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Go LaLa Go!

主演:徐静蕾,黄立行,莫文蔚,吴佩慈,李艾,宋宁峰,江铠同,吴剑心,刘芊孜,王菁锳,肖和平,罗异,孙卓,郑心潼,安子,宋拍潘,苏小明,王大勇,赵宝刚,于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0

《杜拉拉升职记》剧照

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2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3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4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5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6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3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4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5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6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7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8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19杜拉拉升职记 剧照 NO.20

《杜拉拉升职记》剧情介绍

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杜拉拉(徐静蕾 饰)是个初入职场的小白领,由于前任老板总是对她性骚扰,所以她决定跳槽,进入了著名跨国企业DB。DB的销售部金牌经理王伟(黄立行 饰)与HR副总监玫瑰(莫文蔚 饰)是一对地下情人,但是由于两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以至于谁也无暇顾及家庭,双方大方分手。杜拉拉刚来DB,遇到了互相斗法的伊娃(李艾 饰)和海伦(吴佩慈 饰)。因为一次巧合,在电梯里邂逅了患有幽闭恐惧症的王伟,两人从此熟识。因为总公司高层要来中国分公司视察,因此中国区总经理和HR主管商量要重新装修公司。然而玫瑰却在此时患病需要动手术,其他人也避之不及,唯有初出茅庐的杜拉拉勇挑重担,并以其坚强不屈完成了这个重大的任务,受到了上司的赏识。而且,公司还在泰国举办了庆祝派对,期间杜拉拉与王伟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是这段办公室恋情却遭遇了重重的阻力…… 本片是徐静蕾的第四部导演作品,根据李可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四大名捕大结局终局亡者之妻第一季美食总动员媚者无疆三十那年逐浪之夏第二季我的少年时代雅努斯之镜不知羞耻潮与虎第二季不朽的埃及海边的女人恶棍成长记如何成为大坏蛋扑杀天使少林达摩剑玩伴猫耳娘光杆司令棒打鸳鸯恐怖极限游戏流浪猫鲍勃长江妖姬悲喜交加学园奶爸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相思树七大罪愤怒的审判牛魔王之魔王再临歧途

《杜拉拉升职记》长篇影评

 1 ) 烂片

昨天看完《毒拉拉》之前是因为要画画,所以翻本电影看,又想着眼睛基本不会盯着屏幕,所以看本中文的比较知道在说什么所以就看了这大烂片静蕾大妈,细数下你的广告,当看到莫文蔚从马自达上款款而下,我就开始汗了然后是款款的体贴的立顿红茶各种各样的lenovo智联招聘……虽然吧,现在商业大片经常出现广告,钢铁侠也能在多拿滋上惆怅啊,变形金刚要靠google啊但是起码保证有看头嘛这个烂片也好意思放广告你这不是逼着人去想“香飘飘,蚕丝精华”的流星草原嘛打了2星,给莫文蔚和黄立行一人一颗静蕾大妈你的演技实在太差了,真的很差,说台词到表情根本就是杯具谁给她惯上才女的称号的?

应该直接拉出去TJJTDS让人受不了的烂片啊烂片烂片!!

烂到匪夷所思另外说一句,大妈,你的粉底好厚啊,但是请把脖子一起涂涂白,请!!

 2 ) 您还是回去拍文艺片吧

这部电影,多给几剪子,就能卖得更多--因为它根本就是个广告片集成。

我并不反对在电影里植入广告,我深信,这将会是未来的营销的大势所趋,《天下无贼》和《手机》就做的很好,技法纯熟的导演植入了广告仍能令人看得开心,而尚未明白导演是怎么回事儿就急急的忙着做marketing捞钱,就是这么个下场,老徐的前几部片,都是文艺片,一路以来,仰仗几位圈中大佬,走的也还算顺利,文艺片是小众,看懂看不懂的闭闭眼也就过去了。

在这部商业味道浓的化不开的电影上,一直以知性、文艺、内涵著称的才女,一条又粗又长的花瓶尾巴露出来了。

我去年看了这部小说,以通俗文学的标准度之,相当不错,有俊男美女,职场斗争,阴谋与爱情,事业和人生,情节跌宕起伏,叙述流畅紧凑,堪称五星。

疲累的时候看看这种精彩的通俗小说,就像看港片和台湾娱乐节目,是很好的放松,倘若看过之后还能有点余味,就更为难得。

当然,这不是文学,谈不上有多大的因欣赏而产生的感官享受--这个话题,以后再谈。

我毕业后一直在做HR的行业软件,对公司运作和人力资源理论多有参与,我记得看得时候回想真实情形,还挺入戏的,她写到的那些职场生存体验,完全可以直接付诸行动并能取得预期效果。

所以,初入职场的人,的确是可以作为指南的。

小说描摹的杜拉拉,是个善良可爱,脚踏实地,有上进心,有职业和人生追求的公司人,也许许多职场白领,刚开始也都是这样的,但走着走着路子就斜了,像杜拉拉这样坚定不移的守着做人底线走到底的,据我所见,不多。

我记得读完这本书,我怅然若失,杜拉拉左冲右突,豪情万丈,让自己每天都精神抖擞的,一点点的积累,买了自己的小房子和小车子,小心翼翼的平衡着工作与生活,职业与男友,而这就是公司人的无奈人生,而且还是成功的公司人。

忙碌光鲜的生活中看不到一点诗意。

回头看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不想说,人人都是杜拉拉,若人生真如此,倒真令人绝望。

全书中,我最不满意的就是爱情的缺席,关于爱情的章节,太少了---也许,真实情况也大多如此。

这个光怪陆离的商业世界,爱情和理想一样,是不能希望的太多拥有的太多,享受的太多的。

她什么都好,就是在爱情上,也太理智了。

仿佛,这既是杜拉拉的性格缺陷,也是这部小说的缺陷。

然而,上述成败,在电影里,全都不见了。

这部电影可以作为一个导演系的反面教材,彰显了导演的几大致命伤。

其一,故事讲的很差,情节没有呼应和起伏,没有细节,没有铺垫和发展,也许这样说太理论化了,但安排得当的电影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它时时抓着你的眼球,给你意料之中的意外。

小说中对办公室政治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看起来很过瘾,而电影里几个闪回的广告画面biu的一声就过去了,你根本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人物关系、事件发展在这轻飘飘的广告画面中轻飘飘的飘走了;其二,人物性格模糊,她还是多少有点自知之明的,将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做了压缩,从而把关系更加简单化,这样的恶果就是剧情单薄,情节发展苍白无力。

本来原著就对爱情着墨不多,但还是写到了杜拉拉在爱情面前的两难选择,和一点点感性软弱,追求完美爱情的性格,令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完满。

我还指望电影可以用画面再弥补一下,结果在电影里,连原来的那点韵味也失掉了,整个爱情让人看起来更顺理成章的解释是:睡了一个高管,然后,升职了。

我总是会提起《教父》,2个小时,几十个重要人物,一一出场,是外国人,但看的时候,你不会记错。

几大帮会之间的恩怨纠葛交待得清清楚楚,有细节又有全景,完全没有打打杀杀而让人时刻提心吊胆。

这就是功力,靠天份和汗水。

电影把故事讲的支离破碎,故事背景和几个主要人物也面目模糊,比起小说,大大的失真,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于是整个电影给我们的只有一个个推近拉远的硬生生的广告片段和远远的脱离真实的职场人物以及一个蹩脚至极的爱情故事。

既不像职场片,又不像爱情片,不是集而优之,而是兼具两者之不足。

我个人觉得,这个小说拍成电视剧(好像已经在拍了),一定会比《蜗居》更真实,更好看。

至于片中的植入广告,太硬,太假,不再提了,我只是想说,一个美资公司里,那么多人端着晶莹剔透的高级玻璃杯,津津有味的品着立顿,这个场面,太诡异了!

虽然老徐不用裸替,不惜一脱,但是脱了一看,比我还黑.....汗死。

不过她的声音还是一如十年前那样好听,所以有段时间我是闭着眼睛的。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是她导的,如果她真的不想做演员了,我看她还是去做广告导演这份有前途的职业吧。

杜拉拉的作者李可,一直搞得挺神秘的,八来八去也八不到什么猛料,谁知得来全不费功夫,今天偶然得知原来竟是我新同事的一个网友。

哈哈~~

 3 ) 职场生存记

一部有关职场斗争和办公室政治,一部描述白领生存法则。

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姿色中上,没有很好的背景,受过良好的教育,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对工作兢兢业业,善于挑战,善于学习,渴望独立,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她的小世界仿佛永远等着阻力激发她的潜能,在其中寻求快乐也带给别人快乐,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她勇往直前,把这个时代的职场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杜拉拉升职记》中唤醒我们在工作中沉睡的身影,调整我们积极的学习心态,正确的职场处事,个人资源的充分发挥。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想通过杜拉拉的职场成长经历给我们展示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之路。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你可能在学校很优秀,然而在职场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新人选择工作岗位有核心业务和支持部门的区别,如果选择核心业务这座山往上爬,才不会被边缘化并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系统和设置,要清楚地区分什么是核心业务,什么是支持业务,结合自己的专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和规划,这对于新入职人员有很大帮助。

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将会跟哪些部门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关键是该岗位独特的任职资格或者叫胜任能力有哪些,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并且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这都是一个新人需要去留心观察的。

2.敬业精神《杜拉拉升职记》对“稳定”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所谓“稳定”,有两层解释:一层是变化不大的意思;另一层,是没出息没前途的意思。

如此互不关联的定义,也许有些口语化,却无形中道出了职场的一些无奈。

当杜拉拉被任命行政主管时,她自身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她没有行政主管工作经验,只是出于待遇的提升才给以应允。

作者不断地强调杜拉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蛮干精神”,勤能补拙,最终她出色地完成了办公室装修这项艰难的工作,并出色地解决了她在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装修工程、机构设置调整等。

她这种敬业、刻苦的工作精神,值得所有职场人员学习。

3.如何对上级负责与上级沟通书中杜拉拉新入职不久,因为上级指定装修公司的事情,激怒了顶头上司,以至于杜拉拉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自己和指定供应商沟通。

可这一系列事情让杜拉拉处在了一个尴尬局面:到底什么该请示上级,什么又该自己做决定;在公司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什么符合政策就行,什么又该按照玫瑰前辈的专业经验来处理?

她甚至想找个机会从李斯特那找到答案,但最终无果,这种没有方向时的恐慌和无助与我们在工作中的经历十分相似。

这时杜拉拉首先想到的是要和自己的直接上级保持一致,于是让海伦(行政助理)去修改汇报表的格式,这就是她成熟的一个表现。

最后拉拉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在和上级建立一致性之后,认真研究上级主要控制的方面,找出规律后,就明白了哪些事情要向上级请示并且一定要按上级的意思去做,只要上级的主意不会让自己犯错并成为替罪羊,她便决不多嘴,坚决执行;哪些事情是上级不关心的没有价值的小事,杜拉拉就自己处理好而不去烦上级;还有些事情是上级要牢牢抓在手里的,杜拉拉仅仅只是提供自己认为好的一些建议,供上级做决定时参考用。

这样的结果就是,几个回合下来,杜拉拉就基本不再接到上级那些令她忐忑不安的电话了。

我们能从杜拉拉身上学到点什么?

我们总是觉得为什么埋头苦干却看不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如果我们把关注点少一点的放在自己身上呢?

放低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全面思考问题,关心公司的利益,一个团队靠的是大家一致向上的心,像筑金字塔一样。

重要的是,你应该有一个怎样积极的心态?

4.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和增加自身拥有的能量,《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的好学随处可见,从一开始对办公室装修专业的学习,拥有一套系统的资源整理方案,出色地完成了装修工作,并且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及说服能力,使得李斯特在装修一事上一开始就比较信任杜拉拉而不是经验丰富的玫瑰。

当然或许玫瑰因李斯特经常“甩手掌柜”而忽略了对装修方案细节的重视,也或许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在职场上重要的一条忠告: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可能容易犯经验型的错误,指出任何工作都应精益求精而不应盲目乐观犯经验主义。

后来拉拉在学做人资的时候,依然不断的虚心请教李文华(招聘经理),这都是职场人的可取之处。

谦卑自己,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那些资源是你取之不尽的,为何你还在懈怠?

与此同时,企业的成长也关乎每个员工的成长,那是金字塔坚固的基石。

5.抓准时机争取本书中当杜拉拉希望升职却碰壁的时候,她备受煎熬,甚至去人才市场找新工作。

这样的例子,职场中的我们都曾发生过,但不管结果如何,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该争取自身利益的时候一定要去争取,但也应适时采取行动,注意方式,有理有据,不可任由自己脑袋发热。

我们所处的环境加上各种限制和干扰,而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时,我们不能灰心、不能抱怨,只能继续历练经验,更耐心的生活、更耐心的等待。

其实在生活中摆在我们面前的路通常是琢磨不定、深不可测的,我们唯一可以掌控的就是眼前所能见到的、手边所能做到的,强求不来也放弃不得。

追求理想的过程好比是爬山,人人都是在崎岖山路上攀登的爬山者。

当你在山脚下仰望山头时,只觉得高不可及;当你一步步攀登时,更觉得前路茫茫,不知何时到达终点;可当你走过一段长路之后,回望前尘,才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辛苦,都筑成了一条道路。

你开辟的留下血汗的道路是不会消失的,它们是你努力过的轨迹,证明你来过,来过了便是成功。

成功不是竞争,是自己的尽力而为。

 4 ) 走掉的是聪慧的,留下的是可爱的

眼睛很小,嘴唇很厚,若不是那一身腱子肉,时尚大片的噱头几乎难以勾起我自掏腰包的兴趣。

我盼望着、盼望着,当下四周的迎春花都开了,他也把她的衣服褪掉了,他把自己脱掉了,可是就那么几个镜头,较为生涩的画面拼接,燃烧的情欲点到为止。

让我不断看涨的内心期盼骤然间落空,很是没劲。

昨天听说吴彦祖结婚了,这样的帅男人结婚了又怎样呢?

反正他依然是吴彦祖,依然是众女人的性幻想对象。

再说了,这不还有黄立行吗。

他长得并不符合大众审美观,可是他却令我有一种想一口咬下去的感觉。

吴彦祖结婚,我倒波澜不惊,对他的结婚对象无甚知觉。

然而黄立行只露了上半身,就那么一点点,却让我对作为导演的徐静蕾怨恨有加。

电影改编了原有小说的架构、内容,以及风格。

这是不可避免的,无法想象把小说教条地搬上荧幕,结构将是灾难性的——谁都不希望在电影院看到的是一部职场百家讲坛吧。

时尚大片倒是似有几分真,就看着OL们走马灯似的换服装,办公室里的着装就像参加一场小型的爬梯:露肩的、紧身的上衣,或花哨或雅致,十公分细高跟。

女职员们手捧茶杯优雅地晃荡着。

我边看边琢磨,倘若这是一家时尚杂志社或是化妆品公司,兴许还想得通。

不过从小说原著来看,DB是一家实业公司,风格多半不会是这样的。

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员工也倒罢了,实属正常,但是全部的女员工踩在办公室的地板上就像走在runway之上,意气风发得真是令人暗悚啊!

这实在是对未涉入职场的姑娘们的赤裸裸的引诱和误导,完全置繁重琐碎的事务和上级施加的各种压力于无形。

徐静蕾所扮演的杜拉拉是一个灰姑娘似的角色,从最初的土气而不失纯朴,到最后的时尚炫目且业务精专,这是多少姑娘们盼着的职场成长之路。

关键是,这条道路上还收获了黄立行扮演的王伟这样一个钻五,作为见证这项收获的丰硕性的对比证据,则是玫瑰这样一个出色女人的下位。

在职场里,玫瑰这样的女人很难让下属去喜欢她,但是相信会有人钦佩她。

她会骂人,她会将文件拍回到你的手里,大声说:“拜托你把所有资料都整理好再拿给我做decision”、“请不要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职场小朋友们犯过多少低级错误呀,这真是一语点中要害。

然而她又不是一个变态工作狂,她情商充足,即便高强度工作也没能摧毁掉作为一个人的感受性、作为一个女人的敏感性。

听说过不少职场女精英,一旦精英起来,就丝毫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了。

当然,作为不对等的非实力人物,是不会被她放在匹配的对手位置上的,自然就不会调动全身精力和感官来对待你。

玫瑰这个角色和小说中另一个角色在电影中被合为一体了。

小说里和王伟有过感情前科的是一个叫岱西的女子,漂亮,能干,且精明。

岱西是太精于算计而失去王伟的,而小说也没有直接表明杜拉拉和王伟最后走在了一起。

窃以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小说收尾,给读者们期望,也可以是无望,总之,不同价值观的读者各取所需。

小说作者李可没让杜拉拉和王伟最终手牵手,有两个好处:一是不让一部旨在对职场之人答疑解惑的小说在收尾时的一个遂人愿的结局而将整部小说搞成爱情小说,这会降低这部职场小说的黄金卖点。

二,这也许是我一厢情愿地以为,这样的处理不会落入一种情感逻辑的窠臼,即是,总是漂亮聪慧的女人被放弃,而淳朴可爱的灰姑娘被王子选择。

这种逻辑里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女人的弱势才是被爱的重要条件。

这种偏见在电影中印证了,且非常强力地印证了。

若说小说里的岱西不能和王伟在一起,倒有几分咎由自取,然而莫文蔚扮演的玫瑰没能和王伟在一起,着实令我十分遗憾。

她有着什么样的优点呢?

我非要很贱地总结一下:她能力卓越,头脑清晰,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搞定。

她情感丰沛而敏锐,却又能够自知而节制,没有无来由的嫉妒和小脾气。

这样一个成熟可爱的女人却被安排了失去爱人的角色,冲突乃是因为家里漏水,两个人实在没法抽出时间去修理。

这样一说,还真是让我有些犯难了:话说这么优秀的女人,该要如何优秀的男人才能匹配?

该要男人多出色才能具备去爱的能力?

优秀的女人不是不可爱,实际上是这世上能爱她的男人太少。

吴佩慈扮演的海伦是一个没头脑的小心眼小姐,虽然脾气坏,常常跟另一个秘书、对头Eva死磕,但是却是一个真性情之人。

她的心直口快和Eva的沉得住气是一个强烈的反差,二人的戏份实在是给影片增加了不少的笑料。

 5 ) Stanley——一个成天想怎么捞灰色收入的初级销售员

分开旅行,很玩世很不恭;我的梦中情人,很黄很自慰;Stanley,你是我很欣赏的一位歌手;王伟,心目中应该是长相儒雅,个人气质洁净,略有富态的,白胖的35岁左右男人;而且销售出身,一个潜台词起码是——帅。

Stanley,为虾米制片方要挑你来演王伟?

这是为虾米捏?

是不是制片方和您有仇?

无语问苍天。

我们的Stanley,干瘦,不帅,用俺家太皇太后的话来说,这个演员像一个成天想怎么捞灰色收入的入门级销售——一个中专毕业的初级销售员,怎么看怎么不像摩托罗拉大中华区华东片销售总监,气场还没老徐强大。

再配那条窄领带——适合去当掮客,谢谢!

——————————————————我是潸然泪下的分割线————————拉拉,没错,我心中的拉拉就应该是老徐那样的;没有背景,高等教育,个人奋斗,中等姿色,身材瘦峭,吃苦耐劳,跌跌撞撞刚入职场时,像一只嫩着鸟喙的小黄鹂;但是她遇上了中国外企发展扩张最黄金、最高速的周期;六年后蜕变成职业精明,反应敏捷并且模式化的,被标准洗脑的“OL”。

如果这只小黄鹂是2010年杀入外企的,那么很抱歉,可没这么幸运了。

每个岗位都已经把手上了如拉拉一般的当年的小黄鹂,而且他们年富力强距离退休还有几十年;最关键的是外资企业对金融危机心有余悸,宁可把现有员工一个顶仨个用,也不敢轻易再招聘一名员工。

拉拉的成功,与其说是个人努力的成功,不如说是中国市场的成功。

——————————————————我是不吐不快的分割线(吐读第四声)————————高级写字楼寸土寸金,每平米每月租金291元,哪有电影里面这般奢侈透亮的光线和通风?

只有天天蹲格子间的人才知道,阳光和清风永远都眷顾不到。

超大饰品——国外很流行,老徐戴着也很惊艳。

不过中国女人若是不上170的身高,戴了可笑。

尺度感不对,高攀不起。

东南亚风情——芭提雅,长滩,普吉,宿雾,马尔代夫,巴厘岛,文莱沙巴,小夫妻们可着劲儿往外面跑。

谁来发掘我们伟大的祖国?

你要温带的峭壁?

东南沿海应有尽有;你要热带绿树银滩,我们有西沙群岛。

明珠蒙尘啊,明珠蒙尘。

波浪卷——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写字楼里进进出出的姑娘或者妇人,全都喜欢披头散发。

实习小妹是清汤挂面;资深金领则换成大型波浪卷儿。

谁扎马尾?

谁扎马尾?

扫地的阿姨和二小姐。

 6 ) 活着

(不是影评敬请忽略)这份工作即将结束。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她们永远奉行这样的逻辑,总要用欺瞒和试探来解决问题,幻想这样自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最终,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且,砸了之后还总不长记性,呢?

挥手告别,让老板们继续为块儿八毛撕咬吧,我走了。

在一个合伙制的企业里,“合伙”成这个样子,还合他干嘛呀。

呵。

在一个地方工作过,那大堂、地板、电梯和装饰的一草一木,都在不知不觉间融进你的情感里了。

昨晚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影片中的银泰中心正是这些天我努力工作的地方。

在宽大的银幕上看平日的生活饶是有趣,会笑一群人正儿八经的走进写字楼,会笑电梯里不合逻辑的那个小标牌:“上轿箱”,会笑自己也是到公司偷偷换鞋子的。

但有趣的终是少数,更多是心酸,心酸于如此的一个土了吧唧傻纯真的傻丫头,在岁月间变身为高级白领,并日渐谙熟于职场争斗的过程。

应该说《杜拉拉升职记》这本小说写得就浅,在外企做过就知道,现实远比这复杂;而徐静蕾又把外企生活拍得“很电影”,70%以情感为主线,更是稀释了职场的龌龊——这是这部电影遭恶评的原因之一(之二是过多的植入性广告,这个就不多说了)。

但这部电影超越小说且值得赞扬的是,徐静蕾引申了思考:在70后office lady们得到我们最初想要的薪水想要的职位想要实现的“成就感”之后,茫然四顾,才开始追问,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书中的杜拉拉是金牛座,而电影中的杜拉拉无疑是最傻的白羊了。

傻到工作和感情摆不清轻重,这样,观众们是不买账的。

笑自己就曾是这最傻的白羊,为工作和微不足道的成就感而拼命。

于是徐静蕾打动了我,于是众人眼中这么差劲的一部烂片子,竟让我哭了。

电影,终还要给你一个美好的结局,终还要让你走出电影院时对生活怀抱希望的。

纵使这希望只是梦。

而现实中的拉拉们还在冷漠的面孔间喘息着,为自己努力去争取工资单上的几个零。

这正是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为“零”而活着。

 7 ) 我终于不“被jealous of”老徐了,阿咪豆腐

多一星是给我的女神莫文蔚男生有个非常莫名而霸道的逻辑——女生很容易jealous of同性,哪怕是我这种也喜欢女生的也是一样。

老徐刚出道的时候我就看她不顺眼,理由easy得不能再easy了——老娘最讨厌的女生类型就是她在《将爱情进行到底》里面演的那种,彼时用我们的方言说叫做“作”(发第一声),now有个更合切的词叫做“乡愿”。

小时候分辨能力不行,hate角色to演员。

不过我真的第一次公开发表这种不待见是在老徐第一次执导电影的时候,像我这种zhuangbility的惯犯特别不能忍受她这种装不到位的,对“才女”的virgin作大放厥辞,自此之后I就“被”jealous of老徐了。

several番辩白无用后不得不拜倒在这个“没有她美,没有她才,于是必然jealous of her”的强大逻辑下。

名份已定,我也不用再乡愿,就直接邪恶了,很乐意没事踩吧踩吧她作为消遣。

最近因为工作的pressure很big——今天下午才去见客,开会开到八点才放我回来,明天大早要take火车去跟上头讨论code和算法,周末要stand by客人大爷突然一拍脑门想到的idea,下周一大morning就要去现场检查设备,下午还要整场陪笑face像我这种lazy的人不免大吐苦水,声称“老娘tired to death, going to傍大款了!

”,于是被介绍去看这部movie——介绍人说这NC片是老徐自导自演的,我一定can从攻击她的过程中释放我的pressure事实上,看完这片之后,我的mood的确大good——倒不是因为能找到由头攻击老徐。

而是because杜拉拉这种role——I没有read原小说——本身给me莫大的安慰。

看到一人比我老,薪水还比我低,干的活又比我多,假期还比我少,EQ又比我low,讲的笑话还比我cold,我那颗想要去傍大款的心suddenly平衡了,happy了,relax了。

而且she还升职得so顺利,让我觉得将来回国前途一片光明啊。

其实公司装修,尤其是这么大的公司(号称全球500强呃)要装修确实个很大project——除了涉及到budget,各departments之间的宿怨旧仇厉害关系这些problems之外,主要是很考验人的协调性、全局观和细心程度,就是我们以前上管理课时候学过的时间管理项目管理那一套。

indeed是个烫hand山芋,一般来说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等着倒霉罢。

however,像我这种low EQ的人也不可能对着部门经理狂吼一通理应只有yellow马褂或者little honey才能吼的台词,吼完了之后还学old黄牛似的喘粗气,喘完了之后再拍拍ass走人。

尤其这还是销售部经理,people精当中的people精啊人家要是真的不move,你还真dare把人家的资料都给扔了?

吓唬三岁小孩呢吧,要我是那个manager还不趁机搞dead你个小秘书——只要宣传搬家过程中有什么材料被搞丢或者外泄了,小秘书就等着被fire吧……而500强里IQ比三岁小孩还low心肠比雷峰蜀黍还好gut比我还小的manager有年薪50W啊。

而且像Hellen这种连个会议都搞不掂的也能进500强做高级秘书(话说“高级”秘书是个what概念?

我觉得她们的工作根本不hard啊,弄得嘎恐怖做啥)。

而且在国内月薪1W出头就能买跑车啊啊!

——前途一片光明ing。

让人焉能不happy?

of cause,拉拉同学能如此平步up青云说穿了还是傍了大款的,而且还是very不地道地rabbit eat窝边草。

如果拿拉拉同学当职业woman的典范肯定有很多独立而能干的women是要气死的。

但是whatever这个大款不cute吧(sorry了,黄立行的fans,我实在没看出he哪里charming了,讲话也讲不利索,他第一出场的时候我还以为那群花痴女是在说他旁边的那位“帅”呢),不过毕竟young有为啊,还有六块腹肌。

而且傍的过程很有girly言情novel的调调就是傍那也是有“乡愿”特色的傍法,傍出了true love,傍出了personality,傍出了romance。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大款多好傍啊,不用pretty face(I积习难改还是想吐老徐一句:你的lip色和skin色是发生what事了?

为什么总是一付重症病人的感觉?

),不用wonderful figure(最重要的是his ex是美腿JJ莫文蔚啊!

这位大款how重视心灵beauty啊,这种man在这个world上都快绝种了!

),不用taste(我说老徐跟其他人用的不是一个造型师对不对?

为什么莫长腿与吴美女都这么in,老徐感觉就这么out呢?

),不用IQ,不用EQ……啊呀,我真的越看这部movie越觉得前途光明啊,比点了光明灯都光明。

何况,还有我一向很心水的莫JJ出来做fashion show(妆实在太漂亮了!!!!

卷发太妩媚了!!!

下车时候的动作太风情了!!!

莫JJ你是我的女神,goddess!

)虽然故事情节zero,表演naive,剧本simple,台词childish,剪接chaotic,但我真的看得很开心,真的很少有电影能让我看了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value的(当然我happy不代表我like it,烂片依然是烂片,烂得阳光灿烂)。

于是我决定以后不对老徐这么evil了hence以后老徐再拍什么难看的片子,也不用叫我去观摩了,因为我pass被jealous of她的这个阶段了。

大家都move on了嘛,我现在想想都不懂以前何必要特意关照她……果然年纪小的时候缺少分辨能力。

PS:大家please不要太care这里夹塞的english——人家说外企里就是这么讲话的。

 8 ) 升职,看上去很美

所有的高楼大厦,一朝开放,曾经的旧厂房顿时富丽成中国CBD。

姿色中上、独立进取的杜拉拉在27岁,终于进入了理想的职业圈层。

我对这部电影表示失望。

它显得那样的虚无、不切实际、毫无意义。

黄昏的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门照进城铁的候车厅。

阳光中姑娘的长发镀了金色的光辉。

与此同时的三里屯有多少酒吧正在灯光扑朔迷离进入一天的营业高峰。

多少公车上塞满了沙丁鱼罐头里沙丁鱼般的白领。

多少隔断间、地下室里住着终日不见阳光的外省青年。

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在离三环并不远的小店、黑桥。

你会看到加盖房子的沉闷声,穿着脏衣服的小孩子嘻笑打闹。

那里即将拆迁,那里的农民工将再一次在城市的圈地运动中背井离乡。

那里将会成为CBD东扩的新商区,这是多么伟大的变革,多么的盛世繁华。

这就是2010年的北京。

这个充斥着文化、商业、政客、灯红酒绿与乡村气息的首都。

每天有无数人的中国梦在这里实现,每天也有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破灭。

城市无法记住每一个匆匆的步履。

每一个人的名字都稀薄如空气。

这个城市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换工作,找工作,丢工作…平均遇到的每十个人有一个会打手机,整个城市信号在空气中密密麻麻,如果信号的信道固化,从上空来看,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做茧自缚的蚕。

北京春日的十七点二十八分。

你在微笑还是哭泣或是面无表情。

下班了,一天又过去了。

每周六晚,每一个电视机里都传出非诚勿扰的片头曲。

徐导没有看到。

没有看到真实的生活。

500强公司以外的生活。

这是一部快餐式的爆米花电影,一本有声有色有动人广告的《悦己》。

这部电影不是职场指南,一点一点往上爬的故事被淡化。

杜拉拉顺风顺水,从月薪2800元的行政助理到6000元HR经理到12000元HR主管到25000元HR总监。

小挫小折都未能阻挡这位姑娘对于升职的向往。

生活并非电影,不是此般易事。

不是所有努力的姑娘都能顺利得通过试用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会在电梯里遇到老板,不是所有的男上司都会恰巧和美貌有才高薪的女友分手,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在事业与爱情之间选择事业。

杜拉拉运气好,人好,有一些特质有一些理想。

27岁以后,她逐渐告别一锅汤喝一个星期,一个人吃巧克力的日子,她开始给自己买名牌、买车、出国旅游,顺理成章。

看上去很美。

徐静蕾眼神我很喜欢,莫文蔚版的玫瑰也不错。

黄立行演王伟与小说原型有差距。

其他几人只是完满完成任务,俊男美女齐聚一堂并无亮点。

看上去很美。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充溢着这个城市,越来越多的梦想在这个城市里爆炸,越来越多的车越来越多的房越来越多的辞职与升迁。

等到生活一朝一日磨灭了曾经的梦想。

回过头,才知道曾经的自己有多么美好。

只是,没有人能再记住你的样子。

高跟鞋、职业套装、大牌服饰、立顿德芙、马自达丰田、登机拉杆箱、光影迷离的职场聚散……一个20几岁做了外企高管的姑娘说她每一天都活的虚张声势,每一天早上醒来,都要把活不活下去重新变成一个问题。

后来,她很平静的在QQ上告诉我她得了重度抑郁。

她离开了年薪近50万的工作,回到她很小的家乡,疗养,给一所小学代课,每个月工资900多,她说和以前朋友们在一起吃一顿饭的价格差不多。

到头来,还是被生活打回原形。

当你站在马路上,车水马龙的大街,独自拖着个行李箱,看见自己的整个世界像个豆腐渣工程一样稀里哗啦地倒塌,后面是无法追回的年华。

工作、升职、爱情、浮躁的生活,就这样,一回头,三十多岁了。

那些风尘初定,忍心疲乏的时候,倾吐出来的故事,引起阵阵惊羡,可你幸福吗?

到最后,也不过是一句whatever。

 9 ) 在很多不满意中寻找一点点闪光点

相信每一个深受ZJU经管学院"more business, more professional, more graceful and more装逼" 的"务虚"文化熏陶的经管人,都会有一种很欠扁的无法割舍的外企情节。

作为一枚曾经对"人前光鲜亮丽,人后苦逼"的外企生活无比向往,以及对《杜拉拉升职记》这部原著的无比热爱者,我屁颠屁颠地去看了这部期望已久的电影。

总体感觉不值票价,作为一部职场圣经改编的电影明显得荷尔蒙超标,实在对不起原著;另外,除了莫文蔚稍微好点外,外企职场达人那种很professional很global很aggressive的气场被几个主演演绎地很做作。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看原著时候的很多感触,当时还是很单纯地很盲目地憧憬和仰慕,两年后的现在又经历了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在理想和现实的不断冲击、衡量与修正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倒还是有几分别样的味道。

一年多前,这部电影开拍,因为拍摄地点是北京玛氏的写字楼,一个彪悍的学姐在那里工作,还很幸运地和老徐、黄立行一班人合了影,当时我就感叹到底是玛氏呀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待遇真是酷毙了。

记得大一的时候,自己梦想的职场生涯和爱情生活就是应该和这部电影里一模一样的,精致优雅的着装、从容干练的气场,还有王伟一样的男朋友……囧,现在想来真是囧得面红耳赤,装逼装得不是一点点。

同样的,两年前我看杜拉拉这本书会觉得书里写的就是触手可及的真实的职场生活,对未来的一切都深信不疑;而两年后,即将毕业的我,从公司入职培训回来的晚上去看这部电影,从电影一开始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不靠谱成分在四处弥漫。

那些曾经在书里让我羡慕得要死的桥段再次在荧幕上呈现时,我嘴角轻轻上扬,因为我现在知道这样的情节放到现实中99%是不会这样发展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杜拉拉这么“幸运”的,最终有爱情又有事业。

有些人说这是现实这是势利,这是对梦想的妥协。

对这样的说法我不置可否,但是,但是,为什么那一定就是“妥协”么,为什么不说是一种对理想的“优化”呢?

很多事情在经历了之后,你会对环境、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你也许才更清楚怎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生命才是更有担当的。

学会在自己想得到的和能够得到的两者之间搭建一个完美的平衡,这难道不是一种成熟和成功么?

“尊重自己的内心,live for your heart”,这些话,都是建立在认真权衡了自身和环境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看到什么好就想追求什么,这不是对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的负责,不是么?

也许吧,这种一前一后看人看事的态度改变有着妥协的成分,但我更喜欢把它归结于对理想的升级和修正,至少这种升级和修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生活,并不阻碍你实现自己的价值。

哦对了,最后八卦两句。

我觉得电影的结尾很老徐啊,尤其那个杜拉拉回过头对王伟淡淡一笑的镜头,感觉超级像徐静蕾演《情书》(是叫这个名字么?

)结尾时对男主的那一笑啊,很有代表性另外,黄立行演的王伟虽然有点做作,但有些地方演的还是挺真实的,男人就是这样,明明一两句就能解释清楚的事情,就是不会说,宁愿让女朋友胡思乱想,男性和女性的思维偏差啊。

所以啊,碰到王伟这样的沉默不语者,就应该leave him alone, just be yourself and behave as usual.o(╯□╰)o其实对杜拉拉这部电影本身我无意评价什么,但对我两年前看这本书和两年后再看这部电影自己经历的内心的变化和想法的对比倒是很有感触,也算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唯一亮点吧。

于是絮絮叨叨没什么逻辑地叨念了一通,不算影评,纯粹给自己的想法mark一下,见谅。

 10 ) ╮(╯▽╰)╭

标题只能用表情来表达了。

言语已经无法表达。。。

首先要说,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烂了。

这是真篇评论的基调。

第一,主演&导演 徐静蕾。

拉拉这个女主人公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净挑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衣服给自己穿。。。

结果就是穿上PRADA人家能看出衣服的材质看不出牌子的效果。

当然了,配饰就不说了。。

老徐喜欢的款一看就知道了。。

可惜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适合扮嫩。

化了妆以后的老徐我都认不出是谁。。

噢,说到化妆,老徐白天的妆容一般都很清秀,到了晚上不知道怎么的必须有蓝色眼影。。。

还是我没看清楚是灯光效果?

反正就是。。

哎,真的。。。

各方面的品位都有待加强。。。

第二,玫瑰。

我觉得是不是为了特别突出女主啊,所以玫瑰好低调的说=0= 年会上的口红真的很吓人……衣服普遍来说也是比较一般。。。

莫文蔚拍起来也是要看角度的吧。。。

那手是稍微干了点儿。

脸正面看真的不是最佳镜头。。。

第三,海伦。

这部片里我是真真正正觉得吴佩慈美丽了。。

李艾怎么好意思穿着一样的衣服和人家撞衫。。。

人家能穿出feel……李艾只能把衣服撑开来。。。

花瓶还是很能赏心悦目的!

还有泰国的那个吊带连身长裙。

也很美的说=0=其他角色就不说了吧。。

李艾。。

哎这不知道她傲气从哪里来orz,放低姿态会怎么样呢。

记忆犹新在泰国party的那身装扮。。。

那头发。。。

那花。。。

哎!

还有女主也是。。。

蓝色的裙子蓝色的花+金色的耳坠。。。。

哎!

整个片子的节奏。。。

我很疑惑啊,现在的片子怎么都是一个半小时了?

好吧,抛开长度不说,剪辑的那是相当烂。

进公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直接一年后了。。。

一年后也没什么那啥。

就马上湿身了。。。

居然也不会感冒。

就直接泰国了。。

没有喝醉的感觉,就直接上床了。。。

显然两个人很期盼对方啊!

更没有什么升职记的感觉!

看过书的人勉强知道在说什么,没看过书的人基本上就只能看两个人恋爱过程了。。。

噢,还有广告什么的。。

我总觉得以前看棒子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人家还把车子牌子遮掉。。。

(现在不知道是不是然后国内就整个一反着。

然后电影电视剧的质量也就整个一反着。。。

拍的最棒的广告当然是那个车子!

堪比广告了。

出现最多的广告应该是智联招聘和立顿(不知道我统计失误否。。。

完。

《杜拉拉升职记》短评

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的糟糕,蛮搞笑的

8分钟前
  • Mr.Sin
  • 推荐

情节简单

12分钟前
  • 劳而获
  • 还行

办公室恋情都这么直接吗。。。

16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故事非常不丰满;靓女走秀的时尚垃圾;抓不到题材的核心。

20分钟前
  • 虞葱葱
  • 很差

老徐是全才,票房是硬道理。

24分钟前
  • 흫_흫
  • 推荐

做作

27分钟前
  • 祖国幸运张格莱
  • 推荐

............................

30分钟前
  • 前排观战
  • 较差

拉拉真是个可爱的女孩。。。

34分钟前
  • 灰尘
  • 推荐

临走前,和他一起走入电影院,其实一般啦

38分钟前
  • 蒲公英子
  • 推荐

我是对办公室有抵触的

41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挺烂··

45分钟前
  • 雅克BacK
  • 较差

城乡结合部腹黑饥渴暴发户女中年主演的联想+马自达+立顿广告大片---杜拉拉升职记

48分钟前
  • 踢踢踢踢娜
  • 较差

是个女的都比老徐漂亮,您都是老徐了何必在这蹦跶呢?和原著相比,再扣一星

51分钟前
  • [装注销]
  • 较差

徐静蕾的电影满分就是中规中矩。谢谢她带来了黄立行,谢谢她让我知道了半老徐娘也可以做清纯状。总的来说没有《非常完美》那么可怕,应该是非常平庸就对了。

52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杜拉拉恋爱记,俗套的故事。

53分钟前
  • 空思
  • 较差

我看这片的目的依旧不纯= =

56分钟前
  • Kiddie
  • 还行

徐静蕾明显年老色衰了

60分钟前
  • 阿梦
  • 还行

抛开原著,帅哥美女还是能给人不错的观感

1小时前
  • 一一
  • 推荐

很时尚,老徐的个人时装秀。白领丽人的工作生活,多少有点编的不实际,哪有那么多俊男靓女。

1小时前
  • Louis
  • 还行

除了徐静蕾,都是大美女。。。李艾和吴佩慈太勾人了~为什么再时尚的衣服穿到老徐身上都变了味儿捏?

1小时前
  • 好好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