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a这个角色是在爱情里付出最多的那一个非常客观理性地知道爱这种感情稍纵即逝 没有正常人类会义无反顾舔你一辈子留住一个人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和他做强利益捆绑 尤其是D这样的人所以让自己成为对方最得力的助手 经理人 做到绝对不可替代非常现实真实和聪明本来爱情落到实质关系上绝对的价值匹配 你要什么 我能给什么 我要什么 你能给什么 而且都要有持续付出的意愿Davey要的是自由 事业上台阶 物质这些Gina全部帮助的到他 而且是持续付出Gina要的肯定不止是Davey这个人 她还要物质 婚姻关系Davey一直给不了婚姻 所以没有完全满足过Gina那为什么那么多年Gina不离开呢说残酷点就是G的绝对价值匹配不上D D比她有更多更多的选择她也贵在非常清醒客观 知道一方面Davey人还算大方 物质方面付出意愿是有的 另一方面D客观条件就是好还在上升期Gina应该非常清楚她离开Davey不会有综合分数这么高的男的 加上自己的时间才是真正的真金白银砸在上面了 沉没成本太高她也许能收获平淡的爱情平淡的婚姻 但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所以其实Davey所谓那些暧昧对象 对Emma的暗恋 等等 都挺不重要 不是主要矛盾 有或没有 都改变不了Davey多偶的本质不管这个是什么造成 是天生还是原生家庭影响 总之事实就是这样如果Gina的内核能够更强一点 心态能更强 说不定谁熬死谁呢 也许有一天两人位置对调 Davey一旦玩不动了也还是会恐慌的Davey和Emma在一起的画面很滑稽就是因为两个人都在假惺惺地相处 实质是体验一下 跟自己想象出来的另一个状态相处D想象出是单偶的多情种 which he never wasEmma想象的是不体面的不控制的没有道德感的更像骚货但不像控制狂的性感尤物都是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好奇罢了 最后发现这不是自己Gina就更加坦诚面对自己 就是首先敢确认关系敢主动付出承认价值匹配不上所以直接妥协 割爱她要的婚姻 忠诚等等以获得其他她想要的这怎么就不是最优解呢总比有些没有认知还停留在纯爱的傻乎乎的小三高很多了看似被动但是他们的关系确实由Gina主动终结的,就是持续为得到想要的自愿买单,然后直到不想要了就潇洒离场。
其实Emma也完完全全是命好 碰到完全适配她 能被她操控和虐待的Tim 她并没有G那么强的爱的能力,她有时候和Mira不相上下地幼稚。
所以物理上的婚姻这种形式,要么是得生孩子必须组建家庭,要么就是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冲动,绝对客观理智的价值匹配和婚姻没啥关系。
太客观清醒的人往往离物理层面的概念越来越远。
“无数人结婚的时候都曾经承诺,从此二人为一体,直至死亡分开我们。
爱本应可以治愈一切,但偏偏修复是困难的。
所以同一个爱情故事要用不同的视点叙述,让你看到我们自以为是地轻言爱、付出爱,与传说中神圣伟大的真爱是有距离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你与我都有距离,将种种的距离当成鸿沟、裂口,最终崩坏,破碎,抑或是激活了关系的契机,让两人重生。
你绝对有能力和自由,选择用哪种态度和视点,去看待我们与真爱之间的距离。
接受差异,填补距离,才是真正修复的开始。
所以我不会祝福你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我宁愿祝福你足够柔韧,去承载现实之中的所有错失及缺憾,永远有活力,去推翻困局、僵局、死局,永远有创意,重新修正、定义专属于你们的恋爱模式,就好像两个人共同编写一部作品,结局是开放、不确定、未完成,无论几岁都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因为婚后事是属于两个人的终身修行,周而复始,爱情万岁。
” 哎真好,爱是流动的,不是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身边。
Tim无辜的大眼睛实在是太撩人了。
😹
喜欢这部剧不同视角的讲述很有意思。
三个人里面,Mira最“恋爱脑”,她其实并不坏,只是爱情本位,爱在她眼里高于世俗道德,天真好像小孩,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单纯的爱会得不到Tim的正向反馈,更不能接受Tim在小说里把她写成荡妇。
她乐于为爱付出,有情饮水饱。
她对“爱”以外的感知是很迟钝的,和天晖相处的时候特别明显。
Emma更接近婚后的普通人,相夫教子,有了小孩之后更多精力会在小孩身上, 说是七年之痒也好中年危机也好,跟丈夫的感情趋近于亲情。
而且男方原生家庭问题多多,多少有点女强男弱。
一方面她有比较多人能共情的感情洁癖,无法接受精神出轨,但为了女儿和感情,可以考虑原谅,可惜Tim小说里对婚姻的描述抹杀了她为家庭的付出。
这段婚姻让她疲惫,反而在离婚之后,她会更从容地面对自己和Tim。
Gina在和Day少的关系里是慢慢成长的,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到可以独当一面的事业女性。
一开始她站的比较低,抬头看对方温柔多情,但和他并肩的时候,好和坏都会一并收入眼中。
对感情也是一样,从前她以为自己可以接受Day外面花天酒地只要能回到她身边,到发现白月光,认识到自己其实需要的是完整的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地抽身离开。
当然她心里还是爱Day的,她留下一切却唯独希望D能记住她。
最后提一下女儿的角色,这部剧里对女儿的刻画不会很工具人。
她有自己的想法,有这个年龄的叛逆和任性,小孩子真的不是你想让她怎么样她就能怎么样。
本以为这么高的评分一定是一部好剧,可惜感觉没那么好。
首先,剧集真的有在还原婚姻的美与丑,得与失。
很多细节刻画的确很真实,两人的感情的拉扯、琐碎的家事、家庭之间的羁绊,算是高度还原了。
同一件事,在事件中不同人的角度叙述,感觉完全不同。
表达最明显的莫过于Tim和Mira对这段婚外情的自述。
Mira自认爱情大过天,以为自己爱上风流才子,即使为爱牺牲在所不惜;然而在Tim眼里,Mira不过是一个疯狂撩骚的女人,是出轨的始作俑者。
但是,剧情还是困在小框框里打转,显得小家子气。
全员爱吃回头草。
开头以Tim和Emma的离婚起点,诉说婚姻的现实,各自的挣扎,然而争得头破血流之后,中间Tim还和第三者同居,最后,两人和好了。
Davey和Gina,两个倡导爱情自由的潇洒主义,没熬过现实也分手了,当放弃事业流浪的Davey,在异国他乡偶遇Gina,他俩复合了。
可以理解Davey和Gina的复合,无法共情Tim和Emma。
人工费是不是太贵,以至于全部故事仅限于六人。
虽然这部剧的设定是从不同人的角度述说同一个故事,让人得知全貌。
但是,为什么除了吃回头草,还要吃窝边草呢?
一个人的人生不可能只出现这么几个人的,更何况他们之中有知名作家、公司老总、百万名师、知名经济人、编剧和导演,再怎么不济也可以另外加1-2条人物线的,没必要在自己人面前兜兜转转。
还有一点就是说教太明显。
看剧不是为了来听你们大段大段念道理的,融入剧情里的道理观众自然收得到,一段又一段的念白,把观众当小孩子教?
小孩子都不吸收了。
mira总说自己的感情是爱情,纯粹又高洁。
但她根本还不如她姐姐。
这么爱他,赚钱帮他养老爹吧,只是谈谈风花雪月算什么爱。
这种原始冲动不计后果的爱真的无感,无法共情。
对这个人设真的哪一点都不喜欢。
(她还对T说,不喜欢她可以打她,但不要离开她。
炸裂了,她真的在用行动说明什么是渣男收割机。
爱得卑微的人真的很可怜。
13集她的状态真的像十来岁的小孩,不像个成年人,这种人的小孩真的很惨,就像她妈妈当初因为爱情受伤就不管她们两个小孩,假如外婆也是不负责任的人,她和姐姐该多惨。
)喜欢姐姐Gina这种人设,做了什么不找借口,清楚知道自己在干嘛,拿得起也放得下。
甘诚钧对Emma的感情开始是克制的,初期相遇就喜欢,但因为知道有比自己更合适E的T,主动放弃。
真小人好过伪君子。
婚姻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有没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和事情是关键,或者想不想去处理这么累人的一系列事情。
还有运气够不够好,识人能力够不够强。
有一种人挺恐怖的,就像巧克力表皮包的一坨屎,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家庭成员里面有恶棍,当事者又是软包,那就是灾难的一辈子,不可能有转机。
Tim算是渣男的高境界了吧。
(我最喜欢你“初恋”,对你一直念念不忘,哪怕结婚了,哪怕结婚又出轨了还是不能忘记你,但在我家人面前你也根本不值得一提。
)他真的很懂怎么拿“刀”刺女人,对他老婆他的一系列刀刺操作,最后把老婆写进小说,再不经意间给她看到小说逼疯她。
恋爱脑mira最后知道自己不过是他初恋的替身,虽然解释他喜欢的是他曾经无负担的自己云云。
但文艺青年比劈腿大户恐怖多了,劈腿大户是明显的缺点,女人在初期都知道,看得明白。
文艺青年的毒就很隐秘了,自古才子都风流。
Tim这个人设太复杂了,说他为家庭负责吧,他又把(丢弃他不负责任只管自己快活的)老爹看得比自己的小家庭重要。
说他愚孝吧,他又用最残忍的方式一遍一遍把受尽病痛折磨的老爹救活,吊他一口气让他度日如年的慢慢感受病痛折磨。
感觉他是在不放过别人的同时也不放过自己呢。
从香港爱情故事就喜欢这个导演的剧,但他的剧真的有点纯爱风。
第十一集真让我开心~
短评写不下,就在这里发一下碎碎念吧。
0322第二十集,完结撒花,一口气讲一讲第四章吧。
第四章整体质量其实是有所下滑的,虽然我大致明白这一章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对待感情中另一方表现出来的脆弱,如何给予尊重,如何让关系得到修补,因此让主要角色经历病魔折磨、丧子之痛、女儿受辱、重蹈覆辙等困境,让故事完整度有所上升。
可是实际上,第四章的观感体验有点像强行延伸情节,好让大结局能够包一顿饺子。
果不其然,第二十集里的角色都表现出一种提线木偶的不自然感,大量充满说教意味的台词从角色嘴里说出,固然是充分结合了角色本身的经历,可还是有点不自然。
这种不自然感到片尾终于图穷匕见,六个主要角色在阳光底下一本正经地对着观众说教起来了,大家一起包砸子!
当然,片尾天晖和吕静海之间关于结尾安排和情节创作的讨论非常好玩,有点像是《婚后事》主创团队在自我调侃,似乎对如何搞好本剧的结尾也表示无奈,简直就要双手举白旗投降,讨论的内容也确实能够引起创作者的共鸣。
如果说第四章还有比较独特的地方,可能就是主创团队留了一部分空间给成长后的悦悦进行叙事。
悦悦虽然不是六个主要角色之一,也不是婚姻关系的一方,但她确实是整部《婚后事》贵圈乱的见证者、旁观者,也会基于这些独特的经历发生性格上的变化。
最后再聊聊说《婚后事》整体的优点,那就是它四个篇章都采用了不同的风格,六个主要角色从功能性上也始终保持了不同的塑造,不会出现人设重叠重复的问题。
这部剧大概就这样结束啦。
再说一次,完结撒花,大家在豆瓣有缘再见!
0315第十五集,其实这一集的故事发展属于水到渠成,可讨论的空间不算太多,如果硬要探讨话题,其实还是聚焦于单亲母亲有没有选择再次开始爱情的权利,为此她又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
emma为了修复与女儿的关系,放下了与甘老师的爱恋。
甘老师也应验了吕静林的话语,当他毫无保留地爱上emma之后,陷入了失控的困境,变得疑神疑鬼、焦虑不安、无所适从,也因此不得不告别补习界。
直到烛光晚宴,甘老师才重新找回那个看透一切的理性的自己,风度翩翩地为这段错爱画上句号。
本集最高超的故事叙述,其实是片尾30秒左右时长的后日谈,一个洗手间门开关的蒙太奇带着观众穿越时空,直接抵达悦悦长大成人的未来。
在那个未来,悦悦拥有大学生活,与母亲和睦相处,Tim没有和Emma复婚,程天晖娶到了妻子,一切都似乎非常美好。
在我看来,本集也有两个笑点。
一个是甘老师爬楼暴打Tim,怒喝一声“捉奸”。
第二个还是甘老师,那就是甘老师告别补习界的视频,他赚够了钱,可以在英国购置房屋,可以游历世界,却告诉学生们不要只顾着分数、只顾着赚钱。
就挺好笑的。
0314第十四集,卧槽我感觉今晚这集封神呀。
前半集天晖的部分最好玩的就是neta赌神吃巧克力和neta食神在沙滩奔跑初恋的感觉,实际上戏剧层面来看比较平淡,一定程度上已经重复了之前对天晖的人物塑造,全新的信息量并不大,颇有注水拖时长的嫌疑。
后半集才是本集重点,也是让我有点惊艳的情节,轮到了衣冠禽兽Tim的高光时刻,生活变故如滚滚潮水接踵而来,女儿即将远去,父亲奄奄一息,情人亦被自己抛弃,终日郁郁寡欢。
父亲终告离世,自己也被漫长的疼痛折磨拖入幻觉,恍惚之间与幼时的自己相见,顿悟时刻到来,幼小心灵不该背负过于沉重的责任,旧日疮疤不该毒害未来数十年光阴,是时候让自己走出阴影。
Tim在医院之中醒来,向女儿悦悦敞开心扉,怨恨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唯有爱才会让生命不枉来人世间一趟。
女儿悦悦也是早熟的孩子,她自然明白父亲这番话的意味,因此她捡起了那句她本已不再相信的话语,尝试着再去相信一次:“love heals everything.”本剧太多次向观众虚晃一枪,导演可能也担心大家不相信这出父女和解的戏码会不会只不过是Tim的一厢情愿,紧接其后就安排片尾曲再次播起童声版的《阿拉斯加海湾》。
明明都是同一首歌,与第四集的凄凄惨惨戚戚不同,第十四集结尾此情此景奏响此乐,却能令我心底升起一股淡淡的温热。
这大概就是在影视作品中对配乐运用的绝妙技巧吧。
0313第十三集,有段时间没写碎碎念,补一下最近的观感。
本周进入了第三章错爱,从第十集开始基本都是在围绕Tim和吕静海,天晖和吕静海,Emma和甘诚钧这三条刺激感情线展开描述,几乎每集都要给观众上强度看床戏,实在有点吓人。
不过说到底,这个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描述情节中的人物冲突,让主要人物打破常识、陷入错爱、最终认清错爱。
今晚这集用了一整集时间,吕静海逐渐认识到想象中的Tim和生活中的Tim完全是两码事,天真烂漫的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爱得卑微,爱得自我舍弃,也只能失去这段注定错误的爱情,迫不得已鼓起勇气直视内心的缺陷,在餐桌上告别这段错爱。
如此一对比,更加突显Tim这个角色的超级加倍人渣和极度自我中心,时刻处于“既要又要还要更想要”的贪吃蛇大作战。
怪不得五金店老板娘铁嘴神算:“你的眼睛看起来那么无辜,难怪那么多女孩子喜欢你。
”潜台词即是,潘善仁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衣冠禽兽。
经过那么多集故事的描述,很明显本片三个主要男角色在处理个人感情问题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手段,Tim的优柔寡断,甘城钧的厚颜无耻,天晖的自我欺骗,让角色塑造越来越立体形象,实在让我衷心赞叹这种入木三分的角色刻画能力。
至于女角色方面,吕氏姐妹后劲十足,除了这几集重点刻画的吕静海之外,上周吕静林离开出国的戏码拍得非常棒,尤其是后续叙事视角从甘老师的角度出发,将两人的情感线始终进行了完整的描画,这条故事线相当于已经走到尽头,写无可写,拼图已经凑齐,即便吕静林的角色彻底下线,在剧作层面上也是毫无遗憾的。
相比之下,反倒是emma的角色刻画逐渐显得有点轻浮无趣,无法带来剧作层面上的惊喜了。
0307第九集,这一集最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叙事焦点进行了一个非常平滑的转移,以及鲜明的角色对比,点题一句就是“一人不忠,两人责任”。
一开始我以为这集的重点在于讲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讲述emma如何修补自身与女儿的关系,但实际上讲述的是emma终于清醒地认知到自己的行为与言语,会为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带来压迫感和窒息感,从而解开心结。
然而门铃声响起,画面一转,吕静林上门与emma告别,说起告别的原因并回忆起自己与甘老师的共同经历,叙事焦点便平滑地从tim与emma的情感纠纷到吕静林与甘老师的若即若离上。
叙事焦点的转移并不意味着主线剧情的进展陷于停滞。
除了不确定性叙事之外,《婚后事》的另一个优点就是群像戏。
剧集不会任由观众的视线焦点始终停留在emma和tim斩不断理还乱的感情戏上,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疲惫观感和厌倦心理,肯定会有人厌烦emma永不休止的暴躁和tim优柔寡断的行为。
其实这样的叙事焦点转移手法在之前的集数已经展现过好几次,第九集后半集再次对叙事焦点进行了转移,一方面进入了吕静林的pov环节,丰富了故事的人物关系,表明吕静林由始至终对甘老师都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既无法进一步发展关系,又无法忍受断离的痛苦,我将这种感受形容为悬吊半空的胃痛感。
这种感受在日积月累下终于无法忽视,让吕静林下定决心,直面自我,认清事实,离开甘老师,人物关系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婚后事》作为一部人物驱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剧集,一段人物关系发生变化,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
在前面那么多集故事里,编剧始终揪着甘老师对emma的情愫不放手,这显然就是一把注定要响起的契诃夫之枪。
即使在第3集里甘老师吩咐卖掉他曾与emma拥吻的车子,以示断绝情缘的决心,但这也是甘老师想要紧紧地搂住吕静林才做出的举动。
如今,吕静林下定决心离他而去,那么我相信甘老师与emma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第九集的前半集和后半集,emma和吕静林同样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同样决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然而正如吕静林所言,她一直都比emma更加清醒,因此在这集结尾中,对于emma信誓旦旦不会理睬其他男人的回应,吕静林也只是哂然一笑罢了。
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那么肯定呢?
0306第八集,罗天宇的角色性格真可爱,不愧是约炮世代的一点真心啊。
程天晖对吕静海的感情,无论是兄弟情也好,是暗恋情愫也罢,只要不说出口,那么面前这一如梦似幻的泡沫就不会破裂。
(题外话)我确实没想到现在的tvb依然保留着创新探索的能力,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述人物弧光为核心,通过章回体+pov形式,在每集缓慢推进主线剧情的同时,还能捡起往事的拼图碎片,逐渐揭露故事的全貌。
《婚后事》还有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那就是大量采用了非确定性的叙事。
对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场景,在不同角色的叙事视角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目前最为典型的戏码,就是在陈自瑶和王敏奕在家政公司里的对峙,以及黎诺懿和王敏奕在画室的对话,这两场戏码充分发挥了非确定性叙事的优势,让故事永远充满了谜团和悬念。
在看过同一事件不同视角的叙事之后,观众对人物的好奇心就会愈发强烈——角色A是不是就真的像角色B所说的那个样子,角色A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当然,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话,也会发现剧中有大量人物神态表情出现在镜面的镜头,这对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也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上面提到的手法都不新鲜,重点在于tvb将这些手法揉合到一起,持续以人物驱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且持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让大家看得欲罢不能。
这才是《婚后事》最有意思的地方。
0305第七集,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0304第六集,家嫂真可爱动人,也就愈发显得男主更人渣了,这集片尾曲竟然是陈奕迅,可以呀。
0301第五集,有点搞不懂这个离婚炮是什么回事,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情感经历吧,不过总算是开始下一篇章了,看看能有多血流成河吧。
0229第四集,小朋友视角的无能为力和安全感缺失实在表现得太好了,无处可依竟然只能依靠菲佣姐姐,小朋友片尾曲插入拉出两人相依的画面,这一个镜头真厉害呀。
0228第三集,可以给五星了,真是把黎诺懿甘老师的角色塑造得超级高光立体有血有肉。
0227第二集卧槽这视听语言和叙事水平,这真是tvb拍的?
这剧值得一追啊,希望千万不要烂尾。
2024年的电视剧用1997年许美静的《倾城》做片头曲却非常契合,看来日新月异的世界总有些角落或时刻还和从前一样。
片尾曲《阿拉斯加港湾》也不错。
片头曲是曾比特翻唱的,知道这个名字是前一阵他翻唱了《繁花》里的《一生何求》和《再回首》。
进入正题,聊聊这部香港婚姻爱情剧《婚后事》。
三对恋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条件不同,追求幸福的路上走得很辛苦却相同。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婚姻已经快变成“勇敢者的游戏”😆(不知是为了省演员还是制造戏剧冲突,6个人组成四对、五对好像也很合理😅)豆瓣有条热评“恐婚必看!
”,我的评价是:确实可以看看,因为看了之后会发现——其实有些婚姻真的……很恐怖。
哈哈哈~女一号有能力有魅力,女二号漂亮又聪明,光这点也值得看啦。
光听结局会觉得这是一部很离谱的剧,但这看似离谱的结局还能在豆瓣上有8.0分,可见编剧的功力,在细节和人物刻画上都下了一番功夫的。
结局:男女主复婚,女主和女二和平相处,他们女儿和女二成为朋友。
男主与和女主有过一段暧昧的好兄弟依然关系很铁……这个剧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却把人物关系和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男主以为老婆出差,一夜未归早上回来发现老婆在家。
女主问他是不是出轨了,他说已经结束了。
女主回:那就是开始过?
(我心想这女人思维真清晰。。。
同时发现女主相信男主说的每一句话,因为男主说结束了她并没有怀疑。
说明女主很了解这个男人,而爱一个人才会这么了解他。
)男主说他没有上床。
女主回:那有没有在洗澡和与她上床时幻想过。
再次说明她对男主说的没上床也是相信的。
有意思的对话!
看最后一集时总觉得还应该安排男主和女二再见一面互相说声:谢谢。
结果真的有这个镜头,互相说了一句:对不起。
谢谢你。
因为互相伤害过,应该说声对不起;因为相遇让自己成长,应该说声谢谢。
我太懂导演了,或者说导演太懂我了!
哈哈哈哈~还有个看起来很离谱的情节,男主把那段暧昧关系写成了小说。
女主认为这是还没有忘掉对方的表现。
但一个有故事的朋友告诉我:有时候,写下是为了忘记!
而不是为了记住。
男主也是这么解释的,我觉得应该相信他们。
氛围都烘托到那个份上了,男主居然真的只是和女二聊了一夜的天。
除了他老婆估计没人会相信。。
写着写着突然顿悟!
写完这篇我要去追这个导演的其他剧,不会再提这部剧。
果然!
写下是为了忘记。
————————————烟花会谢 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
好中意这个剧名,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婚在粤语中与“分”同音,于是有了别样的意味。
婚姻有太多的可能性,每一场婚姻又大相径庭,没有也不需要统一的标准。
于是导演和编审很真诚又很直白的解剖婚姻,试图理性的分析每一种如果,即使我们会看到如此血肉模糊的光景。
婚姻的真相是什么呢?
可以好到把命都交给你,全身心的扑向你;亦都可以与你结下血海深仇,想到你的名字都咬牙切齿。
但在这个尘埃落定的结局之前,我们还想知道原因和过程。
我信婚姻绝对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是爱情的极端化延伸。
剧中一共六个主角,或者应该加上小朋友,每一个都刻画得好立体,没有善恶,没有对错。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加害者,也都是受害者。
善仁——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真相
在善仁的眼中,他是最有责任感的那个人。
从小就因为抛妻弃子的父亲而担起家中重任,长大后娶妻生子,发誓绝不会蹈父亲的覆辙。
花了很多时间照顾小朋友,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清高,在面对年轻美貌的红颜知己时自封柳下惠,面对父亲癌症和妻子抱怨的重压下,扛住了无所不在的诱惑,坚持要做好爸爸和好丈夫。
在明芯的眼中,拼了命在外面挣钱来填公公这个无底洞,强迫自己像八爪鱼一样强大。
但女儿又跟爸爸更亲,丈夫不仅出轨,而且要把出轨的心境明明白白写成一本书,时刻提醒自己有多么失败。
在悦悦的眼中,一家三口最幸福。
任何破坏这种幸福的人都该死,无论是第三者第四者还是爸爸妈妈自己,都必须由她亲手消灭。
在静海的眼中,非常克制的爱一个偶像,不提出任何要求,静静的守护他、体谅他、心疼他。
奇怪,明明每个人都心存善意,委曲求全,作出牺牲,最后走到如此不堪境地,错的到底是谁?
这一场罗生门,高潮迭起,支离破碎。
对方眼中的自己仿佛入了哈哈镜,可能变丑,可能更美,但亲爱的,那些都不是真相啊。
结婚好简单,离婚好难,因为不爱的时候,不是两个人同时抽身,总是会有先后和多少。
即使两人都不爱对方,也会因为付出过太多而彼此撕扯,何况还有小孩。
像我一样能如此爱这个孩子的,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只有那个人。
只要还对这个孩子有一丝爱意,就绝对没办法和那个人彻底断了干系。
爱也好,恨也好,都要纠缠一生,至死不休。
离婚对孩子无疑是摧毁和重塑,就算两个人都尽全力想要保护,但还是没办法让孩子放下她的固执。
她不择手段想要把早已破碎的家庭拼凑在一起,即使拼凑以后也还是千疮百孔。
你知道碎掉的镜子再拼在一起会有很难看的裂缝,但是至少这些碎片还能拼回去,因为它们原来就是同一块破镜。
你知道这两个人一定会复合,即使他们绝对不会忘记那些疮疤。
但是他们只要一碰到对方,就像呼吸一般自然的会复合。
是因为习惯吗?
是因为孩子吗?
是因为,爱情吗?
静海——你可以打我,但不要抛下我
起初我最讨厌这个人物,即使她年轻、美貌,但是她愚蠢、放纵,是一个浑然天成的理想主义者。
但我也承认男人最难抵抗的一定是这样的对象,她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不求回报、青春无敌、魅力四射,又饱含女文青的浪漫和激情。
太多人贪恋她的容颜,却没人关心她的灵魂,于是她一次次的去撞南墙,恣意的爱,从不回头。
像玫瑰花和玉兰花这个类比,我以为她只是男人结婚后会惦念的朱砂痣,没想到还要更残忍一些——她不过是善仁初恋的替身。
但在她卑微的低到尘埃里,对善仁说出了那句“你可以打我,但不要抛下我”,我终于能真正理解这个人物。
她只是一直对父母的抛弃耿耿于怀。
她无止境的付出,不害怕被伤害,甚至希望伤害能来得更猛烈一些。
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终于还是要以学会爱自己来结束。
“我们都想用爱,去填补心里那个洞。
可是无论我多努力去爱,都填补不了那个洞。
原来我想要的,你永远都给不了。
你想要的,我从来都没给过。
你误认了我,我也一样误认了你,我们不会是彼此的救赎。
”诚钧——一生就用力爱这一次吧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有很多风流事,亦有合拍的伴侣。
我名利双收,我万事俱备。
成年人做事要处处想到下一步,甚至后面很多步。
我深思熟虑,所以我的事情都做得很漂亮。
我从不曾对你开口,我就扮作你的老友,扮得太久,连我自己都信了。
但她对我说:你必须毫无保留的爱过一个人,才会明白我有多心痛。
那样太辛苦,太狼狈,我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那样的境地,对吗?
我有不可摧毁的防线,我把我的心放在坚硬的壳里保护,不让它有痛的机会。
你只一个吻,我就剥去所有伪装,失掉所有体面,掏出整颗心来。
让我对着冲动背着宿命 浑忘自己的姓这个世界最坏罪名 叫太易动情 但我喜欢这罪名飞天遁地 贪一刻的乐极忘形我信与你继续乱缠 难再有发展 但我想跟你乱缠浪漫到一起惹绝症 不想说明 只想反应
该怎么跟你说明?
我爱你的方式不够成年人,我像一个雀跃的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糖果。
我应该少吃一点吧?
但我想把你囫囵吞下,不计后果。
我在你与他撕扯时曾经冷冷对你说过,不要为爱失去自我。
但我现在成了这副模样,太辛苦,太狼狈。
我的胸口有了伤痕,我的心会痛,狠狠的痛。
我当然深思熟虑,我这样了解你,知道你有太多的放不下,也知道我们的关系脆弱不堪又危机四伏。
但我还是想紧紧抱住你,一晌贪欢。
只有远远离开,才能保持一个体面的姿态,不在爱的泥潭中沉沦。
不,我不是怕沉沦,我是怕你不愿与我一同沉沦。
我私心又太爱这个人物了,即使经历过一个袪魅的过程,最后到他体面的结束时,还是爱他。
孙白杨之后,又遇到这样的角色,无情者最是多情。
“多谢你让我领悟到,那种不计代价、不计后果、输到失去自我、但是绝对不会后悔、彻底地爱过的境界。
就算是心碎,依然痛快。
”天晖——因为我不愿再看她流泪啦
相识数十年的好友,彼此最了解,又有共同的梦想去追。
这样的一对儿在一起,会不会得到幸福?
如果说开头一家三口的压抑已经让许多人恐婚,那这一对婚后无疑闯入了更恐怖的修罗场。
两个人都没有不爱对方,也拼尽全力的工作和育儿,但却慢慢的耗尽了彼此。
婆媳不和、柴米油盐、长期加班、孩子生病,因为太真实,所以足够血淋淋。
有人说他们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我以为击垮他们的,倒也并不是穷一个字而已。
生活太琐碎了,太繁杂了,当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就没有办法再有余力心疼对方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来是说,我们是共过患难的贫贱夫妻,所以失去你时,实在难以承受。
上天啊 难道你看不出我很爱她怎么明明相爱的两个人 你要拆散他们啊上天啊 你千万不要偷偷告诉她在无数夜深人静的夜晚 有个人在想她以后的日子你要好好照顾她 我不在她身旁你不能欺负她别再让人走进她心里 最后却又离开她 因为我不愿再看她流泪啦上天啊 你是不是在偷偷看笑话明知我还没能力保护她 让我们相遇啊上天啊 她最近是否不再失眠啦愿世间温情化作一缕风 代替我拥抱她希望我的努力能够赶上她 有天我能给她完整的一个家可若你安排了别人给她 我会祝福她上天你别管我先让她幸福吧上天啊 这些晚上我对你说的话你别不小心漏嘴告诉她 我怕会吵醒她上天啊 你千万不要偷偷告诉她在无数夜深人静的夜晚 我依旧在想她这首《阿拉斯加海湾》,虽然是配给其他主角,但给天晖都很合适。
他也想要给妻子和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他最后还是要承认自己没这种能力。
他选择放手,直面自己的失败。
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
写在片尾:最后想说说这部剧的选角,确实很妙。
如果让未婚未育的人去演绎婚后的龃龉,我就会觉得不够经历。
陈自瑶,早早与圈内人结婚生子,以名存实亡的婚姻著称。
罗仲谦,与圈内人育有两子,目前婚姻稳定。
黎诺懿,育有两子,因妻子家境极好被长期嘲讽为软饭王。
赖慰玲,与舞台剧演员同事结婚,育有一子。
王敏奕,早早嫁给某导演,人称家嫂。
罗天宇,和圈内人谈过三场恋爱,至今未婚。
而片中两个年轻人一个编一个导的追梦破碎,却又像这部剧导演和编审一对夫妻的平行世界。
两位也是闪婚闪育,事业上共同合作,剧中一定会有自己对于婚姻的一些体悟,真是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就像片中探讨的,婚姻有太多的可能性,婚姻破裂也有太多的理由。
即使相爱,也不一定能把日子好好过下去。
但我始终相信,经历过这么多的患难,在琐碎的生活中消耗又不断补充,一直选择一同面对,不愿分开,那才是我选择与这个人走入婚姻的初衷,和盖棺定论的结局。
不计代价、不计后果、输到失去自我、但是绝对不会后悔、彻底地爱过。
1,本剧的特色就是从不同人的角度去分析了同一件事情,证明了一个结论,爱情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真心付出的感情,都是有价值的好感情。
只是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因为对各自的利益影响有好有坏,从而有了对错之分。
2,再一次证明了《繁华》里那句:感情的事,缘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婚后事》其实就是告诉观众,结婚后,不要玩了,不要与异性朋友走得特别近,这会让另一半产生猜忌,一旦婚后产生了猜忌,这事就不好玩了,没有的事,也会被“猜忌”的心理,压抑的氛围,最后逼得你“搞出事情”来。
结婚后,好好致力于家庭,与外面的野花野草,保持距离,洁身自好,给另一半足够的安全感,另一半才会心安,也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两个人共同维护这个“港湾”,才会变成“温馨的家”。
婚姻关系是一对一的,必须是一对一,也只能是一对一。
导演只是把这个“一对二”演出来了,把“一对二”的结局演给大家看。
3,维护婚姻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沟通,双方需要建立一套面对面的沟通,一定要让对方把话说完,把观点表达出来,遇到不同意的地方不要强行打断,可以设置一个说话回合制度,属于自己说话的回合时候,对方不可以打断,有问题可以等到你自己回合再提出来。
4,婚姻中,需要隐私,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哪怕一个杀人犯,杀了人,他也需要被理解,否则你无法了解他,无法知道他再想什么,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与对方沟通?
5,果然,离婚最受伤的是孩子。
管理孩子,其实是与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说教,说得多,错的多,因为你自己也做不到啊。
与孩子沟通,互相理解,才能拉进关系。
6,承认自己,比较失败,有很多问题,与自己和解,才是安宁的开始。
看到这部剧的评分先是高涨然后逐渐下降,很多观众都放弃了继续追剧。
但对我来说,这部剧却像是一剂愈剂。
我的生活和剧中的Emma很相似:家里有一个病重的公公,让家庭氛围变得沉重;婚姻失去了最初的光环,我变得不再在意自己的仪表,甚至遭遇了配偶的背叛。
就像Emma一样,我经历了激烈的争吵和质疑,有时甚至会动手,最后离婚。
我的前夫,虽然他本质上是个好人,但在婚姻的压力和外界的诱惑面前,他没能坚守住。
关于Emma和Tim的复合,这可能是很多经历过背叛的人的共同经历:男方想要和解,而女方则感到困惑。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像电视剧里那样的剧情,女主角被背叛后离婚,然后人生就此逆袭。
实际上,大多数人甚至都不会选择离婚,而是选择忍受背叛带来的痛苦。
在被背叛后离婚的情况中,有时候是男方逼迫离婚,能像Emma那样直接选择离婚的人其实很少。
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真相。
对于挣扎在婚姻、生活中的人,以下是我觉得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启发的:(一) 体面地道别 。
剧中告诉我们,面对背叛和分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体面地道别。
Gina教会了我们,分手要有尊严。
在我和前夫分手时,我们争吵得很难看。
朋友们都说:“分手见人品,他已经给了你一切,为什么不留一线生机?
”但那时的我只回答:“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Emma最终也意识到,当一切都变成过去,我们真的希望对方在想起自己时感到害怕和恐惧吗?
还是希望他们沉浸在愧疚中?
我相信我们在质问时也是希望得到对方的愧疚,但是方法用错了,反而没达到目的,还降低了自己。
(二)分开后,我们还可以是家人。
我们曾经因为爱走到一起,曾经信誓旦旦地相信一生一世,但生活太艰难了,我们可能会承受不住,在婚姻中迷失自己。
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我们曾经真心实意地相互付出,成为了彼此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有共同的孩子,共同的经历,那就放过对方,放过自己,回归家人的角色,不要纠结于对错,放下执念。
(三)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
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看看Emma和Mira,无论是婚前还是离婚后,她们都充满了魅力。
但在婚姻中,她们失去了自我,变成了家庭主妇,每天忙碌而疲惫,失去了光彩,对伴侣也充满了指责。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生活不如意,那不应该归咎于别人,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原因。
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认为是因为别人的背叛你才不幸福,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
如果他选择离开,那是因为他的选择。
再次感谢导演,为我这个生活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
希望当我生活迷茫和痛苦时,能再次翻开这部剧,找到指引。
把一个不忠又自私的男人塑造成受害者,把一个深受伤害的女人变成恶魔,再一点点揭开一切的原因,有意思。
四星半,非常值得一看。拍出过香港爱情故事的监制再来拍婚姻故事,三对男女六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述故事,有趣的罗生门,深刻的内涵,拍出了婚姻的方方面面。很喜欢赖慰玲和陈自瑶,但这次看陈自瑶的演技差了点意思。16集往后节奏稍拖沓,复合不是不好,但可以仔细讲一讲嘛。很高兴没有为了所谓的深度或者续集搞什么悲剧胶剧
狗血第一名。该有的都有了。看完觉得好累
很喜欢这个题材,虽然开头让人有点错愕,都后续出现不同视角后开始变得有意思,尤其是包含了小孩面对这些变化的视角,让爱情、婚姻、家庭的观点更多元,有不少编写得精彩的情节,比如Davey和Gina分开那集,没有师奶剧大段的对话,一些沉默和眼神已经给这段爱情按下暂停键,高级!两位演员也演得很好。不太满意第三章“错爱”,让CP强行归位,不过第四章又圆得不错,尤其是潘悦这个角色贯穿始终,最后把这些人又都拉回到一起,整体很有意思。
钱飞燕真好看。不喜欢吉娜,咄咄逼人又精明的感觉,和黎诺懿真是一对逼男逼女,好装好作。后面是什么神操作啊?
01很喜欢如此集中地展示了多位男女的感情观,而且比较深入地关联个人成长特点,具有分析的趣味。02两段错位特别动人:一是Mira以为是纯情相爱、成就更好的彼此,而男方眼里是勾引、是性魅力;二是Mira以为自己是命中注定的白兰花羁绊,实际上是不值得一提的巧合。03不断地切换视角的拍摄手法的处理很好,基本不会有重复感,而是让人期待不断地期待罗生门。04呜呜呜意难平,最穷的那对是唯一分开的。05沉重的人还是很明显啊,Gina伪装假笑、Mira过度关注和提及情爱 讨好对方失去自己。06不祝福白头到老,宁愿祝福永远柔韧。
这个评分怎么来的...被第五集离婚后的分手炮恶心到了,八集弃
12集之后好平庸
睇完第一集,俾个三星观望下,有种yoyo本色演出嘎感觉😂😂😂
从17集开始觉得好q癫
热情就算熄灭了,分手那一晚也重要
罗仲谦王敏奕演技好过陈自瑶好多,别再吹炒作女王演技了…家嫂这部剧比在新闻女王里好很多,看来疯批人设就是比上进好青年容易诠释。同样婚后发癫,家嫂真的演的比陈好很多。可能我就不是林肯的受众,港爱我也看不下去觉得不好看…干嘛虐我Gina啊…
三星半,悦悦其实几惨
叙事很像叹息桥,一件事情的多个视角。TVB拍的好不错。看到E02女儿叫妈妈别逼她,妈妈说我想让你好好读书,女人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特别难过,不仅承受婚内被出轨的伤害,还要承受被女儿误解的委屈。太难了。没想到最后的结局是大团圆,人生或许就是不断的和解?
看这剧太煎熬了(第七集弃),不是文艺片那种痛并快乐着,而是看全员发癫真的受不了,观众的命也是命啊
原本想给总评是低配版的叹息桥的 结果看完后只觉得是戏剧版叹息桥 有叹息桥的珠玉在前 这部剧显得非常“孩子气”无论是演员们表演亦或是剧情演绎都没办法和叹息桥相提并论 表演痕迹太重一直是tvb这些小生们需要突破的一点 当它们自己做主演更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但表演只是这部剧的小问题 最主要还是剧情 丰富的人设并不能填补这空虚的剧情 tvb到最后结局还是那么的团圆 即使上一集闹离婚 只要下一集是大结局 结局的内容一定是复合甚至生娃 这就是tvb剧情最大的通病之一
弃剧了…有点看不下去
“我们长大了,爱的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3.5分吧。阿海和天晖那段婚后生活真实的窒息。蛮喜欢Dave少真小人,不喜欢tim伪君子。阿海就是太缺爱了。最后几集有点莫名其妙尤其是gina
目测编剧是结过婚的,Day少高光!看起来最渣的人三观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