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最后结局时,范宝华抬起刀时,却不经意的看到袁园的遗像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袁园伟大的灵魂与纯洁的心灵。。。。。。
一到有陈好的戏就是放的快进,就是很让人受不了,败笔。
不喜欢魏端本这个人物,演员演技的问题,朱四奶奶和范是亮点!
结局有一种莫名的憋。。。
一切都是那个社会造成的,战乱,大的社会背景下,人性赤裸裸地展现。
袁园是勇敢的,也是清醒的,聪慧的。
但她决绝地去参军,去到抗战第一线,最后重伤身亡,也着实可惜。
田佩芝,虚荣,懦弱,又愚蠢,看着很可气,但她嫁了个好丈夫,有一对可爱的儿女。
那个时代背景下,又有一副好皮囊,上天真是眷顾她,也可以说张恨水先生很偏爱她。
也许她爱孩子是真的,但依然不能成为她走向堕落的借口。
东方霞,现实。
沦落到朱四手下,坦然接受,在范宝华那失了手,又被宋玉生背叛,就投靠了洪五,也算给自己找个靠山。
最后她与李步祥一同返回,但愿从此能安然度日善终。
魏端本,迂腐,蠢笨。
算个好人,但在那个时代,不会有好命。
愚痴地认为田佩芝是个好人,终至癫狂。
范宝华,有本事。
时代背景下,人之本性,无可厚非。
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返程,留在重庆,我想他回去和吴嫂好好度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四太太,心机了得。
那个时代背景下,也算个人物。
最终终得恶报,惨遭宋玉生毒手,死于视为女人生命的容貌,也可谓死得其所,哈哈!
宋玉生,可怜虫。
朱四奶奶的玩物,没有自己。
最后时刻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但终不得善终。
一部现实主义的好剧,原作好,编剧好,演员好。
引人深思,给人警醒,张恨水,不愧为大师级作家。
最近在陪婆婆一起看这部电视剧,今天是大结局.婆婆等了很多天了,她是属于那种看电视先要看到大结局再回头看前面内容的那类观众.如果不是她怕花钱不让买碟片,也许就不用每天等得这么辛苦了.不过等待对于她现在的状态也是不错的,至少每天有个盼头,不会像看碟片,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反而没有激情了.这也许就是电视约会效应的强大魅力。
当然,电视剧的结局是悲惨的.等所有繁华散去,红颜自然凋零。
这突然让我想起,以前同学们常常用来揶揄、调笑女孩子的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某被揶揄对象的名字)命最长。
”不过,这部电视剧里的女人都很美,每一个都是红颜,所以每一个的命运都是那么悲凉,就连稍微“红颜”那么一点的白脸宋,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而且还是死得最惨的——连一寸安息之地都没有。
而活下来的,却是那些最没心没肺的(婆婆语),她说的是那个看上去“没心没肺”、只会乱叫的曼丽和怎么都打不垮的、生命力堪比小强的游击商人范宝华。
也许,以前的那句话应该改改——“自古红颜多薄命,唯有没心没肺命最长。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特有的悲剧。
在那个畸形的社会,造就一群美艳而又心理变态的女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奇怪的是——女人的悲剧却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相似的。
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女强人还是爱慕虚荣的漂亮小妞,无论你是黑道大哥还是懦弱无为的小公务员,命运这部戏早因为你的角色而把你的结局写好。
即使到现在这个时代也不过如此吧。
只是,游击商人做黄金如果做大了,可能已经是“十大杰青”;黑帮老大还能被拍成多部《无间道》被人敬仰呢;出卖肉体换来的虚荣也许会被登在《男人帮》上,一夜之间就能变成足以使"人神共愤"的性感尤物。
可惜,他们没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们用各自的方式,选择各种死法来涤荡令自己都恐惧的心灵.这是因为他们的最深处还在无尽地忏悔着.肉体上的伤痛甚而死亡成为他们最好的赎罪方式——这就是他们这种人的逻辑。
他们再也看不到爱人的白发,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当然也看不到洪老五拿着他们的钱财逍遥,看不到曼丽这样原来被他们瞧不起的傻女人、笨女人以后会嫁人育子,看不到游击商人也许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他们的选择也许是对的,因为活着比死亡艰难.也由此,不得不佩服那些历经劫难还能活下来的人们。
他们即使认为自己活得低级,活得无耻,活得没有一丝尊严、没有任何希望,再怎么生不如死,但他们还是选择留下了。
这又是需要多么“没心没肺”才能办到的事情啊!
不容易!
也许他们早就领悟到了“人须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这句话的真谛吧。
突然想起,以前收到的一条短信,大意是,女人要懂得疼爱自己,要不万一过早over了,自己辛苦培养的老公成了人家的钱包,自己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孩子,自己整个就成了牺牲品.所以,现在想想,做红颜其实也没那么好,那个整天被叫着“命最长”的也许生活得才幸福。
要不怎么现在都说“丑女无敌”呢。
前面说得有点沉重了,说点轻松的吧。
最后一集,不得不说,陈好真得很会哭,因为她嚎啕大哭的时候,竟然可以做到只流眼泪,不流鼻涕。
不得不说,美女就是连哭都哭得与众不同。
看来琼瑶阿姨果真是有一套的,连哭都要哭得很好看,有这样的标准,还用挑剔什么其他的呢。
明明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有天龙八部那种人性的震撼。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怪大地众生太美丽,舍不得这璀璨俗世…田佩芝的贪,魏端本的痴,东方霞的嗔,袁园的恨,四奶奶的欲……电视剧相对于原著有比较大的改动,最大的亮点是有了袁园这个鲜活的形象,也是全剧中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
袁园就像是这部剧的话外音,编剧让她带我们看下去。
一开场遇到范宝华搭救,后被强×,那种无助和绝望。
但很快她就发现,这个世界比范宝华可怕的人多多了,比如朱四奶奶,她亲口跟田佩芝说“你欠她(朱四奶奶)的还不如欠范宝华呢”。
她一度想要报复老范,但最终还是于心不忍,也许是她被老范感动了,也许是她发现那种所谓的报复并不能带给自己快感,甚至她对老范有了一点情感…重新遇到老范之后,她彻底明白了,所谓的报复男人,不过是借口罢了,终究还是自己放纵了自己。
她不想再纸醉金迷,她想改变。
可是在这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仅凭一己之力,她生存都很困难,外加朱四奶奶一干势利的阻挠,她过得还是很局促。
落难了,还是范宝华来搭救。
她说“只能怪这个社会”,她已经不怨恨任何人了。
所以,你看,人人都舍不下璀璨俗世,逃不出七情六欲,只有袁园能说出了真相!
编剧一直在借她的口表达剧集的中心思想。
范宝华与袁园:我不恨你,只是无法接受我们如此不堪的开始。
一开始的范宝华并没有觉得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他说“只怪你太美了”“我发誓一定娶你”。
他觉得我娶你就好了,没有对不起你,我连身上最值钱的金镯子都给你了。
对于他来说,并没意识带给别人的伤害。
这个时候的袁园是绝望的,对范宝华是憎恨的。
六年之后,范宝华发财了。
他骄傲、滑头、巧舌如簧,但在袁园面前却是小心翼翼,话也说不顺溜。
发现袁园骗了他之后,跟袁园斗气,两人见面他说话还带刺,但袁园要走,他一下就怂了,恳求袁园留下来多坐一会儿。
他说“我经常梦到你!
真的。
不说天天吧,一个礼拜总有几次”情话也不会说了,支支吾吾…面对袁园,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范宝华真正的愧疚是从和袁园狱中相见开始的。
看到袁园如此绝望,如此歇斯底里,他开始懊悔,愧疚,他说“你这么年轻,这么美好,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都是我不好”。
这是他第三次请求和她结婚,这一次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赎罪…我…你…你给我个机会…我伤害过你…”。
但她说“我恨过你…但我后来明白了,就算我没有遇到你,我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孤身一人,谁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但那句“不恨了”终究没有说出口。
范宝华在袁园心里是有点地位的,说但爱是谈不上的。
在她年少时,老范给了她最深的伤害。
但是这6年来,唯一对她好,帮她的人,也是老范。
以至于她有事的时候还是主动求助老范,好像这乱世中,她也只有这个人可以相信了。
比如他知道田佩芝欠了范宝华的钱,就主动找到范宝华说,田佩芝欠你多少钱,我就向你借多少钱。
颇有一副“有恃无恐”的姿态。
从牢里出来丢了孩子,她也知道老范会帮她,老范能帮她,即使她刚刚拒绝了他的表白。
老范最后一次求婚的时候,她有一点动容了。
但暴露她最后的绝望“我已经不能生育了,我不是个女人了”。
她已经彻底否定了自己。
她不憎恨这个男人,也没有办法说爱,毕竟他们有那么不堪的开始,而现在的自己又是如此不堪。
她不爱自己,她丢掉了那个志向远大,胸怀抱负的自己。
现在她自我实现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了抗战出一份力,只有与家国天下大事相比,你所经历的才是小事,才能忘却!
她最终做到了,她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范宝华。
范宝华在她面前,始终还是局促的,临行前,范宝华来看她,一直说“我是路过…”她说“不会写信的”他说“知道…”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最后范宝华要娶田佩芝。
我的理解是“临时起意”,也有点他自己说你“我是要救赎你”那么点儿意思。
当然他也路不是什么好人,也没那么伟大。
他本身对田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只是有点贪恋她的美貌。
魏端本求他救田,他理所应当地觉得田应该回到魏身边,可是怎么劝她都不愿意。
他转念一想,那就跟着我吧。
反正袁园是不可能了,田佩芝也没有别的出路了。
但他很清楚田的秉性,所以约法三章。
谁知道田佩芝是个全然不会反省的人,她只觉得自己有今天都是范害的,所以要报复。
老范被田佩芝偷了之后,彻底一无所有,一怒之下起了杀心…那一刻我很紧张,我好怕老范就这样栽在田佩芝手里,为了这个女人搭上人命太不值得了。
这个时候,袁园的灵柩出现在眼前,老范瞬间什么恼怒、怨恨都没有了…那一刻,她救赎了范宝华原著的袁三小姐的描述很少,从路人闲谈中知道,她与范宝华同居2年多后分开,敲了老范一大笔钱。
分开后仍以朋友相待,给老范一些金融风险提示。
她不住在朱公馆,到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四奶奶告诉田佩芝“袁三也是我的人”才透露出她的底细。
她也算是有情有义,胜利后,范宝华破产了,她找到他,给了他回乡的船票钱。
并直言老李是个念旧情的人,嘱咐他不要做投机商人了。
我觉得她其实是对范宝华说的。
这个笔墨极少的女人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所以就有了袁园。
不论袁园还是袁三都是很有魅力的女人,不像田佩芝那样贪婪,没有曼丽的碎碎念,脑袋清醒,活得洒脱!
田佩芝贪慕虚荣,玉兰善解人意,但魏段本还要苦苦哀求田佩芝回头,声称她才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我比较喜欢袁园,不喜欢佩芝好堵,但是她离开魏端本我特理解。
那个臭男人说话语气让我受不了,像说教,我都是快进看他出场的,不然我会吐,我喜欢范宝华,虽然他侵犯了袁园,但他有担当,像个男人,我喜欢
看到魏端本和朱四对骂那一段,真叫人大呼过瘾。
全剧看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看了40集,总觉得朱四奶奶一直带着面具,从来没有对谁流露出一点真情实感,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说的话总能抓得住人心。
终于终于在魏端本这个老实到迂腐的人这里栽了跟头。
他们对骂的这场戏,一个精明算计至极,一个老实本分至极,两种完全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两位演员都诠释得非常好。
朱四拿出以前对其他人一样的手段对付魏端本,开启无耻的洗脑模式,然而老实人不吃这一套,反而将了她的军,戳穿了她的本质,让她气急败坏。
魏一直都是窝囊的形象,让人觉得不成大事,傻子一样任人宰割,然而也只有魏这种骨子里真正彻底本分的才能坚守自己的想法,不被朱四洗脑,并且看穿她的本质吧。
这个情节处理得太妙了。
女人的堕落是《纸醉金迷》,男人的堕落是《沧浪之水》,但男性的转变可以被称为通透,甚至开悟,女性的却只被称为沉沦。
田佩芝的丈夫就好比《沧浪之水》中世故之前的男主,薪金微薄,却也没有多少花花肠子,养家糊口都捉襟见肘。
而田佩芝看见昔日同窗,虽然是只见人前不见人后,但是困顿的人对诱惑的抵抗力往往偏弱,落水之人看见稻草也是要扑过去的。
比如看如今的社会新闻,可有哪个富二代去刷单了,哪个高官去线上在线发牌了。
所以田佩芝的堕落也并非全是个人问题。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田佩芝借钱,却遭遇见死不救,“逼良为娼”的情节,和《创世纪》中许文彪的黑化有颇多相似之处,不过只能说是雷同,而不是模仿或者抄袭,毕竟《水浒传》中拉兄弟上山也基本都是此等伎俩。
而后田佩芝对打牌欲罢不能,开始偷钱,范宝华欲擒故纵,让田佩芝进一步沦陷,至此田佩芝和曼丽(money)一伙儿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说有,袁园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保持着我们称为良知的东西。
老魏这样的人,是生活的错吗?
是环境的错吗?
还是自己的错?
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读书读傻了”,“迂腐”。
扪心自问,每次看海瑞、包龙图的故事都拍案叫绝,觉得大快人心,但是每次家人生病或办事,总又是盼着有亲戚、有熟人在某某院、某某局。
哪个时刻是真实的我呢?
恐怕都是。
欲洁何曾洁
金锁链鱼钩上必定有食物,而囚禁也不一定是用铁枷脚镣。
互联网的泛娱乐化为所有有网的人打开一扇窗,进来看看,有人挥金如土、有人一夜暴富、有人搔首弄姿、有人装傻充愣,只要你愿意加入,你就是家人。
不认命,就拼命,只要胆子大:喝酒比拼、猎奇自残、卖惨诉苦,只要有人议论,你就是焦点,就会给你金镯子,至于摄像头一关,你去了抢救室还是火葬场,你是吃糠咽菜还是锦衣玉食都无所谓,朱四姐在内心偷笑。
有人顺从,有人抗争,但是如果修善因却仍不得善果,是否还能有勇气选择呢。
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那么,你会选择做个坏人吗?
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最大的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那么,你会选择依然做个好人吗?
时代变了,但是人没有有变,自古至今都没有变,凄苦的人一样存在,无论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都是选择,纵然选择反抗的勇气值得称颂,但选择顺从也该被理解。
这部民国剧拥有较为强大的卡司,其中不乏老戏骨,加上知名作家的原著支撑与知名导演的全盘把控,让人有一种“放心”的感觉。
观剧之后觉得果然值得一看,十几年前的这部剧真不是现在这些剧可以比的。
现在那些胡编乱造的情节,毫无逻辑的台词,圣母白莲花的人物设定让人头痛。
此剧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以三名女子的命运发展为故事主线,展现了达官显贵的利欲与虚伪,以及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下命运的无奈。
剧中还展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当地风俗民情,让整部剧有种真实与厚重的感觉。
下面谈谈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感想。
1、范宝华我一直非常纳闷,为啥每个女人都不愿意嫁给范宝华?
他身边那个女佣倒是能干又忠诚,可也仅限于主仆关系了吧。
因为这个女佣在剧中存在感比较强,我以为结尾范会回去找她,与她一起踏实过日子,结果没有,也许在男人心里,女人的容貌与风情依然占据绝对地位,男人愿意娶一个貌美如花却有着不堪过往的女人,却不愿意和一个贤惠但相貌平庸又不擅风情的女人过一生。
在剧中,范宝华难道不是那个最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吗?
他明明外表俊朗,性格豪爽,事业有成,懂得怜惜女人又有责任感啊。
财富地位上,虽不能与达官显贵、名流巨亨相比,但至少也算得上富豪,就算一时失败,以他的个性与能力,根本不愁东山再起。
如果他能和袁圆在一起,那也算一对佳偶,唯一的错误就是他在初遇袁的时候用强迫的手段得到了她。
按理来说,他犯不着这样,他既然真心喜欢她,明明可以慢慢打动她的心,他不是那种没有魅力又无能的男人,只能说一切都是因为年轻气盛吧。
他拿出金镯子诚恳地向袁求婚,但袁恰巧是一个刚烈的女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她的人生中,范还求过好几次婚,但她永不妥协,离那种俗世的幸福安稳越来越远。
他还向田佩姿求过几次婚,对她算是真心的怜惜,在田最后豪门希望落空、身败名裂的时候还说娶她一起去老家生活,可惜田只想报复他,田后来提到她的悲剧是范的引诱导致,对他只有恨,但我没明白她的事情跟范有什么因果关系。
最开始的因由不是因为她赌输了去偷范的钱吗?
2、魏端本魏端本是一个窝囊但不乏闪光点的男人,他专一,正直,善良,疼爱老婆与孩子,是一名典型的经济适用男,如果田听了袁的去当个老师,一名公务员与一名老师组成的家庭,不是现代非常“现世安稳”的搭配吗,过过平凡踏实的日子多好,一家四口该有多幸福。
可惜田不是个甘愿过平凡日子的女人,俩人的结合就是一个悲剧。
魏没有大本事,赚不到钱,但他有责任感,如果夫妻恩爱齐力同心,总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后面,他知道了田的事情,却依然执着地找她,等她,他不在乎其他人嘲笑他窝囊,他真的太爱田了。
他发现田嗜赌、虚荣,依然包容她;看到她贪图富贵,攀附豪门,依然等着她;知道她出轨背叛直到最后走投无路,他依然愿意完全接纳她。
这样一个男人,全心全意爱着她,不管她变得有多么不堪,依然站在原地等她,难道这不是田的荣幸吗,然而她从不懂珍惜。
3、袁圆袁拥有高洁的品行与远大的志向,如果没有战争,她肯定能有一番作为,可惜在她纯真懵懂的时候,她见识到了社会的丑恶,先是被范强暴,又不知不觉落入四姐的圈套,成为权钱色交易的牺牲品,在她认清了现实之后,她再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她想堂堂正正做人,不靠任何人。
她去当老师,生活清贫,但她很快乐,四姐不愿意放过她,阻挠她的新生活让她走投无路,但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再和他们同流合污。
后来她去从军,在前线为国捐躯,她跟随自己的心做了自己想做的,相信她临死前也是快乐的。
我想她就是太过于独立与高洁,眼里揉不得沙子,才一再拒绝真爱她的老范。
如果她是个善于妥协的娇弱女子,将错就错跟了老范,说不定成全了两人的幸福。
就算不嫁老范,以她的聪明才智,通过各种手段敛财或者找一个有钱人嫁了也不是难事,但是她偏偏是最高洁的,在这种生活中她痛苦万分,不得不寻求自我救赎。
她说她的灵魂与魔鬼做了交易,但是她一直都是清醒的,至始至终都是最可爱、最崇高的袁圆。
4、田佩姿田是个悲剧人物,她命运悲惨,但就是让人同情不起来,对剧中塑造的这个人物,我只有反感与唾弃。
她因为嗜赌,虚荣,贪图荣华,一步步陷入了深渊,可以说一切都是她自己造就的,可是她最初怪老魏,后来怪老范,她为自己的沦落找借口,柿子捡软的捏,她为什么不去怪老五和四姐呢?
魏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吃饭是不愁的,如果田是个本分的女人,他们可以成为一对平凡的幸福夫妻,可惜她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加上她的姿色,不闹幺蛾子才怪。
邻居陶夫人和田形成鲜明的对比,陶夫人本分贤惠,在乱世中,她竭尽所能维持着自己的家,在她丈夫不见踪影的艰苦岁月,她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家,让它在任何时候都不离散,其实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她们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支撑着家庭跨越过一个个艰苦的年代。
田是从最开始的赌开始才一步步陷入泥坑的,人家老魏没叫她去赌啊,还心平气和地劝说她,反而是她去找科长要账款害了老魏,后面她又管不住手,去豪赌输了几百万,又去偷老范和老五的钱,这才陷入泥潭翻不了身。
后来她一边努力成为高官夫人,一边表现出对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觉得虚伪至极,终于黄粱一梦,一切成空。
或许放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在抛夫弃子之后,实现理想过上了阔太太生活,毕竟她有外貌资本,也有手腕。
现代社会,不是将“笑贫不笑娼”演绎得更加深刻了吗?
5、东方曼丽很喜欢这个演员,她有一种真实的、娇憨的气质。
但剧中这个角色不是特别的鲜明。
我不太记得她和四姐决裂的具体原因,但是看到后来她身上展现出的决绝,她应该不是那种醉生梦死、随波逐流的人。
但她的人生,不过就是在委身了老范和老五之后,想从他们那里要回钱,但她看起来明明不应该是这种小格局的女人,和田对比起来,她真的悲哀多了,田吊到了大鱼,有希望成为正室,而曼丽却是和老五这种粗鄙之人纠缠。
可能剧中塑造的就是一个姿色、手腕都比不上田,又没有袁的志向,随波逐流的女人。
最后,曼丽去墓地祭拜了袁,还在朝天门码头看到疯了的老魏,她曾多次痛骂老魏窝囊,但在离开重庆的此时此刻,她不再是愤愤不平的东方曼丽,她谅解了一切。
她流泪的样子很美,她终于看懂了人性中那些崇高、丑恶与美好。
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三个女孩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生。国产电视剧的服化道曾经都是非常好的,三个女演员都是大美人,演技好,旗袍穿的很美。
陈好的婀娜媚态,她眼睛里的悲伤与踟蹰,明明是贪婪虚荣却又舍不下平凡真情。罗海琼的蕙质兰心,虽已沦落于红尘,心里仍守着那点自尊与单纯。邵峰善良却也迂腐,于和伟自私却也深情,何赛飞机关算尽终付其于一炬。人性的复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种别样的凄美和耐人寻味。
其实这部电视剧我没什么感想,看完就看完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
鸳鸯和蝴蝶,多少爱与恨,总之全死了,罢了。
田佩芝和魏端本这俩请锁死,md别出来祸害人!
里面几个男人确实都不太好。魏端本既无能又不诚实,每天跟个道学家似地要求别人为他改变,自己倒是岿然不动。范宝华太暴力说话也难听。就没一个真怜香惜玉的人,哎。按说也是风华绝代的美女,身边也就只有这些男人,难怪红颜薄命。生不逢时啊。还有电视画面太清楚,连陈好脸上的长的包都看到了。
陈好罗海琼胡可三朵金花+何赛飞。邵峰气质绝了,善良而迂腐。于和伟自带江湖气,流氓而深情。田佩芝简直没救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赌+偷,死性不改,最后还要偷老范的钱,把错都推到老范身上,不知反省,临了在魏端本面前撞车自杀,导致老实巴交的老魏疯了,真是作孽啊。袁园和两位同学的差异也太大了,人格高贵到令人仰视。
于和伟演得太好
看原著的时候顺便看了下电视剧,很不喜欢改编的田佩芝的这个形象,对家庭与孩子牵挂多到失去了田佩芝那种虚荣拜金之极的那种假装摩登太太的感觉,既是婊子又要立牌坊。
好多年前看过的剧,对于和伟塑造的那个角色迷得不行,觉得就是自己心目中的最喜欢的爷们的样子。从那时候就喜欢上于和伟这个牛逼的演员!
这部剧当年是借的DVD和我爸一起看的。最近重温。袁圆是真心不错,曼丽说她坏?简单没心机,刀子嘴豆腐心,反倒真实!到是佩芝,真的是一个婊子。女人可以贪慕虚荣,可以赌钱,但是不能偷,还两次,让我觉得这个女人到最后都不值得一点同情,自己还有理了?可笑!她的老公就是一个窝囊废,范宝华,赞!
繁花落地尽泥泞,大厦倾倒剩残垣。情爱贪欲难言,自私本性难移。袁园,只有你是不屈不弃的。
早年看過。于和偉配幾個出色女演員依然亮眼,范寶華這個會利用時機的人物,對羅海瓊的愛與疚令人印象深刻。
8.3分放在08年还是挺炸裂的,值得这个分数。回家和妈妈看了几集,几点感悟:1. 戒赌金价篇,被国民党坐庄收割全部国民,银行2. 牛逼陶夫人卖血带大孩子,对邻居如亲人,对丈夫生意亏损巨贤惠3. 于和伟演的那个真是天生赌王,梭哈输了一点不带怕的,大心脏玩家。比科长疯了牛很多。4. 傻逼魏端本,最基本的面包都给不起谈个毛感情...命好也不知珍惜。---巨傻逼,只知道说,不知道做,迂腐的废物,还让女儿当街骂娘,傻逼5. 老鸨疯狂让手下女的去勾引政商人士炒消息6. 用3个女人的不同个性讲出很多的故事,不过有些看着难受7. 老鸨和魏端本吵架好炸裂!A:穷人生NM的孩子B:你就是一个大娼妇A:这个世界让我变成这样,这个世界就是金钱至上,我要这个世界变成大妓院。让所有人受到惩罚
我他么以前真是国剧重度患者,我到底花了多少时间看电视啊以至于我现在几乎无法与电视相处了。这部的男性角色特别出彩,完全还原了张恨水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邵峰饰演的魏,活脱脱被时代阉割的典型。于和伟版的范宝华也很有魅力。何赛飞的老鸨更是出彩。(民国剧做得好的很少,这部算是一部)
特别喜欢于和伟和于滨的角色演绎,还有何赛飞,最重要的是张恨水的剧本真是值得翻拍
男主再迷人也是个qj犯 没什么可洗的 而且把三个女主都shui了一遍 活该得不到真爱 老片里的演员演技还是都不错的 罗海琼就差了一些 挺好的人设让她演的过于拧巴 表情呆滞目光空洞 台词也是呆呆板板 情节上很多部分过于拖沓 但比起现在的电视剧 还是可圈可点的
好拖沓。看了二十多集,就去看分集剧情了……唉。心疼袁园。胡可这是什么迷之演技,陈好的角色真是太招人恨了。
演技都不错
我实在无法理解迷恋强奸犯的人…强奸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