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影片中的克格勃的确牛。。。
话说四个城市,伦敦。
莫斯科。
纽约 找出来行了。。
剩下那个不用管了。。。
反正在tokyo。。
话说片尾那两架米格-29飞过很有feel一个。
MIL力量就应该保护国民,。
一切都乏善可陈。
优点是苏俄电影里惯有的,缺点是借鉴了好莱坞后失去灵气的。
女主角达莎那记忆中闪回的男友/丈夫是《惩戒营》里的营长Aleksei Serebryakov,算是友情客串吧。
恐怖分子都翘翘了,基地也大爆炸了,燕子女超人也一身性感的伤痕了,居然主题曲唱完没有出剧终……原来还有CIA的一群二杆子,很傻很天真地以为曾经卧底的燕子是女恐怖分子,几匹悍马在沙漠里鱼贯驰骋。
厚厚,我们的燕子同志的背后,飞出一对儿很帅很帅的米格29战斗机和一对儿很酷很酷的米24武直!
啊,这才是全篇的点睛哪!
燕子同志的潜台词肯定是:为什么我敢于只身涉险?
因为我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
再引豆瓣上某仁兄的话:“一群欧盟的坏蛋,一群美国的蠢蛋,一堆俄罗斯配角倒霉蛋,一个俄罗斯的漂亮脸蛋” 很精到。
俄罗斯的女特工受伤之后在沙漠里碰到了美国大兵,一直把女特工当成是恐怖分子的美国人决定干掉她。
不过当她身后出现俄罗斯的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美国人的口吻立马变了:“不,我不打算和俄罗斯人战斗,先生。
”最后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特工离开,美国人还不忘敬礼……或许这就象征了俄罗斯人思维中他们和美国人的关系,经过冷战之后,现在的俄罗斯有点像电影结尾的那位女特工,能力超群但是伤痕累累,面对美国的时候难免力不从心。
但是只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做后盾,那么美国人就不敢胡思乱想,甚至还要向他致敬。
其实这也是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正在成长的国家心中的价值观,除了俄罗斯,还有我们自己。
如果你随意去任何一个军事论坛,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想法。
只有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让人屈服。
真是无语了,由于在映的几部片子中,有兴趣的早看了,这回去影城在“哈哈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时尚先生”“密码疑云”等片中,最后选了最后一部,事实证明真的很是错误从台词很白痴开始,阿拉伯大叔把自己控制核弹的程序居然会说那么清楚,晕。。。。。。
最后的美军敬礼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试想如果美国人拍,肯定就F16铺天盖地而来了,就三个悍马,你当美国这么傻啊片中太多bug就不一一例举了,特别美女的感情啊,都不晓得她的男人到底和情节什么关系哎还是钢铁侠不错,情节简单而不白痴,特效就更是没法比了
颠儿颠儿去看密码疑云以后就想说,忍住了因为懒,有若干次机会都懒过去,今儿下午在万达找不到火柴棍儿眼皮打架时,下决心要吐槽了。
看看豆瓣、时光的评分,我们有大片儿依赖症吗?
在密码之前看的是飓风营救,纯粹是第一次去大悦城瞻仰新首都电影院,然后觉得既然来了怎么也得看一个吧。
名字还以为灾难片儿,进去发现是父亲孤身闯虎穴营救女儿的孤胆英雄片儿,有他,全世界警察都可以退休了。
可是看看评分,比密码高多了。
我倒不是跟飓风过不去,只是临近看的,难免抓来比较。
密码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个人英雄片儿的通病,可是人们对邦德从来趋之若鹜,对一个女007却不能宽容?
好吧,这是掏钱的买卖,不是同情心泛滥的时刻,何况我一部007都没完整看过,似乎没什么发言权。
我奇怪的是,仿佛拍大场面,没有好莱坞证书,就必然是不合格的;拍英雄故事,没有好莱坞证书,就必然是不合理的。
邦德可以边和邦女郎嘻嘻哈哈边拯救世界,一个父亲可以根据一个电话跨国追踪被拐卖的女儿最终直捣犯罪团伙老窝,为什么一个认认真真的俄罗斯女007不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看今儿让我预见周公的钢铁侠,超人+变形金刚吗?
要不是为了这辈子去万达一次,我怎么也不会去看这片儿的。
可是票房和评价都很好,果然英雄是出自好莱坞比较受用。
密码代表不了俄罗斯电影的风格,我还是更喜欢看那些思考着的文艺片儿。
不过尝试一下这类型也不错,至少我喜欢里面一如既往对老美的挤对,起到的喜剧效果就像盗走达·芬奇里的武士道切腹,只是后者引起广泛的哈哈哈哈,前者则只有我暗中得意地发笑——这不是只能在假想中充当胜者,已经是一种遗留的文化传统,对立,永远都会相对地存在,我喜欢它。
http://shawxx.spaces.live.com/blog/cns!C75C78C8E80335DE!4728.entry
在看电影前,千万不能被海报上的广告忽悠,什么媲美007之类的。
你必须要知道一点的是,国内的电影发行商经常干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些胡扯的话,那进电影院收获的只有是一肚子的失望。
因此,在看《密码疑云》之前,必须有必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大家可以拿尚格·云顿的B级片作为标准,便可以发现这部片子还是有一点看头,至少影片中出现的俄式装备不是好莱坞那些B级片随便就能整到的。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国土面积的国家,在更换了国旗之后,却逐渐在胶片上消失,当其重新出现在人们眼里时,却已经找不到革命时代的激情;这个曾经缔造无数经典的国家,如今在电影方面却在向他们曾经的敌人学习,这种学习甚至是盲目的,《密码疑云》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如果不是影片中角色的名字以及不时出现的俄罗斯国旗,这几乎就是一部好莱坞的影片。
恐怖份子、核弹头、国家安全局……这些几乎都是美国影片中常见的元素,如今却换了一副面孔出现在俄罗斯的电影中。
如同在现实中俄罗斯都急于向美国人表达自己的霸气一样,《密码疑云》几乎也是在迫不及待地用好莱坞的方式向美国同行“示威”,甚至在影片中也扮演起世界警察也和美国佬的电影如出一辙,看来以后我们的地球是否安全不仅要看美国人的脸色,同样也要照顾到俄罗斯的感情。
同样在影片中,也会有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搅屎棍角色,当然,在《密码疑云》中这个角色毫无例外地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
作为好莱坞的模仿者之一,《密码疑云》的开头无疑是合格的,考究的镜头、火爆的场面、悬念的设置……这一切都表示着这部影片有着一个不错的开始,然而在这个桥段之后,影片就彻底落入了B级片的范畴,因此一个黑帮的规模却如同一个小帮派一样也不足为怪。
以至于黑帮老大要演出一出“苦肉计”后和特工“合作”,我只能理解为——人手确实不足,以至于老大不得不亲自上阵,这如同让本·拉登亲自要和一个FBI探员肉搏一样难以理解。
当然,这么做还有其他的理由,比如让男女主角迸出一点点不可能的火花,或者是维持影片那仅有的一点悬念。
这样的后果便是影片中间的剧情始终有种强扭之感不甚自然,使得这一个多小时,女主角的身材成为最有看点的元素。
倘若不是影片最后的那个大爆炸,则影片真的是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可以看出,影片有向A级片靠拢的努力,然而火候始终差点,使得最后影片呈现出一种B级片的疲态。
当然,影片并不是不好看不吸引人,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你反而会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不少乐趣——比如女主角的身材、比如动作……《密码疑云》就是一部你去认真看尚能看下去,但看完后,肯定不会记得的电影。
在影片的最后,美国特工向影片中的俄罗斯女特工敬礼,然而在现实中,俄罗斯电影要真正和好莱坞抗衡,仅仅敬礼还是不够的。
《密码疑云》这类的电影的出现,对俄罗斯电影来说,好处是终于有了和好莱坞抗衡的心态,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恐怕以后难以看到如前苏联电影般味道的电影了。
(芷宁写于2008年5月15日)有人说看俄罗斯大片《密码疑云》,能看出俄罗斯人重振当年大国雄风的强烈愿望。
这话有点靠谱,从影片的最后一组镜头便能瞥见这种心态。
当俄罗斯女间谍达莎(安娜斯塔西娅·扎沃洛纽克饰演)单枪匹马地干掉优雅型恐怖分子路易(文森·贝雷斯饰演)、端掉恐怖头子扎法德的老巢后,在好莱坞制造中一向神速谱大的美国特工才带着三辆武装吉普、几个小兵排场寒酸地赶来,并准备向他们以为的恐怖分子、该女谍开枪,只见此女手扶腰后的武器,面容镇定地立在原野的烈烈风中,此时俄罗斯的米格-24和米格-29战斗机突然在其身后升起,一时间机声隆隆,场面托大,登机时,在此女的傲视下,美国人对其行了个庄严肃穆的军礼,并目送她在俄战斗机的保护下酷酷的离开……估计这组镜头让很多俄国人看得很爽。
貌似在冷战时期的《007》系列电影中,对前苏进行过一些“丑化”,特别是对其女间谍,往往被塑造成心如蛇蝎的美女,处心积虑地混在邦德身边,逮着机会就下毒手。
而这部俄国制造,仿佛是俄国人此种心结的外在发作,仿佛是为了扬眉吐气一把,让女间谍成为绝对的主角女版“007”,并对其各种应战技能进行了着力塑造,且让她在最后以傲视美军的强势姿态,在充满敬意的军礼中,威风八面的离开……让观者不往这方面想都难。
不论大国梦也好,自我陶醉也好,拿美国人开心也好,此次俄罗斯人对这部俄派大片可谓倾注了相当的心力,堪称俄片中的大场面、大投资、大制作,仅取景地点就直逼美式间谍片的“四处留情”式,巴黎街头、佛罗伦萨一隅、北欧森林湖泊、吉隆坡双子大厦,无一不成为故事发生地。
在拍摄时,俄军方还给予了大力支持,片尾那场烈焰升腾浓烟翻滚的大爆炸效果明显优于很多同类影片,因那是爆炸实景拍摄,而非虚拟,而片中部分的场景还是军事演习的实拍,看来,俄国人还真是憋足了要威风一下,只是他们的威风并没有用太多的电脑特技来填充,打斗枪战飙车的呈现手法也较花哨的美片平实,影片开始时的混战场面也相对实在,特别是子弹穿过身体的特写,身体所收的冲击和中枪者倒地的方式,都令人对子弹在人体中的滑行轨迹感到一丝恐慌。
可以看出,此番俄国人的确很努力,只是该片距离一部质量上乘的商业大片还是有点距离,不足之处甚多,如,情节设置尚显单薄,有关密码的解密过程远不够波折,缺乏真正具有步步惊心又逐渐显山露水的桥段,更别说抽丝剥茧、层层解析了;而女特工达莎的情感戏份也被处理的较薄弱,和俄男特工之间的往昔恋情更是被穿插应运的生硬刻板,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从而使人物不够立体丰满,缺乏层次感,偶尔的记忆闪回片段还被处理的无趣老套,并泛出点点的学徒痕迹;另外,影片整体节奏不够通畅(或许也和公映时的删节有关),过场戏的处理较弱,特别是刻意幼稚的转换场景手法,常令人失笑。
曾因出演《大鼻子情圣》、《印度支那》、《云上的日子》、《芳芳》等片而为人称道的法国文艺小生文森·贝雷斯,自从跑去混好莱坞后,其古典忧郁的一面就很少被挖掘出来。
在这部影片中,他出演了心理阴暗的银行家、恐怖分子路易,这样的戏份对于有着深厚舞台功力、演技不俗的他而言,实属轻松出演。
而女主角达莎性格的塑造就相对欠缺一些,仿佛隔着一层雾或者玻璃,仿佛只是个行动力很强的机器女,即便将特工都善于控制情绪、应变能力强等这些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也可以看出安娜斯塔西娅·扎沃洛纽克很用功,但她只是诠释出了女特工动作的一面,英勇的一面,其内心世界是模糊的,情感层面是缺乏力度的,这或许是导演的导向问题,而如此单面的塑造令影片结束时对那段夭折爱情的闪回,显得可有可无,不具有动人因子。
曾经前苏的艺术电影和喜剧电影都比较有人缘,如今,这部大制作虽然在俄罗斯很有卖相,但在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如果俄国人真想重整光影雄风,还得在细节处衔接处多琢磨琢磨。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9555420_d.html)
这部动作片,我实在是硬抗下来看完的,情节太弱智了,里面的漏洞太多了,这个电影的编剧只能算三流。
情节总体来说,就像80年代的港产片一样,为了票房东拼西凑的情节,而且该片编剧是看多了好莱坞类似的动作片,想极尽全力模仿,可是却弄了这么一个满是漏洞的电影。
究竟哪些地方难以忍受,我就不说了,只要看过百部以上好莱坞制作的普通人,都可以看的出来。
接下来说说我们的主演,女主角。
怎么看她,怎么不像一个特工,首先她就没有特工那种煞气,眼神里缺少一种凶狠,其次,她的身材也太娇小了吧,看起来不过1米5吧。
而且身手也不够矫健,看她拿着枪的样子,总是感觉力不从心。
男主角的表演还很到位,其他演员都是龙套,陪衬。
俄罗斯人以为,追逐+枪战+搏斗+阴谋再加上帅哥靓女就是一部动作大片吗?
你们完全错了,你们还应该有不弱智的编剧,和可以上得了台面的女演员,而不是一个电视剧女星。
影片唯一亮点,我认为就是摄像和剪辑了,把外景拍得很美,选中了每个城市和国家标志性的建筑物。
剪辑使影片的节奏不至于拖沓,看起来来也象是一部动作片。
总之,这不是大片,虽然看得出来,俄罗斯砸了不少钱,但这只是一部让人难以忍受的伪大片。
应该在最后5分钟里了,充分体现出女特工复杂情感的转变。
有意思的是,最后也体现出影片的阿Q精神了,美国大兵对俄的敬礼
是第二次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影片.第一次没看明白.所以第二次仔细看勒一下,因为刚看了新月.所以觉得这个好看.写着俄罗斯影片,但怎么看都是美国片的感觉.辗转了很多城市,也算惊险,女主角很性感,而且打不死.最后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总出现女主角老公的画面.
反正我不喜欢这个女猪~
看完没什么可咀嚼的
老毛子拍大片依旧村得那么死去活来,可累坏我们这位瘦、白、美、细、挺、翘的大波妹子了。
火辣辣的女主角=.=
也就女主角可以看看。。。
oh my nyanya
俄罗斯风~
看不下去了,太让人发困了......
没劲
喜欢果敢的形象
普京会喜欢?难道就这品味?
2008.4.17 新世纪电影院 mtime时光网
最后5分钟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扇米国一巴掌
片尾曲很好听
四座城市很美,女主很牛,兵器超炫。
有点老套
这是罗刹人喝多伏特加拍出来的么?
没有密码,没有疑云
在学校大礼堂看的 剧情印象不深了 记得里面的女主好像蛮漂亮的 还有 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那首主题曲 很好听
寡妇惹不起。怨妇惹不起。悍妇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