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评论和影片介绍后,重看了第二遍。
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部纯正的喜剧片吧,整个看片过程我都欢乐的不行。
完全不会因为节奏慢而急躁,喜剧的风格没有恶俗夸张那种刻意的搞笑,演员都特严肃认真的去演。
比如,后半段有位名演员客串一场戏,名演员屁股有痔疮难受的不行,但是表演时又严肃的不得了,旁边的工作人员也一本正经,镜头也四平八稳……就是这种设置反而呈现出一种幽默感,让我笑到不行,真可谓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全片最喜欢的地方是当男主姐姐回来参加男主妻子三周年忌日的时候,遇到出站口的僵尸检票员,到田边坐着的僵尸大妈,还有欢快的奔跑的僵尸小学生……太欢乐了。
大叔主角太萌了,绝对是大叔外形同时兼具少女心,尤其是很多小细节的塑造,比如开头早上做饭,拖鞋袜子自制盒饭好评,河边玩水,澡堂洗澡的时候靠着双手在水里移动漂移,看僵尸电影剧本看哭了,拍戏演僵尸被打到爬起来后还拍拍身上的土……等,塑造的太细腻太可爱了。
然后配角塑造也都让人印象深刻,个性鲜明。
看第一遍时觉得好熟悉的感觉,查一查,果不其然,和另一部电影《南极料理人》是同一位导演。
好喜欢这种日常的风格,就只是跟你讲一个好普通好普通的故事,没有什么生离死别,没也没有撕逼斗嘴,不靠剧烈的戏剧冲突……但就是这样平淡的故事,靠着独特的视角,打动人心的细节和幽默感,让影片就像秋日午后的阳光一样,给人慵懒的感觉,却舒服的不得了。
只是到最后,还是没有明白片名的由来,原因。
难道啄木鸟指的是男主角吗?
嘛!
算啦。
反正看了一个好片子。
“那个,这很有趣吗?
” “有趣啊,你快继续说。
” 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正确,祈求偏执的规矩可以让磨难自己溜走。
我无法肯定自己,所以被认可的时候,我生硬地向你道谢。
日本电影的柔和,不经意地将一切都安放好,所有的一切水到渠成,理应如此慢慢前行。
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总喜欢出现两个陌生人的相遇相知相互影响,特别是两个冤家一出场,你知道他们最后一定亲密无间搭肩看斜阳。
我仍喜欢人和人的相遇。
每一个个体,都独一无二丰富得像宇宙,两个人的相遇,都是更独一无二的浪漫。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经历和伤,再凑到一起彼此磨合。
所以无关年龄身份和相遇后的结局,无论好坏,都可以视作对方的痕迹。
看过导演的另一部《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又看完本片,我初步感觉到导演喜欢表达的母题是“无聊”。
“熊谷守一”,在小院中不出门30年宅居生活,把“无聊”的生活过成了史诗。
通过放大镜一般的眼睛去发现无聊中的丰富、复杂、诗意。
在这部《啄木鸟和雨》中,日本著名的有情色电影之称的《失乐园》中的帅气儒雅的中年男主角,在本片中老了将近20岁,身份变成了伐木工人。
意外地、被动地卷入了在他的伐木林附近拍摄的一个电影剧组。
起初他不情不愿,无精打采,将剧组人员一再的帮忙请求视为对自己的打扰,但逐渐地他对他所陌生的拍电影产生了兴趣,变得热情主动起来,甚至显得过于热情主动,作为吃瓜群众把瓜吃得很香。
无意中认识了年轻的电影导演——一位沮丧得想要逃离的25岁年轻人。
在看了导演扔给他的剧本后,他对电影燃起了更大的了解和参与热情。
在他的精神鼓舞和实际参与下,剧组的拍摄也变得顺利起来。
年轻的导演终于走出了沮丧情绪,拍出了感觉和水准,得到了电影前辈的认可。
年轻的导演感激这位伐木大叔,然而电影竣工,剧组离去,伐木工人又回到了原先枯燥无聊的生活。
当他再次举起锯子伐木时,停下来看前方,期待再次有人来打扰,然而,树木除了鸟鸣,再无其他动静。
那一刻,我有种伤感。
剧组的来临、他对剧组的参与,给了他生命一段难得的假期,给他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甚至让他迸发出了前所未见的潜能,他用他的热情鼓舞、拯救了另外一位年轻人的职业生命。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喧嚣终归沉寂。
生命中有些东西也许已经改变,记忆会留下一些趣味和温暖,但并未改变生命这盘大棋,继续沿着原先枯燥的路子进行下去,直到终局。
我觉得,这部片子真是把人生的无聊拍出了带感的高度。
就像那寂寂夜空,突然一朵焰火划过天空,让无聊的夜空,有了一丝活力,然而很快,焰火寂灭,夜空重归寂静,甚至比焰火来临之前来得更加死寂。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算起来到美帝也有一百天了,早就说想写点什么,但又觉得矫情,而且也懒。
没事玩玩手机刷刷微博,发现又开始支付宝集福,博主开始做新年题材的视频,连app的图标都渐渐变成了大红色,原来拖着拖着就快到新年了。
最近逢人便会说日子没有盼头。
在大学的话过了三个月也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在我自称的美国屯子里三个月里我还不能顺顺利利把飞机降落下去。
看着身边同学们一个一个放单扔水池庆祝,我一边觉得紧张,一边更觉得遥遥无期,毕竟这才是最简单的solo check。
我向来喜欢怀旧,偶尔会翻开QQ空间,回头看看以前的日子。
发现这句话我以前说过很多次——树要参天,尚需百年。
这句话是一句电影台词,来自《啄木鸟和雨》,是上大学迷小栗旬时候发现的一部小众电影。
情节很慢,甚至有点无聊,但第一次看完就特别喜欢。
片尾曲是来自星野源的“Film”,同样小众,现在QQ音乐上连歌词翻译都没有,旋律和电影情节一样,悠哉悠哉。
那时候还不知道星野源是那个产科医生小四四,也不知道星野源是娶了新垣结衣的死宅程序猿,也不知道星野源是动过两次脑部手术才复出了的歌手演员和作家,和这部电影一样,第一次听了这首歌就喜欢上了。
曾经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好朋友和我妈,但两人都没能看完,感觉无聊。
我也就再也很少向别人分享我喜欢的东西,因为觉得大家的点都不一样,我兴高采烈的推荐,最后惹得尴尬。
直到我再次把它从QQ空间里翻出来,我决定重温一遍这部电影,并把它推荐给所有迷茫躁动的人们,因为树要参天,尚需百年。
一个是古板的伐木工人,一个是懦弱的新人导演;一个不懂得处理和儿子紧张的关系,一个面对压力选择逃避。
幸一对自己的剧本不知所措,浑浑噩噩地拍着一个接一个的场景。
终于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没想到大自己四十岁的伐木大叔读完自己“无聊”的剧本还会感动的流了一点泪。
克叔在妻子去世后对无所事事的儿子忿忿不已,然而在年轻懦弱的幸一身上看到了这个小导演也在为自己伟大的梦想而真切的努力着,也理解了自己的儿子就算踏单车也要去东京寻找机会。
这又让我想起了《蜂蜜与四叶草》里的一句话:先动手做点什么,意义随之而来就知道了。
那就放手做吧,就算年近花甲也想试试看拍电影是什么感觉,就算忘了26号是妻子的三周年忌日子也要向前看;就算不好意思坐在导演的座位上也要把电影拍完,就算请来的演员大名鼎鼎但是拍的不好也敢于说不好意思我们再来一遍。
终于两个往年之交不再碍于一杯巴菲,大快朵颐。
幸一耳边不会再有不要穿黑色袜子的心理暗示,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耳边的暗示变成了克叔的就要放晴了。
静静地再等一下吧,就要放晴了。
终于幸一可以大声的喊出:那还用说吗,当然是拍了!!
Life gose on,就算拍完最后一个镜头还要继续下雨,只要你想做,老天爷也会放晴给你看。
终于克叔和儿子坐在一张桌子上吃着早饭,用一样的海苔包着一样的丸子,穿着一样的工作服一起做森林的啄木鸟。
电影的最后幸一在熙熙攘攘的剧组人员中一屁股坐在克叔送给他的柏木凳上,幸一已经是一个出色的导演了。
他想把凳子搬走却抬不动——是啊,因为树要参天,尚需百年。
克叔又在熟悉的伐木声中伸直腰板稍作休息,回头像是看看远处的幸一——是啊,因为毕竟这个大叔也才刚刚六十五岁。
二十五岁的树和六十五岁的树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那棵一百五十岁的树已经参天。
所以那就放手做吧,就算有时会下雨。
总会雨过天晴,总有一天会毫不犹豫的大声喊出“OK了!!
”。
毕竟树要参天,尚需百年。
提高嗓音,欢呼雀跃吧。
那样的日子,今后还会有吧。
加油,小年轻。
祝大家新年快乐。
明年见。
——Arthur、 2018.2.12 于Troy Moody Park,Vero Beach
フィルム8.2星野源 / 2012
很喜欢冲田修一的《南极料理人》,都是闷声不响一句话不说的宅男戏,小栗旬和堺雅人可以说真的是不相上下。
尽管全员便秘式交流,以急死观众为己任,本片却是相当喜感,温馨又可爱。
年轻的编剧兼导演惴惴不安地带着一个没啥钱的剧组,来到宁静的乡下,拍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僵尸电影。
路人伐木大叔从开始的好奇不解,到被郁郁不得志的小导演的剧本感动,最后发动全村劳动力帮助剧组完成拍摄。
整部电影的戏中戏与戏外戏都不同程度的憨直且呆萌,像小朋友过家家乱七八糟又怡然自得。
役所广司和小栗旬这对儿忘年交看的人心软软得满脸姨母笑,貌似不善交流难以交流的两个男人,默默地互相传达心灵世界的默契与完美合拍。
好想看看最后拍出的电影是啥样,会不会受欢迎。
平静的村庄,树林的伐木声,一切又会恢复如常,但温暖奇特的经历令人回味无穷,每个人的人生困境也都会随着大雨云开雾散。
大叔那把手工打造的质感厚重的柏木木椅,年轻导演会永远带在身边吧。
一部温柔缱绻阳光清新的男人戏,高境界的喜剧,笑中带泪。
一片紫菜一颗梅子一口饭,尽管没有女人和爱情,看完真是甜的不得了,爱不释手的喜欢。
观影《啄木鸟和雨》输出【日】冲田修一 2012年上映,获得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温情治愈系列,类似/是枝裕和。
讲了啥:伐木大叔因帮忙遇见“拍电影的”,从遇上麻烦事的心态通过看电影样片被感动,眼眶湿润满眼喜悦。
欢喜地搭载在想要逃跑的田中幸一 去车站,一路要求辛一给自己讲电影的后续,并不停叫好。
而幸一则每每抱着怀疑的心态问道:您真的觉得有趣吗?
分别时将脚本赠送给了克叔(伐木大叔“克彦”剧中的昵称)克叔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认真地一口气读完电影脚本,感动落泪。
最终电影制片人到车站“追捕”幸一,导致出逃直接失败。
克叔反应过来幸一是导演。
接下来,克叔出现在剧场旁观,在幸一焦虑头疼时帮助幸一;第二次出现在片场则拿上了扩音器帮助幸一控场;期间还发动自己的伐木工工友会帮幸一找到了20人的群演(因找不到人,原计划只有3-5人)。
克叔在片场忙碌的场景被小姨子及其小姨子的女儿一家看到,问及小姨子一家为什么会出现在当地——还没反应过来明天是逝去妻子的一周年忌日。
克叔漠然,人静止了,略微低头 眼神放空,双手拿着椅子等剧场的杂物,停留在半空中……回归/这里预示着某种回归。
转场,回到家中的克叔看到之前闹着徒步也要去东京的儿子熟睡在沙发上,已经将两套西装(明天忌日典礼穿)整理好挂在玄关处(漠然)再转场,克叔和往常一样大口吃着饭(海苔夹烤肠),儿子已经换上了和父亲一样的工作服,当了一名伐木工人(想来 大吼要尊重儿子意愿的父亲此刻儿子正和自己一起工作一起吃饭,是开心的吧),坐在父亲对面吃着饭(海苔夹米饭)。
镜头来到海边,(这个海水颜色、清澈、海浪翻动很像金石滩的海)剧场人员往来,幸一独自从荧屏左边走到中间的木椅子坐下,一边走一边低头看着脚本......突然被呼叫,跑开去,奈何木椅太沉不好搬动,依旧停留在屏幕中央。
影毕。
——————————————————细节①电影脚本 最后写着“自分(自我)”,封面写着田中幸一②木椅是克叔给幸一制作的,脚部刻有“幸一 二十五才(岁)”——幸一看到过克叔给儿子手工制作的刻有儿子名字和岁数的棋盘。
一、线索一 电影(惊喜点)克叔通过帮助别人发现自己新的兴趣点——对于电影。
但也是因为电影忘记妻子的忌日,(曾经还生气儿子没能记住母亲26号的一年的忌日)。
最后回归本职。
幸一因为电影有了压力有了心魔(拍摄期间不能吃甜的就能好好拍完这部电影,晨起穿袜子时内心魔幻的声音,很是纠结于不要穿黑色,不要穿蓝色…)二、影名“啄木鸟”我的理解是主人公们 ①克叔和幸一 跨越年龄的互补,即互相帮助,互相成长,啄掉性格中的“害虫”:幸一缺乏自信缺少鼓励有点颓 丧,认为事情没有转机想要逃避;②生活中的压力:幸一对于生活中繁重的任务缺少经验不知所措,克叔69岁,丧妻一年,儿子不好好工作,自己的身体一年前受伤而不能吃甜食,心情始终处于阴天,生活得按部就班毫无生趣。
三、线索二 雨/影名“和雨”雨,是电影对生活中阻碍成功事物的隐喻。
雨来之前,就得今天停止伐木工作;大雨磅礴则使电影拍摄无法继续。
雨,是电影的第二线索。
起到起承转合的过渡作用,很是关键。
第二场雨,放在片尾1/4处,是一个小的高潮:主人公幸一站到雨中去坚定地大喊:坚持拍摄。
克叔一遍遍地鼓励幸一——会放晴的,一定会放晴的……前3/4的含蓄与此刻的狂放野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带来了别具新意的小高潮。
四、片尾 回到日系电影的拍摄风格,日戏。
视听语言:黄金分割。
画面:白日里,在海边,有一张木椅放中间,几个来往搬运道具的人。
景别:远中景;时长留长,空间留白,只拍摄 海——空间感!
(2020.10.25 在食堂吃早餐时 还想如果座位周围没有障碍物:眼前没有柱子,旁边没有柱子)就把自己放在一个空的空间的中心,那从远处看来,也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从空间的空能感受到空、从空间的空感受到留白、从空间的留白感受到寂静、从感受的寂静感受内心、从感受到的内心感受到灵魂的冥想、从灵魂的冥想感受静的喜悦、心的轻盈、轻盈的欢喜,欢喜的静默。
@没有空间,也就没有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也即没有了我和世界的二元对立。
破一级二元对立。
《意识光谱》
看这部电影就是奔着小栗旬来的。
之前看了他主演的花样男子和热血高校12之后,我开始对这个男人恋恋不忘,正如之前我看到有一个人评论小栗旬所说的,小栗旬就是长着一副鞋拔子的脸,但却拥有着在我眼中完美而吸引着万千少女的身材。
在我前面看过的这几部电影中,小栗旬无不展现着他的大长腿和匀称身材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我喜欢上了他。
但可惜的是,小栗旬主演的电影实在说不上多,能够为人称道的更是少之又少。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断地去查找他的影片,哪怕只有那么一部他的电影,我也不想错过。
(扯远了) 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好不吸引人,电影中的剧情也是平淡没有什么起伏。
这部电影就像其他的日本电影一样的风格,整体的步调非常缓慢,几乎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原本可以省略的一些“冗余”情节,却一点没有删除。
而这也正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在任何时候,日本人似乎都始终秉承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设计,绝不偷工减料。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有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要快进的心情,感觉快进了剧情的呈现似乎也毫不受影响。
然而,当你能够静下心来把这部电影完整认真地看完,就会发现,这样“冗长”的电影看起来总会让人荡气回肠,直击心灵深处,能够把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引人遐想,留恋难忘。
这或许就如同是阅读的精度和略读的区别之处吧,看似“冗余”的内容,其实不可或缺,而这个特色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影片中,小栗旬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的。
与他以往所演绎的花泽类和源治的角色一样,他的表情和动作总能让人感觉他不是小栗旬,他就是电影中的角色本人。
他所饰演的花泽类,温柔中带点慵懒,深情而给人有一种安全感,让我对自己梦想中的白马王子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和其他版本的花泽类相比,其他版本的花泽类都是在模仿,唯有他才是真正的花泽类。
他饰演的源治,真真正正地表现出了源治无所畏惧的打不死的青春年少的形象,那酷酷抽烟的动作,开始打架时歇斯底里大声喊叫着向前冲去的勇敢无畏的性格,总让人想要像他一样无所畏惧。
而他本次饰演的幸一,更是非常完美地表现出在他自卑的背后追求的自我的勇气的丧失。
小栗旬在其偶像形象的背后也不乏表演实力。
总之,这部电影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教育意义,而且整部影片的制作也是非常用心,值得一看。
我们应该坚持自我,在听取被人的意见的同时要相信自己的决定,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很偶然看到的片子,只是在晚饭时从电视点播里随意挑一部下饭,乍一看简介中的主演也不是很熟悉的人名,播放后看到小栗旬出现我便怀疑是否自己脸盲认错,毕竟电视介绍中并没有他的名字。
想想看完后应该留下点什么,以后回顾时也好了解下当时自己的想法。
人生中的偶然相遇最是妙不可言。
有时候,遇到的人和事,是人生旅途中路过的一段风景;有时候,遇到的却是人生的转折点,使自己更坚定地往前走,或是转到新的方向。
小栗旬演的导演从一开始想放弃电影临阵逃脱,到一步一步拍完电影,直至最后开拍新片,都是因为遇见了役所广司扮的伐木大叔。
伐木大叔所给予的:肯定,鼓励,陪伴,支持,帮助小导演在导演之路上越来越自信,愈走愈坚定。
影片结尾给他的场景是人来人往中,他那把来自伐木大叔特制的导演座椅摆放在碧波荡漾的沙滩上。
(看的时候觉得这个场景好美好感动,忍不住欢呼出来…)对于伐木大叔而言,这段参与协助拍摄电影的经历,应该是自己生活中奇妙的一次偶遇。
这段奇遇过后,便是回到自己原本的轨道。
影片最后给他的场景是大叔继续伐木,和影片开头遥相呼应。
只是,在大叔暂歇朝山下张望时,那处没有冒失跑来打扰的人了。
(看的时候我心里不断想快再来吧快再来吧,虽然知道不会出现了,但还是忍不住地期待。
)以前总是希望自己和相遇的人们,能有电影中的那些奇妙、美好的情节们。
相比期望别人给自己带来转折,我似乎更喜欢成为别人的转折点。
这种成就感很容易让我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
肯定,鼓励,陪伴,支持,都是我喜欢的事情。
喜欢让别人在迷茫中看清方向;喜欢让别人更坚定自己,勇于前进或是决心改变;喜欢别人越来越好。
现在也是这么希望。
未来应该也是。
本想说看着这些语言会不会觉得傻傻的,看来看去也不觉得傻,反而觉得很愉悦。
很有可能是脸皮越来越厚了。
本想随意写一点,写着写着竟然又写多了,还发现时间竟然过得飞快。
简直飞逝。
而且还觉得,影片中细节们都没写。
算了,我能想到的想不到的细节,豆瓣影评中都有,想回味就翻阅吧。
梗概有,大叔伐木被人告知正拍电影让小声点⇒描写大叔的生活⇒大叔再次遇到拍电影的并帮助他们后来还参与表演⇒大叔被叫去看效果片⇒大叔主动找男主并提供帮助⇒男主渐渐开朗⇒大叔也乐在其中甚至忘掉了妻子的忌日⇒大叔迷茫男主反过来找大叔⇒大叔对儿子的态度开始改变⇒最后男主拍片子遇到大雨正要放弃时大叔出现并预言雨会停一会儿事实如此大丰收⇒男主彻底改变开拍另一部电影大叔在结尾又开始了伐木场景有,森林,家中,温泉,工厂内,野外,溪流边,饭店里,木材厂,车站桥段有,无意中碰到某事,开始还不习惯或者不喜欢,后来经历某一件事或者是与其他人的交流,发现其中挺有意思的,又变得非常喜欢了。
与儿子不和,后来思想转变,改变对儿子的态度,被儿子接受。
大家一齐参与某件事。
初出茅庐的导演,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可以说从未看过这么卑微的导演,道具组嫌他挡路,演员问他表演得是否到位他也答不上,摄制组问他能不能过他踌躇不决,纠结得只好装肚子疼蹲在地上拖延时间。
其实他大可以假装胸有成竹,即使拿不定主意就让剧组一遍一遍地重拍,但他没有,他很尊重剧组人员的付出,如果是他自己专业度的原因,导致剧组一遍遍重拍,他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他是一个对电影导演这个工作抱有很强敬畏心和责任感的人。
日本电影好像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慢慢吞吞地叙事,却能把人治愈。
很多细节的刻画都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印象很深刻的是克叔跟导演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克叔说:那棵树60岁了,你背后这棵已经150岁了。
人类的年龄对比起树木来,多么渺小,而一个人从初入职场的生涩到逐渐老练,不也是在一天又一天的历练中成长的吗?
按照自己的心意不断努力,总能到达彼岸。
就像年少时被他爸爸送的摄影机吸引,后来选择了导演作为职业的幸一,克服了重重困难和对自己的不信任,到最后也逐渐成长为别人口中充满敬意的导演。
仔细看还有点帅的大叔。。。。
治愈系
这样温情又清新的电影似乎是日本人最擅长的,自然,不做作,又笑点不断,感情看似很淡其实是藏得深。这样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两个人碰撞的结果真是又呆又萌,很适合时下的口味。细节很棒,只是节奏依然很慢,急性子估计受不了。 @2012.6.21 大光明 99
纯日式风格。木讷的男人萌萌的女人,时雨时晴的村庄,善良的村民,就像是世外桃源,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所谓热爱,是你深更半夜不堪压力奔逃回东京,是我泡着温泉不知不觉演起了僵尸,是全村画着僵尸脸的冲锋陷阵,是老天也会被感染降下的一抹天晴。看着毛片里的自己慢慢绽放出笑颜,如同孩子第一次找到了心爱的玩具。今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拍戏时能不能吃甜食,所有迷信遵从热爱,爱得老天都会为你放晴。
飞机上看的,这部很有意味,下载下来再看一遍。
简洁流畅的叙事,细腻琐碎的故事。最难得的是有一种难得的气度。日本电影在小情怀方向走得很远,情怀大于故事,而那些不动声色的小幽默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电影化程度极高的结构和丰沛的配置填埋了戏剧冲突的弱点。
好难看
作为一部文艺片,笑点奇特,节奏典型日本片,搞笑的是冲田修一出道作就是无聊的僵尸片。
看了半小时,不是我的菜
对于不看纪录片的很多人来说,电影拍得纪录片风格他们赶脚很燃,就个人来说,还不如直接看纪录片~~~~唯一记得是这片子里面有几颗老树,大而盛,超美
几处冷幽默很逗,就是整体稍缓
太慢了,看的蛋疼
就是有几个不是在电影院的话也笑不出来的笑点而已
完全不来劲。看到小栗旬那个造型就跌。谈话类温情类日系小品果然不对位。
原来和南极料理人是一个导演!非常温和节奏很慢的电影,一开始看都快睡着了.但随着推进,却有着意外的惊喜.
伐木工在雨季没法工作,于是就迷上了拍电影。没什么意思的迷影片,剧情节奏慢到像是完全在片场,一些台前和幕后全部拍出来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
伐木工误入片场的故事,虽然有点治愈,但是全片都很淡,弹幕有点意思,加上弹幕的解读更好理解。
呕。。。不知道讲了啥子。。。我的智商有问题
看不下去,看了三分之一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