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你的眼 (2018)7.22018 / 美国 / 剧情 科幻 惊悚 / 苏珊娜·比尔 / 桑德拉·布洛克 崔凡特·罗兹连续看了两部桑德拉的片子,这一部仍旧逃不开她那迈克尔杰克逊的鼻子[调皮]…真的没办法,太夺目太炫彩…近几年网飞的片子都挺引人注目的,幸好质量都还算不错,当然也算上这一部!
恐怖惊悚片boss始终没露面是我看过的头一回,导演采访说本来有后期剪掉了!
那我真是谢谢他,如果真露面了可能就真没意思了!
因为有了想象你才不会失望!
双线叙事手法,最后在急流逃生时故事线合并!
恐怖的方式很新颖,但导演为了展示人性特意设置了求生小屋以及里面人类的代表个人觉得太刻意!
最后的深井冰进屋后这种刻意的感觉尤为明显,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一屋子人是药丸!
两个孩子已经最后的结尾还是挺有寓意,对了,最后的瑞克有点搞笑了,心想《行尸走肉》的瑞克怎么这么倒霉!
整本片子给我的观影感受还是挺爽的,虽然也是本小成本影片,但爽不一定就是场面大对吧!
[调皮][调皮]
作为一部成熟的类型片,《蒙上你的眼》会给予观众对于末日题材惊悚片的所有想象之中与意料之外。
比如物资不足抢超市,这是每个人都会想到末日生存的方式,没有了这类情节,观众会觉得不够满足;而“视觉污染”杀人,是大家想不到的怪物,少了这样的创意,电影又不足以吸引观众。
在《蒙上你的眼中》充满了这些常规元素和惊喜,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感觉,又看到有趣的点子,这就是类型电影的最佳套路。
一、 角色分析和人物设置套路 本片的角色设置和台词十分优秀,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三言两语之间,我们可以想到每个人丰富的前史和背景,人物的行动逻辑与性格十分贴合。
只可惜,片中人物大部分成为一种功能性存在,只是在制造一种主角必须应对的不利局面,惊悚桥段太过刻意,而主角光环又太明显。
1. 硬核主角 首先肯定要有一个带有“生存光环”的主角,以至于有她压车的行动,让你长出一口气,不必担心发生全军覆没的情节。
主角是一个单身妈妈Malorie,女性、单身主义者、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有主见有行动、能独杀坏人、会玩枪,这是近几年女性主义崛起下美国电影的趋势所致。
她拥有女性崛起的特质:独立、果断、坚强、正直、执着、独当一面、富有责任感,拒绝娇气,敢于挑战,甚至有些严苛和偏执,好像一个superwoman。
她是班里的女班长,是单位里的女leader,是电视里的女政客,她们丝毫不输男性。
2.助攻男友 接下来,为了调和硬核女主,有一个武力值满格的最佳助攻Tom,能够关键时刻一杀五,他拥有强壮的体格和柔软的心灵,勇敢、包容、温暖、深情、冷静、值得信任、相信美好的未来,是女性期待下近乎完美的男性形象。
只是,片中Tom的战斗力时好时坏,当下武力值以剧情发展需要为准,比如在他发现Gary不对劲又得到了Douglas警示的情况下,依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惕,轻易被Gary拿下。
为了使助攻获得充分的理由,本片用了老伎俩——爱情,所以他帮助女主打怪,甚至为了保护她牺牲了自己。
Tom的死既是本片女主带娃逃命的激励事件,也是制造女主弱点的契机,在剧作层面,他的角色使他的牺牲成为了必然。
3.反衬的弱队友 为了衬托女主,需要一个反向女性角色Olympia,她像所有男性视觉下的女性,代表了柔弱、善良、纯真、充满母性、依赖他人、富有同情心,因此这样的角色需要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看起来人畜无害,然后因为善良而被利用,让逃命小分队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她好像“避难大家庭”中的孩子,需要别人照顾,出了错靠家长买单。
4.替观众质疑错误的角色 Douglas像“避难大家庭”中的父亲,代表保守的角色,他强势、刻薄、谨慎、有主见、脾气差,但本性并不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却因为自以为是的性格没有被接受。
当电影中的角色出现错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来代表观众去质疑,否则就会有烂片气质,而Douglas充当了这个声音,他让错误更加真实,也让人性更加丰富。
5.进一步解释规则的角色 Greg则像“避难大家庭”中的母亲,代表和善的角色,他是这间房子的主人,他温柔、和蔼、亲和、友善、接受他人、愿意付出,能够容忍Douglas。
同性恋的身份似乎解释了他的性格,受过歧视的人才会更包容别人,也正是有足够包容度的人,才会愿意让陌生人到自己家中避难。
Greg的死进一步验证了“灵体”的规则,任何观看的形式都不可以,给观众意识中增强了“不可看”的信念。
6.替导演讲主题的角色 Charlie代表胆小的角色,小说家的身份让他担任了解释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灵体的象征寓意,就是以他的身份讲出。
而这个惊天大秘密一定会看似离奇荒诞,难以接受,包括观众在内的所有人,起初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然而随着事态发展,我们时常会想起Charlie说过的话。
另一方面,Charlie面对危险慌张无措,让观众充满代入感,他的反应也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冷静,最终Charlie为了拯救他人而牺牲。
7.丰富人性的角色 Lucy和Felix是一对恋人,代表了自私自利的角色,他们拒绝冒险去取食物,并且选择开车离开,完全不顾他人的处境。
电影没有交代他们最后的结局,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患难之时,恐怕彼此之间都无法相互扶持,结局不容乐观。
8.扰乱秩序的角色 Gray登场,扰乱了避难房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让屋子里的配角们全部成了炮灰。
他代表了人类叛徒,作为灵体的信徒,他看到灵体后不会自杀,而是帮助灵体杀人,增加反派攻击的多样性。
例外的存在,给灵体更大的杀伤力,也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使角色的处境更加困难。
一个好看的冲突电影,危险需要升级,所以反派的能力也需要一次又一次升级,从自杀、被疯子干扰、到被看似正常的灵体信徒欺骗,随着灵体杀伤力规则的一次次揭示,惊悚的氛围完成了三次升级。
9.关键主旨功能人物:考验者 Olympia的女儿Girl作为验证Malorie的道德高度而存在,她是Malorie收养的女儿,她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给Malorie设置一个人性考验:亲生儿子和养女之间如果必须死一个,要怎么选。
这个设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Olympia是为了救Malorie而死,我们就会认为Malorie理应选Malorie来报恩;但影片中Olympia并不是为了救Malorie而死,相反她的错误拖累了许多人,那么Malorie选择自己的儿子就会变的有情可原,毕竟人性自私,在选择中,我们和人物一样不知如何决定。
影片用几场戏拉长了这个决定,没有当即给出答案,增强了道德考验的力度。
当然这也是我觉得影片做的欠佳的部分,女主明明可以想好了再和两个孩子说,而不是来回反复强调这个问题,人物纠结情节设置的过于刻意,失去了真实感,最后给出的答案,竟然是用三个人都可能死亡的危险来逃避决定,也不够升华主题。
二、 关于反派“灵体”的设定和寓意 灵体是影片中从未出现的怪物,他的能力全部从侧面验证。
影片逻辑成立的关键就在于灵体的设定,这个设定需要时刻围绕故事情节所需。
(一)灵体的特征 有一种说法是,《蒙上你的眼》中的灵体来源于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神话是以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世界为基础的架空神话体系。
其中,名为“奈亚拉托提普” (Nyarlathotep)的神喜欢欺骗、诱惑人类,让人类更快的自我灭绝,完成“大清扫”的任务。
在克苏鲁神话的小说故事中,角色可能会因探究过深或通过一些机遇遭遇神,他们的结果大多数是死亡和陷入疯狂。
古神的低语,一直把你逼疯,也是经典克苏鲁桥段。
片中1h17min通过Gray的画,暗示了灵体的外形。
通过Gray的画,暗示了灵体的外形。
1、观后即死。
看到的人眼睛会在几十秒内变异,并被剥夺意志而自杀,这种自杀行为似乎是无解的。
通过电子信号等其他介质看到也会死亡(Greg),但被人画出的形象图画不会对人造成影响。
这样的设定是为了让人类蒙上眼睛,人类信息来源的绝大部分来自于视觉,失去视觉,能够通过观众的想象,把危险感带给观众。
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单是想象自己看不到,处在巨大的未知中,就已经足够令人感到害怕了。
2、看到后没有自杀的人,会成为灵体的信徒,既包括精神失常的疯子,也包括看起来正常的极端主义者。
片中这个规则是一步步揭示的,给观众带来的惊悚程度也一步步增加。
3、会产生影子,身体周围产生风,吹动落叶和枝头。
这一点主要是为了把怪物的位置视觉化,在最后关头的追逐戏中强调和女主角的距离近,增加紧张感。
4、可以发出蛊惑的声音,音色来自身边熟悉的人。
这种外化的设定可以将人与灵体的外部矛盾,转外为人与内心的内部矛盾,女主除了要克服灵体,还要对抗自身的情绪。
打败怪物升华为战胜自己!
这是影片的核心创意,一个优秀故事的起点,内部矛盾被使用了两层,一层是女主角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明白需要战胜自己的恐惧。
第二层是母女关系,Malorie之前一直在用一次次冷血的命令告诉女儿Girl应该做什么,直到女儿面临危险,儿子告诉她,女儿怕她,她突然明白女儿需要爱和理解,用一段温情的告白和道歉,呼唤女儿回到自己身边,解除了危险,母女之间的爱战胜了Malorie性格中的严苛。
5、在室内就是安全的,所以怪物可能是因为太大而不能进入房间。
角色需要一个暂时安全的环境,使得他们拥有初步对抗力,那么呆在室内变成了这个需求的载体,人物似乎拥有了安全的空间,关上门拉上窗帘的那一刻,观众紧张的心理得到了喘息,让影片有了呼吸感,氛围才能在危险与安全之间波动。
(二) 隐喻 1、灵体 事实上,“瘟疫”在这里形容灵体产生的灾难并不恰当,灵体引起的症状并不具有传播性,而是与灵体蔓延的范围有关,灵体似乎在不断增长,这与人传人的瘟疫完全不同。
灵体究竟指什么呢?
我认为,它代表一种力量,引起每个人心底最悲伤的、最恐惧的、最痛苦的事,是我们求生欲的负面——求死欲。
当我们被求死的情绪和想法裹挟,就会不顾一切地自杀,可能现实生活中,抑郁症患者就是被这样的情绪控制着。
我们每个人都有负面的情绪,有心底的痛苦,只是平时我们把它隐藏起来了,或者可以说求生欲战胜了求死欲,灵体将人情绪的负面放大,让感染的人失去了生的希望。
当一个人丧失了生的欲望,他会自杀,或是疯掉。
看到灵体后的人虽然活着,内心已经死亡,表现出像死人一样的特征:瞳孔放大。
2、“蒙上眼睛” 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直观方式,我们看到快乐、看到痛苦。
躲避灵体的方式便是不再去看它,这不是一种逃避,而是放弃简单直接的信息接受方式。
我们不再通过看,去获得信息。
蒙上眼睛,打开心灵。
很多事物并不是它表面的样子,警察也可能是背信弃义的叛徒、胆小鬼售货员Charlie也可能为了拯救朋友而放弃自己的生命,自以为是的Douglas真的做出了正确判断,每个人每件事都不仅仅是你看到的样子。
“不看”的背后是“想”,去思考事物表面之下的深层意义,我们便不再轻易失去求生的欲望。
片中1h48min有一场揪心的戏,Girl一个人走失,灵体以母亲严厉的口吻令她摘下眼罩。
去看,看到的是声色俱厉的母亲;蒙上眼,这是一个对孩子充满爱的母亲,即便不是自己亲生,她只是过于紧张地希望孩子可以生存,而忘记了享受美好。
三、 故事走向和叙事节奏 作为在Netelix上播放的影片,他需要快速紧密的情节和接连升级的悬念,因为与电影院的观众不同,电脑前的观众在影片任何时间段,一旦丧失兴趣便会随时关掉影片,《蒙上你的眼》的剧作和节奏在这一点上完全经得起考验。
本片剧作结构依旧是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第一幕陷入危机,第二幕对抗,第三幕获得新生。
双时间线穿插,平行蒙太奇叙事,角色的处境却是一致的,危机从第二幕开始一点一点提升,到第三幕解除。
影片在情节设置上也十分严谨,以悬念回答悬念,所有疑问形成闭环。
从一众人躲进房屋开始,这件别墅成为了理想的避难场所,末日的诺亚方舟,接下来观众自然有一个疑问:如果还有人想要进来怎么办呢?
答案是可能拯救他人,也有可能放进危险,Olympia和Gray就是这两种结果。
Olympia是在众人极度戒备过程中进入的,进入房间后她表现出的极善,也为极恶Gray进入房间做了铺垫,一方面Olympia去开门有了足够的理由,纯真善良的她也没有想过整的全屋人的同意,另一方面Gray的进入,验证了观众的担心:把外人放进房间是有危险的。
在角色从超市补充物资之后,故事正向走势已经到达顶点,Gray的到来就是这个拐点,故事开始走向负向,人物会面临越来越微信的处境。
在叙事顺序上,经过周密安排。
比如船上的疯子最先出现,揭示了疯子不会自杀这一特征,这在小说上是没有的,小说中Gary出现之前,观众一直不知道信徒的存在。
这样改编,让船上疯子先出现,是因为需要在超市这一场戏中制造压力,而不是讨论灵体的设定,当观众得知门外情况而角色并不知道的时候,观众就会替角色捏一把汗,感受到压力,Charlie的牺牲也就越强烈。
五、女性主义视角 在视听设计上,女性成为片中的自我,而不是作为男性凝视下的他者,镜头将观众被带入女主的生存环境,我们在体验女主的境遇,而不是作为他人在凝视一个危险中的女性。
影片中多次出现女主角的主观镜头,表现女主角的内心多于表现女主的身体,女性成为人而存在,拥有自我的存在,打破被凝视的处境。
在服装设计上,得体的服装,使女性的身体没有被窥视的角度展现在镜头前。
在很多女英雄电影中,女性身体是与性魅力密切关联的,女英雄也似乎只是更有力量的性对象而已,神奇女侠、猫女、黑寡妇等角色,穿着紧身衣,战斗要摆出性感的pose,《史密斯夫妇》中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女杀手,刀藏于短裙之下,每次取刀都要将手伸到裙下,这些形象对于女性的看法不言而喻。
本片中所有女性穿着得体,女主人公Malorie从未穿着露着胸脯的衣服战斗,没有在战斗中被扯破衣服。
这并不代表她没有性的一面,在寻找生存物资时,她捡到一件蕾丝睡衣,穿上了它和丈夫在床上相拥,性变成了女性的一部分,而女性存在并不是性的化身。
影片1h28min在丛林小屋中的亲密戏,镜头没有对准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身体和反应,而是保留了女性视角下男性健壮的肌肉。
亲密戏中,镜头是女性视角下男性健壮的肌肉 通常影片中女性都是被保护的对象,在这部影片中,女性成为了保护他人的角色。
姐姐Jessica与妹妹相互扶持,医生Dr. Lapham善解人意,老奶奶Cheryl帮助两个孕妇生产,女主角Malorie帮助两个孩子度过难关。
电影为了强化这一特质,赋予Malorie能玩枪的技能,枪作为传统意义上有男性气质的元素,与女性角色联系在了一起,影片中Douglas质疑她不会用枪时,她帅气地连续拉动上膛,来证明自我。
职业和身份也体现了女性主义。
女性从事着艺术家、医生、警察,男性也从事着小说家、超市收银员、军人,在职业选择上,性别的界限被打破。
当然,作者没有把女性捧为圣人,她们大多温暖善良,也有自私的小人,男性和女性没有成为职业和身份不同的依据。
孕妇和带娃的女性并不是柔弱的形象,在本片中也是可以战斗的战士,母亲的角色更成为了女性要坚强的理由。
片中两位母亲,都表现出了为母则刚的一面。
Girl作为女儿似乎更继承了Malorie的特质,她在Malorie有危险的时候,独自离开船只,走的时候还不忘在身上绑上绳子,尽管Malorie回来批评了她,但她的这一勇敢的行为恰好来自于Malorie的性格。
相比Boy的乖巧,Girl更为主动和勇敢,即便是在小朋友的角色中,导演也赋予了女性力量。
我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童话,讲是两个孩子为了寻找邻居太太女儿治病的青鸟而踏上漫漫冒险之路,最终找到青鸟的故事。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诺贝尔奖的获奖作品《青鸟》改编的。
所谓青鸟,就是人类的幸福。
而一路上的危险,就是人类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的重重阻碍,有记忆,有黑暗,有愚昧,有死亡等等,我记得最后邻居太太的女儿见到青鸟病就立刻好了,但青鸟还是飞走了,象征着幸福是如此短暂易逝。
看完这部片子,我知道这是另一部《青鸟》,而不是你们反复提的《寂静之地》。
这部片子所隐含的隐喻,远远比《寂》多,而剧情的疏漏却很少,这当然得益于原作的精彩。
并且和《青鸟》一样,这部深得象征主义的精髓,是在恐怖电影的外表下试图讲述一个人类追求幸福的故事。
那团黑暗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超市哥解释为诸多文化中的人类克星。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看到了它的人,会悼念故去亲人的名字就像看见了他们一般,或者像看见了终极的恐惧,或者极致的快乐,而立刻用自杀的方式走向死亡。
但是精神病人却不受任何影响,反而成了“它”的信徒,四处用暴力逼迫正常的人去看。
而“它”,无处不在。
我理解“它”是人性中的最脆弱的部分:对至亲的极度思念(随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对极致快乐的渴望(过量毒品致死),对极致黑暗的恐惧(恐惧导致精神压力过大自杀),看似荒谬,但实际现实中都发生过无数次。
你无法与之抗衡,因为人类的本性是如此脆弱,不能抗拒比性快感多十倍的毒品,甚至也不能治愈“抑郁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眼镜蒙住”,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而你无法与深渊抗衡,那么就看也不要看。
就与其说是一种你们所谓撞车的“设定”,倒不如说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象征。
那三只鸟则分别象征着马弗里和两个孩子,鸟的颜色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同时也取了青鸟的寓意——人类的幸福和希望乃至善良。
所以孩子的名字一直都叫做boy和girl,这个象征简直做的有些直白地近乎笨拙了。
电影和原作的名字也叫做《bird box》,鸟一直都被装在盒子中,即使最危险的时候,马弗里和男孩女孩也没有放弃这个盒子,悉心保护。
当“它”到来时,鸟会不安鸣叫。
“它”的信徒试图攻击屋子里的人时,第一件事也是把鸟笼放在冰柜。
而最后,三只鸟终于在盲人学校的绿藤花园中被放出盒子,这对应着《青鸟》中终于寻获幸福的情节。
其他象征的地方也举不胜举。
大叔象征着人性最保守的部分,怀疑和警惕一切陌生人事,拒绝改变。
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看这是可以保证暂时的安全,但却故步自封无法进步,人类的进步仰赖于惊世骇俗和离经叛道,大航海的意义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所谓的盛世。
如果大叔活着,他们是无法踏出小屋一步的,也就无法到达最后的乐园。
胖孕妇——也就是代表着人性最善良(也就是圣母)的部分,则让黑暗进了屋,连累了大家的性命。
黑人后爹则象征着人性中的最美好品质——勇敢,坚强,善良,希望(给孩子们讲述未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场景),以及自我牺牲(最后摘下眼罩拯救了孩子和马弗里)。
马弗里,其实就是代表着人类的软弱,逃避(不想面对有孩子这个事实,甚至怀孕仍要酗酒)和怀疑的本性,在责任感(有了两个孩子)和希望(黑人的影响和河下游那个世外桃源)的驱使下,经过重重考验(激流等等)逐步变得勇敢,坚信(最后的树林里,不被“它”的声音迷惑),终于获得了幸福。
而最终那个门,不就是《圣经》中所说的“窄门”么?
综上所述,我希望大家能把这部片子看成是一部充满了隐喻并且成功把隐喻巧妙地设置成合理情节的精彩电影,而不是一部撞车之作,这部片子最终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我有这个信心。
蒙上你的眼——才能活下去电影片名就透露了在怪物横行的世界活下去的方法。
电影没有对怪物有很具体的描画,只知道这种怪物突然出现,普通人不能直视,一旦直视就会自残至死。
电影用两条不同的时间线交代了女主的经历。
一条是现在进行时,一条是女主对过去的回忆。
我觉的这类的怪物类型末日电影跟丧尸类型有点相似,开始为了活下去,人类会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一旦暂时安全了,人性的善恶面就会开始展露,开头是跟怪物/丧尸斗,之后还要加上人。
正常人为了活命只能自困在屋子里不敢出去,疯子却能光明正大地活在阳光下,成为怪物的所谓“信徒”,这点真的挺讽刺。
电影的血腥场面不算多,大部分是女主在回忆末世生活的点滴,给人的观感偏温暖,结局还算不错。
肯定最明显的就是经典的克苏鲁式发疯直视古神的人SAN值会掉光光然后自杀,通常逼疯角色是一些暗示,慢慢折磨你的精神,极少直接出现在面前。
古神的低语肯定是不可缺少的桥段了,欺骗加上诱惑在你脑中叨叨叨一直把你逼疯,还有就是傻子活的久,这点在跑团中比较多,玩家常常会因为智力点不够无法理解事件的含义SAN值削减较少从而侥幸生还,片中也有类似的解释,说一些人没有自杀而是变成了狂信徒强迫其他人睁开眼睛。
明显的克苏鲁风格,那几张画已经是点明了。
有点遗憾的是太直接了,不恐怖,没有直接展示古神就是一堆画。
这部电影我看了过后,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首先人物刻画层面其中是有一个光头男,他的妻子在救女主的时候不小心死了,他把这件事的矛盾强加到女主身上。
但是问题的发生从这个逻辑上来说,这个光头男人他在某些观念上面会有些偏执,并且敌对社会仇视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并且非常果断。
其中有对年轻人挺有意思的,原先是两个陌生人,然后因为是同龄就互相看对眼,然后我觉得很像我们现在这样去年轻人的一种状态就是及时行乐,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时,那个状态就是他们最后开着车走了,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一对年轻人可以干得出来的事儿。
黑人作为主角确实就是美国电影里面的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但是他在里面的这个角色的刻画也是挺有意思,就是心地善良,很有人情味,具备领袖能力,但是可能在做某些事情方面的并不是特别的果断。
故事发生到后面黑人男主为了救母子而选择拼命一博。
女主是个画家,应该是一个单亲单身妈妈,他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不依赖于别人,而且心地善良,做事也不果断对事物的把控能力有一定的见解,比如说他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一直说自己的两个孩子是boy and girl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教育方式,也是希望两个孩子今后不会过强的依赖于情感,而是把自己独立成个体的存在。
到了后半场了,其实就是女主的一个独角戏这里的表演非常讨厌月圆的一种能力表演技巧。
整体来说,这部剧不算是大制作,而且全程这个故事里面甚至没有实体的怪物出现,但是通过这场全球性的瘟疫讲述了其中一部分受难的群体。
一个女人到一个母亲的转变。
他的个人情感经历也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最后又变成一个人也说明他不会以爱情为重点,是一个很独立的女性果断内心世界也非常丰富坚强勇敢。
总的来说,整部剧的人物刻画比较到位,你可以在里面看到不同的人物形象,对于末日的一种现状,折射出自我的人性。
积极的也好,不积极的也好,最后折射出来的都是人性的最真实的一面。
整个故事情节,但是像插叙一样的时间线。
一个是现在的时间线,一个是从疫情过后,疫情开始时间是5年前,两件事情都在同时往前推进,然后像一个树枝丫一样,直到会遇到一个点,两段故事交汇,故事答案揭晓。
“Open the door!” “Nah dude I am just putting the birds in the freezer” Gary had me weak, seeing him still reminds me of his another role “Harry” of shitty play writer from “About Time” Movie was fine but still arbitrarily leaning towards Rick and his “killing bungalow”😂 after all, walkers might as well talk🤷♂️ Sorry I can’t get serious after seeing all the memes about this film, and of course Asians die first🤔 -to Glenn
就随便联想点别的吧平时的正常人要蒙着眼,畏畏缩缩的生活,而疯子却可以自由地在阳光下大行其道所以,要么蒙眼,要么发疯要么如同一个盲人,住在世外桃源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啦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噜啦啦了
不谈几位大腕的演技,我一大男人被电影很多桥段感动到,比如两个孕妇前一晚的对话、女孩让人心疼的自告奋勇以及最后丛林里母亲动情的呼唤,整个电影充满着母性的温暖,可能换做男导演就更偏向恐惧感了吧。
吐个槽,桑婆50多的人了,气质演技仍是顶尖,但这某些角度也太向MJ靠拢了。。。
而2077的基叔还是意气风发😂
我挺喜欢这种克系风格的电影的,其他的不说,就谈谈对于很多人不解的为什么疯子直视灵体没事的个人看法吧。
为什么疯子不会自杀?
谈这个之前,不如来谈谈为什么看到灵体的人会自杀吧。
在克系故事中,那些恐怖的存在会带来毁灭,但实际祂们并不是专门为毁灭人类而来的,人类对于祂们只是路边枯枝落叶般的存在而已,路过,不小心就踩了个粉碎。
本片中即体现了这一点,为什么灵体从不进入屋内?
它们真的是进不来吗?
不,它们只是不进来而已。
同理,为什么看到灵体的人类会发疯自杀呢?
灵体运用超自然能力去强迫他们自杀?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只是在看到灵体这种超纬度的存在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系都在刹那间崩塌了。
人类编织的科学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关照着人类来创建的,而世界真正的本质对他们来说过于沉重了,他们是在崩溃,绝望后以自己的意志选择自杀的或者,就像是被宇宙冰冷黑暗的本质淹没了而疯子呢?
他们从一开始就没建立,或者很快放弃了人类固有的认知体系,唯灵体处了解的认知是从,因此自然安然无恙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也算不上安然无恙,虽然还披着人类的外皮,但他们的内在已经转化为了另一种事物
在末日,闭上眼睛还能继续美国生活方式.....
看见的恐惧,有意思的设定,寓意清晰。人物设计和情感比寂静之地要丰富有层次,双线叙事节奏稳,桑德拉布洛克带动的情绪到位
虽然之前看了很多meme笑尿,并且也知道现在流行的打死不解释の恐怖新浪潮,但是最后我还是跟着虎妈桑卓一起紧张了一路
不讲完整的故事都是耍流氓。两个孩子真是太懂事了。偷车跑路的两口子也不给个交代吗
5,主要问题是它提出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高概念之后,故事的发展如同儿戏,包括结尾的未完待续,感觉就是冲着第二部来做的。
除了类似的设定,其实本片与《寂静之地》没有太大的关系,《寂静之地》是怪兽片,所有的应对策略还是基于现实的扩展,而本片是超现实故事,也因此与其对抗根本无从下手,转而把主要反方放在了人身上,这样绕了一大圈,整个好的设定等于没有利用上,猎奇感也完全不存在了。
故事还行,但布洛克怎么让人看着特讨厌呢
比寂静之地还扯 而且没有诚意
和《迷雾》《寂静之地》最大的不同是恐怖的巨物根本没有出现。倒是有一句台词很有意思:“在俄罗斯让大家发疯的东西,到我们这里了。”仿佛一个政治寓言。
好烂,尤其是生硬的现在--过去穿插闪回,跟跳线一样让人厌烦。中老年怀孕单身母亲强行跟年轻黑男坠入爱河,为了政治正确把人恶心的够呛。怪物的设定缺乏深度,十分小儿科。《寂静之地》去看的时候影厅爆满,结束大家鼓掌。经人提醒,这部是Netflix自制的,以院线的质量要求有点难为它了
《寂静之地》姊妹篇,都是末世下的概念设定,前者不能出声,这部不能看见,故事的起始成因没有交代,只抛出这样一个混沌的世界,来见证有限格局下的人性种种以及生存斗争,电影双线叙事,用交叠的方式逐步解开线索,以强而有力的灾难冲突喷发出影片的节奏力量,与电影里的预设正反其道,交给观者始终无法移开的视线,更关注主人公一家人的命运走向,那些曲折离奇的经历和逐步瓦解的安全感,变幻为最致命的耸动存在,桑德拉以精湛投入的演技完成最贴切的末世阐述,在爱情和亲情的扶持下见证女性的光辉,而只通过几张怪奇的图画纸张侧面探究末境世界下的暗黑统治者,全程没有展露真身,这大有克苏鲁的神秘色彩,它诡谲和异界的属性,也刚好正大光明的缓和了影片里的硬伤和逻辑,规避了概念主义先行的强硬和粗鄙,反而更好的接纳并且入戏,非常精彩!
烂到引起生理不适,说比《寂静之地》好的评论,让我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正巧是本片所探讨的
细节不可信导致整体不成立,是这类高概念惊悚片的通病。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剥夺视觉后甚至方向感都不存在,你要我如何信服在深林里蒙眼狂奔在河里蒙眼划船几天甚至落水救人都不摘眼罩这种事。作为影片卖点的核心概念难以服众造成代入感缺失,其他做得再好只是枝节而已。P.S.桑德拉布洛克脸整得太过,恍如女版MJ分分钟出戏。
布洛克的脸怎么了?香蕉打酱油秒躺 故事有两个点 一是末日下人与人的残酷 表现的不好 二是不能睁眼的恐惧 表现的极其不好 可以大作文章的亮点 很可惜
真的受不了
多好的电影,这么低的分数观众是“蒙上了你的眼”看的么。可以看做寂静之地的姐妹篇——无形之地,相比寂静之地更为惊悚和恐怖,从头至尾杀人的魔怪都没有出现过,名副其实的杀人于无形,唯独那个精神病人毛骨悚然的涂鸦算惊鸿一瞥,拨开恐怖的外壳,故事的核心是一个经历过情感抛弃,内心漠然的母亲如何在绝境求生中找回爱和责任的故事,小鸟在电影象征着末日中希望,一方面布洛林抵触希望,从开场她对怀孕的抵触,到后面她阻止她孩子听故事;另一方面她又依赖着小鸟和孩子所带来的希望才生存了下来。桑德拉布洛克演这号人物简直如虎添翼,把一个女性的顽固和坚强,以及最后内心的消融演得精准又精彩,让观众每一分钟都为她提心吊胆。片中看不见的灵体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疯子对它是免疫的?人被眼睛所蒙蔽所诱惑,当闭上眼睛才听到了心中的鸟叫。
6/10。同[它在身后][寂静之地]采用躲避不明怪物的捉迷藏结构,可以看出性别秩序和听觉空间上本片与前者的异同:白人母亲是安全秩序的破坏者,因为临盆造成了团队全灭的危机,但成为母亲一刻完成了本能的变奏,花园里敲击石头来教导子女求生技能,坚持求生的铁律与教育梦想的黑人继父发生争执,继父牺牲后自觉承担了规训女儿别擅自离船的男性义务,舍弃了女人感性的反秩序意指;听觉空间:结尾带子女路过树林,怪物袭来树叶阴郁的窸窣声掩盖了鸟鸣,随着呼呼的风声抖动平息,鸟鸣逐渐清晰,让观众感受人物内心由恐惧到平静的演变;光源设计实现了虚拟概念的恐惧,譬如藏身之所和去超市收集生活必须品的汽车,窗口全部封死,呈现一种昏暗的效果,当疯子打开门窗或怪物在车身周围呼啸而过,镜头不会切换到户外,用强透射的高亮光线隐喻怪物的实体。
白左式平淡。
评分有些虚高,和《灭顶之灾》几乎一样,也是无形的遇到后就会自杀,这部一模一样。这部设定更奇葩,直接看不到就没事,那部不动没事,这部是不能看见,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歪星人,这么先进直接灭了多好。2个小时拍的有点拖沓,倒述直接剧透只能活她和2个小孩,很少看到这样的电影,总不能开始就告诉你谁死,那后看的还有什么惊喜。女主和朋友去医院检查回来时发现全乱,撞死烧死等集体自杀事件,女2直接撞车后2人一点事没有,被撞车死,而一好心女来接她时自己去坐上了着火的车。一屋子人,监控发现也被控制自杀,一男进来时也中招后将窗户打开将他们杀死,后开车逃到郊区生活长大,男主被人开枪打死后自杀,后划船到一个地方,船撞上车东西丢,遇到一男砍死,下流时翻船,去后是盲人学校,将鸟放飞在里面,结束。
比寂静之地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