生虚无这个残酷真相了,我们只是想要两个小时的跳离和超脱,只要两个小时。
多么小的要求。
当散场的灯光亮起,我的脑海中响起一首歌,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没有人能够永远地拯救我们,即使是王。
我知道终会有这么一天的。
我猜到了这结局,可我却没有猜到它会来得这么快。
以前他跑都跑得那么帅,现在他让我意识到,经过这么多年,我回来要找的不是他,而是那种草根的真实感觉。
而他,已经不在我身边。
我终于无可奈何地承认:他已经不再是星仔,他早已成了星爷,成了王。
我都懒得说出到底是什么地方不一样了,但感觉就是这么实实在在的,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
有失落感,有背离感,但不害怕。
因为我钻进自己的胸腔,许多人的胸腔,我看着这个那个椰子,我看见了他曾经在我们心里留下的种子,无厘头的种子。
即使成为王的他已经对这三个字不屑一顾,但他曾经留下的东西却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生长。
就像我们每一天说着的话,聊过的天,就像我们在网络上的举手投足,发帖和回帖,就像我们面对生活困顿的嘲笑和自嘲,我们已经这么无厘头了,即使没有他,即使以后他的电影再不值得我们带着期望去膜拜,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解构生活之刀、后现代之道。
第三刀,失望又满足。
按着伤口我终于可以说:欠你的三刀,我还清了。
这是真正的星爷的片子,真诚和用心的片子。
他本是一个严肃很深沉的人。
这个小题材本身也是沉重和严肃的,能拍的如此周氏和舒心,有很多伪迷们非说这是爸爸再爱我一次似的煽情之作,附迎商业之作,只能说明“煽情”二字已经被这个虚假的社会彻底玷污了,也说明有一大批影迷并非周星驰的影迷,而是某种风格、主义的影迷。
连星爷本人都从未认可什么后现代,或自封什么无厘头,正如片中小星仔自我反省时说的一样,七仔从来没说过自己有超能力,是不是我错怪他了呢?
我就知道嘛!
一定是我错了!
没错,这就是星爷,落寞失望地回到家后依旧会遇见惊喜的星爷!
说这部是个儿童片,故事简单,没错,它适合全家老小一起去看,注意不仅仅适合小朋友去看,也适合像我这样30岁的老青年哦,您不觉得这很难得吗?
当今这个既黄又暴力的年代,还有几部电影是适合老少一家人去看,而又不恶心的?
口口声声说是拍給儿童看的,你以为你比儿童聪明多少,也不过是被洗残了的脑袋加装了一堆厚黑哲学的奇怪生物而已!
你活的真不如你小时候真实!
学学周星驰,虽然他坐在那么高的楼顶上,还有悠扬的吉他,但我依然能看到他是在趴伏着看这个世界!
一个最优秀的电影人今天还能一贯坚持着这种低姿态本身就让我辈敬仰如那个什么什么。。
奉劝不喜欢儿童的人们还是去看张艺谋大人之流动辄天下黎民的大手笔吧!
故事简单就不是好故事吗?
你听过一句半话的故事吗?
相信你也听不懂,你属于三国时的人物,满肚子弯弯肠子,已经不适合过简单的生活了,也不能怪你,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把一加一一样简单的事情非得扭曲成了低劣和无耻的复杂!
星爷关注的一向是小人物的简单命运,这你不是不知道吧?
看电影的时候是和一个80年代的精英一起,看到星星手握美女他就断言后面肯定搞定了女老师,我说怎么会呢?
人家说,你看吧,他不可能一直是民工,他有成功的潜质。
这就是标准的伪迷!
这个电影不能不让他失望,但人家依然坚持对星爷仍寄以厚望!
呜呼哀哉,无语了,还是洗洗睡吧。
看到大概一半的影评和跟帖让我很生气,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
但我知道这正是我想象中的星片,一贯认可的星爷!
我相信历久沉练的“周星驰”这三字招牌足以抵挡所有的非议,《少林足球》当时我也有失望,但现在看来就算这部电影仍是经得住细嚼回味的。
时间会让丫闭嘴!
面对那一半倒周的,江郎才尽之类的论调,我只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心理优越感!
竟然还有人骂毁坏大陆人的形象,不懂中国国情乱拍,说什么到大陆圈钱,越来越商业之类,我倒!
你有大陆生活,你来拍吧,或者你请大陆导演来拍吧!
一个苹果削到只剩核了也要給你抢走。
那一部星片不是商业片的?
没听说他是拍文艺片出身的,但我依然不觉得他的片子可以和黄金甲黄金粥等大腕媲美。
都不值得反击,一帮伪星迷(萎靡)!
“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不说谎话,不吹牛,不打架,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成人,做一个社会的栋梁之才!
”若听其他人这么说话会觉得很cctv很装B,可是听周星星重复说出来你不觉得很真挚,很真诚吗?
这种质朴的人文关注也只有看星爷的片子才会感受到。
如果国人都能像他说的那样活的坦荡点,对人对己真诚点,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和金钱成反比了!
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那个一边纯情一边乱交的阿娇妹妹了!
没错,在这样的社会,我的志愿也是做个“穷人”,志在活的坦荡!
唉,这个,就连这个基本上也很难!
(PS:不得不发,仓促而成,仅为我一家之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意的可以跟帖或开帖言说,这点自由还是有的!
)
刚刚才看了<长江七号>,比较的晚,看好的第一感觉是很糟糕,江朗才尽.不过,之后静静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感觉到这部电影,原来还有其他的含义.电影本身的剧情就不用多介绍了,里面的笑料也是星爷之前用过的,不过既然星爷说这是比较适合小孩子看的电影,那就没有必要指责了,因为这些对于刚刚孩子来说,这些笑料还是很新鲜的.但是如果你以为这电影只是表现了这些,那就错了.在这个片子里,星爷表示了对钉子户的崇高的敬意!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男主人公是作什么的?是个建筑工人,大家都知道建筑工人一般都住在工地的,不用交房租,不用交水电煤,那么,节约的男主人公为什么还要和孩子住在外面呢?首先说明房子是不用交房租的,而且这房子也不会是路边的一座遗弃的旧房子,因为水电煤怎么来的? 所以这个房子的产权或居住权是属于星爷的.从外观看,这个房子是拆了一半的房子,而房子所处的位置也在交通要道的旁边,附近就是公园,很适合做高级公寓,所以明显是要改造的房子.那么为什么星爷还不搬走呢?只能是补偿的金额没有谈拢.在电影中星爷一次次的重复的说:"做人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不拿别人的东西,虽然穷,别人也会尊重你."就是要说明钉子户想要的只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所以这个电影没有像其他的反映钉子户的电影一样,着重描写住户的反抗的过程,而是描写了钉子户在斗争的时候普通的生活状态,钉子户也是很普通的人,他们在斗争的时候,过着也是很普通的生活,他们只是像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看着我就觉得脊背发凉。
假如没有盗版,有多少像周爸爸这样潦倒至极的人能看到这部电影?
电影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让人感动。
像星爷这样事业有成平日过着精致生活的富人,能够拍出这种关心最底层民众疾苦的片子,让人想挑刺也不好意思挑。
但是这部片子讲的虽然是民工的故事,可它不是给民工看的。
这是给小孩子看的,是给在消费主义大潮下日渐麻木的民众看的。
试问现实中,上贵族学校的民工子弟有多少?
现实中,在严重工伤事故里死里逃生有几人?
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的有几人?
顺利拿到相应赔偿的又有几人?!
现实不是电影,不会有善良可爱的外星超能力狗倾尽全力让惨死于事故的民工(往往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复活,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是需要活生生的人一点一滴去付出努力和辛劳来完成的事业。
谁有这样大的动机,来做这未必有直接而丰厚报酬的事??
我越来越痛恨那种沾沾自喜的把“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当做中国的优势来夸耀的论调!
这一句轻松的话语后面,藏了多少民工的血泪!
《长江7号》出来了,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这里且不论《长江7号》还算不算周星驰无厘头的问题,也不论星爷有没有退步的问题;只是单纯把《长江7号》作为一部普通的喜剧电影,来考察一下观众对电影中各种虚构的情节的信服程度的问题。
《长江7号》可以算一部科幻儿童片,自然要涉及到虚构和幻想。
这样的东西,在中国电影里出现,有一定风险性。
尤其是早些年。
中国的观众虽然对好莱坞的暴力、色情、虚构、幻想、和样板戏都接受的很好,但同样的设置放到国人自己的电影里,同样的台词由中国人用普通话说出来,就有点不对劲。
例如98年,冯小刚的一部贺岁电影《不见不散》中,结尾时男女主人公在飞机颠簸中接吻。
本来很好的情节,可是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不自在感,我和同学们互相抱怨:看着别扭,不像看外国人打啵。
还比如那部被捧上天去的《肖申克救赎》,如果把背景换成中国监狱,摩根·弗里曼换成个河南人,依旧用《肖》片的脸部大特写,整天在监狱里若有所思、意味深长地讲一点思想和哲学上地东西。
看看大伙还买账不。
这让我想起这几年大片频频遭遇“笑场”的问题,原因可能也类似。
那些导致笑场的一本正经的情节,似乎在好莱坞电影里并不少见。
只是观众们看好莱坞电影时能更加配合电影做一本正经状。
在看国片时,缺乏必要的距离感,因此对于假正经更敏感。
在这个问题上,《长江7号》还是颇取巧的。
首先它是喜剧片,不用担心装深沉装不下去的问题(实际情况是,观众们反而嫌星爷太深沉了)。
但科幻情节在中国电影里面出现,还是有一点风险的。
也是一个观众买不买账的问题:观众可以乐呵呵的看着美国人发一个飞船到太阳上去拯救全世界(真的有这么个片子),但究竟能不能平心静气的看着中国人自己做同样的事,这是个大问题。
从现在的结果看来,《长江7号》没有在这个问题搞砸,观众对电影的科幻内容没有很多非议,至少不像当年看葛优和徐帆交换口水那么不自在。
这是《长江7号》处理的聪明,也说明观众进步了。
但唯有一处情节是观众们难以信服的:民工的儿子怎么能上贵族小学。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接受外星人来地球,可以接受死人复生,但却没办法接受“一个民工的儿子上得了贵族小学”。
这样的反应真是有点让人感慨。
有人说,星爷是香港人,不了解内地情况。
周星驰毕竟也40多了,是见过世面的人,为了少林足球,他肯给广电总局的领导们写检查。
我不相信他能天真的认为现实中民工的孩子上得起贵族学校。
他的《长江7号》,是给孩子们做的一个梦,在梦里,可以少一点世态炎凉,多一些美好的愿望,例如世界大同;例如民工只要努力,他的孩子就能和富人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例如孩子可以大方的讲出来,他以后要做个正直的穷人。
可是梦里的这个情节把成人们弄醒了,他们在看到外星人时没醒,看到民工的孩子出现在贵族学校时却醒了。
是我们太绝望了,还是现实太无情了?
《功夫》之后,一别3年,大银幕上再见周星驰,胡子拉碴,虽然还是那样得拉风,但确乎是老了许多。
以往周星驰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特异功能、李小龙、星女郎……《长江七号》里头,一个都没有少。
先来说说特异功能。
所谓特异功能,通常无须苦练,与生俱来,浑然天成。
虽属典型的好逸恶劳心态,却是小孩子始终不渝的狂想。
少年时代,在清醒与睡眠的 交界,我无数次幻想自己生具异能,流着口水进入了梦乡。
后来,我发现周星驰把类似的幻想一个一个地变成了现实。
譬如,有一双神奇的手,只要把扑克牌放在手中,揉搓几下,就能换成自己想要的任何牌,这是《赌圣》;有一只天生神力的胳膊,一拳击出,无坚不摧,这是《新精武门》;有一只精准强悍的脚,他不是一个人在踢球,仿佛全世界的顶级前锋全都灵魂附脚,这是《少林足球》;有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是千载难遇的练武奇才,怎么打都打不死那种,这是《功夫》。
到了《长江七号》,周星驰变得很慷慨,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工,把特异功能全部让给了一只狗。
这是一只非常非常非常Q的外星狗,它是天才演员,变脸比翻书还快,每一个表情都可爱之极,可爱到让你恨不能把它紧紧抱在胸前揉碎;它是超级维修工,不仅能够维修电风扇,还能够维修人体,令摔得稀里哗啦的死人神奇复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拉屎的本领也委实了得,“突突突”的像是一柄扫射的AK47。
比这更慷慨的是,周星驰把剩余的全部风头,让给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小朋友。
徐娇扮演的周小狄,可爱程度仅逊于外星狗一筹。
一颦一笑,无不惹人怜爱。
影片中,她少不了要模仿一下周星驰偶像李小龙的招牌动作,还要说出那句极其经典的台词:“不要逼我!
”又酷又辣!
她哭的时候,我干涸的泪腺也被榨出了液体;她笑的时候,我的铁石心肠也变得暖洋洋。
那些生了漂亮女儿的老爸,看了电影后,会不会也想给女儿剪个毛寸头,整成徐娇的中性造型?
至于最新版的星女郎张雨绮,面孔是张敏和黄圣依的综合版,身材是钟丽缇的爆炸版,演技是朱茵的盗版,除了赞美一下周星驰的审美观之外,其他就乏善可陈了。
从前一味跑龙套跑怕了,周星驰没命地做主角;后来主角实在做累了,周星驰这回做起了配角。
他在《长江七号》里戏份不算很多,始终在重复这样一句台词:“做人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不拿别人的东西,虽然穷,别人也会尊重你。
”话是好话,须是在富了之后才够资格说的。
总之,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恶人都不是真正的恶人,好人都好得一塌糊涂,清清爽爽,简简单单,没有任何一点少儿不宜的成分。
形容某一种电影老少咸宜的程度,说是“从9岁到99岁都爱看”。
《长江七号》可以说是“从9个月到99岁都爱看”——就算是无知的小宝宝,看到那个很Q的外星狗,也会想要抱一下的吧。
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偷不抢。
星爷影片里灌输给小狄的原则啊。
他虽然严苛,但是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少。
夏天开着电风扇,没电了,他给孩子扇扇子,小狄在学校上学,他去工地任劳任怨。
把苹果削好让小狄吃。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们可能不善言谈,他们可能有点苛刻,但是他们的爱从来不少,他们不舍的吃,不舍的穿,但是孩子需要的他们都会去弄,他们知道自己吃了没有知识的苦,就会让孩子避免这条弯路。
他们可能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是却能说出最朴实的话,并且以身作则。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
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
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
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
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
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
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
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
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
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长江七号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民工周星驰带着儿子小狄住在烂尾楼里,生活极其寒酸,但周星驰为了儿子将来出人头地,拼了老命也要供儿子上贵族学校,渴望尊严的小狄遇上父亲当作垃圾捡回来的“外星狗”,他将其命名为“七仔”。
小狄梦想得到七仔的帮助而未果,但他对七仔的感情越来越深,后来七仔全力救活意外死去的周星驰,它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结尾是大团圆式的,小狄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周星驰展开对袁老师的情感攻势、小狄目睹飞碟降落,七仔复活了!
长江七号这部电影巨著是科幻,温情,喜剧的完美结合体,它给了我以心灵上的洗礼,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感动!
很棒的一部电影!
9年前,出道未久、还带着点婴儿肥的柳飘飘用一把椅子狠狠地教训了“死跑龙套的”尹天仇。
那部电影叫做《喜剧之王》。
9年间,白云苍狗。
柳飘飘结婚生子,变成了“锋嫂”;当年的尹天仇已经被尊称为“星爷”,真正变成了独孤求败的喜剧之王。
2008年1月29日,两个人的命运再次联系到一起。
这一天,星爷三年磨一剑的作品《长江七号》首映;这一天,由于陈冠希老师“艳照门”曝光,让我们看到了褪去了婴儿肥的柳飘飘风骚蚀骨的一面。
9年的时间足够长了。
9年前,星爷还对当年那段“死跑龙套的”生涯耿耿于怀,9年后,他已经越来越享受于在自己的电影里做一个“死跑龙套的”了;9年前,张柏芝还只能故作风骚地表演一个舞女,9年后,她已经能在陈冠希老师的镜头前自如地摆出各种姿势和表情了。
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玲子所说: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里。
所以,当《长江七号》以一种温情、甚至煽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就没什麽奇怪了。
人到中年的星爷喜欢上了孩子,开始关心蔬菜和粮食,那幸福的闪电告诉他的,他想告诉每一个人。
于是,《长江七号》从一开始就明目张胆地打着煽情的旗号,不吝于任何一种催泪的手段,让你在毫无准备的时刻就中了招儿,又哭又笑稀里哗啦。
好消息是星爷没有舍弃他的低级趣味——虽然这种他曾经的必杀技在他的电影出现的频率已是愈来愈低,但是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七仔机关枪一般往周小狄的衣服上发射便便,周小狄当作宝贝一样捧在手中的“作弊利器”——便便——最终被抹在了自己的脸上,小学生版的“如花”虽然没挖鼻孔却依然惊艳……坏消息是星爷越来越满足了在自己的电影里充当一个“死跑龙套的”角色。
《少林足球》里的群戏都很出彩,但是星爷依然是最闪耀的一个;到了《功夫》,虽然搞笑的戏份大多都被交给了配角,但星爷还是拯救世界的The One;《长江七号》倒好,星爷直接退到了“男三号”,戏份甚至比小学生版的“如花”也多不到哪儿去。
整部电影最出彩的无疑是那只太空机器狗——长江七号,影片大多数搞笑桥段都出在它和徐娇身上,这也直接造成了《长江七号》简直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儿童片,电影院里小朋友们笑得七荤八素,电影里恶霸同学说了:小朋友的事情绝对不能告诉大人。
只剩下我们这些坐在电影院里的“大人们”不知所措了。
出了电影院,我的朋友大航在哭过笑过之后说了:从这部电影开始,我断定周星驰已经江郎才尽了。
其实有点言重。
没错,周星驰是老了,他在《长江七号》里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早已用过的桥段:《喜剧之王》里的表情变化、《功夫》里的如来神掌、《少林足球》里的大力金刚腿……甚至已经开始拿小孩面对镜头大哭这种场面来煽观众的眼泪,但是《长江七号》依然是一部好看和充满诚意的电影——即使离“优秀”尚有那么一段距离。
是啊是啊,说到底,我还是怀念当年的尹天仇,正如我面对陈冠希老师的艳照,开始怀念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柳飘飘一样。
可惜我们谁也回不去了。
只因为爱这个曾给我快乐的人……
影院看的,只是奇怪,工人孩子也上贵族学校?
失望,真的很失望
其实很幼稚。。。
周星驰这部电影估计是在讲他小时候。星爷可是从贫困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我数一、二、三,你却再也醒不过来……
大家都对周星驰要求比较高,期待比较高,我也一样。对于我来说我希望他永远停留在周星星的电影中,那是属于他的电影。而星爷在变,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这样,是拍给孩子看的电影吗?有点儿不明白,至少接受不了这样的周星驰。而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竟然是几首复古的舞曲,唉。
能一部片子里面全是小桥段也不容易撒..
啥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满大街到处都是七仔玩偶。
新一代的周星驰电影我都不太习惯,家里至今还有七仔的毛绒玩具
其实周一直在创新和思考,在电影里加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不喜欢周自己导演的电影
不怎么好笑的喜剧
经典啊!!!!!!后来的后来才知道那小孩竟然是个女孩,啧啧,厉害了
实在是很烂的片子,不值票价。太一般了,本来算比较差也行,不过这年头星爷还弄这种,太失败了。
周星驰怎么老成这样~
初中时 学校统一放映的 很好看 我还哭了呢 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星爷在电影中出现了 好怀念
2008.5.16 娱乐不够,感动不足,要怎样?
2008-02-12.
和老爹一起看的呢。7号救小狄爸爸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呢!小7好可爱啊!@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