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噩梦挽歌(台),迷上瘾(港),梦的挽歌

主演:艾伦·伯斯汀,杰瑞德·莱托,詹妮弗·康纳利,马龙·韦恩斯,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露易丝·拉塞尔,玛西娅·让·库尔茨,珍妮特·萨诺,苏珊妮·谢泼德,夏洛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梦之安魂曲》剧照

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2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3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4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5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6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3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4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5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6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7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8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19梦之安魂曲 剧照 NO.20

《梦之安魂曲》剧情介绍

梦之安魂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哈瑞(杰瑞德·莱托 Jared Leto 饰)和玛丽安(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饰)彼此相爱,梦想着开个服装店,梦想着有个美好的明天。然而他们都离不开毒品,并想着以销毒赚得第一桶金。哈瑞的母亲是个彻底的电视迷,最大的梦想是上电视,为此不顾年迈吞食减肥药。由于药品里的毒品成分,她渐渐上了瘾。哈瑞的朋友狄龙(马龙·韦恩斯 Marlon Wayans 饰)同样是个瘾君子,为了挣大钱加入了黑社会。为了梦想,他们努力着,却一步步深陷毒品难以自拔。 哈瑞的胳膊因注射毒品感染而被割去;玛丽安为了毒品出卖肉体和自尊;哈瑞的母亲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受尽折磨;狄龙锒铛入狱。当视线变得模糊,梦在遥远处呼唤,迷失的人该以怎样的姿态安抚自己的灵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命语·长生源诱惑出击比海更深黑神驹关于一个男孩捕手2021螳螂跨越时空的爱一人之下2番外篇天师下山甜木兰第一季尚红书院对我来说非常珍贵的你美国黑人魔法协会户口诡媚海妖第二季万事屋童梦奇缘冤家搭档第一季简单爱脱单宝典想去你的2025海贼王特别篇:空岛之章交响情人梦朋友2我家的女儿交不到男朋友欢喜县令小丑龙卷风记忆奇旅怪兽娘~奥特怪兽拟人化计划~第二季圣帕特里克的驱魔

《梦之安魂曲》长篇影评

 1 ) 精神和肉体应该是一起活着的

电影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这部电影的观影感受绝对是痛苦的,代入感很强!

片子不管是配乐,剪辑,镜头,手法都是无与伦比的出色,画面时阴暗时朦胧,幻想与现实中穿插,镜头就像吸毒者一样,迷幻,惊惶,堕落,紧张,梦幻的配乐跟主题极其呼应。

这片子仿佛是一个人拿着放大镜将人性的丑恶赤裸裸的展现在你面前。

故事其实很简单,哈利和玛丽是一对情侣,梦想着开服装店,梦想着两人美好的未来!

然而现实中两人都是瘾君子,毒瘾使他们生活一片黑暗,哈利甚至不得不一次次将母亲的电视机卖掉去换取毒品,哈利的母亲萨拉是个电视迷,由于老公不在,儿子每天沉迷于毒品一天,孤独的老太太每天只能依靠电视带来少许安慰,这也就是她为什么要把被偷卖掉的电视一次次赎回来的原因。

她幸运地接到了她钟爱的电视台打来的电话,她被通知选中参加演播,这令她兴奋不已。

由于她最喜爱的一件红色衣服穿不上身,于是她找到医生去开药减肥,却没想到很快地有了药瘾。

影片从小人物,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艰苦生活,与梦想美妙却又难以达成的局面。

从而来批判现实生活的束缚与压迫。

因此当精神不能满足时,肉体的牺牲便会成为解脱心灵空虚的“良药”。

毒品,诱惑,性,名利。

当然影片电影语言在诠释着这一切。

因此引出了片子主题————精神与肉体的矛盾,自残的扭曲病态心理,社会的压迫...虽然电影讲述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放眼现实,像这样的人生沉浮在现实中却是俯拾皆是。

我们既然已经熟知这些悲痛的来源与表象(种类),看到这些被梦想损害、被现实侮辱的人们,那么在我们准备或者正在改变和满足自己时,就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样做真的能让自己充实和快乐吗?

也许只有当我们站在梦幻与灵魂的终点,才会明白“在肉体的基础上,不忘精神的诗意守侯,让精神的生长,促成肉体的完善”才是趋向于至美与至善的人性之路。

 2 ) 梦到深处人不省

《迷上癮》的观影过程绝对是场磨难,越看越堵心,越看越绝望,导演铁了心要把美好撕碎给人看,撕碎了还不算,都零落成泥了,还要狠狠踩上几脚,直至碾作尘为止,看得人阵阵寒意从心底冒起。

看完后,半天才还魂。

尽管被折磨得要看看窗外的阳光才证实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但还是禁不住地想,绝对的好片子,尽管是如此的黑。

转身推荐给朋友,没有此类观影经验的朋友反问:跟《黑暗中的舞者》比,如何?

呵呵,我暗笑,虽然名字中带了个“黑暗”,但跟可怕的《迷上瘾》比比,前者简直就是温情泛滥了。

早就说过了,对于邪典电影,想象无效。

《迷上瘾》对人的冲击实在是太直接、太触目惊心了,赤裸而纯粹,仿佛子弹直接穿透身体,而不是停留在体内,委实可怕。

此种观影体验,是平生第一次。

越到最后,痛苦越巨,凌厉的剪辑,急促的配乐,疯狂晃动的画面,简直像鞭子狠狠地抽打着灵魂,灵魂传达给肉体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

从内而外地发寒。

不禁要问:如此痛苦,如此寒冷,如此无力,为什么?

那些注定生活在一起的人,有血脉相连的,有耳鬓厮磨的,也有豪气干云的,彼此相爱,却无法相互温暖,带着渴望焦灼麻木的神情,浸淫在失控的世界,不可自拔。

亲情、友情、爱情,一样不缺,但却摩擦不出一丝暖气;梦想、希望、憧憬,样样齐全,却在黑暗和失控中不断沉沦,亲手为自己的梦想掘了坟墓。

那些往昔的温暖,在现实的阴冷中,依稀透着黯淡的辉光。

就是这点辉光,让人心痛不已。

哈瑞的母亲莎拉单独寡居,一档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是她的最爱,也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当她知道她拥有上节目的机会时,她沉寂如死水的生活一下子燃至沸点。

她翻出了多年未穿的红裙子。

这条红裙子,跟她逝去的生命和幸福的瞬间密切相关,曾见证了她最快乐满足的时刻,它是她和往昔幸福生活的唯一纽带。

为了让昔日重现,她要减肥,她必须减肥。

很多时候,“必须”都带点宿命色彩,一旦开始,便无法逆转。

当吃减肥药上瘾被儿子发现,遭儿子指责后,莎拉说,我老了,我很孤独。

这份沉痛将哈瑞击得无语。

她还说,因为那条红裙子,那个希望,我拥有阳光,我开心。

这是片中少有的温暖之语,伴随着她隐忍的泪水和疲倦的微笑,这淡淡的温暖却是如此的扎人。

回望,这是本片人物最重要的动作。

人只有在对现实不满,对未来无望的精神状态下,才会对过去无限怀念,过去的某个幸福的小瞬间会被无限放大。

哈瑞的母亲如此,哈瑞的朋友狄克也是如此。

狄克有梦想,也许支撑这个梦想的还是个稍嫌幼稚的理由:让母亲自豪。

当他误入歧途,每每被毒瘾折磨时,他反复想起小时候跟母亲在一起时的温馨小幸福。

尽管他一直记着母亲的温柔希冀:我不要你成为大英雄,我只要你成为妈妈的好孩子。

但是,他离开母亲实在太久了,已忘了该如何去做妈妈的好孩子了。

人要是一直在平静的绝望中生存,就如同长年累月躺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等死一般。

然而一旦意识到这种绝望的存在,就会变得焦灼不安,就会千方百计寻求一个依傍物,以期找回活着的感觉。

在本片中,几个年轻人找到了毒品,而莎拉找到了一档娱乐节目。

越孤独,越要爱,爱深了,就容易上瘾,甚至迷失自我。

内心那种难以名状的虚妄渴望,必须被填补,于是迷上瘾成了这种饥渴状态的外在形式,而当这个外在形式登堂入室全面攻战精神领域的时候,危机真正爆发了。

意识和生活都开始脱离了自我的控制。

当身外之物而不是你的意志控制你时,我们看到曾经强大的人,据说是万物之灵的人,卑微得连虫豸都不如。

而让他们变得如此卑微的原因,竟是那么的光辉:梦想、希望、爱。

呵!

多么讽刺:我们匍匐在地,不复高贵,因为我们有爱!

有梦想!

梦想照不进现实。

在毒品的刺激下,现实主观、迷离、诡异,与滚滚红尘的外部世界隔绝。

是的,影片强硬地展现了这四个人意淫的梦想和封闭的现实。

可悲的是,他们固执地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梦幻现实中,却无法避免他们与真正现实的碰撞。

真正的现实客观、坚硬、冷酷,往往在你意识到之前,它就将你操纵和凌辱了。

现实击碎了梦想,真实让虚幻无处遁形。

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你必须有所行动,而更可悲的是,这是一群丧失了行动能力的生物。

行动能力丧失了,爱的能力也消退了,他们唯有自我沉沦。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似乎更喜欢躲在自己的阴影中生活,更专注甚至夸大自己的爱恨情仇。

这种对自身感受的空前敏感,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麻木,对他人情感的忽略和迟钝,导致现代人越来越爱无能了呢?

在人和人日益疏离、情感日益干涸的现代都市中,我们的情感生活渐渐被身外之物挤兑了,情感本身反而沦落到向隅而泣的命运。

曾几何时,爱的力量被那样的赞颂:爱让我们向美向善,爱让我们义无反顾,爱让我们无所畏惧,而这些,都被这部冷冰冰的影片击得粉碎。

在哈瑞他们的世界中,爱催生不了幸福,扶植不了尊严,成就不了梦想,反而因爱之名,伤得彼此血痕累累。

谁之过?

哈瑞爱他的母亲,却不知如何去爱,他和母亲的交流简单而粗糙,他认为他能给予母亲需要的东西,却不知道母亲需要的恰恰就是他。

哈瑞和女友玛丽安彼此深爱,这份爱却没能推动他们创建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随着他们生活的愈加黑暗混乱,玛丽安那个自主品牌服装店已然是个不可企及的空中楼阁了。

狄克一心想干大事,让母亲自豪,但他却不懂一个母亲的心,误解了母亲的本意,也误解了生活。

不知道他们迷醉于毒品时,有没有想过:当你逃避现实,放纵欲望,对一种东西上瘾,而这种瘾席卷了你全部的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时,这就是一种深刻的病态,而如此病态的身心,是没能力承载梦想的,更没能力许诺甚至创造未来。

诚如王小波在《伟大一族》中所说,他们相信,任何美好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换言之,不能成真的梦想本身就是不美好的。

假如事情没做成,那是做的不得法;假如做成了,却不美好,倒像是一场恶梦,那是因为从开始就想得不对头。

艾米莉·狄金森有诗云:我为美而死去,但是/在一位为真而死的人/被埋葬在相邻的墓穴里时/我在坟墓里还没有安顿/他轻声问我失败为什么?

/“为了美”,我回答/“我则,为了真,它们原一样/我们志同道合”。

真和美,往往像黑暗王国的星星,照亮了行路者的内心,引导着他们走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即使终了被葬进坟墓,却也是坚定而安然的;而哈瑞他们,虽然同样怀揣美和真的愿想,但这些美好的星星却没能照亮他们的内心,指引正确的方向,所以,纵然被荆棘扎得遍体鳞伤、身心俱裂,最后还是脱不了梦碎心亡,安魂曲响起的悲惨命运。

前者的坟墓建在天堂,而后者的,则垒在地狱。

这部片子又名《梦之安魂曲》,人都有梦,入梦太深,噩梦连连,终不省人事;走得太远,越走越岔,蓦然回首,阡陌掩于草,来路已无迹可寻。

所以,春夏秋冬的轮回中,唯独生机盎然的春天缺席。

2008.9.25

 3 ) 沉沦

最难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坚持到底,而是想停的时候可以停下来。

我跟每一个遇见的人推荐这部电影。

Harry发现妈妈吃的减肥药里含有致兴奋的成分,劝她停止,她断然拒绝,流着泪说:减肥是为了穿漂亮的红裙,穿红裙是为了上电视,上了电视就会变成重要的人物,让人无法忽视,只有想到这个才愿意微笑,愿意生存下去。

Harry只好默然。

他太明白这种感受。

迷上瘾,是的。

得不到满足时,感到人是空的,笑不出来,活不下去。

既然无法满足自己的最渴望的需求,那么活着有什么意思。

努力工作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么?

如果我的幸福快乐就是一磅海洛因呢?

于是又变回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我是觉得,一定意义上,这是类似宿命的东西。

一环扣一环,身不由己。

他们彼此相爱,但却无法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还活着,但是已经无法控制自己。

沉沦是一种迷狂,而迷狂是一道光,让我们欣喜,追随,充满希望,因为我们从不会知道光何时离我们而去。

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得不克制的愿望,想吃不能吃,想睡不能睡;想爱不能爱,想留不能留。

虽然都是痛苦,但是还能有比失去自控更可怕的事么?

很多事情,放下了才轻松,跟自己相处亦是学问,你不能不满足“自己”的需要,也不能满足“自己”的每一个需要。

 4 ) 堕落之下无美满

原本很怕会是一部真正的“安魂曲”,让我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

但这一顾虑在影片一开始就消除了,电视节目里的中奖美梦霎时被母子的争执打断,电影之弓立时被拉满,观众就像急欲离弦飞翔的箭,伴随着节奏感和旋律俱佳的电影配乐,蓄势待发。

影片剪辑凌厉,风格独特,镜头构思巧妙,这些自不必我来赘言。

演员表演都很到位,说说一下几个方面: 哈里妈妈也就是高福德太太,由老演员,在经典恐怖片《驱魔人》中扮演母亲的艾伦·波斯汀扮演。

她的精湛演技冠绝本片,如果早受到关注,应该已经成为著名戏骨了。

布满皱纹的面孔,表现起减肥过程中难以克制的蠢蠢食欲和与儿子会面的温情脉脉,一样都不含糊,与本片凌厉的风格相得益彰。

住进医院后的表演,更是本片的最高级别演出,也成就了本片的高潮。

儿子哈里的扮演者杰瑞德·莱托,讲一口标准的布鲁克林口音。

关于泰伦,我最喜欢的镜头,是他在镜子前,从童年回忆中回过神来时,迟疑了一会儿的脸,此时他口中和女友调情,脸上却不带丝毫挑逗表情。

但是,这迟疑很短暂,也很真实。

最后说说亲爱的詹妮弗,没话说!

很精彩,除了艾伦就是她了。

她和哈里打电话的时候,淌下的一滴清泪,实在是扣人心扉。

从派对回来躺在沙发里蜷缩前那抹微笑,更是令人心碎。

再来说说令我失声痛哭的结尾。

三个年轻人在最后都以同样的姿势蜷缩,怀揣着最后的美梦,或哭泣,或沉睡。

哈里梦见了海边的玛莉安,玛莉安紧握一小包毒品,泰伦想起了童年妈妈怀抱中的自己,就在此时,我的眼泪就流出来。

和高福伯太太原来一起晒太阳的两个邻居,从医院探视回来,在阴冷的寒冬相拥哭泣,我开始疯狂流泪。

萨拉·高福伯,以沉醉美梦前的那个微笑,带我们一同走进最后的美梦,母子相拥的一刻,我终于嚎啕大哭,吓得室友拼命抚我背以示安慰。

影片的配乐绝对鬼才。

推荐收藏原声大碟。

毒品之下,没有完满的结局。

本片令[猜火车]的故事看来就像一个美妙的童话,尽管都有着深度迷惘的沉醉,但能像伊万·麦克格雷戈一样背着一袋子前大步迈向光明,满脑子选择的,恐怕是凤毛麟角吧。

等等,凤毛麟角这个词,是不是用得不太恰当……吸毒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很多事情都像毒瘾一样,带来的是毁灭,满足的也仅仅是一时的梦。

撒谎、逃课、作弊、欺骗、偷窃、酗酒、吸烟、乱性、吸毒,各种各样的堕落,没有一样是不毁人不倦的。

一时的堕落视情节轻重,在尚有可挽救的余地时,一定要尽早脱离。

堕落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自满的。

想想刚上大学的我,虽然级别还够不上自我放逐,但也自认为堕落一族,如今想想,悔不当初。

我殷切祝愿所有堕落的人们,尽早脱离这种状态,就算[猜火车]的结局是个幻象,也总是人们最终想要的幸福。

堕落之中,永无此种美满。

 5 ) 我的第十二部影评 《迷上瘾》

五月初级电影笔记(12)学会被遗弃——《迷上瘾》先看完《绿野仙踪》,很喜剧很简单,又有点娇柔得让人腻味;随后又看了《迷上瘾》,马上一改先前的轻松,全身投入光怪陆离的剪接中,让我到现在都没有从压抑焦躁中解脱出来,脑子里想的是最酷的抽烟姿势,最眩的死亡方式,此刻,叛逆的感觉离我近在咫尺。

不禁在脑里盘旋着鲍家街的歌词:你说你一直很希望,其实我也一样,空虚把我们仍在街上,生活像是一道墙;何勇也在一旁嘶喊到:有没有希望?

有没有希望?

……是灰色了点,但偶尔跟着这么颓废一下,是一种畅快的宣泄和舒展。

年轻的夏利是个吸毒者,他不停的卖母亲的电视机;莎拉是个贪吃的超级电视迷,她不停的赎回被儿子偷走的电视机。

当日子漫漫消耗时,生活同时给了这两代人新的想法和追求,他们在新的追逐中着迷,不能自拔。

魔裙:一条色泽鲜艳裁剪贴身的红裙,只适合苗条动人的身体,如果已经红颜老去,身材臃肿,建议不要用这样的物件来刺激自己。

这份警告应该贴在莎拉的镜子前面,好阻止她的自不量力。

不过对于一个数着秒针过日子的老女人,再次穿上红裙在电视上重现魅力的决心势不可挡,生活对她来说,就象她开始干枯发白的头发,想要染成明亮的红色,却被染成了桔色。

为一条不切实际的红裙,她每天要服食四种不同的减肥药,药物里的兴奋剂毁了她的神经,她在白雪飘落的季节终于能穿上那条红裙,在街中奔走形容枯槁的她被送进疯人院。

在一个物质丰富工业的国家,在家里的莎拉像个蛀虫啃食食物,啃食自己的身体,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嘘寒问暖;在精神病院里的莎拉颤动着虚弱的身体,被素不相识的人摆布,监护们一边谈论赌博的话题一边喂莎拉吃东西。

在他们的眼里,生了病的莎拉已经不是人了。

因此,在人情不存在的社会里,如果一个孤独的人不懂得照顾好自己,面临的就莎拉般的惨状。

毒品:没有写真的吸毒镜头,而是剪接一组流畅的画面:针管、泡沫放大的瞳孔体现一种快感和奇幻的感觉。

夏天,夏利萌发贩毒的想法,这样他和朋友泰伦就不会再为没有毒品发愁了,他们赚了不少,日子开始充实幸福起来,然而帮派的仇杀垄断了毒品市场,他们很快陷入“吊瘾”的痛苦;秋天,一切开始变得很糟糕,没有钱也没有毒品,只能回忆夏天的“辉煌”;冬天,夏利和泰伦在去买毒品的路上被关进监狱,夏利的手因为注射毒品溃烂被截断。

一切消失得太快,他们生存的意义仅在于一包白色的晶状体,理想在他们的脑海里就没有成过形,他们来不及想更多的东西,就被拉入泥潭,他们的身边充斥的是暴力、死亡、性和毒品,或者只用物质来填满他们的口袋,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纯洁和崇高,他们年轻的身体还没有点亮便已熄灭。

爱情:最美丽的是爱情,最无辜的是爱情。

影片的开始,还看到夏利和玛利安叛逆青春的身体美丽诱人,他们的爱也让人感到活力。

毒品把他们的爱情催化得十分美丽,他们躺在地板上,玛利安轻轻地说:“我爱你,只有你让我感觉像个人,让我回复自我,觉得自己漂亮,”阳光此时斜洒在地板上,一切看上去那样平静,软弱的爱像一点稀薄的氧气。

当爱情没有了毒品就开始相互抱怨,既而演变成一种仇恨。

夏利为了钱出卖了玛利安,玛利安为了毒品出卖自己的身体,在众目睽睽下表演性。

一连串的堕落是那么的迅速自然,就好象他们天生就注定要走这条路一样。

爱在没有地方依靠的时候只会造成悲剧,曾经相互安慰抱拥的恋人在遭受折磨后,只会各自躲开,独自凋零,幻灭一点点堆聚。

这是一部没有一点希望的片子。

镜头不停在老人和年轻人之间切换,剧情虽然很简单,但每一组凛冽的画面都像把尖刀,简洁又直接,音乐节奏感很强,一直配合剧情的变换,把气氛渲染成极度的颓废紧张。

回想起初看《堕落天使》时激动的,此刻感觉它是那样的伪善,披着鬼魅华丽的外衣讲述其实离堕落很远的故事,而《迷上瘾》用它独特的技术和魅力带来的是内心的:震撼。

2003/4/8凌晨【中文片名】 梦之安魂曲 【导演】 达伦 阿罗诺夫斯盖(Darren Aronofsky) 【编剧】 小 胡伯特 赛尔白(Hubert Selby Jr.)小 胡伯特 赛尔白(Hubert Selby Jr.) 【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 剧情/ 【参考评分】 分数 8.5/10 票数 19145 【译名情况】 梦之安魂曲(台) 主要演员 埃伦 伯斯泰因 (Ellen Burstyn) ...... Sara Goldfarb 贾里德 莱图 (Jared Leto) ...... Harry Goldfarb 珍妮弗 康奈利 (Jennifer Connelly) ...... Marion Silver 马龙 韦恩斯 (Marlon Wayans) ...... Tyrone C. Love 克里斯托弗 麦克唐纳 (Christopher McDonald) ...... Tappy Tibbons

 6 ) 梦之安魂曲——影片细节与心理分析

对这部电影的一般性的影评随处可见,这里我希望通过对一些稍不留神就会被放过的影片细节的分析,更完整地掌握导演所要传达的东西。

1,海边的游乐场影片开始,哈里和泰伦从家里搬电视去卖,途径海边的游乐场,标志性建筑是摩天轮、过山车和红塔,还有延伸入海的码头。

哈里和女友玛丽安登上高楼,折纸飞机,纸飞机飞向的地方就是码头,背景则是游乐场。

毒品生意开始后,泰伦吸烟、音乐后看见幻象:蓝天白云,向大海延伸的码头尽头站着红衣的女友玛丽安。

他呼喊着玛丽安的名字,却无声。

玛丽安听见他的呼喊,转身微笑地看着他,而他的背后就是游乐场(红塔)。

游乐场和陆地象征他青春的无忧无虑,延伸入海的码头则是梦想的方向。

玛丽安微笑着转身,这时画面明朗,一切似乎触手可及。

呼应的是,在影片接近结尾处,哈里截肢后的梦里,也是与之前一模一样的码头,身后是游乐场的高塔,面前是红衣的玛丽安,安静的大海,蓝天白云。

然而跑到码头尽头,玛丽安消失了,面前大海空无,什么也没有。

向后退,却坠入深渊。

玛丽安离开了,梦已然不可能触及,向后退,却也回不到无忧无虑的青春,只有坠落,淹没于无尽的绝望与恐惧。

2,与母亲莎拉相关的诸多意象本片中母亲莎拉的形象被表演得淋漓尽致,风头甚至盖过男女主角。

这固然首先应归因于演员的出色发挥,却同样依赖于与其相关的诸多意象物的设置。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莎拉的红礼服,莎拉相信自己要上电视了而需要穿年轻时的红礼服,却太肥胖而穿不上,因此开始吃减肥药,从此走上了不归之路。

红礼服象征着莎拉想要重返的青春与活力。

而在哈里的码头幻象中,玛丽安所穿的正是同样的红色礼服,这构成玛丽安与母亲莎拉的一个隐秘联系。

莎拉通过药物减轻体重,获得活力,穿上了红礼服,却仍与莎拉一样走向深渊。

红礼服和挣大钱是老少两代人的梦想,但梦想似乎并不是对冷峻现实的拯救,却是现实通向地狱之门。

另一个突出意象是莎拉的冰箱。

冰箱第一次成为镜头焦点是在莎拉节食后,冰箱与莎拉分列画面左右相互对峙,以此表现莎拉饥饿感。

第二次,莎拉饿得出现幻觉,竟然看透冰箱门而看到冰箱内食物。

这是一个界限,莎拉在这次幻觉后才开始服用减肥药,且逐渐过量,服用过量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现冰箱会突然震响。

莎拉逐渐增加药量,慢慢陷入疯癫,在音乐催眠的节奏中冰箱踩着节奏频繁地轰响,莎拉幻觉中看到自己参加电视节目,节目中的她和节目主持人从电视中出来站在她身边,灯光聚焦到冰箱,冰箱跳动,低沉地说:喂我。

而后冰箱向她跳去,张开血盆大口要把她吃下。

如果用弗洛伊德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莎拉是本我,她对上电视、对变得年轻充满活力的渴望与对儿子有所成就的渴望构成了她超我的理想,而冰箱则代表着本我,是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急切地寻求满足。

节食时冰箱中的食物虽然诱惑着莎拉,但那时的冰箱上贴满儿子和亡夫的照片,象征自我与超我对本我的压制。

但接下来,莎拉对超我理想的实现不再是通过自我控制、自我塑造,而是通过减肥药;减肥药激活了本我的无尽欲望,于是冰箱开始轰响,在跳动中不断向她逼近;莎拉的自我对冰箱的跳动与轰响虽然感到惊异却并不恐惧,似乎仍毫无防备地坐在沙发上;最后,不断增加减肥药的用量终于让本我不断膨胀,获得力量,张开巨口吞掉自我。

莎拉陷入完全疯癫,在冬天走上街头寻找麦迪逊大街的电视台。

这时行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铁中的已经不是莎拉了,而是吃掉莎拉的冰箱。

自我已经死亡,莎拉已经不可救药,任医生使用何种治疗方法也无效了。

莎拉可以看做四人中的典型,她的人格变化轨迹也是其余三人的人格变化轨迹:代表理想的超我,被内与外、超我与本我撕扯着的自我,与充满着无法满足欲望的自我,三者之间本来充满矛盾张力的关系,最终变成超我的希望破灭,本我不断膨胀而吞噬自我,让人丧失人性的状况。

3,胎儿睡姿电影中胎儿般姿态的第一次出现在玛丽安因毒瘾卖身,被邀请参加性派对后。

裸体的玛丽安在浴缸的水中。

这里给了一个仰角的脸部特写:光线温柔,她在水中蜷缩身体,像在子宫中一样安全美好。

毫无征兆地,她突然张口大喊,宁静变成疯狂。

而后在结尾的高潮处,镜头在四人间急促切换,截肢手术中的哈里,ass to ass中的玛丽安,劳改中的泰伦,电击治疗的莎拉,光线明暗不定,人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晃颤动,坠向不可拯救的深渊。

这时都有异物堵住四人口腔:哈里口中的输氧管,玛丽安口中的钱,泰伦开始呕吐,莎拉口中的牙套。

如果之前玛丽安在水中大喊,表明自我与本我的冲突还十分激烈,那么此时四人的嘴都被堵住,则象征他们的自我丧失了表达与表现自己的能力,完全被本我与外在环境所控制。

最后,他们四人都蜷缩身体躺在床上,做出婴儿的姿态。

婴儿是没有意识的,也没有自我,但婴儿无限安宁,且充满无限可能。

哈里四人找到了暂时的安静,然而自我已死,梦只能是梦,再无可能实现。

 7 ) 希望是一朵凄离的花

希望是一朵凄离的花——《梦之安魂曲》You make me feel like a person.——题记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没能抑制住哭泣。

疼痛并且,凄迷。

人的一辈子有多少东西是能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呢。

有的时候我想。

是不是真的像人们所说的,只要拥有希望,只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会拥有美好人生呢。

那会不会,在这千变万化的广袤里是有那样一种轨迹的,无论再怎么抗争,再怎么奋斗,甚至以生命去威胁,都无法改变它固有的方向,都不能停止它迈向黑暗沼泽的脚步呢。

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越大的希望,越强烈的踌躇满志,到头来,会不会成为越悲凄的无奈,越沉重的无以复加呢。

希望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或许,希望就是,想要得到更好的东西、更好的生活的一种,虔诚的心理状态吧。

许多时候我甚至把希望与前程浑为一坛。

我盯着希望的影子的时候看到它与虔诚柔软温和地互相纠缠,像是火红色与淡黄色调和起来产生的暖暖的橙色,分不清彼此。

这个时候我突然就开始发现,希望与虔诚,果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所以它们互相缠绕纠结,想要融为一体,却产生了一种新的流体,既不是火红,也绝非淡黄。

邻居给莎拉染发时,混淆了红色与橙色。

她指着给莎拉染好的橙色头发说,“看,多棒的红色。

”“但这是橙色。

如果这是红的,那我就要问橙色是什么样子。

”后来我想,混淆,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拒绝呢。

意志,或是大脑,无意识地排斥、无视一些东西,并且把它们转化为了另一种信号,另一种物质。

这种拒绝,或许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什么东西,不清楚某种原理。

但是,但是我想,另一种原因是,也许我们害怕它们,我们不敢去直视它们,所以我们将它们从脑中剔除了,删节了,粉碎了。

人总是一种,弱小的,怯于面对的动物。

尽管并不自知。

生命究竟是一场多大的劫难呢。

常常地,我想,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苦痛的漫无边际的无力挣扎,那么不管多么强烈的希望,是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滴答滴答的流逝而,被耗费尽了呢。

或许有些轨迹,真的就像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拉力战,一开始,在那些跑道上的人们,紧紧地用双手抱着像棉花糖一样甜美幸福的希望奋力地跑呀跑。

但渐渐地他们累了,支撑不了那么大的希望与重量,所以他们用力撕扯掉一半的希望,抱着另一半继续地跑。

他们没有选择。

他们必须胜利。

希望一刹那间裂开了一道长长的伤口,滴答滴答,什么东西从那里掉出来,洋洋洒洒落满了整个路途,是暧昧的红色。

后来他们似乎望见了终点,于是更加努力地跑上前去。

却发现那只是,他们出发时的狭窄的跑道,裁判员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声枪响,和摊开的手掌都在脑中映现得清清楚楚。

而后他们明白,这轨迹,不过是一个早已划定好了的大圈,他们就像小孩子最喜欢那架电动火车一样,一圈一圈地不停地跑,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只是他们必须无休止地运动下去,永远永远都不能停歇。

他们没有退出的权利,只能跑,必须跑,一直跑,尽管知道永远没有结果,尽管知道幸福正在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

而希望,早已涣散无踪。

最后的最后他们抬起头望一望炽热耀眼的太阳,突然,瞎了。

他们倒地。

鲜血浸入颜色鲜艳的跑道,浇灌出一朵一朵凄离的花。

花朵被摘下来变作了棉花糖一样柔软的希望,像珍宝一样被新的参赛者用双手紧紧地抱住。

他们倒地。

他们停止了奔跑。

希望的缺失,是不是一种悲哀的伤痛呢。

绝望意味着平淡。

我像。

绝望的平淡是独一的,没有憧憬,没有期待,甚至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是生活着,或者说,只是在延续“活”这种状态。

哈利和他的女朋友玛丽,还有他们的同伴的影子出现在屏幕上。

偷窃。

购买。

注射。

吸食。

瞳孔放大。

我不敢轻易断言说他们的这种生活是可悲的,只因为我不是他们,我不可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体味他们的爱与痛,悲伤与幸福。

只是我想知道,在毒品注入静脉几分钟的亢奋之后,他们是不是会突然地,伸出手触摸到了无处不在的虚空呢。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满的,有时候是空的。

”想起安妮宝贝的这句话。。

为什么会感到虚空呢。

我想也许是,在人的心中,本身就有那么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洞吧。

幽深,而且凄清。

忽然的一瞬感到恍惚了,没有缘由地微笑了,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是,满的。

但当这恍惚的雾气一样的朦胧散了呢。

我不知道,当再次面对着那无底的空洞时,泪水,会不会涌上疼痛的眼睛。

飘转在虚空之中的时候,会不会难过呢。

有的时候趴在阳台上向下望。

清晨。

四点正。

天刚好亮起来。

太阳还未升起。

清凉。

冷静。

苍白。

一两个人,骑着老式自行车穿过街道。

路上有两三辆车驶过,声音清清楚楚,好象按捺不住的寂寞,但最终也,消沉了。

太阳出来了,他们在忙碌。

我在七楼的阳台上向下望着他们。

哭了。

米兰·昆德拉说,年长人的“力托斯特”要比年轻人的少一些,越是年轻,“力托斯特”产生得就越多。

而他对“力托斯特”的解释是:一种因发现自己的悲惨境况而自我折磨的状态。

年轻的时候,对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当他发现其实有许多事情是自己所不能掌控的,有许多技能是自己所无法拥有的,他就会不可避免地深深地失望、气恼,以至于自我折磨。

而年长一些的人,之所以会少一些的“力托斯特”,就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对人生的悲哀之处已有所了解,所以不会在这些事上抱有希望,便不会产生失望,就没有“力托斯特”。

所以,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就不会气恼地自我折磨。

这也证明时间、生命是会抹人的希望的。

当自己越来越了解现实,越来越知晓无奈。

就已经不自觉地奔向绝望的黑色家里才曼陀罗了。

如果生命,如果生命真的能够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扼杀希望的话,我会不会为此,抵制成长,拒绝生存呢。

其实我知道的,我不会。

我缺乏那样的勇气,我不敢,我不敢去为了一件东西义无反顾,我不敢为了什么人什么事去覆汤蹈火。

也许我真的是个怯懦的、害怕冒险的人吧。

也许我真的真的宁愿放弃自己的珍宝、爱,或是其它的一此东西,去漠然地生活,去麻木地苟延残喘。

有了希望又会怎么样呢。

如果,拥有了那样一条永远都改变不了的生命线,希望,终究也只能换取无尽的失望。

莎拉希望自己能上电视,几近疯狂。

为此60多岁的她去节食,去吞食减肥药。

而对于出现在电视上的希望,成了她生活的支柱,她宁愿风风光光地出现在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中然后在第二天的清晨死去。

她这不是病态的。

我想。

她的丈夫去世,儿子哈利离去并且吸毒。

一个人生活,并且惊恐自己的衰老。

她对哈利说,“I’m old. I’m old.”勉强装作微笑的样子,却抑制不住悲伤。

她需要一个希望,她需要一个希望来填补自己内心的清冷的洞,来安慰自己说,“我是满的。

”生命的轨迹早已定格,不可扭转地要朝深渊奔去,由不得人的。

越大的希望,只能获得越大的伤害。

在拉力赛中抱着棉花糖一样的希望不愿撒手,到头来只能摔破额头割裂手指体无完肤。

希望带给了她什么。

莎拉最终被送进医院。

喂可怖的药。

做电击。

抽搐。

昏迷。

醒来。

喂可怖的药。

做电击。

希望是对旧有的轨迹的一种抗争。

只要是抗争,便会带来无休止的残酷伤害。

两个朋友到医院去看莎拉,她们看到她变得异常瘦弱、神情恍惚的苍白的脸。

她们彼此都不说话。

但是,但是那一瞬间我听到了心悸的阵痛。

还能,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除了医院,两个朋友,在纷飞的大雪里互相拥抱着哭了。

后来我想,也许,望见别人的伤痛,比自己经历悲凄,更让人难过吧。

因为你会一点一点地了解现实是怎样杀死一个鲜活的灵动的生命的。

只是他们没有权利退出,即使被伤害,即使被扼杀,即使有一天鲜血浸满大地,他们都必须奔跑,必须生活。

他们生活,。

无关过去的,无关爱,也没有未来。

哈利的胳膊。

那样残烈的伤口,让我不忍心去看晃动的屏幕。

但他依旧把残忍的针尖刺进那里。

注射。

瞳孔放大。

不曾考虑未来的,亦如他们那样迅速地偷盗,然后购买毒品。

未来与他们无关。

并不是他们只顾眼前的快乐,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事实是,他们没有长远,更没有什么未来。

他们的轨迹被锁定了,无法改变了。

他们拥有的,只是现在,只能是现在,只能是决绝的、残酷的现在。

他们只能考虑当前,他们只能思索怎样熬过去,怎样延续,怎样奔跑。

只因他们没有权利去掌控未来。

亦如他们,没有权利退出。

玛丽把头深深的埋在冰冷的水中,想要溺死自己。

面对阴郁的绝望,面对无休止的拉力战,死,算是一种解脱吧。

但她连死的权利都没有,在最后一刻她探出头来,疯狂地重新呼吸到漠然的空气。

她只能活,即便是出卖身体,即便是丢失了爱人也得保持活的状态。

因为她无法选择死亡。

真的么。

他们就真的被围困在狭小的黑暗中,求生不得,求死无门。

看着莎拉被电击,茫然地被现代医学折磨。

看着哈利被截去了手臂。

看着他的同伴被迫在戒毒所劳改管教。

看着玛丽在灯红酒绿下进行色情表演。

真的难过了。

但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对此,他们自己,有没有,哪怕一点点的,痛惜呢。

或是因为早已失去希望,依旧麻木、漠然地向前奔跑下去。

无休止的奔跑。

希望之于他们早已成为痛苦的负担。

他们无力改变现实,只能这样苟活着,这样坚守着内心的空洞。

行尸走肉一样地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缺失了灵魂。

当你真正失去希望,真正闭上双眼的时候,活着就成了唯一的举动。

他们还在奔跑,还在永生永世地较量。

“不要再争夺。

这里没有你死我活。

因为我们都是。

活。

死。

人。

”玛丽躺在沙发上。

厚重的棉衣。

她从兜里掏出自己出卖身体装来的钱。

微笑。

沉默。

然后像婴儿一样,在寒冷里,静静地蜷缩起身体,抱紧自己。

哈利的手臂被截断,他不能再为玛丽提供任何东西,他亦不愿再去找她。

他看到玛丽一身红衣伫立在街道的尽头。

他呼喊她的名字,朝她奔去。

但是近在咫尺的时候。

她没转身。

她不见了。

哈利的朋友,在戒毒所充满汗臭味的床上睡着了。

他又梦到了自己的母亲,梦到了她对小时候的他说:“You don’t need to make anything. You just have to love your mother.”只是,最让我难以承受的是,看到那些人,在幸福早已殆尽、轨迹早已指定之后,仍然虔诚地固守希望,虔诚地接受更多更残酷的伤害。

医院里,莎拉依然冲着电视上她最热爱的节目微笑,依然固执并且决绝的认为自己会出现在电视上。

你应当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痛,切肤的,撕裂的,透过心脏传递到全身各处,隐隐作痛。

却无能为力。

为什么呢。

为什么在那么深重的无以复加之后,还要握着拿凄离的花朵变作的希望不撒手呢,为什么还甘愿承受那种撕心裂肺的伤害呢。

有的时候想要安慰自己说我还年轻,还有机会把握未来。

但还来得及开口,就慌乱了起来。

我想我是害怕那些迷迷散散的不确定吧。

我害怕未来太凄离太惨淡让我掌控不了,我害怕我错误的决定会使未来走向清冷的无底的深渊。

我甚至想,如果自己可以马上步入中年、老年,就不用担心选择未来的问题了。

但如果那样的话,还没来得及考虑该怎样面对怎样生活,未来的道路就已经由不得我了。

“It’s a reason, to smile, it makes tomorrow all right.”后来我向,今天我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动作都要记得的,我爱上了什么人、什么人离开了我都要铭刻的。

这样,在明天不那样美好的时候,在未来由不得我的时候,我会知道,是什么,改变了我的脚步。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使知晓了“罪恶”的源头,也变更不了轨迹的方向。

抱怨、恼怒,只能是失望伤害后的“托里斯特”。

只能是苟延残喘。

“You make me like a person.”玛丽对哈利说。

他们在楼顶叠好一架一架的纸飞机,他们把飞机抛向天空,他们在绿得无边无际的草坪上灿烂地大笑。

可是他们终究是没有未来没有希望的啊。

她说“like a person”就意味着确实,他们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人了,缺失了希望,缺失了未来,缺失了灵魂。

再美好的时光都要过去,再相爱的伴侣都要离开。

而他们是没有记忆的人,不久,便真的会把从前的相依相伴忘得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

所以他大喊她的名字。

而她没有转身。

她消失了。

希望是一朵凄离的话。

能够清除地让人看到它的妖艳看到它的温暖看到它的血红的迷雾。

但看不到它浑身上下潜藏着的水晶制成的长长的刺。

以至于我们用充满希望的手轻轻碰触,鲜血淋漓。

最后的最后,莎拉在幻觉中微笑——她在电视上看到了年轻漂亮的自己。

她看到自己同她那全天下最听话懂事的儿子哈利,久久地,拥抱。

这只能是梦了。

只能是,给梦想和希望演奏的,安魂曲。

没有隔阂,没有阴霾,没有丑陋的现实,只有曼妙的红衣,甜美的灯光,和,最最纯粹的,爱。

他们没有倒地。

他们在奔跑。

http://ayida365.blogcn.com

 8 ) 一場夢的體驗

《Requiem for a Dream》這部電影是根據Hubert Selby, Jr. 在1978年寫的同名小說Requiem for a Dream改編成電影。

導演簡介:Darren Aronofsky出生于1969年2月12日,在布魯克林,紐約。

长大, Darren總是藝術性的: 他愛經典電影,并且,作為少年,他甚而花费了做街道畫藝術的时间。

在高中以後, Darren去哈佛大学學習影片(居住行動和動畫)。

他在完成他的資深主题片以后贏取了數影片獎, 「超級市場打掃」,继续成為一位全國學生学院奖決賽選手。

他在1991年畢業了與榮譽,以后上AFI音樂學院,但是第一年之后就被學生抗議而被學校開除了。

Darren Aronofsky影片里常出現的電影手法:- 频繁地使用叫作節律唱誦的音樂蒙太奇的一個技術,是在與伴隨音响效果的快速行動或行動顯示的序列圖像,通常顯示模仿有些行動,例如服药。

-fade out白色,在故事的一個斷裂或者行動的在故事的结尾或部分。

- 對象的聲音用途,聲音與畫面上不一樣的鏈接- 為電影配樂使用串儀器和techno敲打組合對他的影片。

- 對Snorricam (被裝配给演員身體)的照相機設備的用途。

- 和Clint Mansell合作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在這部片子里面使用了很多fast cutting,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剪接手法是Hip-Hop montage。

Hip-hop Montage 是指在一部片子里面,使用超過千多次以上的剪接而形成,而且需要配合音響效果。

這部片子最常出現的Hip-Hop montage就是吸毒的過程,整部影片没有任何吸毒的特寫,包括大麻在片中的出現,也采用快進、快切,瞬間完成它的結果,忽略一切過程。

没有写真的吸毒鏡頭,不斷重復熟悉的音效,在加上剪接一组流畅的畫面:針管,泡沫,打火機,放大的瞳孔體現一種快感和奇幻的感覺。

片子的一開始就是媽媽Sarah和兒子harry的分割畫面,媽媽在房間里面逃避兒子,harry在門外說服媽媽,讓他去套買電視。

一間小小的家,導演選用了分割兩母子的鏡頭,明明只是隔著一道門,但是在畫面上看來,兩人的關系卻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基本上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一開始就使用剪接手法分割畫面讓我們知道了兩母子之間的關系與代溝。

而電視機卻要用鎖頭鎖住,媽媽解釋是為了不要被小偷偷走,其實最主要的因素是媽媽對電視的迷戀。

而電視也是影片之后會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與毒品有著密切的關系。

字幕的出現選用了監獄的音效,與字幕從天而降形成前后的對比,仿佛一開始就預告了這部片子的調性,不能超過限制。

九個中年婦人在太陽底下曬太陽,看著harry把電視機推走。

周遭鄰居的習慣性動作,時間到了在太陽底下曬太陽,也在說明了每個人每個地區都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存在。

習慣,我覺得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Summer的字幕再次的從天而降,監獄音效再次出現,Hip-Hop montage出現在harry和Tyrone兩個人的吸毒過程當中。

Summer 另一個意思是全盛期,也是這四個主角四段旅程的開始,毒品的全盛期。

嘴巴撕開毒品,細胞興奮變大,打火機燃燒枕頭,試管里的水沸騰,瞳孔放大,嘴巴撕開毒品,毒品丟進瓶子,瓶子里的水蒸發,針筒里的液體流出,細胞興奮變快,瞳孔放大,短短的幾秒里,就出現了這么多的鏡頭,有一連串順暢的剪接與音效,組成順暢的畫面連接。

沒有任何一個harry或tyrone吸毒的鏡頭,也讓觀眾了解了吸毒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內在興奮(細胞反應)與外在興奮(瞳孔放大)。

也許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也想告訴你,這個過程很短,與人生一樣,短到沒有時間去品嘗的。

Sarah贖回自己的電視,也從中對老板透露了自己對兒子的寵愛,放任兒子,使兩代之間的關系變遭。

Sarah開始坐在電視機前面,鎖鎖頭,拿遙控器,按按鈕。

這三個鏡頭,也是快速剪接達成,但是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出現,Sarah開電視的音效與harry吸毒的音效是一模一樣的。

Sarah開始迷戀電視吃巧克力,喜歡吃甜食,也導致了Sarah最后將會走上的道路。

本片的另一個女主角出現了,Marion和harry一起走上天臺,把不被允許進入的門給破壞,顯示了這個時代是混亂的一代,不僅僅只有年老的老人家在社會邊緣不被關懷,年輕人在此片當中也是有著一樣的處境。

兩個人在天臺上折紙飛機往外丟,一邊討論Marion父母的事情,與許多年輕人一樣抱著想飛的心態,想要逃脫受捆綁的困境。

同時平行交代sarah接到電視臺打來的電話,她興奮的想要上她夢寐以求的電視節目,而且還選了當初參加兒子畢業典禮的紅色禮服,只可惜身體胖了沒辦法穿下,唯有接受鄰居的建議開始減肥,并去染了一頭紅發(雖然是橘色),開始了原本不屬于中年婦人人生計劃的第一步。

再次出現的Hip-Hop montage,harry,tyrone和marion三個人吃毒品藥丸的快速剪接,然后快動作顯示他們的精力旺盛,并也開始計劃了他們人生中不屬于他們的第一步。

之后出現了分割畫面,harry和marion兩個人躺在沙發上親熱,這次沒有隔著任何的阻礙物,整部電影男女主角最親密的一場戲,但是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卻使用了分割畫面,明明是很靠近,但是卻很遙不可及。

雖然臺詞甜蜜肉麻,但是日后他們兩個人卻會各分東西的,有如畫面上的分割把兩人切開。

Sarah之后出現的指定動作,看信箱,拿遙控器,按按鈕,電視機畫面打開,所有的音效,完完全全的和harry吸毒的過程音效是一樣的。

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在這方面使用hip-hop montage除了在剪接上處理之外,在音效上也出現了習慣性的重復。

無形中給了觀眾深刻的印象,看電視=吸毒(一種癮)。

第三次的分割畫面,sarah與冰箱,sarah正在遵守減肥書上的不吃肉與不吃糖的減肥要則,但是鏡頭慢慢的往前移靠近sarah的眼睛和冰箱的開關把手,形成兩個大特寫,仿佛就是告訴sarah你只要一伸手,就能拿到冰箱里的食物了。

這次的分割畫面與前兩次的分割畫面不一樣,前兩次有隔離的效果,但是這次卻企圖接近。

再加上音效里頭的時間一分一秒的走動與冰箱的低頻,其實就是在誘導這sarah,看看他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忽視冰箱里面裝滿食物的存在。

在這一次當中,sarah戰勝了誘惑,她選擇與外面的一群鄰居坐在一起曬太陽,再次的習慣性習慣。

其實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使用了兩次警惕sarah想要減肥的念頭,但是結果還是無奈的改變不了任何事實。

一開始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用了montage強調減肥不能接觸的食物,但是卻不是拍攝食物,而是文字,no breakfast, sugar, no, sugar一直不斷的重復。

強調了文字其實更冷漠,要sarah堅決的拒絕食物。

另一個是電視不斷出現拒絕吃肉(red meat)的畫面,紅色就是sarah想要穿著的衣服顏色,而肉就是sarah想要減肥,想要甩掉的東西。

此外另一項導演很用心安排的就是sugar這個文字,在英文字典里面,sugar這詞除了是糖意外,他的另一個意思是毒品。

其實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一開始就用文字阻止sarah接觸毒品,但是最后女人還是敵不過愛美的天性與誘惑。

Sarah收到信件,很緊張的填表格,寄信這一段與Tyrone在外頭交易毒品使用了平行剪接,sarah興奮的寄信,Tyrone開心的從交易中賺取了很多的金錢,兩人都是開心的,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Tyrone這一段的毒品交易,沒有任何的第二個人出現,只有Tyrone一人,片段鏡頭全部采用特寫,音效,快速剪接。

而且音效很有意思,收錢的時候可以聽到cashier的收錢聲音,交易當中會聽到警車的警鈴聲音,而且有美鈔的特寫,華盛頓的人頭,詭異笑聲作為音效。

里面都是不符合的聲音,但是卻簡易明白,規律性收銀機的聲音,每天都重復使用,每天都會有交易;警鈴表示交易的危險性;美鈔華盛頓的詭異笑聲,聽起來特別顯耳,很低賤的感覺,諷刺美國人自以為是,玩弄世界,把世事什么都當作不足為奇。

這一段再次使用了片頭的電音配樂,強烈的電音配樂,聽起來極不舒服的,但錯交的弦樂與電子樂營造了力量十足的氣場,一步步鼓動著情節,使觀眾無法不跟隨其節拍與畫面上對應的畫面,來不及分析任何的東西,只能全盤皆收,在精神上沒有任何的退路。

無可否認這也是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厲害與值得欽佩的地方。

配樂進行到越尾端,影片剪接的速度越快,素材越多,開始出現了電視廣告拒絕sugar,不要任何的糖(毒品)出現。

Sarah卻開始幻想自己身處在很多食物,而且幻想的情景持續到sarah睡覺的時刻。

最后sarah無法入睡,終于壓抑不住,打電話去求救鄰居,她再也無法繼續沒有美食的日子。

裏頭出現了親情戯,兒子harry回去家裏找媽媽sarah,打算送媽媽一份禮物,而在另一個時候平行間接tyrone回憶起和他媽媽小時候的畫面,媽媽告訴他一個道理:“以後要做大事,一定要愛媽媽。

”harry的媽媽是存在的,而tyrone的媽媽卻只是以一種回憶的方式出現。

裏頭都想詳述最簡單的一件事情,母親的愛,可惜毒品卻使這三人懞上了理性,連最靠近自己,金錢買不到的親情都可以丟棄。

而之後的剪接更是將harry和sarah一起吸毒的畫面剪接在一起;而tyrone則繼續和女朋友做愛,但是音效是小朋友在玩樂的音效;親情,卻是以如此的方式來靠近雙方。

Fall,秋天來臨,但另一個意思是墮落,四個主角墮落的開始。

Tyrone在其中一次交易被警察抓了。

在tyrone逃跑的時候,使用了snorricam, 把攝影機架在tyrone身上,一個很特別的攝影技術,演員一直保持著同樣的鏡位,借由他的跑動使後面的背景不斷改變,演員固定的被誆在這個鏡位,意味著無論他怎麽逃都無法逃離所面對的困境。

Tyrone被抓進牢,夏天賺回來的錢都用來保釋tyrone了,他們沒錢買毒品,毒癮發作,tyrone, harry和marion開始墮落,自暴自棄。

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將harry 和marion吸毒的畫面分隔,同時進行。

就連吸毒是彼此如此靠近的行爲,卻因爲金錢,雙方開始吵架,遠離。

Harry之後叫自己的女朋友marion和其他人發生關繫以換取金錢來做下一次的毒品交易。

Harry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marion和其他男人做愛,他也可以毫不理會,就是要等待金錢回來取交易毒品,迷上癮真的可以不顧及任何的事物,親情與愛情。

Marion完事之後,再次出現了snorricam鏡頭,marion也是在同樣的鏡位裏面,攝影機架在演員身上,一直保持著同樣的構圖。

Marion也是逃不出去這個鏡框,也暗喻了往後marion都不斷的出賣自己的身體,以得到毒品。

Sarah再次到醫院裏面檢查自己的體重,要求醫生給更多的藥丸,他想要更瘦。

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使用了一個扭曲的廣角,模糊的畫面,sarah 在鏡頭前面等待醫生,後面的所有景物都是模糊的。

等到醫生出來的時候,原本只是畫面扭曲而以,連醫生的聲音也被扭曲,形成一種極不舒服的音效,讓人陷入一種恐慌的地步。

隨後媽媽回到家裏,吞了四顆藥丸,再次的snorricam出現在sarah身上,sarah在封閉的家裏四處游走,電話音效和冰箱音效一直出現,最後停在冰箱上,冰箱震動,老虎叫聲的音效。

Sarah拿著電視遙控器打開電視,周圍開始出現了電視畫面裏的真實場景。

電視正在反看sarah自己本身,而電視主持人圍繞著sarah,不斷地説服他參加電視節目。

Sarah驚慌,不斷地吃藥丸,以求得到鎮定平安。

Winter,冬天來臨,晚年衰退期也是其意思。

Sarah 決定出去親自到電視臺詢問爲什麽自己還沒被通知上電視臺。

Harry 和tyrone 開始出發到邁亞密尋找毒品。

Marion一個人被留在家裏,打算以身體換取毒品。

四個人,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在這裡也開始了四條平行剪接,配樂直到片子結束都沒有停止過,高壓的電音,實在讓人喘不過氣。

Sarah 在電視臺公司被抓送入醫院,上電視的心願不能被完成,在送院的過程,兩個男人負責照顧她,但是他們卻在聊昨晚玩21點的情節,顯示他們已經習慣這些病人,並不會對這些病人給與多一些關懷。

最後sarah 接受電療,頭髮由紅色變囘白色,並剪短了很多。

她的全紅服裝與頭髮上電視的夢想,正式結束。

Harry 在車裏面受不了手臂的疼痛,中途去看醫生,卻是他們倆被關進牢房裏,接受法律的懲罰。

Harry之後被送去醫院,鋸掉整個手臂。

過程中他想念marion,想念他們以前的日子。

Tyrone則在監獄裏面受虐,成爲一個標準的囚犯。

Marion更進一步的出賣自己的身體,以她在一對男人面前放蕩,賣婬以獲得更多的毒品。

在這四條平行間接的聲音設計當中,他們的聲音是連貫的,不管畫面上是停留在任何一個主角,聲音始終跟隨自己的節奏,沒有配合畫面進行。

再加上激烈的配樂,強烈的剪接畫面,讓人幾近窒息。

最後導演達倫.阿諾夫斯基使用了四個共同的構圖在四個演員身上,特寫拍攝他們的臉,然後拉遠變成全身的遠景。

一開始在醫院的harry,想念marion,對愛情的執著;接著是marion,手中拿著毒品,歡喜得笑著,始終無法脫離這份捆綁;tyrone的監獄生活,想念媽媽,對親情的思念;最後是sarah,還是念念不忘上電視節目,還是在幻想她電視節目的情景。

當鏡頭變成遠景,四個人都擺著一個側睡的姿勢卷起來,就好像重新投入媽媽的懷抱當中,乞求得到安穩的心靈。

最後的一場戯,sarah終于上電視節目了,觀衆都對著他歡呼,主持人也介紹他的兒子harry出場,並告知他即將要結婚。

大家都非常開心的參與這個電視節目。

幻想中歸幻想,他們以爲能在這種精神幻覺和身體享受得到無窮無盡,然而他們卻並沒有在這些希望和滿足中得到真正的充實和來自現實的真實回應。

 9 ) 瘾。

是在一个头痛昏沉的晚上看完这部电影。

最近几天觉得很疲惫,以至于前30分钟眼睛干涩得睁不开,困倦得能倒头就睡。

但随着电影高速切换的镜头,愈发激进的音乐,困意逐渐消散,沉重而刺痛地清醒过来。

像电影的中文片名“梦之安魂曲”五个字给人的平静,不动声色地冲击和穿透心灵。

一事无成的Harry,他的黑人朋友Tyrone,以及女朋友Marion,心怀理想但因吸毒成瘾而荒废的年轻生命。

Harry的母亲Sara,从一个最初沉迷于美食和电视节目的无望中年妇女,到最后沦为无可救药的精神病。

生命从茂盛到枯竭的过程,全都透过镜头一一呈现。

导演是创造者,演员是塑造者,通过摄影表达和传递着。

画面的快速切换,视角的瞬息万变,鱼眼镜头,多重曝光,还有不断重播的白色粉末、气泡升腾、细胞浮游、瞳孔放大的特写,混剪在一起的每一帧都是这场氤氲梦境的主角,细思极恐,针针见血。

电影的主题无关乎毒和瘾。

毒是欲望,瘾是贪婪,是一个人生来便会拥有的东西,被灵魂私藏着。

若是它们生生不息,那还不是因为现实这东西总叫人失望。

但意志从来都不是不堪一击的,灵魂也不能被轻易打败。

电影让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惊觉,也提醒另一些人时刻保持清醒。

当曾经怀揣志向并且励志成功的Harry,如今颓废消沉,皮囊也已经包裹不住因过量注射毒品而感染的血管,痛不欲生,只能截掉手臂才能维持生命;年轻美好的Marion本来可以开一间服装店,让自己的设计天赋得以发挥,但却因毒瘾缠身而放弃自尊,出卖肉体,浓妆也遮盖不住的丑陋;当童年时母亲的细语温情都已经无法让Tyrone回头,只能坠落做更深的梦,最后要在狱中煎熬度过一段漫长人生。

我被电影里的鲜血溅了一身,好在这些画面还能让我们为之震惊,恐惧也是因为不曾经历过。

看过电影,可能毒品的威力已经让人不敢靠近,那瘾呢?

当原本看着电视节目品尝巧克力和奶油面包时的心情愉悦的Sara,为了上电视而减肥,又难以控制自己的食欲,故而开始吞食大量减肥药,最后转变为双眼空洞,精神失常,甚至厌食。

减肥药里含毒的成分让Sara易感兴奋,原本丰腴的体态也变得日渐消瘦,她终于能够穿上那条红裙子,幻想自己登上电视节目的样子。

而一旦药效减弱就会让她局促不安,食物和新换的电视机都已经无法满足她,于是又更大剂量地吞食,也越来越麻木。

直到中枢神经已经被毒药吞噬,意志麻木不仁不由控制,沉睡不能觉醒,愈梦愈深,灵魂亦游离于躯体之外。

欲望也是瘾,瘾里也有毒。

关于减肥药这样东西还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

之前有段时间想要减肥,鬼迷心窍地买了一种据说效果很好的日本减肥药。

这东西吃下去就跟Sara一样,刚开始会觉得异常兴奋,精神很好,但是两三天之后就开始觉得严重口渴,视力模糊,心跳加速,反应迟钝,行动都不受控制。

一直到服药第六天的晚上,照镜子发现瞳孔散大,头部隐约发麻,后来越来越严重,从肩膀一直到手臂都开始麻木。

幸好意志还很清醒,在网上不断搜索减肥药当中可能含有的成分。

发现了一种叫做“阿托品”的东西会在减肥药当中添加,虽然不是毒品,但这种成分在体内积淀过量的话就会引起中毒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会由兴奋转为抑制,导致精神紊乱。

那天半夜去医院挂了急诊,拍CT排除了其他病因,确认了是阿托品中毒,然后挂盐水、大量喝水排出毒素。

自从有了那次经历,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再碰减肥药这种东西。

如果毒瘾是禁忌,是从天堂到地狱。

那烟瘾酒瘾甚至网瘾,减肥的瘾,整形的瘾,又比如电影的瘾,写字的瘾,我们都会上瘾。

各种瘾都在亦步亦趋地逼近和占据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也宁愿沉陷在虚幻之中,逃离于现实之外。

但没有谁能够像镜头切换这般迅速地在虚实之间应对自如。

夏是旺盛,秋是坠落,冬是绝境,这个故事里没有春天。

没有天寒地冻的荒凉,但沉沦的毒瘾和迷失的梦呓仍旧让人深陷于绝望之境,无法回暖,难以自控。

你可以选择让你的灵魂自由流放,但不能保证你的人生还是安然无恙。

为逃避现实而促成的瘾,最终还是要被现实唤醒。

血液里的细菌也许可以消除,但灵魂深处的残缺要怎样安抚?

最后一幕,他们蜷缩起来,回到生命最初的姿态。

但愿我们的人生里都有春天。

 10 ) 梦之安魂曲 Requiem for a Dream

很少会有电影真实地让我产生生理上的不适。

哈内克用简单的主题简单的画面做到了。

观影过程中,我几度坚持不下去,胃里翻滚着东西,几乎要呕出来。

我很想谈谈“瘾”这个东西。

无论是requirement 还是满足感 还是成就感 还是瘾,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内核在其中暗涌,支配着我们躁动的心。

我很难讲,如果脱离世俗标准,瘾和成就感是否会殊途同归。

当然这种假设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都是世俗社会的产物,世俗规则是支撑起世俗社会的骨架。

我们无法剥离了骨架去谈稀烂的肉。

那不见得有意义,但是一定没什么结果。

话题拉近一点来谈。

看一看我们触手可及的支配我们生活的事物。

比如我现在敲击的电脑,比如我触手可及的电话,比如我赖以为生的网络。

我想,有一些时刻,我们一定都不算陌生。

比如百分之十的电量,比如不合适的充电口,比如忽快忽慢的网络,比如电梯间失去信号的几秒。

再比如剩余百分之二的一瞬间抓到了充电器,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满格的信号,缓冲的圆圈消失的一秒。

很难讲我们不是addict.我知道这个话题老生常谈。

但是在电影缓冲的那一秒,我下意识抓起手机,看见屏幕提示“您今天使用时间达到限值”。

I was totally shocked.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连一秒钟都等待不了,即使一秒钟,我也要抓起来没有使用权限的手机。

屏幕上“健康使用手机”几个大字使我震撼。

即使在近视度数飙升,无数次提醒自己注意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前提下,我依然无法控制自己。

有时候,精神空虚,读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就躺在床上刷着社交软件。

说真的,都是了无新意的旧东西,无非是点进去看不了几秒又退出来。

可是我放不下手机。

放不下iPad。

放不下笔记本。

直到眼睛酸痛,我会停止几十秒,揉揉太阳穴,睁开眼睛,点亮手机,go on.我该死地对电子产品着迷。

换了新手机新电脑还想换新的iPad。

结果就是我耗费在电子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无法自拔。

即使现在的这一秒,仍然是。

I am totally addict.除了自我责怪和忏悔,还想聊点别的。

就是影片所展现出来的 瘾 的背后成因。

这点很打动我,也震撼我。

片名requiem for a dream 直接揭示了addiction的背后原因——dream. Sara 梦想上电视,那是她枯燥单调乏味生活的唯一希望。

她开始变得有期望有活力有追求,可是当能力与欲望无法匹配,她开始寻求捷径,她开始贪婪,开始失控,开始堕落到深渊中去。

即使堕落到深渊底层,即使被迫接受电击治疗,即使最终所有的幻觉依然,始终没变的是她对儿子对丈夫对生活的爱。

addiction源于greed,可是探求到底,greed源于love,love for life. 多么荒谬,最终殊途同归。

电影中并没有交代Harry 和Marion 是如何开始接触毒品的。

无论是HarryMarion 还是Tyrone,他们与传统瘾君子的形象大有不同。

用卖毒品第一桶金给妈妈买礼物,用全部赎金帮兄弟,渴望实现服装设计梦想,冒着被警察抓的风险送兄弟去医院,即使在监狱里仍然第一个想着帮兄弟。

可惜基调错了,一切皆空。

促使他们走向这条一错再错的道路的,也是dream,更确切一点说,也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更细节一些,也是希望吃得饱穿得暖 爱的人在身边 有能力去感恩与回报。

可是不是所有的美好愿景带来的crush都会让我们走上更好的道路。

生活处处都有瘾所埋下的炸弹,有时候它们伪装的如Dream一般。

谨慎谨慎。

《梦之安魂曲》短评

....这个片子我是真的受不住

8分钟前
  • lasia.
  • 较差

果然,下了720P的,很顺利就看完了。需要摄入伤害自己身体的东西才能继续过活的人,挺可怜的……

9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Desperation in your shadow, shadows in your life...

10分钟前
  • 荼笑
  • 力荐

看不出吸引人之处,基本处于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状态。虽然他老娘的部分里毒品是主要罪魁,却更多的揭示着商品社会、金钱崇拜对于个人生活的冲击影响。不过导演一些地方闪回处理及剪切还是比较精彩的,可惜用的太多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劳。另外,女主角好啊,我喜欢~~其他主要演员也不错

12分钟前
  • 苦果
  • 还行

看标题还以为是探究梦境心理凶杀之类,结果完全不是一码事。配乐真心棒,但片子其实就是个戒毒宣传片,不太理解这么多人打5星是为何

14分钟前
  • 阿索
  • 还行

。。。。。看了完全没感觉啊Orz,我还是滚去看好莱坞枪战片吧。。。

16分钟前
  • 糖分王
  • 还行

肆意的剪辑分屏,带着不安与恐慌极速下坠,渗入到神经的撕裂感将你完全吞噬

2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75形式上做得太过分了,母亲的表演尤其癫狂到了让人讨厌的地步。片子太猛烈,脱缰之马一样狂奔乱跳,过度的自我表达,降低了影片的格调(如《迷墙》、《不可撤销》一样,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是我厌恶的一类气质)。我认为导演有小才,但绝不会达到大师般的成就,虽然《摔跤手》似乎预兆了很光明的未来

22分钟前
  • 飞刀员外
  • 还行

音乐不错

25分钟前
  • 较差

剪辑很鬼畜,镜头和配乐诡异的不要不要的!演员演技也不错,可我就是不喜欢这题材!!对我造成一万点心理阴影!!晚上都要做噩梦了,擦!!

27分钟前
  • K
  • 很差

It was all a dream, she used to dream about being on TV, take a pill then a walk, every Saturday, weigh herself to try to fit in her red dress.

32分钟前
  • Fantasy
  • 推荐

除了悲观绝望还有更多可说吗,吸毒的人没春天?灰暗沉闷的色调,还有反感的那个黑乌鸦女演员....

34分钟前
  • 小霞君have fun
  • 较差

凌厉切换,自由剪辑,飞速快进,凝滞慢放,导演在对镜头语言的肆意玩弄中施展他无尽的电影才华,配合电子风十足的配乐,让电影犹如万花筒一样绚丽,营造一个眼花缭乱的迷幻梦境。怀揣简单梦想的小人物因为虚妄的幻想,被狰狞的生活无情吞噬,在后半段近乎奔溃的虐心中结束这场噩梦之旅。

39分钟前
  • 开封朱林
  • 力荐

看完这电影就跟死了一回似的。我的top10之一。秒杀级的镜头语言和剪辑配乐。

4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拒绝黄,拒绝毒,拒绝黄赌毒

45分钟前
  • 周杰伧的小粉丝
  • 力荐

令人印象深刻。各个元素都很棒。

48分钟前
  • 天心兀
  • 很差

沉沦沉沦沉沦,那些相爱而不相干的灵魂。

52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人生可以如此糟烂。音乐、镜头、意义等等各方面确实很好,但这个电影确实太压抑了,喜欢不上。

53分钟前
  • 276088996649
  • 还行

剪辑,音乐,震撼!

58分钟前
  • xjxiidjsns
  • 力荐

分屏快切幻象,线索辐射展开,平行剪辑回归胎儿姿态,梦魇般的视像节奏,配乐令人窒息。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