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11:14,晚上。
京沈高速出口,我开着老飞的捷达车,撞了人。
sb丫头竟然挂我电话,要不然我也不能。
我来不及穿上夹克,一把扑出车外,没救了,那男的两条腿都硬了。
把他拎起来才发现y一丝不挂,而且半边脸不知去向。
我扶着车帮子开始吐。
不知过了多久,警察过来拿手电照了照,跟我说话。
我什么都听不见,脑子里还是那团白的,红的,往上反。
警察回车上拿了个拷子,朝我这边走过来。
我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儿,蹦起来玩儿命跑。
几百米外就是高速路,路两边都是秃山,我心想绕过山坡找个地方趴下。
我不用跑远了,也跑不远。
警察有枪,可他就一个人。
脑子让冷风一激,顿时无比清醒。
我夹克还在车里呢。
屁股让什么狠撞了一下,我眼前的山坡顿时转成深蓝的天,星星好多。
我让枪打了。
gr的,这警察手真黑。
我哆哆嗦嗦掏出手机,按了重拨,这次是没人接。
褶子了,估计我死这儿也没人知道。
我tm招谁惹谁了!
第二幕11:14,周末狂欢。
我们几个坐小邰的车,出事儿了。
车停在路边,前挡风玻璃整个粉碎,一动就往下掉渣。
小邰撞了人,一过马路不长眼的主。
她有20来岁吧,我们几个下车远远的看着,谁都没敢过去。
个不高,长头发好像挺好看,一抽一抽的,还没断气。
结果对面电话亭那儿出来一位,脸倍儿红,呱噪着冲过来。
穿着特破的羽绒服,一看就属于...我cao他手里拎着半截啤酒瓶子!
小邰比谁都快,窜上车发动起来。
我回头看一哥们还犯懵呢,赶紧拽y上车。
羽绒服那主儿一瓶子砸在车门上,还得说金杯的车门比玻璃结实。
车开出老远我才松口气儿,真tm惊险。
刚才那哥们忽然杀猪一样响声大作:y打开门!
掩我手了。
第三幕11:14,海阳路上。
我停在煤机厂对面,北边传来一声闷响,还听见有人嚷嚷。
快过节了,局里严打抽调,把平常例行的巡逻由仨人变成俩人。
赶上小白丈母娘生日,我跟他说我一个人没问题,12点我过去接他。
结果没等12点就出事了。
十秒钟赶到,现场一地碎玻璃,外加半个啤酒瓶子。
交通肇事逃逸,死者女性,20岁左右,白色毛衣,黑皮裙,一个男的蹲在旁边。
他见我过来,欠身要跑,我上去给他一个大脖拐。
三把两把给他拷上,扭到车里。
跟局里报了情况,我点着根烟,开始检视现场。
啤酒瓶子没沾血,估计不是凶器。
姑娘大眼睛长睫毛,定定地盯着天空。
下巴上全是血。
她手里齐齐地捏着叠崭新的人民币,估计有两三万。
我钻回车里,从倒车镜里打量那小子。
一身破羽绒服,目光闪烁,脸上亮晶晶的都是鼻涕。
我问钱哪来的?
他说她是他女朋友。
第四幕11:14,世界末日。
你死了,我攥着你的手,目送你的眼神像断了线的风筝高飞远去。
你死了,带着我们一个半月的孩子。
昨天你跟我说你有了,但不想要。
我当时没觉着孩子是条命,但你一口咬定要打,比抽我嘴还jb难受。
我说如果我想要呢?
你说生下来你养着?
钱,什么都得钱。
我半年的工资全给你穿上了,我养不起第三张嘴。
我不能抢银行,但是上银行取钱的人都很友好,都乐意借点给我。
有个老太太看见我手里的刀,咧嘴要喊,被我一脚踹到地上。
傍晚的时候警笛此起彼伏,听说抓一个抢劫犯。
管不了那么多,今天是我们认识一周年。
我到你家楼下给你打了个电话。
你一天没接我电话,警车太多,我躲躲闪闪挨到你们小区门口,都11点了。
我喝了很多酒,头疼得要命,脸色好不到哪去,但还是希望见到你。
我要告诉你,我有钱了。
tnnd,占线!
这时我看见你从小区里出来,一面讲着电话。
脸上灿烂的表情,因为看见我而定格。
你把手机扣上,咬着嘴唇,似乎在艰难地抉择。
我的呼吸停止了。
那一秒很长很长,终于你回复往日胜利的微笑,向我走来。
但是手机响了,你停下,低头看号码。
你站在马路中央。
我扬起两万五千块钱的手,欲言又止。
看着那面包车把你撞飞出去。
第五幕11:14,飞利浦手机的蓝字明亮清晰。
那是刚才的画面,我的此刻漆黑一片,怎样用力睁眼也无济于事。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又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腰断了,肚皮破了,肠子流出来,地面血海一片。
我幻想着,自己已经死去,所有男人都为我哭泣。
有个声音说什么,有钱了,但我什么都看不见。
也许人们正抢救我,急诊大夫正要押金呢,我cao你大的。
不行,我骗人说我怀了孕,我不能来医院。
一个男人说要去抢银行,为了我肚里虚构的孩子。
一个男人从首都开车回来看我,说明天是我的生日。
一个男人已经为我送了命,在我家里。
我只想疯狂地做爱,没想到冰箱上的微波炉会掉下来。
那之前男人仰面朝天,哼哼叽叽地把冰箱门拉开,关上,拉开,关上。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醒来的时候,屋里没有别人,地板冰冷。
穿起衣裙扮靓微笑,若无其事的盛装上街去,企盼恶梦快点结束。
首都的男人打来电话,说已经下高速了,说要带我去天涯。
然而抢银行的男人却站在马路对面。
我真的需要时间,好好想想。
我挂断了手机,又响,又挂断。
对面的男人朝我挥挥手。
那巨响肯定粉碎了什么东西,我又听见自己尖叫了一声。
第六幕11:14,我没戴表,据说都是这个时间。
接近地面的时候我看见一辆捷达。
我一把抠住车头的VW标,被连拖带碾扯出去几十米。
车停了,司机跑出来。
他肯定吓着了,有半边脸的怪物从天而降。
我还没来得及表示歉意,他已经吐得不行。
其实照镜子的时候我就被自己吓着,而且吐了。
黄白色的液体从缺了的半边下巴溢出来,洒了一身。
这让我发现自己没穿衣服,但是因为缺了半个脑子,我丢失了很多记忆。
包括衣服脱哪了的问题。
我弯腰呕吐的时候看见一个漂亮妹妹,眼熟。
正好她也没穿衣服。
无所谓啦,剩下的半个脑子决定出去走走。
冬天的夜没有行人,路灯和我都冻得邦邦硬。
不知何时已走到高架桥上,我后悔戴个表就好了。
有汽车呼啸着从身边擦过,bibibi震耳欲聋。
我用剩下的一只眼睛最后欣赏了这个世界,然后从桥上跳下去。
接近地面的时候我看见一辆捷达。
Fin."十一点十四(11:14)"电影版权属原制片公司所有“捷达”和“VW”标志是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注册商标“金杯”是中国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的注册商标“飞利浦”是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的注册商标剧中人物均为虚构,所使用姓名、昵称归其本人所有鸣谢秦榆市海港区政府秦榆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府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秦榆市旅游局秦榆市公安局海阳路派出所秦榆市煤矿机械厂燕山大学学生会国美电器 提醒您用电安全中国联通 网络今非昔比精彩无处不在燕京啤酒 清爽怡人中国银行 在家上银行欧典真木纹2008地板系列碧海云天高层住宅特别感谢10号 先生MinI 小姐- 大胖 05.12.17
看似巧合的事情总有因果相连,所有的巧合碰在一起就不是巧合。
劈腿女有三个情人,如果不是她劈腿,第一个情人就不会死在墓地,她父亲就不会帮她抛尸,第三个情人就不会被当作车祸凶手,就不会在墓地因为劈腿女想嫁祸第二个情人而留下的保龄球被捕,而第二个情人就不会为了打胎而抢劫便利店,就不会被抓。
所有的巧合加上断了老二的那群孩子们凑在一起成为了一部电影。
蝴蝶效应的产生也不过如此。
剧情相对而言较为简单,没有什么较为深刻的意义,仅仅以多故事线叙述把握住观众的兴趣。
但是也不得不会去思考,巧合也许就是报应一种,报应总会在某一个点到来,那个点就是你的11:14pm。
影片被冠以悬疑的标签,实则感觉就像是一部多故事线叙述的剧情片,并不像致命ID等电影真正把悬疑和多故事线叙述完美融合。
这类电影很多,仿佛多故事线叙述就成为了悬疑的代名词。
过多的故事线叙述并不一定是好事,好的悬疑片需要一个好的剧本,并不是故事线多到让人看不懂就叫做烧脑。
11.14开片这个介绍导演太有特色了,应该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通过文字模拟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而且又符合这部电影的主题。
当男主从天桥上抛尸的时候,结果尸体刚好砸到一个正在行驶的车上,这个时候用了一个上身摇镜头,将男主的惊恐惊讶表现,太牛了。
这部电影的结构有点像洛南的记忆碎片,而且都是通过快速切换图片来划分段落,非线性剪辑。
心迷宫 撞车 大象和疯狂的石头是多线汇集到一起,但是没有互为因果几年前就看过了,但是再看还是觉得很过瘾 几条线同时发生,又互相影响 混合成为一场惨剧但两起命案都是意外,没有因果联系交叉部分也有限,而且大都是小点三男孩闹玩扔的火书,让女爸烧了衣服由于闹玩,失误撞到女主 女爸抛尸,砸了酒驾男的车女主谎称要打胎费 所以导致了抢劫便利店是不是有点厌女?
女主同时劈腿三人 还忽悠前两人给打胎费 1、酒驾男 以为撞上尸体 藏匿 被女妈报警 警察误以为是鹿 逮捕 逃到墓地 遇到女妈 被以为是撞死女儿的凶手 被保龄球绊倒 2、三男开车胡闹 撞到女主 jj被夹断 被枪击 逃走 一男回去捡jj3、爸发现女儿男友的尸体 以为女儿杀人 拖到车里 开到桥上抛尸处理包裹尸体头的衬衫 借着火书在路边烧着4、枪击男打算抢劫自己打工的便利店 女店员拒绝配合 但擦枪走火 枪击男抢走现金 女店员要求打伤自己5、女主要打胎钱 墓地野战 男友意外被砸死 找枪击男 偷保龄球 结果回来发现尸体没了 结尾是11点14分的时候,两条线的平行剪辑========== 喜欢的摘抄 ====================下北系他的处女作《落水狗》基本上属于这个范畴,到为他赚得最多荣誉的《低俗小说》也是这样的电影,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后者的旋技痕迹太明显,内容不够充实。
盖.里奇,《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都是采用多线性叙事,而且都很精彩,在抛弃了这样手法后,盖里奇仿佛也有些找不到北了,去年的《左轮手枪》就是一个例子,根本是一部让人大跌眼镜的盖里奇电影。
99年的《木兰花》应该算是多线性叙事的一部顶峰之作,影片涉及人物之多也是史无前例,而将这样看似毫无联系的故事穿插在一起又能让观众看得明白,就得说是导演的功力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做到了,作为这位低产导演的代表作,《木兰花》也一直被影迷们称道,虽然在那一年它遭到了奥斯卡的冷遇。
《大象》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结构异常工整,如此多的人物故事看似都是有关联的,但又都构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在这几部多线性叙事电影代表作里,《大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墨西哥导演阿加多也是非常喜欢运用这样的叙事方法,在他的两部长篇《爱情是狗娘》和《21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方法,多故事主线里又加了些时空的错乱,在同类影片里他的电影总是散发着一种近乎完美的气质。
(芷宁写于2008年12月17日)在这部03年的小成本影片中,除却希拉里·斯旺克,其他演员都远非一线明星,其后期制作还显露出费用吃紧的苗头,但它依然于简朴中散发出点点黑色幽默的魅力,仿佛每个镜头都有些许不可割舍的元素,每个画面都有那么点相互呼应的因子,每个演员都恰如其分地胜任了各自的位置。
以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5件关乎生死的“突发事件”为叙述模式,本片解构出了一副人性群像的剖视图。
虽然多线叙事也非什么新鲜且难以掌控的玩意,但该片显然用得比较讨巧,有一丝06年日片《遇人不熟》的妙趣,当然在时间上,《11点14分》是先辈。
影片并非正叙,而是被有机地拆分成几个前后关联的段落,所有的节点都似黑云压城般酝酿停当,只待引爆,而突发的人命和致残都有其内里因素,那便是人性中的恶源之一——唯己性。
它让人类有理由有借口做出出格而超乎想象的事,于是,在这个不太平的夜里,警察叔叔真的好忙,疑犯多到警车装不下……导演兼编剧Greg Marcks和其他主创制造出了一个生活迷局,或称为人性拼图,也可以说是浓缩了一部分米国人的生活现状——家境不错,父母溺爱,子女荒唐,生活糜烂,私欲过多,以致于连浓浓的夜色都无法承载其腐烂的气息。
影片剧情虽是紧缩的,但也爆发力强劲,以小见大地揭示了当下米国人、特别是米国青少的心态和价值取向,而这些精神层面是以外在行为来体现的,不论酗酒磕药、还是滥交抢劫,而其中少年们火烧课本的桥段,以及其中一个在飞驰的车上向窗外小便直接导致残废的情节,都以扑面而来的重击或血腥将深层的忧虑扩展开来。
伊始便是一场“飞来车祸”,驾驶者是个已然喝高了的家伙,结合后续剧情的延展,观众会得知被撞的那位早已是具尸体了,该男尸是从天桥上被扔下来的,直接撞在了飞驰而来的车上,至于其间的来龙气脉,影片自会逐一揭露;三个少年夜间偷偷开车出来撒欢,正High的时候却不幸撞上了少女切莉,撞车的刹那,正在小便的那位便被车窗施了刑;杜飞到自己工作的超市抢劫,在打劫之前还和当班的女友(希拉里·斯旺克饰演)商议,他需要钱的原因是为了前女友切莉的堕胎手术,他计划和斯旺克联手演出一场抢劫大戏;父亲发现女儿切莉的男友之一艾隆毙命于墓园,以为是女儿误杀,处于爱女之心,匆忙将尸体运走;切莉真是个会算计的女孩,伙同现男友,以堕胎为名敲诈两位前男友艾隆和杜飞,还计划将墓地意外嫁祸给杜飞,只是她再机关算计,也料不到自己会被小混混开车撞飞,而此时,她的手机显示时间为11:14……在这个夜里,找乐子、酗酒、焚烧、车祸、抢劫、逃亡、死亡,成了主题曲,在这个夜里,有人忙于在墓地享受性乐、有人忙于运尸、有人忙于抢劫、有人忙于栽赃,更有人忙于跑路。
在11:14,切莉被撞飞,正要拿钱给她的杜飞目睹了惨状,11:14,切莉的父亲正把艾隆的尸体扔下天桥,天桥下恰好开过来切莉现男友的车……可以说,该片情节设置相对精巧,剧本架构比较严谨,悬疑设置还算精妙,节奏相当紧凑,在不足90分钟的时长内,多线叙事交叉呼应出别具特色的效果来,仿佛于平静中滋生出不可预知的残酷,其寓意更是深刻久远,聪明又堕落的切莉以死亡表明了人性恶源注定下的结局——彻底的毁灭。
有人认为该片在结构上有《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大象》等片的影子,当个人却觉得它有自己的特色,且在现实意味上更显可贵,表面美满的家庭随时面临着瓦解,荒芜的内心和颓废的精神正在青少一代中滋长,一旦其枝蔓遍野,终将彻底垮掉。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7094641_d.html
看的时候,全程“啊?
啊这?
啊这?
” 看到结尾感叹编剧蛮会想的。
脚踏三只船的海王,为了讹钱,在全员恶人的阴差阳错下,相关的所有人几乎都受到了报应。
全片除了警察没有正常人。
海王女和收银员为一己私欲利用警察而拨打911,但被警察看穿,送上手铐。
但凡在事件刚发生时打911这么勤快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事情起因,是渣男海王墓地蹦迪,把雕像头振落,渣男意外去世。
报警就能解决的事情,混混,爱女心切的父亲,渣男二号三号,若干人等的私心参与,简单的案件逐渐复杂。
刚开始看,感觉有点像《死无对证》,但影片的逻辑推进有些牵强,配上BGM几乎是个喜剧片了。
开篇11:14与最终揭示谜底11:14相互应照,剧情衔接紧密,这点还挺好的。
OK,fine。
影评居然字数超过一百四十才能发布。
那我就只能来凑一下了。
图为本人手绘的故事时间线与故事空间图。
已经讲得够清楚了。
画出来以后才发现,原来所有故事的原动力就是Cheri和Jack想要骗另外两个被绿的倒霉蛋接盘背锅侠承担意外怀孕打胎费。
然后这个悬疑片在隐秘地向我们传授正能量正确价值观,举头三尺有神明,坏人总会自食其恶果……呵呵。
首先抱怨一下,这部片子的宣传做得太差了,2003年拍完,但是根本没上院线,到了2005年才交给New Line Home Video发行DVD,貌似台湾上映过,票房也是惨淡,所以这么一部好玩的片子,我是因为跟朋友聊起疯狂的石头的时候才被介绍看的,倒还蛮侥幸的。
在10分钟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听3首歌,打一两个电话,吃掉一份便当,看一段小说,时间悄悄溜走,我们不会觉得怎么样。
但是在《11点14》里,导演做了一个实验,他让5个故事分别进行,塞满了这十分钟,让它看起来足够的轰轰烈烈,是,轰轰烈烈,2个人死去,2个人重伤,6个人被嫌疑,然而这样的轰轰烈烈却与复仇,机关算尽,变态杀人狂无关,就像我们都收到过的那份礼物一样,我们拆开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之后,礼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巨大,在层层包装之下,只有一个关于劈腿与私奔的谎言。
虽然我并不相信雪莉的爸爸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散步,发现尸体,回家取车,将尸体放进后备箱,砸开车窗,将车开到立交桥上,再将尸体抛下天桥的一系列过程,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导演的苦心,他要同时安排另外的4段故事,所以把一个爱女心切的老爸想成一个因紧张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类超人好了。
这样一来,雪莉就可以在第一个十分钟完成之后,回到家神色慌张的跟爸爸接车,完成下一个十分钟的剧情,而爸爸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是雪莉被逼杀了艾伦然后有了之后的疯狂举动。
在看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的过程中,是不允许被打扰的,我们跟着掉进了剧情当中,调动了所有的智商和情商跟导演激烈的对抗,跟着剧情的发展猜测表象之后的本质,如果导演更胜一筹,他会比我们更先到达终点,招呼我们来看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次的胜利者,是《11点14》的编剧+导演:葛雷格‧马可。
《11点14分》比较早的多线叙事结构的电影。
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由不同的角度逐个讲述,一步一步揭示事情的真相。
但整体形式大于内容,有些桥段为了迎合影片结构略显生硬。
算部合格影片吧,希望悬疑片的朋友可以看看。
ps:和《心迷宫》是一个类型,但无论是结构的缜密性还是剧本本身的故事性都是《心迷宫》完胜!
《十一点十四分》是美国导演格雷格·马克斯执导并编剧的商业犯罪片。
该导演以多线化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同一时间内小镇里发生了五个故事。
影片讲述了雪莉不顾父亲的阻拦与艾伦出去偷欢,期间,艾伦被墓碑上的头砸死;与此同时,她的前男友在便利店员为了女友的500美元打胎费与女店员策划抢劫并演绎了一场枪击案;雪莉的父亲在墓地里发现了艾伦的尸体,为了不让艾伦毁了雪莉,遂替雪莉抛尸;父亲在天桥上抛尸,尸体正好砸在雪莉的第三个男友杰克的车上的故事。
而影片中三个叛逆男孩将雪莉撞死的情节则属于插入式情节,即使没有这个故事影片依然完整,但加入了此情节,使影片更加丰满且具有戏剧性。
开头,红色的车尾灯给出了危险的警示,而且运用暗调,将红色积极的层面消解掉,留下消极的意义。
影片结尾的蒙太奇使用很好,以女主雪莉走路将所有重要情节点及场景转移剪辑到一起。
影片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巧妙,主角的价值观虽然都是不能被认可的,无法给予观众代入感,却不会给观众无趣乏味的感觉,且影片依然能够通过戏剧巧合,快节奏的剪辑,设置悬念等手法吸引观众的视线。
这部影片的这种多线化叙事的方式在多部影片曾经出现过,比如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低俗小说》,又比如丁晟导演的《警察故事2013》。
这种拼图式结构在时间,空间以及情节上,单一拿出来都是不完整的,而将所有板块和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也是因此才能展现影片设计的巧妙。
《十一点十四分》这部影片拼接的是空间,即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十一点十四分》这部影片无论是故事性还是结构性都设计的很巧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影片中的蝴蝶效应与因果循环引发深思。
好好的多线索叙事被讲述得这么索然无味,并不是太平淡,也不是悬念不够。但是只在结构上下功夫显然既不新鲜又没深意,何况结构上也只是老套的全用车祸来衔接。亮点也有,这是在这样一部剧中只是昙花一现,改变不了无味又无趣的结果。
精巧的设计,不明白的从头扫一遍。
这个多线性叙事的片子揭示了一个主题:对青少年的教育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太溺爱了,她会恃宠而骄,最后也许会跟人私奔;太放养了,他会乐此不疲去尝试各种底限,直到鸡鸡被车窗夹断;好好教他,他会成为冒着被抓危险回去帮朋友找断掉鸡鸡的那个忠实的伙伴。。。
You think you can escape from karma ?! It NEVER fails !(不过时间线上的确漏洞很多……)
黑色幽默片。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这样的多线性叙事结构让人开始产生审美疲劳。
11:04出门,把石像头埋了,搬尸体,砸车窗,11:14开到桥上把尸体推下去,把这些事都做了10分钟怎么可能够
线多但还是比较清晰,很容易看懂。就是有些平淡。
还不如 疯狂的赛车 表演和选角有问题
那么多线条前后交织,滚成了巨大的雪球,把每个人都带进那虚无的结局。
时间上有些bug 不过这不是太大的问题 最令人无语的地方还是老美有多喜欢作死 每个美国人是不是天生就喜欢把事情搞乱成一锅粥 这种黑色幽默的片其实不算太有意思 当然了 故事结构还是有一定精妙之处的 算是优点 但总体观感一般
挺有趣的一个电影,有个情节会让男观众很不适。
剪辑不错,混乱中有序,个别地方可以更多特写性交代,但是事情本身叙述得不错了。
一个傻逼做了一件傻逼事连累了一串傻逼,感觉里面对时间的放大太刻意,感觉时间逻辑也并不够缜密。
从几个人不同视角展开,打乱时间线,拍了一个并不精彩的犯罪故事,挺无聊的。
这才是撞车吧 我只想说希拉里这个角色太愚蠢了
现在看来这多线叙事就不太抓人了。连肥皂剧都经常用了。另外,风格太写实不够黑幽,脑残teenagers的事迹实在看得厌烦。
剧情构思非常巧妙。喜欢这样的电影,可以跟同观者秀一下姐的智商和卓越的推理能力。哈哈。好剧。
多线性叙事 03年来说 不新鲜也不错 好久前看的 记得当时豆瓣无人问津无条目呀 现在怎地突然火了
疯狂的石头借鉴了它的创意?
What a mess!不过一直不太理解这类片子存在的意义,是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坨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