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的还是很感动可能因为感同身受的关系。
女人到底还是心软的,想要纯粹的爱情完美的婚姻,在此面前一份再合适的婚姻一个再优质的男人都会败下阵来。
然而谁能保证我们能同时拥有王伟和陈丰这两种爱慕呢?
电影终究是一种童话。
林依晨的演技真的一如既往的好,但是她的嗓音太尖了,哑哑的反而更有磁性,她的英语说得真棒。
想起她花了很多时间在外国学习戏剧,是有身为演员的觉悟的。
周渝民越来越像梁朝伟,各种气质都像。
陈柏霖演技不错,但是整个人感觉脏脏的,接受无能。
看完电影,我对拉拉和王伟在车上争吵这场戏,一直念念不忘,作为女性,我特别理解拉拉情绪的起承转和,只是我恐怕没她那么勇敢。
一个三十三岁的轻熟女人,经历了从一张白纸到职场精英的冶炼,并且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事业不断扶摇直上,可惜却无法收获一份近在咫尺的爱情。
因为男盆友说,他要拼事业,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就不需要一张纸的证明,他如今转换人生轨道去追随梦想,这些她都应该懂。
<图片4>下午在西西弗看书,《那些受伤的年轻人》里有个理论我觉得有点道理。
大概意思是,在感情的世界里,如果男女双方一方靠谱,另一方不靠谱,那结果基本上是,谁认真谁就输了。
但是,如果男女双方均不靠谱,大伙儿都抱着没事儿谈个恋爱耍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态度,说不定两人处久了能动真情,数学上著名的“负负得正”理论即是也。
同理,如果是两个从始至终就真爱无敌的人,正正就一定会得正吗?
这套理论用在情场上,恐怕还是生硬了些。
所以,我说拉拉很勇敢,她敢于在男方完全蒙蔽的状况下,甩脸向他讨婚期,咬着牙含着泪诉着自己心里的苦。
她说她承受得起,其实她哪里承受得住,要知道狗急了也会跳墙,如果王伟当下就威而钢了,say no,她大龄剩女的噩梦就是自作自受。
男人怕啥呀,男人四十都还一枝花呢,何况俊俏如他,周围像当当这般90后的妖蛾子不在其数,嗡嗡嗡飞上十年都不会厌倦,而女人必须花费大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驻颜上。
<图片5>
换作现实生活中,平凡人的感情世界里,哪里具备这般的伶牙俐齿?
一番简陋的争吵之后,女方要么愤然离息,要么嚎啕大哭,哭过之后,说不定隔天给自己洗洗脑,又会主动联系上那个言而无信的魂淡。
毕竟,传统观念里的三十女,是属于被“淘汰”的一批人。
并且,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幸运,生活不会充满惊喜地在你感情低潮的时候,送来一支更优质的猛男供你享用,然后让你做道选择题。
生活只有问答题好吗,亲?
再来八一八两位主演的演技。
林依晨自从拿了金钟奖影后后,演戏似乎更加坚定自信,这车里的戏,在情绪的把控和转折上,显得利落又自然。
而有着标准王子脸的仔仔,在演技上仍然充满了各种bug,普通话还是说不明白。
或许现实生活中,他和他的妻子喻虹渊的感情更接底气,晚餐后给女友单膝下跪就把婚给求了,简单又浪漫。
他是一个离生活更近的人,不太适合出现在大荧幕。
颜值高😻看完包装成职场片的爱情骗,依旧无法认同这价值观,其实也曾一样的有共鸣有迷惘,可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谁能一辈子指着爱情活着?
爱情太奢侈了,怎么够浪费?
可是女性该如何选择?
放弃所有真的是找回自我么?
我不明白这样的毒鸡汤,嫁人才是归宿么?
要放弃努力争取的一切么?
被抢走的才知道好么?
早干嘛去了呢?
果然失去的才更刻骨铭心!
人啊,都是贱。
果然我不是初老而是老态龙钟了。
程又青和李大仁,果然还是yy着有个成功温柔体贴的李大仁,谁有可能真的什么都拥有呢?
杜拉拉,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杜拉拉升职记》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白领读物,那时在校学生的我还没来得及看完一半的书, 各种电影和电视剧的版本就已经蜂拥而至,我相信这个人物名字的深入人心肯定是说着大多数人的故事,尽管那个时候的我觉得工作,白领,事业,这些词都还比较遥远。
可是,时间一眨眼过的飞快,新的杜拉拉电影又上映了,还是我喜欢的演员阵容,光是林依晨和陈柏霖这一对黄金组合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别说你不知道《我可能不爱你》这部电视剧,说的也是轻熟女的工作和爱情,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两位主角却好像都还没有离开故事里的角色,我还是相信着深入人心的红极一时都是有原因的。
新的杜拉拉是林依晨,从职场轻熟女到熟女的角色进阶演绎,演员本身还是成熟了很多,但是在服装和剧情上并没有让她和她的年纪有任何挂钩,却是台词在一直重复“我的年纪让我罪孽深重”。
职场的干练和效率并没有几个连贯的镜头去撑起这个女强人,更多的是她爱情方面的浓墨重彩,整体感觉人物性格不够立体,基本上是平面陈述,她是个职场精英,但是遇到了感情纠葛。
当然,这是一条主线,我们看得到主线,看不到主线的支撑点而已。
而熟悉陈柏霖这位演员的都知道他本人喜欢尝试不同角色的挑战,非常少重复的去演自己已经演成功了的角色,所以这次我们也能看到不一样的他。
相信很多人也会觉得如果周渝民和陈柏霖的角色调换一下该有多好,那我们就可以继续看程又青和李大仁的故事了,但那也就不是陈柏霖的风格了。
这次我们能看到公子形象的陈柏霖,其实是非常少见的角色,笔挺的西装,整理过的头发,觥筹交错的社交背景,都烘托了应有的青年才俊的形象,怎么说都算得上是赏心悦目了。
其实他打扮一下真的很好看,可是他就是不打理。
而王伟这个角色,是周渝民来诠释,其实周渝民和林依晨放在一起演情侣还真没什么问题, 除了大家会觉得陈柏霖更合适以外,周渝民的性格诠释比较贴合主线,辞掉工作拿起相机搞创作搞艺术,爱你五年不提结婚,想带你去喝下午茶看世界顶级夜景,我相信他是真心的想去做这些事情才会这么说,但是怎么听起来就是那么不着调呢,女友有顾虑的去落实一些实际问题的必要太有了,要是两个人都浪漫爱幻想,日子还过不过了。
当然,在爱情里不善于解释和懦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爱情病症,类似“我爱你,我不说难道你就感觉不到吗?
”这种问题你说要怎么接啊。
这个角色让我联想到了另一部电影《我的男友和狗》里的何润东,他的诠释更完整一些是因为他在电影里的角色是一个热爱食物的男人,个性温柔沉默,非常典型的守侯型爱人。
但是,王伟是曾经和杜拉拉上下班的职场精英,离职后做了摄影师,怎么看也少了温柔沉默的属性,总得来说还是职场的交代点过少导致人物性格的某一部分缺失,观众拼图拼不起来。
主角以外的配角也有精心挑选,但是还是少了一些,衬托少了,主角人物性格比较单薄,当然导演安竹间这里还是要提一下,之间和林依晨和陈柏霖都有过很多次的合作,他有执导过很多微电影,比如《这一刻爱吧》,如果有看过的话,应该能看到很多熟悉的林依晨特写镜头,他的镜头是爱着林依晨的。
我想,电影里快节奏的职场和慢慢熬的爱情的对冲有可能是导演想要去表达的,但是作为观众而言,整部影片的重心和平衡把握的还不够好,爱情里的温柔沉默相信用同一个镜头去拉平静拉长情还是不够的。
吐槽点:兰蔻广告,大牌洗脑,对年纪太苛刻,不接地气。
亮点:片尾曲挑的很赞,原唱是I've Never Been To Me by Charlene, 邓丽君小姐也曾翻唱,可以找来听听,非常贴合主线。
豆瓣评分虽然不高,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杜拉拉的系列看过好多,王珞丹李光洁版的电视剧,徐静蕾黄立行版的电影和第一本书,原先想第一版他们俩都在一起了,为什么还会有二和三,升职记不只有的是爱情吧。
现在的很多电影都在选择面包还是爱情,最后都是爱情战胜了面包,而现实生活中光娱乐圈就有太多的案例,相爱十年却抵不过闪婚半月,男人们总想在功成名就时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女人们在乎的而是一纸婚约能否永远在一起。
正是因为男女先天上的差异才会理性和感性,有着社会普遍上的观念,男人就该打拼事业,女人却该早早结婚,相夫教子。
女人们会羡慕杜拉拉的生活,总有男人帮她或放弃自己原有的东西,但正是基于她的能力,魅力,杜拉拉精神。
看到过十大言情作女榜里有苏蔓,但苏蔓却是我挺佩服的一个人物,努力,优秀,清华的学历,投行菜鸟到投行精英,坚定不移爱一个人,正是充实了自己,陆励成和宋翊都爱它。
整部电影一直在心疼王伟,曾是杜拉拉的领导,为了她放弃原先的职位来开创新的事业,想给她创造良好条件时女友却摇摆不定遇上了新的领导喜欢上了她,还好王伟是块金子,哪个行业都能发光,也还好杜拉拉明白自己要什么,也等了,给我们一个故事的happy ending,但现实往往不是童话。
最后读那份道歉信的时候我哭了。
林依晨仔仔大仁哥都挺喜欢的。
ending-_-
2016第一天,无聊的午后,因着仔仔迷的表妹,遥控器几番轮转后,打开了《杜拉拉追婚记》。
印象中的杜拉拉,是刚踏入职场借阅的《杜拉拉升职记》里那个勇敢却已印象模糊的女孩;是徐静蕾那部超长广告片中的干练OL;而眼前电视机中的这个依然冒进却时刻彰显不安的杜拉拉,让我十分地陌生:开篇跳楼的用力劝说,马不停蹄地跟上司谈及升职,激进地跟新上司、新助理呛,不断被数落的着装,心不在焉地加班......如果不是陪着表妹,我想我应该在开篇3分钟内就果断离席。
夸张的表演,凌乱的设置,没有逻辑的职场剧情......无一不让我吐槽,但吐槽吐到无力时,那个焦虑惶恐的杜拉拉,那个徘徊在30+路口的杜拉拉,那个拼命想捉住救命稻草的杜拉拉,还是吸引了我。
30+的杜拉拉,很难不让30+的我代入其中,看着戏,想着自己:一样的未婚,一样的事业未成(当然偶比她更弱),一样的徘徊无措。
但,是不是30就是一道人生岔口?
就一定要追着赶着踏上世俗的步伐?
如开篇的陈妍希无底线地付出,只为交上一份看似及格的考卷?
还是,如同剧中的杜拉拉,徘徊在婚姻的门口,拼命地想抓住那根若隐若现地稻草,然后又疯狂地在职场中表现自己?
答案於我,是否定的。
30+的风光,是20+努力垫着脚尖也观赏不到的美,是40+拼命想回望却也一去不返的艳。
享受当下,享受当下的美,是开篇杜拉拉错过的,是影片落幕时的完美定位。
20+的杜拉拉,是拼命三郎,以为全世界都可以为她所获;30+的杜拉拉,是迷途中寻找温暖的小猫咪,企图用凌厉的抓牙,向全世界宣示自己的能耐。
不吐槽影片的突兀设置:杜拉拉莫名的一次转身,无视从前所有的争,一走了之;然后结局前再次转身,华丽地回归。
却有感于转身后,杜拉拉的无争。
因为,我是一个无争的人。
30+的无争,是千帆过后的果决,是在幻想破灭之际的伏潜,是成长中一个大大的标点。
它并不如年少般鲜明,却如烙印般深深刻在心间。
或许,职场纷纷扰扰繁花过眼,或许,情海浩瀚激情无限,或许,花花世界快乐无边......但停下来,看似无争,却更能领略另一番美艳风景。
至于风景的定义,一百个观众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于《杜拉拉追婚记》,回归家庭应是杜拉拉,也是导演眼中的最最美艳的风景。
从小,童话故事总告诉我们:从此王子跟公主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是的,无论是千年前的古人,还是今天的80后90后,世俗定义中“回归家庭”即是最最完美的Ending,是最最美艳的风景。
如片名《杜拉拉追婚记》一针点题,如落幕前的王伟杜拉拉大大的婚纱照地再次点题。
但,无论命运终将驶向何处,站在30+的轨道上,带着不争的心情,观赏着美丽的过往风光,享受当下,才能享受最美的风景。
作为一名女士,要面包还是要爱情似乎成了现今这个时代永恒的主题,但即使永恒也没有人会把它当做问题,因为你……是个女的!
找到个好老公,就既有了面包又有了爱情。
多少人这样一辈一辈地教育过来,又有多少人反抗无果。
绝对百分百艳羡那些既有爱情又有面包的女人,但面包够不够吃?
爱情够不够甜?
应该各家有各家的甜蜜与苦涩吧,个中滋味非当事人又怎能体味?
但当面包与爱情不能都抓住的时候,黯然神伤得不能自已?
抓住了面包,从此孤苦伶仃地回到黑灯的出租屋,吃着刚刚才送到的快凉了的外卖,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不抓住爱情,至少回家有人安慰?
若是抓住了爱情呢,从此过上了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
大多数却还是柴米油盐、孩子丈夫、婆婆和妈妈等各种家庭事务吧,然后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不抓住面包,至少在外面光鲜亮丽?
都太过极端罢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真的一直都在后悔。
刚刚才看过一篇文章,在讲聪明人为什么很少会成功。
说是有个美丽的女子喜欢上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哲人,勇敢地表白,并提出结婚请求。
哲人分析因、分析果,探讨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和解决方案,终于得出了一条结论,“如果在你犹豫不决要选择两条路的时候,选择那条你没有走过的路看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代入自身后发现,不结婚的生活他已经知道了,而结婚的路他还没有走过,可以尝试。
二话不说,他转身就去了所谓“老丈人”家里提亲,但老丈人告诉他说,“年轻人,你晚了十年,我闺女已经嫁做人妇,都有三个孩子了。
”从此,他孤独终老……分析来分析去的后果,也许我们更不能承受。
没有什么准备好,也没有什么要准备,未来,总在悄悄地来临。
我们的后悔,很多人归咎于当时为什么没有考虑太多,但话说回来,“当时的选择,是我们当时所拥有的所有信息条件下所能作出的最好选择”。
如同那时的我,选择保研。
一度在上了研究生之后被分手而不停地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没跟他商量吗?
没考虑前因后果吗?
为什么看不清未来?
但那时,成绩优秀,感情也还算稳定,爸妈身体也还算健康,我选择了用多两年的时间来弥补自己休学的遗憾,来逃避那个当时信息总结起来完全不适合女生发展的还要靠关系建立起来的工作。
觉得我有爱情的时候,我选择追寻了面包。
但当爱情走了的时候,才发现面包我也没抓住。
所以,可遇而不可求的是什么?
爱情。
也有人说她为了爱情如何如何放弃了面包,当爱情走了,她的面包无处可寻。
所以,果腹才是前提。
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谈什么高层建筑!
面包不一定要够大,但爱情,请尽量高精尖一些吧。
11月26日为了凑热闹看周渝民,提前在影院看了这部影片+见面会。
看完之后,我真的好心疼我自己。
【没有剧透,放心点】
个人认为,《杜拉拉追婚记》作为一部院线电影,是非常差劲的,但是作为一部近两小时的广告,它无疑是成功的。
因为它不仅清晰地特写了广告商们的logo,还非常大胆地把品牌及其商品直接编进了台词里,让我成功地记住了*聘网,明*衣橱,*蔻奇迹香水,*迪轿车,*果手机,S*HO写字楼;导演甚至不惜让男主在跟女主撒娇时万分牵强地使用了*蔻小黑瓶作为道具,明明是需要旋开的滴管瓶却要他像喷香水一样按压使用,这个错误的细节仿佛也是故意而为之,只为让大家对这款产品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可谓是用心良苦。
多年来每每看了带“杜拉拉”三个字的影视作品,我都不禁想问,这三个字是不是被某个道行高深的法师下了降头?
不然怎么会不管换了多少班底,用了多好的演员,都拍得这么难看呢?
故事情节毫无逻辑性可言,虽说对于电影不要要求其现实性,但是如果连逻辑都说不通,那就真是没救了。
林依晨在里面就是一个换了名字的程又青,虽然我很喜欢我可能不会爱你,但是我真的对这个杜拉拉完全爱不起来,她和两位男主的对话更是场场莫名其妙。
当时完全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一眼明星才去的,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有“看完了就可以见到仔仔”这个盼头支撑着我,我是不可能坚持坐到结束的。
哦,可能有人想听见面会的事,电影结束之后等了大概10分钟吧,期间一个影院的工作人员号召大家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一起来欢迎仔仔,嗯,就是像这样:
你确定这么做真的可以表达对来宾的欢迎吗?
另外还有一个叫哈尼的把自己打扮成巴拉拉小魔仙还戴个皇冠且体型巨大的女主持人和我们嘱咐说,一会你们要有素质,仔仔来了不要扑上来,要克制。
恩,她长这样:
巴拉拉小魔仙@哈尼(这年头什么妖怪都可以做主持啊)接着仔仔在一片混乱中登场,简单介绍之后她首先就要求仔仔壁咚她,人孩子明显是不愿意的,于是这女子拼了,说那她就主动壁咚仔仔吧!
接着不由分说就把魔爪伸了过去,那一瞬间,作为路人粉的我也心疼周渝民了。
然后导演和仔仔一起提了三个很蠢的问题,送了三无护肤品礼物给坐在前排回答了问题的观众,拍了一张合照就匆匆走了,到隔壁厅赶下一场去了。
这么高清近照当然是影院官方出的<图片5>哦,你问我自己有没有拍到仔仔,有啊,怕大家找不到,我还特意圈出来了,最后一张圈出来那个是导演安竹间,记住他的脸,如果见到他,帮我告诉他,这广告拍得蛮好。
谢谢。
<图片6>
还有这样的<图片8>
从《我不可能爱你》就开始超级喜欢林依晨,也许是台湾我现阶段唯一喜欢的女演员了吧,超级喜欢陈柏霖,演的真实真诚,毫无距离感,不装逼,很认真。
特别不喜欢周渝民,真的不是一个档次的,全凭颜值毫无演技,更无气质,和他俩彪戏就是自找虐啊。
首先,这是一部商业片,里面这种植入广告,如果你觉得植入广告真烦人,真恶心,出门左转,我这里要说,虽然这是一部商业片,但不论从制作手法还是剧情演绎,还是演员本身,我要点个赞,真的甩老徐几条街,老徐演戏就是装逼,除了开始还好好演,后来是越来越扯,越来越堕落,林依晨是越来越成熟,越来月努力,越来越平易近人,真的超级喜欢的一个女演员啊。
故事发人深省,结局让我深深的感叹,是啊,这才是女生真正应该选择的,虽然是艺术的处理手法,但道理懂得人自然懂了,不懂得的人不必强求。
如果没有沙当当我很乐意的给四颗星,感觉这个人简直,刚开始跟拉拉叫板,后来又和拉拉关系好的跟姐妹一样,九零后就这样?
我觉得这个故事如果不和杜拉拉扯上关系会好点,毕竟之前那么多个杜拉拉,还有那些职场精神,拉拉和王伟是什么时候分手我都没看出来,怎么后来就莫名其妙的跟了陈丰,不明白为什么拉拉不能接王伟的电话,之前那么久的准备时间连短信也不能回?
感觉是自己有了经历多了一些感触,得到一些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灰姑娘的童话也只能到十二点,再多的美好还是抵不过一个和你到老的人。
靠颜值撑起的电影让人也能看下去,尽管都知道结局,但是还是想看到结尾吧。
都是套路
中国现代戏最尴尬的部分在于,很多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矛盾变成了推进剧情的主要矛盾。一部差的电影连个好音乐都没有真的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了。职场戏依然是中国编剧的软肋 ,所以谈工作的时候都会跳过,勉强谈的几次依然奇怪。除了三个主演和他们的衣服,这部戏确实没什么好看的,鉴定完毕。
三星給依晨仔仔還有最後甜甜的婚紗照(劇情爛,而且真的太多廣告)
电影的前半段确能看出些女性在职场和情感上特有的困境,然而从三角恋开始,它的解决方法潦草又陈腐,完全泄了气。身处高位的女人令男人焦虑,要么压制,要么收服。成功的男人才配得上拥有女性这种资源,而女性的成功仍然必须用一段良好的关系来衡量。我们这个社会的(叙事)法则,一直未变。
很好看啊其实,为毛分那么低……林依晨演什么都那么让人信服。
台湾人果然好清新 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和歌手 还有摄影师 嗯
为了看大仁哥和又青在一起,但并没有。
原声音乐做的太棒了。新终章
【推荐】
当年的销售总监被下岗后转行做摄影师,现在每天不是周旋在嫩模之间,就是要女朋友放下一切和他去环游世界!
和书里的杜拉拉有关系么?!不懂林依晨为嘛要接!
烂
即使跟原著没啥特别大关系了(对,我也是大学看过《杜拉拉升职记》1&amp;2的人),即使一票湾湾演员演内地人略突兀,但都市女白领的困境还是描绘到了,而这对于一部都市爱情片,也就够了。很奇怪的审美变迁,现在竟然觉得周渝民比陈柏霖好。
喜欢林依晨 给她3星 其他就算了吧。
nana还真不错,那声音听着就酥软了。啊至于电影么 呵呵
林依晨演个小女生啊什么的还可以,毕竟她baby脸,像这种职场女性拍不出杜拉拉的那种气质,没有之前的几部杜拉拉电影好看,这个没感觉。
华研的主题曲好听
俊男靓女
就这样吧
比徐静蕾版本强百倍。狗血也依然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