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主演:大卫·阿奎特,史蒂夫·布西密,哈威·凯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01
简介:1944年10月,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在焚化炉工作的波兰犹太人和匈牙利犹太人正密谋暴乱,捣毁焚尸炉,由绰号“海什”的波兰人(史蒂夫·布西密 Steve Buscemi 饰)负责联络。匈牙利犹太医生米卡洛斯(阿兰·柯德勒 Allan Corduner 饰)因在双胞胎繁殖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被狱警慕斯菲尔德(哈威·凯特尔..详细 >
要是你就是当年在集中营的人们,你会怎么做,怎么选择. ?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不算是好看,只是另一个视角的纳粹集中营,虽然很多年前就知道毒气室焚化炉,但是真的以音像的形式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不得不很震撼并且要去思考一番,虽然你的思考也许会很简单。20250312 70/100
1. 这是目前我看过的关于集中营挖掘的最深刻,最无情的一部电影。2. 干净利落的编剧、剪辑。3.不煽情。
太沉重了看着心里好压抑
调子很沉,一群人最终也没能逃出集中营,片子里还表现了纳粹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方式,直观残酷
7分,跟《索尔之子》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五十,主题却大相径庭,镜头和表演逊色不少,张力的弱化大大消弱了整部电影的震撼度。作为二战中最惨痛的民族,以犹太人为视角的电影往往可以拍出精品,而同为受害民族的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宣扬着自己的胜利,我们真的在那场战争中胜利多余苦难吗?
我是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欢这种题材!
灰色空间里的窒息和绝望以及隐忍坚持的抗争,结尾写实的让人痛恨战争
这个题材是吸引我的,但是电影拍的太无聊了。
不好看
最近看了一连串反映二战纳粹犹太人集中营的影片 正如片名这部的整体基调更加压抑 看了很感动
影片里只是讲了这张罪行,而不是这场起义,所以看到最后难免有些让人感觉失色,灰色不那么明显的颜色。
真可怕 尺度真大
小时候看的,当时没看懂,但是印象深刻,直到现在……
记不太清了
电影最后枪决的桥段,临死前他们的交谈,没有这一切或许他们还能成为邻居...有点想哭。
唠唠叨叨
CCTV6,焚化厂、毒气室、小女孩、反抗、临死前的对话,深受震撼。
从史蒂夫布西密半场不到就挂掉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片子好不到哪里去。哈威凯特尔不过比布西密多打了半场的酱油,如何救得了场
多数大屠杀电影会在残酷的现实里留一点希望,但在这个电影里完全看不到,现实主义手法下场面格外逼真和残酷。视角放在一群饱受争议的人身上——集中营里服务纳粹的犹太人,他们哄骗受害者走进毒气室,焚烧尸体,虽然没有放弃内心反抗的种子,但也逐渐丧失了道德感,最后的反抗有很强的自我救赎意味,无奈以悲剧收场。意外逃过毒杀的小女孩,很像《辛德勒名单》里的红衣少女,都有唤醒良知的意思。行刑前,反抗者的告白也是临终忏悔——面对强暴至少做了点什么,使他们区别于从犯和帮凶。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要是你就是当年在集中营的人们,你会怎么做,怎么选择. ?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不算是好看,只是另一个视角的纳粹集中营,虽然很多年前就知道毒气室焚化炉,但是真的以音像的形式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不得不很震撼并且要去思考一番,虽然你的思考也许会很简单。20250312 70/100
1. 这是目前我看过的关于集中营挖掘的最深刻,最无情的一部电影。2. 干净利落的编剧、剪辑。3.不煽情。
太沉重了看着心里好压抑
调子很沉,一群人最终也没能逃出集中营,片子里还表现了纳粹在集中营屠杀犹太人的方式,直观残酷
7分,跟《索尔之子》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五十,主题却大相径庭,镜头和表演逊色不少,张力的弱化大大消弱了整部电影的震撼度。作为二战中最惨痛的民族,以犹太人为视角的电影往往可以拍出精品,而同为受害民族的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宣扬着自己的胜利,我们真的在那场战争中胜利多余苦难吗?
我是真的非常,非常,不喜欢这种题材!
灰色空间里的窒息和绝望以及隐忍坚持的抗争,结尾写实的让人痛恨战争
这个题材是吸引我的,但是电影拍的太无聊了。
不好看
最近看了一连串反映二战纳粹犹太人集中营的影片 正如片名这部的整体基调更加压抑 看了很感动
影片里只是讲了这张罪行,而不是这场起义,所以看到最后难免有些让人感觉失色,灰色不那么明显的颜色。
真可怕 尺度真大
小时候看的,当时没看懂,但是印象深刻,直到现在……
记不太清了
电影最后枪决的桥段,临死前他们的交谈,没有这一切或许他们还能成为邻居...有点想哭。
唠唠叨叨
CCTV6,焚化厂、毒气室、小女孩、反抗、临死前的对话,深受震撼。
从史蒂夫布西密半场不到就挂掉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片子好不到哪里去。哈威凯特尔不过比布西密多打了半场的酱油,如何救得了场
多数大屠杀电影会在残酷的现实里留一点希望,但在这个电影里完全看不到,现实主义手法下场面格外逼真和残酷。视角放在一群饱受争议的人身上——集中营里服务纳粹的犹太人,他们哄骗受害者走进毒气室,焚烧尸体,虽然没有放弃内心反抗的种子,但也逐渐丧失了道德感,最后的反抗有很强的自我救赎意味,无奈以悲剧收场。意外逃过毒杀的小女孩,很像《辛德勒名单》里的红衣少女,都有唤醒良知的意思。行刑前,反抗者的告白也是临终忏悔——面对强暴至少做了点什么,使他们区别于从犯和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