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饥饿游戏:自由幻梦最终章(台),饥饿游戏终极篇:自由幻梦2(港),饥饿游戏3:自由幻梦(下),饥饿游戏:自由梦幻(下),饥饿游戏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伍迪·哈里森,伊丽莎白·班克斯,朱丽安·摩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杰弗里·怀特,斯坦利·图齐,唐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剧照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2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3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4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5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6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7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8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19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剧照 NO.20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剧情介绍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施惠国爆发了全面战争,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将在最后关头对峙斯诺总统(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在盖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芬尼克(山姆·克拉弗林 Sam Claflin 饰)和皮塔(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等好友的陪伴下,凯特尼斯和十三区的小队一起为了解放施惠国的人民而冒险抗争,并且策划暗杀越来越执迷于杀死她的斯诺总统。凯特尼斯将面对致命陷阱、劲敌和道义上的选择,而这些挑战都不曾出现在饥饿游戏的竞技场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追梦的山里娃机组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八季神奇四侠2015奥林匹斯星传被诅咒的圣徒单身男子俱乐部不恋爱的两人牵我的手致命营救透明的摇篮女巡特警之蜂鸟突击队古堡惊眸降龙传说流亡装刀凯第二季恐龙战斗妖精雪风奈莉刀剑神域爱丽丝篇异界战争最终季蠢蛋搞怪秀:坏外公特勤精英之逃出生天世上的扒手封门村厨房第四季面具背后爱之奇迹爱上入殓师盲柳与睡女死亡邮件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长篇影评

 1 ) 既然1分打不了,试试看2分行不行

抛开其他被吐槽无数次的东西不谈,我有一点想了一晚上都没想明白。

就是女主为毛要去刺杀老总统.....你说要是反叛军和政府军战事激烈,女主要圣母一把舍生取义,或者反叛军不行了,女主要孤注一掷,咱也能明白个所以然出来。

但是女主历经千辛万苦,坑死无数队友,带着一只箭一张弓好不容易跑到总统府门口了......突然发现反叛军早都打过来了。

而且还他喵的是女主被安检过不去了,反叛军打过来制造混乱女主才没被抓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几个藏起来的队友为了掩护女主舍身取义制造混乱来着........(我就不吐槽全国就你一个人用弓箭,背着弓箭在敌占区跑来跑去没人认出来,还有男二莫名抽风不是趁着混乱潜进总统府,而是一脚踹倒守卫抢了人家的枪。

结果被抓了吧,你看女主就离你不到2米远,政府军都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所以说,谁能给我翻译翻译女主为毛要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去刺杀总统?

就好比明天张学友要开演唱会,自己冒着被保安抓到打断腿的危险翻墙进了体育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躲了一天,等演唱会开始了,发现第一个进来的是自己亲戚朋友,而且还他喵的给你送了一张贵宾席的票。

如果说女主此时的心情就像曰了狗一样,那么被女主坑死的队友如果知道了心情岂不是就像曰了两只狗?

尤其是芬尼尔......至少得4P安安静静当个吉祥物不好咩。

最后吐槽一句,前段才说好的,带女主进敌占区是给吉祥物拍宣传片,为了保证安全,走的都是军队走过的路,转眼就地雷啪啪的踩......最最后补一句,不是每个吉祥物都能成为美国队长。

这部电影妹纸跟我有一致的评价,这到底演的个神马JB玩意儿.....

 2 )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手把手教你怎么剥削与造反

引言《饥饿游戏》系列迎来了第四部,它的终章,《嘲笑鸟(下)》。

不管这种把三部曲的第三部拆成两部的做法有多少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捞钱。

想多捞点倒是无可厚非,只是这样做严重地打乱了节奏,导致上部非常无聊(虽然这一部的文戏也是很重要的);而所许诺的下部的宏大战争场面大爆发,也压根儿没有兑现——所以结论就是,从情节、场面的角度来看,《嘲笑鸟》上下两部是很平庸的。

《饥饿游戏》的前两部要强过它们。

虽然各集水平参差,但《饥饿游戏》原著试图探讨的主题很有深度,弥补了电影“好看性”的不足。

《饥饿游戏》系列披着青少年题材的外衣,讨论的却是极为精巧的政治问题。

而且它不像一些政治题材电影,只是从宏观上表现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冲突与角力;它除了宏观上刻画阶级冲突,还把统治策略、政治宣传与反宣传、反抗谋划、战争动员等技术性环节描摹得一清二楚、事无巨细,堪称一部剥削与造反的教科书。

在这场教科书般的展示中,斗争对人性的利用,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

如果我们细细回顾三部曲的剧情,就会发现国会区、嘲笑鸟、起义军三方之间精彩的明争暗斗。

而贯穿起这一系列争斗、推动一系列争斗发展的,就是本系列的名字:饥饿。

饥饿不只是游戏的名字,它还点出了整出故事中那些剥削压榨、忍气吞声、党同伐异、兵戈相见背后的根本原因:人类的欲望,还有对欲望的饥饿。

让我们从头开始。

《饥饿游戏》“饥饿游戏”是国会区为了惩罚起义的十二个区而举办的参加者必须战斗至只有一人存活的游戏。

他们“被冠以荣誉、勇气和奉献”。

而最后活下来的人,“将一生衣食无忧”。

观众们都能看明白这种转移阶级矛盾的伎俩,从古罗马时期开始就屡试不爽。

可为什么一直屡试不爽呢?

因为各区参赛者在严重的精神、物质短缺的情况下,对生存的渴求,这种来自本能或者说人性的“饥饿感”,将迫使他们按照统治阶级的设计行事——杀死别人,保存自己。

这些参赛者,也代表着被奴役、被统治却一盘散沙的各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对生存的渴求和对死亡的恐惧中迷失了双眼,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敌人。

但女主角凯特尼斯带来了变化,因为她属于那种纯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为了故事发展当然必须得有这么一个角色,不过就算是真实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并不少。

于是凯特尼斯成为了动摇国会区体制的基石。

首先,她的纯粹和善良转移了其他区民众的怒火,使其发射向正确的地方——国会区。

她和十一区的小女孩有着短暂而美好的友谊,并且为她的死悲痛欲绝。

这时人们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小女孩,不是死于其他“贡品”之手,而是死于这个邪恶的游戏规则,死于吃人的国家体制。

于是随着小女孩父亲向维和官冲去,十一区暴动了,起义的火种就此埋下。

随后,凯特尼斯拒绝与皮塔自相残杀,而是选择双双自尽。

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体制要求他们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也意味着必须有一个人活下来。

这是统治阶级玩弄和支配被统治阶级意志的手法。

而他们选择没有人活下来,这无异于向体制宣战。

如果他们自杀而死,意味着被统治者最终宁死也没有向统治者屈服。

而且,造成他们的死的唯一罪人就是国会区。

这是总统斯诺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关键时刻他做出了让步。

但若要让步,必须要有理由,否则国会区颜面不在,让其他区觉察其软弱可欺。

凯特尼斯的导师黑密曲也深谙此理,所以他告诫凯特尼斯,要用爱来解释她和皮塔的行为,万万不能表现出“我就是要跟你们对着干”的想法,否则必为斯诺所不容。

用爱作为借口,不但使得国会区的让步合情合理,更彰显国会区的仁慈,对国会区来说是一举两得。

如同我们的老祖宗,国会区也是很擅长在“剿”与“抚”、“威”与“恩”之间切换的,最关键的还是要利用和引导被统治阶级的“饥饿感”,往正确的地方烧。

国会区这次救场表面上成功了,但留下了极大的隐患——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潜在的强大敌人:凯特尼斯。

因为她的英勇与善良已经赢得了民众的心——很大程度上还是国会区赋予的。

凯特尼斯成功在孤注一掷,也成功在游戏规则的不完善。

斯诺在事后就说:“前总设计师希尼卡·克莱恩要是有脑子,当场就该炸得你俩灰飞烟灭(省得在全国人民面前来一场蔑视权威的表演)。

之所以说是“前总设计师”,是因为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被“赐死”了——游戏设计师隐喻着统治者,统治者设计的统治方式有漏洞,必然要反身噬主。

如他的接任者普鲁塔什·海文斯比所说:“当总设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故事自然而然发展到了第二部《星火燎原》,斯诺对凯特尼斯的行为深深忌惮却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对凯特尼斯剿抚并用、恩威并施,试图掌控她,让她和皮塔表现对国会区的感恩,而且必须表现二人相爱——这是保证体制权威的根本。

事实上,凯特尼斯一开始是妥协了的,做了国会区的棋子,因为她有太多顾虑,最终不过是命运选定的一个小卒子。

但无论凯特尼斯如何表演,民众还是自发地将她作为斗争的象征。

这时候,凯特尼斯作为偶然被时代选中的英雄,无论如何逃避,都注定要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前进。

最终,凯特尼斯为了盖尔也做出了对抗之举,这下斯诺再也忍不了了,只能痛下杀手——通过正大光明地举办一届所有前冠军参加的饥饿游戏,不但能摧毁她的肉体,更能摧毁她所代表的精神。

表面上看,第二场饥饿游戏只是规模、花样和对抗程度比第一场饥饿游戏高了,但其实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说第一场饥饿游戏还比较纯粹,那么第二场饥饿游戏则完全是政治操纵——国会区和十三区双双介入其中。

时机已经成熟,暗战已到尽头,十三区决计竖起嘲笑鸟的反抗大旗,对抗国会区。

这场对抗的结果是,国会区没能杀死“嘲笑鸟”凯特尼斯,十三区反倒利用内应普鲁塔什·海文斯比设计的饥饿游戏将她和其他冠军一起救走。

这里很想说一说普鲁塔什·海文斯比,因为这个角色塑造得其实相当复杂(可能是因为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总是阴阴地笑?

),甚至比凶残的总统斯诺和后来的篡夺者科因还复杂。

斯诺和科因简单在,他们都是毫无底线的极权独裁者;普鲁塔什复杂在,他是一个投机者,却又有底线。

而且普鲁塔什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每次都站对了队:斯诺牛逼时,他跟斯诺;起义军刚刚有了“嘲笑鸟”这个希望,他立刻转投了起义军;等科因不行了,他又参与组建了民主政府,难怪黑密曲最后说,感觉他才是胜利者。

普鲁塔什最先出现在《星火燎原》中,接替上一部的倒霉蛋希尼卡·克莱恩出任新的游戏总设计师。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很有压力的职位,普鲁塔什的表现却异常轻松,上来就要求和间接坑死了前任设计师的凯特尼斯跳舞。

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他对凯特尼斯解释道:“因为野心。

”然后又说:“也许是受你启发我才回来。

”显然,普鲁塔什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好”人,不然也不会成为一个著名的游戏设计师——间接死在他手上的贡品恐怕不计其数。

他是有野心的,游戏设计师可以帮助他实现野心。

但是他也很善于发现机会。

他觉察出凯特尼斯,“嘲笑鸟”的出现使得国会区和起义军之间有了微妙的力量消长,于是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背叛了总统斯诺。

但普鲁塔什也是有底线的。

他没有趁机篡权,而且最终保下了凯特尼斯,这些都是他的贡献。

他让我想起了《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老董,还有他所代表的解放战争中的某一部分最终加入到人民阵营中的国民党人,心中有一把尺子,算利益,也算良心。

你说哪个是绝对地排在第一位?

还真不好说。

与普鲁塔什相对应,《饥饿游戏》中塑造了许多有一技之长,但政治觉悟不高的角色。

如花里胡哨的艾菲·纯科特,第一次出场还以为她是个大反派,结果不过是一个癫狂的艺术家,只是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艺术是在帮助杀人罢了。

所以单纯的她才最后成为了凯特尼斯的帮手。

她有过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时刻,比如在十三区抱怨不能穿好看衣服;而在起义军胜利后,大家都穿着灰布衣服的情况下,她却高傲地坚持穿那身容易招恨的艳丽盛装。

如导演克蕾西达,在战场上永远是专注地拍片,直到最后一部的结尾,才意识到这场战争的骇人之处。

如电子天才、贡品比特,在十三区试图黑进自己创建的国会区广播网络,结果发现自己当年做得太好了,现在黑不进去。

他懊恼地说:“那时候,我只是沉浸在科学之中。

”技术人才或者技术官僚有他们的可爱之处,但也有他们的悲哀之处。

可爱是在别人看来的,悲哀是自己品尝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懂政治而不要只搞技术。

施惠国统治阶级这种变相的“愚民”政策是很成功的,不但通过对被统治区的产品分工使他们形不成统一的对抗力量,对自己国会区的民众也毫不手软。

《饥饿游戏3:嘲笑鸟》说回主线。

在《嘲笑鸟(上)》中,国会区与嘲笑鸟正式决裂,总统斯诺不得不宣布嘲笑鸟为罪犯,开始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各地愈演愈烈的反抗;同时对被捕的皮塔进行洗脑,树立新的宣传形象,利用他与凯特尼斯的亲密关系来攻击嘲笑鸟的形象。

而十三区则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嘲笑鸟壮大力量:在第八区展现嘲笑鸟的逆天神技弓箭打飞机和国会区的恶行,在十二区通过凯特尼斯切身的悲惨遭遇唤醒人们的悲愤。

很快,第七区的林业工人也发动起义,第五区的人们则炸毁了自己的水坝。

总统斯诺诱骗凯特尼斯来营救被洗脑的皮塔,然后让皮塔杀死凯特尼斯,但没能成功。

但这一情节处理得非常糟糕,斯诺居然公然表示自己知道十三区的营救行动,还特意放走了营救队;而十三区对此虽然生疑,也不对救回来的皮塔仔细检查。

双方的智商下限在此打了个平手。

在《嘲笑鸟(下)》中,起义军越做越大,而国会区节节败退,甚至丢掉了军事要塞第二区,败局已定。

在第二区,凯特尼斯和盖尔进行了一场没有答案的争辩:战争是否要有底线?

虽然没有结果,但已经预示了二人的分道扬镳。

为了扣住“饥饿游戏”的主题,编剧们把国会区也变成了一个大竞赛场。

嘲笑鸟的团队在此继续从事宣传活动,然后又变成了凯特尼斯带队试图行刺总统斯诺。

这种在最后多加点动作场面的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不过也聊胜于无。

但值得一提的是,凯特尼斯试图行刺的做法并不突兀。

长久以来,她的英雄形象一直非常尴尬——不像别的影视小说中的英雄总是真刀真枪上火线,她很多时候都是做一个“屏幕”上的英雄,她无疑是更希望在这场革命中做更多的事情——尽管这场革命没有她想得那么简单。

其实在《嘲笑鸟》的上下两部中,真正的饥饿游戏发生在总统斯诺和总统科因之间。

国会区与其他各区,包括十三区之间的关系是剥削与反抗、镇压与革命,而这两个人之间只有纯粹的权力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自然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科因支持盖尔提出的埋葬第二区军事要塞的计划;还在最后冒充国会军炸死了国会区和起义军双方军民,令斯诺众叛亲离。

“革命”成功了,从竞技场到整个施惠国,科因依靠最没有底线的手段和对权力无止境的渴望,成为了这场饥饿游戏最终的胜利者。

如《嘲笑鸟》早些时候的另一个汉译名版本所言:“自由幻梦”。

始兴终衰,权力更迭,这种事情,千百年来都在我们的历史中上演着。

嘲笑鸟,始终是科因的一枚棋子。

不过在最后一刻,得知真相的她甘愿为斯诺所用,杀掉了科因,把权力交还给民主政权。

至于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就没人知道了。

影片的结尾,是最令人感慨的地方。

凯特尼斯与皮塔,原本只是田间地头无人过问的小人物。

命运的阴差阳错与机缘巧合,让年轻的他们走上了天地变色的风口浪尖,被无数股力量推动与扭曲,被迫害,被利用,被抛弃。

他们竭力挣扎,在风雨飘摇中起伏,试图去做正确的事情——为此,他们几乎失去了一切。

终于,作为棋子也好,作为英雄也罢,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历经风雪、身心俱疲、伤痕累累的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再留在权力的中心。

他们离开了,又回到家乡,回到那片田间地头,清理废墟、回归平常、重新劳作、生儿育女、被人遗忘……直到终老。

这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束方式,这是他们最好的结局——这似乎也是现实中的英雄们最好的结局。

 3 ) 原著党很满意!非常!满意!(含剧透)

作为《饥饿游戏》的原著党,我真是十分非常满意《饥饿游戏》几部曲的拍摄。

所以我rio不懂部分觉得这部片不知所谓还很有优越感的观众,hello?

你自己没看过前面几部不知道剧情怪电影咯?

hello?

要看有深度讨论ZZ的片子的、要看青春片的,你们看什么饥饿游戏啊!

一部3D电影,团购还不到20块,你还能看十几分钟的小玫瑰和摩尔阿姨,看到就是赚到好吗?

OK,back to the story itself.首先,这部片的男女主人设很有意思,它在某种程度上是颠倒过来的。

女主从来就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

从来不是。

她和那些有一腔英雄梦的女主不同,她就是一个有点自私的实力愣头青。

在成为饥饿游戏的参赛者之前,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怎样打猎维持家人的生活。

这个家人包括疯疯癫癫的妈妈和最爱的妹妹。

妹妹是女主的心头宝,甚至可以说是女主通篇最爱最珍视的人(重视程度分分钟高过两男主)。

第一部下她要和皮塔殉情是她的小聪明,钻规则的空子,然后真的成功了。

然而就是这种敢于和规则对着干的精神,让她被选中成为反叛军的精神领袖。

到了第二部,女主成了“成功人士”,这个时候为了自保和保护家人,她也是愿意听命于Snow,继续演好她的戏的。

到了第三部,女主也是在迷迷糊糊中,由于各种原因,被推到了这个位置并被说服作为一个symbol。

然而,后来到了亲临前线的种种感动以及结合自己的遭遇,让她真正愿意作为一个反叛精神领袖而存在。

再说到女主的感情归属。

很简单,在饥饿游戏前,女主和男二就是一层窗户纸的关系了。

然而命运弄人,女主参加了饥饿游戏。

在第一部里,女主并没有对男主产生爱情,她救男主纯粹为了生存(盟友以及表现自己对皮塔的爱能为她赢得更多的好感,从而更容易获得赞助,更有机会存活下来)。

到幸存之后,还是为了生存,女主需要和男主做戏,但直到这个时候,她喜欢的都是男二。

当然男主是早就喜欢女主,一直喜欢。

后来就是女主和男主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

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让女主慢慢地把感情转换到男主这里。

忘了说,本故事的男主人设很弱鸡,武力值很低。

而闪光点是人很善良,而且是毫无保留地理解和爱着女主。

打个比喻的话,就是温柔的阳光一样的存在,就像他自己喜欢的夕阳的橙色那种感觉,温暖而不会灼伤人。

盖尔是不会像皮塔这样懂Katness的,他们虽一起长大,但没有一起经历饥饿游戏。

第二部有很多小细节:女主在做噩梦时,都是在男主身边才能睡着,男主送给女主的三人照片吊坠项链,男主送给女主的珍珠等等……第二部是男女主感情进阶的关键。

而到第三部,女主杀掉wuli 摩尔阿姨准备自杀时,也是皮塔一眼看出来她准备自杀而制止的。

OK,到了第三部。

这个时候女主其实是游移不定的。

她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归属。

她的脑子其实是一团浆糊的。

所以她的行为很多时候是随心所欲,什么ZZ立场,什么大局为重,她是不会懂的。

她一直只是Katness,关心的只是自己爱的人的安危而已。

她不怕死,但她怕害死自己家人的人不死。

没有大局观的她会做出手刃敌人这种决定很正常,她要做的事,没人拦得住。

不过……其实如果她没这么任性,很多人都可以不死……BUT,just remember wuli女主的人设是一个20出头的少女,谢谢。

而且,其实很多人都愿意为了她送死。

港真谁不想杀Snow呢?

说起对总统的恨,大家都不少啊。

但Katness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观。

就是她的善良。

她有很强的共情能力,let's just称之为妇人之仁。

这种对待敌人都会有的仁慈,注定让她只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精神领袖,而不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人。

而这种妇人之仁,盖尔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是没有的。

但是皮塔也有,皮塔一直可以说是全书最真善美的角色之一(ORZ男女主的人设一定是反过来了)。

所以当一切都结束以后,女主会选择与皮塔共度平静的一生,简直正常不过。

女主自己就是一团火,她和盖尔在一起,她的仇恨、怨愤和对自己一些行为的懊悔,一辈子都不会消灭。

而皮塔,会用他的包容、理解和温暖,带给女主真正的宁静和安全感。

最后,说一下我的结局里导演处理的一些感动点:1)白玫瑰是书里一个重要的symbol,电影还原得很好。

2)那只猫,是女主的妹妹prim收养的,女主一直很讨厌这只猫,而妹妹很喜欢。

猫和妹妹相处得很好,但和女主不。

所以女主抱着猫哭得稀里哗啦那里很多人可能get不到,但我get到了。

3)男主最后在女主家种的草,是樱草,也是女主妹妹名字的由来。

4)男主被Snow搞到失忆甚至仇恨女主之后,经常分不清现实和植入记忆。

所以,他会问女主是非题,XXXX,真的还是假的?

而女主在又一个打雷的晚上睡不着跑到男主身边睡时,男主问的那句“你爱我,真的还是假的“以及女主回复的”true“,真是原著党的我心心念念的电影还原了,good。

其实到了这里,男女主的感情是有点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经过风风雨雨后相濡以沫的感觉。

 4 ) 大游戏,小棋子

饥饿游戏上映的时间点,很不幸地,非常妙:巴黎经历了黑色星期五大屠杀,法国决定和俄国联手打击ISIS之后。

饥饿游戏背后传达的信息,很不幸地,非常简单生动地影射了我们正在经历的政治博弈。

游戏?

博弈?

game也。

饥饿游戏四集当中第二集最有戏剧性拍的也最好,第三集空洞拖沓几乎忽略主旨为最次,第四集很合格的将原作传达的信息忠诚清晰的表达出来 – 可观性冲突性绝不是这一系列最优但却是最不可缺少的终篇。

虽然边边角角穿插了原著没有的三角恋剧情,然而在整个宏大的革命背景下,这些没有结构性的小恩小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不合时宜。

Katniss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棱角和反叛,从头至尾没有遵守过任何规则,甚至蔑视规则:她站出来取代了被选为祭品的妹妹,她要Peeta一起吞下毒果迫使组织者修改规则,她向穹顶一箭破坏了整个饥饿游戏的设置,她对十三区总统的劝说置若罔闻,她对于事先写好的剧本毫无配合性……她太独立,太真实于自己的想法,不被虚妄的名利所动摇,不以任何派属的生命为筹码,不被堂而皇之的借口所蒙蔽 — 她就是任何想摆布民众的统治者的噩梦 — 然而,这样的一个Katniss却应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种下来。

2010年末北非中东一系列的独裁专政政权被推翻,抗议者涌上街头,这种饱胀蓬勃的向往民主自由的信念使得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也许有人为了保卫同胞自我牺牲,也许有人为了拥护自己相信的领导奋战流血。

但是所有投入到这项运动的国家局势全部进一步恶化:本阿里流亡突尼斯临时政府权力交迭政局动荡,穆巴扎克下台新政府被军方政变推翻,卡扎菲逃亡被暗杀宗教势力和西方势力内部火拼,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不被西方世界承认由西方间接非意愿扶持的ISIS从中崛起…… 那些自愿走上街头的民众怀着的不过是“推翻了这个暴君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单纯的想法,和“如果我们有民主就可以获得自由”这样天真的愿景。

很不幸地是,百万千万这样的单纯和天真只是沦为下一个争权者可利用的工具,而这些野心家最终会落为在背后虎视眈眈用金钱和武器输送来捭阖纵横的超级大国联盟的傀儡。

Katniss不愿沦为谁的工具,Snow的不行,Alma Coin的也不行,任何人都不行。

她和Gale愈行愈远本质在于此。

Gale是甘心为革命牺牲,为革命而双手沾满鲜血的标准棋子。

他不懂得Katniss的坚持,他说“这是战争啊,Katniss”。

如果屠城可以减少敌人的反攻,为什么不呢?

如果杀掉首都的孩子做一场秀可以激起民愤让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不呢?

“这是战争啊,Katniss”。

是,如果在真实世界里,Katniss这种理想主义者,这种心怀仁义的领导人是不会最后胜利甚至存活的。

胜者多鄙陋,很不幸,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如此,而单纯天真的民众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的掉入陷阱。

所以我们要吧Katniss种在心里—这才是饥饿游戏系列最了不起的地方。

一个打着青少年读物旗号的小说,却有着想要让热血的青少年冷静三思的深意,对此我心怀感激。

当年轻的你走上街头准备为“理想”献身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穿上炸弹背心为真主复仇的时候,少年请三思;当年轻的你将菜刀捅向你隔壁不同种族的邻居,少年请三思!

这世界有太多不必要的暴力,更加不缺利用暴力和混乱达到政治目的或者集权妥协的阴谋家。

而且你要相信,没有自由是绝对的自由,没有民主是不受控制的民主,没有暴力是不构成恶性循环的暴力。

任何打着“民主,自由,信仰”旗号的杀戮都应当被质疑。

饥饿游戏的结尾很模糊,很温柔,很理想化,很适合Katniss。

现实中,Katniss这个人民的斗士,射死新总统的凶手,就算最后能逃出生天,她不见得能逃得开政治的摆布 (而她也不适合于做一个稳定新政府的领导人),就算逃得开政局的摆布,她不见得能逃离乡愿的无可奈何,而世外桃源更加是骗人的。

我很理解作者,在这里是写不下去的。

而我终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生活在历史发生当下的民众总是惊人的健忘,亦或无知和情绪化。

惟愿Katniss能在无数青少年心上种下星星之火,用最浅显的故事情节启发对当前政治形势的关注和思考。

一个独裁暴君的倒台绝不是臆想中旧生活的结束,一个“民主政府”的上台也绝不能保证更好生活的开始。

这些,希望从饥饿游戏中,你们慢慢能懂。

 5 ) 这么就对了

【前方剧透】6点多下班,啃了个汉堡,看7点场次的《饥饿游戏3(下)》,网评几乎一面倒差评,但作为熬过了1、2、3又二分一部的非脑残粉来说,虽不能与国足粉相提并论,但还是强迫症地坚持把3剩下的二分一看完。

作为单一的“大片”来说,不好看,完全不能冠名大片,虽然大伙都责备片商圈钱,但拍成这样,片商确定自己是在圈钱么!?

但作为《饥饿游戏》整体,我觉得最后这二分之一还是可圈可点的,就冲着坚持极度按照原著来折腾这一点,就可以亮五颗星,正如《移动迷宫2》被猛拍砖一样,如果《行尸走肉》和《权力游戏》也拍成电影三部曲,我觉得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观众用《哈比特人2》来安慰自己一样,小说改编电影需要强大的内心,我都不敢提《三体》电影版了。

电影长达2小时16分,看到1小时30分时就有不少观众走人,接下来越走越多,然后离场时不少人吐槽烂片,有甚刚看完《移动迷宫2》的感叹一星期看了两场烂片,可怜的孩纸。

但正如刚开始看《饥饿游戏1》,圈粉的step1,如果真心从1坚持到3坚持到3下,我觉得这至少是个圆满的结束,结尾并不比开头逊色,而往往真实的结尾正是这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就这么归于平淡,抛开那些扯淡的细节,主线条多么残(wan)缺(mei),将【讽刺】进行到底。

其实我也不知道用【讽刺】来形容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对不对。

《饥饿》一开始吸引人的正是FC,离现实那么远又那么近,美与丑的颠倒、无语的真人秀、夸张的访谈、宣传、政治,这个架空的世代咋看起来和我们所处的环境辣么相似,FC+1。

Katniss这个nobody一开始纯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妹妹才挺身而出,走过了1、2、3部,被强行植入了这么多“正义”,到始终坚持自我意志走自己的路,要保护爱的人,到头来,妹妹挂掉了。。。

这打击带来的心理阴影和戏剧冲突,FC+1。

大家伙折腾了3部那些年那么多个小时挂掉了一批又一批流泪又流血干掉万恶的President Snow结果捧出来的President Alma,只不过是Snow s plus,上来再整一轮饥饿游戏,FC+1。

Katniss 死了心好好玩个游戏结果告诉她这是政治,Katniss死了心投身政治结果告诉她这也是游戏,随意宣传随意手段随意牺牲,但都不是偶然哦,你晓得政治的游戏规则不?

FC+1。

Katniss因为善良自我真诚被迫抗着天使的光环拯救世人,又因为善良自我真诚干掉了President Alma背负反叛者恶名被遗弃,FC+1。

Katniss一路念叨着要干掉President Snow,带着观众朋友们上刀山下火海翻山越岭,从13区杀到capital杀到Snow家门口,然后倒下,没她啥事了,FC+1。

Katniss作为主角风风光光地出场,火烧、中毒、雷击、中枪、爆炸、爆炸、爆炸都死不掉的超级女一号,带领人民群众推翻n座大山翻身做主,最后,回老家结婚生儿育女,FC+1。

不难联想到人森(狗血),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一路拼杀,利用或被利用,然后到达终点,或者中点,会不会暮然回首,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这是政治或是游戏?

你是在玩或是被玩?

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你的宏图大志最后草草收场了么?

故事最后Katniss、Peeta、Haymitch选择了归隐(小说是被迫留在十二区),而其他人Gale包括Katniss mom选择的capital,果然真正经历过“血腥史”的人总是有点独特,这里又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么。

好久没写东东,几百个字都组织得零零碎碎,都不知道说了些啥果然没有立场吐槽导演。

困了,滚去碎了。

 6 ) 我爱善良的人——记《饥饿游戏》人物皮塔(下B)

我之所以认为电影和小说两者结合,确实一部好作品,在于为女主的人设,电影里的女主比小说里可爱很多。

在电影里能真真切切看到凯特尼斯对于皮塔的情感变化,她是爱他的,她是需要他的,无论出自那种性质的爱。

同时,原著里的皮塔是无法痊愈了,他试图将记忆归类,真的,还是假的。

他唯一能确定的是他自己的感情,为此他会“旧病”发作的时候,紧紧抓住椅背,直到一切过去。

“你爱我,真的,假的?

”“真的”皮塔能给予她生活的希望,她的歌谣从诡异的《上吊树》变成美丽的歌谣:在那遥远的牧场,有一棵弯弯的柳树,在那棵柳树的下面,是如枕头般柔软绿茵茵的草地;轻轻地躺在牧场上,闭上你惺忪的睡眼;当你睁开眼时,太阳就会升起。

这里平安又温暖,这里的雏菊为你保家,这里你的梦儿香甜,明天就成真,这里有我对你的爱。

爱,不是让你所爱的人结束痛苦而去死亡。

爱,是让你所爱的人充满希望的活下去。

皮塔在城市圆形广场,再一次救下了准备自杀的凯特尼斯。

“放开我!

”“我不能。

”血从印在他手上的牙痕里流出来……这手,曾经手指交叉,牵着凯特尼斯一起穿梭在车厢里,看皮塔的画,那装满一车厢的画。

他画的是饥饿游戏,他每晚都能看到,每晚也都在做噩梦,他排遣的方式是把这些都画出来。

他说:“对我来说,我宁愿清醒的时候用画笔把它们画出来,也不愿意在睡觉时握着刀子。

”在投身第二次饥饿游戏之前,他为她画像,他希望这一刻可以凝固,此时、此刻,直到永远。

被删掉的画关于皮塔的故事,在电影里一删再删,蒲公英、皮塔的画,以及他的智慧。

有些删减后,令故事费解,比如凯特尼斯看到地上的画,露露捧着花长眠,那是皮塔画的露露;再比如吗啡女为什么会救皮塔,为什么皮塔会抱着吗啡女,在她死前为她描绘出美丽的色彩、绘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用温柔的催眠方式,令她安然离去。

甚至还有芬尼克和安妮婚礼蛋糕,那也是皮塔的杰作:湛蓝的海水卷起白色的浪花,水上漂浮的帆船,鱼儿、海豹在游泳,水里还有美丽的花朵。

暖暖的风,白白的云,与金发男孩,擦肩而过。

他有一双碧蓝的眼瞳,无论多浓的彩妆都不可能使其狞厉的眼睛。

他在人行道上,画着粉笔画,告诉人们除了苦难还有美好。

他在凯特尼斯提议一起制作的书里,绘画出凯特尼斯爸爸的笑容,皮塔的爸爸拿着甜点,还有芬尼克色彩漂亮的眼睛,西纳在裁剪衣服,露露踮着脚尖,毛莨花舔着波丽姆的脸颊……之后是晚开的樱草花,还有幸福的点点滴滴,例如芬尼克和安妮新出生的儿子的照片,以及一个黑发蓝眼睛的小女孩,一个金发卷毛,灰眼睛的小男孩……皮塔说,一切都会好的。

饥饿游戏之Dandelion

 7 ) 嘲笑鸟 嘲笑的青春

也许是《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过于沉闷的缘故,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已经对这部系列电影的终结篇不抱过多的期望。

回想第一部带来的惊喜,也许这次只是为了结局的结局罢了。

但事实证明,这一次Mockingjay没有让我失望。

残酷的饥饿游戏并没有停止,仍在吞噬着青春和美好……从第二部开始,饥饿游戏已经从青春偶像之间的生死拼杀,逐步过渡到政治势力的明暗对决。

斯诺所代表的国会区强权统治,与科恩领导的反叛军队伍,彼此间的对立与厮杀在所难免,牺牲也是理所当然。

以至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都会以为,凯尼丝会像大家预想的那样成为反叛军的代言人,参与这场以“自由”为名义的生死之战,并代表正义的一方获得胜利。

但嘲笑鸟怎会如此平庸?

凯尼丝再一次在无辜生命被摧毁的现实面前,认清了这场战争背后的真相——科恩只是斯诺之后又一个独裁者而已。

妹妹和孩子们的惨死,让她痛定思痛,在为处死斯诺举办的第76届饥饿游戏中,她坚定地把死亡之箭射向了野心勃勃的科恩,而不是同样被设计的斯诺,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嘲笑鸟的自由精神。

凯尼丝的选择,就是对阴谋政治最大的讽刺!

传说中,嘲笑鸟是会模仿人唱歌的鸟,它在仇恨与愤怒的火焰中诞生,对世界充满了不信与厌恶。

而在《饥饿游戏》中,它就是作为女主凯妮丝的象征而存在的。

凯尼丝从被命运选中参与“饥饿游戏”开始,便一直与命运、与强权抗争,在一次次的考验面前永不服输,也因此被认定为反叛军的精神领袖。

她不甘做游戏中的棋子,不愿接受被人摆布的命运……如酒鬼导师黑密斯说:“凯尼丝真是永远不会让人失望!

”这个勇敢的女孩,即使看上去并不讨人喜欢,却不得不佩服。

哪怕走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她内心的声音从来不曾淹没。

这就是“燃烧的女孩”,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激情与生命的火焰,有勇气对所有的黑暗与邪恶say no!

终于告别了,嘲笑鸟完成了她的使命,回到战争之后满目疮痍的家乡,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在这场终极游戏里,她到底还是失去了最爱的妹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但嘲笑鸟的青春,永在!

最后啰嗦几句:整部片子里,我看得最顺眼的是花枝招展却比谁都善良的艾菲;再者,三角恋的设定真心不怎么高明,好几次全场发笑都是因为盖尔和皮塔的争风吃醋。

不要问我女主最后为什么选皮塔而不是盖尔,我宁愿选芬尼克,呵呵!

 8 ) 明明分類就應該是女性政治科幻電影

終於,11月20日,我在西門町看完了the hunger game的最後一部,這裏像是一個使命,從第一部到最後一部,一直在這裡,感受著凱妮絲的變化,也感受著自己的變化——果然我還是最愛女性主義的。

很感謝自己大學時候修的兩個專業,因為主修文藝創作,老師及其鼓勵同學看小說,在大一下學期時《飢餓遊戲》成了我們期末「現代文學導讀」的考試範圍,20幾個人為了期末考試,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衝進西門的樂聲影院,霸佔千人觀影廳整整兩排。

之後的每一齣戲都在西門看,不得不感嘆這一系列很像《SPEC》,格局一部比一部大。

很多時候劇情的走向會讓我差異:這和原本的「飢餓遊戲」主體設定也差太遠了吧。

除了感謝「現導」這門課之外,也很慶幸自己修了「新聞傳播倫理」,第一次感受到群眾意識被控制的可操作性和他帶來的恐怖後果。

所以從第三部開始,漸漸的整個「飢餓遊戲」不再僅僅是施惠國想要鎮壓受惠國的一個電視節目,而是變成一個以政治叛亂為主題,有流血事件的「世界遊戲」。

很多人在看完第三部都吐槽「靠北這是什麼鬼」、「和前兩部也差太多了吧」,基於前兩部的成功還自我安慰道「好啦,這部拍這麼難看就是在給第四部做鋪墊啦,我原諒他了啦」。

但我卻覺得,第三部拍得出奇地好,其中蘊含對於政治壓迫和所謂的民主共和的嘲諷與批判,更是讓我誤以為part1會被廣電總局弊了中國無法上映。

看part2之前又和同學討論起第三部,13區人民的全灰色塑身軍衣像極了文革,柯茵作為13區的領導者,一講話台下便全場雷動,每個人都在歡呼,難道他們真的這麼相信柯茵能帶領他們戰勝司諾嗎?

盲目的信任執著的好笑,就像那個時代的中國,將個人崇拜發揮到了極致。

包括柯茵需要拉攏其他區的人民一起叛變都會,領導人要凱妮絲合作拍戰爭宣傳片。

首先,宣傳片是給誰看的?

無一不是大眾。

而「大眾」的「眾」指的是誰?

所謂「大眾」並不是菁英教育,而是一個事件需要用最淺顯直白的方式被「所有人」了解,這個「所有人」就是「眾」——烏合之眾。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part1當中,凱妮絲最早拍攝宣傳片,她的對白和動作,都是那麼的直接與淺白。

這其實是第三部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每一個人,接收到經過媒體撰寫、編寫的東西,並非都是事情的真正面貌與原因,戰爭也是。

撥開華麗的包裝與強大的集體主義外衣,戰爭就會顯露出他原本骯髒不堪腐朽發臭的實質——一個集權想要推翻現有掌權者而發起屠殺百姓的暴亂。

而暴動——姑且就用你們說的「戰爭」,戰爭之後,政權的改變並不會對人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本片最後凱妮絲明明是為了處決司諾而去(雖然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決定一個人的生與死),卻眼睛一斜,射向剛誕生的新霸權領導者——柯茵。

而凱妮絲身後被洗腦的烏合之眾不幹了,明明應該死的是司諾這個如同希特勒般的獨裁者,群起而攻之,五馬分屍並不夠,撕成碎片才解恨。

作為新獨裁者的柯茵估計是一個過了頭的女權主義者,為了權力可以用盡任何辦法,在處處是陷阱的都會區竟然還派出一支專門拍宣傳片的隊伍,為了鼓舞士氣真是費盡了心思。

(她讓我一直想到自己國中的數學老師,只要走廊上傳來她「咔咔咔」的腳步聲,全班都已經正襟危坐得等著她了。

)司諾最後的笑聲意味深長,「燃燒的女孩」是他賜予凱妮絲的名號,也正是他一手打造出與自己對抗的「變種」,其實他應該也已經猜到了凱妮絲不會殺自己,而會把整件事情推向另一個高潮,也許,司諾也累了,一個咳血的老人也想要休息,培養出凱妮絲來對抗自己正是他的計劃吧。

對於過程中打鬥情節無感,只能一直感嘆作者/編劇鬧洞好大啊什麼鬼都能想出來,一直被嚇來嚇去好可怕啊啊啊。

這一橋段像極了《移動迷宮》(剛還看到有人說《移動迷宮》2比這部好,是瞎了嗎?

我真後悔為了看殭屍花了300台幣)。

來講一講電影的結局吧,戰爭對於百姓意味著什麼?

柯茵故意模仿成都會發出的炸彈將自己的居民炸得屍橫遍野,急忙跑進去救人的軍醫裡還有小櫻。

凱妮絲非常愛自己的妹妹,這從第一集替妹參賽就能看出。

而在妹妹回頭看她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柯茵的炸彈再次點燃,炸死了自己13區的軍醫。

其實戰爭帶給百姓的,除了被集體主義或個人主義洗腦之外,痛失家人、食不果腹,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凱妮絲最後願意回到自己的家,和皮特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也許對於她來說,愛的人在身邊就是最大的勝利。

其實作為一個女性主義擁護者對於這個結局還是蠻不喜歡的,但真正想想,凱妮絲如果真的代替柯茵成為新的統治者,也許她過得更加不開心吧——也許這就是她噩夢的來源。

哦忘了皮特,從第三部開始,這個矮子就一直被大家遺忘,像是一個累贅回到凱妮絲身邊,在這種女性電影中男性往往並沒有那麼重要,即使重要也是為了要襯托凱妮絲。

像她的那個前男友(總是忘記他的名字),在本片中和皮特說了這樣一句話:「等到時候我們三個都活著,那就是要看她會選擇誰了。

」哇靠我也想有幾個男人給我選啊!

還有打鬥過程皮特因為被洗腦而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一直不停得問凱妮絲「真的假的」,還一直處於崩潰邊緣,卻因為凱妮絲的一個吻艾瑪立馬就好了!

還能對相聲了!

「stay with me.」「forever.」導演⋯⋯要不要這樣給兩人愛情強加戲份啦!

這麼早就想相愛交往分手交配結婚生子嗎。

 9 ) 不后悔花这个电影票钱

钱花的不算冤枉总体来讲,去电影院看这部影片的钱不算浪费,毕竟有之前几部的积累,饥饿游戏这个本身的创意也不错,因为是3D的所以某些画面在视觉上的冲击还是有的,他们找掩体的时候还是挺炫的,他们在下水道里,变种人突然出现的时候还是把我吓了一大跳,看他们跟变种人纠缠的时候还是捏了一把汗。

但是比起同类比较优秀的片来说,还是有不足。

首先是情节不够精彩,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营造打斗画面,所以节奏有些拖沓,整部片子前面送女主角去二区女主角中弹又回来感觉好像没什么必要,然后就是主线刺杀科因,结果可怜的他们忙了一路最后白忙活了。

最后女主角那一箭,本来应该看完非常激动人心,非常澎湃,但是这个渲染的还是不够,射完了给我的感觉就是,哦,完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另外一点说说女主吧,看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表情好像是那种很害怕在隐忍的感觉,于是我就问了我的同学,她为什么是这副表情,然后我同学说这是悲悯的表情,但是我总觉得怪怪的。

女主的主角光环还是有的,中弹没死,被炸了也没死,可怜了她妹妹她战友一炸一个死。

最后这个结局虽然不算出彩,但挺温馨的,也还行。

 10 ) 中规中矩

有人觉得这一部拍得很乏味,总是演员在说话,动作戏太少,但是《饥饿游戏》的真正目的从来就不是刺激的打斗,而是在于如何推翻这个虚假的乌托邦世界,就像是乔安娜的扮演者Jena Malone所说:“原著小说从未回避其政治性。

”电影也如此。

这一部中看似是没有最初两部的竞技场上的生死存亡,可是在他们深入城区时,第76届饥饿游戏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对手由同胞换成了斯诺。

反叛者与统治者的搏杀,这才是“饥饿游戏”真正的意义所在。

剧情要是概括起来听上去的确很俗烂:一群少年被命运抉择,关进笼中,打怪升级,发现获胜了也不过是供人消遣的棋子,于是奋起反抗,最后推翻旧政权建立美好新世界,其间再穿插一些情情爱爱,简直就是起点的修仙小说啊!

但是不同点在于:推翻旧政权的并非个人英雄,Mocking Jay没有想说“人定胜天”,虽然革命军穿的很艰苦朴素。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短评

青少年走台步啊。

4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很差

历经四年的电影连续剧终于落幕了,总体来说大场景还算有气势,追逐角斗戏也还算精彩,就是两个多小时的篇幅有些太长,压缩到90分钟以内应该还不错。作为起义军形象代言人的主角,最后的结局比起瓦岗寨和水泊梁上的前辈们要好多了,也许是因为美国人更喜欢浪漫的缘故吧。最后说一句,茶包叔的戏太少了。

8分钟前
  • 咖啡只喝速溶
  • 还行

结尾的政治隐喻是个亮点。总体看下来依旧觉得很过瘾,但跟前几部相比却显得力不从心了。不得不感叹一句:终!于!完!了!

9分钟前
  • 铁马冰河皆是你
  • 推荐

大表姐演技怎么这么好!声音也好听!然后最好看的是下水道那一段 那些怪物让我想到护士姐姐【【【

12分钟前
  • 大星
  • 较差

从高考完看第一部到现在,匆匆三年半过去,第一次在电影院完整看完一个系列,想起年初看完3上晚上脑子里单曲循环《hanging tree》激动地失眠的情形。三年半,我从高考体制走出来,然后走进了象牙塔;从看第一部看国语版看吐到对大表姐路人转粉,看的不是饥饿游戏,而是我逝去的青春…… 评分:7.0

15分钟前
  • PenL
  • 推荐

“You love me, real or not real?” / 很多线索交织 很多思绪绪绕 很多暗喻 遥远的同频共振 是革命 也是爱情

16分钟前
  • a_a
  • 推荐

终于完结之后稍微想了下这系列如此稀碎的原因。根本原因可能是明明不是一个全年龄合家欢的题材硬要去招所有观众,导致最终既幼稚又啰嗦各种奇奇怪怪感情线,既无法充分迎合青少年又无法和肮脏的成年人同频道真正讨论个啥;想看逃杀类的小众看了个寂寞,想看大片的大众找不到什么爽点。这种电影大概唯一的贡献是,让人感叹倍速播放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吧

20分钟前
  • 伽蓝之空
  • 较差

7/10.剧情有起色,最后一箭射的出人意料。女主本不想成为敌对双方利用的工具,回归家园也是应有之意。

23分钟前
  • 生活在别处
  • 推荐

怎么会那么不好看,自己对前两部的评价是不错,但到了第三部就完全不行了。可能精彩的本来就是游戏的冲突本身吧,起义和战争什么的太难拍得精彩了。

26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较差

这不应该是一部青春热血的爆米花电影吗,结局为什么和主旋律电影一样乏味且无趣

30分钟前
  • 浮生若梦
  • 较差

还好吧,看完挺压抑的。还是更喜欢第一第二部。

33分钟前
  • Ziger
  • 推荐

你想杀谁都可以,只要你牺牲自己

36分钟前
  • 看电影
  • 较差

看书觉得那是千般万般的艰难 看电影总是“啊?都到这儿了?” 另外 作为亲临过取景地的人 对特效跪拜了……

37分钟前
  • RITA
  • 推荐

饥饿游戏之招笑鸟 有心无力的那一点点政治元素也只是商业逻辑的产物

42分钟前
  • 有寂
  • 较差

对于我来说这种扯淡题材的电影最重要的莫过于对角色的塑造和对情绪的渲染,这方面劳伦斯从剧本到摄影的诸多细节上都质感很好,另外配乐实在大赞,oldschool的管弦写法见功力。然而影片最后走向可预见性太强,白铺垫了,整部片子的视角也太过于集中于女主有些可惜了其他人的故事,以至于隐喻力道不足。

47分钟前
  • Kuma
  • 推荐

三星半,没抱期待,所以在期待值以上。

50分钟前
  • bless_me_today
  • 推荐

终于把这么长(无聊)的看完了,整体2>1>4>3

51分钟前
  • HarperYug
  • 较差

当那个炸弹落下的时候,妹妹消失在视线里,这一切的开始又回到最初,比起大局嘲笑鸟自身的思路和决定是让人佩服让人理解让人支持和让人热血的。看2结束知道的另一端反抗的预见性,可以说明那种悲鸣人性与权力,而我们的渺小只能慢慢听见心底的声音。

55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大表姐

58分钟前
  • Banana
  • 推荐

完全就是政治讽刺电影,当权者就是骗,老百姓就是傻,主角要不是有主角光环那也就是炮灰一把。很真实,跟我们现实的生活一样,或者说是高端黑。摩尔阿姨那句'希望你的箭精准无误'真是flag立得飞起!电影本身4星,因为太喜欢詹妞了,我给5星!

59分钟前
  • 你虎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