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起洛阳》知道了王一博,后来断断续续看了些他的电影,觉得这个孩子选片的眼光特别好,而且表演逻辑自洽。
这片子真电影质感,节奏紧凑不拖沓,人物饱满不扁平,每个演员都属于那种增一分则满,减一分则亏的,一种恰到好处的好,王一博的魏若来更是妙绝。
就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顶峰上的顶峰。
王一博一如既往地好眼光。
《追风者》已经播出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剧情早期铺垫基本完成,节奏渐紧,在这个时候,我们分析一下魏若来这个角色以及他的“关系”还蛮有必要。
首先,不知道该先感谢背后的创作人员还是先感谢王一博,魏若来是一个很丰富的人。
魏若来出身底层,住在逼仄的阁楼里,打几份工,等一个三年没回来的哥哥。
但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他极端聪明,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过目不忘,以及后来表现出来的急智和坚韧。
而他又有一些内敛和寡言,这种特质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很容易被认为是老实的小人物。
但是如果你也这样认为,就是上了他的当了。
剧情开始,他的自我介绍是,为了吃饱饭,会帮青帮的老乡算账,我们也看到了,青帮的帐错了,是有人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他的这份兼职,还包括算完账来个视觉大餐,但是他只见紧张,不见慌乱。
这种特质贯穿他和青帮头子良叔的沟通中,毕恭毕敬,但绝不慌乱,求枪不成,还能附送个“这老头靠不住”的表情包。
帮周姨叫黄包车时,遇到正在逃跑的沈近真,看到沈近真腿上的血迹时,魏若来也是不慌不忙,“不小心”掉出银元和良叔的名片,救人同时自救,思路清晰,急智缜密。
恰恰是这种特质,让他面对哥哥牺牲,叛徒出现这种巨变时候,得以自保和锄奸。
在哥哥出现之前,魏若来小男孩特质明显,得意的和阿文炫耀自己的聘书时候,还有哥哥出现后说“帮我一个忙”,他仍然小男孩十足的耍脾气“不帮!
你不说一声就走了……”然后一切戛然而止于他看到哥哥的伤口。
宝剑锋从磨砺出,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魏若来的波折来得很早很残酷。
他掩埋了哥哥,去完成哥哥的遗愿,这里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坚韧和担当,虽然哭红了眼睑,但是他没有考虑去把金条给当局者,哪怕出现一些他从未应对过的局面——联系不上的组织、环伺的特务、一个疑点重重的接头人。
魏若来一方面将计就计,一方面根据线索去摸“接头人”的老巢,此处和后来袭击张鸣泉那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甚至有些莽气的年轻人。
而他有草莽的勇,又有读书人的智,所以摸清了李晟达的底细的同时,已经开始布局,把险局走成了活局。
魏若来从金条事件中机智脱身,以及之前关于考试和工作的种种表现,让沈图南对他大为赏识,而魏若来对这份知遇之恩也奉若之宝,直言“这条命就是先生的了”。
直到此时,沈图南和魏若来的关系,不过是信陵君和朱亥侯嬴,身居高位的人垂青于你,奉酒宴买衣衫,便换你一个肝脑涂地此生不渝。
但是第十集魏若来的演讲,让我,可能也让你,清醒的认识到,沈图南不是信陵君,魏若来也不是朱亥侯嬴。
魏若来的演讲,颇有纵横家风范,纵观世界局势,分析眼前利弊,展望未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忘强调国内外金融界现在和未来的共同利益。
魏若来功成不居,说演讲稿是沈图南批阅过的,但是,拿着白纸演讲的魏若来是否真正意识到,他满怀憧憬提到的四万万人,沈图南未必做如是想。
魏若来把四万万人当成底气,当成未来,因为对他来说,这四万万人,是周姨,是阿文,是他暂时还理解不了的哥哥的信仰。
而对于沈图南,这些人是融金的来源,是被救赎者,是他鲲鹏展翅下的芸芸众生,他可以垂青他们,救赎他们,但是没有理解和平等对视。
所以金融战,说起来是生意,背后都是主义,魏若来从民众中来,立场必不会脱离民众太久,年轻的他,目前被知遇之恩,被即将大展宏图的希望裹挟着,对沈图南的感激是真的,但也不过是当下。
而沈图南作为地主阶级的精英,三民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他会想改革,想救世,但是最终也许和国民政府的土改一样,救得还是本阶级的利益。
不过按照编剧对历史的尊重程度和剧中线索,接下来便是宋子文辞职,孔祥熙上任央行总裁,想必沈图南会被多方掣肘,(想想剧中的“大姐”),而这些磨折,会不会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也未可知。
但现在看殊途很难同归,泾渭终将分明,编剧草灰蛇线已经埋就,师徒反目似乎是避不开的局面了。
我们拭目以待接下来的风雨狂潮,这对师徒的最终走向吧。
之前叫长风破浪,如今改名为追风者,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追风筝的人》,人一旦有了邪念,就会丢失本善。
同样的,《追风者》中魏若来与沈图南从携手同行的师生变为分道扬镳,魏若来本人的善让他无法理解恶,可沈图南却选择了与恶为伍,丢失本善。
说到这里我很佩服先辈们在那个时期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很多像魏若来一样的人,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投身革命,跟随本心,才让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么美好,《追风者》不是一人而是千千万万人。
好看!
满星力荐!
魏若来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追风者讲的不止是一个小人物逆袭成大男主的故事。
魏若来能够在1930年的上海占据一席之地,必定是有果然之处的。
同时,他也是军阀混战时期,无数为心中明灯,为信念而战的爱国有志之士的缩影。
故事的切入点很有代入感,画面极具电影质感,沉浸式看剧,体验很不错。
王一博将初出茅庐的追风少年演绎地炉火纯青,原声台词很贴脸,也很符合形象,期待魏若来的逆袭之路!
老戏骨出神入化 中年演员稳如泰山 青年演员流光溢彩。
剧情明暗线多线交织,细节考究 质感不错,开年不错的电视,值得看看。
一直以为金融市场是80年代才有,原来在民国时期也有金融市场。
政局复杂多变,寒门子弟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都是要靠自己。
如何在各路力量中看清局势 坚守内心 走向强大,这部剧有一些道理在里面。
特别是魏若来没有邀请函能进沈家聚会忽悠门人司机的几招,真的感觉富人不折腾一直都是富人,穷人不折腾一辈子都是穷人,普通人确实不能太老实,靠
别的不说,这剧用人物写市场、用市场写时代的视角,看起来就大事很妙!!
布局讲究的中式庭院,在昏暗的灯光下像危机四伏的深渊,魏若来跑着报告计算结果,良叔干脆利落噶了做假账的账房,无声中揭露出大上海的潜藏的一股势力——江湖帮派。
一句“可以跟我混,在上海没有人敢欺负你”,是承诺也是诱饵,没有人知道良叔的货运到底运了什么东西,但他的一张名片就能让街上拦卡的人放过魏若来足以说明,那个时候的江湖帮派是整个市场中不容小觑的一方势力,蛰伏在暗处,伺机而动。
潮湿拥挤的七宝街里住着风风火火想要去交易所的周姨,谈吐不凡但连饭钱都付不起的爷叔,邻里街坊谈论的是央行即将入驻,哪支股票又要涨,谁家的太太又去买了什么好东西。
听着好像是家长里短,但其实说得是这些普通百姓也是市场中的一员,手里有点闲钱的便像周姨一样兴冲冲地奔向市场,交易所热闹非凡,有小打小闹,也有楼起楼塌转瞬之间,市场竞争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每个平凡人卷入其中的。
与此同时,沈家宅院里正在大摆宴会,富商林立,名门汇集。
宴会的主人沈图南代表着准备高举高打进驻当地市场的南京zf,有着强大的掌控力与丰厚的资源与行.zheng优势,宴会明面上是接风加庆祝,实则是为了立威宣战。
参与宴会的张鸣泉等人代表着当地的老牌富绅,黑白勾当混杂,赚得盆满钵满,面对虎视眈眈以沈图南为代表的“新人”自然是打算狠狠打回去。
觥筹交错、纸醉金迷,与寻常百姓的小亏小赚不同,这些人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动动手指就能将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这是最水火不容也是最不容小觑的两股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一股势力也在悄然萌芽,以沈近真、徐诺等人为代表的我党地下党员化身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广泛收集信息,在暗中积蓄力量,现阶段可能不声不响,但有时候不响,是为了一鸣惊人。
上述种种的人物群像不仅揭示了当时的上海滩是各方势力云集,也铺垫了魏若来职场进阶的重重考验与选择。
良叔般刀口舔血的日子非他所愿,沈图南的橄榄枝接了不单单要跟心狠手辣的老牌富绅为敌,还要面临朋辈竞争的压力,左邻右舍的期待。
但还好这份期待中也透着烟火气。
一声声“小魏”,叫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人情味道。
周姨虽然利己但会亲切地给小魏准备了撑场面的西服,像极了那些让人又爱又怕的上海阿姨。
拉黄包车的阿文就像魏若来的好兄弟,提醒他周姨发火、主动送他去央行面试,还特意给他请了静安寺的平安符。
七宝街里的普通百姓虽然也是市场中的一份子,但在这里金钱永远没有人情重要,没有身份地位的歧视,只有人与人最真挚的情谊。
用人物写出市场的庞大和深不可测,用市场的鱼龙混杂写出时代的矛盾危机,魏若来的职场与生活串起了时代的剖面,在职场写出了小人物晋升的真实努力,又在吵闹的弄堂小巷写出了人情的烟火气,群像、人物和时代都能通过男主的视角一窥究竟,这剧观感大事很妙啊!
一部开年大剧,央视真选对了。
导演,演员,剧情全部在线,看得人目不暇接,就怕时间不够,想着看下一级。
这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了,还记得小时候每天两集电视剧,就等着第二天早点到来。
主演,配角,色调,音乐,节奏真的样样拿得出手,让人信服这是发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艰难的岁月,发生在旧上海,这样一群大人物,小人物的跌宕命运,真的很发动观众,很让人信服。
推荐大家来看,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顺手写两句短评,和为一部剧写长评,冲动是不一样的。
我已经快多少年没有冲动写长评了,《追风者》这次做到了。
有人说《追风者》是小人物版&金融版的《觉醒年代》,我先不比较两部剧的艺术价值(最后提),先只说社会意义来聊聊。
我觉得,觉醒年代从“名人伟人“ 切入,让人从新理解了中国“为何、如何”在那个时代产生了转折,是什么样的人在引领着时代的转折,它是人物的歌咏诗,时代的咏叹调。
《追风者》,则是从小人物切入,他是烟火气的,生活气的,他讲民国,不讲爱情,不讲家族悲欢,不讲只各方暗战。
他讲微观,又讲宏观,它最妙的,是从微观见宏观。
它讲职场,讲生活。
于是你在国产剧历史上第一次见到了一个“租着逼仄的阁楼住的有一堆热闹邻居的,毕业后要找工作的,有职场戏码的,甚至有早八起床、不堵的话两个小时可以到的、赶着上班的戏码的”男主角。
你知道了民国原来有自来水,有牙粉,老百姓爱炒股,娱乐圈跟现在大差不差,报纸上登着各类行情,新闻报社颇有风骨,汽车保有量也已经很高。
这是一个已经在系统化运行的国家机器,然而骨子里,却又被蛀虫蛀空而内忧外患空前。
这样的小人物,瞬间让我们代入,才会产生,为他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的情感,从而跟着他的命运,与他一起走一遭荡气回肠的建立信仰之路。
《追风者》最厉害的是,它填补了《觉醒年代》的一个空白。
就是,觉醒年代讲的是,中国出问题了,有一群人如何找到了出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引领变革。
但《追风者》告诉你的是——1、“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2、那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为什么只能是我党,而不是内部改革。
3、这种新的出路新的信仰,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去接受,而又怎么形成的星星之火。
于是,四大家族的腐败第一次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展露,宋霭龄屡上热搜。
于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一次从书本上的几个字,击中到人们心里,于是,十九路军“粤地户户挂白绫”终广为人知,于是,人们第一次注意到,革命的钱从哪里来,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民生,我们到底是从何等艰难的境地里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原来我们的今天,“理应如此,必然如此”。
所以它能让《十送红军》这首歌冲上qq音乐热榜,能让《资本论》变成热门书,让那些讲解民国历史,红军的,金融的博主突然多了很多流量。
因为它好在用虚构的人物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又紧张的同时又温馨,又搞笑的同时又刺激,又刺激的同时又悲伤,又悲伤的同时又热烈。
以及,《追风者》还多了一些对现生的价值。
比如,“炒股需谨慎”再度成了“刻烟吸肺”的箴言。
比如,他还带火了江西,让江西从一个被污名化的省份重新让大家认识到它的地位和吸引力。
再比如,因为正是从小人物切入,所以让看完这部剧的年轻人会产生一个问题,当时的有志青年,以魏若来为代表,他会有一个“我身处的世界出什么问题了?
那么正确的又是什么?
“这样的一种追求。
那么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当他不存在说大宏观要往哪儿去的宏大命题,那么他该保持有的,微观的,个人的信念又应该是什么呢?
把我身处的世界,缩小到“家庭、职场”,多问问这样的问题,假如试图改变看看,如何?
以上,就是我觉得《追风者》可称“伟大”之处,甚至可隐隐近几年来所有的红色题材革命剧。
这跟它拿什么样的播放数据,未来得不得奖,剧本身到底是9分的好看还是8分的好看,剧情有没有瑕疵,都没关系。
最后,论讲故事,它讲得不错,但也有问题,不像最经典谍战剧比如《潜伏》那么严丝合缝全剧严谨,它要捉bug那也是能捉一些的,但好在各种大小闭环,埋的伏笔后面全有呼应,多数都圆上了。
也存在支线明显有加戏嫌疑,但又也能行的程度。
瑕不掩瑜,我昨天看到豆瓣开分7.8分,就是我忍不住要来写点东西的原因。
只要低于8.5分的话,就是绿瓣之耻。
这题材是我妈喜欢的,还是央八忠实观众。
昨晚跟她看了下,问我就没有其他剧可以看么,这啥玩意!!!
感觉明天她要找其他剧看了。
演技差,台词烂,声台行表样样不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演技差确实超级赶客啊。
冲着王阳来的,也别看了,也没啥惊喜。
王阳同志,人啊!
还是得向上看,还是要跟好的班底合作啊。
前两集审判完毕,真路人真开麦,这剧有点子东西,不光是王阳这种叔圈“天菜”稳定发挥,更有李沁爆改看得我眼前一亮,外加王一博演得我确实还算满意,而且这人物关系是越品越有点子东西。
先说叔圈天菜王阳,得承认,网友的评价确实是犀利且准确。
沈图南,高级顾问,出场就是精英,走路都带风。
哪怕一下火车就遭遇暗杀,但依然淡定,“这是他们第四次杀我了”,狼狈中又带着一丝潇洒,一整个狠狠拿捏我。
但要是只有精英感还不足以说他是叔圈天菜,当他下班回家面对老婆、女儿还有妹妹的时候,那种恰到好处的松弛与慵懒才是天菜本菜,对外杀伐果断,对内柔情似水,反差就是男人最好的医美!
但我也特别好奇他如果知道自己一直放在心尖上的妹妹,早就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时又会是什么状态,愤怒还是破碎?
如果要是破碎,那我愿意称沈图南为王阳在我这儿的养老保险!!!
再说爆改狙神的李沁,一整个就是惊艳。
之前看她大多是婉儿那种温婉路线,这次出场就是长风衣、黑礼帽、长皮靴,酷飒老公姐,狙谁谁s女特工,看得我眼前一亮。
除此以外,酒店的清洁阿姨、雍容华贵有神秘的客人、宴会上的神秘嘉宾、沈家的大小姐、兵工厂的工程师......N个身份,丝滑切换,有颜有脑还有胆量,温婉、帅气、暗黑,百变近真,猜不透她还有多少副面孔。
再就是我必须要说,王一博这次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个看过他无名的人,我一度以为这次会是个bking的角色,没想到如此接地气。
去央行考试前那一顿风风火火收拾就在演我每天上早八;排队进考场的时候,对比身边西装革履,自信的竞争对手,紧张局促边缘化一比一复刻我去大厂笔试;更不用说后面1v2压力面,强撑着不露怯,努力展现出得体大方,但多问两句就被看出端倪,情绪变化拿捏得蛮好。
最后一定要说一下这人物关系,确实很好品!
沈图南从笔试开始对魏若来能力的欣赏做不得假,魏若来找准了沈图南的痛点与抱负也确实是真,但两个人现在只是基于能力上的肯定,到底有多少交心还不好说,关系后面又会如何演变也充满期待,我看预告里魏若来是正儿八经行拜师礼了,也跟沈图南贴贴,甚至参加了沈家家宴,亿些些师徒情我已经做好准备!
沈家立场相左的兄妹俩又该如何选择,拉扯感已经铺垫,刀子请就位。
总结就是这剧拍得确实有点东西,不管是冲人还是冲剧情,都可以冲,入股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