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感觉,蒋欣不适合演曼祯,没有那种清纯温柔又楚楚可怜的学生气,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年纪上更适合去演曼路。
嘉玲姐姐倒像个混上海滩的大姐大,感觉舞厅都是她的,看的我好出戏。
不是演员演技不好,而是角色太不适配。
更离谱的是顾家那两个老太太,都能和曼路当姐妹了,一点都不像从外地搬来被迫在大上海求生存的那种乡下人,倒像是养尊处优没事打打麻将的上海老太太,看不出他们生活拮据,俩人穿着时髦,擦粉涂脂,保养的挺好。
还有演员的口音,不说了,唉,编剧和导演真是毁了一部经典拍成了中老年偶像剧!
一星也不想给
演技是什么?
演员的演戏技能,说白了就是吃饭的本事,和工人农民没什么不同!
也就是一个职业罢了!
非要吹的神乎其神,影帝影后的!
演员的本人形象气质符合角色,剧本不错,就能塑造好角色,否则就不行!
这部戏明显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一点都不尊重观众,还指望得到好评?
做梦呢吧?
制作方要么是精神冰,要么是夕黒潜吧?
真以为观众都白痴,看不出二八少女是五十老妇吗?
钱有如懿传,还不够恶心人吧?
制作方摆明了就是故意为之,根本不在乎赔钱,因为它们估计是为了夕黒潜吧?
否则不可能不做风险评估,认为观众喜欢尊老不爱幼!
就在电视剧市场“烂剧”频出之际,又一部改编自国内经典文学、同为翻拍剧的《情深缘起》(原名《半生缘》)加入其中。
上线不到四天,这部剧的口碑走势,犹如近期被党媒批评的新版《鹿鼎记》——豆瓣327条短评中,清一色“一星”差评。
不出意外,这可能会是今年又一部豆瓣下三分的口碑烂剧。
《情深缘起》是根据张爱玲经典小说《半生缘》改编,由刘嘉玲、蒋欣、郑元畅、郭晓东等人领衔出演, 讲述上世纪三十代旧上海时期,一对姐妹花深受时代命运荼毒的悲惨故事。
从项目立项、到主要演员选角公开,再到正式定档播出,《情深缘起》一路走来,颇为不顺。
先是官宣的“刘嘉玲、蒋欣”两位演员遭到市场强烈不满,随后便是该剧的“播出难”问题,从早早被北京卫视买下版权,到今年5月传出播出、定档发布会召开完毕,到临时被撤档……再见面时的《半生缘》,已摇身一变成《情深缘起》,且集数由原来的50集被删改至48集,播出模式由昔日的台网剧,临时改为“空降”的全网剧。
命运之惨,无法言表。
然而,悲剧的命运亦无法掩盖大众对这部剧的愤怒。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制片人何琇琼(琼瑶儿媳)打造“成功版”《半生缘》(蒋勤勤、林心如版)还依赖于精准独到的“琼瑶式”选角,那么二十年后的何琇琼、乃至于琼瑶本人,都丧失了当初的“视觉审美”。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新版《半生缘》的失败。
作为经典文学IP剧的又一个典型失败案例,这部剧能够给到市场的启发有哪些?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经典文学影视剧,为何在新时代语境下,就丧失了原作独有的风韵。
《情深缘起》剑指“演员选角”,“没落”的琼瑶式选角对何琇琼略知一二的观众可能知道,何琇琼不仅仅是琼瑶多个儿媳妇中的一个,也是深受其“琼瑶文学”、被市场称为继承“琼瑶衣钵”的著名制片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琼瑶就与这位儿媳妇,联手打造了多部“琼瑶剧”,比如秦汉、刘雪华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以及《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多部作品。
98年后,琼瑶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她与儿媳妇何琇琼又联手打造出了红遍两岸三地的《还珠格格》三部曲、《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等多部影视剧作品。
当然,这些作品中,何琇琼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担任独立制片人,但在与琼瑶的不断磨合下,两人之间的默契,观众还是有所耳闻。
而琼瑶式作品,除了独树一帜的影视剧风格外,“演员选角”就成了其从业生涯中最大的闪光点。
那些年凭借琼瑶作品走出的“琼女郎”们,无不在两岸三地拥有着超高人气与知名度。
当红者,如内地四大花旦之一的赵薇,如今已为人妻的林心如等。
如果说琼瑶本人的“选角”眼光不行,是从2011年那部饱受市场争议的《新还珠格格》开始,那么她的儿媳何琇琼在这版《半生缘》中,则将其晚年时期的“看走眼”发挥的淋漓尽致。
《情深缘起》这部剧中,观众的负面苛责一半以上是出在演员身上。
暂且不提刘嘉玲、蒋欣两位女演员在剧中的演技成色,让50余岁的刘嘉玲出演原著中仅27岁出头的顾曼璐本就不够合理,加上剧中她与年龄已有37岁、一直被市场公认为“骨架大”的蒋欣,搭配出演姐妹,着实让人感到一股违和感。
“这不是顾家姐妹受难记,这是霸王姐妹花勇闯上海滩”、“顾家姐妹包养祝鸿才吧,蒋欣那大骨架哪里像是要被强暴”、“这是老了20岁版的《半生缘》”……网友们的言论不免有些过于苛责,可“演员选角”的失败,的确让该剧遭受到来自全网的口诛笔伐。
就更不提剧中被“偶像化”后的琼瑶式剧情,排比语句、贫困人家却依旧穿的光鲜亮丽的服饰,以及搭景过于简陋化的旧上海时期。
实际上,蒋勤勤、林心如版《半生缘》播出时期,也曾遭到原著党批判。
剧中对于原著小说中的重要剧情常常以“琼瑶式”剧情处理,譬如顾曼桢与沈世钧之间的初次见面,就被改编为“公交电车上女主忘了带钱”,这种略显偶像剧风格的处理手法,实则与张爱玲原著风格颇为不符。
但蒋勤勤、林心如,包括李立群在内的几位主演精湛的演技和贴合原著人物的形象,为该剧加分颇多,也成为不少8090后心目中的经典回忆。
“儿时被李立群老师恐吓的心理,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与周边的朋友聊到该剧时,朋友们一致反馈道。
相比起原版,改名为《情深缘起》的新版《半生缘》,或许真的应该改名,起码大众不说,观众绝看不出刘嘉玲、蒋欣与饰演顾家妈妈和奶奶的演员,为“三世同堂”。
把片名从《半生缘》改成《情深缘起》不知道是不是见识了《鹿鼎记》2020版的惨烈,对网友的群嘲有所防备,却依旧没逃脱被痛批的下场。
最惨的是刘嘉玲和蒋欣这对姐妹花,年纪与角色相差太大,形貌与原著也有出入,让这两姐妹被批得惨不忍睹。
但是本人不想说这两位敬业的演员,像她们这样经历过多年影视圈洗礼的演员对这样的作品不会没有预判,却始终保持着对作品的尊重。
只是很好奇,这部作品究竟发生了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其实,这部剧中最奇葩的不是顾曼桢和顾曼璐,而是祝鸿才。
看过张爱玲原著的都知道祝鸿才是个渣男,而且是那种品行相当不好的渣男。
但是,《情深缘起》让人怀疑它拍的到底是不是张爱玲的《半生缘》。
剧本是琼瑶阿姨的矫情和于妈的无耻兼具,不但把顾曼璐塑造成彪悍的泼妇,把顾曼桢安排得像琼瑶小说里哭哭啼啼的女主角,还把沈世钧设计成了马景涛那样的咆哮帝。
但是,无论这些角色多么颠覆,都没有祝鸿才大跌眼镜。
张爱玲笔下的祝鸿才是暴发户,花天酒地、见色起意且奸猾、世故。
但是,他不是个现在年轻人常说的“贱气十足”的角色。
他虽然是肉眼可见的花花肠子,可是他精于盘算,懂得审时度势。
这也是他能在上海滩这个鱼龙混杂的魔幻都市里生活得如鱼得水的原因。
过往几版经典的影视化中,葛优、李立群塑造的形象在多少观众的心里蒙上了阴影暂且不论。
只说他们在影视剧中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拿捏和时代性格的准确表示,非常有说服力。
你相信祝鸿才是那个混乱年代孕育出的人间败类。
可是郭晓冬饰演的祝鸿才却是别种滋味了。
《情深缘起》里祝鸿才的感情线非常明确,他只喜欢顾曼桢。
不论是在会长面前讨好卖乖有多下作,在顾曼璐面前油腔滑调多油腻,在顾曼桢眼前就变成只是撒泼耍赖的老孩童了。
尤其是被装扮得油头粉面的郭晓东笑起来时,给人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块肥腻的“猪板油”。
这种油腻的笑容其实很现代,你能在很多时装剧里看到相似的笑容。
贱兮兮,非常有喜感。
可是,祝鸿才不是个喜剧角色,他是顾家姐妹、沈世钧人生里最大的悲剧。
顾曼桢有多悲惨,他就有多可恶。
所以,他的角色定位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郭晓东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严肃、认真甚至有些呆板正、木讷的形象,他出演的大部分影视剧中,也不会显得轻浮、油腻。
饰演祝鸿才,他算是彻底打破了个人形象,颠覆了以往给观众的记忆。
无独有偶,今年与他一样,靠充傻卖乖打破固有形象的演员不少,且都称得上实力派。
比如,陈建斌、潘粤明在都市情感剧《爱我就别想太多》中有过类似的尝试。
虽然都被骂得很惨,效果却也都不赖,好歹让大家留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不过,人家饰演的角色虽然太荒谬,可是性格鲜明。
郭晓东版的祝鸿才却很模糊,他喜欢顾曼桢,几次三番对她上咸猪手。
可是,在两姐妹遭逢大难的时候又挺身而出。
有一场戏,是祝鸿才去顾曼桢的办公室拿会长有意把顾曼璐灭口的证据。
他带着人威风凛凛的闯进顾曼桢办公室,并且恫吓有点傻白甜的顾曼桢把证据交出来。
这个时候,祝鸿才前所未有的严肃。
郭晓东一严肃起来就特别像革命家,即使贴了胡子,梳了背头还是像。
顾曼桢无路可走,只好把唯一的证据叫出来。
没想到祝鸿才非但没为难她,还把证据烧掉了。
这个操作真的很容易把人看晕,这个投机倒把、圆滑世故的老奸贼难道是装出来的?
我甚至一度以为,电视剧演一半,他能成为革命英雄。
还有一场戏,顾曼桢被公司解聘。
为了不给姐姐增加负担,她四处找工作。
祝鸿才竟然收集了一大叠招聘海报扔在她家门口,还猫在人家门口偷看。
难道是想看看自己心仪的女孩儿会不会因此感动得痛哭流涕,然后以身相许?
《情深缘起》不顾原著精神,一通胡编乱造,生生把一部时代经典改成了恶俗、狗血的言情剧。
而且到12集,还为祝鸿才的人品洗白了不少,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也难怪剧组现在都不敢让豆瓣开放评分,也不知道会不会创下比《鹿鼎记》还低的分数。
接连几部经典翻拍翻车,有点让人忍不住想心疼一下演员们。
你能在他们的表现中看到认真和敬业,但是你没办法接受他们付出到来结果。
经典要与时俱进才能永世长存是有道理的,但是与时俱进不等于迎合当下,经典不是舔着脸讨好管走过来的小瘪三,它应该是昂首挺胸站在时代智商的存在才对
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虽然没看过这剧,但是最喜欢,抓这种臭鱼烂虾了。
不知道是啥成分。
有没有人鉴别一下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啥总说蒋欣骨架?
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相信导演和制作方看不出来演员根本不适合,就是故意的!
要么是为了夕黒潜?
要么就是某些演员是投资方?
总之根本不是为了拍好剧。
就是大忽悠!
拿观众当沙子忽悠呢?
不知道它们是沙子?
还是观众是沙子呢?
最近这几年,娱乐圈乱象丛生!
背后的猫腻怕是都见不得光吧?
是谁把内地娱乐圈搞乱了?
它们又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背后的黑手又是谁呢?
恐怕水太深了吧?
绝对不仅仅是表面现象!
更不仅仅是为了夕黒潜吧?
前两天,闺密黄老师问了我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知道她是诚心发问):“那么,电视剧《情深缘起》和电影《喜宝》,哪个更可怕?
”我一下就愣住了……完全回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看到《情深缘起》,一定会像喜宝一样大呼:“你害死我了!
”
“你们知道吗?
刘嘉玲版《半生缘》播出了。
”之所以是这样菜场大妈的口吻,因为这部剧删了十几集、又改了个名字叫《情深缘起》,悄咪咪在网络平台上档。
这跟当初主创大张旗鼓昭告天下拍了张爱玲小说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看了几集,真是遍身槽点。
那些观众担心的“演员年龄大”“气质不吻合”“时代感不对”等问题全部存在。
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改得跟张爱玲毫无关系。
变成“中年依萍、如萍姐妹在上海滩努力打拼”的故事。
女主曼桢一出场就是对着工友们演讲,熟悉琼瑶剧的人仿佛又看到了在战场上对着士兵演讲的新月格格。
沈世钧变成了恋爱脑。
他和曼桢普通的同事关系,也要改成他进厂子就要顶替掉她位子的“误会”。
刘嘉玲气场一米八。
张爱玲笔下顾曼璐出场就已经是人老珠黄门庭冷落,这里的曼璐是“百乐门”三届花魁,风光正胜。
结果曼桢自己工作都要不保了,还要求姐姐“清清白白做人”别当舞女,大家一起喝西北风。
更是三姑六婆一般自作主张安排姐姐和前男友张豫瑾相亲……整个故事都有一种琼瑶式的抓马。
也难怪,《情深缘起》的制作人何秀琼正是琼瑶的儿媳妇。
2003年那部由“琼女郎”蒋勤勤、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也是何秀琼制作的。
那时候她就深谙如何将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琼瑶剧了。
剧中林心如演的曼桢说那句张爱玲的经典台词:“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都需要琼瑶式地排比:“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苍凉,立刻变成了洒狗血。
导演王家卫也很喜欢《半生缘》,但他说:“《半生缘》是拍不了的,每个读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红楼梦》一样。
对我来说,《东邪西毒》就是金庸版的《半生缘》,《花样年华》就是王家卫版的《半生缘》……”
张爱玲当年做编剧给桑弧写了那么多剧本,却没有改编过自己一篇小说。
据说《金锁记》已经改成剧本了,也没能拍成。
其实,第一部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是1984年TVB剧集《侬本多情》。
该剧融进了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心经》,还有一点点《倾城之恋》。
主演是张国荣和商天娥。
商天娥与刘嘉玲是TVB艺员训练班同学,而《侬本多情》是她第一部主演的剧集。
上排左起:曾华倩、吴君如、龚慈恩、刘淑仪、蓝洁瑛,下排左起:刘嘉玲、商天娥、毛舜筠但当时就被张国荣批评“摆款”。
商天娥解释说,这都是TVB高强度拍戏的结果,“十天里只睡得二十个钟头……拍摄期间我实在太累,有时他跟我说笑我也提不起劲,只随便答一句便算了,可能他因此便认为我摆款。
”后来两人冰释前嫌。
张国荣有次接受采访说:“以前拍《侬本多情》就和商天娥大闹过……唯一切已属陈年旧事,现在我碰见商天娥,也会点点头笑笑打个招呼。
” 这时的张国荣已经进军电影界了,1990年拍了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拿了金像影帝。
《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就和刘嘉玲搭档1995年,张爱玲去世前给王家卫写过一封信:“家卫先生:很高兴您对《半生缘》拍片有兴趣……收到录影带,误以为是热心的读者寄给我共欣赏的……”这个录影带就是《阿飞正传》。
但王家卫并未给张爱玲写过信。
致信并想拍《半生缘》的其实是导演谭家明,甚至设计好了电影场景:“世钧到郊野大柳树下拾起曼桢的红绒线手套时,画面该是黑白的,只有那手套才是鲜红……”谭家明也是《阿飞正传》的剪辑。
但最终张爱玲写信给她的代理人宋淇说:“告诉皇冠(这就是琼瑶老公平鑫涛的出版公司,张爱玲一些小说改编权在他们手里,所以你也明白为什么何秀琼一拍再拍《半生缘》了吧)‘《半生缘》我不急于拍片……’” 第一位改编张爱玲作品的香港电影导演是许鞍华。
宋淇的儿子宋以朗说:“她跟我们宋家有些特别的关系,是我姐姐(宋元琳)的小学同班同学。
1984年她第一次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通过姐姐跟我爸爸取得联系,后来拍成了。
”
许鞍华(右立)在执导《倾城之恋》,左立者为副导演关锦鹏当时许鞍华在邵氏心生去意,为了还清片债,决定“快手快脚拿套平时很熟悉的小说来拍”。
男女主用的是之前在《胡越的故事》合作过的周润发、缪骞人。
开拍前,许鞍华和周润发还去宋淇家吃春卷,宋淇建议电影《倾城之恋》“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时尚男女的、很文明优雅的表现,而不是深刻缠绵的爱情故事。
”许鞍华后来说:“我当时没有理解这些。
”
所以这部电影完全是失败的。
唯一卖点大概是周润发、缪骞人这一对曾经的明星情侣再次合作。
他们因演出剧集《狂潮》恋爱,但很快分开,分开的原因是周润发出身贫苦,缪骞人却是书香门第的女孩子,她和他聊文学,他唯一知道的夫子是漫画《老夫子》……缪骞人后来嫁给了执导《雪花秘扇》的王颖。
2009年,《倾城之恋》又出了一个电视剧版。
编剧是邹静之,张艺谋这次的《一秒钟》就是和他一起编剧。
《倾城之恋》找到他的时候,“之前我已经下决心封笔,不再写电视剧剧本了。
可我是‘张迷’,张爱玲的文字让我根本无法拒绝。
”结果一部2万多字的小说被“注水”成36集剧集,“前28集跟《倾城之恋》小说没关系,前17集白流苏跟范柳原没关系”。
主演是黄觉和陈数,陈数这样阐释白流苏:“我演的白流苏有很多新特征,性格就和原著不太一样,小说中的白流苏是那种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的性格,而我们剧中的白流苏是大气而善良的……” 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怨女》搬上大银幕。
《怨女》这部小说,是张爱玲45岁时将23岁写的短篇小说《金锁记》给改写成了中篇。
夏文汐演女主角,其中有肺痨的男主由高捷饰演。
对,就是那个总在台湾电影演黑道大哥的高捷。
所以《怨女》里他就算搞得无比虚弱,你都觉得害怕,都觉得他下一秒钟就要掏出枪来杀人了……
《金锁记》在2002年也曾被拍成电视剧。
导演穆德远说:“原小说只有3万字……要变成20多集的电视剧……我亲自动手改了近10万字。
”
电视剧将曹七巧和姜季泽拍成了一对痴情男女。
当时就有“张迷”撰文:“刘欣扮演的女主角都不应该叫曹七巧,她应该像琼瑶的女主人公一样叫若尘、雨桐之类的。
”看到没,不光是何秀琼,我们电视剧改编张爱玲都是往琼瑶化的路子上走。
以至于演曹七巧的刘欣和演姜季泽的邵峰真的在片场谈起了恋爱,后来结婚了。
1994年,关锦鹏导演了《红玫瑰白玫瑰》。
这部戏的口碑不错,但张爱玲仍不喜欢,关锦鹏透露说:“是张爱玲的代理人宋先生告诉我的,当然,她亲口跟我说,我也接受。
”
关锦鹏也是一个“张迷“,后来他拍电视剧《画魂》,画家潘玉良身边并没有一个叫奥米的闺密,伊能静演的这个人物是关锦鹏根据张爱玲和炎樱的关系生造出来的。
《红玫瑰白玫瑰》的编剧是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他大概也是目前将张爱玲作品搬上舞台最多的导演。
林奕华改编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忠实原著到“搬字过纸”,将一些张爱玲文字直接打到银幕上,被某些人称之为“张奴”。
电影的选角也特别好,赵文瑄的男主,陈冲演了风情万种的红玫瑰,反而是之前以性感示人的叶玉卿演了苍白无趣的白玫瑰。
其实卡司数度易角,最早定的是林青霞、巩俐,后来是张曼玉、叶玉卿……
1997年,许鞍华决定第二次将张爱玲搬上大银幕,拍摄《半生缘》。
其实早在1992年 “田壮壮想拍电视剧《半生缘》,叫我拍电影……我没有buy这个idea,觉得田壮壮拍,我就不用拍啦。
”但最终田壮壮没有拍成,许鞍华再次启动这个项目。
相较于《倾城之恋》,《半生缘》是成功的,因为小说《半生缘》的内容比较生活化,而许鞍华就擅长拍摄日常生活。
另外,选角也意外地合适。
黎明饰演沈世钧,黎明特别适合这种深情又懦弱的男人。
吴倩莲演顾曼桢。
梅艳芳演顾曼璐,许鞍华形容“她一出场,连走路都走得比别人好。
”张爱玲写祝鸿才“笑起来像老猫,不笑的时候像一只老鼠”,葛优演他简直绝了。
2003年,电视剧《半生缘》原先的男女主是刚演完《情深深雨蒙蒙》的古巨基、林心如,顾曼璐是蒋雯丽。
但后来因档期曼璐换成另一位琼瑶戏演员蒋勤勤。
但一开始蒋勤勤并不想演,因为她觉得张爱玲将曼璐写得太“古怪”,“为什么在前半部分她能为弟弟妹妹而牺牲自己,到后来却毫不留情地出卖了自己的亲妹妹?
这样的‘变态’来得太不可信了。
”幸亏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不然这番言论遭到的炮火估计不会比现在的马思纯少。
但等蒋勤勤真的接手这个角色,又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了。
还是幸亏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明星还可以随时否认。
而男主一度换成在电影《半生缘》中出演许叔惠的黄磊,最后定了谭耀文。
1998年,台湾导演侯孝贤拍了电影《海上花》。
《海上花列传》由清朝人韩邦庆用吴语所写,张爱玲将其翻译成白话。
《海上花》的编剧是朱天文。
朱天文的父亲、作家朱西宁也是最早的“张迷”,朱天文曾在文章中写他父亲战争时投笔从戎,“斩断种种,唯独一本书《传奇》,塞在背包里,到东到西……”后来朱西宁还有机会和张爱玲通上了信,晚年曾准备写张爱玲传记,但张爱玲回信说:“我一直尽量使我自己‘去个人化’,希望你不要写我的传记。
”张爱玲曾深爱过的男人胡兰成去到台湾,也住在朱天文家隔壁,“至去世,总共七年。
”所以,朱天文十二三岁就开始看张爱玲,早期文字受其影响很深。
后排:胡兰成,刘慕沙、朱西宁夫妇,前排:朱天文、朱天衣、朱天心三姊妹侯孝贤拍《海上花》,原本定的演员是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这样影坛著名的绯闻大三角。
结果张曼玉辞演,“约都签了,她一听要讲上海话逃之夭夭。
”
刘嘉玲祖籍苏州,侯孝贤说:“她就不练台词,她是射手座,是反射型的嘛,她就到片场找我谈,其实是想‘混水摸鱼’。
”
张曼玉原本的角色换成日本投资方的羽田美智子,配音是高捷(就是上面说过的高捷)找来了后来在上海坠楼自杀的女星陈宝莲,“三小时配完。
”
早在《海上花》中李嘉欣和伊能静就同框了2007年,另一位台湾导演李安拍摄了张爱玲的《色,戒》。
和张爱玲同一星座的他起初注意到这部短篇是“看到小说结尾王家芝让易先生快走,我很震惊。
张爱玲怎么可以这样写呢?
我觉得挺不像她的。
”
《色,戒》的编剧王蕙玲和李安合作多次。
2001年她因为《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编剧奖的提名,顺便就去走访了张爱玲的美国故居。
当时她正在写《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剧本,后来这部剧由刘若英、赵文瑄主演,改名为《上海往事》。
改编《色,戒》,王蕙玲也借鉴了很多张爱玲本人的身世,“替王佳芝添加入她对父亲的爱恨情结,也找一些她对易先生这样的男人某种心理上的投射”。
电影中男女主在日本居酒屋幽会的段落,提到日本歌太悲,意谓日本将亡……则出自胡兰成著《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一文中与张爱玲的谈话。
《色,戒》的成功和演员的合适也分不开,女主汤唯当时是个电影新人,李安形容她“有那个味道,现在内地港台很难找到这种气质。
” 男主梁朝伟为这部戏又清减出易先生的“鼠相”。
另外还有曾经的“红玫瑰”陈冲,“曼桢”吴倩莲的前男友庹宗华…… 然后就到了今年,许鞍华拍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其实这个项目,《霸王别姬》制片人徐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想拍了,拟请王家卫导演,陈冲和尊龙主演,但版权问题一直没有谈下来。
到了2003年终于从皇冠买下了《第一炉香》的电影改编权,这时她想让侯孝贤来执导,演员名单换成了章子怡、吴彦祖和巩俐。
但侯孝贤拒绝了,他让徐枫还是去找王家卫,“他是上海人,他从小跟着妈妈,他妈妈喜欢打牌,带他去看老电影,他爸爸开夜总会。
所以他从小对上海有一个印象,不是真正的上海,而是有一个能够想象的上海。
这种感觉,华人电影里只有王家卫有,别人没有了。
你要我去学,我学不到,我们是乡下人,是野人,我只会拍朴素的电影。
”
2008年,关锦鹏也想拍《第一炉香》,还联系了陈冲,结果改编权在徐枫手上,又没能拍成。
这个项目兜兜转转还是给了许鞍华。
陈冲和刘嘉玲也曾合作有没有发现,张爱玲的电影,拍来拍去就这几个大导演?
甚至演来演去,也就这几个大演员能演。
那个拒绝了徐枫的大导演侯孝贤说:“张爱玲被电视剧拍坏了……张爱玲的情感非常幽微,还有上海那个时代的氛围,说实话,要拍我要费很大力气,光找演员就找死了。
电视人大胆地敢拍,我真是佩服。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如果你没有看《情深缘起》,你会感觉这是一部烂剧。
如果你去真的去看这部剧,你就会发现,它真的是一部烂剧。
《情深缘起》改编自《半生缘》,张爱玲小说却洋溢着齁死人的琼瑶味儿。
什么是琼瑶味儿?
简单来讲,大概满足三点。
其一,女主必须爱哭,眼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其二,剧情通常是高富帅搭配灰姑娘,两人总会爱得死去活来。
其三,台词必须不说人话,文绉绉是标配。
《情深缘起》第一集完美地呈现了琼瑶剧的三板斧。
蒋欣扮演的曼桢哭了,富家少爷沈世钧拒绝继承家业,来上海当打工人。
高中没毕业的顾曼璐至少说了两次文绉绉的台词(这三点下文会详细点评)。
其实在开播前,我们就能从宣发物料中预测,它就是一部琼瑶剧。
新《半生缘》的制片人是何琇琼,琼瑶儿媳妇,一个能完美继承琼瑶精神的女人。
早在2002年,何琇琼就以制片人的身份操盘林心如版《半生缘》。
那部剧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多半因为蒋勤勤和童年滤镜。
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看林心如版《半生缘》,它不过披着张爱玲小说的外衣,却拍成了一部虚假失真琼瑶味儿的偶像剧。
曼桢坐公交车忘记带钱,售票员讥讽她像有钱人家的小姐,竟然想逃票。
穿一身粉色大衣的曼桢,确实像不差钱的白富美。
曼桢很尴尬,世钧仗义相助,帮她买车票。
这是曼桢世钧的初相遇,完全没有按照原著来。
我不认为影视改编必须要遵循原著,而是认为,改编是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是变差。
02版《半生缘》的改编搞砸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曼桢就不该穿得像富家小姐。
因为贫穷始终是顾家的生存焦虑。
为了养家糊口,曼璐辍学退婚下海一条龙,她失去了拥有爱情和更好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贫穷,曼桢加班加点挣钱,不敢答应世钧的求婚,希望推迟两年谈婚论嫁。
张爱玲为了突出曼桢家窘迫的经济状况,甚至让世钧曼桢在一家苍蝇小馆相遇。
世钧叔惠没去常吃的馆子,因为春节关门。
叔惠进苍蝇小馆,直言餐馆脏,可以推测他们俩常去的馆子应该高档干净。
大家都是同一个工厂的同事,曼桢叔惠和曼桢去不同的馆子吃午饭饭,这是民国版的上海折叠 。
曼桢世钧的初相遇,是张爱玲精心布局的结果。
02版没有遵循原著,我也勉强接受。
但我不能接受的是,曼桢穿得像有钱人家的小姐。
她这样的穿衣打扮,摧毁了整个故事的根基。
看过《情深缘起》第一集,我发现曼桢穿得依旧很时尚。
和02版相比,她更加有钱了。
同一工厂的打工人讨薪,吐槽公司欠薪不给。
在公司担任会计的曼桢秒变和事佬,她主动掏钱让受伤的打工人治病,积极号召大家捐款,希望息事宁人。
打工人与公司不发工资的矛盾,因为曼桢三言两语,就变成了打工人捐款给伤者的慈善现场。
这惊人的主角光环,可以让讨薪的打工人变成傻子吧。
这次讨薪事件不过是机械降神,让男主沈世钧看到曼桢的善良光环,推动两人的感情。
看国产偶像剧的观众都老了,国产偶像剧的情感逻辑还没变,女主一定要散发着善良的光环,遇见一个发现“她好善良,然后爱上她”的男主角。
言归正传,《情深缘起》让我不满,她在第一集已经暴露了三大硬伤。
其一、没有姐妹相。
关于《情深缘起》的选角,网友已经多次吐槽了。
蒋欣刘嘉玲年龄太大,气质太悍,黑社会大姐姐的脸不适合演上海乱世飘零姐妹花。
对此,我不反对。
请允许我说一句,蒋欣嘉玲主演《半生缘》最大的问题是她们根本不像两姐妹。
世钧叔惠去百乐门开花魁大赛,世钧没有看出曼璐和曼桢像姐妹。
曼桢去医院拿药,张豫瑾也没一眼认出已经长大的曼桢——在原著中,张豫瑾第一眼看到曼桢,还以为是曼璐。
这样的安排符合演员形象,违背故事逻辑。
张爱玲曾经给夏志清写信,将来《半生缘》影视化,建议曼桢曼璐由同一人饰演。
这个建议非常棒。
曼桢曼璐是一命两体的双生花。
因为相貌相似,曼桢不可避免地复制曼璐的命运,成为向原生家庭献祭的牺牲品。
曼桢得到过曼璐的恩惠,受过高等教育,变为自食其力的小白领,有过相濡于沫的爱情。
但即便如此,她依旧是曼璐的妹妹,一个没有社会地位,职业遭人歧视的交际花。
当曼桢去世钧家做客,世钧父亲沈啸桐看到曼桢,想起多年前保养未遂的舞女曼璐,他从心里就抵触曼桢与世钧交往。
姐妹俩相貌相似 ,从这一刻变成了世钧曼桢爱情的最大负资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曼桢世钧的半生缘不仅他们两人的失败,更是两个家庭的互相抵触,两个阶层的不可调和。
曼璐成为舞女,用最高尚的初心干着让人歧视的工作。
在富有阶层沈家看来,这些人只配玩弄。
如果曼桢曼璐不像姐妹俩,沈啸桐将会用什么样的理由嫌弃曼桢?
又有什么理由比姐妹俩更相似导致曼桢世钧分手更让人无力?
期待编剧给一个比原著更好的理由。
其二、文艺腔。
什么是文艺腔?
“文艺腔”原指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们生硬的欧化或日化的语言。
现在是指一种不自然的文风,以及与现实语言有一定距离的、书面化的语言方式。
《情深缘起》的编剧是真勇敢,曼桢曼璐都是文艺腔达人。
我曾吐槽过,《情深缘起》预告片中,曼桢套用徐志摩的诗句诉说自己的爱情观,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尾的骚操作。
“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结果,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第一集中,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曼桢劝曼璐离开百乐门。
曼璐不同意,而是有感情地朗诵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名句。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这个编剧真有学问啊,竟然还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其三,巧合过多。
任何依靠巧合推动剧情的电影,都是耍流氓——这是罗伯特·麦基的名言。
如果他没说过,那就是我说的。
《情深缘起》在第一集用了大量巧合串联各色人物。
为了让世钧见识到曼桢是个善良的女孩纸,一群打工人来讨薪了。
为了让曼璐初恋张豫瑾出场,曼桢那位在第一集中始终没有露面的奶奶(原著里面是姥姥),哮喘病发作了。
为了让世钧与曼桢多次相遇 ,叔惠也开始带世钧去百乐门看花魁大赛了。
这些事都经不起细想。
比如,打工人要讨薪,曼桢用治病要紧号召捐款就顺利转移矛盾,打工人是任人摆布的傻子?
比如,曼桢给奶奶拿药,张豫瑾是一个县城医院院长,怎么在上海的医院像员工一样工作(剧中完全没有交代啊)?
比如,为了让世钧出现百乐门,许叔惠的高情商人设完全坍塌。
世钧第一天到上海上班,要在许叔惠家借宿。
下班后他第一时间应该去拜访许叔惠的父母。
就算世钧不懂人情世故,像叔惠这种高情商的人,在看到世钧不想去百乐门后,也会做别的选择。
叔惠本来就是苦出身,短短两年就成为科长,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超乎常人。
第一集中的叔惠就是低声下气的社畜,完全没有展现他高情商的闪光点。
我这样分析《情深缘起》的剧情,或许有人说,这就是电视剧,没必要这样较真。
当然,大多数电视剧就是打发时光的东西。
但因为这是张爱玲原著小说改编,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我对《情深缘起》的评论也会带着严肃的心态,不会因为它是电视剧,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馒头咸菜也能填饱肚子,但不能说天天吃馒头咸菜就值得拥有。
看完这篇评论,或许有人说,看完第一集就下结论,太仓促。
这话也有道理。
如果你对《情深缘起》感兴趣,欢迎关注我,我会继续追更。
我很想看看,这部让我看完第一集就像吃一坨翔的剧,能否吃出玫瑰花的香。
对这版的顾曼桢沈世钧无感叔惠和石翠芝爱过了 分手了 然后顾曼桢说瞧不起叔惠顾曼桢是个傻叉石翠芝她爹丧心病狂连人都杀你一个劲儿鼓捣叔惠去爱翠芝凭什么人家要按照你的意愿呢 你是谁啊沈世钧连何书桓都不如青梅竹马了不起 没事儿就喜欢往石翠芝身边跑显得你多么善良心好其实就是个意志不坚定被家族拖着走黏黏糊糊的王八蛋沈世钧啊 石翠芝是成年女人了 你是她的爹吗?
失恋了还要连夜陪伴?
石翠芝她爹杀你女朋友未成,还一口一个伯父反正顾曼桢和沈世钧都是恋爱脑本事儿没有 麻烦事一大堆 一天爱过去爱过来的只有叔惠和顾曼璐是清醒的赶紧错过吧 期待顾曼桢沈世钧分手
为郑元畅
刘嘉玲太老了,和妈妈在一起像姐妹,和蒋欣在一起像母女。每次一出来,滤镜大开,可是还是遮不住老态,可是剧里居然让她得了花魁?蒋欣本身也壮,并且剧里各种服装都是各式毛衣显得她更壮了,这是得罪服装设计师了!?
我觉得还挺好的……刘嘉玲很老上海的感觉,郑元畅也很帅🤔
嘉玲姐你是欠网贷了吗?为啥要演这个玩意?仅有的两星给蒋欣的演技,看脸真的演出小白花的感觉了,但是不能有全身镜头,骨架大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好多我嘴上说看不下去的剧断断续续也能看完,但是这个真的看不下去了。
姐妹看起来是母女感。。。演员年龄真的太大了
摆脱和张爱玲的关系就没问题
什么烂玩意儿!被林心如蒋勤勤那版秒成渣渣
林心如版本看了心中久久抱憾,错过了后半生。刘嘉玲蒋欣主演的还好最后两个人历经波折后在一起了,不然真觉得这剧白刷了,即使很烂
为什么大家都不看剧情,都在讨论演员的外表,体型。说实话,最近闲着点开了几部电视,就这部看进去了,演技多好啊,主角再也不是傻白甜了。再有,我i觉得蒋欣演的不错,谁说单纯善良就一定不能胖?别拿现在饭圈那一套来看待好吗!前作小时候还在读书,零零星星在电视台扫过几次,记忆中林心如还是紫薇那套,抿嘴,低头,抬眼,谈不上有什么出色的演技。
还可以吧,怎么你们就说不好看耶。
两星给刘嘉玲吧……蒋欣装嫩装的,演的再不是个傻子……什么傻逼剧傻逼台词,浪费刘嘉玲
太可笑了,四十岁演二十岁,五十岁演三十岁岁,曼璐和扮演她妈妈的演员是同龄人,真是老黄瓜刷绿漆,刘嘉玲这气质哪是曼璐啊,这是妈妈桑,就第一集来说吧,舞女打架,打了半天,头发一点没乱,妆容整齐依旧,还有花魁大赛,曼璐临时换了曼祯的学生服,梳了一个双马尾唱茉莉花,真是闹鬼。
气场强大的+0姐 把舞女演成了地主婆。混乱的剪辑你就猜剧情吧😂
不合适,年龄外形气质都不合适,除了名字真的看不出来原著是张爱玲的
题材的问题,不是我的菜
2002年版《半生缘》拍摄时,林心如26,蒋勤勤27,顾曼璐在原著中17岁做舞女,做了10年,真实年龄就是二十七八。抛开年龄,蒋欣饰演的曼桢在第一集慷慨激昂帮助工人,又跑到百乐门为姐姐打架,还对曼璐说你要向前看,可以从良了。这与原著核心南辕北辙。看不下去了。
???这是在干什么???
看半生缘原著的的大部分人已经历尽沧桑了,跟剧里的曼桢曼路一样。
太可怕了,这是什么第一集,感觉曼璐是在享受做鸡,不是被生活逼着做的鸡。
给个勇气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