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剧透,慎入慎入。
冰岛电影《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导演西德格尔•西乌尔乔森(Grímur Hákonarson),有点意思,这么小的地方,那么遥远那么冷,喜欢看的人一定会看。
冰岛这地方人口30万,羊口80万。
两个主人公带着八只羊,这比例够高。
当然,这是电影,而且人家是以羊为生的。
光是弟弟基迪那次宰杀的就147只了。
羊可以成为羊口,是因为羊在这里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在这个国家,在这片冰与火的土地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超越羊的重要性,在所有灾难面前抵抗和支持,亦是人类上千年来的朋友和救星。
每一天,无论欢愉或是痛苦,羊的生命和它的牧羊人以及它的辛勤坚韧紧紧相连。
如果我们的羊高兴了,太阳也会温暖地祝福所有人;如果我们的羊不开心,则如同黑夜与诅咒般黑暗。
” 这感情,不亚于印度的神牛,还有诸位的爱犬了吧?
这部电影符合我们对冰岛的一切想象,远,冷,荒凉,除了这还有什么啊,哦,因为人烟稀少,一定还会有蓝天白云,一定可以找到世外桃源般的闲适惬意。
冷,电影给个够,冷的另一面,电影一个镜头都不曾给你。
开场的镜头就已经打下全片的格局和基调,灰灰的,静静的,多么无聊,这一个半小时就这样撑下去?
其实,转念一想,人家可是世世代代在那里过活,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
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连个女人都没有,这是一双孤单的老兄弟。
他们毗邻而居,却形同陌路。
弟弟的日子像我们这些万里之外的人们一样,听听音乐看看书,做点美食,玩玩拼图什么的,威士忌伏特加是不会喝的,只喝饮料。
高寒地带不喝酒,好少见。
内敛,沉稳,讲究。
他爱羊,看到他抱着羊亲着脸颊说,我的小可爱。
柔软的情感全都给了羊,这是冰岛里温暖的精灵。
比赛完了,把羊放在浴缸里给它一点点洗浴。
比赛以0.5分之差输给了哥哥那只羊。
基迪心里老大不高兴,去看看这两只羊后腿肉到底有什么差别。
这一看不得了,他们兄弟,不,整个山谷牧羊人的生活被彻底翻了个。
四十年不说话的哥哥醉酒后,夜里对着弟弟窗户射击,咒骂。
哥哥原来如此嚣张,倔强,挑事,借酒壮胆。
那时,胆小的弟弟抱着被子躲到了地下室。
破碎的玻璃自然是要陪的。
弟弟写好账单,学着狗叫叫来牧羊犬。
兄弟俩是靠这个通讯联络啊?!
没有羊,这个社会没有办法支撑下去。
哥哥悄悄摸进弟弟的羊圈,一把将弟弟按到在地,吼道:“这世界就剩我们俩了。
”人们陆续搬离山谷,而哥哥在崩溃的边缘游走。
在弟弟门前都醉倒两次,险些冻死。
一次弟弟将他泡在自己的浴缸里,让他慢慢醒来。
一次弟弟直接把哥哥装在大铲车铲子里,在医院门前搁下掉头就走,一句话都没有。
好冷的幽默。
弟弟的秘密在地下室里,但秘密不可能太久。
哥哥发现了。
很快兽医也发现了。
最后八只羊又到了生死边缘。
四十年了,弟弟终于开腔和哥哥说了第一句话。
短暂的转移引来更大范围的搜寻。
相依为命的羊,成了最危险的源头。
一铁锨拍晕检疫人员,兄弟俩踏上了亡命高原的路途。
唯有那里才可以让羊活命。
天黑了,更暴烈的风雪可以埋葬一切活动的生命。
仅存的八只波尔斯塔德羊迷失了,弟弟晕倒了。
哥哥什么也不顾,将弟弟拖进雪洞里,赤裸着身体抱紧弟弟为他取暖,等他苏醒。
基蒂挖开一个雪洞,脱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兄弟古米。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亲爱的古米。
外面暴风雪还在嘶吼着。
这一刻着实酣畅淋漓。
这其实是一个人心的故事。
不只是冰岛。
缓慢深沉,与众不同的电影,冰冷的世界,温情的人心。
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暴风雪中八只羊和兄弟俩的命运,我们都无从知道,一如为兄弟俩隔阂的留白。
极少的对话、极简的角色塑造,但有着丰富的风雪声、绵羊声和雪地行走声,贯穿着极度内敛的高冷幽默。
而冲突在舒缓的节奏中,不经意地爆发出来,而无刻意的铺陈和紧张。
居住在同一个山谷里的一对老年兄弟K和W,因为未说明的原因四十年不曾说过一句话,全靠一条狗传递纸条来交流沟通. 整个山谷并没有多少人居住,但就在全山谷举行的养羊比赛中,K的大公羊以微弱优势获得胜利,W十分不服气,不经意间,他发现K的羊得了瘟疫,于是前去举报,导致包括K和W 家在内的整个山谷的羊都不得不面临被人道主义毁灭的危险.没有了羊,K完全不知道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而受到牵连的W在地窖里悄悄地藏了几只,但这个秘密并没有保守太久......
简单的生活,单调暗沉的色彩,跟小镇形成一种气氛。
兄弟两个因为羊才走到一起。
片头有两个标题,一个明线,一个暗线。
最值得一看的其实是暗线明线:公羊暗线:[两个兄弟与八只羊]哥哥性格十分活泼,不收敛,倔强,有种大男子主义的感觉,生活不讲究,哥弟俩时常闹点矛盾,哥哥是主要挑事的,还时常喝了酒出来壮胆就来敲门骂街,不做评判。
弟弟性格相对比较收敛,沉稳,平时喜欢听歌剧,做一些益智类小游戏,拼图什么的,日子也比较讲究。
从圣诞节那天可以看出来,一身欧式室内绅士装,可能弟弟不喝酒,就用简单的易拉罐代替,村里人买了点类似兔子的肉,晚上用烤箱做了顿晚餐,桌椅餐具摆放比较整齐,像我其实就是有点追求的人,而且单身生活过的还不错,也是我比较向往的单身生活。
兄弟俩40多年没讲过话,就通过书信方式沟通,让牧羊犬做媒介叼过来叼过去,片子刚开头,狗已经很熟练的自己送信了。
生活中常见两个人冷战,双方都不理对方,让人有一种很现实的感觉。
不管电影怎么包装,骨子里还都是兄弟俩闹矛盾的一些事。
不过最后一刻倒是挺感人的,两个人的执念牵起所有的恩仇,暗藏多年的感情终于爆发,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这种爆发的感觉让人酣畅淋漓,看电影不止看的道理,看的其实是人的心理。
人道主义总是舍弃个人主义感情来包庇社会总体和谐,让我明白并没有任何东西永远对永远错,事情总是多元化的。
这应该是人类思想另一个进步吧
苔原广布、牧场辽阔……影片一开始就用远景镜头展现着这个坐落在火山之上的冰岛美丽的自然风光。
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也让这里常常笼罩在积雨云之中。
雪山冰川就远远近近地浮在湖水与云层之间,四野宁静得只听得到清风撩动草尖的声音。
格维兹大叔正细心地检查着木屋前的栅栏和羊。
在旷野空荡、人口稀少的冰岛牧区,牧羊不光是牧民们的生计,也成为他们最亲密和最值得骄傲的陪伴。
他们养的羊是冰岛人自古饲养的纯正北欧品种,这种羊是冰岛人能够在过去冰与火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冰岛人有着同样坚韧的性格。
因此,在评比中自己悉心饲养的羊以0.5分输给哥哥克里的羊,仿佛是自己的人生输了般让格维兹是不服气,特别是输给这个比邻而居却四十年不说话的哥哥。
格维兹与哥哥克里在波尔滋达农场以执拗又古怪的方式共同寡居着。
一道长长的栅栏分隔开牧场里两个突兀的房子,他们靠牧羊犬或者别人之口传递着不得不沟通的信息。
比如,格维兹让别的牧民告诉克里他的羊好像染上了痒症,一种摧毁羊脑和脊髓的传染病。
很不幸兽医确诊克里的羊感染了痒症,而且已经泛滥到几个农场,必须以强制屠杀各个农场里染病羊的方式斩断疫情。
失去羊的克里用酗酒来麻醉悲痛和空虚,他把愤怒发泄在格维兹身上,上演了克里半夜枪击格维兹家窗户,白天格维兹让牧羊犬带给克里窗玻璃发票的搞笑桥段,把两兄弟如这冰岛的火与冰一样,一个冲动一个理性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理性的格维兹对屠羊政策的不满自然不会像哥哥那样简单粗暴,他有他不动声色的对策,当然这是最高机密,“地下室里那八只偷偷留下来的羊”。
于是格维兹一边偷偷饲养着冰岛羊最后的希望,一边有条不紊、临危不惧地抢救着隔三差五醉倒在雪地里的哥哥。
然而打倒一切有条不紊的是一次意外的好心。
格维兹的羊意外地被借厕所的畜牧技术员发现。
格维兹只好求助哥哥,哥哥依旧火火地用铁锹拍晕了技术员,兄弟二人骑上四轮摩托车、赶上羊上山,为保留波尔滋达农场羊种并肩。
山水暴风雪袭来,格维兹被冻僵,哥哥克里挖了一个雪洞将弟弟抱进去,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
克里紧紧抱着弟弟,他一生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的是冰岛的传承,波尔滋达农场荣耀、冰岛羊……而格维兹——血脉亲情却是这其中最最重要的。
跳出具体剧情,这部影片是想要呼唤冰岛人民的民族信心。
冰岛这个挂着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经济进取性”、“最和平国家”等褒奖标签的国家,曾一度触发“濒临破产”,成了世界舆论的焦点。
这是因为冰岛政府曾认为,靠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于是大力发展金融业。
随着冰岛金融业的过度扩张,渔牧业等传统实体产业却持续萎缩,使其虚拟经济规模超过了实体经济。
当银行业到达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地步,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根本救也没法救,只好马上宣布面临破产。
而影片中传达的冰岛人民在恶劣环境中坚韧生存的传统,危机时刻亲情的温暖力量,以及面对牧民破产政府保障的福利政策都是影片给冰岛国民面对不良金融环境的强心剂、稳心剂。
而对我来说,《公羊》无疑是一个养眼影片呢。
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演员演出来的电影,素质实在太高了,实在敬佩。
关于嫉妒,愤怒,贪婪,热爱的电影。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兄弟两的竞争,谁先出发去比赛,谁得冠军,谁的羊有病。
一直是弟弟的视角。
弟弟是比哥哥更复杂的角色。
本来有点儿同情哥哥,被举报,杀羊,始终是处于被动,而这一切,他不怪罪病毒,只怪罪弟弟的举报。
而弟弟,一开始就避免跟哥哥交流,哥哥骂也好吵也好,他一声不吭,直到他的羊要发现了。
在他们感情的金字塔上,只有羊站在最高点。
没有羊,就没有生活。
没有热爱的事业,就没有生活。
也许一开始也是因为竞争,城府更深的弟弟继承农场,哥哥要从羊群品质上超越他,由此而来,两个人把牧羊看作最重要的东西,眼泪是真的,愤怒也是真的。
也许他们内心根本没有这么厌恶对方,弟弟就不会救哥哥,哥哥也不会帮弟弟。
最后哥哥抱着弟弟哭,真的很感人。
他们曾经付出在羊身上的所有感情,本以为代替了亲情爱情友情,可是与至亲贴近胸膛,才发现这种共鸣的感情真的代替不了。
那团白色的脑组织,像锡克教徒头上的缠绕,一圈一圈,有许多的褶裥。
要养活它,可不那么容易。
吃的,喝的。
这些公认的公共产品,由指定的部门,按时按量地分发。
它的上级,一天三餐,源源不断的供应能量。
借由这些,转化而成的副产品,也可以这么说,是它的劳动所得。
就变得不那么开诚布公了,它实际上对那些,也就是整天那么一直运转的,想着的一个问题——活着。
毫不保留地用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某些人喜欢画画、读书、写作、养小动物、跟人说说话、拍照等等,却从来都是自私的。
我知道,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掣肘。
受约束。
男人喜欢谈女人,谈她们的身材、样貌,谈最隐私的部位是什么样的。
那种刺激感,是天性。
便说不上分享。
立规矩吗?
那叫生存,不叫生活。
这团脑浆,它的周围遍布着毛细血管。
和头皮上那些柔软稀疏的卷毛却是有几分相似。
几片柠檬,薄荷叶,朗姆酒,外加一些苏打水。
它就可以制造出一种莫希托的鸡尾酒。
这算不上无意发现。
这是它琢磨的,耐以生存的继续。
刚最初,也许,它得谦虚地让位于各器官组织。
但,慢慢的,就会做几次尝试。
搞过几次破坏,只要不是毁天灭地的局面,它总有意志提出新的方案,让你重新做出审慎。
并且非常奇妙的,似乎次次都能博得同意,它用什么怪招了。
让你有如此至幻的吸引。
如果你是一只绵羊或许就不会了,只要管住嘴巴就行。
可我说,你不是,你是饲养员了。
养着一大群的绵羊已经成为了一种每天必须的习惯,而且里头可有学问了。
掰开羊嘴,摸摸羊角,好几次也检查它的眼球,还有羊身上的臊味。
你得全部熟悉了,为它们做出规划。
久而久之,你就是那团白色的脑组织。
当然,你离不开吃喝拉撒。
可那不是最重要的了。
只有这些羊是,你就是犯贱,每天拍拍它们的脑门,和它们说说话。
称呼它们为小伙子,小姑娘。
并时不时地说上一句,“真不错。。。
好样的!
”如此这般的安慰自己。
会愈加让你勤快,其他的,当然能省则省。
也因此,你愈加无法接受离开这种固定模式的生活。
要我说,这也绝不能称之为勤快,总体而言,你还是倦怠的,没有追求,安然于果腹之外,可以说得上是秉赋的技能。
在此之前,我是见到太多了,那些还迷茫在最初阶段,摇摆不定的人。
他们常常表现出来,是羞愧的,额头上冒许多冷汗,很有钱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我敢打赌,如果有人说他有上厕所的天赋。
他必定也立马上一次厕所,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技能了。
并且已经做好给它打分的决议了。
《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是一部刚看完没有感觉,再回味渐渐理解的影片。
难道看完这部冰岛电影,也获得了北欧式的缓慢深沉?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说不上喜欢,但很独特。
许久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可以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冰岛视角、冰岛语言拍摄的影片。
全片,没有明丽的色彩,最暖的色调大概就是晚上灯的光晕、烛的焰火。
人们的衣服是冷色调的,房子是白色的墙黑色的门,深秋的大地是冷色调的,甚至天空也不是明丽的蓝色。
全片除了山谷、一座连接牧场和市镇的桥和山谷中疏离的房舍,没有一座现代化建筑。
最冷的,大概就是人了,兄弟间、朋友间,都是冷冷的、远远的,陌生、疏离、懒得客套。
人们即便面对面,也是聊聊数语就陷入无边的沉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独居的男主人公所有最激荡的情感、最柔软的话语似乎都给了羊,先辈传下来的品种,他们赖以生存的羊。
全片只是叙事,从未解释兄弟间冰山一样的隔阂,唯一叙述过的就是他们四十年前就不说话了。
在探讨这个山谷如何处置羊群时,邻居一语带过这山谷女人都不来,似乎可以一猜兄弟二人那么深的怨仇。
兄弟情和羊,是电影的两条主线,这两条线紧密缠绕,羊的命运就是了兄弟二人的共同命运。
影片从一个山谷牧羊业的命运,折射了当下传统养殖业的命运,信息和基因时代,谁也逃不出大时代的手掌。
2015冰岛剧情片《公羊》,全球累计票房182万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2。
“血浓于水”的电影版释义。
“患难见真情”的电影版释义。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冰岛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牧羊为主业的小镇上,一次意外的羊病事件给四十年不说话的兄弟情带来了转机。
这是一部故事极致简单的文艺片,平和,平缓,平实,台词很少,配乐很少,直到最后,兄弟俩患难见真情,打破了芥蒂,印证了“血浓于水”。
全片的高潮戏体现在最后一幕——冰洞取暖,就在这一刻,之前一个半小时平实平缓的剧情,情感线瞬间升华。
血浓于水的兄弟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实需要一些震撼性事件才能显露出本来面目,很多情感是掩藏于表象之下的。
本片是R限制级,因为片中有老头正面全裸镜头。
本片于2020年被澳大利亚同名翻拍。
古米和基蒂是两兄弟,但是四十年来冷战,需要沟通就让一只边牧来传递纸条。
山谷里每年举办的羊比赛中,基蒂得了第一,古米很不服气,偶然间发现基蒂的羊得了羊瘙痒症,随后全村的羊都被屠宰了。
古米偷偷的在地下室里藏了几只羊。
纸包住不火,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古米向基蒂求助,俩人冒死想保全仅剩的几只羊。
他们把羊赶去暴风雪的山顶,以求逃过围捕。
风雪中,古米和基蒂走散,基蒂找到古米时,古米已冻僵在雪地里。
基蒂挖开一个雪洞,脱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兄弟古米。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亲爱的古米。
外面暴风雪还在嘶吼着,但亲情从此刻已解冻。。
(芷宁写于2016年5月30日)对很多影迷来说,冰岛导演格里莫·哈克纳尔森的名字相对陌生,冰岛语的影片也相对陌生,因这部《公羊(Rams)》有着明显的北欧风格,也易被以为是其他北欧四国制造。
影片的叙事基调较稳,颇耐得住性子地在“方寸之间”讲述着一段以羊之名的亲情故事,属小格局下诠释人性与情感的温情小品,剧情简单到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兄弟隔阂,经年累月,以羊为线,终得破解。
故事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薄乏力,该片剧本还是相对扎实的,偶尔,还有铺垫太过足够的嫌疑,如事无巨细地再现了片中孤僻老哥俩中的弟弟,一个人生活还不凑合,爱听歌剧,爱阅读等细节,并以此对比哥哥生活状态的邋遢粗劣。
影片对白很少,故事讲得有条不紊,从公羊比赛到发现羊瘙痒症,从接到指令到动手清理,从私藏“根苗”到秘密被发现,从兄弟阋墙到关系解冻,一步一步,以平实的电影技法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塑造着相对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着矛盾凸显的兄弟关系。
片中的兄弟俩乍看上去像双胞胎,都是大胡子,身材肥胖臃肿,两人若是扮起圣诞老人来,绝对只需换套服装即可,体型上第一印象中的唯一区别只是,哥哥比弟弟“丰满圆润”一些,这两个年纪一大把的亲兄弟已40年没说过话,而他们的房子却是比邻的。
对弟弟而言,哥哥的不羁人生简直是一种负累,他们新添的矛盾是,公羊大赛中,哥哥的羊以微弱优势取胜,弟弟的羊屈居亚军,不甘心的弟弟在勘察哥哥的公羊时,发现那只羊得了病,并予以检举,于是旧恨添新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亲情的罅隙一般都是积年累月越来越深的,大概因为哥哥狂放的性格太过不靠谱,不似弟弟那般谨慎自律,父亲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农场留给弟弟,而在不放心不靠谱孩子生计问题的母亲临终时,弟弟答应了母亲,会让哥哥一直留在农场,于是,哥哥就大喇喇地住在老屋里,霸占着老农场,弟弟却只能在边上开辟了新的……遗产的分配和性格的差异往往是造成家庭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桥段仿佛全世界通用般不新鲜,但所幸这部影片用的有趣。
鉴于这两位老小孩般的脾性,影片在表现兄弟关系时,不时地闪现出一些小幽默,如伊始准备去参加公羊大赛,一个先车载好比赛羊,将车开上路,路过另一个身边时,假装不经意地轻松开过去,开出栅栏后,又不嫌麻烦地立即下车,将栅栏关上,以给对方带来不便。
再如兄弟俩在不得不沟通时,靠一只牧羊犬来传递纸条,脾气暴躁的哥哥醉酒后开枪打碎了弟弟家的玻璃窗,弟弟通过牧羊犬来讨要玻璃费用。
还如,哥哥喝得大醉睡在冰天雪地里,弟弟以铲土机铲起醉卧的哥哥一路开往医院,到达后直接卸载,酷酷地离去,有种看似矛盾却有趣的冷峻的温暖、暴力的温情。
冰岛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的岛国,大约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片中画面一再展现着地广人稀的寂寥和凛冽,影像风格还有些片中人的部分特质——任性,将那种铺天盖地白茫茫的任性般的气候特征尽显,独特的自然地貌,肆虐的风,阴沉的天,人烟稀少的山谷,在一场灭绝性的羊瘟到来之后,更显的严苛。
观众可以预见的是,看似不可调和的兄弟关系必然会有一个和解的机缘,只是片中的这个机缘来得自然而妥帖,符合兄弟俩牧羊人的性格。
作为牧羊人,检举疫情是必须的,作为牧羊人,也有延续一个生物种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上面下达指令必须全部屠宰时,对牧民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为谋生,不少人离开故乡去别的城市发展。
比起哥哥的骂街和酗酒,弟弟做着实际的工作,他绕过检疫部门,自己屠羊,只为了留下“星星之火”,亲手屠杀,这对一个视羊如珍宝的人来说,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性格相对冷静的弟弟胜任了。
然而纸包不住火,藏在地下室的秘密还是被发现了,弟弟向哥哥求救,牧羊人的基因起了作用,矛盾开始瓦解,直至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弟弟冻僵,哥哥破开冰雪挖洞,以体温温暖弟弟……结尾的开放式,来得并不突兀。
虽说“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但如果没有记恨,何以显出和解的美好。
(杂志约稿)
跟我想象的有差异,还以为没有语言交流的故事会是个奇葩片儿,结果弹幕上出现冰释前嫌四个字感觉很好的总结了影片哈哈哈~第四颗星是给画面的
拿挖机把人挖走倒在医院门口太傲娇了也哈哈哈哈
.
冰岛山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与人及人与羊关系的紧凑,在这一背景之下是省略交代原因的兄弟之间的间隙。以“选羊”为契机,羊疾,杀羊,藏羊逐渐展开,促使一墙之隔的两人被迫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两人的矛盾让位于与灭羊者的矛盾,继而展开了末尾的这场赶羊逃亡以及无从逃脱的已知结局。
无聊透顶,评分坑人
一贯的北欧的冷峻。羊群,男人,不见血的宰杀,冰岛的冷。冰雪皑皑,积雪底下凿洞取暖,可以习惯零下三十度的寒冷,却不能忍受失去羊和兄弟以后只身一人。
“只有北境的人民挖空心思想这些个剧情”赞同这个评论
覺得普通...可能這種題材不是我喜歡的吧...
温情小品。
一个具象寓言故事,兄弟俩转变的不错~
52
成人版小学作文:最难忘的一件事
是我想错了里面并没有太多风光。整体还行。
部分人不懂结尾户外失温急救方法。电影冷、平淡,有人觉得无趣,但对于喜欢孤独冷漠(中性词),对冷色调的北欧有向往,应该能冷静地看完。如果喜欢热闹的北欧风光,推荐《白日梦想家》。片子实在没什么需要评论,人和物一切都很单调(中性词),初看幽默的铲车运人到医院,过后想来也是极纯粹的一幕。
他们的毛衣看起来好暖和
结尾结得想打人,但拍的太棒了,公羊经常半路失踪,但又是推动剧情、维持感情的纽带,到最后又悄无声息的隐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也想要一只索米。
读者即视感 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siff2016#
他们是偷走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兄弟。缺乏异性伴侣又互不通信,来来回回的几次相互活命,最终还是在暴风雪里赤诚相见,彼此命运也紧紧搂在了一起。信仰真是个好东西。有人千方百计想夺走它,就有人不惜一切把它留住。
调调老套,情节无聊,那些以此片发挥着情怀大棒的影评成功把评分拉更低。难看就难看,都瞎掰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