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轻狂

The Young Offenders,少年犯,阿呆少年犯,寻宝少年犯,年少轻狂 特辑

主演:亚历克斯·墨菲,克里斯·瓦利,希拉里·罗斯,多米尼克·麦克海尔,P·J·加拉格尔,沙恩·凯西,迈克尔·桑德斯,托马斯·麦卡锡,弗兰克·普雷德加斯特,朱迪·多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语言:英语年份:2016

《年少轻狂》剧照

年少轻狂 剧照 NO.1年少轻狂 剧照 NO.2年少轻狂 剧照 NO.3年少轻狂 剧照 NO.4年少轻狂 剧照 NO.5年少轻狂 剧照 NO.6年少轻狂 剧照 NO.13年少轻狂 剧照 NO.14年少轻狂 剧照 NO.15年少轻狂 剧照 NO.16年少轻狂 剧照 NO.17年少轻狂 剧照 NO.18年少轻狂 剧照 NO.19年少轻狂 剧照 NO.20

《年少轻狂》长篇影评

 1 ) 有个少年叫“萧佛”

这两天看完国产片同名电影,1985年的《少年犯》,记起了是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的(去洛阳或是华大?

忘了,但一定是走路去的)。

影片的情节忘了,只记得片中有个孩子被犯罪团伙教如何偷东西的“技巧”——让他迅速将手指伸到开水里捞起肥皂。

这个情节看到了,那个孩子叫“萧佛”,名字起得好,可以令人联想。

当年,这应该是作为“教育片”才组织学生去看吧,今天看来,剧本本身很好,反映的问题很现实——当记者的母亲去少管所蹲点采访,父母不在身边,奶奶无力管教,自己的孩子也成了少年犯——直到今天,“留守儿童”的问题愈加严重了。

影片的对话那么本真,有粗话,有训斥,有对现实的嘲讽,有警察动手打不服管教的孩子。

演员就是“少年犯管教所学员”,本色出演。

相比之下,今天的国产片退步太多了,一味地强调“@@正确”,追求技术运用和明星效应,妆容太重,对话都是演戏腔……有对比才有识别力。

 2 ) 少年的青春

这部电影可以看出这些少年犯大多是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 和父母的关爱,也有的是过度溺爱,而承受不了打击,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然而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千方百计的教育他们。

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与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幸运的宠儿,父母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老师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海洋,生活得比小鸟还要快乐,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同时我真心希望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能够改过自新,健康快乐的成长,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少年犯给人印象深远,而且富有教育性。

 3 ) 可爱少年犯的单纯犯罪历程

有点儿意思,感觉是个挺小众的电影,也好在是一个小众的电影,明显从电影中看不出太多导演的野心,所以呈现的效果很是单纯,除了爱尔兰的美景,滑稽的口音,单纯可爱的人儿们,就是少年的成长,挺好的。

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电影。

整体来说,还是两个孩子成长的故事,有亲密无间,换着内裤的双胞胎似的友情,简单的友情,就是能从对方身上感觉到温暖,简简单单,这点感觉在游泳那里有一个凸显,相当美好纯洁,除此之外,也有撕逼,当然这个撕法相对于小时代真的是简单了很多,不过是彼此说了对方最不喜欢的那个外号,打了一拳而已,干净利落,很喜欢这种表现形式,也很真实,没有什么夸张的慢镜头什么的,感觉就连看他们闹的不愉快都不会有丝毫沉重感,反而有些可爱。

对两个主角的印象由无感到喜欢,喜欢他们这种单纯简单,还有他们友情的干净纯洁,他们大脑是简单了一些,但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管大小,都很愿意在那个美好的年龄去尝试,这点非常让人羡慕,脱去顾虑,下定决心去做,就是一种自由。

片中比较沉重一点儿的话题,一个是家暴酗酒父亲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母亲教育的问题,个人认为整个电影最温情柔软的地方就体现在最后康纳与母亲的谈话,可以想像一个母亲的孩子几天没联系,失踪了,过几天回来了,连句话也不说的直接回房的心情,那种既气又想哭的感觉,却放在了心里转变为了另一种心理,自责,反省,康纳的母亲是个好母亲,因为她可以放下自己而与儿子平等的沟通,理解他内心的孤独,讨厌乔克,不想让他带坏自己的儿子,却没有强硬的制止,只是经常说他傻而已,在沟通后才知道这个字眼对他儿子的伤害,真的是一位温暖的母亲。

另一个有意思的人是警察,一直致力于抓乔克,一个偷车贼,的警察,感觉这个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连一个偷车贼都抓不到,又怎么可能去处理大案呢,但他上司又说,不要去理会偷车这种无关痛痒的事,所以其实我觉得他是在寻找,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作为一个警察的价值的一个人,最后其实毒贩也有些意思,在我看来,这个电影中的毒贩真的没有什么可憎的面貌,反而是一个看了会让人有点儿同情的人,有点儿反差的人物总会带来一点笑果,也算是给影片的喜剧效果增加了一笔吧。

 4 ) 轻松愉悦!

很轻快的青少年电影,很多桥段和台词原样或变形地还原到后来的tv版了,感觉很神奇。

另外电影的各项设定竟然比电视剧完整也是没想到。

這個題材,日本人會拍得很扭曲殘酷,德國人會拍得引人深思,中國人會拍得有警示意義,英國人會拍得基情四射…愛爾蘭人這次拍的很好,在某些國家要掉腦袋的或者蹲12年監獄的罪,「犯案過程」卻如此單純輕鬆。

Conor真的好萌,睫毛長長,藍眼睛特比好看,想當寵物養。

 5 ) 青春——随风启程轻盈自由的纸飞机

融融初春暖洋洋的午后,一部喜洋洋的青春物语《少年犯》将心中的阴翳遣散消融。

两位爱尔兰小镇上的“土著”单亲少年,飞扬跋扈却常被酗酒老爸拳脚交加的乔克与内里温柔外表憨钝被亲妈冠以傻缺无用的康纳,拥有荷尔蒙支配的躁动身躯,想要成为传奇,于是少年们义无反顾踏上了寻“宝”之旅——毒贩们丢失在海中的毒品,价值数百万。

清风绿草,阳光大海,少年们骑着偷来的单车,开始了一段公路之旅,像纸飞机一样,乘着风儿便可以轻盈出发,在山野河谷间划出简单自由的弧线……历经一路的蜿蜒曲折,在爱与宽恕中缓缓降落,回归平凡却依旧青春不羁。

单从故事框架来看,本片主线可以概括为两个缺乏亲情关爱的放荡少年为追求偏激而肤浅的欲望慌不择路差点误入歧途所幸最终浪子回头的故事,讲述成长、亲情与友情,探讨暴力、毒品,能看见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前两年大热的skins,壁花少年,以及去年的口碑佳作伯德小姐,何其相似的主题,但本片没有复杂的镜头语言来表现青春期的隐忍敏感脆弱叛乱,从始至终明亮偏暖的色调,甚至一帧雨天的场景都没有,没有刻意去放大情绪,单刀直入富有张力的剧情冲突与明快张扬的背景音乐,直击情怀深处。

让我感触最深的,差点同归于尽海边跳水,小孩子般无谓寒冷水中戏耍,不敢杀鸡却目睹整个屠宰过程后无法进食的单纯少年,在与执拗警察蜀黍斗智斗勇,躲进独居酗酒却心地善良的老人家中,感悟到“有时候人们叛逆是因为孤独,他们用工作来逃避,与最亲的人吵架,沉湎在瓶中物而不是拿起话机”这样矛盾的成人世界,离家数日后再见妈妈时说的那句“你不是这镇上最糟糕的母亲”瞬间戳中泪点。

想到曾经的年少,没有惊险刺激的冒险,只有与朋友们一起渴望成长的惺惺相惜,也都曾说过再也不会回到这个鬼地方之类的话,不理解父母甚至离家出走……多年过去,我们都离开了家乡那座小城,明白了父母当年的良苦用心,但忘记了如何幻想飞翔的白日梦。

愿往后岁月的每一次梦里,伴着剧中那首《lucky me》,会有纸飞机轻盈自由划过天空。

L-U-C-K-Y, Lucky me……

 6 ) 深层而又有哲理

 《少年犯》主要写了少年犯们在狱中思想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挫折,以及写了管教人员的良苦用心,也侧面抨击了当时人们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对当时个别不负职责的父母丑行的控诉。

从而,给搞教育的、给少管所、给家庭,也更给社会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为教育少年儿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响了警钟!

  电影开篇镜头是一台警车,拉着新进少年犯来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

车中的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往车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亲在追逐他的车。

电影以推拉的镜头,从中焦远景跟着母亲和妹妹走,妹妹从人行道跑到车道,从车道跑到人群中,之后拌倒了,举着伞过往的人们淹没了他的妹妹和妈妈,这个车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头。

远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声,天空仍然下着蒙蒙的细雨。

电影结尾也用了这一镜头,是著名女记者丁洁心回家看自我的孩子时,自我的孩子也在警车中望着她,这回没有从车窗内写亲人的情形,而是从母亲的视角看孩子、看警车。

整个电影的首尾呼应,处理得十分妙,两次对警车的镜头的描述,如同敲响了两次警钟。

使人被牵入了无限的思考中。

  透过电影教育孩子的细节镜头有很多。

像一中队队长在评价做出玩具的孩子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同样是一双手!

”是啊,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就不能像此刻这样去劳动、去赚钱生活呢?

难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吗?

我看下道去偷、去抢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胆吧?

可见这句话对孩子们是就应有必须教育好处的。

让人深思。

  电影中还交代了一个问题,就是孩子如果跟社会的小混混在一齐,就容易被拉下水。

像丁洁心的儿子就是这样。

父亲在国外上班,母亲是记者天天不在家,很忙。

只有个年迈的奶奶还都顺着他。

试想,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和无人管有什么分别呢?

孩子能不学坏吗?

年龄小,自控潜力差,闲散惯了,最终自然受社会负面人物的拉拢而走向了犯罪。

这一事件的交待,不仅仅仅是告诉孩子们要远离坏人,控制自我的任性、娇惯;也同时对父母们提个醒:管教孩子不要离得太远,更不要离得太久。

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爱和母爱的。

自我发展很容易成长为歪脖柳。

从这一点看,孩子犯了罪,其实父母也就等于犯了罪。

  对于监狱的说教,透过王刚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过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对当时的监狱能够说是一种警示,也积累了经验。

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谅和社会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一个人从深渊走向光明。

如果想让一个人重见天日,我们每个家属,每一个社会的人都就应谅解他、鼓励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电影除了出狱后考上大学的那位孩子,其余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长们拍的。

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编的歌、曲、舞,十分精彩、十分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丽、展示出了他们的才华。

难道他们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吗?

他们那种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气,在那青春萌动的年龄,透过一曲《少年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这首歌是考上大学的少年犯写的。

而在少年犯对家长的汇报演出精彩中对社会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孩子们是无罪的,只是因为年轻,只是因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为很多家庭对孩子的一种抛弃态度和不负职责,只是我们人类礼貌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缺乏对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压力、胆小的孩子们的一些关心。

也许每一天我们成年人对孩子多关心10分钟,就会造就一个有用的人才。

 7 ) 我又穷又挫又没用,谢谢你愿意跟我做朋友

首发于[流量君]微信公众号dotammm转载请注明出处当我们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的时候,支撑着我们的不是理想——而是穷。

更残酷的是,我们说不定要在这条追求财富的道路上,“穷”尽一生……

我们也常常幻想自己买彩票中大奖,或者在路上捡到几百万财产,但最终老老实实地上班搬砖。

但有一对好基友,他们没有屈服于现实,他们为了暴富,孤注一掷:《少年犯》| 2016豆瓣:7.9

影片讲述了两个未成年男孩(乔克和康纳)骑着偷来的自行车,去百英里之外的地方,寻找价值700万欧元的“面粉”……这看似是一部带有冒险精神的犯罪片,实质上是一部爆笑喜剧。

比如乔克在地图上看自己与毒品的距离,就这么长一点……

(一只蚂蚁从深圳爬到北京,为什么只用了5分钟?

)比如700万到底有几个零?

(咳咳,我读过书,你别想骗我!

)不过你别看他傻,身为高中生的他已经能够自给自足——靠偷单车换钱。

而另一个主人公康纳,只能在妈妈的卖鱼摊帮忙。

当有人询问这鱼该怎么煮的时候,他回答:我知道个鬼啊,老子从来不吃这鬼东西,我吃鸡!

康纳没了爸爸,而单亲妈妈整日骂他,让他只想离家出走;而乔克没有妈妈,单亲爸爸整天酗酒打他……

差不多的家庭环境,和差不多的没钱混日子,让这两个主人公成为好朋友。

他们一起疯,(用100个烟雾弹“炸”学校)

一起二,(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嘛)

甚至一起怀着同一个梦想:豪宅、豪车、豪洞、豪乳。

正因为对一夜暴富的渴望,让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一个警方破获价值4.4亿“面粉”的新闻出现在电视上,而这批价格不菲的“面粉”,吸引了无数江湖中人的夺取……

继而出现了以下让人哭笑不得的对话:——我去偷两辆车,明天就动身。

——后天不行吗?

——不行,必须明天,去晚了,警察就先找到了。

——可是我妈妈明天要拔牙,我得帮她看店……

大兄弟,是你妈妈的牙重要,还是700万重要?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偷了单车,上路了。

君君是女生,不知道男生是不是都会有这种情况——骑单车硌着蛋蛋……

康纳蛋蛋快烧着了,所以他把用来吃的冰棍放进了裤裆。

想想就好冰、好粘、好污哦!!!

结果没多久,他的蛋蛋就和大腿粘到一起了……

君君不知道该装出什么样的表情,才能在这个局面,摆出女孩该有的端庄和优雅……二人不得不在发财之路上暂停一会——先去洗蛋蛋。

然而就连游泳洗蛋,从岩石的深浅,引出水的折射原理,简直就是升级版“走近科学”。

——这里绝对够深。

——但我看到了岩石?

——那是因为水的折射关系,那些岩石其实很深,水会放大物件……

(我……好吧我承认我没读过书……)两人经过一本正经的商议之后,得出“水很深”的结论,一致决定跳水。

幸而在起跳的那一刻,被旁边的大伯呵止了:这海只有61厘米深啊,这样跳下去你们的腿都要折!

(You jump,I jump)果然二逼青年欢乐多。

而欢乐的代价就是,他们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拿到的“面粉”,却因为包装袋划破了一道口子——“面粉”在路上洒得一点不剩……

700万欧元,就这么随风飘散了!

更要命的是,毒贩为了这700万欧元,正拿着武器,去往他们的家……影片结局到底如何,就由你们自己去看了。

君君只想好好心疼那700万欧元……

值得欣慰的是,影片中的两个男孩,一直在一起。

(他们不是基佬)但假设他们是gay的话,康纳觉得——乔克也是我最想基的佬。

也许他们真的可以一夜暴富,也许他们就这样碌碌无为直到老去;但他们这段傻乐傻乐的友谊,画个角度看,就是一笔财富。

就像你不管多穷多邋遢多潦倒,总有这么一个小伙伴,陪你笑陪你哭,从不嫌弃。

不用怀疑,这就是友情——比家人多一分理解,比情人多一分倾听,比路人多十分温暖。

 8 ) 无厘头

被一个标题党公众号骗来看的,说是豆瓣评分9.2前半段根本看不出高分为何四个屌丝,强行搞笑,看的只剩尴尬(看完才明白,它所谓的9.2是自己YY的)但是最后导演硬拗的煽情,却共鸣到了虽然跟他前面的剧情剧没毛线关系"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并不是你的家,过的下去的才是家" 放几张喜欢的剧情截图

其实这部剧下了很久了,一直没时间看今天在机场候机,坐在一个小小角落,终于看完了更是庆幸在这个时间段看,部分剧情正好和自己的情绪和经历有交集今天正好看到那个喜欢张扬导游的佛系小三讽刺的是她一直在提到,人不应被世俗的条框所控制,要找自己做自己当下心理活动是,这不正是我常挂嘴边的话么,瞬间有种被迫吞了口别人老痰的无力感哈哈哈

在这里待了五小时以上,看完一部剧,半本书,我也真是一点都不闲家人在得知我这么早就来机场候着,远程催促着我去找个好坐处休息,我嘴上应着,却根本就没打算摞屁股天知道我是有多么喜欢机场睡过的国内外机场也有那么几处了,经验所得,机场对于我,是最好的独处场所,没有之一

 9 ) 无所畏惧异想天开充满温暖才是少年最该有的样子呀 (多图)

你看,青春片根本不需要什么“感天动地”的爱情,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那些宏图远志,大部分的人,还是顶着孩子的责任与头衔,当个好孩子、坏孩子,或者普通的孩子。

《少年犯》就是两个“坏”少年的青春,就是朋友和父母陪伴长大的青春,满屏叛逆下充满阳光的青春。

朋友,就是只有我可以欺负你。

作为一个女生,从小就羡慕男孩子之间的兄弟情,一起瞎闹,一起做坏事,一起互损,有矛盾了打一架彼此道个歉就不再有隔阂。

有幸没有爱上同一个姑娘,就能永远做兄弟。

科纳和乔克变成好兄弟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都不完整,他们可以心照不宣地理解彼此。

科纳和乔克一样“时尚”,一起吐痰,正经穿一条内裤。

科纳被欺负了,乔克帮他报仇;科纳被叫矮子,乔克先暴躁了。

知道科纳有危险,乔克不顾一切冲去他家。

欺负科纳的只能有乔克一个人。

比如,山地车是我的,而你,拥有一辆布满碎花的亮黄巡航淑女单车,并且这都是为你着想啊。

再“坏”,都只是一个孩子。

电影中孩子得“变坏”总要有个源头,最常见的是单亲问题家庭。

乔克的父亲酗酒家暴,科纳的妈妈试图成为一位好妈妈,但是费力不讨好吧,终日训斥毫无耐心,儿子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是错的。

很有感触,叛逆期我也这么看我母亲大人的。

想起我的母亲大人说过,第一次当妈妈,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不过即使再讨厌妈妈,科纳仍然在外出“寻宝”之前考虑:答应老妈明天要帮她看摊,怎么办。

在偷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宝藏”时义正言辞:

如此紧张的时刻,还能逗下嘴,

最后,担心被偷的毒贩被冻死,留下了自己的衣服??

毒贩醒来根据衣服找到了他……善良和蠢确实较难分清。

我们少年,是有想法的!!

在我看来,电影之所以完美描绘少年的样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每个少年都有过的心态:“我们什么都懂啊,你们大人才什么都不懂。

”乔克怂恿科纳一起去寻找毒品的时候,科纳担心被抓,乔克告诉他不会的。

因为那些大人们定下了规矩,顺道嘲讽了一下,“为何大人会有如此幼稚的想法”呢。

微笑。

当然,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嘲讽。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孩子,懂很多了。

我们每个人一点一点长大,一次一次回顾自己曾经做过愚蠢的事情,虽然都会暗暗尴尬骂一句自己sb,但也会露出害羞的笑容:真蠢啊,但是勇敢啊我靠。

也许是因为我曾经也是内心叛逆的孩子,才会钟爱这样的放荡不羁的青春片吧。

无所畏惧,异想天开,充满温暖才是少年最该有的样子呀。

 10 ) 一个爱尔兰式的中二童话

如果有什么电影让我看了第一遍之后,接着又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The Young Offenders是首例。

诚然,在没有引进大陆院线的前提下,这部电影的知名度并不高,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质量和评价。

同样作为一部青春电影,纵观国产青春片的校园爱情烂大街套路,The Young Offenders就显得单纯童真多了。

没有爱情,没有虐心,没有悲惨,没有煽情,甚至只有一个女性角色,男主之一的年轻母亲。

电影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轻描淡写的轻松语气来讲述的,举个例子,男主之一用了两句话就介绍完自己的父亲是如何意外身亡的,镜头特写也是极尽诙谐。

在这部电影中,青春演化成两个中二少年的寻宝游戏,而这一个寻宝游戏的目的,来自一个相当平凡的想法,对于未来的幻想和期待。

青春片离不开叛逆的元素,而The Young Offenders所采用的叛逆,并不显得做作与极端,电影中没有任何哭戏,也没有超过三句撕逼,纵然是小伙伴间的日常争吵,配乐也是相当愉悦。

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像是小学初中看的漫画的真人版,幽默风趣又不太显得离经叛道,至少我的青春没有像国产青春片那么浮夸那么多情那么催泪,我的青春,我所认可的青春,与The Young Offenders所展现的无差,简单纯粹的友情,脑洞大开的想法,每一天都很傻很天真很欢乐,有着小小的叛逆,又有着小孩子应有的善良。

说到配乐,这部电影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总是恰到好处,让人心情有点小激动。

说到台词,不得不提到这部电影的人物设置——男主之一来自单亲家庭,和年轻的卖鱼母亲一起,比较内敛,在学校里估计只和男主之二关系比较好,顺理成章变成了男主之二的小跟班,心地善良,有着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却因为胆小或者说是孩子般的善良而一直比较乖巧,有着青春期懵懂的性心理(电影开头就出现了他躲在被子里打飞机被母亲撞见……),当然,在男主之二的带领指导(鼓吹煽动)之下也开始施展一些小恶作剧——捏爆罐头,撬锁,放烟雾弹——而作为小跟班,发型胡须穿着自然得一致了,甚至连吐口水也是步调一致,还有街头兴起尬舞。

男主之一和母亲相处得比较融洽,只是因为母亲喜欢随口叫他“笨蛋”“傻瓜”,心里比较不爽(不自信)。

但是,男主之一其实很机智,最好的例子就是被钉钉枪瞄准时用一句话就把矛盾对象转移到小恶霸头上。

当然,男主之一作为脑残小跟班,也是有些脑残(傻得很天真),男主之二说都是因为他的手机导致被警察跟踪,于是他顺手把手机扔河里了……男主之二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却有一个酗酒的父亲,和父亲也是相当有矛盾的——父亲喜欢翻他的房间找私房钱——不得不说,除非到了结尾,不然都忘了这条埋伏的线索——男主之二最后因为家庭暴力而被法院判给他人抚养——这一招确实藏得太深了。

男主之二可能因为人高马大,认识的中二青年比较多,很喜欢主动恶作剧,当然,他也相当有正义感,正如少年时代的我们一样,对友情看得很重——朋友有难,两肋插刀啊——做了个面具教训小恶霸!

男主之二像极了一个小小黑社会的小老大,照顾着男主之一这个小弟。

而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大致可以从男主之二总是穿男主之一的内裤这个地方看得很明显吧!

台词写得很随意,也很有趣,举几个栗子——第一个是男主之一创造的a wild poo这个新词汇,就是在wildness拉的poo,哈哈,不得不服这个创意!

第二个是男主之一的妈妈问男主之一为什么老是当男主之二这个脑残的跟班,是不是gay……然后男主之一起初回答说,(大意是)he is the only one who makes me feel warmth in the school,后来又感觉不对,可能有歧义,于是又说,假如自己是gay,he is the only one I want to be gay with……这个表达我也是乐得不行哈哈,我也想说他妈妈听完之后脱口而出的台词——Who said this?(What the fuck!)以这种假设的描述老铁的关系,这样的idea想必只有中二少年才能有吧第三个是,男主之一想说hypothetically(“假设”),却因为才初中毕业,词汇也不丰富,说了几次都错,母亲忍不住去纠正了……这种看似随意寻常的日常对话,其实温情满满。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街头尬舞,说是尬舞,肯定是因为跳得很傻……第二个是男主之二给男主之一偷了一辆女式自行车,然后说自己那辆有点小区别,结果一拉出来,是辆山地车……这区别可真不是一般的小!

也因此出现了男主之一把冰棍塞裤裆里冷敷以及去河边洗蛋的桥段……两人助跑准备跳下六十厘米深的水里那个画面真是难忘!

跟冲锋上阵慷慨赴死一个壮烈!

第三个是两个男主在海里嬉戏的半分钟画面,然后画面一转,两人冻得要死,赶紧走人……第四个是意外捡到一包毒品,放在车架子上,骑车回来,却没注意到袋子破了个洞,那一路的毒品洒在阳光里与脸上挂着的兴高采烈,现在想起来又不油然觉得好笑!

第五个,电影开头男主之一在鱼摊卖鱼,面对顾客的询问,他说自己从不吃鱼,然后背了一堆鸡的做法,那个样子着实好欠抽。

第六个,在后院抓母鸡以及杀鸡的过程。

这个场景的设置,我认为是相当出人意料与颇具创意的,没猜错的话,这是第一次吧,在抓鸡和杀鸡的设定下把少年的童真和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看男主之一看完这么残忍(简单粗暴)的杀鸡过程之后都不想吃鸡肉了……其实,印象深刻的片段,远不止这六个,这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全程无尿点,全程都是笑点,笑点不是因为恶俗黄段子,而是因为天真和淳朴的举动和想法。

事实上,The Young Offenders体现出来的爱尔兰式风格还是相当明显的,一股来自岛国的海洋气息与旖旎风光,一种岛上生活的惬意与世外桃源般的舒适,一种源自童话的梦幻画风与源自天真的感动。

这个片子让我喜欢的(被人诟病的)还包括里面不经意的温情,主要体现在两个男主与年轻母亲之间的对话,以及两个男主在老人家的那一段。

最终的结局也走向了童话一般的happy ending,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毕竟这个结局来得很自然,很有逻辑,前文铺垫得很清晰了。

两个男主都是第一次出镜演出,却丝毫不让人出戏。

除了他们之外,其实故事里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男主之一的年轻母亲,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如何做好,她显然没有任何经验,她也是在努力探索中,对于男主之一并没有太多的管束,但是对于如何做好母亲的角色,她的诚意很足,她在衣服上缝上儿子的名字,包括内裤……她也相当乐于沟通,包括道歉,也相当地勇敢,在紧要关头,拿起电饭锅就砸!

甚至我认为她对于儿子的关心也到了一种相当无私的地步,她考虑到儿子的感受,同意了接手抚养男主之二!

要知道,她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啊……——另一个是男警察,警察确实有点执拗,因为自己的自行车被偷了,于是全城通缉抓捕偷车贼,并把自己的工作目标设定为抓偷车贼——诚然这可以看出他平时被安排的工作内容是有多无聊,有多空虚——这也从反面看出男警察的正义感,他喜欢做实事——这也在后来目睹男主之二的家庭暴力之后转念解决儿童的家庭暴力问题可以看出!

还有,两个男主录制的感谢视频也被上司收走当做警局宣传用了难不成这个男警察是爱尔兰的缩写?

嘻嘻……这是个目前不多见的有趣的青春片!

不煽情,却很温情(所谓的大家都是孤独之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引申,毕竟两个男主、母亲、警察都是孑身一人,故事的结局也偏向于正面化)!

很有趣,却不恶俗!

剧情不狗血,故事很单纯!

我认为相当地写实,也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少年时代!

完全是青春电影界难得的一股清流!

当然,听不懂的爱尔兰口音别介意,我盯着双语字幕,也不能保证每个单词都能get到……

《年少轻狂》短评

两个中二青年,太逗了。。。巷子里尬舞的节奏、音乐插入的时机,反正还有好多,太搞笑了,这一对。

8分钟前
  • 非人类shang
  • 推荐

这俩二货太二了,最后十分钟高能。

9分钟前
  • 乱乱
  • 还行

“他也是我最想基的佬”

11分钟前
  • geua
  • 还行

普通。

13分钟前
  • 白醉
  • 较差

岛国二逼青年阿呆与阿瓜的环岛犯傻记,从零归零,美梦再美也是萌,但是傻人再傻也还是有傻福。

17分钟前
  • 洛梦蝶
  • 推荐

6.5分。剧版追过来的,确实是两个单纯的SB,由于时间有限,剧情和人物没有那么丰满,跟剧版比起来无味多了。

22分钟前
  • ||:da da da:||
  • 还行

挺欢快的

25分钟前
  • 虽然
  • 推荐

一部夸张的青春喜剧,人物设计、叙述节奏、表现手法和剧情主题都不是我的菜。

29分钟前
  • 爱喝饮料的小熊
  • 较差

3.5。还挺搞笑的,两个爱尔兰废柴的“人在囧途”,音乐轻松,风景优美。

31分钟前
  • 承泽明
  • 还行

青春版《蛮荒故事》√ 我算是知道为啥要改成迷你剧了……_(:з」∠)_

36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推荐

哈哈哈哈哈杀鸡。

37分钟前
  • Lydia Z.
  • 推荐

哈哈哈哈 烦恼都是可以解决的

41分钟前
  • 还行

除了结尾以外都让我黑人问号脸的电影,实话说有点黄暴

43分钟前
  • 不存在的艺术家
  • 较差

81/100 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让一位少年把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所想所知所感坦诚、真挚还略带感性的娓娓道来,让我们有机会借人物的口说出那些我们希望自己青少年时就能说出的话。就像男主角告诉母亲:不要随便说我是白痴,这会对以后的我产生不好的影响。尽管我现在会做傻事,但总有一天我不会再这样。

4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实在是有点欣赏不了这个风格的电影...

48分钟前
  • Helene
  • 较差

大声关门吓醒酗酒的父亲那段比较有创意。

51分钟前
  • egwood
  • 还行

这只是电视剧版的第一集呀

52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还行

好看啊,简直是绝佳的阿迪达斯超长广告片!我发现最近的青春片都是绝美风景+傻缺中二青春期少年+在路上的配置,跟《猜火车》真不是一个时代了。

56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俩傻子的夏天 那些荒唐事

57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两枚爱尔兰中二病重度少年患者奇葩日常☞一言不合就尬舞的二货,一起光屁股尿过的哥们情谊,同穿一条内裤的好兄弟。青春不迷茫系列,骑着单车寻宝才是正经事。音乐好听,麻麻好可爱,对着比自己小16岁的儿子各种教育,犀利警察哥也特有趣,虽然我们不是正儿八经的好少年,但该听麻麻的话还是要听滴~

1小时前
  • kiki204629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