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前半部分节奏还算紧凑,后半部分有点拖沓,如果还想看类似森叔怒火千里救援女儿、电死坏人的爽剧,那么这部电影绝对是totally different,这是一部太过真实的电影,真实到你会觉得整部电影的剧情更像是被上有老下有小的琐碎生活裹挟着的中年人,处处透露着无奈……特别是看了一大半看到森叔和消瘦的表哥为了营救小女孩和两个疯子对决那里,对于手枪的使用效果太过真实, 一枪命中之后是枪枪不中,命中疯子那一枪刚要觉得有点解气,结果疯子穿着防弹衣……明明疯子二人组被完全掌控了,结果失妻失弟又失财的大表哥居然被反杀了,绝对堪称全片最惨…影片结尾虽然坏人死绝,但并没有让观众觉得多么痛快,森叔回到家中,累了一夜,困的睁不开眼睛上下眼皮打架的状态像极了社畜的你我,对森叔来说,因为酒后错杀一个7岁男孩而终结的警察人生将永远不会得到救赎,不做警察的他做着一个似是而非的工作,又刚刚接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项目,项目收尾甲乙双方都死了,日子终于还是在似是而非中以睡去终结,综上,人生的意义恐怕就是每晚能清醒的睡去,否则就只能靠酒精过活,就像电影里的森叔那样,即便戒了酒却也将终身沉醉……
一直纠结本片何以起名为《行过死荫之地》,全片阴暗压抑残酷的叙事哪里有萌可言?
还不如台译的铁血神探来的直白。
本着有困难找度娘的原则,我才发现该片是改编自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因此片名就从了书名。
片中尼森大叔一改《飓风营救》里武林高手的形象,扮演了一名有血有肉(主要是经常被人打出血)、深沉且略带颓废的戒酒中的私家侦探。
虽然大叔的战斗力下降了,但智商依然不俗,凭借过人的经验和毅力,最终把罪犯放翻在地。
全片气氛营造较为成功,阴暗残忍混乱的纽约让人略感不快;配乐亦较好的衬托出了影片的氛围,但没有了期待中的打斗设计让喜爱大叔的粉丝们有些小失望。
既然是系列小说,这部不过不失的答卷应该会为我们带来续作么?
让我们拭目以待!
连姆·尼森。
就这个名字就让我感到头疼,很多的时候我都会说成尼姆·连森、连森·尼姆、尼森·连姆等等各种排列组合,类似的还是加尔·盖朵,也会成为盖尔·加朵、加盖·尔朵、加朵·盖尔。
很头疼。
但凡我看过的连姆的电影,节奏都得跟着他跑,为什么?
老啊,又要当硬汉,又不像史泰龙那样保持身材,你看他坐在椅子上那个肚子哦,真是油腻啊,所以他的电影一般不会光膀子或者穿坎肩,一身松垮下垂我求求你了,不要当硬汉了,硬汉要能跑能跳能打有肌肉能做各种危险动作,您瞧他开始追犯人那个秒速5厘米...看的真恶心。
当然纽约毒贩大佬,身边的小弟一大票。
偏偏片中的各种毒贩看起来性格像陆毅,哪有大哥范儿啊,最后被绑架女儿的毒贩救女儿即不带小弟也不带枪,家里唯一一把步枪看上去好像17世纪的产物,这哪叫纽约大毒贩啊。
两个被绑架家人的大佬小弟加起来不到三个,我服你!
狙击手这个岗位还给自己吸毒的弟弟,熄灯瞎火的,这枪真看不到的,这弟弟吸毒才带着画画的才华,可是您画了这么多嫂子的裸体...真的没问题?
廋个儿双手被反拷着能用脚解锁,我服!
毒贩拿枪指着廋个儿的时候连姆和厚嘴黑皮弟出门了,然后莫名其妙的回来,其实那时候毒贩就想杀变态哥了,他回来干嘛呢?
毒贩弟弟找到连姆的时候凭什么相信这个老杆子能帮到他们?
再说了,给人绑匪40万,给他的酬劳才4万,我服!
最开始喝酒也不是他的问题啊,反正下班了,顺手除害,误伤小女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我希望连姆不要再演戏了,他真的演什么都很差劲。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哪些地方改过了,或者是仅剩哪些地方还保留了原状……我认为改编电影的时候难免改动一些情节或者人物设定,但是不能为了改而改。
就简单讲讲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地方改得不合时宜吧:1. 情节上最大的改动就是最后库利被反杀了……原著是马修在外面等库利出来之后,他向马修倾诉他如何肢解了雷,还吐了。
这个蜜汁改动最大的作用是加一场马修和雷的对决戏?
但是打得又不精彩。
本来的情节设置十分合理,马修支持雷以牙还牙,但是他不能违反自己不杀人的原则,所以他到外面等库利自己处理完。
库利虽然是毒贩,但是也不杀人,所以他只是肢解了雷,留他一口气而已。
最后马修和库利的对话是点睛之笔:雷求库利饶命,库利只是淡淡地引述了雷之前说过的话“她们一旦进了货车,就只是一堆身体部位”。
太硬汉了好不好我都要迷得晕过去了。
对了这么一改之后连这句经典台词都省了,尼玛。
2. 情节上第二个蜜汁改动就是彼得之死从因为无法摆脱毒瘾而绝望自杀,到他在墓园枪战之中被打死。
很不合理:原著担任狙击手的是尤里的手下,这个人也是之前当过兵的,而且因为担任尤里的保镖他仍然保持着强壮的体魄和高度的机警。
彼得不说是多年前当过兵,他也不是狙击手啊,更别提多年来的酗酒和吸毒已经把他的身体毁得差不多了。
让彼得当狙击手绝对没道理。
3. 原著大量的篇幅是通过走访和逻辑推理一点点解开绑架犯的身份和位置。
我理解原样演出的话就是一堆人在聊天,很无聊,但是让老马随便遇到一个FBI就把线索说出来了是什么鬼?
还当啥侦探啊。
4. 谈谈选角:马修:没说的,原汁原味的老马修,除了马修是英国裔的而老尼森是爱尔兰裔而且爱尔兰特征太明显之外,气质对了。
TJ:原著的TJ是大概十五六岁,但是这个演员看着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
小孩子差两岁看着挺不一样的。
TJ最喜欢说“我有办法”,永远积极乐观,永远充满了street smart,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需要马修照顾他。
电影里的角色把他写得很脆弱,很无助,故作坚强但是其实还是个小孩子。
不能说这个角色不讨喜吧,但是还是那句话:这么改有必要吗?
伊莱恩被删掉了差评。
米克被删掉了差评。
我一直想看看范迪塞尔或者巨石强森版的米克啊哭!
看过电影之前并不知道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还是比较有名的小说,有点孤落寡闻了。
很可惜的是看豆瓣好像大家给出的评分并不是很高,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沧桑的调调的。
一个酗酒的,留着满脸络腮胡子的醉汉警察,面对3名悍匪干净利落的消灭2个,毫无惧色的追第三个,一枪不行再补一枪,你根本看不出他醉了。
所以很难把误伤女孩的死归罪到他身上,但他却因此辞职戒酒,背负着内心的罪责,毕竟女孩做错了什么呢?
Liam Neeson因此颓废了吗,好像是的,也好像并没有。
只是你看不到光阳,看不到美好的光景,一切都随着他沉浸在阴冷破旧的城市角落里。
如同Liam Neeson参加的戒酒会,给人感觉就是没有希望没有生机。
面对一个毒枭对老婆的想念,对老婆的悔恨,才从对死亡和罪恶的麻木中站出来,接下案子。
对他而言面对的罪恶太多了,接下一桩是需要选择的。
好像片子里的毒枭才是阳光的,明亮的大气的房间,对爱人的思念,忠诚,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有100万存款想要转型呢。
TJ,我很喜欢 Liam Neeson和TJ在图书馆的情节,简单的利益交换,不需要你的同情,我们认可只是因为我们都有需要对方的时刻,并不是谁对谁的同情。
“不要同情我”这句话在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次,但每次出现我都觉得那么自然和美好。
我们的世界里太缺少这种简单了,我们追求的那种思想上的高尚雷锋精神,其实在现实社会中到了最后一点都不高尚,却往往是黑暗和罪恶的源头。
所以 Liam Neeson也好,TJ也好,都不需要对方的同情,所需要的是理解,所需要的是我们都有价值,而人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也在于此,不然你活着为什么呢。
就电影本身而言确实没有太多惊喜,甚至墓地枪战的剪接我认为糟透了,节奏控制的一点不好。
可是这部电影能让人安静的看完,心头压抑却不失希望,挺好,我喜欢。
刚看完的时候觉得真棒,影像拍出了原作系列小说中那个阴森的纽约,利亚姆尼森在破破烂烂的纽约街头彳亍独行,也很像沉郁的马修斯卡德。
后来回味一下,又有很多遗憾。
原作小说十几本,我看到A Long Line of Dead Men弃坑了,后面几本也翻翻,但都看不完。
我看过的部分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故事线。
第一段是七十年代中期,小说前五本,从《父之罪》到《八百万种死法》,主角是一个孤独、阴郁、自毁的酗酒者,有收入就捐十分之一给教堂,然后点几根蜡烛纪念他认识的死者,通常包括该故事的死者和他当警察时误杀的小女孩。
这一部分以第五本《八百万种死法》最精彩,主角开始参加戒酒会,起初一言不发而且不断破戒,结尾时终于第一次发言,承认自己是个酒鬼。
这个角色到此算是一个完美的句号,作者自己也说本来想就此放下的。
其实整个系列小说第一适合拍电影的,就是这部,我简直能想象如果《离开拉斯维加斯》的麦克菲吉斯和尼古拉斯凯奇拍这个会是什么效果。
可惜八十年代小说刚出炉就被抢拍,当年也是梦幻班底,导演是《回家》的Hal Ashby,编剧是奥利弗斯通,据说拍得一团糟,Hal Ashby没等后期制作就被炒鱿鱼了。
《When Sacred Gin Mill Closes》写的是戒酒前的故事,算是番外。
第二部分从《剃刀边缘》开始,到《行过死荫之地》(话说这片名是谁翻的好怪)为止。
写的是他跟其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他与戒酒协会前辈吉姆类似父亲替代品的感情,跟黑道人物米克巴鲁的友情,跟妓女伊莲娜的爱情,还有跟流浪黑小孩TJ近乎儿子的感情。
第三部分就是剩下的,马特过上了挎着老婆看画展听音乐会的幸福生活,个人认为就是骗钱。
几处改动:风衣上的弹孔是新加的……本意应该是一个象征,主角的心路以误杀小女孩开头以救小女孩结束,但是我看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小马哥和阿健,《英雄本色2》的对白汹涌而来……时间从九十年代初挪到九十年代末——就为了插雅虎的广告?
主角本来是因为误杀小女孩而开始酗酒的,改成了因为酗酒而误杀人然后戒酒,简直颠倒黑白;小说中主角去委托人家之前就已经知道委托人是毒贩,这也是马修斯卡德这个角色的特性之一,他不是行走在黑暗里的圣人,他的道德标准其实是很低的——他受贿也行贿,他屡次陷害疑凶(《酒馆关门时》《坟场票》),《剃刀边缘》里知道米克把凶手喂了猪照样跟他交朋友,《屠场之舞》里跟黑道分赃……肥佬内线的部分是新加的,有漏洞之嫌:以变态二人组之心狠手辣,怎么会放过他?
《行过死荫之地》本来的主线就是主角跟伊莲娜的感情,即马特从接受伊莲娜是妓女到想要独占她,以伊莲娜说自己已经退休几个月没接客结束。
这部分完全删掉了,我猜是因为他跟伊莲娜这一段说来话长想想也没法浓缩成一部戏,这套小说又没红到可以像暮光那样拍上下集的程度。
但是把TJ的部分挪过来充当副线,拍得俗气无趣。
个人认为不如把凶神恶煞的米克巴鲁加进来。
当初我看小说最不爽的就是全城毒贩抓绑匪这么热闹的戏份,怎么能让杀人如杀猪的米克去爱尔兰度假呢?
结尾本来是干脆利落的毒贩剐了变态绑匪告终(说剐也不算,处理方式类似《紫川》里紫川秀对付雷洪),电影版非要来一段大反派杀来杀去杀不死不断逆袭的戏,这把戏三十年前詹姆斯卡梅隆刚发明时能唬观众一跳,现在就只能让人打哈欠了。
枪战镜头又少又简单,剧情没有悬念又拖沓,结尾毒贩本来是要寻仇反倒被灭了门,夫妻加小叔子在天堂见了面是撕13还是3P?
罗刹毒贩弱得好像没办暂住证的流民,怎么看怎么不像混得风生水起一个电话能召来15公斤可卡因的大毒枭。
不值得一看,比空中营救还要烂。
我是马修.斯卡德系列的死忠粉。
全部18本英文原版我都看过。
从1976年的《父之罪》里摇摇晃晃的酗酒青年,到2011年《烈酒一滴》里喝苏打水深夜海聊的沉稳老者,马修的一切都那么历历在目,很多人在他的生命里来了,又走了,只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让米克深夜下酒的回忆。
也有很多人来了,就留下了,陪伴这个孤独的侠客,丰富了他的人生。
纽约暗灰色的背景下,马修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死荫之地。
冷血谋杀,残虐犯罪,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解决着,探寻着。
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大英雄,没有举着任何大义的旗帜,也没有打算过要拯救什么人,很多case他甚至不想接,委托人死说活说他才半推半就;他也不是个传统的正人君子,他的伦理原则也界限模糊,送到手边的钱他也拿过,死者的遗孀他也睡过,妓女,皮条客,毒枭,职业罪犯也好;律师,警察,戒酒导师,街头少年也罢,在他眼里就只有合得来或合不来的区别而已。
他气质孤傲,冷峻独行,缘起缘灭,聚散离合,不解释,不纠结,不流泪,就算对喜欢的女人也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煽情的话。
但是,不管是方是圆,他有自己的原则;不管是高是低,他有自己的角度。
他并不比普通人聪明,也没有警察那么多的线索和资源,他只有一口咬住就不放松的执拗,哪怕任何微小的可能性都要排查的固执。
这就是我们大家都一直熟悉的马修。
说说这个故事,这头顽固的老熊,在《行经死荫之地》里,他深深地思考了善恶的界限,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他从戒酒聚会上沉默寡言,无话可说,到开始倾诉自己内心的恐惧。
我觉得这个系列所有的小说里,《行经死荫之地》里有更多精彩的对白,蕴含了很多辩证哲思,很多句子读起来真的妙不可言。
凶手的塑造也更具有特点和性格,显得立体而丰满。
最后面对凶手的斯卡德也更加冷静,残酷,和富有原则。
之前马修.斯卡德系列搬上大银幕的只有1986年时候的《八百万种死法》,当时饰演马修.斯卡德的是Jeff Bridges(就是《钢铁侠 1》里的那个反派老头)。
劳伦斯.布洛克自己曾经说过,他心目中理想的马修.斯卡德是Robert Duvall(Duvall老头年轻的时候也是挺帅的)。
但是我觉得Matthew McConaughey更接近我心目中的马修。
这次Liam Neeson出演马修.斯卡德也是让人很期待。
一看编剧名单里有老布他本人我就放心了,导演是斯科特•弗兰克,他的作品里《少数派报告》,《马利和我》,《金刚狼》都还不错,想来这次《行经死荫之地》也不会差,英国9月19号上映,好期待!
凌乱繁杂的纽约,有这么一个酒鬼,游走在罪与罚的刀锋边缘,他是个会搞当事人老婆的无照侦探,他是个会跟职业罪犯彻夜长谈的义气男儿,他大半夜扛着锄头在农场埋过尸体,也在戒酒聚会上流过眼泪。
他是应召女郎的灵魂伴侣,他是抓住案件毫不松口的固执硬汉,他常年穿着夹克衫,穿梭在纽约的大街小巷,固定参加戒酒聚会,酒吧里喝咖啡,偶尔私会下小情人。
他不姑息,不作罢,不信上帝不信枪,酒店关门之后,他是就着往事喝苏打水的黑骑士,他是纽约夜里寂寞的背影,他是我们最爱的马修.斯卡德。
阴冷变态不是我喜欢的格调,小女孩出境是影片唯一的亮色一抹,就连小黑男孩也是背着一身伤痛心酸冲击着观众情感,小女孩的明媚注定是为了反向加深影片的阴暗,一去不返的手指还能令她重回明媚吗。
大表哥养眼的存在、有情有范儿、这里的好注定都要被败坏,所以以死状惨烈死得不值了断终结。
削减的脸颊深陷的眼眶又换了发色只觉得熟悉不记得是谁,看了演员表才对上号。
跟大表哥完全不同的格调味道。
恰巧又刚看了大小姐跟尼森大叔合作的空中营救。
虽然今年弃了唐顿,看到二位有表演还是会来捧个场。
又恰巧空中营救中同样酗酒混沌一派不得志的尼森大叔也是救赎小女孩来赎罪对另一个小女孩的伤害。
太好看啦,一部电影6条支线8个人物故事,竟然还能做到逻辑如此畅顺、合理!
剧情紧凑、相互印证,太优秀了!!
好看得我暂停好几次舍不得看完。
人物很多但是每一个都刻画得很立体,有的人物都不需要现身,只凭其他人几句台词就能很好地讲好ta的故事,支线之间完全不突兀,一句台词都不多余,真的很优秀(扮演老婆被杀的毒贩Kenny好帅
亡命救參抓住了小說的冷冽,當然那些慨嘆世情的獨白沒那麼多,人物塑造亦因篇幅有限而有所取捨;二十八年前勞倫斯卜洛克筆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八百萬種死法拍了電影,改頭換面並爛得可怕,行過死蔭之地如今拍成這套亡命救參,算是四平八穩。
一部唧唧歪歪的左逼圣母电影...吐槽无力
一米九也撑不住的闷啊
到处都有连姆尼森,扎戏太多了吧。对他完全无感,此片浪费了大表哥的颜。
沉闷、压抑、灰暗。叙事单调乏味,毫无趣味。拍的太失败。
我的天啊,马修,你终于上映了,必须五星!爱死你啦!!!!!!!!!!!!!!!!!!!!!!!!!!
还不错,突出某条主线,而不是什么都想述说就更好了
前期的铺垫足够吊胃口,变态杀手刻画真不错,连姆尼森依旧潇洒在法外之地。结尾死的人太多,没有get到传达的最终意图。
我连姆大叔真是迷上了单打独斗,这样的一个故事尽管曲折再曲折了,靠的还是大叔,叙述有很大问题,太自以为是了,讲得不清不楚,所有精力都用在气氛营造上了。
情节较慢
有点东西但东西不多;大表哥真帅prprpr
不管豆瓣评分有多低,反正我很喜欢。小说还没看到这本,单从电影角度看的话挺好的。
连姆大叔,也是套路化接片。剧情好平淡节奏好平淡,看着很无趣的电影。
就没指望【金刚狼2】的编剧能改编好这片子,他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渲染戏剧张力,他只擅长情节的堆砌,直接导致故事里悬疑的部分弱到几近于无,全靠闪回加演员的口述了。请来了连姆·尼森还没有动作戏,导演看上去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老派,他只是朝这方面想了而已,至于大表哥就是在打酱油。★★
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大镜头的荒凉的构图感的。虽然故事讲得一般,但是炫技炫的还是很到位的。尤其喜欢另一个凶手垂着头滴血的那一帧。
画面不错,再风格化凌厉一点就好了,故事实在太单薄了,变态杀人狂角色也太单薄,两人长相也不太可信,太普通了,有点立不住,毒贩也都太干净,太好父亲,好丈夫
《行过死荫之地》名字比电影好。作为知名小说改编,大概是尽量想还原原著那种阴郁的感觉,但效果不甚理想,除了阴郁做的还不错,故事节奏一塌糊涂,好多该有的情节反而故意省略,结尾甚至有了一丝逗逼的色彩。。整体感觉装逼过头失去了观赏性也失去了逼格。或许拍成《真探》那样十集左右的迷你剧会更好
还可以,一步步破开谜团,故事节奏比较好,一气呵成,没有废话
把纽约拍得很好,即使把我那么喜欢的伊莱恩的角色直接删掉,在影片一半的时候我都想给五星的,但是结尾的地方想要显得曲折,反倒是拖泥带水了,TJ还原得也不行,没有那种机灵劲。不过说到底啊,也许这扣掉的一星,只是我把自己脑中心中的马修去和影像比较了,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可是在所难免
老布你这么罗嗦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