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得《河豚》是一部可以慢慢看、来回看好几遍的好电影,有着台湾电影一贯的宁静、慢节奏、完美清新的画面,台词不多,你尽可用心去想象语言之外的东西。
跟男友失去全部激情的小尊,是一位连微笑都一成不变按严格标准的电梯小姐;失意的棒球教练,老婆跟着卡车司机跑了。
这两个几乎在生活中快要丧失感觉、忘掉自己的人,假如不是因为一条河豚——一条被那个背叛了小尊的男友钓上来的刺豚,便不会有那次相遇。
小尊在偶然撞见男友在家中与情人秘密约会后通过网络为刺豚找到了买家,那个棒球教练;而棒球教练前妻留下的河豚全部死掉是他网购河豚的原因。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有人曾告诉小尊河豚对环境耐受度很高,但同时提醒她能耐受不代表它快乐。
从此刻起,这只河豚便跟小尊建立起一种深在的联系。
教练对这条浑身长刺的鱼不是很满意,小尊提出要亲手将它放进他的鱼缸。
在鱼缸映射的幽兰室内光照下,经历了忐忑、期待、迟疑后他们疯狂地做爱了,之后在汗水和泪水中他们又经历了悔恨和悲伤。
这是一个很自然发生的情节,不像一般想象中那样肮脏和淫秽。
两人冷却已久的激情在那一天被鱼缸折射的冷蓝色光点燃了,在那不长不短的高潮里迸发的不是性爱的狂欢,而是长久以来淤于心胸的巨大伤痛和绝望。
因此,你不能把小樽这次举动单纯定义为对男友的报复,更不是教练长期独居后的泄欲。
此后的日子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吃饭、做爱、睡觉,教练继续教棒球,小尊则呆在教练家无所事事,试遍了教练前妻的衣服,还结识了盲人邻居小金鱼。
小金鱼把小尊当做教练前妻六花,小尊此时方知自己声音酷似六花。
小尊深深地爱上了教练,但不知教练实际在用跟她亲热的方式继续着对前妻的怀念。
当小尊在某天突然发现在教练心中自己只是一个可怜的替身后,她愤怒伤心,教练并没有因为她的到来打开内心,他仍旧活在六花出走带给他的阴郁和颓唐中。
她付出真心,却没有走入对方的心,不能获得完整的爱情;她抗议,但爱情使人获得惊人的忍耐和超低的自尊,她虽委屈,但对扮演六花这件事有所妥协,因为六花这个角色同时满足了两个孤独的人——教练和小金鱼。
这种无奈伴随共同生活的快乐不知持续了多久,就在小尊自己都快要融入六花的角色中时,她突然发现教练爱上了她,爱上了小尊。
这个转机的出现,影片只用了三句话,三句相同的重复的话——教练问小尊:你,叫什么名字?
这是两人共同生活以来教练第一次问女孩的名字,或许有的人觉得很荒诞,但当男主人公开口的时候,我感觉压抑心头的一块乌云终于开了一道缝,阳光洒了进来。
女孩半开玩笑地连答了两次“六花”,最后一次她说:小尊。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夜里,教练和小尊睡在床上,六花突然造访,风尘气息掩盖了这女孩原有的美丽。
她惊愕、愤怒,继而赌气兼示威地躺在了教练身旁。
在我看来,三人共卧一张床不是一个荒诞不经的场景,而是一种感情上尴尬局面的象征:走了的人又回来,发现原来被自己遗弃的位置已被他人占据;新人开始疑虑自己是否真的属于这个位置;男人的心里,应是最最明白,但此刻他却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
最后新人含泪做出让步,旧人似乎又回到了原来属于她的那块床上的位置。
小尊带走了之前与她一同走进这男人家里的刺豚,回到了当时她来到这里下车的位置。
象征性的场景再依次上演:六花拖着行李箱向小尊表达了感情不可挽回的意思,继而乘车走出了他们的生活;男人随后赶到,像正在流泪的小尊致鞠躬礼,这一弓身,表达了尊重、歉意、呼唤。
电影中的这一夜,包含了这场感情纠葛中男女情感变化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从归来到离开,从离开到归来。
普通人的感情,浓缩在电影的小小银幕上,只看到一个伤心委屈的女子,连夜走出了那个曾给她新的幸福的小爱巢,坐在黎明的田间路旁,低着头流泪;一个负心的女人,短暂的出场和离去;一个洗去颓废,表情坚定的男人,张开双臂,相信他所迎接的,是他真正的幸福。
那只刺豚,被六花以一段踢踏舞从小尊手中换走。
这个对于电影主人公双方来说都是情感结点的角色,连同那个为三人都制造了伤痛的女人,一起离开了。
这个片子不能说是爱情电影,其实讲的是彼此需要和疗愈的故事。
概念非常不错,选景也非常不错,摄影及格,问题是导演刻意要作,因为刻意,最后导致这个片子失去了温度。
作的意思是,导演使劲啊使劲,要让故事的台词都要有内涵有所指,结果装内涵没装好,最后呵呵了,弄得影片前部分积蓄起的情绪到后面空洞的就像天坑一样。
女主选的真好,温和无害白开水,长相干净,身子单薄,可是竟然还有点胸,这样擦边情色也有料啊符合故事女主的定位。
男主选的比价失败,前期像犀利哥,没觉得颓废,后期又有点过帅,跟女主、环境、故事的基调都不搭,当然关键还是气质层面,本来要的是麻木,结果男主给了你一根木头,这个落差大到超过你想要个黄日华版的郭靖,结果他给你的比李亚鹏的郭靖还差的程度。
故事是这样的:女主一直活的没有自我意识,苍白地生活,就像鱼在水里一样不自知,好说话好欺负会忍耐不抱怨,既不圣母也不玛丽苏,应该叫活的没温度没知觉,基本上地震火灾大概女主也会安详地看着自己死的那种性格。
刚巧男友吊了只河豚。
女主很开心,似乎觉得生活中有了点色彩的感觉。
好了转折来了,女主去水族馆,老板说的几句话激活了女主仅有的一点点意识。
说河豚在大部分水里都能活,水况不好也能忍耐,但忍耐不代表快乐。
女主脑中一道闪电劈过。
女主发现男友劈腿后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刚才那道闪电不断在脑中回旋,她冥冥中感受到了自己和河豚的相似点,突然她和河豚的命运就相连了,河豚成了她感情的象征。
她希望河豚能找到新的鱼缸,就像她自己能找到新的归宿。
多么好的引子和概念啊!
河豚味美而有毒,爱情既芬芳又苦涩,生活饱含痛与愉悦,这三者就如那老板说河豚的那样,我们在其中都能忍耐,但这不代表快乐。
虽然生硬的跟核桃一样,但多么好的比喻多么讨巧的视角虽然看的面无表情,我还是对后面有点期待的啊。
然后女主卖鱼去见买家了,好了,从这儿开始,影片从一个清凉简单的故事变成了一部作的不能再作的片子。
情节就不细说了。
片子最有趣的的一幕在最后。
但我打算先介绍一下最后一幕之前的一段。
男主前女友回来之后,是的,回来的毫无征兆,要多刻意又多刻意,真的是突然就杀回来哦,而且前女友看着女主男主睡在一起竟然话都不说直接挤床上去了!
这是要PPP还是怎样!
但是你这么和女主争肯定要输的啊白痴!
你应该脱了衣服强上男主两人比技巧啊,这样女主应该不是你的对手啦!
女主照样不说话,穿上衣服就走了,还带着河豚,嘛,因为河豚象征着她的感情嘛,她又要和河豚去寻找新归宿了。
等班车,等啊等,男主前女友就来了,表示男主不要她了,她问女主能不能把河豚送给她。
于是河豚不仅仅是女主的化身了,它成了所有人感情的一个象征,符号升华啦。
然后前女友就带着河豚走了。
好了好了,片子最有趣的一幕来了。
果然男主来接女主了,男主开心的笑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张开双手迎接女主,本来以为女主会走到他面前和他一起走,眼睛里都含着热泪什么的。
谁知女主照面都不打,直接掠过男主身边就往回走,男主霎时就懵逼了,于是只能愣愣地跟在后头。
走啊走,两人一直保持几个身位的距离,女主在前,男主跟着。
走啊走,走到好远的地方,女主主动停下,等男主,主动伸手,牵起男主的手,开心地往家里走。
这个时候,女主突然的反转,就是这个片子内涵上的唯一亮点了。
前面都是女主在适应男主,就像河豚活在水中,虽然水质也许不好,但一直游啊游要找寻自己的归属,即使期间她曾代入男主前女友的身份来感受男主。
而到了最后,女主不再是河豚了,男主变成了河豚。
从整部片子里看,看似一直是男主在主导地位,其实本质上男主是个极端脆弱的人,真正居于主导的是女主,最后男主对女主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
但对于女主而言,第一段被劈腿,第二段男主前女友找上门,她是都能带上河豚离开去找新归宿的,你很难说在这个过程里是女主一直就自带这种自我清洁的属性,还是她逐渐意识到,其实她一直是选择方,而不是被选择。
虽然后面拍烂了,但这个片子细细看,其实是可以看几遍的。
因为要讨论的主题非常有意思,这不仅是爱情,而是两个人在感情中的关系与位置,关于感情的支配和疗愈。
这样的命题,如果是个日本导演来拍,估计能拍的更好。
因为他们可以比台湾更细腻,又对这类人与人之间的母题有着更深刻的剖析。
传说中这部电影被定义为意识流电影,说起来其实意识层面的写意与细腻都足够,但你还是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拖沓,尤其在中后半段,那种拖沓不是节奏的拖沓,而是情绪上失去控制的停顿,最后导致叙述变得暧昧不清了,就好像台湾人给人的那种感觉,温婉、柔缓、说起话来总是软绵绵的,但表述自己身份的时候,无法直白地说自己是中国人,又不能理直气壮把台湾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度,总是犹豫而模糊。
诶,这么说起来,这电影确实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当多出来的一个人贴近近了你的胸膛在你身后的我就不得不远离你的背脊在仓皇 和惊讶中找寻另一个安全的地方新的落脚地喘息还未平息感受着身后的热力那温暖的人气告诉我暂时的解放可看着匆忙从身后飞出的人影这一刻是得意是安心还是仍旧彷徨?
《河豚》,台湾爱情片。
故事发生在花莲县的一个小山村,影片用了很多的长镜头,空镜头,节奏缓慢,男女主角经常默默地站在那里,半天才换一下场景,没有背景音乐,少的可怜的对白,大量的内心活动,大部分时候观众得通过那些并不丰富的表情来揣度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这是个内心挣扎的过程,包括男女主角和观众。
既然对白少,那男女主角总要交流吧,于是,前半部多了些爱情动作戏。
因为是爱情戏,观众总能通过语言之外的东西比较容易地判断出爱情从萌芽到成长。
在影片还剩五分之一就要结束时,男主角念出最重要的对白:你叫什么名字?
并且连续追问三遍。
终于认可和接纳了,表明了他的决定和决心,所以后来那个必然发生的突发事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小插曲、小点缀。
影片讲的是别人的老婆和别人的老公的爱情,片名《河豚》的寓意也很明显,至于情色,主要还是导演和演员面对的问题,观众基本看不到什么。
影片中的小山村画面十分唯美,蜿蜒的乡间小路,平坦干净,寓意明显的三岔路口,起伏的山丘,以及随着男女主角爱情的发展,漫山遍野的金针花由初苞到绽放成橘红色的海洋,影片最后是两人漫步在花海,在回家的小路上,第一次牵起了手。
这使人有理由相信,此片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宣传片的作用。
不过,怎么配宣传语呢?
难道是:你的黄花菜已凉了,而我的金针花正在绽放。
呵呵。
影片最后一个亮点,是演员表,至于是什么,自己看吧。
不过,影片节奏很慢,心急的人别憋出病来。
我就差点。
电梯小姐小尊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电梯生活,直到有一天提前回家喂养男朋友在海边钓回的河豚时,撞见男友与人劈腿。
对于这场捉奸在床的事件小尊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只是当晚在网上把河豚网拍。
当她从城市坐车来到乡村,见到不修边幅的河豚买家,当把河豚放入买家鱼缸中之后,并与买家发生关系,从此留在这个买家家中三个月,从而引出了一段另类的青春电影。
此片不仅有《夏天协奏曲》和《听说》那样的淡雅剧情和清新画面,还不违避对性场面的大胆特写和真实渲染。
很有我们《苹果》导演李玉的写实风格,但此片比《苹果》更胜一筹之处在于更多的清新画面,说明此片导演不仅能够发现“真实”,还能看到更多美好的愿景。
因为青春片本来就应该是有梦的故事,如果没有梦,只是一味的渲染“真实”,不仅会流于俗气,被大众抵制和被限制也就成为理所当然。
台湾导演的文艺片每次都是很飘逸很淡雅,让人洗尽铅华脱离尘世,在那静静感觉的氛围之下引人思索。
但此片导演究竟要想表达何意,却很是让人费解。
宣传以超越《色戒》为噱头,而过与意识流的剧情又让影片毫无深度可言。
以河豚为主题,剧情又与其没有任何关联。
除去这些是是而非词不达意意境,就还真的只剩下裸女桥段和最后一片黄花下的男女有点光彩之处了。
继我看过的≪空房间≫后台词更少的电影。
老公一直在旁边说:崩溃了,看不下去了。。。
哈哈,喜欢动作片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这么意识形态的东西呢?
写于2012年3月1日地点:新窝。
人物:我和他。
静静地,我们依偎着看完这部平静性格下掩藏着惊涛骇浪的美丽电影,河豚,水中摇晃不定,很温和,一经人攻击,就会全身鼓起来,竖起尖尖的刺,和我还真像。
平静地呆在深圳,不代表我忍受这个地方。
微笑着与人相处,不代表你说一我就是一,我在这里磨练的正是这些我从小到大从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这个社会、各种人、冗杂事以及各种脸色,我从没见过的,有时会惊呆,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吗,居然会这样对待我,可转而又舒心一笑,他们的确不知道我是谁,每个人都有其处世之道,何不理解万岁呢。
我只是在安静地等待,回城堡的那一天。
影片的开头描述的女主角的生活,就和大多数都市的人一样,用虚伪的面具笼罩着自己,看不出生活有什么值得精彩的地方,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的描述,但可以看出女主角和现任男友在一起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交流,可以说是一点交集也没有。
吃饭的时候两个人也不在一起吃,睡觉的时候也不在一起睡。
后来女主角提前下班,撞见现任男友搞外遇,居然都没有生气,还保持着微笑,可能正是这种反常的反应,才更让我们认识到,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不开心的事,但是要强加欢笑。
可以感觉到,女主角内心是孤独的,因此她想让她养的河豚找到幸福,感觉自己也想寻找幸福一样。
后来女主角在淘宝上找到了买家,并把河豚送了过去,我想是因为想报复,所以和买家发生了关系。
但是买家一直在哭,可能买家有什么难言之隐。
于是女主角留下了。
后来发现是买家的女朋友和一个卡车司机跑了,买家内心也是孤独的,两个孤独的人在一起。
女主角开始模仿买家的以前的女友六花,从模仿来让男主角接受自己。
期间还有很多小插曲,比如在浴池里唱儿歌。
我想都是女主角为了让男主角接受自己而模仿男主角喜欢的人。
就好像现在很多人,因为自己的配偶,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而努力变成那样吧。
后来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男主角也不清楚到底是喜欢六花,还是喜欢模仿六花的女主角。
这个时候影片都高潮是六花回来了,而且也不认输,女主角自己放弃了,离开了。
到了结尾,六花告诉小樽,男主角无法在爱她了。
因为现在他爱的是小樽,一个努力去爱的人,一个不顾一切牺牲自己去模仿男主角喜好的人。
看到这里,影片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此片充满了孤独,但是在孤独中也有爱。
提到小三,每个人都会痛骂什么的,可是河豚里的小三,拍的让人恨不起来。
售货员的男朋友和人偷情,被售货员看到,于是售货员决定卖掉河豚,她觉得自己已经不幸福了,她要给河豚幸福,因为不幸福活的再久也没啥意思。
她和教练就这样的相遇了,售货员卖掉河豚是为了忘掉旧的爱情,而教练买河豚是为了等六花~他的女人回来,那个女人喜欢河豚,但是和其他男人纠缠不清。
请原谅我到现在还没有说出男女主角的姓名,因为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电影还没告诉我,所以只好用职业代替。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电影的败笔,在很多人看来这确实是。
但是在这不电影里,确实不是。
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就是名字揭晓的时候,那时候说名字才有意义,不然的话售货员和棒球教练只是露水姻缘。
而这时候,我已经知道售货员叫小尊。
售货员完全的沉浸在六花的世界里,她把六花的衣服穿在身上,好像自己成了六花,六花变成了自己,她完全的沉浸在另一个女人的世界里,乐不疲此,好像这样的售货员就可以永远的占有棒球教练,可是现实是六花回来了,画面里他们三个躺在了一张床上,这是何等悲剧的画面,让我十分无语。
最后,是六花拎着河豚走了,而原本要走的售货员留了下来,最后的画面是,她和棒球教练现在盛开的油菜花地,幸福的笑,像无数个文艺电影的最后,男女主角穿着白衬衫。
电影的几个画面,很有意思。
1、教教练的妈妈跳华尔兹,这是另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画面,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教练接受了小尊,小尊也才成了小尊,而不是六花的替代品。
2、小尊给教练刮胡子的时候,把我感动坏了。
我前女友没有给我刮过胡子,可是她给我擦嘴,这确实能感动一个男人,好吧,我承认男人也是很感性的。。
3、小尊和六花都离开了教练的家,也许是我理解错了。
六花躺在教练和小尊的身边并不是要挽回,而恰恰是放弃,那种平静,和小尊看到她的前男友与人偷情时一模一样。
刺豚,是河豚的一种。
生气的时候,身体会鼓起来。
它可以在海水里生活,也可以在淡水里生活。
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但这并不代表它在哪里都是快乐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许诺自己,好好的写一篇影评,好好的写下对每一部电影的感觉。
潘之敏,让我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身上一种惯性思维。
身为艺术生,我总是自诩与众不同,不同于时代的主流,不同于文化课好的高材生。
但是,点开“潘之敏”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原来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即使故事的编剧,又是故事的表演者。
她在影片中白色的衬衫和同样白皙的皮肤,时常在脑海里想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观,有人问她,电影里有很露骨的欲望,难道不害怕不能再大陆公映吗?
潘之敏的回答是,她觉得没有什么,她相信小尊是自己的某一个部分。
她的后半句话,我很赞同。
这让我想起喜欢的另一个导演哈维尔多兰接受媒体采访所说的:“我觉得电影是一件很私人(personal)的事,一个人若是喜欢我的电影,说明他喜欢我;一个人若是不喜欢我的电影,那至少可以证明他讨厌我的一部分。
”对电影《河豚》的评价很多,我所受到震撼的、所最有感触的,不是潘之敏的清新,也不是吴慷仁一开始的大叔造型,或者影片中大量的表现欲望的直接镜头(当然,我看的是删减版),而是导演在拍属于自己的电影。
这是一个私人的电影,有人爱有人批评。
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影片中语言很少,少的可怜,甚至吴慷仁和潘之敏一对话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刺耳。
一个简单的故事,导演用简单的镜头表现的如此不简单。
有人评论说,这电影有点日系的感觉。
我的评价是,这明明是特色的台湾电影!
但绝不是滥俗的小清新。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滥俗,越来越像的现在,这部影片如此的与众不同。
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但并不代表在任何时候都是快乐的。
也许这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想要传达给观众的。
在我看来,电影就是讲故事,但一部好的电影,却绝不仅仅是讲一个好的故事,而是让观者得到除了一个好的故事以外的更多的东西。
我们不得已的生活在现在所在的城市,过着被硬性要求的生活,连笑容都有七颗牙齿的规则。
我们就这样在很多很多的规则中生活,我们能生活,却并不代表我们快乐。
当实在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刺豚告诉我们,要把身上所有的刺都露出来,远离那里。
认识新的人,认识新的自己活着曾经忽略了的自己。
有一些评论说,《河豚》表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恋爱观,先做后爱。
反驳算不上,我只是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吴慷仁和潘之敏在进到彼此的第一眼,在走过长长的百转千回的小路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彼此。
他们同样有悲伤,同样忍耐着生活,他们同样需要发泄,他们需要给自己刺激,让自己发现还鲜活的生存着。
这不是一种心情的爱情观,这只是一种私人的世界观。
我现在的生活也有些不尽人意,我想要离开可是没有勇气。
若是你也同样忍耐着不尽人意的生活,若是你某天寻到了一个给你勇气的人,请离开吧。
然后,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
就像最后跟随六花离开的刺豚,看上去很凶,格格不入,但,它才是真正带给人们勇气的生命。
大自然的创造都有她的理由,比如刺豚,比如,你。
最后,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略有些庸俗的看法,没有反驳,没有坚定,没有攻击,也没有褒贬。
最后的后面,谢谢所有看到最后的人们。
我知道要看完别人的一整篇乱七八糟的叙述是需要很大耐心的。
谢谢。
祝你拥有好梦。
这片子真的很烂 但是我却看完了 还被感动了👋
男友劈腿,女人上网卖男友的河豚,送货去买主颓废男家,进屋后两人开始做事,完事后双双大哭。男走,女留,发现许多女人衣服,试穿之,并定居男家。逐渐的,从单纯性交,到改变房间,变颓废男为清新帅哥。直到房间原住女出现,结果男人选择了卖鱼女,而原住女带走了鱼。敢问编剧,能再狗血一点么?!
很难理解
网拍成了出轨月抛的代名词,话说女主角试衣服的时候我总有种觉得教练或者他女朋友会突然回家的赶脚
这就是一个告诉人们网拍就是YP利器而后炮友P掉正室发展为正经男女朋友的故事,要不是为了看吴慷仁,绝毙不看意识流,太让人捉急了
愛一個男人從為他刮乾淨鬍子開始;愛一個女人,從為他穿好絲襪開始。
千年老二吴慷仁,只是形象不太像他了
有的时候需要自我反思,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超级矫揉做作
最反感这种装逼导演
吳慷仁 是我觉得台湾偶像剧最后的男主角,真心希望这个男子能有所斩获
我也会经历麽
打着情色幌子的装逼哑剧.建议快进~
台湾电影在被阉割多年终于快要死去。艺术片都只能以情色片的形式来表现了。10分钟快进,删除。鉴定完毕。
“河豚可以活在淡水,也可以活在海水,对环境的忍耐度比较高,我说他可以忍耐,但不表示它会快乐,不快乐活再久,也没什么意思。” 慢调的片,台词不多,全看表演和剧情,喜欢到爱
漫天遍野的百合,诡异离奇的情节,莫名其妙的哑剧!
纯眼神啊!!
细节处理的不错,比如小尊的白色衬衫,云朵的变化,牵手等等。认真看,还是有不错的收获的。
男主角的眼睛好像你
全片台词不超过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