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The Sun Beaten Path
导演: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仁增卓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藏语年份:2011
简介: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详细 >
20110611@UCCA
就一个颓废青年朝圣自赎。结果被一不知生有何求的无聊老头的简单几句话所顿悟了。 这不是扯淡吗?
所谓独立电影
松太加家庭三部曲第一部,和谍影重重一样按照231的顺序,最喜欢河,这部相对更加朴素平淡,关于自我救赎,不好看但是很真诚。老人100分钟的话是核心,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没有迈不过的坎。要学会接受命运和过去和解。
关于救赎的长镜头。
只有带着某种信念的人才会觉得《太阳总在左边》吧。这种「我执」明显与佛教思想所倡导的「空」背道而驰。这个背负「原罪」的少年人,因将个人信仰当成唯一朝拜的真理而排斥,甚至拒绝其他方式的救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原罪」源于哪里?通过暗含时间性和因果关系的剪辑,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被孝道逼出家门的孝子。如同被「李焕英」强行绑架到电影院里的华夏儿女。所以,本片与藏地并无关系。事实上,藏地文化在本片中是失语而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男主既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染的「受害」者,也是父权文化的受益人。为此,作者这部饱含真情和力量,过于私人化的处女作并没有将悲剧归咎于「现代性」的入侵和破坏,因为任何文明都是引导我们回家——向前向上和向善的路标。不含任何宗教色彩的「太阳」永远恒定在中性立场上,它又怎么会因偏见而转移呢?
HDTV.720p.x264.AC3-CMCT快进看完
民族化叙事的公路片。一次救赎之旅,一段生死感悟。和智者的言谈,总是让这沉寂的生活多出了几分亲切。
令人深思
当痛苦遇见时间和小孩就会淡然失色
糙!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十一年前先光影展看的,印象深刻。凄厉苍凉的风景,目光邈远的游子。忏悔是皮囊接触大地的尘埃沙砾,袒露一切罪愆,救赎是心里的巨石忽而移动,皮囊不再麻木,再次懂得痛感饥渴。虽然有些地方不尽成熟,拍得很真诚。
电影很真诚是真的,非常真诚,也很真实。但是导演的技巧方面也是真的不太娴熟。电影画面非常美,隔壁,沙漠,跟少数民族的精神世界相似,空旷但充盈,风沙簌簌却安宁久远。
出事后拔脚就跑挺真实,管窥了一点西藏风情,磕长头、泡奶茶等。经常来我家取快递的西藏小伙和男主一样帅。
没传说的那么少
之前看过冈仁波齐,这部又是另一种感觉,有点像海边的曼彻斯特,误杀母亲的儿子不肯原谅自己回到故地,儿女成长的老人失去了生活的盼头,挺不错的慢节奏公路片
简单的救赎故事,却是写到骨子里的镜头触觉,细节的丰富,若不是有感悟又怎么可能如此云淡风轻,却无边无际……
相比《河》更喜欢这部处女作。用时间和孩子消解痛苦。老僧人扮演的智者角色,似乎是心生的依靠。对罪孽的执念,缔造着下一轮罪孽。唯有向着太阳继续前行,到终点又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大漠孤烟,西北风情,摄影也好看。对朝圣深入解剖,对比下来《冈仁波齐》的摆拍和留于表面就相形见绌得多。
受创的也会苏醒,壳里的总会遇到阳光...
3.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