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爸爸去哪儿更像电影。
毕竟他不是完全同于综艺节目版,加了背景介绍、新的片尾曲,片尾有类似彩蛋或者片花的古怪玩意。
没有邓超是怎么回事?
他是主力,ok?
伊一这个角色到底设置的有何目的和其必要性?
剧情虽然加了一些背景为区别于综艺版,但还是牵强,关联性不大。
内奸环节其实严重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多期下来,他们再玩就谁都不相信了。
这不应该播放,影响力并非没有,尤其对于小孩子。
让我不理解的是爸爸去哪儿作为首部综艺电影化还能有6.3的高分,爸爸去哪儿2还有4.1的分,跑男作为跟随者却只有3.3分。
影评也是两者大不相同。
骂跑男的应该都会骂爸爸才对吧?
难道是爸爸的水军太多或者来评分的都是不理智?
看过以后,真心觉得烂透了。
这是电影嘛?
暂且当是一集节目看,游戏设置能更烂点吗?
奔兄们能更表现的差点吗?
out的基本都是举报错的…游戏的精髓不是在推理和观察嘛,要是靠懵还玩啥啊!
这样的放在周五晚播,不小心看了一眼,我都不会看第二遍,竟然搞成了电影??
还宣传笑出腹肌,出品方笑出了腹肌吧。
既然是引进的产品,我们不说搞出新意,但至少不要抛弃诚意,消耗大家的期待和厚爱吧。
看了真心生气,虽说我没傻到花钱去影院,但是一遍枪版后,再也不见。
看了大电影,我对第二季已经转黑了。
似乎是《爸爸去哪》开了个好头,综艺节目现在也可以明目张胆的打着电影的旗号,入驻影院骗钱了。
我们经常吐槽电影光看预告片就知道了电影的全部内容,而奔兄反其道而行之。
预告片出现的内容,电影版里完全没有,也是够任性。
片长88分,刨除回顾往期,以及莫名其妙的旁白和众人浮夸的表演,内容容量在60分钟左右。
如果是喜欢看韩版的同学,可以发现电影内容基本就running man 2014.10.26那一期的翻版。
同一主题,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
作为娱乐节目,非要搞的像艺术人生一样死命煽情也是醉人。
“内奸”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韩版都是以当“内奸”为荣。
反观奔兄,成为“内奸”的人,感觉自己是罪人一样。
难道我们和韩国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内奸 ”就必须是坏人,被唾弃,死了活该。
还想要分量?
没门。
是不是以后,只要很火的综艺节目,都可以冠冕堂皇的进入影院,自称电影。
是不是广大的观影者都是任性的有钱人,你敢称自己是电影我就敢看。
奔跑吧!
money,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了。
中国电影市场太火热了,以至于只要有粉丝,就能拍电影,而且大卖的几率很高。
《奔跑吧,兄弟》电影版 ,其实就是一期节目放到了大银幕上。
大银幕只是个平台,人家不考虑内容。
看过这综艺节目的,会发现电影版还没电视版好看。
至少电视版的节目是完整的呀!
对于我这个经常提前看片的毒舌男来说,没提前爆出这是个烂片已经算给片方面子了。
当然其实很多电影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货色。
拍摄者自己也清楚,他们无非想再骗一点,万一捞着了呢。
看到这部电影最后惨无人道的放出没播放出来的片段时,我心说片方真的太不勇敢了。
你就整一个完整的3个多小时的《奔跑吧,兄弟》,这才是有一点诚意啊!
不要想用电影版骗钱,最后把电视版的粉丝也给得罪了。
在这一点上,浙江卫视不得不沦为没头脑。
至于不高兴是谁,大家猜。
2015年2月15日
把这种综艺节目硬生生的给剪成一部电影,搬到大荧幕上,真的没多大意思啊。。。
完全可以在网上看,为什么要去电影院里看这个呢?
就是一个圈钱的电影吧。。。
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审核通过的,guangdian总菊平时管这个管那个的,难道对于电影的题材都没有什么要求吗?
希望以后不要再看到把综艺节目弄成电影来放。。。
片方之所以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把一坨翔搬上大银幕,说白了还不是有太多人愿意去吃,吃完还对那些批评翔臭不爱去吃的人说:我就图个吃的开心,消遣一下不可以吗?
那么较真有劲吗?
能够6天拉一坨翔然后坐等收大把银票,又没有光腚肿局去干预,换谁谁不干。
有了这样的拉翔者和吃翔者,自不必期待我天朝有傻逼花十二三年去拍一部无聊的少年时代了。
IMDB评分有个鸡毛用,再说那国外的评分机制我们天朝也不屑参加,给我们低分也多半是一小撮境外势力插手的缘故,切!
冯小刚炮轰自己担任股东的华谊兄弟拍这种垃圾是在自杀,我赞同了两句,下面有人留言说能上映,能卖钱就可以,你那么高冷矫情干嘛?
看了我一下子就来火了,现在高冷两个字这么不值钱啊?
高冷和底线分的清吗。
一个娱乐节目,花五到十天制作,就能上映去卖钱,我是闻所未闻。
别说是美国,就是隔壁韩国,这综艺节目的祖宗,想把综艺节目搬上电影院也遭到了韩国电影工会的集体抵制,为什么?
人家高冷?
人家还有底线而已。
这国家俗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没有底线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最不缺的就是高冷。
上个礼拜想去看电影,打开电影院的排片,三部国产幼儿动画片加两部综艺节目,你还说高冷?
你TM去给我找世界上另外一个国家可以排出这样的排片来。
稍微有点要求吧,比能卖钱要求高那么一点点就是高冷啦?
电影是门现代艺术 是一门把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工业文明高度结合的现代工业,是一门有独立学科,独立学院,独立研究,独立奖项的学问,全世界都对电影有这这样的尊重 连综艺如此盛行的国家,综艺人谈到电影人还是充满尊敬的。
难道我们就不能多一点尊重?
难道能让人尊重的就只有产生票房这件事情?
这完全就是在亵渎这个行业。
我对国产电影的要求就是导演有诚意,想拍部对得起买这个票的观众。
这TM就高冷啦?
想看娱乐节目你家里网上看看重放不就行啦,糟蹋什么钱呀。
你进餐馆,厨师给你炒两菜卖你一百,回头给你出去买两个盒饭也卖你七十,你会买吗?人家连伪装都不带伪装的清楚的告诉你,盒饭!!
你会买吗?傻呀?
比喻成吃的能明白的人就多了。
使劲买这种电影的票吧,等每一部这种“电影”都能卖好几个亿了,谁还费那老劲拍电影去啊,一样的道理。
我又想说广电总局呢?
管台词管服装馆演员管立场,就不管这个行业的死活啊?
人家有行业协会可以自己抵制,我们的行业协会没这能力,家长制管理,既然你要管你倒是好好管呀,只管小孩穿衣不管小孩学坏呀。
不是要建设文化强国吗?
这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吗?
如果你不想看到以后中国只能拍出这种垃圾,还是高冷的不要买票,并在看到宣传看板的时候鄙视的骂一句,少TM恶心人。
2014年春节档,一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把综艺娱乐节目的银幕化推上了高峰,“五天拍好”的首日征程即有9300万软妹币,最终更是以7亿票房收官,让诸多电影观察家大跌眼镜。
这种“现象级”影片虽惹来骂名一片,但出品方投资方从未止步,在卖猪肉的都能从国内电影市场分一杯羹的混乱环境下,综艺节目改编电影愈演愈烈,《爸爸去哪儿2》未出,一部《奔跑吧!
兄弟》先行,生生地給15年春节档撕开一道口子。
开场来个悬疑片似的噱头,营造了一份比电影原节目更诡异、奇幻的“剧情”,借着综艺节目火热之风、拉拢大堆明星打造一部比“明星效应”电影更为不良的电影,客观来说,实在不应给出什么好评价。
郑凯、李晨、陈赫、王祖蓝、Angela Baby……一堆明星从电视上呼应而来,在脱离了电影内核的情况下,创造出一份虚有其表的空壳。
故事、演技(排出某些类型电影之外)、表演、画面构图,在抛出这些电影根本之外,我更宁愿相信这是一部《跑男》的“伪纪录片”,向观众戏谑地讲述电视上那部《跑男》节目是如何逗比地制作而出。
但它毕竟不是。
滥用“明星效应”、消费电视综艺节目、消费档期、消费观众的嗜好与趣味,除了圈钱的唯一之目的,《奔跑吧!
兄弟》实在未有对中国电影市场做任何一点积极方面的贡献。
天娱传媒(《爸爸去哪儿》出品方之一)总裁龙丹妮曾说:“中国电影不是类型太多,而是太少了。
在中国电影年轻受众的数量增长惊人的大背景下,我们更不应该排斥任何跨界整合产品,但一些做电影的人很多时候太被传统电影思维禁锢。
”在猫头看来,说句难听的,完全是不明所以的P话。
只要认真研究过类型电影发展起源、经过和成型的人,都知道类型电影并非一时一刻应观众需求或追捧产生,而是在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段里,随着电影语言的进步而在大范围(普通性)观众阶层里自然选择出的几种电影范式的综合。
依靠积累的粉丝创造出莫名其妙的影视作品,四不像本身已经不足以称之为“电影”,称作“类型电影”更是彻彻底底玷污了“电影”二字。
发展新的电影形式是没错,但是这种形式的推出除了迎合原有的粉丝群体,不会对一个普通影迷或者一个真正的电影爱好者产生优良的欣赏心情。
较之,《十万个冷笑话》的剧场版、抑或者《熊出没》、《喜羊羊大电影》这些年度化逗比幼稚化的动画大电影,反而更能博人认同。
中国电影市场是火爆了,得益于许多土豪的闲钱投资,中国年产几百部垃圾电影的情况也见怪不怪了。
年轻的80、90、00一代的欣赏水平明显也达到世界性先进水平了,越先进,越容易被土豪的钱捡漏,从观众身上挖出更多钱,来制造一次恶性循环。
中国是严重缺乏真正的电影创造者的。
宁浩拍出《心花路放》被诟骂为向低俗的妥协,而第六代导演中像娄烨这样的大神,在去年推出的我极其喜欢的《推拿》,与三流恐怖片一样成为院线数日游。
贾樟柯的《天注定》,先毋论优胜低劣几许,上映的资格都被取缔,谁谁谁都被鲠于喉。
这些被弱化的真正承担着中国主流电影市场的创作者们,没有被赋予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甚至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是吧,比如《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片子,任谁来当导演都是可以的。
电影市场的混乱未分,清朗的日子尚有许久的摸索才会来临。
在这期间任何尝试都是可以被容许的,但在广电的审核下,任何“容许”也被蒙上了一层你我心知肚明的阴影。
何时拨开云雾见青天,何时能批量生产成熟的类型化电影、并在其中创新、实验,都任重而道远,提升观众整体鉴赏力,打造完善的电影创作体系,都需跬步一积。
但《奔跑吧!
兄弟》这样的“综艺电影”实在不应该出现大规模院线上映,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正常化的形成,其高票房对投资者和创作者造成的错觉和负面影响,已经不能用几亿圈钱来衡量了。
那些冲击电影市场的害群之马们,该真的收一下手了。
说起来,我绝非讨厌《跑男》的人,因为节目带给了我很多欢乐,也让我和朋友之间有了一些有趣的谈资。
正因为有这样不讨厌的前提,才让我对《跑男》的电影版极其的厌恶,因为那种略带期待之后吃到苍蝇的快感,是远非做好准备再吃能比的。
我并不反对影院播放综艺节目,因为我觉得只要你不强迫别人去看,你爱放什么就放什么。
在相对成熟的观众群中,你放一坨垃圾上去,自然会吃到应有的苦果。
这当然是带有理想主义的想法,现实是观众群还是离成熟很远,因为我居然还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替《跑男》辩解叫好的。
综艺节目,没有问题;拍了6天,也没有问题。
问题是,这6天出来的东西,连原本《跑男》节目的水准都达不到!
这才是关键所在。
这次只有两个环节。
合着,平时我在电视上看广告的时候有三个环节,而我掏了钱之后看的东西反而少了?
第一个环节还是稍微有一些意思的,因为和综艺节目的水准差不多,还是比较开心的。
可是到了第二个环节基本上就彻底崩溃了。
我本以为在第一个环节之后,会有类似在韩国那几期的夜晚房间对话拍摄,爆点料,搞下笑,多有意思。
结果什么都没有,直接就到了第二天。
第一个环节煞有介事的分房子弄了那么久,让观众好不容易有了代入感,这时候画面一转,直接没了。
那么那些房间呢?
这一次的《跑男》电影版,模式基本和邓超做内奸那次是一样的,而那一集的《跑男》也是我本人看过觉得最紧张的一集,因为要偷偷摸摸地下手脚,而且还不能被人发现,这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
可是,在电影版之中,除了留出谁是内奸这个悬念之外,所有那些能让人感觉紧张和刺激的东西都消失了。
不仅如此,还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煽情,我连人物的出场都不明所以(不仅是我,连演员自己也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被丢了进来”),就开始展露她的委屈,你好歹让她多被孤立一会儿啊。
也就是说,整个第二节都是为了维持一个悬念而存在。
显然导演的想法出了问题,看跑男的人是为了看悬念吗?
综艺节目上的《跑男》,基本上都不是最后揭晓内奸的,而是一开始就展示这个人是谁,然后拍摄此人的小细节,让人们看到其他人被蒙在鼓里的好玩。
既然是为了悬念服务,那么也就只能略去那些好玩的小动作,只剩下猜,你猜我,我猜你,窝里斗这感觉看着让人添堵。
《跑男》的一大精华是什么,对的,就是撕名牌。
连我的朋友圈都有人自发玩起了撕名牌游戏,可见这个环节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这次的电影版有撕吗?
有,也没有。
你以为有了金钟国的参与会有很精彩的撕名牌,可是他们只是象征性的扭了两下就结束了战斗,不对,是结束了爱抚。
而这是影片中仅有的两个“人撕名牌”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有抗争的撕名牌。
这显然不是我要的撕名牌!
我想可能因为这次是在大银幕上放,整个制作团队都处于一个绷着的状态,都不会做事了。
也许是考虑到大银幕会无限放大丑态,所以制作组照顾大家的形象,有些电视机和电脑上合适的动作表情到了大银幕上就显得不合时宜,所以被删掉了。
同样,亮点和精华也被删掉了。
当然,这是我为《跑男》电影的烂找的理由。
不然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为什么这帮人在明摆着圈钱之后,不能态度认真地圈一次钱,能不能至少让我感觉不至于这么亏!
如果一定要算,我应该是《奔跑吧,兄弟》的背叛者,因为之前从没看过《running man》,看了中国版之后又去找了韩版,然后从此倒戈。
我这一派的人还是挺多的,所以《跑男》能剩下粉丝的绝对都是中坚派,化作脑残更护花,在后来的陈赫事件中充当突击手专门“突突”网友也就不奇怪了。
然后昨天因为好久没看电影,我就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怀旧”情结驱动下决定要看电影版的《跑男》,虽然听说这玩意6天就拍好了,虽然这电影也就是个加长版的电视节目,但人嘛,选择电影的当下还是偶尔会有些有钱任性的feel出现。
看完了再一想这心态其实也不是怀旧,大概和拉完屎以后要回头看眼一样,都是因为对对方无情抛弃的愧疚而完成的下意识选择。
我看得那场人还是比较多的,旁边坐着的哥们属于一开心就拍腿的类型,在观影过程中他总共拍过三次,最后一次激情迸发拍声巨大还引起了前排观众的围观。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觉醒来,我已经完全忘记那些值得他拍腿的点到底是什么了!
这就是《跑男》电影版的水平,个人认为韩版不提,还不如综艺节目里我看的那几集有意思。
推手抢房间这个部分还不错,一度让我看到了些许的希望,当然主要是因为有谢依霖。
后面的什么藏宝图还黑虎白虎的阴谋就变得乱七八糟,要搞笑不搞笑,要煽情不煽情,要悬疑不悬疑,还各种镜头回放严重涉嫌拖时间。
裤子都脱了开始谈人生,逼都撕了又开始讲奉献讲牺牲,一直猪队友,从没有神助,估计节目组最后也是江郎才尽了,“凶手”被抓就草草收尾,最后才发现,那宝藏根本就是观众兜里那点电影票钱,走出影院你敢直视钱包那双水汪汪的眼睛吗?
所以说基本上这个电影版的《跑男》就是片方选取一坨翔上最精华的部分,秘制6天,再加入各种看起来高大上其实根本没啥用的元素精心萃取而成的,看在眼里闹心,抹在脸上熏人,推荐朋友报仇,送给前任杀生。
虽然本片的受众是那些想要在“节日里随便乐一乐”的人,但我还是想说,你既然笑点都能这么低了,找个“小心地滑”的地儿猫儿个一小时估计也能笑出腹肌!
尤其是各种尴尬症患者千万要慎选,电影版反而不如电视节目中看起来的热络,虽然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却每一位成员的脸上都挂着客套,每一个玩笑都精心捏造,还谍战还寻宝,演技真好!
八错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太嫩了,作为加长版综艺挺有意思
算是有娱乐性,但是不能算电影
学动作那个环节简直笑死了。说是电影太牵强。当是综艺节目看就好了。
其实题材还可以,不过这是什么剪辑,乱七八糟
现在侮辱观众智商的垃圾越来越多了
当初还喜欢跑男,真的超级失望!
快乐!开心!开怀!
我喜欢郑恺
很爱
宝强out的太有喜感了~
坐大巴的时候车上放得,我真不愿意看,但没办法
打发时间哈哈
挺好笑的 这就够了 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电影 不在乎电影票钱的可以去看看 等下载版也是可以的~
当个综艺节目看还行,但这些个不能算是电影(综艺电影我都不想打分)
就是一集没广告的节目,凶手我绝对不会说是李晨的。
负分
17年补录
幽默
我并不反对综艺节目制作成电影。事实上我认为只要是在电影院里放映,并且有观众愿意掏钱买票,无论内容是综艺节目还是足球比赛演唱会,都一点问题也没有。唯一的要求就是,既然是被当做电影来销售和消费,就必须允许观众用对待电影的角度来看待它。这样看来,它技术含量太低了,所以评价低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