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冯小刚在“锵锵三人行”中谈到张扬的《无人驾驶》,就买了张盗版碟来看了一下。
非常失望。
对中国大多数导演的电影,只能用玩酷来形容。
没有真实的人物,没有真实的感受,只有充满偶然性的悲喜。
导演操纵着这些符号,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
但因为悲喜都仅是符号,而没有现实的血肉,所以一切都变得轻飘飘起来。
那些人生活在中国,但好象又飘浮在中国土地之上。
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个人意志自由,充满着个人选择的可能性。
我认为好的艺术家更应该描写昆德拉所谓的“不得不如此”,即生活的限制,人们的自我欺骗、自我解嘲。
由于不是从巨大的生活必然性中看到个人意志自由的花朵,而是把个人意志自由当成生活逻辑本身,必然导致电影严重缺乏现实性。
这样轻飘飘的电影也是缺乏人性的。
至少在我,很难产生会心的微笑。
而没有会心的微笑,我们就无法在艺术中确证我们每个人的人性。
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轻飘飘的、故作深沉的电影越来越多,是艺术家们丧失了艺术灵感,还是他们本来就没有艺术感觉,不应当艺术家?
SOSO介绍我看这部电影,因为有人跟她说看了这部电影看了觉得自己没智商,即不值得看。
于是,今天我就找了这部电影来看。
看了感觉挺好的。
刚了二十多分钟,有点无聊了。
但是错乱的倒叙,让我打起了精神。
要提起精神才能明白剧情吖!
就像撕碎的纸张,要一片片拼凑,回忆、模拟完整的画面该是怎样的,理清头绪。
于是,一路看了下来,把等待化成了完美的结局。
王珞丹在片中有清澈的眼眸,最终也找到了个永久的驾驶人。
林心如的角色,无疑让人心生怜悯。
但是,她是善良的,在拿了陈建斌的钱,和陈建斌的拥抱,哭泣,林心如的内心一定很纠结,她也需要温暖啊!
可惜,在她陷入困境,以为是雪中送炭的人,却是个雪上加霜的人!
他可恶,她可怜!
一开始我就在担心王一虎是不是坏人,没想到真的是个骗子。
其他人就不说了。
混乱,最终归于平静,美好。
所以,要相信,无论现在的生活有多么难熬,不如意,一切的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美好。
不喜欢的地方:一、我他妈就是一傻B,我觉得这样的话,不宜出现在这种片中,感觉片的品味下降许多。
看了才没两个星期,看到这部片名,突然发现好像没有太多记忆。
努力回想是刘烨最终回家了。
至于为什么也忘了,一部没有任何记忆的电影
A:“你的房子你的车都是他给你的。
”B:“我想要这些没什么不对。
他能给我我想要的生活。
”A:“也包括爱情。
”B:“也包括爱情。
”B:“我跟你说过,我很怕那种美好的东西会失去。
”B:“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想把握在手里的东西抓的更紧一些。
”A:“我觉得一次的感觉最好。
”B:“那你总得让我知道你叫什么吧。
”A:“福克斯,法拉利,你爱叫什么叫什么。
不是,你就觉得这名字这么重要么?
我就觉得刚才咱俩对眼那感觉最棒,如果有一天有缘,你和我咱俩再遇上,那没准就爱情了。
”B:“去你大爷的爱情。
”A:“人说不见就不见了,即使你们有过很深的关联。
”B:“或许你们两个天生注定就不应该在一块。
”A:“谢谢你,跳下去那一瞬间真觉得一切都可以结束了,但是还是要被弹回,弹回到现实里来。
”A:“女人有了钱才会有安全感。
”A:“我现在正在写一本小说,叫《疾走青春,卡在当下》。
意思就是青春匆匆而过,却被卡在裤裆之下。
”B:“你骂我。
”A:“我问你个问题吧,你相信爱情么?
”B:“其实我每次把女孩带到这儿,就是想遇到一个女孩,我们俩坐这儿什么都不干,就是看看风景,可是到今天也没遇到。
”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部像全城热恋的片子。
后来我发现这里没有一段全城热恋般的爱情。
然后我以为这是一部像撞车的片子。
后来我发现这里没有一点像撞车引起我思考的想法。
导演拍的电影就是导演看到的世界。
就是导演心里的世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刘烨和李小冉。
一个根本不爱他老婆的人。
遇到初恋就要离婚。
初恋不要他了,又回家了。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个七年之痒的故事。
但后面刘烨那句冷冷的“你别问了”告诉了我,他就是为了那三千万,就是为了初恋没有要他,才“回家”来了。
这不是什么七年之痒,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不痒过。
这是什么样的婚姻。
再失败的婚姻也不过于此。
最后貌似完美的结局,别说初恋来了,二恋,三恋来了,他照样再来一遍。
导演同学,别告诉我这是你的婚姻观。
高圆圆和尤勇。
一个小三和大老板的故事。
小三幸运的找到初恋作为发泄和利用对象,最后成功上位。
结局那喜庆的婚车在一片大雪中成了唯一焦点。
别告诉我这是你的二奶观。
陈建斌和张延,林心如。
延续了人在囧途的手法,女骗子都是好人。
你是想表现温情么?
温情的表现可以有很多种,唯一这种方式是最无法让我感到温情的。
冷,好冷啊。
八零后的爱情更离谱。
一夜情专业户浪子回头和哑女的故事。
要王珞丹不是富二代,那一夜情小子还要不要了?
另一种感觉?
我看也是扯淡。
老爹有钱假驾照都没事。
导演到底想说什么?
婚姻都是无奈的小三都上位了女骗子都是大善人浪子都回头了富二代怎么作都是可以的没有爱情,没有责任,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归属感,没有任何温情存在what the f*cking world it is?!!
今天看了无人驾驶,没有搞清楚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
只是感觉王络丹在模仿通天塔里面的那个日本女孩。
只是没有那么大的尺度而已。
看完傻坐在电影院回想到底演了些什么东西?
最后恍然大悟如下1.坐长安面包的,要么死,要么重度残废。
2.开迈腾的,只能娶做台的。
3.开两厢福克斯的,只能找残疾人当老婆。
4.开SMART的,只能找个混混当老公。
5.开宾利的,可以找二奶。
6.开途锐的,可以找到有钱的老公。
7.开高尔夫的,只能被别人骗。
8.开三厢福克斯(还是嘉年华?
)的,会无缘无故的被人从车里拽出来揍一顿。
9.当然,最惨的还是开日本车的,您看开天籁那兄弟,女儿死了,老婆残了,工作丢了,钱被骗了,还要坐牢。。。。
所以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车。
该买什么车不该买什么车。
当然只是玩笑而已。
咋说呢!
可能是之前被破冷水太多了,坐在电影院里我反复跟自己说的就是“没有评论说的那么差啊!
”“还ok吧”虽然也觉得张扬的东西不能该仅止于此的表面,更觉得刘烨的表扬应该有更大的空间和层次;但是就是真的还ok啦!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所以你根本不可能预知下一刻会遭遇什么!
或者说是人被生活驾驭,而非驾驭生活吧!
很现实主义味道的题材,本来期待很高的,因为是张扬和刘烨的合作!
但是结果看下来,只能说还ok啦!
但是真的就是不够,或者说明明知道那一点在哪里,但是他就是没有触到,所以这三个故事,最喜欢或者说拍的最有感觉的是陈建斌和林心如那段,虽然看似匪夷所思的经历却让人觉得很真实、很生活!
我们就是这样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小人物,像蚂蚁行走在大陆上一样,完全不知道下一刻会被谁踩死!
跳下去的那一刻,真的以为自己解脱了;可是终究现实这根绳子还是会把你拖回来,让你继续在生活里煎熬!
最唯美的是王珞丹那个,镜头都很漂亮,王珞丹也被拍的纯净而美丽;一点淡淡的青春的迷茫,却还是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这就是导演想在生活这个窒息的口袋上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可以喘一口气的小孔吧!
最拧巴的就是刘烨这段了!
饮食男女,柴米夫妻!
一切的天真、美好都敌不过生活的磨砺!
即便是曾经美好的,也会因生活而变得丑陋!
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都仅在一线之间!
其实、其实这个戏可以更好的!
即使没有这么时尚的包装和漂亮的镜头,他可以有更多的空间直指人心;又或者说这年头已经不需要内心这个劳什子的东西了,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想说的就是,俺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电影的结构和叙事技巧!
我们已经被脑残的白痴电影惯坏了吗?
仅仅是这样的剪辑结构何至于看得云里雾里的,拜托脑子不用久了也会退化的,稍微动一下不会死人的!
近来被国产片伤得很深,看了什么《80后》之类的,花了钱去支持,出影院时的落寞只有自己知道。
于是开始期待张杨的《无人驾驶》,希望扭转一下对于国产片绝望的心境。
毕竟曾经相当喜欢这个导演,从《洗澡》到《昨天》,即便是前作《落叶归根》稍为温吞,也不失为一部真诚的电影。
屋漏偏逢连夜雨,得,我热烈期盼真心希望的愿景又一次白瞎了。
这是我看过的最烂的“张杨作品”了吧,从头到尾充斥着没有必要的插叙倒叙,就是没有能力好好把一个故事讲完。
这也便算了,还要极尽矫情地述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真善美”——我们祖国的“糖衣”电影何年何月才是个头?
多线交叉叙事是《无》片的基本手段,这种类型叙事方式虽然已经不再新奇,但要真玩得好也并不简单。
类似《撞车》这样的电影,交叉叙事的标准是在“前段情节”预设包袱和在插叙中揭示“意料之外”之情境,让观众在打乱的逻辑顺序中重整拼图,而《无人驾驶》一片的交叉叙事则是将平铺直叙的情境打乱拼凑,没有任何逻辑与悬念,亦看不出有什么事前的设计,空剩一个类型片外壳,做法完全“山寨”化,令人难以置信。
电影原本意图揭示都市人生活的迷茫与混乱,但在叙事上却陷入“模式化”的囹圄,除却王珞丹一段略为讨巧,其余两段几乎细节欠奉。
在对白上话剧般的生硬感亦不少,编剧更是简单认为多设置无端的冲突与频繁的粗口就能显示某种“现实主义”。
于是乎无论刘烨抑或李小冉,“傻B”张口就来,李小冉则是随手有水就往人脸上泼,似乎戏剧冲突一个接一个,其实都是白开水般寡淡无味,就看着一堆咆哮帝在那嘶吼与愤怒,情绪无处发泄。
影片最致命之处是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伪善”姿态。
看似要表现生活的某种残酷现实,实际上却是在宣扬一种和谐化的人间真情,与此前的《人在囧途》在主题上大同小异。
碰巧两部电影都阐述了同一主题:女骗子其实都是好人!!!!
于是王宝强与徐峥领悟了真善美,陈建斌则隔着铁窗和骗过他钱的林心如来了场“温暖拥抱”。
这种被架空的美好在《无》片中却以某种“现实”口吻娓娓道来,未免让人心生疑虑:到底是这电影傻B还是我的日子过得傻B?
而这部电影,比起《人在囧途》来说看,是它连“糖衣”都“糖衣”得那么不痛快与矫情,导演的思想状态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以下叙述几点对此片百思不得其解之处:1。
何以电影画面能够大规模的跑焦?
其中许多焦点对到了背景上,人物前景模糊不堪;即便人物对话,焦点也时常跑掉。
2。
为何要特写一个李小冉俯身的大胸,半露的世界波看得人窒息哟,是为了向鄢颇致敬么?
3。
刘烨为啥要学马景涛?
4。
刘烨和李小冉争着抢着说自己傻B,他们的儿子怎么办?
2B?
开始看的时候,感觉非常的混乱,故事都拧在一起了,可是随着故事的进行,思路逐渐的清晰,发现故事的叙述还是不错的,最终我们看到了比金钱更重要的爱情,亲情。
张杨的电影本来我还是对其抱有一线希望的,但没想到这部《无人驾驶》真他妈的是无人驾驶,没有一丁点儿的操控痕迹,整部电影完全就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半成品。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浑身都透露着装逼和傻逼的气息,装逼和傻逼也就算了,没想到张杨在电影最后还要弄个大团圆结局迎合迎合一般观众。
电影的叙事方式很像是经典电影《撞车》,张杨东施效颦显然没效好,成他妈的“笑贫不笑娼”了。
李小冉在电影里露了一下胸,这让我觉得高圆圆在这部戏里肯定莫名有股巨大的压力。
王珞丹的演技很一般,甚至都让我觉得差。
她是迷失在自己的虚假的小光环里了。
2010年8月15日
都被李小冉的大胸压坏了吧,一个被砍了,一个拍了个烂片儿
都不知道在讲什么主题
用心良苦的多线索和非线性手法叙事多少含混不清,更害得主题毫无方向
四星就为了两点1 .李小冉,看的我都硬了 是眼神儿硬了2 .“就为了补十年前那一炮?”
小三就这么在大团圆结局中悄没声儿的转正了。
讲述的不是老百姓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样的结尾幸福吗,但感觉蛮温馨的
少了做作,多了平實。其實可以拍得更好的。
这令人雾燥的各色爱情,不接地气,洗白不知足~~
麻木,没什么触动
好纠结~!!!!
除了王珞丹.... 聋哑人带耳麦是干嘛的呀 当然这不是她的问题....可是嘟嘴我就受不了= =
什么玩意儿
太差了,想学crush能不能也稍微沾点边啊,可惜了那么多好演员。。
烂编剧
故弄玄虚 台词很不聪明
得不到的前女友永远是一根刺
我还是不评价了。
看懂了,真不容易~~觉得王珞丹演得不错
完美结局造作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