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 很心痛的感觉 喉咙一直很不舒服 一直在祈祷 一直期待有个人能出来拯救他们 改变这一切 让他们得到生活的机会但是……那只是合家欢的泡沫桥段吧 残忍无奈 才更现实赊来的几盘破烂盗版音乐碟原来可以来得比闪耀钻石更醉人潮湿闷热嘈杂拥挤的房间 跟深深深爱的人在一起 在一起……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将波涛掩盖好想许下去海边的诺言 离开这里 他会带她离开这里肮脏不堪神经质的男人为了你 什么都可以不顾 什么都愿意 担心你 却又不敢轻易触碰你我想 如果我是她 我也会紧紧抱住他 我想带他一起过上崭新的生活 我会努力!
比起军鸡,余文乐在青苔里的开场反而让我眼前一亮,他和邹凯光叫鸡那段放光的眼神演的几好。
印度人在港片里上位了。
郭子健还只拍了2部,也许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我觉得是最坚持自我风格的,那种从叶伟信到郑保瑞到他一脉相承的风格。
至少至今为止,他始终都是在讲他想讲的东西,那种绝望中的感动,拉色堆里的草根,无所谓又有所固执的人生。
我们这种人,叫下鸡,占下便宜么算咯。
差不多是这样了,那么认真干吗呢。
(搞笑的是,在第一诫里变态杀手对余文乐说“那么认真干嘛呢”。
太认真最后落到个被连环杀手附身的结果。
)当叶伟信已经不屑在肮脏的街角用晃动的镜头拍黑暗的场景,我有时觉得郭子健是在表达我最喜欢的叶伟信的那一部分,就算他的荒诞幽默还无法冷到让我发笑。
残阳如血、血似残阳我说我以后长大了要像树一样高一样壮要带她到树顶去看风光可是我妈妈说,当树不好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河边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你和我不一样你不是青苔你是花___青苔一段故事,如果不是悲伤的彻底,又怎么勾起心里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眼泪混杂着鲜血流淌下来,你的痛,还可以分辨吗?
她不是公主,她丢了绿宝石,沉入海底的瞬间,一切仿佛就像没有发生。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血似残阳。
如果还有以后,如果可以,他们会一起走,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坐飞机去。
只要有吃有喝,去哪里都一样,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杀戮,鲜血,阴谋,他们没有爱,却痛彻。
他只是乞丐,他想要给妈妈寄去很多钱,用他自己的方式。
她邀他一起吃饭,她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人,她没有父母。
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
他爱的简单。
是爱的,就算不是他们口中的爱。
血液开始凝固,有的地方开始慢慢呈黑色。
她在身边,他说“我没事,你走吧”。
最终她是没有离开的,“我们要一起走,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说好的。
世界突然死寂般,那样平淡着,不带任何感情。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为了救她。
血浸湿他的衣衫,那般刺眼。
生命消逝,可以这样安静的,只是最后,他的手伸向她的方向,掉落的时候,天黑了下去。
离别很痛苦吗?
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离别中,和爱的人,或者和伤害,一切又有什么不同。
当爱有了信仰,死亡就是另一种延续。
一切已经过去的事的确无可避免的成了封印。
海水还是蓝色的,寂寞的。
绿宝石的沉寂成为馈赠的礼物。
在无人可知的水底,仿佛在诉说一段哀伤。
终于知道,那些你离开的,就不再属于你了。
一开始那胖子在上做的时候,他那下垂的胸部震撼了我一下,还真大啊,他搞自己就够啦.....再来胖子又生事端,竟然把宝石从屁股里喷出来,真的有点扯....而且,这胖子的演技有点烂的说。
女主角冼色丽还挺好看的,纯纯的,有点李丽珍的味道。
樊少皇的角色真的很暴力,真不懂为什么影片介绍可以说他善良,难道善良是独立存在的一种人格?
他的造型真的很脏!
一直很想帮他洗干净,搞到我很难过。
曾志伟说的关于教育孩子的那番话还挺有市井智慧的:只要我还抱得起他,他在世界接触到什么事情,我都有责任的,每种新事物进他脑袋,一定得是我告诉他的。
一早猜到是阿星要篡位找人买起堂哥,黑吃黑反骨仔这种情节也忒常见了点。
乞丐对素昧平生的小女孩这么好,几乎可以为她去死,都不知道他是恋母还是爱萝莉。
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片子是2B级,真的又血腥又暴力,还有企图qj小女孩的情节,真是很dirty。
看了制作特辑之后,觉得导演所说的天才儿童史雪怡很假,尽管她抽离得很快,但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她没有拿出心来演戏?
可以说,作为80后,是在香港电影的熏陶下长大的。
小时候一开电视看的必定是电影台,周星驰,王晶,徐克,数不胜数。
那时候的香港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是轻松,快乐。
而现在很多香港电影总给人很阴暗,不快的感觉。
不论是门徒,青苔,更严重的是陈小春拍的《黑势力》,总让人感觉过于残忍血腥。
青苔也是如此,阴暗沉郁的色调,虽然很写实,但总感觉让人不舒服,很压抑。
说起黑势力,不得不说说那时候的古惑仔,同样是讲古惑仔,社会黑暗会,但那时候的电影告诉人的是做人要讲义气,现在的呢 ?
我还真不知道了,难道是说原来美丽的童话复制到现实中来其实是无比残忍的 ?
不知时代在进步还是怎样,现在这种对黑势力描写的港片我实在接受不了。
一开场的妓女,中间的谋杀,到后面一顿乱砍。
这个片子看下来脑子里就是血腥的红,阴暗的黑,还有那诡异的绿。
说实话,在那残忍的环境下,配个天真无邪的童声讲故事,听了心里总觉不对劲,很震撼很冲击,但就看不懂。
电影嘛,要么看了让人感动,要么让人放松,这样的片子,我还真找不出让我喜欢的理由。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拿了金像奖什么什么***,还是有优点的,画面,演员都挺不错。
但我还是希望香港能出点让人喜欢的电影。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的不知道那是樊少皇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的看不出那是樊少皇 不看演员名字我真不会去想那是樊少皇 记起天龙八部里面的虚竹 或者光阴真的似箭 或者这岁月真已流逝了很久 我看不出 看不出当年那个小虚竹的樊少皇就是今天我看到的那个垃圾者 从头至尾都好难看 好难看得清楚挖靠 这是樊少皇啊 挖靠 这是小强啊 挖靠 这是蚯蚓啊 挖靠 这是壁虎啊 挖靠 这是惊悚片啊 挖靠 挖靠死我了 真TM的难死啊 挖靠 我都看累了 那个小女孩 挺不错
美丽故事的开始 悲剧正在倒计时 无处不在地充斥着暴力和血腥一次误会,一场闹剧却引发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仿佛了一颗小石子却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演着一圈圈的涟漪做过警察,当过卧底,进过黑社会身份的重叠,尤其是相对面的角色倒置注定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命运黑社会团体,警方,杀手,小姐,劫匪互不相干的人群,却因为你的存在扯在了一起千丝万缕,相互纠结,仇恨,杀戮,亲情,义气…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一桩事故,却把自己卷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命运的作弄事不关己,本可高高挂起 可是仔细想想,又似乎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他来贯穿当下人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社会压力大在我开来,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趟这趟浑水,哪来的两面受气和左右不是人?
樊少皇的角色无疑是剧中最可悲的人物杀手,任务和目标是生命里的所有这个邋遢的拾荒者却不然有亲人的念想,有感情的寄托因为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而甘愿用生命来维护誓言小女孩获救了,是两位风格迥异的骑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屠戮了所有面前的怪物,同归于尽悲剧--从头至尾 配合着香港街头特有的昏暗色彩 一直感觉压抑亮点虽少,却值得提取出来剖析其对剧情发展的满意度女友工作之余的梦想,给了观众提示,笨的永远是男主角阳光沙滩,伴侣结晶,如此惬意的生活状态永远只是幻想凸显梦想破灭的最好方法是在现实里给做梦的人们一个耳光拾荒者不理智的行为理智了很多人的思想至少不再白日做梦,开始明白思考活着的意义他懂得静下心读书,去听“梅花三弄”,“渔舟晚唱”小警察明白了自己身为父亲应背负的责任,只要自己还抱得动,那就是榜样小女孩明白了世间的好坏,用血的教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倘若以感情基调重新审阅该片,是部值得再听一遍的电影当然,只是听,画面效果做的很差;还有,只考虑积极向上的感情因素忽然想到一本书上提到作者不愿回答的三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爱情是什么,钱是不是万能的第一个问题没有答案,以此为首的一类问题都是如此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只是人们太过挑剔,总是不满意第三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人们又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偏偏不愿意相信照这么来想,似乎读书和欣赏古典音乐是无用功,不值得提倡该死的人都死了,不可能死的用来收尾童音再次响起,叙述着它本身的不真实性思者如逝 必灰飞烟灭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杀戮过去,寂静一片血如残阳,残阳如血只剩下青苔和海滩海底,绿宝石闪着诡异的光
在现在的社会,很黄很暴力,见多了,可因为小女孩张殊凡,很黄很暴力被放大了。
同样,在《青苔》里,依然是小女孩,犹如一股清泉,试图在冲刷着全片渲染着的很黄很暴力的调调。
这是一种成功的和谐?
或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仁者见仁,答案留给各位看客。
真如同刘德华《黑蝙蝠中队》里的“命运的编剧换人做”,本片前三十分钟和后一个小时反差好大,前三分之一是成功的杜琪峰商业电影,而剩下的急剧转型为王家卫式艺术电影,我个人还是吃不消这样的电影安排。
另外,我也玩一把穿越,如题,本片像极了国产奇迹电影《疯狂的石头》,由一块貌似绿色的啤酒玻璃碎渣子贯穿了全剧,可能是我个人的艺术品味不及格,看不出这块最后被含恨丢弃进大海的“玻璃碎片”在这里隐喻了啥,为了鸟石头,流了N多的血,死了N多的人,干脆本片就叫《一块玻璃引发的血案》了吧!
不过也不能对编剧太苛刻,毕竟我没有付出本应付出的电影票费,如果能心平气和的观看全片,对里面的打打杀杀视而不见,对南洋人的极其老土的上位阴谋视而不见,权把电影看做生活在城市阴暗下的小人物悲惨生活的记录片,那也是心灵上不小的收获。
我理解的青苔,是那种在阴冷潮湿的角落.不引人注到的地方,但它们生生不息。
这片子我可能看的不透撤,除了那暗淡的光线挺附和青苔的生存环境的,其余的我一点没看出什么,像说什么呢?
港产片太久没出现过如此令人感动的戏了。
通过一个都市童话的形式来绘画、润饰司徒锦源一贯的黑暗暴力故事,功不可没的是近年渐渐崛起的导演郭子健。
虽然作品不多,之前只有一部《野·良犬》,但是功力和诚意真的不可小觑。
片中不可不提的亮点,除了饰演“花”的新人史雪怡,和终于放弃做正派打星的樊少皇之外,还有当年邵氏的一代艳星邵音音,以及不时穿插片中,由张清芳演绎徐志摩词的《偶然》。
当然,今时今日的余文乐,也终于可以确立自己的定位和地位,不再怕“柠檬”和“爱迪生”的威胁和竞争了。
善哉!
善哉!
至于邵音音,我只能说“有时整容失败,也未必是件坏事”:P尽管戏中某些情节或场景会令人不禁想起《旺角黑夜》《狗咬狗》《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片,但整部戏看下来,不难发现它的感染力和意境远远超越其他同类型的影片。
片中所描述的世界是压抑、黑暗、凌乱,片外所面对的世界是票房惨淡。。。
而我,也只能借用这里一个小小的角落,来向这部近年来最好看的港产片之一的《青苔》致敬!
2011.08.19续:1.郭子健果然不负我望,凭《打擂台》赢得今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以及男女配角奖项。
恭喜恭喜!
2.余文乐、樊少皇和冼色丽在此片之后的多部作品里面都各自有不俗的表现。。。
加油加油!3.由《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1994)开始时至今日,貌似这种“大叔+萝莉+黑色暴力”的新型片种已逐渐成形,并大有钱景和潜力之势。。。
期待期待!
社会底层“青苔”类人群的悲惨命运和光怪陆离的生活圈子,看完之后多少会有些唏嘘。PS:前后两段小女孩的读白真的很无力。
其实还不错了 不过觉得串联的还是缺点什么 可以更好看的…… 还有 小女主看着好不顺眼
这人实在能力有限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挺好看的啊。就是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的绿宝石和斩妈死儿子(后来又活了)的绿宝石撒关系?
其实讲的是亲情~
社会底层人物的一系列悲剧,很伤感很无奈
和野-良犬的调子类同。。我喜欢,,歌曲真好听,余文乐演痞痞的角色太合适了。。
不错啊
很受不了那个声情并茂的女声!
郭子健勇夺金像最佳新导演之作!有水准
樊少皇模仿的到底是哪儿的口音 也太难听了//王培雷在《导演之维》第三章《郭子建电影的作者化表达》中写道:“《青苔》的画外音内涵则混杂不清,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游离剧情之外的全知视点讲述童话故事贯穿始末,一方面亦可以看成‘历劫佳人’花的个人意识流引导,加之影片中阿花再三翻阅《绿宝石公主》这本童话书,更加强了其作为画外音响在因片中的作用。然而其所叙述的内容,亦存在相对模糊性,《绿宝石公主》的童话,既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种疏离表层华语的‘游离情节’陈述,同时也参与了影片中黑暗世界多样性群像建构,更起到以童话对照现实的作用,其画外音作用跨越单纯叙述、内心表意与游离情节多种功能,是郭子健作品体系中最为模糊、含义不明、难以用单一功能性理论话语概括的一次画外音响实践。”
树长大了会被人砍掉的,还不如当..合编石头上的青苔,只要有水,有光,就能生存
喜欢电影里的小女孩和她的表姐
开场“女孩”没有儿化音百爪挠心。我为什么会以为是郑保瑞?镜头晃得眼晕,强造故事线交织,制造意外,邵音音老太太大佬就很妄想,银河模仿秀,没有命运全是巧合。《狗咬狗》也类似,对于男人而言,女人就是两个角色:妓女和母亲。余文乐先得鉴定亲子,买CD是为胎教,与女和干?会做饭和来月事的少女站在命运天平中央,滑向哪个命运在乎男人而已
这是属于郭子健的暴力和温情。边缘人群的生活就如同青苔:永远躲在最阴暗的角落。全片对于气氛和情绪的渲染非常到位,几个快切镜头就奠定了基调。沿用了港片中最具特色的黑帮警匪类型模式,将几个边缘人物串进来。有几场戏显得有些矫情,当然也有其动人之处。樊少皇的这个角色颇具挑战性,真是难为他了。
余文乐长大了;好久没看过这样的港片了。
饭少王哇..不过去片很一般...好多摩囖差...
开头感觉挺好的啊,后面不知所云。
配乐赞。导演对画面的掌控很有自己想法的,如青苔这个名字一样,电影像加了一层浅绿色的滤镜,泛着幽幽的光。可惜人物视角太多,线索很杂,乱了套。低等警察+妓女,小萝莉+乞丐大叔两条线着重一条更够了,不然根本没时间去铺陈情感。在萝莉的旁白下,余文乐显得像男主又不像男主。冼色丽那时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