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首次执导第一部导演作品《少林足球》,其实《少林足球》可以说是温柔版的《功夫》,它开启《功夫》的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周星驰扮演对武术痴迷到底的星可以说是周星驰演过这么多角色里的柏拉图式人物。
他面对阿梅(赵薇饰)的表白也并没有传统爱情片中那样若有所失,企图找回阿梅。
在星的世界观中,他构造了自己的“少林足球”理想国,人性高于爱欲,他与阿梅仅限于精神交流。
星代表丰满的理想,然而骨感的现实自然就着眼于一落千丈的教练明锋 (吴孟达饰)和大师兄(黄一飞饰),明锋跪着讨好强推(谢贤饰),从这可见出做人不要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做事太绝惹人记恨最终也反噬自己。
而这一幕也可以联想到现实中的周星驰曾经跑龙套的时候遭到导演们的不屑一顾。
大师兄的扮演者黄一飞也因此片获得了 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的男配角,可以说黄一飞在里面的出彩程度是越过周星驰的。
他生动的演绎出底层中年人的艰难生存,在职场中遭到老板的鄙弃,在求职中只能做最基础的工作,与星合作好不容易上台演出还被观众戏弄,他唯唯诺诺的接收命运的安排。
这样笑中有泪的小人物留给《少林足球》难以磨灭的印象。
不知不觉少林足球走过十八年,这些黄金配角大多数与周星驰分道扬镳,少数还继续跟随着星爷合作。
当时阿梅的扮演者有意于张柏芝,张柏芝嫌弃光头太丑拒演,而赵薇不肯剃头带上头套演光头,星爷灵机一动称阿梅是外星人。
张柏芝最终也无意影坛打拼定居于海外躲开那些众说纷纭的故事,而赵薇虽然在当时扮丑、光头等牺牲很多,但是她的一线女星地位无人动摇。
每次看到电影圆满大结局都非常高兴,现实中的人成就理想是很困难的,非常想要这个东西就要继续努力了,越努力越幸运。
现实也很骨感,愿我们追寻自己的内心战胜一切。
我突然对DD说: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于周星驰的大师兄。
你注意到那个情节没有?
在上场之前和扳手榔头队踢球的时候,那个大师兄还是一贯的懦弱可欺,连头套内裤都认,白旗都举了。
可是精气回来之后,不管之前已经被打的够呛,还是立即天下无敌了!
不论那功夫如何了得,就那凛然之气谁还欺负他?
所以人要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人看着都想欺负,要是有了自信和能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我们都得肃然起敬,前后活脱脱两个人!
我看电视电影的演员就这一个感受,同一个演员,不同的角色,有的可敬,有的可恶,有的懦弱,有的潇洒。
什么决定了一个人?
可见并不是先天不可改变的容貌,衣着打扮也是末节,而是气质,性格,行为和精神。
我为什么总受老板菲薄,就是太小心懦弱,没有把自己的本事使出来,做不出成绩,拿不出气势,无怪老板侧目,所以我得自己先硬朗起来,他们倒服帖重视了,还得高兴着!
从8月5日第一次看完后,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周星驰电影中,最喜欢的莫过于这部《少林足球》,《喜剧之王》可算是周星驰的巅峰作,但《少林足球》的荡气回肠、无限想象力与周氏无厘头,的完美结合,实在是让我回味无穷。
豆瓣的7.7分是有所上升的,但我以为,《少林足球》应该冲到8分的行列里。
2019年的上半年,我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失意期,驾考路上连受挫,考证路上遭到失败,在入党的事情上又遇被滞留。
种种打击让我非常沮丧,直到我遇到《少林足球》后,才在精神上重抖擞,振作起来。
几天前我通过了科目三,我感觉不仅大师兄回来了,我也回来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仿佛在前路呼唤我,在我心里,那首《男儿志》一直在回荡。
你以为我养你二十年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堵住你这张臭嘴!
如果要怪,就怪你自己——贪心!
球,不是这么踢的!
“那应该怎么踢呀?
”“一句话:腰马合一!
”扫地只是我的表面工作,其实我的真正身份是一个“研究僧”!
——从事如何有效地发扬少林武功的研究工作。
打打杀杀你找别人吧,我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如果那个工人会少林的独孤九剑的话,哪用那么麻烦?
”“独孤九剑好像是华山派的……”“天下武功出少林,你没听过吗?
”功夫其实绝对是适合男女老幼的,打打杀杀只是大家对它的误解。
功夫更加是一种艺术,一种不屈的精神。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找方法,想将功夫重新包装起来,使得你们这些升斗小民能够对功夫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是呀,我是瘸,那又怎样?
你有的瘸吗?
(唱)太极功夫做馒头咧,惊天动地。
馒头看来又香又甜,谁都想吃。
但见阿妹双臂好力,令到阿哥五体投地!
除了唱歌,我想不到其他方法来表达我内心的兴奋和对你的仰慕。
我这双名贵球鞋原价两块钱,因为是你,算一块五,我多拿你一个馒头就好了。
“你要唱歌的话,到那边山上去唱,神经病才在这里唱歌呢!
”“我不同意这位小姐的说法!
在这里唱歌,不一定都是神经病。
我叫酱爆,我从来没有放弃成为一个伟大作曲家的理想。
刚才听到这位先生唱的歌,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燃起我酱爆心中的一团火。
我酱爆感觉到,在这个Moment,要爆了!
”我猪肉佬何尝不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舞蹈家?
我终于领悟到,如果要将少林功夫发扬到全世界,是得讲究包装的。
做人如果没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有我的生活,你点你的火,总之你不要再烦我了。
(唱)少林功夫好,真的好。
少林功夫棒,真的棒。
我是铁头功,无敌铁头功。
你是金刚腿,我是金刚腿。
少林功夫好,真的好。
少林功夫好,真的好。
少林功夫棒,真的棒。
我是金刚腿,金刚腿。
他是铁头功,哇喔!
哇喔!
哇喔!
多谢啦!
多谢啦!
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又到时候说拜拜。
我打你应该,不打你悲哀!
好一条夺命香鸡腿!
你是用两只脚踢球,对吧?
碰巧今天司机放大假,碰巧今天又把车借给人家,碰巧刚刚把钱包留在公司里,所以今天我没办法请你吃饭啦!
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
无缘无故跟你们几个废物去踢球,不好意思,你知道我这个人就这么直白。
还要无缘无故跟你这个死瘸子去参加比赛,请你原谅我这么直白。
最后还要无缘无故地打赢比赛,或然率可是低于零啊!
我是感冒菌入脑下垂,减不了的。
(减肥)只要有斗志,武功一定会回来的。
为什么我老爸不是李嘉诚?
为什么我长得这么帅却掉头发,而你们两个长得这么丑却不掉头发?
为什么人家小时候有书读,而我小时候就要被老爸逼着练什么烂武功,练到现在得洗马桶、洗碗?
其实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想不到你这个捡垃圾的居然可以在五十九楼天台住“阁楼”,很有生活品味呀!
踢球不外乎四个基本项:传、停、带、射。
足球,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踢的。
从他们整齐的队服、友善的眼神,我完全可以感受到那份诚意和体育精神。
真正的比赛,就是打仗!
这队简直是极品啊!
你对我很重要,你知道吗?
你要是红了,就送我一双球鞋吧。
你是最漂亮的,你知道吗?
要有自信啊,你是最好的,你知道吗?
“稳当点,把她绑起来扔到海里算了。
”“你以后不吃鱼啦?
”“你以为你自己是谁啊?
”“我就是我,我是阿梅!
”“你以后也可以常常来找我,鞋子破了,我还可以帮你补。
”“不用了,鞋子破了,我就把它扔掉。
我们都要向前看嘛!
我永远都不要再穿破鞋子了。
”“赢了这一场,我们就打入决赛!
”“决赛!
”“千万不要轻敌!
”“轻敌!
”这次可不是空头支票。
不单是我,我整队人都贪。
但是不是贪这张支票,而是全国冠军。
要赢不一定非要进球的。
……还有球证、旁证、足协、足总、足委,全都是我的人,你怎么和我打?
“对不起,我妈突然早产,我一定要回去帮忙。
”“拜托叫你妈晚点早产,球踢了一半怎么可以走呢?
”我不会剪头发,剃光了比较快。
你快点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的。
(海报)武林情侣掀起功夫运动热潮,再度勇夺世界保龄球冠军。
“喂,阿珍,我是田鸡啊。
这二十年来,我一直有件事想跟你讲,其实……我爱你!
”“什么阿珍?
我是阿强!
”“不好意思,阿强,我刚才说的话,麻烦你转告你老婆,谢谢。
”大师兄:铁头功。
(中锋)二师兄:旋风地堂腿。
(后卫)三师兄:金钟罩铁布衫。
(后卫)四师兄:鬼影擒拿手。
(守门员)阿星:大力金刚腿。
(前锋)六师弟:轻功水上飘。
(中锋)友谊赛:四眼队。
(0比0)外围赛:豆腐金刚队。
(40比0)半决赛:玉面双飞龙队。
(1比0)总决赛:魔鬼队。
(1比0)比分仅供参考……
恕我直言,一般人真的看不懂星爷的片子。
看得懂的人不会哈哈哈更不会说什么星爷情商低不懂笑点何在。
虽然大家都在哈哈哈,甚至认为高冷都笑出泪,可是你们却没有想过的哈哈哈却建立在片中人的痛苦之上,也许是你们铁石心肠,也许是我自作悲伤。
星爷片子主题核心一直是悲伤,所以他才是喜剧之王。
愿星爷健康,愿懂得的你们不在悲伤。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当周星星与吴孟达在电影《少林足球》中邂逅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时,周星星用没来由的自信热切的推销他的武功成功学,不小心提到“瘸子也可以练功夫呀”,被触碰到了最痛的那根神经的达叔顿时怒不可赦道:“瘸什么瘸,你有的瘸吗?
”一语既出,惊世骇俗,那一声“你有的瘸吗”,壮山河,耸入云。
原来瘸也可以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之必备利器。
别人常说,你自信了,就没人敢小瞧你,而我们知道,自信大多来源于过去的成就感,而成就感大多来自于在主流事务上取得在人群中高等序列性的成就,所以,这不是你说自信就能自信了的。
说白了,你有的瘸了,真的可能只是弱者的自慰,尽管叫的底气很足。
等等,什么是高等序列性,谁规定成就感就必须跟高等序列挂钩?
你会说,主流,但是主流也是有失灵的时候呀,比如说07年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看上去很美。
但你可能又会说,绝大部分时候,得,这回没招了。
我们总结一下,人的自信来源于在主流事务上在主流人群中取得绝大多数时间人们觉得可以称之为高等的序列的成绩。
难道,人只有这种活法吗?
只有“顶层”的那几位才活的像个人样吗?
法国的一位画家保罗•高更,在他三十而立之年的时候抛家弃子从零开始学画画,结果四十多岁便带着一身病死掉。
观察高更的画,你会感觉他的画法随时间的推移逐日变的质朴,慢慢告别了刚入行时主流的一些技法,特别是在大溪地岛画的几幅图,更富有神秘与宗教的意味。
后期放荡不羁的画法,因太不符合主流的胃口(也可以说是太过于超前),以至于无人问津,物质收入近乎匮乏,不久他也就远离人世了。
讽刺的是,2015年的2月份,高更的《你何时嫁人》画作以3亿美元成交,创下当今世界艺术品最昂贵价格成交纪录。
他没有迎合主流,一味寻求新的画法,力求创新,哪怕不合群,哪怕远离社会文明,去土著岛生活。
我想,也许世俗的时间对他没有意义,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与意义,而不需要他人的肯定。
《通往奴役之路》中哈耶克论述了如下两段,“对我们而言,根本点在于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完整的伦理准则(人类的各种不同的价值都适得其所)”,根据一个单一计划指导各种经济活动,这种企图会引起无数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由一个道德条规提供,而现存的道德根本回答不了这些问题,况且对人们应该做些什么也根本不存在一致的看法。
” “在限定的范围内,应该允许个人遵循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价值和偏好,而且,在这些领域内,个人的目标体系应该至高无上而不屈从于他人的指令。
”一个普通天赋的人(30来岁在法国巴黎也就做个证券经纪人,30岁了才知道画画),做了非主流的事,在非主流的事务中找到自己的序列(尽管我就觉得他画的很丑),然后活的逍遥自在(精神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否定他的人生选择与价值呢?
BBC于1959年采访英国哲学家罗素时,问倘若这段录像如同死海古卷一般,在一千年后被人看见,您觉得有什么该对他们那一代人说的呢?
在道德方面,罗素前辈道:“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
在这个日益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们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因为它们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瘸与不瘸,并不是我们百分百能决定的,况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像罗素这样的翩翩佳君子待人和气善良,总有一部分等级观念强盛的人喜欢看着别人不爽来找幸福,如果非得有些人执拗于自己的价值观至上而弃他人于不顾,那么你也可以大声说道:“嘿,小子,你有的瘸吗?!
”
卡塔尔世界杯来了,四年一度的足球狂欢再度席卷全球。
虽然没有中国队的身影,但我们(伪)球迷的热情不减,毕竟每四年也就看这么一次足球。
说回电影,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印象中足球题材经典电影却不是很多。
可我盘点一番就发现这是个误解。
根本原因还是中美足球实力都不太行,而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华语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才会觉得这个题材的电影不多。
今天我们来盘点10部最好的足球题材电影。
好电影多到看不完,建议先收藏了再看。
担心片荒,关注苏莫就够了!
《我爱贝克汉姆》(2022)好片指数:69分作为生活在英国的印度裔少女,杰西迷恋贝克汉姆也热爱足球。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队员朱莉的推荐下加入了霍斯特女队。
传统的印度家庭不允许她踢球,杰西只好偷偷参加训练。
可她和朱莉同时喜欢上了教练乔,她的内心充满矛盾,足球梦想也一路坎坷。
导演就是一位英国的印度裔女性,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是有点咖喱味的励志喜剧片。
印度女性从事体育运动的的切入点很好,多条感情线互相交织,虽然塞进的内容有点多,但轻松幽默又十分励志,看起来毫不费力。
颜值巅峰的乔纳森清瘦优雅,凯拉·奈特莉青春无敌,演员间的化学反应也是电影的一大看点。
《胜利大逃亡》(1981)好片指数:69分二战末期,位于法国的集中营内,德国军官为了鼓舞士气,竟举办了一场国际足球赛,由德国队对抗一盘散沙的国际战俘队。
前英国国脚科比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越狱机会,于是网罗狱中的足球人才。
他们一面抓紧训练,一面与巴黎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要在比赛当天集体越狱。
他们在中场的时候放弃越狱,而是回到球场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和胜利,结局还是比较理想化的。
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故事,将越狱和足球两个不相干的元素混搭,结果出人意料的有趣。
特别是后半段的足球赛,让人热血沸腾,前半段的铺垫如果更紧凑一些会更加好看。
另外这部电影的阵容也很神奇,年轻的史泰龙和迈克尔·凯恩联合主演,球王贝利等职业足球运动员惊喜出演,上译的配音版本也堪称经典。
《最后一球》(2018)好片指数:73分俄罗斯足球运动员尤里带队参加了一场重要的国际比赛,因罚失了点球而提前退役,过上了颓废至极的生活。
在父亲的劝说下,他来到了边远小城,成了那里唯一一支足球队的主教练。
懒散的球员,困难重重的比赛,反而激起了尤里的斗志。
他决心一雪前耻,带领球队登上巅峰。
2018年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最后一球》于当年四月份上映,非常应景。
由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自编自导自演,影片是比较常规的体育励志电影,前半段铺垫中规中矩。
但后半段的球赛拍得甚是好看,细节到位,镜头的运用和剪辑的配合使得效果燃爆。
就是138分钟有点冗长,煽情段落有点过多了。
《一球成名》(2005)好片指数:74分桑迪亚哥从小就有足球天赋,他随父母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却只能在洛杉矶过着贫苦的生活。
这天他遇到了伯乐,为追求梦想前往英国纽卡斯尔联队踢球。
然而一个毫无比赛经验的业余选手,就算再有天赋也很难在职业联赛立足,等待桑迪亚哥的将是重重的难关。
《一球成名》属于顶配的足球电影,齐达内、贝克汉姆等球星纷纷在片中出演自己,让电影充满惊喜。
同时故事性上也做得不差,桑迪亚哥的命运一波三折,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起起伏伏。
可惜电影拍得太满,将“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模式无限重复,后来只觉得失去了趣味性。
而且故事也太散,缺乏主要矛盾,有点配不上电影的超豪华阵容。
续集电影找来了更多球星客串,但故事却要难看得多。
《伯尔尼的奇迹》(2003)好片指数:75分1954年,德国国家队在瑞士打入世界杯决赛,最终击败匈牙利队,夺得了世界杯冠军,《伯尔尼的奇迹》就是改编自这场真实的比赛。
理查德的小儿子马迪亚斯是德国球员赫尔穆特的粉丝,千方百计想去瑞士为他加油。
曾在苏联战俘营被关押11年的理查德终于还是带着儿子来到伯尔尼,感受发生在这里的奇迹之战。
影片不只是一部热血运动片,也不只是温馨的家庭片,而是借助这场足球比赛来见证战后的德国如何走出阴霾。
德国队以弱胜强战胜匈牙利自然是奇迹,而片中所展现的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信心更是奇迹,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真的比日本强太多了。
《传奇的诞生》(2016)好片指数:75分贝利儿时家境贫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队,并第一次参加了1958年的世界杯。
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足球界的强者和传奇。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剧情很套路,但节奏紧凑,贝利对于足球的热爱渗透进电影的每一秒钟,很容易的让观众为之感动。
但从电影层面来说,《传奇的诞生》其实比起许多同类型的体育励志片并没有太出众的地方。
如果电影的主角不是贝利就绝对不会有如今的效果,所以说到底还是原型太强大了。
《曼联重生》(2011)好片指数:78分19岁的博比·查尔顿终于获得了在曼联一线队出场的机会,与当时英国最出色的球员们并肩作战。
由于英国足总不同意推迟曼联队的比赛,他们刚刚客场对阵德国的拜仁慕尼黑队就要马不停蹄地飞回英国。
然而暴风雪让飞机冲出跑道,许多天才球员在这场“慕尼黑空难”中丧生。
灾难过后曼联如何重生,博比等幸存者又将如何面对未来的职业生涯?
《曼联重生》在细节和质感上下了不少功夫,加上真实的“慕尼黑空难”本身就足够悲惨,让这部电影异常感人。
还有什么比空难更巨大的挫折!
足球本就是让人热血沸腾的类型,而空难幸存者在球场上的浴火重生,更是对足球精神最好的注脚。
《破门》(2018)好片指数:78分汶川地震十周年,一部小众的国产足球电影悄然上映。
一个山区留守儿童足球队的师生们通过艰苦训练,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
他们一路拼搏,也逐渐走出灾难的阴影。
原来这些儿童都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
以闻名全国的四川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破门》的“门”不止是球门,也是孩子们的心门。
前半段有点《棒!
少年》的感觉,足球并非孩子们成长的必需品,却带给他们成长与救赎。
如果电影一直按照这个思路拍下去也许会是更棒的电影,过多地提及地震灾难反而打断了叙事节奏,让电影的冲击力过于直白了。
《少林足球》(2001)好片指数:78分“黄金右脚”明峰因一场球赛名誉扫地,他偶然间认识了脚力惊人的阿星,并说服对方参加不久后举办的全国超级杯足球比赛。
阿星找来曾在少林一起习武的师兄弟,这些被平日生活磨平了棱角的咸鱼们组成“少林队”,他们在赛场上势如破竹进入决赛,遭遇的对手正是当年陷害明峰的强雄所带领的“魔鬼队”。
周星驰善于演绎小人物的故事,《少林足球》虽有功夫和足球两个元素加持,讲的还是小人物的梦想与奋斗。
其中阿星的师兄弟们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又被他逐一唤醒了熊熊的斗志,相信很多观众都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作为周星驰的后期作品,《少林足球》刚上映时褒贬不一,却在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14提7中,随着时间流逝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他的作品序列里很独特的存在。
《魔鬼联队》(2009)好片指数:80分传奇教练布莱恩曾带领二级联赛的德比郡重回一级联赛,创造了奇迹。
后来他接受了老对头利兹联队的邀请,成为了他们的新教练。
然而这份新工作并不一帆风顺,利兹联队的球员们对布莱恩充满敌意,前教练也对这位继任者频频攻击,他在魔鬼联队的未来似乎越来越黯淡无光。
布莱恩执教利兹联队仅44天就遭解职,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
影片在这段经历中间穿插了他带领德比郡崛起的剧情,两相对比更立体地展现了他的独特风格和个人魅力。
《魔鬼联队》由《女王》和《王冠》的金牌编剧皮特·摩根执笔,《国王的演讲》和《悲惨世界》的导演汤姆·霍得执导,加上麦克·辛的精彩演绎,这几乎是奥斯卡级别的幕后阵容。
整体来看影片非常饱满,人物刻画极其成功,让人印象深刻。
细节上也非常出彩,处处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功力,是最好看的足球电影之一。
好了,今天的足球题材电影就聊到这里。
可惜的是,有几部高口碑足球电影我没有找到原片,比如伊朗电影《越位》,这里就不放进榜单了。
足球是一项神奇的运动,它门槛低,对抗性高,又需要团队合作,是少有的能风靡全球的运动。
而比赛背后的人和事要更加精彩,足球类型的电影正是利用赛场上的戏剧性和悬念感进行叙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动人故事,刻画出一个又一个的鲜活人物。
特别佩服这部电影里的演员。
水上漂师弟因为是“特别爱吃鸡蛋”的人设,所以可以连掉在鞋带、别人裤子上的碎生鸡蛋都吃。
铁头功大师兄因为是“特别容易没骨气”的人设,所以会任被玻璃瓶爆头,脱下自己的短裤当白旗,并顺手套上对手的内裤在头上。
太极的阿梅因为是“特别自卑”的人设,所以不洗头,满脸油光和痤疮,还被主角打过两巴掌却不生气。
甚至连“扮美”也是扮成很丑的美,不然就是光头,唯一的美丽形象就是片尾出现在大楼上的“功夫情侣”海报。
为什么我爸不是李嘉诚因为是“秃顶”人设,所以……一直是秃头。
这些敬业的表演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过了。
上一部好像是《疯狂的赛车》,那部里面的主要角色基本上不是油光满面就是汗流浃背,还有秃头。
首先可能大环境觉得我国的经济已经腾飞,不用拍这些惨兮兮没自尊的电影了。
再来是可以想见现在国内的演员,更喜欢的是演员身份给他们的明星光环、代言人光环,穿梭在时尚秀场的形象是他们最热衷维护的。
什么?
电视剧电影里要扮丑?
办不到!
头发烫成卷发,假装自来卷,脸上画点麻子戴副大框眼镜就算是突破形象了,甚至可以因此获奖哦。
畅想到就算这部电影里的香港明星如今还能这样演,新一代的明星演员们会投入到剧情里吗?
不会,只会用同情可怜的眼神来看待吃鞋带、吃碎掉的鸡蛋、戴别人内裤的表演。
不少新一代“演员”没有什么生活体验,也没有学院理论支持,他们从模特、爱豆转行而来,最擅长的是控制表情,找准机位,露出落枕般的姿势,皱眉是最拿手的表演,以此来表达“此事必有蹊跷”的神秘莫测的心理活动。
欢迎各大“表演”艺术家对号入座。
很遗憾当年这部电影没能在大陆地区上映,在网站上观看过后,直呼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体育片以及喜剧片。
本片充满着各种笑点,但在被无数的喜剧包袱逗笑的同时,又能被那无数的动人情节所深深感动。
从教练明锋到各个足球队员,其中每一个小人物的人生经历都充满着艰辛与坎坷,尤其是达叔饰演的明锋,他年轻时因踢假球被陷害,从此只配给对手强雄做牛做马,直到遇到了一群身怀绝技的少林习武者们,才一步步重回人生巅峰。
但这群人的成长故事也都着实特别励志,尤其是那一句“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他们都不甘心人生的沦落,愿意重整旗鼓,重回巅峰。
这种不言败的精神鼓舞着越来越多想挣脱传统束缚的人反抗强权,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全片运用了很多特效,来将中国传统的少林功夫文化与足球运动相结合,绝对是极有视觉冲击力。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电影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受限于国内电影审查机制的影响,在内地少有出现除正能量系列之外的意识形态影片。
笔者心血来潮,将试图分析《少林足球》中的潜含的意识形态。
首先是正反两派的人员组成《少林足球》中,少林队的人物角色大多数是生活中的被压迫者或无产阶级:大师兄铁头功被ktv解雇,不得不洗厕所赔钱;二师兄旋风扫堂腿却在后厨洗碗;三师兄金钟罩铁布衫虽然嘴上说着去大酒店陪客户吃饭,但他其实是去吃杂碎面;四师兄鬼影擒拿手半年没有工作;六师弟轻工水上漂在超市做杂货员。
还有部分立场飘忽不定的小混混,也跟随着少林队参加了比赛。
魔鬼队受控于强雄,在电影中的表现出来的职能即为不惜一切击败所有试图获得全国冠军的队伍,因此魔鬼队则可以看作是以强雄为首的资本主义培养的国家机器。
同时,在最终比赛中,除了魔鬼队,连球场的求证、旁证、主办、协办的所有单位,都是反派强雄的势力。
其次是正反两派的目的在《少林足球》的第9分钟,阿星向达叔介绍自己的身份时说:“我的真正身份是一位研究生,从事如何有效地发扬少林武功的研究工作。
”如果单从字面的含义理解,我们会感到疑惑,少林寺何来的研究生?
仅能将这句台词理解为一个摸不着边的笑点。
但如果我们基于以上人员组成的分析,且将意识形态理论代入其中,就可以将“把少林武功发扬光大”假设为“将反资本主义发扬光大”。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试着理解接下来的剧情。
听了阿星的言论之后,达叔认为武功即为打打杀杀,拒绝了阿星推广少林功夫的想法。
阿星说:“打打杀杀只是大家对他的误解,功夫更加是一种艺术一种不屈的精神。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找方法想将功夫包装起来,让你们这些市民对功夫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同时,阿星与大师兄的对话同样充满内涵:阿星找到在ktv工作的大师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告诉你,我醒了”“我终于领悟到,要将少林功夫发扬到全世界,是要将包装的。
”可以看出,电影中的阿星在试图用方法来将“功夫”包装起来,那么电影外的周星驰有没有用方法将“功夫”包装起来呢?
魔鬼队作为资本主义的代表,他们的目的自然是以利益为主。
其领队强雄在20年前为了自己的利益,安排人打断了黄金右脚的腿,为自己的上位奠定了基础。
同时,强雄不择手段地增强魔鬼队魔鬼队的实力,魔鬼队在这20年间连赢5届超级杯,期间所获的利益不用多说。
魔鬼队完全服从于强雄的命令,即便是将对方踢出人命也在所不惜。
影片中,当魔鬼队队员对着四师兄照头踢过去之后,达叔忍无可忍,质问强雄:“你到底是踢球还是打人”强雄却说道“我是打人,我要把你的队友打到像你一样残废!
”可见强雄想要致少林队于死地的态度。
将少林功夫发扬光大的可行性将少林功夫发扬光大,即为将反资发扬光大。
《少林足球》中对于将“功夫”发扬光大的可行性进行了适当的铺垫。
阿星初次见到阿梅时忍不住唱歌的热情,感染到了旁边的酱爆:“刚才听到这位先生唱的歌热情奔放,创意无限,点燃起我酱爆心中的一团火,我酱爆感觉到,在这个时刻要爆了。
”说罢酱爆翩翩起舞,旁边的卖猪肉的人看到了,心中的热情也奔赴出来,加入队伍,随后附近的人们纷纷加入了舞蹈队伍。
这个情节下,我们可以解读出人们心中都有着一团火,而阿星做的只不过是将他们点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已经显露头角。
电影结尾,我们可以发现少林功夫已经传承到千家万户,少林精神已经发扬光大,而恶势力强雄进入了监狱,达到了大团圆的大结局。
一些补充1.阿星与大师兄将少林功夫的第一次包装即为与唱歌融合,遭到了众人的殴打与批评:“你们写的什么歌词,我一句也听不明白。
”此时的阿星虽然已经有了反资的思想,但是缺少正确的反资实践方法,因此“与唱歌融合”作为反资思想的第一次传播,遭到了群众的质疑。
阿星的回应是:“创作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不过你们的批评,我一定会跟进的。
”2.阿星与众人的第二次碰面是为了得到众人的道歉,以及为“少林功夫”正名。
同时,此次碰面让达叔看见了足球与少林功夫结合的可能性,即反资的可行性。
3.经过星仔的一番劝说,少林6兄弟重新聚集在了一起训练。
面对星仔的大力金刚脚,此时达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足球,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踢的。
”暗示着还需要众人的力量。
4.友谊赛可以看作阿星的反资队伍第一次参与实战。
在一幕中,还有一段极具超现实主义的情节:少林队的弟子们被四眼的业余队伍打的溃不成军,周星驰在地上爬行时的场景逐渐转变成了战场,他带上的头盔,拿起了步枪。
直到他被达叔敲醒。
他生气地质问达叔:“这又不是打仗,为什么不吹哨!
”,达叔回答说“真正的比赛,就是打仗。
”这段剧情将比赛拟化为打仗,并且用直观的视觉形象呈现给了观众。
这似乎是导演对观众的一次较为直接的引导作用,使我们可以将电影中的每一场比赛都拟化为打仗。
只不过作为一部喜剧片,绝大多数观众只会注意到其中的喜剧成分。
5.当师兄弟们受尽侮辱时,忽然风起云涌,阿星有感而到道:“大师兄回来了,我感觉到,全部回来了。
”这里的回来了指的是意识的觉醒,指的是受役的身体站起来了。
随即我们看到,原本还横七竖八溃不成军的师兄弟们,转眼间都正襟危坐,眉头紧闭。
对每一师兄同门进行特写时,他们的背景都有一团火焰迸发出来。
以上内容为笔者对于电影评论的一次大胆尝试,是笔者的主观判断,仅为了学习和探讨,欢迎大家批评。
笑点尴尬,节奏也差
看完功夫再看这个,发现故事套路很相似,虽然差了三年,但是拍摄质量不是一般的-________-''
星爷的东西 没啥评语,都是看一遍乐一遍的东西
以前的周星驰到哪里去了?
做人如果没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多谢啦!多谢啦!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又到时候说拜拜。
可能是当时华语电影特效的极致!制作度很高的商业片,足球与少林不是重点,重点是功夫,是精神,是励志,是坚持梦想:星爷骨子里小人物的那种为梦想奋斗不止的情怀。“做人要是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8
我不喜欢 少林足球
又名: ShaoLin Soccer导演: 周星驰 (Stephen Chow)主演: 周星馳 / 趙薇 / 吳孟達上映年度: 2001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美国语言: 國語 / 粵語imdb链接: tt0286112
想象力真是厉害,轻巧地把传统武林融入到现代社会。不用解释,直接展示。爱情元素的设置,也是简单、粗暴,有特性。喜剧就是要敢“玩"。地球太危险了,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真的不行,真的不行啊!大家的情怀加成疑似有点过多了吧
赵薇胆儿多大,剃光头!
同二十年前一样,强雄再耍阴招令“少林队”节节败退,关键时刻,阿梅现身
回头看十八年前的台词和特效,居然有一种用力过猛的可爱。这部电影 小时候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台词和笑点几乎都已经会背了。昨天看完了「西虹市首富」之后,莫名的很想再看一遍这一部。同样都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足球赛,同样都是草根出身但是带着主角光环的足球人物,同样都是喜剧路线,电影里的周星驰和沈腾有太多相似之处。
居然没标注!哈哈,那肯定记得是大学看的,因为刚出来的时候,互联网才刚刚开始盛行,电脑是早几年有的,我们在大学政法学院的机房里,发现win98片库里有这部,还是我们自己下的,忘了,带了一个光念在贝塔斯曼中奖得的直插小音箱,就这样看,小勇傻呼呼的总是笑出声,我们笑他这傻子,整个机房这么安静,有的同学还在写东西学习,谁知多年后,他成为班上唯一的企业董事长。。那时候本地还没有正儿八经的电影院,根本没有院线片一说,是回归后,周星驰的一个策划代表作,但是不及90年代,虽然也是和他的黄金搭档合作,记得赵薇的馒头,其他剧情有点无厘头,后来的功夫才是回归的巅峰之作,人物线更复杂和饱满
无厘头哈哈哈,太搞笑了 。
至少比功夫多左一种精神 叫励志
【A-】这应该就是今年最后的一部电影了吧,原来那么多的金句都是出自这里呀“大家不要紧张 我本身呢 是一个汽车维修员 这个板子呢 是我用来上螺丝用的 很合理吧” “我感觉到 全都回来了” “不知道我定不顶得住”真的超级无厘头搞笑,在这一部可以看见《功夫》的影子吧谢贤在这里超棒的,黑道大佬范,而吴孟达的深情凝视也是出自这里,看这部电影,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都是这里的呀! 张柏芝在这里好酷的。赵薇原来也在前几年被封杀了... 物是人非呀PS:113分钟 虽然原版是粤语但是周星驰的国配已经深入我心,觉得那个才是本来的。
当年铺天盖地的宣传物料,如日中天的小燕子被剃光头出演的报道到处都是,十八年后终于观毕。典型的周星驰电影:1.小人物也有梦想,给个机会就会发光,2.崇拜李小龙,崇拜功夫,3.丑女也要有自信,给个机会变身美女,4.女人都是主动来表白,被拒绝也不会放弃,不屈不挠打动男主从而才能走到一起。可惜好笑的地方并不多,特效也无聊且过时了,三星给梦想。
以前看星爷的电影完全是奔着搞笑去的。现在回过来再看星爷的电影,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记载了他的人生感悟和成长。小人物再卑微也有成为金子的可能,只要你够努力,够用功,有准备,当机会降临在你面前时,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可能性。这不也正是星仔成长为星爷的成长轨迹吗?
这次看了港版,原来以前看的大陆版删减了不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